R:球镜-5.75 柱面镜-0.50 光轴10 L:球镜-4.50 柱面镜-1.25 光轴178 眼镜度数多少啊?隐形眼镜呢?

角膜塑形镜的 历史与现状
第一章基础概念和设计原理 第一节接触镜的历史、现状和展望一、理想接触镜接触镜的发展是一部充满尝试和失败的历史,也是充 满挑战和不断进步的历史。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接触镜发展 的原动力。人们一直在寻找理想的接触镜,即符合以下条件的 接触镜: 清晰:成像质量好,提供优良的矫正视觉; 舒适:配戴者不会感觉明显的
异物感; 持久:能够长时间地配戴; 安全:不会对眼睛产生刺激和毒性; 透氧:能够保证配戴时眼睛所需要的氧气供应; 稳定:不容易和眼睛生物组织和泪液成分发生反应; 耐用:使用寿命长; 湿润性好:保持表面良好的湿润性,提高配戴舒适度; 抗沉淀:表面不容易形成沉淀物,延长镜片寿命; 简便:容易护理和保养; 容易验配:验配流程简易,便于推广。 Da Vinci, 1508 二、接触镜的发展简史1.“接触镜”的设想者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John Herschel爵士是英国天文学家,1845年他根据 Thomas Young和George Airy等人的思想,推测用接触眼睛的 器具矫正角膜散光,设想在角膜表面放置球面玻璃或覆盖胶 状物质制模。Herschel可能是第一位描述美容接触镜的人,也 可称之为“接触镜之父”。1886年Xavier Galezowski在角膜创口上覆盖0.25~0.50 mm厚的在药水中浸泡过的凝胶,显著减少了术后感染。他是 第一位应用治疗性接触器具的人。 2.谁是接触镜的发明者 Mller是第一位研制屈光矫正作用的医生,他在Kiel大 学就职演讲中描述了他的发明,并称之为“contact lens”。三、接触镜材料的发展 1.PMMA 最初的接触镜是用玻璃制作的。20世纪30年代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PMMA)在美国问世,与玻璃相比,它更适合作为接触镜材 料。 当时用PMMA材料制成的镜片的形式是巩膜镜,后来Tuohy在 1946年设计出了PMMA角膜接触镜,并获得专利。此后,镜 片的设计也逐渐由单弧角膜接触镜进展到多弧角膜接触镜。 PMMA很透明,而且密度比玻璃低,能被设计并加工成更薄的 接触镜,所以PMMA很快成为风靡全球的接触镜。 PMMA镜片有许多优点,包括容易制造,耐用,参数可以改变, 光学性能佳,表面湿润性好,参数稳定,能矫正角膜散光等。 可以说,PMMA几乎是完美的接触镜材料,但它存在一个致命 的弱点――不透气,导致了诸多缺氧引起的临床并发症,如新 生血管,内皮多形变等。虽然人们努力通过改进设计和配戴方 式试图弥补这个缺陷,但是PMMA的非透气性最终还是结束了 其命运。现在世界上只有在很少数情况下才尝试用PMMA镜片 进行临床验配。 人们开始认为,最理想的接触镜材料是PMMA的所有优点加上 透氧性,这就是此后寻找和发展接触镜材料的动力。 2.水凝胶软镜 软镜占据当前全球接触镜市场的80%以上。最早的软镜材料 为HEMA,是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Otto Wichterle教授于1954年 开发出的一种亲水性(含水量38.6%)高分子聚合物,对营养物 质和代谢物有一定的通透性。经过不断改进,该材料制成的 角膜接触镜成功问世,并获得专利。Wichterle教授还发明了 接触镜的旋转成形自动化生产线。Wichterle教授开发的旋转 成形生产技术、镜片材料和设计引起了美国产业界的兴趣, 美国博士伦公司购买了这些专利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运 作,并于1972年进入市场。 随着人们对接触镜连续配戴的追求,试图通过增加镜片含水 量来提高氧的通透性,通过实现这个目标,也开发出了其他 不同类型的软镜材料,包括含水量高达71%的材料,由于分 子结构上与HEMA材料不同,它们统称为非HEMA材料。 软镜的出现,使接触镜进入了迅速普及发展的新纪元,配戴 人数迅速增加。 3.硅胶软镜 硅胶是一类独特的接触镜材料,根据物理特性,它属于软镜 类,但不同于普通的水凝胶软镜,硅胶弹性体不含水,因此 在某些方面它又与硬镜材料有些相似。 硅材料高度通透氧和二氧化碳,因此对角膜呼吸干扰很少。 不过由于硅材料的疏水性,增加了制作上的难度,必须经过 处理才能舒适配戴。由于提高表面湿润性相当困难,在20世 纪50年代后期问世后很少有大的进展出现。直至20世纪90年 代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硅与水凝胶材料获得稳定的结合,形 成硅水凝胶(silicone hydrogel)材料,这种材料既保持了硅高透 氧的特点,又兼备水凝胶材料亲水的优势,显著改善了材料 的湿润性,在美国等国获得允许可连续配戴30天。 4.RGP镜 RGP(rigid gas permeable的缩写)材料,是一类兼备硬性和透氧性 的接触镜材料的总称。理想的接触镜材料,近似地相当于 PMMA加上较高的透氧性。因此最早的尝试是将高透氧的硅材 料加入PMMA结构中,这种材料被称为硅胶丙烯酸酯。后来出 现的氟硅胶丙烯酸酯改善了硅胶丙烯酸酯表面因硅含量较高导 致的湿润性差和容易形成蛋白沉淀的缺点。 就其对角膜的健康来讲,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是目前最好 的镜片,而且光学性能好,矫正散光的效果佳。但是RGP的验 配需要验配师掌握更多的临床验配知识和技能,需要配戴者有 一定的素质和理解程度,才能成功适应这种镜片,同时还要求 有比较个性化的设计和镜片制作实验室提供制作良好的镜片。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RGP的验配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但 前景光明的阶段。 五、接触镜配戴方式和更换周期的发展 理想的接触镜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给配戴者带来便利的配戴方式, 这在接触镜配戴方式和更换周期上发展的趋势是两极化:要么 越戴越长――长戴或者连续配戴;要么越戴越短――抛弃甚至 一日抛弃。 六、中国的接触镜发展历史 接触镜在中文中也叫隐形眼镜。上海吴良材眼镜店在1946年在中 国率先引进国外生产的接触镜,但直到1962年,上海医学院与上 海眼镜二厂才联合研制生产出中国最早的角膜接触镜,当时的材 料是PMMA。到了20世纪70年代,它们再次联合研制出中国第一 副软性角膜接触镜。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接触镜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除本国自主生产、销售之外,美国海昌(Hydron)、博士伦(Bausch & Lomb)成为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 国内情况? 1998年-2000年,全国配出22-30万人次(其中22万人使用的是仿冒角膜塑形镜的劣质产品“OK镜”)? 重庆配出7千余人次(劣质产品“OK镜”占80%)? 目前经中国SFDA正式批准的角膜塑形镜经销商只有1家(上海科视)? 目前重庆SFDA只批准2家为合法的角膜塑形镜验配机构(西南医院眼视光中心、重庆科视) 国外现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香 港、澳门和台湾等普遍开展 ?目前获得美国FDA批准、仅有的两种治疗近视的方法之一(另一种为准分子激光手术,仅适用于近视不再发展的成年人)。
