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早期治疗转移如何治疗

  据近年文献记载,肺癌脑转移并不少见,约有40%的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70%以上的脑转移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脑转移瘤可与肺原发灶同时发现,亦可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进而发现肺原发灶。肺癌常发生多发性脑转移,孤立性脑转移仅占1/3。脑转移瘤不作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只有4周,全脑放疗中位生存期3~6个月,单纯外科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5个月。自60年代起,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或全脑放射治疗。40年后的今天,肺癌脑转移在治疗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肺癌脑转移的原因:这是因为脑血管与供应大脑的椎动脉、静动脉丛之间存在大量的吻合支,致使肺癌细胞可以不经肺毛细血管的过滤作用,直接经心脏、颈动脉至脑而发生血液转移。造成了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
  肺癌脑转移小细胞肺癌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而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病例尸检中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其中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较多见,肺鳞癌次之。
  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当今肺癌脑转移瘤的常用治疗手段。由于肺癌脑转移瘤多数是边界清楚的圆形病灶,放射生物学特性为早反应组织,因而适用于放射外科治疗。其中以、伽玛刀、X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因其疗效确实而治疗创伤小,日渐成为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重要手段。
  2、特征和先兆
  肺癌病员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常见于小细胞肺癌、腺癌类型。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呕吐多出现在头痛激烈时,特点为喷射性呕吐;视力障碍则说明肿瘤已经影响压迫或侵犯到视神经,除上述常见症状之外,肺癌脑转移还可出现复视、阵发性黑蒙、猝倒、意识障碍、血压增高、脉搏减慢、严重者可因肿瘤压迫产生脑疝导致呼吸停止,危及病员的生命。另外,近年来由于对肺癌病员脑CT检查的普遍应用,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脑转移患者,为治疗赢得了时间。因此对诊断为肺癌的病员脑CT应列为常规检查,以尽早发现脑转移。颅脑CT检查通常可发现颅内大小不等的多发性占位,占位周围可见比较大范围的明显低密度影(水肿带),少数可见低密度的水肿带中有高密度的出血灶,而颅脑MRI检查则能比颅脑CT更清晰地显示颅内占位的情况。
  3、症状
  (1)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2)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3)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4)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或无力。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6)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7)偏瘫或踉跄步态:小脑部病变更具特异性,即患者常在头痛、呕吐、视物障碍之后,出现偏瘫或踉跄的醉酒步态。
  (8)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该表现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肺癌脑转移的表现多种多样,故当出现上述征象时应速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目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转移瘤均能早期做出确切诊断,尤其推荐进行MRI检查。
  4、治疗
  肺癌脑转移是病情严重化的表现,通常单纯的治疗方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采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三种方法相符相乘,互相弥补治疗方式的不足。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肺癌脑转移的首选方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如果患者综合素质允许,尽量手术治疗。同时对于手术切除困难,或者肿瘤体积大,有转移的,可术前术后的配合放疗,提高手术的切除率,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放疗:放疗是肺癌脑转移常用的方法,能够有效的缩小肿瘤的体积,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命。但是,放射治疗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说,放射治疗后由于被照射的脑组织发生水肿、病灶内组织坏死及血管改变可使颅内压升高症状加剧,这时应适当限制每日的摄水量,使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龙和甘露醇等利尿剂,以减轻头痛、呕吐等症状。射波刀是一种新的放疗方法,治疗较为精准,治疗一般是1-5个疗程,能够有效的防治术后的复发。但是,单一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最好配合手术或者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对于肺癌脑转移无明显治疗作用,因为成分复杂,药物分子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即使少量透过也远远达不到有效浓度。因为只有脂溶性的小分子结构的药物才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达到治疗的病灶。但是中药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接受其他治疗方式,是一种种辅助治疗方法。
  5、临床
  肺癌脑转移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情,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小细胞肺癌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而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病例尸检中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其中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较多见,鳞癌次之。
  6、饮食护理
  肺癌脑转移是已经是到了肺癌晚期除了及时治疗外还需要正确的饮食护理。
  1、低脂肪和蛋白:晚期肺癌患者常常食欲不振,如果食用含脂肪过多的食物会加重消化道症状,因此需要注意饮食上的清淡以增加患者食欲,减轻患者症状,多吃一些含优质蛋白质食物,但是需要控制,以免发生昏迷,这是晚期肺癌饮食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2、补充维生素: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因此可以多食用一些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因为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维生素A。
  3、平衡饮食:晚期肺癌患者由于长期饱受折磨和消化道症状,因此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状况,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衡量患者营养是否充足的方法就是看能否维持体重,定时测量患者体重,做到维持正常体重。
  4、注意饮食宜忌:晚期肺癌的饮食需要注意饮食上的宜忌,患者宜选用一些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酸梅汤、果汁、小米粥等,不要吃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疾病的诊治经验。尤其...|/|/|/|/|/|
//|//|//|//|//|
【请教】肺癌转移后疼痛的治疗?
