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电子书 是什么?

变态心理学是什么
变态心理学是什么
匿名提问于
这门心理学主要讲什么内容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这种两难处境中,心理学家们仍然采用前面的名称,即 ( Abnormal Psychology ) 来命名这一分支科学,称之为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 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编辑本段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变态心理学的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 编辑本段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个案调查法 3、实验法:包括病程实验 病程的治疗 儿童自然实验 动物实验 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 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 研究指标指标: 统计学指标 、社会适应性指标 、以个人经验为指标 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 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 变态标准划分 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 2特殊意识状态 3轻度心理异常 4心身障碍或称心理生理障碍 5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 6严重的心理异常 编辑本段[1]变态心理学简史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 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 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编辑本段变态心理学的内容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 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 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 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70~12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力低下;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智力超常。 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 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 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 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 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 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编辑本段变态心理的矫治 可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 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目前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 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 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编辑本段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 心理学概述、比较心理学、策动心理学、动力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意动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生理心理医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数学心理学、拓扑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宗教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群体心理学、审美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灵学、人格心理学、大众心理学 编辑本段关于变态心理学应试技巧(适合各类考试) 首先必须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过程的一致性,心理反应的协调性,个性心理的稳定性)。当然这道题目也可以从(统计学标准、文化标准、功能标准、心理测验标准)的角度来回答,两种答案都不能算错;然后是CCMD-3中对于心理障碍的分类,但这一块内容很多,通常在自学考试中超过5个条目以上的知识点是不会考的,即使考,只要写出5条以上就能给分了。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如此。 对于异常心理的认识,应该首先了解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多种心理障碍的组合状态)、精神病等概念的异同。上海地区已经把变态心理学扩充为《异常心理学》,里面除了心理障碍以外还包含了“一般心理问题”的内容。但像自学考试版的《变态心理学》就不包括这一块,所以不需要考虑一般心理问题的介入。而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当中,考试的重点为: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障碍、进食和睡眠障碍四个部分。一般出简答、论述题也以这四块内容中为主,其他的诸如人格障碍、精神病、与发展相关的心理障碍、老年人心理障碍等等则次要一些。 