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胶质瘤晚期症状 是否会转移?

脑胶质瘤最爱袭击中年人
  中国宁波网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font color=#ff0707
  ●脑胶质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左右,其发病高峰期在45~55岁
  ●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模式仍为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即外科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等,这也是当前脑胶质瘤治疗的金标准
  在人体各部位中,大脑是最神秘的部分,人类对于大脑如何运行可以说所知不多,对于大脑的研究至今仍有许多无法破译的盲区。正因如此,脑部长了肿瘤就非常要命,如果以凶险度和手术难度来考量,在所有肿瘤中脑瘤绝对是名列前茅。在脑瘤中,脑胶质瘤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左右。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漆松涛教授表示,脑胶质瘤的发病高峰期在45~55岁,这部分人正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对社会的破坏性非常大,也正因为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降低其复发率和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
  文/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吴剑鹏
  罕见病例
  中年男脑内连长两个肿瘤
  今年42岁的谢先生是广东潮安人,年富力强的他从没想到自己会长脑瘤,而且还连长两个!2005年7月底,谢先生突发剧烈头痛,随后意识不清,右侧肢体偏瘫。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连夜被送到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经进一步检查,确定谢先生患的是左侧大脑“中动脉梭形动脉瘤”。此种动脉瘤极其少见,形态特殊。谢先生随后接受了开颅手术,后来身体恢复出院,定期返院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
  然而到了2008年3月,谢先生出现右侧手脚麻木、无力,立即到南方医院复查,磁共振后惊讶地发现在其左侧大脑运动中枢有一个脑部病变!难道是脑瘤复发了?但医生看片子后觉得非常像“脑胶质瘤”。为谨慎起见,医院建议谢先生住院观察,期间他病情逐渐加重,颅内压升高,医院为谢先生再次进行开颅手术。但术后,谢先生的病情仍持续加重,磁共振显示病变继续增大,这都证实他脑部里的脑瘤是恶性脑胶质瘤!
  如果任由脑部病变继续发展,谢先生很快就会走到生命尽头。他和家人经过商量后决定还是先保命,于是又一次接受了开颅手术。切除手术后到今年5月,谢先生已经生存了47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广东脑瘤发病率更高
  脑胶质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左右。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中老年人群尤为明显。据文献报道,中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3~6/10万人,年死亡人数达3万人,脑胶质瘤的发病高峰期在45~55岁,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患者才出生6个月,但大多数患者均是中老年人。
  漆松涛指出,广东的脑瘤发病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广东是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来说,脑肿瘤发病率更高,这可能与影像设备普及率、社会环境复杂、人们的就医习惯等有关。
  其次,广东的脑转移瘤发病率更高,即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脑部来发病的情况更多见。究其原因,一是广东的鼻咽癌发病率很高,而鼻咽癌最容易侵犯颅底,形成颅内转移瘤;二是因为经济相对发达,身体其他肿瘤能够更充分治疗,生存期延长后发生脑转移瘤的几率增加。
  脑胶质瘤死亡率高
  漆松涛说,尽管脑瘤的发病率在全身肿瘤中并不属高发,但其致残、致死率却很高。脑胶质瘤又是颅内最恶性的肿瘤,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患者平均生存期也少于9~12个月。
  脑胶质瘤在发生之初,通常没有典型的症状。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会表现出如下症状: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二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
  漆松涛指出,由于脑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多样性,生长无明显边界,难以完全切除,对放疗、化疗不甚敏感,非常容易复发,因此,脑胶质瘤至今仍是全身肿瘤中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
  此外,脑瘤和其他部位肿瘤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其他部位肿瘤如果是良性一般不会致命,但脑瘤则不然。脑瘤即便是良性,就算其体积再小,也会压迫到脑部重要神经,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可能导致死亡。
  应坚持
  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脑胶质瘤的治疗现在仍是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各种疗法均难以根治,大部分病例在不同时间复发,如何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模式仍为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即外科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等,这也是当前脑胶质瘤治疗的金标准。“所有病例均应在最大范围的切除手术基础上再接受正规的放疗和化疗,这才是保证患者获得最长生存期的重要基础。”漆松涛表示。
  为了对脑胶质瘤展开治疗“攻坚”,南方医院集合神经外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力量成立了“南方脑胶质瘤治疗中心”,日前,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据悉,这也是我国南方首家脑胶质瘤诊疗中心。
《广州日报》
  编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中国宁波网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脑胶质瘤会转移到背上吗
脑胶质瘤会转移到背上吗
基本信息:女&&18岁
发病时间:最近一年