患者,女,67岁,半年前查出腰椎椎板肿瘤转移灶,予手术清除,两月后,发现左下肺原发肿瘤.行氩氦刀治疗.先复查 CT肺部肿瘤灶缩小,腰椎3部分椎体及左侧椎弓根有转移灶,并出现左下肢疼痛,现行局部放疗2周,疼痛无明显缓解,请问高侠:对于这种疼痛有什么好的方法?服吉非替尼是否有效?该患者为Ⅳ期骨转移。给予放疗的同时可给予磷酸盐的治疗,如应用帕米磷酸二钠或唑来磷酸盐。如仍持续疼痛给予止痛治疗,如美施康定或奥施康定等。从以上的资料看不出病理类型,如为腺癌可以应用吉非替尼,其它则无效。可以首选双磷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并抑制高钙血症,一般都能起作用。ming9008 wrote:患者,女,67岁,半年前查出腰椎椎板肿瘤转移灶,予手术清除,两月后,发现左下肺原发肿瘤.行氩氦刀治疗.先复查 CT肺部肿瘤灶缩小,腰椎3部分椎体及左侧椎弓根有转移灶,并出现左下肢疼痛,现行局部放疗2周,疼痛无明显缓解,请问高侠:对于这种疼痛有什么好的方法?服吉非替尼是否有效?1、诊断为Ⅳ期肺癌,治疗原则上以姑息治疗为原则2、30-40%的肺癌、65-75%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晚期发生骨转移,象本病人一样,很多原发灶诊断晚于转移灶,注意防止漏诊3、前列腺癌骨转移可以为成骨性,肺癌骨转移多为破骨性骨转移,病人已经有相关症状,治疗可给予双磷酸盐的治疗,如应用帕米磷酸二钠或唑来磷酸盐,唑来磷酸盐抑制破骨细胞的效能是帕米磷酸盐的850倍,每月一次静脉应用。4、双磷酸盐往往可以有效止痛,如果疼痛控制不佳可配合给予止痛治疗,如多瑞吉贴剂、美施康定或奥施康定口服等。5、病理类型不明,如为腺癌可以应用吉非替尼。 谢谢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564 height=390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ooooo(003162).JPG (564 X 390)" border=0 align=absmiddle>有一片关于疼痛治疗与康复的
文章,感觉挺好的,所以拿来和战友共享疼痛治疗与康复摘自山东麻醉论坛 → → 疼痛诊疗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也是疾病和创伤的症状和信息。不仅肉体和精神遭受痛苦, 对机体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甚者可致命。人们一直在寻找解除疼痛的良方妙术,以求身心健 康的恢复。 1 疼痛的分类 1.1 疼痛的病因分类 1.1.1 中枢性疼痛 指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因素刺激脊髓、脑干、丘 脑或大脑皮质等部位所引起的疼痛。如颅内高压、脑膜炎等。 1.1.2 周围性疼痛 也称末梢性疼痛,可分以下几种:①浅表痛,指 机体表面的疼痛(如皮肤、粘膜等),范围比较局限;②深部痛,指机体深部组织的疼痛(如 肌腱、关节、韧带、骨膜、胸膜、腹膜等),多为钝痛或痉挛痛,范围比较弥散:③内脏痛 ,指内脏器官受到炎性介质刺激或牵拉所引起的疼痛,多为绞痛,且可放射至体表的相应部 位。 1.1.3 心因性疼痛 系心理因素所致,无解剖病变,例某些如头痛、 腰腿痛。 1.2 其他的分类方法 依据疼痛发生的快慢,可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 。按疼痛的性质可分为锐痛、钝痛、绞痛、刺痛、胀痛、烧灼痛及电击样痛。按部位可分为 头痛、肩痛、胸痛、腹痛、腰腿痛。按疼痛的程度可分为轻度痛、中度痛和重度痛。 2 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疼痛刺激对机体除造成精神折磨和肉体痛楚外,还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原。强烈而持久的刺激 可引起全身应激反应,即:强烈疼痛刺激作用于伤害感受器,通过无髓C纤维及A-δ纤维向 脊髓和脑内传导,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也激活 免疫和凝血系统,促使相关的介质释放,如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前列腺素、抗利尿 激素、5-羟色胺、组胺、补体、激肽、白介素1、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 ,后者继而可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 2.1 代谢变化 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机体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 亢进。因此,能量消耗增加,蛋白分解加快,糖元和脂肪分解也加速,导致血糖、乳酸、酮 体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而糖利用率降低。长期慢性疼痛可致体重下降,逐日消瘦,系因疼痛诱发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所致(附表)。 2.2 中枢神经系统 频繁而强烈的疼痛刺激传入脑内,除激活皮质下中 枢外,还促使大脑皮质由兴奋转为抑制,甚者出现休克或昏迷。 2.3 循环系统 疼痛刺激激活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大量儿 茶酚胺和皮质醇;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这些激素促使水钠潴留、心 率增快、外周血管收缩、全身血管阻力增加,促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增加,从而导致 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心肌缺血、心梗甚或心搏骤停 。