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32个月宝宝发烧烧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点击上方 “西安妈妈网”超多福利等你哦!
  最近西安孩子生病发烧的多。对于孩子发烧护理,很多妈妈都是一知半解。孩子体温略高,有的妈妈赶紧带孩子跑医院。有的孩子烧到40&C了,精神恍惚,有的妈妈还坚信靠孩子自身抵抗力可以自愈。
  那孩子发烧了,我们经常遇到的误区有哪些呢?正确的护理方式是怎样呢?妈妈网特邀和睦家广州诊所医疗总监,夏凯莉医生为我们解答。想要知道的都有了!
  首要问题: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发热?
  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不同的测量方式得出数据不同。
  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腋下测温是最准确的。因为测量额头和耳朵的温度最为方便,也是我们一般推荐的方法。
  用水银温度计测腋下温度,超过37.2&C就算是发热了。
  测量额头和耳朵则是超过38&C,才算是发热。
  误区一:吃了退热药就不用物理降温错!
  无论什么时候,孩子发热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
  38.5&C以下可以优先采取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上升不快,比如2个小时内从37.6&C升到37.8&C,这时不需要纠结上升0.2&C是不是很严重,只要多喝点水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体温短时间内上升得很快,比如在20分钟内从37&C升到38&C,那需要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
  有一点要注意的,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这种情况容易出现高热抽搐。体温快接近38.5&C时,要做好药物降温的准备。
  体温超过38.5&C,已经吃药了,仍然可以继续物理降温,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二:用酒精擦拭降温 错!
  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这个已经经过十几年的验证了,不能用的。酒精擦拭会引起宝宝脱水和散热不均衡。
  常用的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拭浴、温水擦浴。但是要注意的是,冬天温度比较低,洗温水浴,宝宝有可能再次受凉。
  其实物理降温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多喝水是物理降温,也是治疗的方法。喝水量足够,可以保证很多退热药起效,又可以让其他物理降温的方式起效。
  孩子发热的时候,喉咙很痛,所以不想喝水和吃东西,我们不需要强迫孩子。可以用滴管鼓励孩子喝水。
  也可以使用大的注射器(没有针头的)往孩子两颊缓慢注入水,可以多次少量地给孩子喂水。这个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喝水最好是口服补液盐冲调的水,里面有少量电解质和葡萄糖,可以帮助宝宝恢复体力。
  误区三:贴了退热贴就等于做好退热了 错!
  退热贴不能退热。
  有妈妈会用退热贴贴宝宝后颈、后背、大腿等地方。其实退热贴对降温其实没有多大用处的,即使贴满全身,效果可能也不大。
  如果孩子发热,头疼不舒服,可以局部地帖一个在额头,可以缓解发热导致的头部不适。
  很多妈妈以为帖了退热贴就不需要物理降温,也不需要吃退热药,这是不对的。所以,孩子发热,还是老老实实物理降温和吃药吧~
  误区四:体温不到38.5&C不用吃药 错!
  一般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超过38.5&C需要吃药降温。
  但是,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比如20分钟内,体温从37.2&C升到37.8&C。如果等到38.5&C再吃药,可能就压不住了,体温有可能飙升到39&C或者更高。
  所以对于体温急剧上升的孩子,接近38&C时就可以吃药降温。
  反过来看,如果孩子体温上升速度慢,4个小时过去了,体温从38.1&C上升到39&C,而且精神状态很好。这时可以吃退热药,也可以暂时不吃药,采用更加积极的物理降温。这样子宝宝可以少吃一次药。
  误区五:看医生之前不用先吃退热药 错!
  孩子发热需要去医院了,可以先给孩子吃退热药。
  去医院看医生,其实不是让医生给孩子退热,而是找出孩子发热的原因,看是不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引起发热。
  家长学习退热的基本知识后,自己也可以帮孩子退热,通过吃药或者物理降温。
  误区六:吃了药没效果觉得退热药没用 错!