心境障碍,主要包括抑郁发作(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躁狂发作(躁狂症Mania Disorder)、双向障碍(躁郁症)、持续性心境障碍(即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等,可以认为是慢性的躁郁症和抑郁症)。需要注意的是抑郁发作时间标准是2周、而躁狂发作则是1周即可,但躁狂和抑郁并不完全呈相反关系,躁狂发作患者也会常常处于痛苦和焦虑中。另外,区别抑郁发作和恶劣心境的重要指标是除了持续性的情绪低落以外有没有其他的伴随症状。尽管恶劣心境也会产生自杀倾向,但会因为产生种种顾虑而放弃,因此这是与MD的本质区别。 神经症,目前CCMD-3包括恐怖症(FD)、焦虑症(AD)、强迫症(OCD)、躯体化障碍(SD)、神经衰弱五类。其中恐怖、焦虑、强迫是重点,神经衰弱因为已经被边缘化,被考到的概率不高,在美国DSM和WHO的ICD中是没有这一项的。在美国,FD、AD、OCD、SD都被归入了“焦虑障碍”一大类中,因为他们都是以焦虑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这里比较容易混淆的一个知识点是“惊恐障碍”(急性焦虑症)和“惊恐发作”。惊恐障碍是以莫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但是惊恐发作并不是只有在该问题中才会出现,恐惧症、应激障碍等问题都会伴有惊恐发作。而很多考生都把它和“惊恐障碍”混为了一谈。另外,神经症中除了焦虑症、躯体神经功能紊乱和躯体疼痛障碍以外,其他问题的时间标准基本上都是3个月。 进食和睡眠障碍相对来说在四大块里考的比较少,但目前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的问题比较普遍,所以还是需要了解。特别是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在许多症状上重合、容易混淆,需要分辩清楚。特别指出,进食障碍是所有心理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其次是抑郁),这可能会出选择题。一旦遇到进食障碍拒绝吃饭,万不得已下是可以不惜使用强制手段以保住生命的。考试时可能和抑郁发作时的自杀危机干预一样会出在填空题里。 应激障碍又是一大重点,特别是08年中国发生各种自然灾害以后,这一问题在任何异常心理的考试中频频出现。尤其是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CCMD-3中还有另外两种适应障碍和应激性精神病,但自学考试的考纲中没有出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应激障碍可以在任何突发事件中出现,这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应激水平,且最多在一个月之内就会自愈。而创伤性应激障碍则必须是人生重大变故或重大灾难(如自然灾害、失去亲人等等),且持续3个月以上方可诊断(但没有上限时间),不能轻易将什么失恋、失业之类的问题随意定为PTSD。这是在考试中很容易犯错的。 其他需要关注的主要是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癔症、儿童的情绪情感问题和老年人心理障碍等,前两者相对考的多一些,但不如四大块重点。再次的如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成瘾性行为之类则至多在小题目中涉及了。 这么多的心理障碍在记忆时肯定有难度,在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个万能的模式:一般CCMD在定义各类心理障碍时,是用以下标准来衡量的: 第一,认知和思维的维度。也就是与正常状态相比较,该心理疾病会使人的想法、思考问题方式上产生怎样的变化,比如抑郁症会让人的思维减缓,出现“脑子变得不好使”的体验、躁狂症则相反,会让人出现思维奔逸,甚至语言、行为都跟不上大脑思维的快速转化。 第二,情绪情感的维度。人是一个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除了理性的思考以外,感性的好恶感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因此,每一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出现,都伴随着情绪上的变化。像汶川地震以后灾民们所产生的“创伤性应激障碍”,在情绪上就会出现不断持续性地警觉、莫名的担心,始终摆脱不了“地震还会再来”的阴影等体验。 第三,态度和行为的维度。这基本上属于“社会功能”的范畴,也就是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与旁人的互动是否和谐。许多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方式都会让周围人产生一种“受不了”的体验,而当事人自己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如精神分裂症便是此种典型),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标准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时间维度。一时的情绪、思维问题只能算是一般心理问题,只有当持续出现到一定的时间以后,才能考虑是否认定为精神疾病。但该标准常常会被人误读为充分条件,即“只要一天上网超过6小时,便视为网络成瘾”。因此,必须结合其他标准一同分析。 第五,生理功能的维度。比如自主神经运动(心跳、血压、血糖等等)、饮食、睡眠以及其他各项生理指标。当一个心理问题出现时,往往会伴随许多生理反应,这是由于主导情绪心理活动的大脑相应部位如下丘脑、杏仁核、松果体等等同时掌管着人体生物钟的调节,所以一旦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连锁反应。 第六,排除其他心理障碍或器质性疾病。这一步犹为关键,许多心理疾病的出现往往并非由于单纯的心理疾病,而是背后有其他更严重的精神或生理疾病根源,如“疑病症”就必须确定患者究竟是真的患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还是仅仅“杞人忧天”,否则便会导致延误病情之虞。所以,做好症状排除是每一个专业临床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在回答任何简答、论述或案例题时,牢牢掌握这六个维度,就基本上会得到大多数的分数了。至于一些常见的心理症状表现,凡是在上述重点心理障碍中出现的,需要认真关注一下,不出现的,通常不会重点考你。 关于各种心理障碍的成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一般就是从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三大方面去考量的。