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夏日防中暑暑?不头晕?

十天内免登录
高温防中暑要多吃果蔬 出现头晕、眼花及时治疗
随着不断攀升,由于进的市民越来越多。记者走访各个医院、诊所,见到了不少中暑的市民。专家提醒市民,夏季要注意多吃,做好防晒避暑工作,保证睡眠质量。如果有头晕眼花等症状要马上进行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病症。
“中午11点,我正在汇鑫路上发放传单。”业务员张女士说,起初开始流鼻涕、出了很多汗,后来头晕恶心的感觉很严重,浑身无力。据了解,高温天气下,如果感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症状,就可能是中暑了。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症之一,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容易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导致中暑。”济阳协和医院内科专家艾医生说,老人、婴幼儿、产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等人群更容易中暑。
据了解,防止中暑要从饮食、外出预防以及睡眠等方面做工作。“夏日要多吃果蔬,如西瓜、葡萄、西红柿、苦瓜等,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和维生素。其次要多喝白开水或绿豆汤,要注意不要因为天气热直接饮用冰镇水类,这样更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要尽量早出晚归,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行走,以避免太阳的暴晒。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携带防晒工具,如太阳伞、凉帽等。
此外,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外出时穿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据悉,由于高温天气体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于预防中暑。
“如果有头晕、眼花等症状要马上进行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病症。”艾医生说,夏季气温闷热,市民要关注一些小的细节,才能让健康没有后顾之忧。(本报记者 杨擎 实习生 刘慧)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img src="http://img2./cnews//24fc7f4.jpg" alt="死亡片段" width="130" height="90">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当前位置:&>&&>&&>&
防中暑,光喝淡水反而有害 遇头晕、呕吐,赶紧吃解暑药
高温下,市民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什么防护要点?昨日记者专访省疾病控制中心专家
发布时间: 来源:浙江在线&点击率:
  昨日记者访问了省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  1、问:太阳很大,总是想穿少点,可是出门了发现腿上晒得火辣辣疼,到底应该怎么穿?  答:夏天要少穿点没错,可是太阳暴晒时,也不能裸露太多皮肤。  建议穿宽松、轻便、散热好的浅色衣服;露天作业者应配备宽边草帽、遮阳隔热帽等以防日晒,衣服尽可能减少暴露部位。有研究说,真丝、麻的衣物对吸收紫外线的效果最好,防晒的效果也最好。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保持充足睡眠,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同时提醒一般室内从业者,从外面很热的环境进入室温调到很低的空调房,或从空调房走到温差很大的户外时,都极易发生中暑,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2、问:高温天胃口很差,吃得少,吃什么,喝什么,才能保证营养充足?  答:夏天合理挑选夏日饮品。高温作业者单纯暴饮淡水会加重心、肾和胃肠道负担,甚至引起热痉挛的发生,故以含盐量0.15~0.2%的饮料为佳,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可选用盐开水、盐汽水及盐茶等,饮品温度以10度左右为宜。  多吃蔬菜水果,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需要量比标准高一倍,同时也应补充B族维生素。新鲜蔬菜及夏熟水果中,西红柿、桃等维C含量极为丰富。B族维生素在谷类、豆类、动物肝脏、肉、蛋类含量较多。由于中暑病人血钾浓度下降,故高温作业者要注意补钾。可食用含钾高的水果和蔬菜,如油菜、芹菜、毛豆、土豆、紫菜、花生、橙、红枣等。  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常用的有苦瓜、桃子、西红柿、绿豆、黄瓜等。  3、问:人中暑前,是不是有些信号?  答:有。发现大量出汗、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等,就是有了中暑的先兆了,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安静休息,解开衣服;喝含盐的清凉饮料;有头晕、呕吐或腹泻者,可选用解暑片、藿香正气水(丸)等解暑药物。呕吐、晕倒、痉挛等重症中暑者必须及时送医治疗。  同时提醒,高温季节是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多发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相关信息:
杭州市余杭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办 杭州市余杭区信息化管理中心 承办 备案编号:浙ICP备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以上分辨率浏览伏天气温不高也会中暑 防中暑走出三大误区