  现在公认的、儿童退热的推荐药物是两大类,对乙基氨基酚和布洛芬。典型代表就是常说的美林(布洛芬)和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这两个都是强生公司的产品。只要是这个成份,但不是强生公司的产品,也是可以使用的。
  退热药的效果跟剂量很有关系。如果剂量没有用足,可能退热效果就不好。
  关于剂量推荐,可以参考和睦家广州诊所的资料,精确到不同体重孩子的用量。
  泰诺林用量指导
  ↓↓↓
  美林用量指导
  ↓↓↓
  泰诺林更适合年纪小的孩子,因为它安全一点,而美林效果更强。
  各个国家对这两种药的限制不一样。
  澳大利亚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仅使用泰诺林,超过2岁的孩子才能使用美林。
  在美国,6个月以下的孩子,仅建议使用泰诺林,超过6个月的孩子才推荐使用泰诺林或者美林。
  选择用哪一种退热药呢?
  如果宝宝发热不太严重,又是第一次使用,推荐首选泰诺林。
  如果宝宝发热并有消化道的疾病,比如呕吐腹泻,这时使用美林有可能加重胃肠道脱水,严重时会影响肾功能。需要跟医生进行沟通,是否适合使用美林。美林退热效果强,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孩子不吃口服药,有妈妈会用肛门退热栓退热。原则上是可以的。
  肛门退热栓的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跟口服药的成份是一样的。
  但肛门退热栓的吸收率远远小于口服药。有时肛门退热栓的剂量是2/3颗,这个分量妈妈们不好把握。所以肛门退热栓适合呕吐严重、或者拒绝服用口服药的孩子使用。
  一般还是首选口服退热药。
  市面上还有一些退热的中成药,我个人不太推荐。用上面两类药物就够了。
  误区七:多吃几种退热药效果好,不会出现耐药性 错!
  有的妈妈会问,体温超过39&C,想交替吃两种退热药。
  超过39&C,正常情况是不需要美林和泰诺林交替吃的。
  如果持续超过39&C,单用一种药效果不好,才考虑到两种药物交替吃。
  服用泰诺林后退热了,是不需要交替服用两种药物的。
  而且交替吃不是同时服用两种药物,需要间隔4小时 。比如吃了泰诺林后,4小时后服用美林,再过4个小时后服用泰诺林。两种药物在24小时内都没有用到最高剂量的话,不需要担心副作用。
  耐药性这个说法不准确。抗药性是针对抗生素的说法。美林和泰诺林不是抗生素,并不会出现耐药性。
  误区八:体温超过38.5&C,一定要去医院 错!
  宝宝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且绝大多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需要让孩子自身去恢复。所以不是凭借体温高低来决定要不要去医院。这时,我们需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无论体温多高,都可以在家观察。
  判断精神状态需要在孩子退热后判断,如果在发高热时判断,可能会误判。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好,发热第一天就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来找出发热的原因。
  3个月以下的孩子免疫力非常低下。无论是什么感染,非常容易快速地扩散全身。所以,3个月以下的孩子,发热不超过38.5&C也要去看医生。3个月以上的孩子依据精神状态来决定是否要看医生,不只是看体温高低。
  误区九:坚决不打点滴或者一定要打点滴 错!
  关于是否用打点滴来退热,要分情况讨论。
  点滴里面一般都是含有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对病毒感染是没有效果的。而大部分的发热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这时用抗生素,没有对症下药,甚至是在滥用抗生素。
  如果是细菌感染,这时需要跟医生沟通了解,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尽量以口服抗生素为首选,不提倡用静脉用抗生素,也就是打点滴。
  医生会根据自己的临床判断是不是病毒感染,然后才去对症治疗。
  如果是细菌感染,发热持续时间比较长。
  病毒感染是急性疾病,孩子在三到五天内发热,也会出现短暂缓慢下降的趋势。精神状态好,一般是病毒感染。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但是持续发热超过3天,这时建议做血常规的检查,排除下是否有细菌感染。
  具体的情况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看是否需要做血常规检查。
  打点滴退热的原理,其实是大量的冷性液体进入身体达到降温。其实跟物理退热的方法差不多,但危险性大,我们可以鼓励宝宝多喝水,一样可以达到效果的。
  有家长强烈要求医生一定要在2小时内退热。那医生有可能会在点滴里面添加激素,为了退热加入激素,相当于饮鸩止渴,代价太大,甚至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
  有的点滴里面会加入中药制剂,有可能会引起过敏休克反应。
  不是对症下药地用点滴退烧,我们说这种方式是惨烈的,宝宝为了退热打点滴的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以后可能会出现身体问题。宝宝会更容易生病、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体质越来越弱。
  误区十:发热就要捂汗退热 错!