第二节 基本设计理念一、镜片设计的主要参数 1、基弧 接触镜片的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称为基弧。曲率 半径越长,基弧越平坦;曲率半径越短,基弧越陡峭。 基弧可以是球面弧也可以是非球面弧。球面弧上个点曲率 半径相同。而非球面弧的曲率半径自中央至周边逐渐缩短或延 长。 2、周边弧镜片表面周边部围绕基弧的各弧统称为周边弧。周边弧自外向内依次变得更平坦。 3、光学区 基弧所在的镜片区域就是光学区。一般范围为7.0―8.5mm 可基本覆盖瞳孔。4、镜片直径经过镜片几何中心最宽的弦长就是镜片的总直径。 5、镜片的前表面 通常是球面 6、缩径设计可以显著降低镜片厚度,改变佩戴舒适性和氧传导性7、 矢高 增加矢高使配适变紧 CL的设计1光学区(软镜7~12mm RGP 7~9mm) (内曲率半径为镜片基弧) 2非光学区(内表面为周边弧) 3矢深3矢深s 8、屈光力 当基弧一定时,镜片屈光力决定前表面曲率、镜片 整体形状、厚度和质量。 9、镜片厚度 镜片的中央厚度和边缘厚度对于镜片的适配效果、 弯曲、操作、耐久性和配戴舒适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0、边缘轮廓二、配适稳定性评价指标:1)中心定位良好; 2)软镜角膜覆盖度好; 3)保持一定的运动度。 第三节 眼应用解剖基础三、角膜与氧气1、角膜的氧供 2、影响氧供的因素 3、角膜氧供需指标 (1)氧通透性(Dk)和氧传导性(Dk/L或Dk/t)气体通过接触镜的途径(2)临界氧需求(COR) 临界氧需求是指能维持角膜正常生理的最低氧分压, 一般用Dk/L值来表示。 理想日戴值(ideal DW)24×10-9 (cm×mlO2)/(s×ml×mmHg) 可接受常戴值(accept EW)34×10-9 (cm×mlO2)/(s×ml×mmHg) 理想常戴值 (ideal EW)87×10-9 (cm×mlO2)/(s×ml×mmHg) (3)等效氧分压(EOP) 4、缺氧导致的角膜变化 第五节 接触镜光学 1)镜片设计自由度较小。 2)可供选择的材料折射率较少。 3)弹性较大镜片的光学表面取决于和角膜形状的顺应、镜片 的整体轮廓和材料的物理性质。 4)镜片的整体轮廓基本由眼球前表面地形所决定。 三、泪液镜 1.泪液镜的定义和计算 接触镜配戴产生的总的光学效果包括镜片屈光力与泪液镜 (tear lens接触镜和角膜之间的泪液形成的光学透镜),对于硬镜, 尤其如此。为便于计算,可以把接触镜与泪液镜看作两个分别 在空气中的透镜进行计算。 以LL代表泪液镜度数,BC代表镜片基弧(以D为单位),K为角 膜前表面曲率,则近似存在这样的关系式: LL=BC-K 如果BC比K平坦,LL为负值,即产生的泪液镜是负透镜的效果; 如果BC比K陡峭,LL为正值,即产生的泪液镜是正透镜的效果; 如果BC与K匹配,则LL为零,即产生的泪液镜是平光镜的效果 (图1-19)。
由于软镜通常顺应角膜表面形状,所以认为软镜产生的泪液 镜为平光,不管BC和K各为多少。 在硬镜验配上还有这样的临床经验公式:镜片基弧0.05 mm 的变化,相当于0.25 D泪液镜的变化。 临床上,可以将泪液镜的度数直接与所配戴的接触镜度数进 行代数和计算。如果是在散光角膜上产生的泪液镜,则LL 的量相当于角膜的散光量。相关计算详见第五章“接触镜矫 正散光”。 2.泪液镜的临床应用 以上泪液镜的效应在硬镜的验配中得到重要的体现。在硬镜 的矫正中,各种具有光学效应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 ORv+CLP+LL=SRv 其中ORv是戴镜验光即残余处方;CLP是接触镜的度数;LL 是泪液镜度数;SRv是验光处方(图1-20)。
[例]已知SRv为-3.00 D, K读数42.00 D,BC为41.00 D,求 所需接触镜度数?计算:此时Orv=平光(plano),所以 plano+(-1.00)+CLP=-3.00,CLP=-2.00 D [例]已知SRv=-2.00 DS-1.50 DC×180,K读数44.50/46.00@ 90, BC= 7.50 mm=45.00 D,求所需接触镜度数? 计算:LL=+0.50 DS-1.50 DC×180,CLP=SRv- LL- ORv =(-2.00 DS-1.50 DC ×180)-(+0.50 DS-1.50 DC×180)=2.50 D 在RGP临床验配中,为补偿基弧变化而造成的泪液镜的影 响,还有SAM/FAP原则,将在第四章“硬性透氧性(RGP) 接触镜验配技术”中进行详细讲述。 四、镜片放大率的影响 与框架眼镜比较,接触镜形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更加 接近。即对于正镜片,接触镜放大率小于框架眼镜放大率(都 大于1);对于负镜片,接触镜放大率大于框架眼镜放大率(都 小于1)。1.眼镜放大率(spectacle magnification) 眼镜放大率定义为:参看无穷远处物体时,已矫正的非正视 眼中的视网膜像大小,对于未矫正眼中的像大小之比。 可以把眼镜放大率表达如下: 眼镜放大率=像在入射光瞳中心所对角度/物在入射光瞳中心 所对角度 眼镜放大率,对于正透镜而言,总是大于1,对于负透镜, 总是小于1。显然,对某特定眼睛而言,无论眼镜戴在何处 (除非戴在入射光瞳平面上,但这是不可能的),其戴镜前 后的视网膜像的大小是不相等的。 当使用接触镜来矫正非正视眼时,眼镜放大率与1的差异很 小,甚至在较高度的非正视眼也如此。从放大率曲线可以 看出,对于高度近视眼来说,用接触镜矫正的优点是明显 的。 例如,当眼镜屈光是-16.00 D时,对于框架眼镜的眼镜放大 率是0.81,而对于接触镜是0.96,也就是说,用接触镜时视 网膜像较普通眼镜时约放大18.5%。 2.放大效果的实际应用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近视 随着近视的增加,接触镜矫正后的像比等量普通眼镜矫正 的视网膜像也逐渐增大,这对增进视力有用。 (2)无晶状体眼 白内障摘除后,视网膜像增加的百分比会引起视网膜像大小 的明显改变,晶状体摘除后戴框架眼镜,视网膜像增加 20%~50%,如戴接触镜,可能分布范围为±2%。 无晶状体眼配戴接触镜可产生双眼视,如果此时用框架眼镜, 由于像大小的侈开而无法产生双眼视。 (3)屈光参差 为了使视网膜像大小接近,对于轴性为主的,框架眼镜是最 好的矫正形式;如果是屈光性为主的,接触镜是最好的矫正 形式。 (4)显著性散光 在显著性散光眼中,两条子午线的眼镜放大率不均等,造成 视网膜像的变形,接触镜可明显减少此现象,但配戴者需要 一段时间来适应戴接触镜后新的视网膜像。 五、配戴接触镜时的调节变化看近物时需作适当的调节才能看清。看清近物的调节需 求,在戴框架眼镜和戴接触镜时存在差异。 1.框架眼镜 由于框架眼镜距离角膜顶点一定距离,即顶点距离,以 致近物至角膜处的聚散度(vergence)不同于正视眼,可用近似 公式表示: Ag=1/[s(1-2dP)] 举例:一近视眼,配戴-6.00 D框架眼镜,镜面离角膜距离12 mm,近物离眼镜距离250 mm,代入上式,得调节为3.33 D。 2.接触镜 由于接触镜离眼的主点的距离极小,可忽略不计,所以戴 接触镜时对近物的调节ACL与正视眼基本相同。 ACL=-Vs=-1/s 举例:一近物放在眼前262 mm处,产生的调节为ACL=-1/s =1/(-262×10-3)=3.82 D。 所以,近视眼配戴接触镜时,调节需求比戴框架眼镜时大; 远视眼配接触镜时,调节需求比戴框架眼镜时小(图1-21)。