内脏痛可有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2.4 呼吸系统 胸部疾病或创伤所致的疼痛(如大叶肺炎、胸膜炎、带 状疱疹)可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出现呼吸浅快、肺活量降低、功能残气量减少,第一秒用 力呼气流速和最大呼气流率均降低。机体其他部位的剧烈疼痛也可反射性引起呼吸肌紧张, 膈肌功能抑制。研究表明,上腹部术后疼痛可使肺活量减少40%,功能残气量降低50%~75 %,其间还因儿茶酚胺释放,可致肺动脉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气/血比值失常而 引起低氧血症。有时疼痛可引起通气过度而发生低二氧化碳血症。 2.5 消化系统 强烈的疼痛刺激诱发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引起胃肠 功能抑制,肠蠕动减弱、肠麻痹和肠胀气。深部内脏痛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如心动过 缓、恶心、呕吐、出汗及低血压等。长期慢性疼痛,可致食欲减退、腺体分泌减少、消化不 良。 2.6 泌尿系统 儿茶酚胺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释放,可使肾血管收缩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再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引起少尿或肾功能衰竭。 2.7 凝血系统 疼痛所致的应激反应可使血小板粘附作用增强,纤维 蛋白溶解减弱,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小血管收缩, 容易形成血栓。 2.8 免疫系统 疼痛和创伤诱发的应激反应可使免疫系统遭受抑制。 淋巴细胞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向性和吞噬作用减弱,T细胞数量减 少和功能降低,γ-干扰素和抗体生成减少,这些情况都促使机体处于易感染状态。 2.9 运动系统 骨与关节及其邻近软组织疼痛可使关节活动受限或处 于强迫位置。长期疼痛可致肌肉消瘦、痉挛、僵硬和关节强直。 2.10 心理功能 急性剧痛常使病人情绪烦躁不安、坐卧不宁。慢性疼 痛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抑郁,甚至产生厌世念头。 3 疼痛的治疗方法?? 疼痛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个方面,有的疼痛即使无法病因治疗(如恶性肿瘤),也 应采取对症治疗。方法较多,目前多数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3.1 药物性治疗 3.1.1 非麻醉性镇痛药 其缓解或消除疼痛的机理是:抑制环氧化酶 ,减少致痛物质的释放并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包括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苯胺类(对 乙酰氨基酚)、吡唑酮类(保泰松)、吲哚乙酸(消炎痛)、硫茚酸(舒林酸)、灭酸类(双氯灭痛 )、丙酸类(布洛酚、萘普生)、昔康类(毗罗昔康或炎痛喜)等,对轻、中度慢性钝痛的效果 显著,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则无效。 3.1.2 麻醉性镇痛药 例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曲马多等,均有 镇静和镇痛作用,适用于各种疼痛治疗。剂量过大或病人耐受性较差时可出现呼吸抑制;长 期应用可产生耐药、依赖或成瘾。 3.1.3 安定催眠抗焦虑药 具有镇静、遗忘、抗焦虑和中枢性肌松作 用,包括:①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力月西)。②吩塞嗪类(氯丙嗪、异丙嗪)。③丁酰苯类( 氟哌利多)等,主要适用于治疗急性疼痛伴焦虑、肌痉挛或失眠的病人。此外,②和③类药 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增强催眠、镇痛药的作用,主要用于慢性疼痛、癌性疼痛及神经性疼痛 的配合治疗。 3.1.4 解痉药 例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主要用于解除平 滑肌痉挛性疼痛(如肠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绞痛、小血管痉挛)。 3.1.5 其他 包括消炎药、激素、维生素、钙剂、血管扩张药以及透 明质酸酶等,主要用于病因治疗及辅助治疗。 3.2 神经阻滞治疗 应用某些药物(局麻药、维生素B12、激素、神经 破坏药如乙醇或苯酚等)来阻止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入,从而阻断疼痛以及因疼痛引起的血 管收缩、肌肉痉挛、局部组织缺血等局部和全身反应。本法是目前疼痛治疗的主要措施。 3.3 物理康复治疗 对疼痛病人应用天然和人工的物理能源如日光、 海水、海泥、电、磁、超声波等进行治疗,借以达到镇静、催眠、消炎、解痉和止痛等效果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 3.4 心理治疗 用于心因性疼痛的治疗,主要方法有生物反馈疗法和 催眠术。 