  发热捂汗容易增加高热惊厥的风险,10个高热惊厥的孩子,8个都是捂汗捂出来的。
  先介绍高热惊厥,这是发生率比较低的事件。高热惊厥看起来很可怕,但其实它对孩子以后的发育没有任何影响,包括身高、体重、智力。这里要为高热惊厥“正名”一下。
  发生高热惊厥时,需要把孩子平躺在地上,防止孩子因为肌肉抽动摔倒进一步受伤。
  发生后高热惊厥去到医院,目的是请医生判断是否高热惊厥,同时找出发热的原因,而不是止抽搐。
  高热惊厥停止24小时后,除非医生怀疑孩子得了脑膜炎,需要做腰椎穿刺检查。其余的检查,比如CT、头颅的MRI、脑电波,这些都是不必要做的。具体的情况可以跟医生交流,听从医生的意见。
  孩子出现过一次高热惊厥,有可能还会出现第二次。所以孩子发热了,除了做物理降温,还可以添加药物降温。比如孩子发热没到38.5&C,也可以吃药降温。同时要兼顾一般的退热治疗,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快,也需要提早用药。
  发生2次高热惊厥,需要和医生沟通一下,尽快找出原因。在孩子发热时,可以服用预防惊厥的药物。
  孩子发热了,要注意室温要适宜。在夏天的时候,室温保持26-28&C比较适宜,这里指的不是空调温度,是指用温度计测出的室内温度。
  冬天的时候可以用暖气,室温保持在18-22&C比较适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冬天,孩子也不要捂汗,很多孩子在冬天会因为穿太多,捂出痱子,一样受凉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上面的室温标准适合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
  有的孩子发热时发冷,捂汗也不能解决问题。根据很多有经验的医生分享,孩子发热时发冷,一般是细菌感染,这时需要做血常规等检查。
  就是发热不要捂汗!发热不要捂汗!发热不要捂汗!
  误区十一:饮食要清淡就是指吃白粥 错!
  很多妈妈听到清淡饮食,就会给孩子吃白粥。只吃白粥营养不足,不利于孩子的恢复。我们说的清淡饮食,指的是不要过于油腻,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要补充蛋白质,还是需要吃肉的。
  西医上没有忌口的概念,不引起孩子过敏的东西都可以吃。
  发热时,大人都没有胃口吃饭,更别说孩子,这时不要太逼迫孩子,可以采用多鼓励的方式。
  病后恢复饮食需要时间,有的孩子需要5-6天,甚至一个星期来恢复。这时需要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有的妈妈怕孩子饿,经常给孩子喂东西吃,到了饭点,孩子就不吃饭,这样会打乱孩子恢复的节奏。
  小王子敢说
  这篇文章介绍的误区
  很多妈妈都躺枪~
  请告诉身边的人
  孩子发烧,再也不要做错这些事了!
  关注我可以获取海量亲子家庭实用攻略,美食、旅游、打折信息!每周更有火爆亲子活动和超多福利大放送!
  微信号:xamamanet
  西安美食情报:xamamams
  西安亲子游:xamamaly
  西安打折情报:xamamagw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特别策划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 2岁宝宝一个月发烧3次
2岁宝宝一个月发烧3次
健康咨询描述:
宝宝2岁&一个月发烧3次&每次都是高烧&没有其他不良症状&就发烧的时候精神不是很好&1-2天就退烧了&一般是晚上发烧&请问是什么问题啊
想得到的帮助:
请医生判断下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梁医生药师
擅长: 药品的用法、用量,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品,减少药品所
帮助网友:24644称赞:89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912次
&&&&&&病情分析:&&&&&&孩子反复发烧,可能是病毒性感冒。最好带宝宝去一下,看看是不是支原体或者是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烧,如果是单纯的吃退烧药不不管用的。&&&&&&指导意见:&&&&&&建议您让宝宝多喝水,防止体温过高时容易引起小儿高热惊厥,所以也是有必要控制体温的,主要是采用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的方法,具体用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祝宝宝健康成长!