六、配戴接触镜时的集合变化 由于接触镜随眼球而转动,故看近物时的集合需求与正 视眼相同,戴框架眼镜看近物时,由于视线向内,从而 偏离眼镜光心,产生棱镜效果,从而改变了集合需求(图 1-22)。
举例:框架眼镜度数为-4.00 D,近物离眼距离为330 mm, 镜面至眼转动中心的距离为27 mm,瞳距为60 mm,则集合 量为:L =-1.964△(负值为底朝内)。 这说明此时框架眼镜使近视眼集合需求(比正视眼或戴 接触镜眼)减少1. 964△,在远视眼正好相反,配戴框架眼镜 时集合需求(比正视眼或戴接触镜眼)增加。 七、影响软镜光学的其他参数 软镜受温度、含水量和折曲因素的影响。 1.温度 镜片材料的折射率因温度而异,温度增加时,折射率 将下降,但是在软镜可遇的温度范围,其对屈光力的影响 甚微。 2.含水量 含水量增加,镜片的折射率下降,但是含水量不是系 数(不变值),在眼中,软镜趋于丧失一部分水分,由于折 射率的改变和厚度的减少,镜片的屈光力增加。 3.镜片折曲 当软镜与角膜前表面完全匹配时,会产生减少正度数 或增加负度数的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情况要复杂得多。 当软镜被折曲后,许多机械的原因造成了曲率的改变,但 是镜片的表面仍是球性的。 角膜塑形术的历史1962年 ? 第七届国际接触镜会议 首次报道 误戴弧度过平的硬质角膜接触镜可以改善眼睛的裸眼视力 1963年 - 第1代 角膜接触镜降低眼睛屈光不正的疗法 定义为角膜塑形术(Othokeratology) ? 不可预测效果Joseph A. Nolan 1971年 - 第2代三弧面设计硬质接触镜? 多片系列 ? 最大矫正限度3.00DCharles H. May 1995年 - 第3代 4弧逆几何形态设计高湿润高透氧材料高速免抛光工艺 ? 夜戴 ? 无须更换镜片Donald Harris? 最大矫正限度6.00D 角膜塑形术的现状2000年国际眼睛研究基金会(NERF )公布? 全球55万人配戴? ? 不成功的案例2.3% 严重并发症0.9 ‰0 国际角膜塑形镜学术大会概况? 全球角膜塑形镜学术大会 ?
-11日 ? 加拿大多伦多 ? Spectrum杂志和加拿大视光学会主办 ? 26个国家和地区? 4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 学术交流? 论文和文献综述58篇 ? 涉及角膜塑形镜的材料、工艺、设计 ? 临床疗效的观察 ? 对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作为屈光不正的矫正方 法予以肯定 新进展?大量临床报告显示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的控制近视的发展 ? 近视超过6.00m-1以上的镜片新设计? 散光超过1.50m-1以上的镜片新设计
国外现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香 港、澳门和台湾等普遍开展 ?目前获得美国FDA批准、仅有的两种治疗近视的方法之一(另一种为准分子激光手术,仅适用于近视不再发展的成年人)。 国内情况? 1998年-2000年,全国配出22-30万人次(其中22万人使用的是仿冒角膜塑形镜的劣质产品“OK镜”)? 重庆配出7千余人次(劣质产品“OK镜”占80%)? 目前经中国SFDA正式批准的角膜塑形镜经销商只有1家(上海科视)? 目前重庆SFDA只批准2家为合法的角膜塑形镜验配机构(西南医院眼视光中心、重庆科视) 眼镜放大倍率屈光不正眼经矫正后对远物所成视网膜像的大小与未矫正 时视网膜像大小之比值称为眼镜放大倍率(SM),该放大率与 矫正眼镜的屈光力有关,也和其“镜片形式”有关。(一)屈光力放大倍率 由于矫正镜片屈光力不同而发生的放大(或缩小)作用, 称为屈光力放大(或缩小)倍率(SMp)有公式:SMp=1/(1-lF)l=镜眼距(mm)+3(mm) 入射光瞳距角膜前顶点后方3mm (二)形式放大倍率 即镜片中央厚度、镜片材料的折射率和镜片前表面屈光力 (弯曲程度),这些因素一旦改变,镜片的放大倍率也同样改 变。SMs=1/(1-t/n*F1)(三)总放大倍率SM=SMp*SMs 二、接触镜材料的一般性质 根据现有的接触镜材料特性,它们都具有某些优点和缺点, 有关接触镜的一些特征参数及意义,介绍如下。 1.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物质的清晰度,它是物质的化学、纯度和水合 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体现。 2.硬度和韧度 接触镜材料的硬度是一重要的质量指标,它反映了镜片的 耐用性能。通常,硬度这一属性对硬镜材料来说,其关系 比与软镜材料更密切。 韧度反映材料的柔韧程度,在选择接触镜材料时,它也是 一个重要因素。用柔软有韧性的材料制作的镜片通常在初 始配戴阶段就感觉良好,但因为它们容易紧贴角膜,并与 角膜形状相吻合,不能矫正角膜散光,在这种情况下,角 膜散光的度数传递给了接触镜,导致戴镜后仍存在残余散 光。 3.抗张强度 抗张强度是表示材料在被牵拉断裂之前,它所能承受的最大 拉力值,与抗张强度关系密切的材料性能是断裂点的伸长百 分比,它表示材料样品在断裂之前能被拉伸的程度。 抗张强度高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因为它们能耐受在接 触镜操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例如清洗、揉搓、戴入)而不会 破裂。 4.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表示材料在承受压力时保持形态不变的能力,为一 常数。弹性模量低的材料对压力抵抗能力小,而弹性模量高 的材料则能更好地抵抗压力,保持原形态,因而可能提供更 好的视力效果。 5.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在一定温度下的空气中,相同体积的材料与水的 质量之比率(水的相对密度为1.0)。当注意接触镜的质量或体 积时,材料的相对密度在临床上变得重要,例如,涉及高度 数正透镜或复合透镜的设计时。 6.折射率 一种透镜材料的折射率是光通过空气中的速率与光通过该材料 中的速率之比率。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线发生折射的 能力越强。软镜材料(亲水性)的折射率与含水量有关。通常含 水量越高,折射率越低。 7.湿润性 (1)表面张力 液体在固体的湿润程度是由于两者之间所产生的分子作用而引 起的,这些力能保持固体和液体之间分子的紧密连接。(2)湿润角 材料的湿润性可通过滴在待测材料表面的一滴水、生理盐水或 泪液所形成的接触角(也称湿润角)来说明。