3.5 中医治疗 包括针刺、穴灸、小针刀、推拿和拔罐等方法。 3.6 手术治疗 用手术切除病灶或切断传导疼痛的神经(如三叉神经外 周支切断、交感神经节切除等)。 4 疼痛治疗的康复作用?? 疼痛及其引起的应激反应,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有效的镇痛不仅可 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和精神痛楚,还可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4.1 循环系统 镇痛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液儿茶酚胺浓 度,阻断儿茶酚胺对心血管兴奋作用,从而可使心血管功能趋于稳定,心肌耗氧量降低,防 治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Mangaon等人对心脏手术病人术后施行镇痛, 证明可以减少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4.2 呼吸系统 镇痛可消除胸部或其他部位疼痛,使病人敢于深呼吸 和用力咳嗽,从而使通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得到改善,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排出,病人得以早 期离床活动,减少肺部并发症。 4.3 消化系统 硬膜外镇痛用于腹部手术后或内脏痛治疗,可促进肠 蠕动、消除平滑肌痉挛,病人能尽早下床活动和进食。 4.4 泌尿系统 镇痛可缓解肾血管痉挛,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 率,使尿量增多。 4.5 凝血系统 硬膜外镇痛可解除小血管痉挛,使血流加快,降低术 后高凝状态,从而减少血栓性并发症。 4.6 免疫系统 镇痛可减轻或消除应激反应对免疫的抑制作用;某些 药物如吗啡本身也有缓解免疫抑制作用;硬膜外阻滞可抑制下腹和下肢术后的应激反应,但 不能防止上腹和胸部手术的应激反应。研究表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镇痛,术后第7天仍表 现免疫抑制现象,如果并用穴位电针则可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5 结语?? 术后有效镇痛可收到如下效果:①消除精神痛楚和心理压力,利于病人安静与睡眠;②防止 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③改善呼吸功能,防止 低氧血症,降低肺炎与肺不张的发生率;④促进胃肠蠕动,减少恶心、呕吐和肠麻痹;⑤防止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并发症;⑥减少内源性致痛物质释放,促使内环境稳定;⑦减轻免疫 抑制,利于预防感染;⑧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加速机体康复。癌性疼痛的治疗据统计,约有5O%~7O%的癌症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包括多方面的成分,涉及生理、感觉、情感、认识、行为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疼痛还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和独特的个人经历。癌症病人自确诊后,惧怕疼痛等心理作用在其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疾病的进展与身体状况的恶化,对治疗失去信心,脱离社会活动等均会进一步加重疼痛。
一.癌痛病因
癌症病人的疼痛有三类病因:
1.与癌症有关的病因:癌症可以种种方式引起疼痛,肿瘤直接浸润引起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骨转移、压迫神经或浸润破坏神经。
2.治疗引起的疼痛:抗癌治疗引起的疼痛主要来自三方面: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此外一些诊断癌症时采取的检查手段也可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如腰穿取脑脊液、取血标本、血管造影、内窥镜检查和取组织活检等,主要是因原发性伤害、炎症或反射活动所致。此外,放疗和化疗抑制免疫系统,使病人易受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疼痛,如带状疱疹、水痘等。
3.与癌症无关的合并症,疼痛可由同时存在的良性疼痛所致,可因抗癌治疗或癌症进展而加剧,例如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偏头痛等。
二.治疗及预后
癌症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积极根治的同时不应忽视伴发疼痛的控制,尤其癌症已不能根治,疼痛已成为主要病痛时,应积极治疗癌痛,减轻病人痛苦、维护癌症病人的人格及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癌痛治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抗癌治疗消除产生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二为针对疼痛进行治疗改变疼痛的感受。对于癌症及伴发的疼痛应尽量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抗癌方法,去除肿瘤,消除疼痛。
