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晚导电塑料电位器检查多少钱

来源:《心脏杂志》1994年第02期 作者:佟润国,张树清,张焕纶
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临床分析
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临床分析佟润国,张树清,张焕纶(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102800河北省廊坊市卫校)自1978年开始将时间信息迭加技术运用到体表描记心室晚电位以来,目前正逐步代替以心内膜或心外膜标测法描记的有创性检查,心室晚电位阳性能够说明心肌内存在着隐性的折返激动环,可以检查出可能发生室速、室颤猝死的高危人群,因此越来越多不同疾病患者接受该项检查,有必要对不同心脏病与晚电位发生率的关系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从我院查体、门诊及住院病人520例中,选取临床上确诊而晚电位阳性者40例,520例中冠心病100例,(包括陈旧性心肌梗塞(OMI)45例,缺血组(无MI)55例),高血压病34例,MI合并右束支阻滞7例,心肌病4例,其他疾病患者88例,正常查体者287例。检查方法检查仪器使用美国MAC-15心脏病五项工作站,采用Frank导联体系,选取X,Y,Z正交导联心电图为模板,同步迭加取样200~250次,基础噪声均控制在1.0μV以下,使用Simson的双向滤波方法消除振铃现象,把分析频率的高通分别设置为25和40Hz两种,低通固定为250Hz,然后打印报......(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1年03期
《青海医药杂志》2001年05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2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5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2年02期
《武警医学》2004年11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年09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9期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88年04期
《起搏与心脏》1989年01期
《起搏与心脏》1989年02期
《中国急救医学》1990年01期
《贵州医药》1990年04期
《昆明医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中国循环杂志》1991年03期
《中国循环杂志》1991年02期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
出版:心脏杂志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急性心肌梗死高频心电图与心室晚电位的对比研究 
  2& 结果
  21& ami周内(组)、治疗半月后病情稳定者(组)、不稳定者(组)和正常对照()hfecg的变化& 见表1。ami早期和后期病情不稳定者n总和s总明显高于病情稳定者和正常对照。但前两者和后两者之间n总和s总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导联的切迹数与n总有基本相同的变化规律,无导联的特异性,即n总的增高归因于各组导联的普遍增高,而非由某一组导联单独增高所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组和组扭挫数在,avr,avl导联和v4~6导联扭挫数都明显增高,v4~6导联增高尤为明显,甚至组s在v4~6导联的扭挫也较正常增高。
  表1& ami病人和正常对照hfecg的变化(略)
  与正常(组)和病情稳定者(组)相比,①p<0.01,②p<0.05;与正常(组)相比③④p<0.05
  2.2& 治疗后病情稳定者与其发病早期n总和s总的前后变化& 见表2。
  表2& ami病人发病早期与病情稳定后自身对比(略)
  23& hfecg n总>10个与n总&10个的病人,vlp各变量的差别& 见表3。
  表3& n总>10个与n总&10个的病人vlp各变量的比较(略)
  由于tdqrs和d40值越大,v40值越小,vlp越趋于异常,以(intdqrs&ind40-inv40)作为vlp变量指数,与n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32,p>0.1。n总>10个病人此指数平均值为4.80&1.24;n总&10个者为4.50&0.97,p>0.05。另外,有11例 d40&36 ms 同时v40&25 &v,其n总为11.6&3.2个其余行vlp检查的病人(n=15)n总为(9.2&4.4)个,前者n总有增高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性(p>0.5)。
  3& 讨论
  高频心电图的价值已被近半个的研究所证实,随着方法的改进,其应用价值越来越大。lander等[5]运用信号叠加技术,发现qrs波群内的异常电位(aiqr:abnormal& intraqrs potential),为存在于高分辨qrs波群中的低振幅切迹和扭挫,对心率失常事件的发生优于传统的vlp,阳性预测值达47%,而后者一般在10%~25%之间,阴性预测值与传统vlp相似为94%。按照传统理论[6],心电图高频成分(n和s)的产生是由于纤维组织的存在,使除极波的传导被碎裂成方向不同的小波。许多研究确实发现ami病人高频成分增加,但与异常q波无关系,提示透壁心肌梗死,梗死区组织电活动静止,并不产生异常的高频成分,而紧靠梗死区的存活心肌,被纤维组织分割,使电的传导发生了方向和时间上的非同步而致异常的hfecg。本研究首次揭示了ami病人早期与后期hfecg有动态变化,且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虽然我们的研究未能更具体分析与梗死部位的关系,但一半以上病人是v1~3q波心肌梗死,不过结果显示n总的增高是各组导联普遍增高所致,而无导联的特异性。