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 儿童它的药理是什么?想了解一下功夫

参苓白术丸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参苓白术丸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80.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名方参苓白术散出自《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原方属调理脾胃、益气安胎之剂,后人有所发展,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
  方药组成& 党参110克,山药110克,莲子肉60克,白术(炒)110克,茯苓110克,薏苡仁(炒)60克,白扁豆80克,甘草(炙)110克,砂仁60克,陈皮110克,桔梗60克。研为细末,制成散剂或制成水丸。
  性能效用& 本方为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的功效。重在健脾,其次益气,不仅调理,且治大病。药性中和,甘温且不燥而不热,淡润而不腻又不寒。对治疗脾虚腹胀、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胸脘满闷,功效尤为显著。
  方义分析&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方内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故本方实为健脾利湿扶正之良方。
  临床应用
  1. 肺气虚自汗& 大病渐愈,气短神疲,恶风自汗,少食纳呆,免疫功能低下,这是病后肺气、脾胃虚弱的表现,在服用本方的基础上,加入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对身体恢复健康有很好的疗效。
  2. 慢性气管炎& 平日咳嗽痰多色白,易吐,是湿痰内蕴表现,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把胃消化的精微输送到心肺,通过心肺而营养全身。若脾虚不能健运,可见水湿停滞,就会发生痰饮,潴留于肺,则出现咳嗽、吐痰、气喘、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服用参苓白术丸为基本方,加入半夏、杏仁;湿浊胜者,加苍术、厚朴、藿香;痰涎壅盛者,加苏子、莱菔子、葶苈子;舌苔黄加桑白皮、黄芩、栀子;咳嗽较甚者加麻黄、射干、白果、贝母等。
  3. 五更泻& 又称鸡鸣泻,本病多由肾阳不足、脾失健运所致。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入豆蔻、吴茱萸、附子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4. 肺结核初期& 见潮热盗汗,体倦纳差,时有咳嗽,脉细数,可在服用本方的基础上,加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疗效甚好。
  5. 慢性腹泻& 本病是脾虚型的慢性细菌性痢疾,见下痢时发时止,迁延日久,发作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赤白黏液呈脓血便,时有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舌淡红苔腻,脉濡细。治则健脾化湿,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入木香、黄连;苔黄有热者,加白头翁、秦皮、马齿苋、鱼腥草;舌淡肢冷有寒者,加附子、干姜、肉桂、肉豆蔻;气虚下陷者,加生黄芪、升麻;腹痛者加炒白芍、制香附、乌药;腹胀纳少者加炒枳壳、神曲、内金。
  5. 糖尿病& 本病属&消渴&范畴,症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特征。多食以属脾虚型,治宜健脾化湿,运用参苓白术丸为基本方,益气加生黄芪、五味子、生内金;有热者加生石膏、知母、花粉、葛根、黄连等;肾阴虚加山茱萸、枸杞、黄精;肾阳虚加附子、肉桂等。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加减;慢性泄泻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主要病变在于脾胃和大肠。慢性泄泻是指泄泻时间>2个月以上。多为泄泻日久,或反复发作耗伤正气,以脾虚多见。笔者自月期间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泄泻共30例疗效满意,现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慢性泄泻症状门诊病人30例,年龄20~25岁7例,25~35岁10例,35~40岁11例,儿童2例。其中20例服用过黄连素、诺美沙星等抗炎药,培菲康等肠道活菌药,以及中成药克痢痧等疗效欠佳。此次选用的30例慢性泄泻病人,均辨证为脾虚湿盛所致,证见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纳差,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虚缓。
  1.2 治疗方法
  参苓白术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慢性泄泻脾虚湿盛的基础方。方中四君子为主补气健脾,加入和胃理气渗湿之品标本兼治。基本方:人参10g,炒白术15g,茯苓15g,薏苡仁30g,炒扁豆12g,桔梗5g,山药30g,甘草10g,砂仁6g,莲子肉10g,五味子3g,木香10g,芡实8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2周1个疗程。辨证论治随症状轻重而加减,脾虚明显、久泻不愈、倦怠乏力加黄芪20g、重用党参30g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湿阻气滞明显、脘腹胀满、纳差,加川朴10g、苍术10g 、山楂10g以健脾燥湿止泄、行气除满;肝郁明显、胸胁涨满、纳差,加柴胡10g、枳实10g以舒肝理气解郁;肾阳虚衰、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加补骨脂10g、吴茱萸6g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1.3 疗效分析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中泄泻疗效标准制定[1]。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2 结果