11:07:43 &&&&&&&&&&&&&&&来源: 生活报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高温闷热天气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暑患者也有所增多。据专家介绍,“三伏天”里,户外作业人员、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等五类人群是中暑的高危人群。此外,除了高温暴晒的室外,闷热潮湿、通风不畅的室内也是中暑的多发之地,要提高警惕,注意做好预防措施。
小丽在哈市一家电脑公司从事文员工作,25日下午,她在电脑前工作时突然感到头晕、心慌,浑身无力,连眼前的电脑屏幕都无法看清。同事见状,连忙把她送到哈医大二院急诊科就诊。检查发现,小丽的心率加快,体内电解质失衡,经过紧急补液、吸氧等措施后,小丽中暑的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医生经询问得知,原来最近天气闷热,小丽食欲不好,饭吃得很少,又连续好几天在狭小不透风的环境里工作,身体大量出汗,最后导致了中暑。
据哈医大二院急诊科王小冬医生介绍,最近一周以来,急诊科收治的中暑患者明显增多,其中有六七名都是像小丽一样的年轻人,而老年人多因中暑合并心脑血管等其他疾病而就医。“中暑患者增多主要与最近天气闷热,气压低,湿度大有很大关系。”
五类高危人群须防中暑
在很多人看来,在户外从事高温作业是中暑的高危人群,实际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发生中暑,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易中暑。所以,高温闷热天气里,老年人最好减少户外活动,即使不口渴也应定时饮水,补充体内水分。
孕产妇:由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期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也容易中暑。最好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需外出避开高温时段;居住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注意清淡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
儿童:身体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家长要给孩子适当补充水分,尽量少喝冷饮,防止肠胃疾病;避免高温时带孩子驾车出行,离开时切勿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慢性病人: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一旦中暑极易诱发高血压、急性心梗等疾病。糖尿病患者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热量积蓄体内不能及时发觉,也容易中暑。因此慢性病患者平日饮食起居要规律,出门时最好避开高温时段,随身携带清凉油以及药品等。
户外高温作业者:不要长时间裸露胳膊等部位,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清凉片,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工作时定时补充含盐水分。
喝绿豆汤淡盐水解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聂宏副教授提醒,夏季预防中暑,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切忌过度用冷饮、冰镇啤酒等解暑,可以适当吃一些西瓜、绿豆、苦瓜等寒凉之品,脾胃虚寒者宜多食姜及扁豆、莲子等。不要在出汗时直吹电扇和空调,避免将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以及长时间待在空调间里。
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可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或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及时送医院紧急救治。
专家提醒,预防中暑药注意走进三大误区。
只有高温才会发生中暑
据专家介绍,中暑是夏日里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内产生和吸收的热量超过了散热,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很多人以为,只有在高温暴晒的环境下才会中暑,实则不然,中暑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劳动强度、体质强弱、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有时候在气温不很高的情况下,如果湿度太高或通风不良的环境里,人同样也可能发生中暑。
只要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
有人认为,既然在室外高温暴晒容易中暑,那么待在室内避暑应该就会安全了。实际上,中暑并非只有在高温的室外发生,在潮湿闷热、密闭通风差的室内一样会发生。有研究显示,当环境温度达到32℃以上、空气湿度40%以上时,人就容易中暑。因此如室内通风透气不足,湿度太大,人体汗液不能及时蒸发出去,同样也会使人中暑。
将中暑认为是感冒
中暑依据程度不同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中暑等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常常表现为头晕、胸闷、恶心、乏力、发烧等症状,因此一般人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感冒,自己随便吃点感冒药。实际上中暑和感冒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中暑虽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鼻塞、流涕之类的感冒症状。与感冒大多需要数天才能痊愈相比,中暑虽然发病较急,但是恢复也快,病情不严重的患者一般1-2天,甚至几小时内症状即可消失。
&&&&&&&&&&&&&&&&
&&&&&&&&&&&&&&&&
&&&&&&&&&&&&&&&&
&&&&&&&&&&&&&&&&
&&&&&&&&&&&&&&&&夏天如何防中暑?_百度知道
夏天如何防中暑?