选择具体镇痛方法时应积极考虑以下事项:①是否遗留后遗症,③副作用,③创伤小,④方法简单,⑤能否长期止痛,⑥能否恢复病人的日常生活,⑦对复发性疼痛是否有效。当然目前尚无此理想的镇痛方法,因此需要选择适合每位病人的镇痛方法,综合治疗,并应配合热情的护理,同事和家庭的关怀和鼓励,使病人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具体方法有:
1.放射疗法:对骨转移止痛效果好。
2.化学疗法:通过减少肿瘤体积达到止痛。
3.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去除病因,疼痛自然消失。
4.药物疗法:对于癌痛,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三阶梯止痛法,即先用非吗啡类镇痛药,如不能止痛,再用弱吗啡类镇痛药,最后上升至强吗啡镇痛药。
5.神经破坏术:通过将受侵害的神经用无水酒精或酚甘油将神经杀死,达到永久止痛,一般用于止痛药均无效的癌痛。
6.PCA:目前国内外较流行,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将导管置于静脉血管、硬膜外腔、皮下等部位,将止痛药按照病人自己的需要自我控制将药物泵人体内以达到止痛效果。
7.预后:通过以上方法,绝大多数癌痛病人均能缓解或去除疼痛,大大提高了病人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可以使用锶89治疗吗。效果很好的。对于骨转移wangxin8888:请问锶89怎样用?适应症哪些?谢谢!!!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患了肺癌脑转移,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患了肺癌脑转移,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基本信息:女
病情描述:
患了肺癌脑转移,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因涉及隐私,只有医生和提问者本人才能看到图片)
副主任医师
擅长:肺癌、胃癌、肝癌、肠癌、食道癌、肾癌、甲状腺瘤、脑瘤、脑膜 瘤等全身各部位肿瘤的微创治疗。
肺癌晚期可出现各个不同脏器的转移,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常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威胁到生命。
回答anonymous
肺癌骨转移是指肺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相应的骨头上,骨是肺癌转移的好发部位,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与部位和原发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擅长:妇科类疾病,以及内科方面的疾病。
一般癌症转移就是中后期的表现,如果是脑转移建议中药结合西药保守治疗,西药控制病情,中医全面的去强化修复人的免疫能力,靠自身的免疫细胞去吞噬癌细胞。要注意增加营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好,必要的身体允许,还是要积极放化疗的。
“患了肺癌脑转移,如何”相关问题
“肺癌脑转移” 的相关问题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808034',
container: s,
size: '250,235',
display: 'inlay-fix'专题推荐:
您的位置:
>> 肺癌发生转移该如何治疗
肺癌发生转移该如何治疗
  总而言之,对于转移后的治疗,首先要控制继续转移,稳定病情,进而根据具体的转移部位来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法,以达到缩小的目的。
  临床上骨转移的治疗方法多为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以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在治疗肺部原发病灶的同时,也能起到控制骨转移发展,缓解疼痛的作用,但其对身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亦较大,因此,需结合中医药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如金复康口服液、益肺清化膏、清肺散结丸等均可以取得临床满意的效果。
  因此,病人在确诊后应常规做全身骨扫描,以排除可能存在的骨转移。诊断有骨转移后,在积极治疗肺部的同时,权衡利弊,在局部控制有好处的前提下,也应及时进行骨转移的治疗。
  骨转移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晚期则表现为局部的顽固性疼痛,并有固定的压痛点。发生骨转移后最可怕的是,一旦转移到颈椎、胸椎、腰椎等机体承重骨部位,可能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此外,骨转移还会导致骨质溶解、高钙血症及病理性,使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大约有50%的病人最终会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其中以同侧肋骨及脊柱最多见。