  30例病人中服药2周后其中20例治愈。显效8例,无效2例。
  3 讨论
  参苓白术散是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山药、莲子肉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炒甘草健脾和中,诸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之功。
  《冯氏锦囊&杂症》: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东垣曰: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脾悦甘,故用人参、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术、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莲肉益心;土恶水,故用山药治肾;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气于地道,而无否塞之忧也。
【参考文献】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号
辽宁汉草堂中药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参苓白术散等(详见附表)生产企业更名的请示收悉。鉴于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同意营口宏升药业有限公司更名为辽宁汉草堂中药有限公司,经研究决定,从收文之日起,同意参苓白术散等(详见附表)的生产企业由营口宏升药业有限公司更名为辽宁汉草堂中药有限公司,中标价不变。原营口宏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苓白术散等中标药品(详见附表)同时停止在本市医疗机构销售。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药品通用名
原生产企业名称
更名后生产
参苓白术散
营口宏升药业
辽宁汉草堂中药
2010年基药
六味地黄丸
丸剂(水蜜丸)
营口宏升药业
辽宁汉草堂中药
2010年基药
丸剂(水丸)
营口宏升药业
辽宁汉草堂中药
2010年基药
丸剂(水丸)
营口宏升药业
辽宁汉草堂中药
2010年基药
川芎茶调散
营口宏升药业
辽宁汉草堂中药
2010年基药
如意金黄散
营口宏升药业
辽宁汉草堂中药
2010年基药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慢性咽炎是咽喉部黏膜、淋巴组织及黏液腺的弥漫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反复缠绵,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运用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的理论依据
  《素问&阴阳类论》指出:&咽喉干燥,病在土脾。&《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则更明确指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虚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故口干、咽干也。&&咽恃液养,喉赖津濡&。脾主运化,为津液生化之源,故津液必须依赖脾土的健运,方可化源充足而不竭,始能上升而濡润咽喉,耳目口鼻诸窍则不为病。反之如果脾土虚弱,健运失常,生化之源枯竭,津液衰少,难以上承,则咽失其养,喉失其濡,诸窍也失其养而惧为之病。因此,脾土虚弱,津液衰少,津液不能上承咽喉是本病的根本原因。
  慢性咽炎是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所致,与平素喜吃辛辣之品,饮酒抽烟有关,使燥邪内生,燥邪易伤津液,咽喉失于濡养,故出现咽干、咽痒等症状。此外,慢性咽炎的发生与目前长期滥用抗生素形成的耐药性有关,致使慢性咽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同时普通的咽喉含片药,药性偏凉只能暂时缓解咽部某些症状而无法根除病因,久用则败胃伤正。脾胃受其害则功能失调,不能化生津液而出现慢性咽炎的一系列症状。
  因此根据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机,采取健脾养阴生津之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取参苓白术散&培土生金&之意,该方具有补气健脾、生津养阴之功。
  2&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运用举隅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适用于脾土虚弱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见:咽中干燥,不思饮食,咽痒微痛,时欲吭喀清嗓,食少、便溏,舌质淡胖,苔薄,脉细或软。查体见咽部干燥,充血但不甚,后壁淋巴滤泡呈团块状增生。