擅长: 宫颈糜烂,腹痛,盆腔炎
帮助网友:9690称赞:12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5378次
&&&&&&病情分析:&&&&&&你好,发烧多见于体内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发烧期间要多喝水,不要穿太厚以利于散热。&&&&&&指导意见:&&&&&&体温38.5度以下物理降温即可,超过38.5度可服用降温药物,发烧期间可检查一下血常规,明确致病因素,针对性用药控制感染。
擅长: 儿科常见疾病,如腹泻,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
帮助网友:12064称赞:30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5527次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来看,宝宝一个月发烧三次考虑是护理不当引起的。&&&&&&指导意见:&&&&&&这种情况平时注意护理,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给宝宝多喝水,注意饮食清淡忌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上火。祝宝宝健康快乐!&&&&&&以上是对“2岁宝宝一个月发烧3次”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参考价格:20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1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
参考价格:¥12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
参考价格:¥16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天气越来越冷,很多宝宝陆续感冒发烧。这篇发烧干货是查阅科普资料、咨询医生,并且经过宝妈实践过的证实科学有效的。分享给大家,建议保存。
  孩子发烧了!甭管你平时再淡定镇静,一旦遇到宝宝发烧,尤其是第一次,肯定会六神无主心急火燎。怎么才能退烧?一家人七嘴八舌各种偏方马上就来了,这时当妈的一般要不就选择马上抱着孩子上医院,要不就会立刻给孩子喂药,或是尝试种种老人提出的或是你从网上看来的偏方,是盖着厚棉被捂汗?湿毛巾绑腿降温?还是酒精擦浴?这些画面太美,想想都觉得自己要醉了。
  宝宝发烧到底应该怎么护理?测体温用什么温度计好?物理降温真的靠谱吗?退烧药又要怎么吃?打针输液真的必须吗?对于宝宝发烧的一些常识,妈妈们其实可能被许多广泛流传的说法误导了,今天罗罗就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关于宝宝发烧最常见的几大误区。希望咱们都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宝宝的发烧,用心爱护,别伤害。
  误区之一:宝宝发烧了,马上去医院!
  近几年随着儿科医学科普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妈妈被建议如果是遇到普通的感冒发烧是不需要马上送医的,但年纪越小的孩子发起烧来家人也越担心,毕竟发烧也是体内出现一些问题的外化反应,那么到底什么时候需要赶紧送医院,什么时候可以在家观察护理呢?
  罗罗翻阅了@小儿外科裴医生 @崔玉涛 @培儿屋医生 等多名儿科医生的微博,大致总结出了几点共识:
  1、3个月以下的婴儿如果发烧超过38度需要尽快就诊,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10%以上的发烧是严重感染所致,比如菌血症、脑膜炎、肺炎等,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又很不完善,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2、3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孩子的“难受”程度来决定是否送医。“难受”包括精神状况不好,烦躁或嗜睡,食欲极差,反应迟缓等;
  3、持续发烧(2岁以下的孩子持续超过24小时,2岁及2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体温反复超过40℃,应当送医;
  4、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症状,也应该去医院。
  除了以上几点,除非孩子出现了一些非常反常或让你担心的症状,如果只是发烧但是精神状态还不错,就可以在家护理看看。但是一旦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还是及时送医比较稳妥。
  误区之二:发烧会烧坏脑子,赶紧降温!
  遇到宝宝发烧,让全家人最不淡定的一个说法就是发烧会烧坏脑子,那么这句话的真实性究竟如何?
  事实上,发烧虽然会让孩子显得非常不舒服,但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发烧对孩子会有伤害。发烧会启动身体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有人会说谁家孩子当初就是高烧把脑子烧傻了,或是烧成肺炎了,其实这话颇有些本末倒置,有些感染的确会引起脑组织损伤,留下后遗症,但“脑子坏了”并不是发烧引起的,而是感染引起的,发烧只是感染体现在身体外部的一个症状而已。
  另外大家最常见的担心是如果温度太高会造成“热性惊厥”。这是指由发烧引发的抽搐,事实上只要体温高于38度都可能发生。根据@和睦家药师冀连梅 的文章介绍:当孩子发烧惊厥时,常常是失去意识、抽搐、翻白眼、以及四肢在身体两侧抽动等,任谁见到这样的场面都会感到恐慌。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热性惊厥发作时间不超过一两分钟,有时甚至只是几秒钟,这种短暂的惊厥发作是一种良性无害的发作,不会烧坏孩子的大脑。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得过热性惊厥的孩子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不比没得过的差,95%-98% 有过热性惊厥的孩子不会进展为癫痫。
  如果真的遇到孩子发生了热性惊厥,一定要记住务必要保持镇静,把孩子侧躺放在平的地方,移除周围的尖锐物品,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任何东西,同时记录发作时的表现和持续时间,如果可能用视频记录下来,整个发作过程中不要急急忙忙抱起孩子往医院跑,除非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5 分钟。
  婴幼儿容易出现热性惊厥主要是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另外也有遗传的原因。如果遇到宝宝出现热性惊厥的情况,只需要妥善处理即可,家长无需过于自责。
  误区之三:发烧首选物理方式退烧
  发烧首选物理退烧,它们有效又安全,这个理念这几年被反复强调,已经深入人心。但事实上,许多权威专业机构都指出,物理降温并不应该作为退烧的首选方式,这又究竟是为什么呢?