预防中暑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尽量避免在11~15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曝晒或高温、高湿度、气流静止的环境下活动或工作。  2、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空调不要对着自己吹。  3、外出时要注意使用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等物品,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  4、外出受热归来,忌“快速冷却”。 不要立即去吹空调、吹电扇、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5、要多饮水,出汗多的人可饮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6、穿着应宽松,多穿棉质布料、颜色较浅的衣服。  7、多食梨子、西瓜等水果;可饮一些消暑清热化湿的凉茶,或饮冬瓜、莲蓬、薏米仁汤水等。此外,绿豆汤、菊花茶、酸梅汤等也是方便理想的消暑饮料。  8、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可用一些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降温药品。  9、充分休息,不要开夜车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
首先少到太阳下暴晒,穿一些薄点的衣服,多喝水,适当的吃水果喝凉茶;睡觉时候最少也要开个风扇,注意通风,适当的休息,不要太激烈运动,这样应该就不会中暑了
其他类似问题
2人觉得有用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夏季如何防暑 盛夏酷暑,阳光强烈,气温高,很容易使人中暑。 中暑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高,因此,在炎热的夏天长时间行走或进行较剧烈的体育运动时,都可能发生中暑。而在气温高、通风不良、身体疲劳、有病、饮水过少和头部缺乏保护而直接受到日光照射等情况下,中暑就更容易发生。 中暑的症状一般为:热射病型体温略有升高、头昏头痛、烦躁心慌、全身无力、口渴舌干、恶心、大量出汗,这些都是中暑先兆,若未及时采取措施,则出现高热、颜面潮红、皮肤灼热、无汗、呕吐、流鼻血、步态不稳,甚至昏倒;循环衰竭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冷湿、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热痉挛型表现为体温可能不高、腹部及四肢肌肉痉挛、疼痛难忍;日射病型出现头晕眼花、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或昏睡、脉搏细弱,一般情况下无体温升高。 当有中暑先兆时,应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喝些清凉饮料很快就会恢复。高热的病人,应首先脱离炎热环境,安静仰卧,头部垫高,松解衣领,扇风,头部作冷敷,用50%的酒精或白酒擦身,少量多次地给予冷的淡盐开水或清凉饮料。如出现昏迷,可刺激人中或给氨水闻嗅,并在四肢作重推摩和揉捏。对较重的病人,特别是昏迷的,一方面进行急救,一方面迅速准备送医院治疗。 中暑是可以预防的,如平时坚持在较热的环境中锻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身体的耐受能力。室内运动要注意通风,运动量大的项目,应在早上或傍晚进行。如在早晨剧烈运动,则早餐中应供给足够的水和盐,不宜过饱。耐热能力较差的人,或者当身体疲劳、有病时,夏季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多喝防暑降温饮料也是预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之一,以下介绍几种降温饮品。 1.山楂汤。将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凉后即可饮用。 2.冰镇西瓜露。将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成方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内。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 3.绿豆酸梅汤。将绿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烂,加适量白糖,凉后即成。 4.荷叶凉茶。将鲜荷叶半张撕成小片,与白术10克,藿香、甘草各6克共煮20分钟,加入适量白糖,凉后可饮。 5.椰汁银耳羹。银耳30克洗净后用温水发开,除去硬皮,与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适量,煮沸即成。 6.金银花汤。金银花30克,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凉后即可。 7.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可饮。 8.食盐甘草汤。甘草15克,加少量食盐,沸水冲后浸泡1小时即可中暑是夏季常见疾病。一般来讲,重体力劳动者、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孕妇等容易发生中暑。“办公室一族”虽然是在空调房里办公,可是中暑的几率也是很大的,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都是中暑的诱因。如:   ◆ 从很热的环境进入室温调得很低的空调房时,极易发生中暑;  ◆ 长时间坐车或坐飞机,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通风降温条件又不好时,容易导致中暑;  ◆ 进行运动健身锻炼等大量出汗的活动,没有很好地补充水分,且从有空调的房间出去时,也易中暑。  1、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2、先兆中暑症状主要表现为: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眼花、耳鸣、恶心心悸、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及时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3、轻症中暑症状表现为:体温往往在38℃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轻症中暑如处理及时,常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4、病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  1)应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解开衣扣、平卧休息。 2)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有条件可用30%酒精擦身降温,还可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 3)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绿豆汤,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4)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预防中暑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尽量避免在11~15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曝晒或高温、高湿度、气流静止的环境下活动或工作。  