均匀稳定的泪膜是 配戴舒适、视力理想和防止沉淀物形成所必需的条件。 提高镜片的湿润性是保持镜片舒适度的前提,可以通过以下 三种方法提高材料湿润性:①减少液体表面的张力;②减少 液体和固体材料界面之间的张力;③增加固体表面的张力。 8.吸水性 吸水性为接触镜材料吸收水分和肿胀的能力,该特性取决于 亲水功能基团和疏水功能基团的比率、这些基团的性质和交 叉连接的量,对于相同厚度的水凝胶接触镜,镜片的含水量 越多,透过镜片到达角膜的氧气就越多。 三、材料1.含水量(软镜) 软镜材料由含有许多亲水化学基团的聚合物构成,这些基团能 与水分子反应或吸附水分,使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软镜的 含水量一般在30%~80%之间。 水凝胶材料通常为交叉链聚合物,在水合前,同硬镜聚合物相 似,较硬和脆,将其浸泡到水中后,干态的聚合物吸附水分子, 所吸的含水量取决于配方的亲水成分,在水合过程中,聚合物 变成柔软状态。 软镜的含水量用百分比来表达: 含水量=(镜片中的水质量/镜片的总质量)×100%。 软镜常规分成两类:低含水量(含水量<50%)和高含水量(含水量 >50%)。水是氧通过软镜材料的载体,氧分子溶解到水中后, 经镜片传递到角膜,所以亲水材料是透氧的,氧的通透性与含 水量成正比。 2.离子电荷 接触镜材料可带有电荷,或也可称为电中性,影响与溶液的相 容性和沉淀物形成等。 带电荷的物质称为离子性材料,这是因为材料的成分中存在带 电荷的化学基团。多数情况下,所带电荷以负电荷占多数,负 离子电荷的存在使材料更具活性,尤其处于酸性溶液中时,这 种性质会导致镜片尺寸改变甚至降解。 离子电荷也更易使沉淀物在材料上形成。大多数沉淀物是来自 泪液的带正电荷物质,它们被吸引到镜片材料表面的负电荷上。 电中性的物质称作是非离子性的,这些物质惰性越大,与泪液 成分的反应性就越小,因而对沉淀物形成就具有抵抗性。
3.透气性 为确保角膜健康,镜片必须不会阻碍氧从空气到角膜的传 递,且不会阻碍二氧化碳从角膜到大气的传递过程。 (1)透氧性 材料的透氧性等于材料的弥散系数D(cm2/s)和溶解系数 k(在760 mmHg,O°C时,以cm-3为单位)的乘积,即Dk。 Dk值用标准单位表示。实际测量条件可以不同,但结果应 转换成标准Dk单位。 通透性是指一种物质能通过某种膜或其他物质的程度。弥 散是指分子通过某种物质时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运动 过程。 通透性是由物质分子组成的内在功能所决定的,此外,它 还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浓度、温度、压力、屏障因素等。 氧要通过某些接触镜材料,它的分子必须先溶解于这种材 料中,然后再通过这种材料。由于泪泵在软镜中的作用很 小,这时氧通透性就特别重要,大部分到达角膜的氧必须 通过镜片材料传递,材料的透氧性与含水量直接有关。 (2)氧传导性 氧通过一定厚度特定镜片的实际速率称为氧的传导性,用 Dk/L来表示。 材料的Dk值除以镜片的厚度(用L来表示)来计算某一接触镜 片的氧传导性。镜片厚度的单位为cm,因此,必须注意把镜 片厚度(常常用mm表示)转化成以cm为单位的值。计算负镜 片Dk/L时通常用-3.00 D镜片的中心厚度,人们习惯于将3.00 D作为负镜片系列屈光力的中间值。 镜片厚度用L来表示,也可用t表示,如Dk/t,切记,大部分印 刷品标明的Dk/L值只代表-3.00 D的镜片。 镜片的Dk/L不仅与材料Dk有关,而且受厚度的影响。 镜片厚度增大,氧传导性降低。相同材料的正镜片(中心部 分为最厚)的氧传导性比负镜片(中心部分为最薄)的氧传导性 低。 虽然含水量较高的镜片有较高的Dk值,但由于以下的原因,它 们却比含水量较低的镜片做得厚些: 1)制成薄镜时,镜片干燥、脱水更快,导致角膜干燥,出现角 膜点状染色; 2)高含水镜片制成薄镜时易损坏。 (3)等效氧性能(EOP) 氧通透性和氧传导性都是在实验室或离体条件下测得的物理度 量。等效氧性能(EOP)测量是一种活体评价氧传导的方法,即 评价透镜在活体眼上的实际透氧性。 角膜平均摄氧率每小时为3.5~7.0μL O2/cm2。当角膜达不到上 述氧水平时,就会出现角膜缺氧,缺氧将导致“角膜氧饥渴”。 将装有一片氧饱和薄膜的传感器放在角膜表面,可测定摄氧率。 当氧从薄膜释放到角膜时,根据传感器电流就可测出被耗的氧 量。 角膜能从大气中获得的最大氧量是大气体积的21%,或海平 面的氧分压:20.66 kPa(155 mmHg)。因此,理想的接触镜应在 角膜表面维持21%的等效氧。 如果镜片的等效氧性能(EOP)为21%,它对氧就是完全通透的, 因为这是大气中氧的最大百分比。这种镜片允许100%的大气 氧到达角膜,EOP为10.5%的镜片就只允许一半大气氧到达角 膜。 EOP不是物理常数,也不是材料的通透系数,它是一种与材 料Dk值和透镜设计有关的生理度量,但不能直接转化为材料 的Dk,Dk/L或氧通量。的特殊性质 第二章第一节选择合适的配戴者一、影响配戴的健康因素 配戴合适的接触镜可以最小程度地影响改变正常眼生理,使角 膜仍可获得正常的氧供,不会对角膜造成损伤。 在选择合适的配戴者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1.全身健康因素 如果配戴者有全身健康问题,需要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对接触镜 配戴的影响,必要的时候要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缓解症状。 常见的对接触镜配戴有影响的全身健康状况有下列几种情况。 (1)糖尿病 糖尿病是影响多系统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眼角膜 的主要特点是:角膜敏感性下降、容易发生角膜水肿和点状上 皮染色,容易反复发生感染、溃疡且难以愈合。这些问题因糖 尿病控制程度而有所波动。接触镜配戴可加重上述问题,因此 程度严重者是接触镜配戴的禁忌症。 轻度糖尿病患者如配戴接触镜,需加强临床监测,尤其谨慎验 配长戴型角膜接触镜。 (2)过敏症 常见的致敏原包括微尘、动物皮毛、花粉、食品添加剂、药物 等。一些特异体质者如哮喘患者更容易出现过敏情况。有可能 的话,应确认特异性致敏原,尤其是和接触镜护理液相关的情 况。多功能护理液中的防腐剂会引起眼部的一些过敏反应。
(3)关节炎 一些关节炎会有眼部的临床表现:如Reiter氏病、青少年慢 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关节炎可能导致虹膜炎 急性发作,因此裂隙灯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眼前房的变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进行性的系统性炎症,累及手、足关节, 因此影响戴镜时的操作,镜片戴入、取出甚至开关护理液盒 子都有困难。有时需要旁人的协助。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眼部 表现包括角结膜干燥症、角膜炎、巩膜炎等。需要眼润滑剂 缓解症状。加强随访对于这些配戴者也很重要。 (4)妊娠 妊娠导致内分泌系统和全身多系统的变化,也影响角膜生理 和代谢。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孕妇体重上升、需氧 量增加。妊娠对眼部的影响包括:泪液量减少、泪膜破裂时 间缩短、眼屈光近视化、眼调节轻微下降等。由于激素水平 上升导致水钠潴留,角膜也不例外,产生水肿,角膜曲率因 此改变。