  肺癌发生转移该如何治疗三、骨转移的治疗方法:
  肝脏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30%左右的肺癌患者会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肝区持续性涨痛,同时食欲不振,。对于肝脏孤立转移灶,可以采用手术缓解症状,但是仍需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此种转移后的治疗还可以采用放化疗和中医来帮助控制症状。
  肺癌发生转移该如何治疗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一旦证实为脑转移,就必须立即治疗。脱水治疗是最常用的对症处理方法,而如果希望进行根本治疗,临床上多采用放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中药首选鸦胆子油口服乳液,可以对各期癌细胞均有杀伤和抑制作用,并且其有效成分可通过血脑屏障,对各种的脑转移瘤和脑原发留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效果较单纯放疗为好。
  是最常见的颅内转移性。当患者出现、呕吐、肢体乏力、精神异常、视力改变、行动障碍等症状后,必须提起高度警觉,做脑CT和磁共振检查判断是否已经发生了脑转移,为治疗争取时间。
  肺癌发生转移该如何治疗一、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肺癌转移治疗是治疗肺癌成败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确定肺癌转移治疗方法呢?转移的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转移部位来确定。
  肺癌转移在临床上很常见,根据我国的情况,大约超过半数的肺癌病人初次诊断时就已发现有转移。所以肺癌在确诊后,医生还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不仅要了解原发灶的情况,还要了解转移的部位、大小及与组织器官的关系,便于准确地进行临床分期,是确定转移后治疗方案的最主要因素。肺癌脑转移怎么治疗
  的治疗中根本的治疗为全脑放射配合中医治疗,放射治疗应适当限制每日的摄水量,使用或泼龙等剂,以减轻、等症状,同时选用皂苷Rh2也可控制癌细胞的进一步转移,缓解癌病痛等症状。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γ刀治疗(局部放射治疗)是比较常规治疗方法,化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没有明显作用,利用中医理论,阻断肺癌的症候演变也是肺癌脑转移的治疗途径之一。下面我们可以具体了解一下以上三种治疗方法。
  肺癌脑转移治疗之:γ刀治疗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γ刀治疗是局部的放射治疗,受到照射范围的限制,对某些多发和单发能缓解症状,但对CT、MRI不能发现的微小转移,不能有效地抑制,使放射后短期发生新的转移,由于脑组织娇嫩的特性限制了放射的剂量,一次照射后很难再进第二次照射,因此对新发生的病灶治疗较为困难。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之:化疗
  化疗对于肺癌脑转移一般明显治疗作用。所以,一般临床上对于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一般不进行化疗。脑转移的全身用药也要根据细胞类型而定,但要看是否能透过血脑屏障。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之:中医理论中的阻断肺癌的症候演变
  根据肺癌转移时多为证和气阴两虚证的辨证特点,结合肺癌发生转移时的中医病机变化特点,提出阻断肺癌的症候演变可能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一种途径。
  有研究证明:胡硕等检测了人参皂苷Rh2对肺腺癌A549细胞、耐药细胞A549 DDP的抑制率。发现人参皂苷Rh2对这两种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人参皂苷Rh2对A549 DDP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强。表明人参皂苷Rh2能促使A549 DDP。人参皂苷Rh2对肺癌的作用效果在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也有播报。
  此外,为了更优质的长期生存,患者如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的信念也会为肺癌脑转移治疗斗争带来更多的希望。
(责任编辑:单文贤 实习编辑:柯宗兴)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的更多资讯
欢迎你,jessfgs
请详细描述您的疑问,有助医生快速帮您解答!
癌症必读:
39癌症服务:
扫描关注肿瘤微信
儿童常用药 >>             
老年常用药 >>         
妇科常用药 >>         
男科常用药 >>             
看专家博客:&&&&
逛论坛:&&&
找医生:&&&活动:&</l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癌的早期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