病情描述及疑问:脑胶质瘤会转移到背上吗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从事肿瘤临床治疗与科研工作近数十年,在肿瘤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率先开展生物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相结合临床研究,熟练运用生物免疫治疗联合介入、手术、放化疗大大提高治愈率,消除肿瘤转移,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带瘤生存。擅长各种实体瘤的个体化治疗,对胃癌、结直肠癌、肺癌和鼻咽癌等恶性实体肿瘤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肿瘤科
建议:脑胶质瘤是有可能转移到背部的。所以建议患者应及时去相关的治疗医院采取治疗措施。脑胶质瘤治疗方面患者可采用化学治疗结合放射治疗综合治疗。可提升患者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耐受性,减轻化疗药物的抑制作用,预防肿瘤转移、复发,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术后患者要做好身体的护理和定期复查工作。
擅长:擅长各种实体瘤的个体化治疗,对治疗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肺癌和鼻咽癌等消化道肿瘤和呼吸道肿瘤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武警二院&&&肿瘤科
建议:脑胶质瘤是有可能转移到背部的。原发脑肿瘤神经系统以外转移极为罕见。曾有报道髓母细胞瘤肝脏种植的,与分流有关。但是胶质瘤报道更少,如果是胶质肉瘤,可能浸润到皮肤和血液转移。  脑胶质瘤转移的常见部位有:肺(50%-59.7%)、淋巴结(50%-51.4%)、骨(30.5%-43%)、肝脏(17%-22.2%)、皮肤(9%)、肾脏(8%)、胸膜(5%)、心脏、肾上腺、纵隔、胰腺、甲状腺、腹膜、脾脏、皮下组织等,其中,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颈部淋巴结(62%)和肺门淋巴结(32%),骨转移最常见于椎骨(72%)。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最常转移至肺和淋巴结,也常累及胸膜和肝脏,而髓母细胞瘤最常转移至骨和淋巴结,室管膜瘤最常转移至肺和淋巴结,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则很少累及肺、淋巴结和骨。  脑胶质瘤转移大多发生在开颅手术或脑脊液分流术后。往往可能通过分流手术种植,血液转移极少,如果转移,以肺为多,但常常是脑膜瘤。
擅长:对晚期难治的恶性肿瘤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经验。治疗中在追求治疗疗效的同时,更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生存期的延长。临床工作中,对每位经治患者全面认真评估,制定合理方案及治疗计划。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辽宁省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肿瘤科
建议:是有可能转移到背部,所以患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来缓解病情,减少伤害。
擅长:对晚期难治的恶性肿瘤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经验。治疗中在追求治疗疗效的同时,更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生存期的延长。临床工作中,对每位经治患者全面认真评估,制定合理方案及治疗计划。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辽宁省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肿瘤科
建议:是有可能转移到背上的,所以患者朋友如果发现要及早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别名:脑胶质癌,脑胶质细胞瘤)(别名:脑胶质癌,脑胶质细胞瘤)  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在1996年第三届(悉尼)国际肿瘤控制大会总结的资料中统计,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为3~10/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  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在1996年第三届(悉尼)国际肿瘤控制大会总结的资料中统计,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为3~10/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手术加放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仅为8~11个月。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占全部胶质瘤的51.4%,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其次是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占胶质瘤总数的23 .9%,主要为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13%,主要为星形细胞瘤。就诊科室:脑外科 肿瘤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颅脑常用药品:疾病自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选择去向--
您的位置: &
> 脑胶质瘤转移途径有哪些(图)
日期: 10:44 来源:医生在线
脑胶质瘤转移
  脑胶质瘤晚期会不会发生转移到内脏部位,临床这种转移的病例多见吗?
  原发脑肿瘤神经系统以外转移极为罕见。曾有报道髓母细胞瘤肝脏种植的,与分流有关。但是胶质瘤报道更少,如果是胶质肉瘤,可能浸润到皮肤和血液转移。
  脑胶质瘤转移的常见部位有:肺(50%-59.7%)、淋巴结(50%-51.4%)、骨(30.5%-43%)、肝脏(17%-22.2%)、皮肤(9%)、肾脏(8%)、胸膜(5%)、心脏、肾上腺、纵隔、胰腺、甲状腺、腹膜、脾脏、皮下组织等,其中,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颈部淋巴结(62%)和肺门淋巴结(32%),骨转移最常见于椎骨(72%)。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最常转移至肺和淋巴结,也常累及胸膜和肝脏,而髓母细胞瘤最常转移至骨和淋巴结,室管膜瘤最常转移至肺和淋巴结,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则很少累及肺、淋巴结和骨。
  脑胶质瘤转移大多发生在开颅手术或脑脊液分流术后。往往可能通过分流手术种植,血液转移极少,如果转移,以肺为多,但常常是脑膜瘤。
  原因主要是:
  ◇神经系统肿瘤在其他部位不容易生存;
  ◇往往还没有来得及肿瘤转移,原发颅内的肿瘤就已经可以致命。
  脑胶质瘤向颅外远处转移的途径目前尚不清楚。尽管原发性脑肿瘤向脑脊液播散的发生率只有5%-9%,脑脊液仍被认为可能是脑胶质瘤转移的主要途径,尤其对于髓母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但也有学者认为髓母细胞瘤以血行转移为主。
  推荐阅读:【】【】
本文章系医生在线网编辑原创或采编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医生在线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胶质瘤晚期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