所以如果孕妇是新戴镜者,最好建议她分娩后上述状态复原稳 定时再考虑验配,如果已经是接触镜戴镜者,未必需要中止配 戴,但要注意随访监测。 (5)皮肤病 溢脂性皮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以及因皮肤过敏诱发的慢 性睑缘炎等,可能使眼睑肿胀感染,增加不适感;眼睑脱落的 碎片成为刺激物,睑板腺分泌异常,影响泪膜的稳定性;睑板 腺受刺激,分泌皮脂,使镜片变油腻。 (6)甲状腺突眼病 可考虑用软镜,因为突出的上下睑会使较小的硬镜移位,但戴 软镜时如果瞬目率减少,瞬目不完全,将会出现镜片干燥。在 给甲亢患者配镜前,一定要保证在瞬目和睡眠时轻轻启闭眼睑 能完全覆盖角膜。 (7)操作问题和卫生习惯 由于戴接触镜是通过手来操作的,因此当手有以下问题时,不 适合配戴接触镜,如关节炎、帕金森氏颤抖、皮肤指甲有牛皮 癣等,指甲很脏的人也禁忌。可以这样认为,戴软镜后出现角 膜溃疡的最主要原因是操作过程不卫生。 2.眼部的健康状况 眼部的健康状况影响戴镜者的选择,可能不适合配戴接触镜, 或者需要戴用特殊的接触镜。会引起角膜新生血管的角膜疾病 如复发的角膜糜烂,各种类型的角膜萎缩、角膜疤痕等。陈旧 性春季结膜炎、沙眼等疾病也会引起角膜新生血管,应禁忌配 戴。对单眼患者要特别关照,要多与他们交流并进行训练有关 可能发生的眼部急诊,角膜划伤对单眼患者来说将是增加致盲 可能性的事件。 软性镜片由于柔软的特性不会划伤角膜,但是它易于使泪膜 中的蛋白沉淀,而这些蛋白是最好的细菌培养基,细菌容易 附着在沉积蛋白的镜片上,配戴无晶状体软镜和长戴镜时, 该类感染特别常见。 无晶状体患者的泪液比正常人少,所以蛋白沉淀容易出现, 同样,年龄大的患者溶菌酶的量也少些,感染的机会就大些; 年长的患者还由于泪液成分的变化,增加了镜片的钙化作用。 常见的对接触镜配戴有影响的眼部健康情况包括: (1)眼部过敏症 (2)活动性眼病 一般需要在眼病消退后才考虑验配。 (3)对眼部感染的易感性 (4)干眼 干眼综合征可能仅出现干点,也可能合并有房水减少,黏 液层和类脂层缺损,严重的出现角膜糜烂。所以每个患者 最好都要作泪膜功能检测。 (5)结膜水肿和充血 对于存在一些眼部健康状况,但仍适合配戴接触镜的配戴 者,最好配戴高Dk的RGP或者抛弃型角膜接触镜,并选择 日戴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液,尽量避免使 用含防腐剂的护理液。需要加强随访。 3.药物 接触镜配戴者可能有服用药物。一些全身性的药物有眼部的副 作用。服用某些药物时可能不适合配戴接触镜,而有些情况下 则需要改变镜片配适、戴镜方式或镜片护理方式。有些药物特 别是眼部用药的一些成分会被水凝胶软镜所吸收。 (1)全身性用药 一些全身性用药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有眼部副作用,治疗 消化道溃疡的药物(托品类)会减少泪液流量;避孕药除影响泪 液成分外,还会使软镜迅速覆盖上蛋白沉淀;安定和其他镇静 药对角膜和泪膜虽无直接作用,但服该类药的焦虑患者也较难 配镜。 (2)眼部用药 眼部用药的剂型包括眼药膏、眼药水、乳剂、洗剂等。眼膏 黏性较高,其活性成分被眼组织吸收较慢,如果粘附在镜片 表面,会影响镜片的湿润性,干扰视觉。从剂型上来说,眼 药水与其他几种剂型相比,更容易被镜片软镜吸收。但眼水 停留的时间较其他几种剂型短。如果配戴者泪液量、泪流速 度正常的话,在滴用眼水之后1h戴镜最佳,此时眼水基本已 经被引流干净。乳剂、洗剂等用于眼睑皮肤,容易沾染在镜 片上,注意戴前清洗眼睑皮肤和手。 4.心理和依从性 卫生习惯不良也是接触镜的大敌,据调查卫生不良是造成戴 镜后角膜病发生的最常见因素之一。如果配戴者的牙齿、脸 是脏的,头发蓬松,那么其镜片保养肯定是马马虎虎的。由 于某些镜片的机械压迫或缺氧,会使角膜产生点状微损伤, 这时如果镜片受污染或结膜感染,细菌便会侵入而发生角膜 溃疡。最常见的污染源是脏手和潮湿的储存盒,这些还会使 绿脓杆菌生长。 .职业需求 很多职业不适合选择接触镜作为矫正视力的器具,如从事 电焊、煤矿、建筑,喷漆或钻探的人们,因为这些工作环 境有射线、灰尘、高速异物、蒸气或烟尘,常会损害角膜 的完整性。配戴者的手也是判断是否适合戴镜的依据,很 多工人如管道工、家具油漆工、汽车机械工等,他们的手 无法保持干净,即使洗净时,其手掌、指甲沟仍有尘土和 油腻,皮肤粗糙坚硬,很容易污染或损坏镜片。 6.屈光因素 (1)高度近视 需要进行顶点距离效应换算,尤其当度数在4.00 D以上时。 如果验配过程中使用试戴镜,试戴镜片的后顶点度数应尽 可能和实际屈光不正接近。设计时注意镜片边缘要适度薄, 防止镜片厚度偏大而导致配戴不舒适。对于硬镜尤其如此。 高度近视经常与屈光参差、进展性近视联系在一起。 (2)进展性近视 进展性近视的配戴者需要经常更换处方,也需要更经常地 (3)高度散光 当散光在0.75 D以上时,往往需要矫正。高度散光者和高度 屈光不正者对于小量的残余散光耐受程度往往较好。 (4)圆锥角膜 难以用框架眼镜进行矫正,电脑验光也不能提供准确的测量。 用角膜地形图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角膜信息,为接触镜矫正 提供依据。 (5)高度远视 由于高度正镜片的厚度,需要用Dk值较高的材料、特殊的设 计来增加镜片的氧传导性,减小缺氧的影响。 二、接触镜配戴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符合下列条件的接触镜配戴者戴镜效果较好 1)年龄:最佳年龄16~38岁; 2)屈光不正量:远视或近视>1.50 D,对于球性软镜,低度规 则散光<1.5D; 3)角膜曲率读数:41.00~46.00 D; 4)角膜完整,无疤痕或扭曲,角膜染色阴性; 5)泪膜比较稳定:如泪膜破裂时间(BUTs)>15 s,Schirmer试验 正常; 6)睑位置正常,无巩膜暴露。 2.下列配戴者配戴接触镜效果可能不佳 1)屈光不正低于1.00 D者; 2)生活、卫生习惯不佳者,如吸烟者、生活邋蹋者; 3)眼部过敏、慢性睑缘炎、关节炎、眼球突出; 4)眼睑下垂者; 5)有心理限制因素,如过分胆小者、精神烦躁者; 6)主观不积极者,如在他人的强迫下配戴; 7)职业环境受限者,如在酸性或碱性尘雾环境工作的人。 3.谨慎验配的几种情况 (1)游泳 游泳池中有绿脓杆菌、棘阿米巴等微生物致病原,游泳时不适 宜配戴接触镜,尤其是软镜;可以加戴眼罩游泳,但要特别谨 慎,而且存在眼部缺氧问题。 (2)接触镜配戴失败者 对先前配戴接触镜失败而想重新配戴者,验配师首先要了解其 配戴史。这样才能不重复发生先前的问题。要仔细了解患者的 操作方式,护理清洗剂的使用,储存液的消毒,有时问题还可 能在于选择的镜片类型不合适,镜片材料选择错误或实验室质 量控制不良等,因此要对症解决问题。 不应以任何方式贬低先前或其他的配镜师,在不知道全部条件 的情况下,乱加批评是不公正的,再说,没有人能完全成功地 对待每一位配戴者,谁都会有误差。 (3)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 精神忧虑的患者应进行详细检查,但不必劝其不戴接触镜, 如果接触镜能明显地改善视力或增加美容效果的话,要根 据个体的特性进行评价,如果患者的精神状态处于临界状 态,就需要医师来关注其卫生习惯和接触镜的保养执行情 况,这时这类患者最好不戴接触镜。