&&& 参苓白术散组成及加减: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白扁豆10g,陈皮10g,莲子肉10g,山药10g,桔梗6g,甘草6g,大枣5枚,玄参12g,麦冬10g,石斛10g。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3岁,教师。主因&咽部干燥疼痛反复5年&于日就诊。曾在其他医院屡用西药消炎及中药养阴清热之法治疗,仍反复发作。患者咽部症状常因感冒而频繁发作,就诊时症见咽干、咽痛、胃脘部常有胀感,矢气后减轻,纳差乏力。查体:咽部慢性充血,淡红色,黏膜萎缩,咽喉壁及舌根处淋巴细胞增生,舌淡,苔白滑,脉平。诊断为中土失健、脾胃虚弱之喉痹,治疗以培土益脾入手,取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陈皮、山药、石斛各12g,薏苡仁30g,桔梗6g,甘草6g,服药7剂,咽中自觉无明显不适。复查见咽部充血明显减轻。又服原方1周,复查淋巴滤泡萎缩,诸证悉除而愈。嘱其多饮水、忌辛辣、适劳逸,随访1年无复发。
  患者,男,50岁,干部。主因&反复咽干咽痛3年&于日经人介绍来诊。因本病曾遍尝清热解毒养阴中成药,以及西药消炎药等未见效,就诊时见咽干不欲饮,微痒痛,咽部堵闷感,大便偏稀,舌苔白,脉细。查见咽部充血但不甚,后壁少液,淋巴滤泡增生,悬雍垂下拖。诊断为&慢性咽炎&,辨证为脾土虚弱,津不上承,以培土生金法治疗,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陈皮、山药、石斛各10g,桔梗6g,甘草6g服药7剂,服药5剂后咽部症状明显好转,后继续中药巩固两月治愈。嘱其防感冒,忌辛辣,随访无复发。
  4& 讨论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中年人,平均每人一年发作2~4次,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且易反复发作。咽部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重要门户之一,加之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吸烟、饮酒等因素损伤影响咽部黏膜,导致急性、慢性咽炎的发病,而目前西医在治疗上缺乏有效药物[1]。大多数治疗采用西药消炎及中药清热解毒,含片等方法,只顾短期疗效,日久败胃伤正,病情更加顽固难愈,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本病归属祖国医学中&阴虚喉痹&范畴,其治疗应以健脾养阴为主,而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取其&培土生金&之意,具有补气健脾生津养阴之功,用之远期疗效更好。方中党参、山药、扁豆、甘草入脾胃补中益气,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祛湿,配伍桔梗引药上行,宣利咽喉。全方并无多少养阴药成分,但是其健脾生津的功效很明显,此正是培土生金法的妙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药物都具有提高免疫的功能,能够防止慢性咽炎的反复[2]。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辨证的关键在于其慢性反复发作,不是急性发作,咽部干燥充血但不甚,可见食少、便溏等脾虚的表现。把握其辨证要点,一定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王南桥.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咽炎60例.江苏中医,):31.
白贺霞.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甘肃医药,):55.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已故李柏龄老中医是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教授,师东垣、天士之法, 屡除沉疴, 愈人无算。特编辑其徒刘现军主治医生记录的李柏龄参苓白术散治疗痛经医案,以飨读者。
李某, 女, 16岁, 学生, 2003年6月初诊。每次月经前后腹痛已1 a, 发时疼痛欲死, 大汗淋漓, 必用强效镇痛之西药方能稍有缓解。调经活血遍用多方罔效。询其便秘已2 a, 面色白光白, 纳食稍差, 乏力明显。经量多、有血块色黯, 脉细软。
李老曰: 治病不能观其一点不及其余。病人虽然来治便秘,痛经之因在其内也。书方如下: 党参15 g, 白术15 g, 白扁豆10 g, 陈皮10 g, 莲子10 g, 怀山药30 g, 炒薏苡仁20 g, 炙甘草10 g。7剂, 水煎服, 日2次。药后20 天, 其母代诉, 药后纳食有增, 乏力有减, 便秘消失。月经来时疼痛大减, 不用镇痛药亦能支持。因其女在外地上学无法来诊, 李老嘱用原方于经前服1周。后其母来诉痛经消失。
按: 本案从痛经症状及经量颜色、性状来看似是实证, 况中医认为! 大痛无虚, 所以前医皆以灵动之药入手。病不除者, 药证不符也。今观其纳差、乏力、脉细软、便秘乃脾胃之虚也。后天虚馁则生化乏源, 血不养经乃大痛, 非谓痛势悠悠也。医者要综合而观之, 不能拘泥于一症不及其余。方能抓主证, 不至于一叶障目。
上述案乃数百医案中之随手撷取, 虽然不能尽现李老医技之全貌, 但使吾后学者能知常达变, 重医道之根本乃暗合今之! 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之倡也。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小儿厌食症疗效和中医症状积分指标影响。方法:79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和对照组(服用妈咪爱),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评定和疗效指标(体质量、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分别为18例、7例和14例,总有效率为64.1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χ2=7.260,P<0.01)。两组治疗后多数中医症状积分(食滞、痰浊、湿热、气滞、脾虚和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疗效指标(体质量、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对小儿厌食症有较好临床疗效。