  孩子发烧了,许多父母会选择给已经非常难受的孩子多洗几次温水澡,希望能够借此降低温度,即使在孩子昏昏欲睡时候也要弄醒来洗个澡;也有的家长会把冰袋或是退热贴敷在孩子的额头上,不管孩子是否愿意;甚至有的爸爸妈妈还会用酒精给孩子擦身子,希望借此挥发掉热量,降低体温。事实上,这些物理降温方式,对于退烧而言,真正的作用极其有限。
  咱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发烧的治疗目标是要缓解难受的症状、改善孩子的身体舒适度,而不是让体温下降到让你满意的程度。最常见的温水擦浴在短时间内的确是可以降低体温的,但效果非常短暂。加拿大、英国、美国等一些境外儿科机构对于温水擦浴的观点或者是明确说没用,或者说在退烧药不能用的时候才可以考虑,或者在烧得太厉害孩子非常难受的时候配合退烧药用一下。其实咱们自己发烧的时候也会昏昏沉沉想睡觉,你会乐意去洗个温水澡或被频繁擦身么?如果是用在六六身上,我的观点是如果温水澡能让她觉得舒服,我就会适当地来使用,一切原则都以改善她的舒适度为准。
  至于冰袋冰敷、退热贴这种小面积接触皮肤的降温方式,比洗温水澡更加无效。而酒精擦浴虽然貌似可以降温,但酒精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给孩子造成中毒的隐患。最近不是刚好有对父母因为使用工业酒精给孩子擦身降温而让孩子酒精中毒致死的新闻么?
  说到前一阵广泛流传的“湿毛巾裹腿”的退烧方法,其实它与和温水擦浴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都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式,所以它们同样是效果非常差的降温方式,并非如吹嘘一般的奇效。
  其实,物理降温的方法还有很多,它真正的意义应该在于让孩子觉得“舒适”,比如说发烧期间要少穿衣服少盖被子不要捂汗,屋里要适当通风,室温如果过热要开空调,这些都是物理降温的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正确的。
  误区之四:测体温还是老式水银温度计最准确!
  如果我说其实咱们许多妈妈都并不懂得测量体温的正常方式,你们会相信么?咱们最常见的判断发烧的方法一般都是摸额头,但这种方法其实是最不准确的。准确测量体温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封闭”,最好的测量环境是口腔和直肠,其次是耳内,再其次是腋下。国外医生推荐的最佳的3岁以内婴儿体温测试方法是测量直肠温度,不过中国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敢使用这种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一小时爸爸 文章中推荐的测温方法是:
  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最好选择直肠测温,其次是腋下。因为孩子的耳蜗较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建议使用电子“耳温计”测量;
  3个月到3岁的孩子,直肠测温最好,其次耳温,当然粗糙的测量可以测量腋下的体温。
  3岁以上的小朋友对测体温比较合作了,家长可以选择测量口腔温度。如果孩子因为鼻塞或者咳嗽无法长时间的闭嘴测量温度,也可以选择耳温或者腋下。
  而说到体温计的使用,需要说明的基本原则就是绝对不用玻璃水银温度计。它在欧盟很多国家已经禁用,美国儿科医生协会(AAP)也强烈建议家长不能使用这种体温计给孩子测量体温。孩子因体温计破碎接触而造成汞中毒或是误吸导致窒息等意外发生的风险甚至要高于孩子发烧本身对孩子伤害的可能性。
  其实一些海淘大热的耳温计与额温计如果正确使用的话也相对靠谱,只是我们身边最方便购买的电子体温计其实非常简单快捷,只是需要耐心查看说明书,比如使用的位置、如何启动、如何清零等等。
  误区之五:发烧了,马上吃退烧药吧!