其中生理、心理因素的研究方法就是代际传递研究、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等几种研究方法,掌握了这个套路,在记忆时就不会觉得困难了。不过我个人经验,这些东西在考试时不太会反复搞脑子,稍微看一下即可。倒是在《心理治疗(一)》中各个流派对于各种心理障碍成因的认识阐述,是需要认真关注一下的,这是变态心理学的一个难点。 最后,关于心理障碍的治疗,考试时不作要求,因此书上这一块可以不必重点关注。但是,如自学考试之类的考试一般规定可以有5分左右的超纲题,所以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例外情况。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变态心理学:变化世界中的视角 作 者:(美国)(JeffreyS.)尼维德(美国)RathusBeverlyGreene杨丽合者:梁宝勇周亚娟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ISBN: 4 开本: 16开 定价: 98.00 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变态心理学:变化世界中的视角》由圣约翰大学心理学教授Jeffrey S.Nevid和Spencer A.Rathus会同纽约大学的Beverly A.Greene联合编写,三位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变态心理学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家,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 《变态心理学:变化世界中的视角整合了多元化的理论观点,在异常心理是多种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从心理、生物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全书资料新且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学科定位准确,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强,使《变态心理学:变化世界中的视角》内容适合心理系学生和研究者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医学生,特别是精神科医师的参考书籍,为他们提供所欠缺的关于异常心珲现象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开阔他们的眼界。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总序 译校者的话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引言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当代视角看异常行为 第3章 异常行为的分类与评估 第4章 治疗方法 第5章 应激、心理因素和健康 第6章 焦虑障碍 第7章 分离性障碍和身体形式障碍 第8章 心境障碍和自杀 第9章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 第10章 进食障碍、肥胖症和睡眠障碍 第11章 性和性别身份障碍 第12章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13章 人格障碍 第14章 儿童和青少年期异常行为 第15章 认知障碍和与年老有关的障碍 第16章 变态心理学与法律 ……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匿名回答于
这一分支科学,至今尚无确切定义,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ty)。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时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 ICD - 10 ) 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
如题。关于心理变态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这种两难处境中,心理学家们仍然采用前面的名称,即 ( Abnormal Psychology ) 来命名这一分支科学,称之为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   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据悉,该女子身体携带艾滋病毒及梅毒等传染性疾病。
当地3200人不分国籍,全数裸体并将涂成不同色调的蓝。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你还在充满疲惫地加班吗?
  你对老板有什么不满吗?
  正在与你约会的这个人会成为你的生活伴侣吗?
  你是凭借直觉来判断人的吗?
  你焦虑或者抑郁吗?
  你真的相信相面吗?
  心理学不是学者的专利,
  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和使用的。
  关于心理学的10本书来了!
  读读书,喝喝茶,散散步……
  给过度疲劳降降温。
  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
  ―― 弗洛伊德
  生命和死亡相互依存;它们同时存在,而不是先后发生的……死亡是焦虑的原始来源,因此也是心理病理的根本源头。
  ――欧文&D. 亚隆
  1.詹姆斯&希尔曼《灵魂的密码》不是相面,是深度心理学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原型心理学的奠基人,曾获得普利策奖提名
  我们在遇到任何一个人,想要知道他的内在状态时,首先会问什么?“你是怎样的?”(How are you?)这就是你,在那一刻你骑在马背上接受检阅。
  ――詹姆斯&希尔曼
  詹姆斯&希尔曼,美国心理学家,深度心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建了以灵魂为基础的原型心理学,被誉为美国最具活力和最具独创性的心理学家。
  延伸阅读:
  (1)《性格的力量》
  2.玛格丽特&韦伦贝格《十招远离抑郁》:对抑郁症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通过介绍十大战胜抑郁症的最佳方法,来分析怎样控制抑郁症在生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结果,改变我们的大脑,使之以健康的方式进行思考。