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忧虑情绪是暂时性的,如产后、丧偶或 离婚后的压抑,找工作或考试前的焦虑,经济的压力都有 可能引起痛阈的减低,建议这些人配戴镜片时间稍延迟即 可。但对下列配戴者要多加注意: 1)服用提神药或亢奋药的人; 2)进过精神病院的人; 3)不能戴接触镜而偏要戴的人; 4)眼压测定,Schirmer试验,甚至裂隙灯检查不合作或不能 配合的人,这种患者会出现过度睑痉挛或畏光症; 5)还有一些配戴者对待接触镜的态度不现实,如有配戴者 要求长戴型,一年只用洗一、二次,这些人都应慎重检查 和验配。 但注意:初戴接触镜的人都有精神负担,这要与上述情况 区别开来。 三、特别适合配戴接触镜的情况 1.特别适合配戴软镜的情况 (1)需要适应快或间歇配戴 通常戴上十多分钟就比较舒服,这对于那些工作、学习比 较繁忙的人来说适应快是很重要的。 (2)舒适 那些不适阈值较低的人,软镜是唯一的选择,对于硬镜淘 汰者来说,配戴软镜大都感觉很舒服。 (3)低度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低于-1.50 D如果需要戴镜,戴软镜比戴硬镜好。 三、特别适合配戴接触镜的情况 1.特别适合配戴软镜的情况 (1)需要适应快或间歇配戴 通常戴上十多分钟就比较舒服,这对于那些工作、学习比较 繁忙的人来说适应快是很重要的。 (2)舒适 那些不适阈值较低的人,软镜是唯一的选择,对于硬镜淘汰 者来说,配戴软镜大都感觉很舒服。 (3)低度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低于-1.50 D如果需要戴镜,戴软镜比戴硬镜好。 (4)无法戴硬镜者 很多人由于下述原因不能配戴硬镜,应考虑配软镜:①因为 妊娠不能耐受硬镜;②有过一次超戴反应的经历;③诱发散 光和因硬镜引起的框架眼镜模糊、角膜变形;④很难遵守硬 镜配戴计划;⑤畏光等。 (5)运动员 身体互相碰撞的运动,如棒球、篮球、足球运动员,戴 软镜不易丢失镜片,其他激烈运动的项目,如网球等, 同样,戴软镜不易丢失镜片。 (6)儿童 因虹膜缺损、弱视治疗、白化病、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儿 童需要戴接触镜的话,应该选择软镜,软镜舒适、安全, 长期配戴不会弄伤眼球,在运动或有尘环境中尤为合适。 (7)间歇配戴者 有些人不经常戴接触镜,只需在某种场合戴一下,如公 开发言人、运动员、演员等,比较喜欢软镜,因为适应 快,引起角膜水肿而产生模糊的程度轻,重戴框架眼镜 时不会有视力障碍。 (8)大睑裂 不适合配戴直径较小的硬镜,适合配戴软镜。 作为验配师,实际上不能选择配戴者,能选择的是根据配 戴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镜片,或提出合理的建议选择 其他合适的矫正途径,为配戴者提供最佳的视力矫正方法。 2.特别适合配戴硬镜的情况 (1)需要优良视觉的配戴者 硬镜的成像质量要高于框架眼镜和软镜,能够提供优良的 矫正视觉。 (2)有角膜散光的配戴者 硬镜形成的泪液镜能够充分地矫正角膜散光。球性RGP能 够矫正2.50 D以内的角膜散光,尤其是顺规散光。 (3)不规则散光配戴者 不规则角膜散光,如术后角膜、圆锥角膜等,通过硬镜形 成的泪液镜和较高的成像质量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视力矫 正。 (4)需要较高的氧传导性 远视者、无晶状体眼、高度散光以及其他需要提高镜片的 氧传导性能的情况,选用RGP镜片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5)儿童 一般情况下儿童不适合配戴软镜,但是硬镜由于较高的材 料透氧性、高质量的成像,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可能延缓儿 童近视进展。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可以暂时性减少儿 童或成年人的近视量。 (6)需要选择健康镜片的配戴者 RGP较高的透氧率和较少的配戴并发症适合需要健康配戴的人。 (7)需要简化镜片操作、护理的配戴者 由于材料性质的改良,镜片护理程序简化。 (8)需要耐用镜片的配戴者 RGP的使用寿命平均为2年左右,而传统型软镜通常配戴大约1 年。 六、检查的内容和照明方法 裂隙灯检查由外向内的基本检查顺序是: 眼睑―睑缘―睫毛―泪器--睑结膜―球结膜―结膜囊― ―角膜巩膜缘―泪膜-角膜―前房―前房角―虹膜―瞳孔― 后房―晶状体(相关解剖概念请参考《眼的解剖学》)。 检查顺序:先右眼后左眼。筛查时平均每只眼睛检查 120秒,如果有具体问题再作进一步检查。 (1).眼睑 操作者: 1.检察时把裂隙灯调为弥散光 2.在镜头光圈调为小,裂隙灯的 光强调为中度。 3.光源角度为左右各45度。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 5.检查时可嘱病人闭眼。 (2)睑缘及睫毛: 操作者: 1.观察时把裂隙灯调为弥散光, 2.在镜头光圈调为小,裂隙灯的 光强调为中度。 3.光源角度为左右各45°。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 5.观察顺序为从鼻侧到颞侧。 6.检查时嘱病人向正前看。 以上注意观察眼睑正常的解剖结 构,皮肤颜色,有无炎症、伤口、水 肿、皮疹、包块、压痛或捻发音;眼 睑或眦部有无糜烂,有无睑内翻、外 翻、倒睫、上睑下垂、闭合不全、睑 板腺开口有无异常。 (3)泪器: 操作者: 1.检查时把裂隙灯调为弥 散光 2.在镜头光圈调为(中) 时,裂隙灯的光强调为中度。 3.光源角度为颞侧(45)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 低倍。 5.检查时嘱病人向颞侧看。 6.应观察到患者的上泪小 点和下泪小点。 注意观察上下泪小点的位 置有无异常、泪小点有无外翻 或闭锁、表面有无脓性分泌物。 (4)泪膜: 操作者: 1.检查时把裂隙灯调为弥散光 2.在镜头光圈调为大,裂隙灯的光 强调为中度。 3.光源角度为颞侧45°。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 5.嘱病人向前看。(观察泪膜破裂 时间:嘱病人用力眨一次眼后开始计 时,只道泪膜破裂或再次瞬目为止。) 6.应观察到患者的泪膜是否完整, 泪膜破裂时间。 (5)结膜: 操作者: 1.检查时先把裂隙灯调为弥散 光。看一下睑结膜的整体情况,然 后再将裂隙灯的灯光调为裂隙光从 病人鼻侧到颞侧细致检查一至两遍 ( 睑结膜需翻转上睑才能看清)。 2.在镜头光圈调为小时,裂隙 灯的光强调为中度 。 3.光源角度为45度。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 倍~高倍)。 5.检查上睑结膜时嘱病人向下 看,检查下睑结膜时嘱病人向上看。 6.翻眼皮时注意手法,如怀疑 有充血、乳头或滤泡应放大倍率观 察。 (6)角膜: 一般采用直接焦点照明法、 后部照明法、间接照明法、镜 面反光照明法角膜缘分光照明 法等多种照明方法交替使用来 观察角膜的情况。 