anderson等[1]对冠心病人的研究也未发现狭窄的血管与相应导联切迹有关。尽管如此,本研究发现心肌梗死1周内与后期不稳定病人v4~6导联高频成分增高似乎更为明显。若单独研究v4~6q波心肌梗死,是否会显示n总和s总的增高主要与v4~6导联增高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切迹数的变化较扭挫数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在n总增高的病人中,其阳性例数也显著增高(,组分别为76.7%,78.9%,,组分别为17.2%,21.7%,p<0.005)。而后者却无明显差异(各组分别为76.7%,51.7%,68.4%,73.9%。p>0.05)。因此n总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在我们的研究中有5例病人治疗后n总<5个,除临床无任何症状,而且超声心动图几乎不能显示有心肌梗死证据,holter也未发现任何异常,心电图除留有病理q波外,stt完全恢复正常。vlp在ami的不同时期,阳性率也不同;血管早期开通者与未开通者,其阳性率也不同[4,7]。这些结果表明,心室晚电位与hfecg一样,也随病化而变化;同时由于两者具有基本相同的病理基础,我们推测两种检查结果可能存在很强的相互关系,但实际不支持我们的假设。n总增高的病人,其vlp变量 tdqrs和 d40并不增高。v40也不降低;反之d40增高及v40降低者,n总也未增高。进一步用vlp变量指数与n总做直线相关分析,也未发现r值有统计学意义。由于lander等[5]确实发现整个qrs时限内的n与s对预测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我们的结果是由于仪器的局限,还是由于样本不够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自:  
更多关于“急性心肌梗死高频心电图与心室晚电位的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南阳市网友
& 莆田市网友
& 金华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河北省网友
& 大连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1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心室晚电位处理方法及检测系统的研究硕士论文.pdf14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
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
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华 中理 工 大 学博 士 学位 论 文
心室晚电位 VLP 是出现在QRS波末端一种微伏级的高频低幅异常心电信
号,它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联系,VLP的检测对心脏疾病的预防和诊
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介LP检测仪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使用的
VLP检测仪均采用基于信号叠加平均技术的时域和频域法。心电信号的叠加平均
能有效的抑制噪声,提高VLP信号的信噪比。但心电信号的叠加平均却难以保留
动态的VLP信息,诊断参数的提取受噪声的影响大,检测准确率不高,且对心律
失常患者失效。采用新的信号处理技术以提高VLP的检测准确率,实现VLP的
逐搏动态检测是具有意义的。
为了提高VLP的检测准确率及提取其逐搏动态信息,我们对VLP的处理方
法及检测系统进行了认真而有效地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
为克服常规IIR和FIR滤波器的振铃效应对VLP检测的影响,常采用双向滤
波技术。由于双向滤波只是把滤彼器的振铃效应推到QRS波的中部而不能完全消
除振铃效应对VLP检测的影响减们在时域检测中采用了小波时频滤波器取代常
规滤波器对信号平均心电图进行滤波?件果表明:小波时频滤波器无振铃现象,
适于信号平均心电图的滤波子、
为了克服噪声对VLP检测的影响,提高其检测准确率,我们对矢量幅值波进
行小波变换,从其时频能量的分布中来检测VLP.麟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降
低噪声的影响,从时频能量分布图中可清晰地观察到VLP信号。为了克服目测法
识别VLP存在的人为因素影响,实现VLP的计算机自动检测,我们从矢量幅值
波的时频能量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的位置: &
心室晚电位与高血压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分析
摘 要: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与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观察67例合并左室肥大及113例无合并左室肥大高血压患者的心室晚电位和心电工作站检查,所获数据经X^2检验。结果心室晚电位阳性率13.9%,合并或不合并左室肥大分别为26.8%和6.2%(P<0.01),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2.3%和38.4%(P<0.01),心室晚电位阳性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100%,61.1%,27.7%),均高于心室晚心电位阴性的左室肥大者(79.6,42.9%,12.3%,P<0.05),及无左室肥大的心室晚电位阳性(75.0%,25.0%,12.5,P<0.05),结论心室晚电位对高血压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导电塑料电位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