【关键词】& 厌食症;小儿;参苓白术散
  厌食症状是指较长期食欲减退或消失,厌食症为儿科常见的消化功能紊乱,多见于1~6岁儿童。我科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7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的厌食症患儿。纳入条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厌食症的诊断标准。本文共入选厌食症患儿79例,男42例,女37例,年龄1~6岁,平均(3.84&1.15)岁,病程1个月~12个月,平均(4.93&2.55)个月。入选患者按就诊时间和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党参6g、白术6g、云苓10g、山药6g、陈皮6g、苍术5g、麦芽15g、谷芽15g、鸡内金6g、焦山楂6g、神曲6g、甘草4g,以清水400ml慢火煎至100ml,分2次/d口服。对照组口服妈咪爱(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1支,2次/d。两组治疗各2个月为1个疗程。
&&& 1.3& 疗效评估方法&
  ①中医症状积分评定方法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小儿厌食症临床症状评定方法",并结合文献设定5个中医辨治条目:食滞、痰浊、湿热、气滞、脾虚。各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标准,根据程度轻重分别计0~4分,各条目评分之和为症状总积分。②中医辨证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2/3以上。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1/3~2/3。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不足1/3。③其它临床指标还有:体质量、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和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和&2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分析。
&&& 2& 结果
&&& 治疗组显效27例(67.50%)、好转10例(25.0%)、无效3例(7.50%),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分别为18例(46.15%)、7例(17.95%)和14例(35.90%),总有效率为64.1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2=7.260,P<0.01)。两组疗效指标比较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和表2。表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与对照组比较c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与对照组比较cP<0.05,dP<0.01,以下相同
  3& 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以儿童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为其主症,属于中医的疳积范畴。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多、父母溺爱、多吃零食,此症逐年增多,而且城市儿童明显多于乡村儿童。一般认为,该病原因主要为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喂养方法不科学,片面强调给孩子以高营养滋补食品,超越了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食滞&、& 痰浊&、& 湿热&、& 气滞&和&脾虚&等范畴。发病机制是脾运胃纳功能的失调;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导致运化失职,胃失和降,食滞中焦而不欲食,久则脾虚更难运化;加重中焦食滞,而成虚实夹杂之候;脾胃负担过重、高热量耗伤脾胃阴津。小儿厌食症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治宜健脾益气。许多文献[1,2]证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本文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并选择中医症状积分方法和体质量、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和其他疗效指标(体质量、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其他作者[3]观察一致。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脾胃气虚代表方剂,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方中党参,甘温补气,健脾益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佐以茯苓、扁豆,甘淡渗湿健脾;与苓、术合用,健脾除湿之功更强,促其运化;山楂、神曲、麦芽开胃消食;淮山药益气健脾,和胃补中;连翘清郁热;陈皮芳香健脾醒胃,使甘温缓解更兼理气健脾之功;甘草甘温调中,全方配合,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参考文献】
& [1]石艳红,肖达民.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概况[J].中医儿科杂志,):43-45.
[2]骆常义,黄定和,王
维.小儿厌食症病因及证治述要[J].中国临床医生,): 54-55.