  第一招:找到病症的触发因素,用新的反应去应对
  第二招:从当下开始行动
  第三招:给过度疲劳降降温
  第四招:活动你的能量
  第五招:告别孤独
  延伸阅读:
  (1)玛格丽特&韦伦贝格《十招战胜焦虑》
  (2)丹尼尔&内特尔《个性:君之如是,何以致之》
  (3)塞缪尔&巴伦德斯《人格解码》:
  本书介绍人格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形成好的品质,获得自我同一性,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著名的精神病专家和神经科学家塞缪尔?巴伦德斯基于广泛的科学研究,为你提供了有效而简洁的工具,让你了解他人是什么样子,他们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的。这些工具使你可以系统地评价他人的特质、品格和同一性,然后将这些要素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学习用这种方式来考量他人,有益于你选择更满意的人际关系,识别功能障碍和危险信号,品味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3.戴维&霍瑟萨尔《心理学家的故事》一部堪比小说的心理学八卦史,生动展现你所不知道的心理学家背后的故事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加上足以培育他们的特定环境,那么我担保,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我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领导,甚至于乞丐和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秉性和他祖先的种族。
  ――华生《行为主义》
  本书以心理学的发展演进为脉络,以传记体的手法,结合大量丰富翔实的史料图片,栩栩如生地向读者呈现了改变心理学的一位位“完整”的心理学家。
  作者不仅描述了心理学家的成功而且描述了其失败,不仅描述了其希望的满足而且描述了其希望的破灭,以此力图还原每一位心理学家的生活细节及其职业生涯中所发生的细小而重大的事件,向读者展示心理学家的动机与人格、成功与失败以及好运与不幸等偶然事件是如何促进其新观念、新理论、新研究产生的,并最终编织成为一幅描绘心理学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
  延伸阅读:
  鲁文&阿迪拉《心理学的未来――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些心理学家对各自领域的未来的看法》对21世纪初来自25个国家的48位世界级的心理学家的访谈录
  书中展示了我们时代的领头的心理学家的理念、观点、反思、疑虑、幻想、计划、踌躇、梦想和愿望,指出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共有八章,分别是心理学与未来、作为学科的心理学、心理学的发展、科学研究、职业应用、重大问题、心理学的社会情景以及结论。
  4.威廉&麦独孤《心理学大纲》从昆虫的行为研究开始,破解人类的情绪密码
  《心理学大纲》是目的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对“意向心理学”的全面总结。作者在书中诠释的心理学思想观点是:心理学研究的行为,既不是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也不是华生所研究的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而是研究目的性的行为,因此也通常也被称为“目的心理学”。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进化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等研究思潮的兴起,在现代心理学研究的视野中,麦独孤的“意向心理学”思想焕发出的极大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作者麦独孤不仅是“意向心理学”或“目的心理学”的创始人,还是进化心理学的鼻祖,这本《心理学大纲》是进化心理学的重要思想来源。
  延伸阅读:
  (1)库尔特&考夫卡《心灵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导论》
  (2)让&皮亚杰《智力心理学》
  (3)爱德华&桑戴克《教育心理学》
  (4)B.F.斯金纳《瓦尔登湖第二》
  B.F.斯金纳《瓦尔登湖第二》在塑造人的行为时,个人自由意志的影响不如环境的影响那么强大
瓦尔登第二的居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能尽情创造美术、音乐和文学作品,能尽情享受游戏和休憩;
瓦尔登第二是自治的小社会,其成员同意服从一套自控技术法规,该法规保障了居民以最低程度的紧张为代价,过上一种富于创造性的、多产的幸福生活;
瓦尔登第二设有若干名顾问,辅助居民的自治,他们督导居民的行为,随时帮助居民解决在执行上述法规时遇到的问题;
瓦尔登第二立有一部宪法,但是,只要瓦尔登第二的全体设计者和三分之二管理者投票赞成,宪法便可修改……
  《瓦尔登第二》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发表于1948年的一部乌托邦式小说,它以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为灵感,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描述了一个虚构的小社会的生活。这个小社会像梭罗笔下的瓦尔登乌托邦一样,也是一个自治的、自足的社会,但是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斯金纳采用了实验对照方法塑造他的瓦尔登第二。
  5.蔼理士《性心理学》本书是性心理学方面的里程牌式的著作,是霭理士选材严格、文采秀丽的煌煌巨著《研究录》的“普及本”
  本书是一本教科书性质的著作。霭理士原本是将其目标读者界定为普通的临床医生和医学院学生的,但由于性这个题目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它后来的实际读者远远超出了医学界的范围。
  延伸阅读:
  (1)库尔特&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
  (2)戴维&巴斯《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第4版)》
  6.朱光潜《变态心理学派别》 :研究隐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学通常叫做“变态心理学”,这个名称并不精确。从近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人的心里都带有若干所谓“变态”的成分。