操作者: 1.检查时把裂隙灯调为裂 隙光, 2.调整裂隙灯光源的角度、 宽度,从病人的鼻侧检查到颞 侧。 3.从角膜上层观察到角膜 的基本厚度。4.检查时应不时嘱病人眨 眼以观察病人泪膜情况。 ①角膜上皮检查,光 源角度为45°,中等强度。 ②角膜基质检查,光 源角度为从鼻侧到颞侧, 裂隙宽度2mm,中等强度。 ③角膜内皮检查,光 源角度为从鼻侧到颞侧, 裂隙宽度2mm,中等强度。 在角膜、结膜上皮损伤或有溃疡时, 可借助荧光素染色进一步观察:用玻璃 棒蘸少量1%荧光素夜于结膜囊内或用 消毒荧光素滤纸,将其一端用生理盐水 浸湿后,与结膜相接触。让患者瞬目后 不要眨眼,此时可见角膜、结膜破损处 有嫩绿色染夜,上皮完整处不着色。此 方法也可用于观察泪膜情况。 (7)前房: 操作者: 1.检查时把裂隙灯调为裂隙光,裂隙光 线取窄光源。 2.在镜头光圈调为大时,裂隙灯的光强 应调为高度 。 3.裂隙灯裂隙的宽度约2mm,选择不同 角度。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高倍)。 5.检查时嘱病人向前看。 6.利用直接照明法由鼻侧到颞侧,再由 颞侧到鼻侧观察前房情况。 观察房水是否透明,正常情况下房水是 透明而看不到炎症细胞,房水会形成对流: 靠近角膜温度低房水向下流动;靠近虹膜温 度高使房水上升。
(8)虹膜和瞳孔: 操作者: 1.将裂隙光聚焦在虹膜上 2.先选择弥散光观察虹膜整体情况,再调窄裂隙观察 具体细节(直接焦点法)。在镜头光圈调为中,调节裂隙 的强度观察瞳孔在光照下的反应。 3. 光源角度为从颞侧45度照射。 4. 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 5.检查时嘱病人向前看。 6.观察病人虹膜形状,强光刺激瞳孔看是否有收缩。 主要观察虹膜纹理是否清楚,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新 生血管、结节、震颤,有无撕裂、穿孔或异物,与角膜或 晶体有无粘连。用弥散光可以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位 置、两侧是否对称、瞳孔有无闭锁。利用裂隙灯的开关了 解瞳孔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9)晶状体: 操作者:1.检查时把裂隙灯调为裂隙光 2.在镜头光圈调为大,裂隙灯的光强应调为高度 3.裂隙灯光源的角度左右各10-- 45度。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高倍。 5.检查时嘱病人向前看。 6.裂隙灯裂隙的宽度2mm,裂隙灯取窄光源,对 准瞳孔区,将焦距对准晶状体扫描瞳孔区观察晶体情 况。 主要观察晶状体是否透明,位置是否正常,如有 混浊注意其部位、范围、形状、颜色,必要时要散瞳 检查。
(10)玻璃体 将焦点移向晶状体的后面可以看到前部1/3玻璃体的 切面图,玻璃体有液化或混浊者可以看到有纱幕样纤维 随眼球而轻微飘动。在前部玻璃体出血、炎症时可以看 到红色的血液或炎症渗出物飘动。 四、泪膜检查及评价 1、侵犯性检查 (1)泪膜破裂时间 BUT反应的是泪膜的稳定性(2)Schirmer试验
(2)操作要领 1)调节移动手柄控制观察系统与被检眼间的距离,以调整焦面 求得清晰的观察效果。可令被检查者闭眼,在其眼睑皮肤上 调整显微镜焦距,然后调暗投照光线,再嘱其睁开眼进行观 察,这样可以避免大量强光直接照射被检眼。 2)调节倍率手柄控制观察像的放大倍率(通常为6~40倍)。3)选择滤光方式,毛面滤光镜可提供弥散投照光线,扩大观察 视野;黄色滤光镜则可用来观察荧光素染色结果。 4)调节投照光束的宽窄;选择照射角度;控制投照亮度。 5)选择投照光的颜色,无赤光用于观察微小新生血管;钴 蓝光则用于观察荧光素染色的结果和硬质镜片的配适。6)在检查过程中,通常用右手调节仪器手柄,左手撑开或 翻开被检眼的眼睑。(3)投照和观察方法 1)弥散投照法:在投照光源上加覆毛面滤光镜(图4-1-1),投 射与观察夹角30°~50°,裂隙宽度宽大,放大程度低或 中倍,投照亮度中至高度。 2)直接投射法:光源焦点与显微镜焦点处在同一观察部位 (图4-1-2)。投射与观察夹角30°~50°,裂隙宽度 0.2~1.5mm或圆锥形光束,放大程度中至高倍,投照亮度 中至高度。3)滤光式投照法:用钴蓝光源加覆毛面滤光镜,物镜加覆 黄色滤光镜,用1%萤光素钠滴入结膜囊。投射与观察夹 角30°~50°,裂隙宽度宽大,放大程度低至中倍,投照 亮度中至高度。 三、注意事项1.裂隙灯显微镜的观察要点 (1)弥散投照法 1)观察外眼各部,包括眼睑、睑缘、睫毛、球结膜、睑结膜、 泪小点、泪液、角膜、角巩膜缘部、前房、虹膜、瞳孔和部 分晶状体等。 2)进行隐形眼镜的配适评估,包括覆盖度、中心定位、移动度、 下垂度、松紧度的观察等。 (2)直接投照法 1)窄裂隙称为光切片,用于观察角膜弧度(如圆锥角膜),角膜 厚度(如角膜水肿)以及角膜创伤的深度和异物的位置等。2)宽裂隙光用于观察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内皮层的病变;镜 片表面的异物和沉淀物;以及镜片的移动度和松紧度的状况等。(3)滤光式投照法 1)角膜和结膜损伤染色的形态和深度。 2)透气硬镜的配适评估。 (4)泪液 1)正常眼有少量泪液聚存于下睑缘上方,在光切片中形呈 三角形,称为半月形泪线。若瞬目后泪膜彩纹很快变淡或 半月形泪线小于0.25mm者,诊为干眼,宜慎戴隐形眼镜。 2)若有大量细小半透明颗粒在泪液中移动,是为脂质型泪 液的表现,易导致镜片上沉淀物聚沉,使镜片干燥脱水。 (7)角膜 1)用高倍率的直接投照法观察,正常的角膜组织呈光学平行 六面体。最前方的发亮的线条为泪膜,其后的暗区为上皮层, 上皮层下的细细的白色光带为前弹力层。前弹力层后大部分 灰白色区域为基质层,基质层后淡而细的白色光带为内弹力 层和内皮层。 2)当角膜出现新生血管、浸润灶或上皮损伤时,宜治愈后再 戴镜。当发现角膜有异物时,应及时加以排除。当观察到角 膜有白斑、云翳时,应复习被检者过去史,如曾患感染性角 膜病变者宜慎戴隐形眼镜。 3)角膜外轮廓显示为圆锥形时,应注意为其配戴特殊的隐形 眼镜。 4)如角膜表面光影不均匀时,则提示角膜有不规则散光,应 注意对照观察其验光的视力和戴隐形眼镜的视力。 (8)前房和房水:观察房水的清晰度,如有沉淀物、色素颗粒、 积血、积脓则不宜配戴隐形眼镜。 角膜接触镜验配的屈光检查(1)矫正散光的原则 1)散光的比例 ①若散光小于或等于0.75D,则球镜度:柱镜度大于或等于3:1。如 柱镜光度为0.75D,球镜光度须大于2.25D,低于这一球镜光度则 不能用普通的球面隐形眼镜来矫正。 ②若散光大于或等于1.00已则球镜度:柱镜度大于或等于4:1。如柱 镜光度为1.00D,球镜光度须大于4.00D,低于这一球镜光度则不 能用普通的球面隐形眼镜来矫正。 ③若散光度大于1.75D,则无望利用普通的球面隐形眼镜来矫正。 ④散光比例失调的眼约占近视眼总人数的15%左右。 2)等效球面光度计算方法 ①球面隐形眼镜的矫正效果应该约等于验光处方的球镜加柱 镜屈光度的矫正效果。 ②隐形眼镜的等效球面光度计算方法如下: D=DS+DC/2 (4-2-1) 式中D为等效球面光度,DS为验光球镜光度,DC为验光柱镜 光度。 