岩.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J].中医药学刊,):365.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儿科,广西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泻、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又缺少形态学、生化学异常的症候群,是慢性易反复的消化道常见病,本病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笔者近几年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6例均系肠道门诊患者,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1~50岁,病程2~16年;对照组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20~50岁,病程1.5~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 1.2& 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均以慢性反复发作性的腹痛即泻,或时泻时止,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少许黏液便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通过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 2.1&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如下: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5g,淮山20g,扁豆10g,甘草6g,木香10g,陈皮6g,五味子3g。脾虚明显,久泻不愈,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缓加黄芪20g,薏苡仁10g,重用党参20g,以益气健脾燥湿止泻;湿阻气滞明显,脘腹胀满,纳差加厚朴10g,苍术10g,山楂10g,以健脾燥湿,行气除满;肝郁明显,胸胁胀闷,抑郁易怒者加柴胡10g,枳实10g,以疏肝理气解郁。西药对照组口服洛哌丁胺片2mg/次,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抗生素,并停服影响肝、胃肠和内分泌功能的药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及烟酒。显效和有效者随访半年,追踪观察。
&&& 2.2& 疗效标准&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及次数正常,半年内不复发。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一半以上,大便形状基本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大便形状及次数无变化。
  3& 治疗结果
&&& 治疗组33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对照组33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4.5%。复发情况:治疗组临床有效共31例,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9.7%;对照组临床有效共18例,有8例复发,复发率44.4%。
  4& 讨论
&&&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程长,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多发于中青年,多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紧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而致。该病属于中医学中的泄泻范畴,泄泻的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谓:&泄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久泻以脾虚为主,脾虚而生湿浊,而湿盛与脾虚往往相互影响,故泄泻迁延日久而从实转虚;久泻复因外感、饮食、情志所伤而发。日久气机紊乱,脏腑失和则排便次数增多,气机不调故腹痛,湿邪内蕴而致粪质稀溏,带少量黏液。根据本病病因病机,治疗以健脾燥湿、益气和胃止泻为主,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为主方,方中用四君子汤以益气健脾,并加入扁豆、淮山以健脾渗湿而止泻,陈皮、木香行气止痛、燥湿醒脾和胃;五味子酸温收敛止泻,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健脾、燥湿和胃止泻之功。
&&& 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白术能抑制肠管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刺激所致痉挛,能促进结肠运动,并随剂量的增加而作用增强;陈皮、木香可以抑制肠管平滑肌痉挛和促进胃肠动力;甘草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典型的解痉止痛作用;加上茯苓、淮山、五味子等诸药调节,起到较好地改善胃肠道功能作用而达到健脾除湿止泻的目的。
作者单位:335000 江西鹰潭,鹰潭市中医院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参苓白术散使用说明书
  标准来源:2000版药典
  【药品名称】参苓白术散
  【汉语拼音】Shenling Baishu San
  【药物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作用类别】本品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2.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3.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9.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条件】密闭,防潮。
  【规格】
  【包装】【批准文号】【有效期】【生产日期】
  【生产单位】
  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邮编: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直接联系。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3 页,当前第 1 页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当前位置: >>
参苓白术散配方是什么?
& &参苓散是一味中药方剂,主要是用在脾胃较为虚弱的患者身上,一般的表现为:不良、没有食欲、经常闹肚子、没什么力气、不好等等。但是、患的、等患者是不能服用的,每天要吃多少怎么吃也是要按照医嘱的。所以参苓白术散配方是什么呢?
& &药物组成 :、、白术(炒)、、白 豆(炒)、、薏苡仁(炒)、、、。&
莲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 砂仁(500克)桔梗(500克) 白(750克) 白茯苓(1000克)人参(1000克) 炙甘草(1000克) 白术(1000克) 山药(1000克)
& &参苓白术散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 &1.调节胃肠运动:本方煎剂小剂量对肠管有兴奋作用,能解除上腺素对肠管的部分抑制;大剂量则抑制肠管的收缩,并能拮抗氯化钡和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收缩,能增强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
& &2.改善代谢:该方治疗脾之肠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前,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治疗后明显升高,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流变学的指标。
& &用法用量
& &1.散剂:每次6-9g,日2-3次口服。丸剂:每次6g,日2次口服。片剂:每次6-12片,日2次口服。口服液:每次10ml,日2-3次口服,或遵医嘱。
& &2.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 &3.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
& &参苓白术散是主要用来治疗脾胃的,相对于西药来说,参苓白术散对人体的肠胃功能起到一个好的引导的作用,能彻底的调理好人的脾胃,以免以后在出现消化不良、等肠胃方面的疾病。但是在服药期间也应该注意饮食以及生活习惯。
3390阅读4601阅读4586阅读3150阅读3739阅读3432阅读3775阅读
4345阅读4468阅读4985阅读4372阅读3386阅读4510阅读4476阅读
13:59:09 17:52:46 16:47:24 00:00:00 14:01:48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苓白术散 儿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