  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
  ――吴泰昌
  延伸阅读:
  林崇德《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对外国智力心理学观点摄取之后,要经过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的特殊性相融合,应加入中国式的想法和看法……
  ――林崇德
  7.李绍《美国的心理学界》一本小书看美国百年心理学史
  该书是著名精神心理学家李绍教授介绍心理学界的三部曲之一,是美籍华裔学者李绍为中国大学生讲演的汇集,全面评介了美国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立历程。书中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八位心理学家的思想,展望了美国心理学的未来。
“美国心理学之父”、“机能派始祖”詹姆斯
“行为心理学大师”斯金纳
教育心理学大师杜威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之父”奈塞
存在心理学家罗洛&梅
“精神心理学开山鼻祖”马斯洛
精神心理学家辛格
  延伸阅读:
  (1)《欧洲的心理学界》
  (2)《中国的心理学界》
  8.《传播心理学笔记》
  本书是“名师课堂?心理学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从什么是传播心理学讲起,以传播、心理、文化三个关键词为贯穿始终的主线,梳理了传播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并从学科的角度对传播心理学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本书采用了大量的手绘插图和区块化设计,使行文更加生动,便于普通心理学爱好者和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延伸阅读:
  (1)《人格心理学笔记》
  (2)《工程心理学笔记》
  (3)《心理学史笔记》
  (4)《社会心理学笔记》
  (5)《发展心理学笔记》
  9.欧文&D. 亚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死亡的观念能拯救人
  生命和死亡相互依存;它们同时存在,而不是先后发生的。
  死亡是焦虑的原始来源,因此也是心理病理的根本源头。
  我并不是要歌颂死亡的美好,也不是要提倡否认生命的病态观念,而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的基本两难困境: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天使也是野兽;我们是必死的生物,又因为我们具有自我意识而知道自己终有一死。
  对十位从金门大桥跳下但自杀未遂的人进行访谈,结果发现,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导致其中六位改变了对生命的看法。有人说:“我重新燃起活下去的意志……天上确实有位仁慈的上帝,在世间万物中无处不在。”另一位说:“我们身上都具有神性――伟大上帝的博爱。”还有人说:“我现在有强烈的生活动力……我的整个生命得到了重生……我已经从旧有的窠臼跳出来……我现在能感觉到别人的存在。”
  存在主义治疗是每一个心理治疗师在其临床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都可能会采用到的一种精神取向,或者说是生活哲学。心理治疗的根本问题与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在这里相遇。
  在本书中,亚隆教授从临床经验、实证性研究、哲学文献以及其他大量资料出发,围绕着四个“生命的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逐一进行深入的探讨,阐述每一个存在性关怀的意义,并论述治疗师应该如何通过对他们的理解来进行有效的临床工作。
  延伸阅读:
  (1)杨文登《循证心理治疗》
  (2)亚当&乔伊森《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
  (3)莫妮卡&T.惠蒂、阿德里安&N.卡尔《网络爱情――在线关系心理学》:本书作者为著名心理学家,长期从事网络觅友、网络约会、网络爱情、网络婚姻及其有关课题研究。本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通过严谨的理论和鲜活的事实,将一副隐藏于当今纷繁复杂的互联网背后的爱情关系网络清晰细腻地展现出来,对网络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由浅入深的分析。
  10.弗洛伊德《释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
  出版于1900年,与《物种起源》、《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思想革命的三大经典作品,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梦”的著作。
  人无论尊卑,不分贵贱,皆适用那些对正常与病态一视同仁的行为法则。
  ――弗洛伊德引自《达&芬奇的儿时回忆》
  自古以来,梦就一直是人们在努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少个世纪以来曾有过无数种解释梦的起因和意义的理论,但是有关梦的奥秘迄今尚未得到充分揭示,梦仍旧是一个谜。
  这部全面体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著作,介绍了梦分析、梦解释的入门方法以及梦产生的可能原因,包含有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富有启示性的观点。弗洛伊德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们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梦传达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商务印书馆创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也是目...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态心理学电子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