例题4-2-1验光处方为-5.00-1.00X180 则 D=-5.00+(-0.50)=-5.50 (2)顶点光度换算 1)公式法 ①隐形眼镜的光度D'可计算如下 D’=D/(1-dD) (4-2-2) 式中验光试片的等效球面光度为D,试片的后顶点至隐形眼镜 的后顶点距离为d,d通常为常数12mm(换算为0.012m)。 例题4-2-2 设 验光试片的等效球面光度为-10? 00D,验光试片的后顶点至 角膜前顶点距离为12mm,求隐形眼镜适宜的光度。 计算 D’= -10.00/[1-0.012×(-10.00)] = -8.93D 即当框架眼镜光度为-10.00D时,隐形眼镜只需要-8.93D。 ②尾数取舍 实际隐形眼镜成片的光度间隔梯度最小为± 0.25D,而公式换算出来的光度往往为精确的任意小数,因 此必须按 以下方法对换算结果的尾数进行取舍(表 4- 2- 1)。 表 4-2-1 公式法所得的顶点屈光度尾数取舍表 表 4-2-1 公式法所得的顶点屈光度尾数取舍表取舍方法小数尾数小数尾数取舍方法0.01~0.16下靠0.000.51~0.66下靠0.500.17~0.24上靠0.250.67~0.74上靠0.750.26~0.41下靠0.250.76~0.91下靠0.750.42~0.49上靠0.500.92~0.99上靠1.00 例题4-2-3验光试片的等效球面光度 -5.75D 公式法换算结果为 -5.38D 隐形眼镜光度根据上表取 -5.25D 2)表格法 为避免对每一个验光处方进行公式换算,通常将验光试片不 同的等效光度及不同的试片后顶点距离的换算结果列成表格, 供实际验配时查核(表4-2-2)。 3)经验法 ①为减少查表的麻烦,避免身边无表格的不便,于是根据对 顶点光度换算结果的归纳,制成了便于记忆的经验表格(表42-3)。 表4-2-3经验法顶点光度换算表换算差值(D) 验光光度(D) <4.00 0验光光度(D) 9.25~10.00换算差值(D) ±1.004.00~5.00±0.2510.2~511.00±1.255.25~7.00±0.5011.25~12.00±1.507.25~9.00±0.7512.25~13.00±1.75*近视隐形眼镜光度减换算差值,远视隐形眼镜光度加换算差值。 例题4-2-4 验光处方 -6.50/-1.50×180 等效球面光度 -7.25 经验法顶点换算光度取 -6.50 ②须注意经验表格中个别边缘光度的换算结果与公式换算的结 果有少许差异,故仅供验配师参考。 4)综合隐形眼镜光度的换算方法,在通过常规屈光检查获得想 戴眼的屈光处方后,隐形眼镜的光度换算步骤可总结如下。 ①判断散光的比例。 ②进行等效球面光度换算。 ③进行顶点光度换算 a.采用公式法对等效球面光度进行顶点光度换算,对小数尾数 进行取舍。 b.采用表格法对等效球面光度进行顶点光度换算,对小数尾数 进行取舍。 c.对等效球面光度小数尾进行取舍,采用经验法进行顶点光度 换算。经验法是最常用的换算方法,举数例如下。 例题4-2-5 验光处方 -2.00/-0.75×180。 散光比例失调,不能配戴普通的球面隐形眼镜。 例题 4-2-6 验光处方 -5.25/-1.25×180。 等效球面光度 -5.875 经验法尾数取舍 -5.75 经验法顶点光度换算光度取 -5.25
常见症状原因分析
隐形眼镜护理液的主要成分是生理盐水、消毒剂和防 腐剂,用于隐形眼镜清洁、消毒和储存。护理液虽有杀菌 作用,但浓度较低,不足以达到和眼药水相同的功效。长 期使用,不仅不能缓解不适症状,还可能引起某些眼病。 护理液和眼药水的作用根本不同,长期、频繁使用护理液 缓解眼部症状易对眼睛造成损伤。 首先应在清洁的环镜中进行隐形眼镜的配戴。 彻底洗手、冲手并擦干手指。 检查镜片有无毛絮、破损等,分清镜片的正反面。 配戴时一般先右后左,也可依配戴者习惯,但要分清左右眼, 不可混淆。 用清洁的镜镊(带保护套)取出镜片,放在习惯用手的食指 指尖或清洁的棒上(带保护套)。 双眼注视前方镜子或向下看,用另一手的中指拉开上眼睑 (上眼皮),拿镜片手的中指拉开下眼睑(下眼皮),将镜 片轻贴在眼球角膜上或巩膜的下方或颞侧。 放开上、下眼睑,闭目转动眼球,镜片自动回位。 怎样分清隐形眼镜的正反面将隐形眼镜放在食指指尖,如果隐形眼镜成碗形或正 圆形是正面,如果边缘成唇状或向外翘起即是反面 隐形眼镜的保养 其保养原则是清洁(包括去除油脂及灰尘,并降低镜片上微生 物的数量)和消毒(用护理液杀灭或减少镜片上细菌等微生 物)。 保养的具体步骤是清洁.冲洗(用肥皂将双手洗净,并用无 絮毛巾或干手器将手烘干,将镜片置于掌心,滴2-3滴护 理液,用另一手指肌肉部,力度适中,从右至左清洗镜片后 再予冲冼)。保存(将镜片放在标有左右眼的镜盒内,须放 在镜盒中央底部或载镜篮中央,注入护理液浸泡4小时以 上),配戴前再用护理液冲洗。 由于泪液中的蛋白易沉淀在镜片上导致镜片变模糊,缩短镜 片的有效配戴时间,因此必 须加以清洗。清洗的具体步骤是 将冲冼后的镜片放在溶解有蛋白酶的护理液中2-4小时后 轻揉镜片的正反面,反复冲洗后,再浸泡15分钟后方可配戴。 但抛弃型隐形眼镜不必加蛋白酶。
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散光 散光可以分成两类,即可用柱面镜矫正的规则散光 和不能用柱面镜矫正的不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regular astigmatism)的类型
散光处方的分析: 总散光=眼内散光+角膜散光 残余散光 软镜矫正散光 可以分为球面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和环曲面软性 角膜球面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指征:1、散光大约为1.50D或低于1.50D2、散光的量低于球面屈光度的25%注意:由于球面软镜的光学质量优于所有环曲面软镜,优 先。 环曲面软镜矫正散光指征:1)散光量:1.00~5.00D 2)由于散光未矫正视力有影响的 3)配戴最佳球镜处方视力不够理想 4)球/柱&4:1 5)不能配戴RGP镜 环曲面软性角膜接触镜 适应证:1、角膜散光 2、晶状体散光 3、角膜和晶状体混合散光不适宜:1、不规则散光2、异常眼见闭合,例如部分的Bell氏麻痹3、任何配戴角膜接触镜禁忌症 环曲面软镜的稳定方法1、三棱镜法2、截边法 3、薄区法 这种设计比较舒适但稳定效果不佳 4、非球面镜片 这是一种附加方法,通常三棱镜稳定法或截边法 与这种方法配合。这种方法会随着配戴时间延长而使配适变紧, 但配适较松又使稳定性下降。 5、周边稳定法 6、非中心区双凸透镜成形法 7、后环曲面镜片 对于角膜散光大于3.00D患者较理想。往往与三棱镜稳定法相互配合。 环曲面软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基本原则: 环曲面镜片最好采用诊断性验配 即采用试戴片 环曲面试戴片有三棱镜稳定、截边法和薄区法等类型。 对于三棱镜和截边设计的镜片可以使用下列方法验配: 1、镜片直径 2.50mm 在可见虹膜直径的基础上加2.00 mm到2、选择基弧 使用平均K读数加0.7mm3、以负柱镜形式戴镜验光4、顶点距离效应5、动态配适评估良好 薄区法验配 1、选择基弧 平坦K减4.00D2、评估镜片的位置、移动和K值参数 对于薄区法的散光范围最好是在1.00D~2.00D,且为 规则散光。
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透镜的光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