  由于民间老有人说发热会“烧坏大脑”或者“烧成肺炎”,不少的妈妈一旦发现孩子发热就非常紧张,有时候甚至连体温都没来得及量,就给孩子吃退烧药。
  美国儿科医生的观点是是否使用退烧药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具体的病人而不是针对体温,也就是说没有一刀切的标准,如果觉得难受,就可以考虑给药,如果没有特别不适,就没有必要急着吃退热药。
  而通常国内的儿科医生会把38.5℃作为是否服退热药的分界点,其实一般来说如果是38℃以下低热,很少会引起孩子的严重不适,也就不需要吃退热药。也有的孩子体温39℃左右也非常有精神,吃喝玩乐睡都不影响,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必须使用退烧药。
  不过,对于有癫痫或是身体其它疾病的孩子,如果发烧有可能在温度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就诱发病症,所以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常用的退烧药主要还是布洛芬Ibuprofen和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如果觉得这两个名称比较拗口,那就记住布洛芬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美林,对乙酰氨酚则是泰诺林。布洛芬(美林)只能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
  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美国儿科学会或中国的发热指南,都认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对儿童相对更安全的退烧药。有医生建议说可以两种退烧药交替服用,但也有研究认为交替使用退热药会增加使用错误剂量的风险,从而造成肝脏损害。所以我的观点是如果用一种退烧药就可以有效控制体温的话,尽量还是用一种吧。
  使用的退烧药一定要注意服药的时间与用量的上限,不能超标服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宝宝服用布洛芬,一定要注意多喝水。也有的妈妈出于担心,在夜里孩子睡得正香的时候,也坚持要把睡梦中的孩子叫醒吃退烧药,其实这个也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孩子不舒服,他自然会醒来,这个时候再测量体温并用药也不迟。
  六六在八个月的时候出过一次幼儿急疹,那次她的体温一直在38-39度之间,正是因为我提前了解了宝宝发烧的一些常识,看到她一直精神还算不错,就没有用药,而是坚持散热通风等基础的环境降温方法,最终三天后烧退疹出,她的免疫力抵抗住了三岁内唯一的一次发烧。
  宝宝发烧护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了五个误区,一定会有妈妈问:既然这许多的处理方式都不够好,那如果宝宝发烧,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结合众多儿科医学大咖的观点,以及我对于六六发烧的实际体验,罗罗简单分享自己的方法:
  1、一定要多补充液体,喝水是必须的,如果水不好喂,也可以考虑喂一些稀释的果汁,特别是橙子或柠檬这种富含VC的果汁。发热会伴随代谢的增加,让孩子体内的水分需求增大,因此无论是否使用药物,都应该让孩子多喝水。如果已经出现缺水的症状,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
  2、如果不是3个月以内的孩子,也不符合“误区一”当中咱们说的那些不舒服的症状,发热24小时以内去医院的话意义不大。可以考虑在24小时之后再去医院抽血检查到底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的原因导致的发烧,再做出后续的处理判断,不要自己在家给孩子使用抗生素药物或是中成药;
  3、要保持室内通风,温度在24-26℃左右,太热的话可以开空调,让孩子少穿少盖,千万不要给孩子捂汗;
  4、体温超过38.5℃或是明显发现孩子因为发烧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烧。如果温水澡等方式有助于让孩子舒服可以考虑,否则的话无需使用。
  其实要说起来,发烧基本是每个宝宝的成长过程当中都会遇到的一次小考验。孩子免疫系统不够完善,只要是之前没接触过的细菌病毒,都容易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感染。从这个角度来说,发烧其实也是孩子体内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他们宝贵的免疫系统也正是在一次次与病原体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所以,遇到孩子发烧,无需太过紧张,保持淡定镇静的心态,不要病急乱投医。如果咱们在平时就能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才能做到不慌张,妥善处理。不管是发烧这一战役,还是今后还会遇到的其它育儿方面,都需要我们保持学习的姿态。跟着宝宝重新成长一次吧,边走边学,努力成长为可以守护孩子的super mama!
  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关注父母基地微信公众号:fumujidi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以过来人经验精心筛选最准确育儿资讯;良心推荐最合适的教育辅...
特别策划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个月宝宝发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