2、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空调不要对着自己吹。  3、外出时要注意使用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等物品,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  4、外出受热归来,忌“快速冷却”。 不要立即去吹空调、吹电扇、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5、要多饮水,出汗多的人可饮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6、穿着应宽松,多穿棉质布料、颜色较浅的衣服。  7、多食梨子、西瓜等水果;可饮一些消暑清热化湿的凉茶,或饮冬瓜、莲蓬、薏米仁汤水等。此外,绿豆汤、菊花茶、酸梅汤等也是方便理想的消暑饮料。  8、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可用一些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降温药品。  9、充分休息,不要开夜车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另有预防中暑大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一是注意身体降温,不要在室外停留太久,外出要打伞;二是要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在水中放少许的盐;三是多喝凉茶(菊花茶最佳),可随身携带万金油、驱风油,以备不时之需;四是少吃多餐,适量吃点辛辣食物可以提高血液循环、大量出汗,有助于降低体温。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近几日,酷热的天气炙烤着三晋大地,省城各大医院因中暑而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为此,本版特将如何防暑降温的小知识奉献给大家,但愿它能为你提供一份清凉、一份舒适。 8种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中暑。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产生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多喝淡盐水午后少外出 夏日发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过长,生活环境恶劣,房间闷热不通风,营养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体弱、孕妇、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极易发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 要预防中暑的发生,除了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还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①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②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③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④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⑤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夏季良饮是热茶 盛夏酷暑,饮何种饮料为好?中医认为,惟热茶莫属。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孔洞开,汗腺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有人测定,喝热茶9分钟后可使皮肤温度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干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类、氨基酸及多种芳香物质可刺激口腔黏膜,促进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发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护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增强抗病能力,因而饮茶对强身防中暑极有裨益。 但饮茶要讲科学,饮茶不可过量,茶水以清淡适中为宜,慢慢品味。 豆浆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们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营养的补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营养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进补容易上火,因此夏天进补要以均衡营养、降温去火为前提,不宜进食燥性补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浆不但能达到进补的目的,同时还有消暑功效。 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众所周知,绿豆有降暑功效。以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饮”,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分泌,对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再介绍一种豆浆:百合莲子浆。 用料:百合10克、莲子肉10克、银耳10克;绿豆45克、冰糖或蜂蜜适量。 制法:将百合干和莲子肉用温水浸泡至发软;将银耳用水发开,洗净摘成小朵;将绿豆浸泡充分,与百合、莲子、银耳清洗干净,一起放入豆浆机网罩内,杯体内注入适量清水,机器安装到位。启动机器,十几分钟后,红枣莲子豆浆就做好了。可根据个人喜好趁热往杯体内调入白糖或蜂蜜搅匀即成。 特殊人群防暑套 路酷暑来临,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婴幼儿、孕妇、老弱者,在高温环境里一不留神就会中暑,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这些特殊人群更应采取措施防中暑。 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 孕妇:衣着应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此外要保证睡眠。 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发生,首先要搬离高温环境。用40%浓度的酒精或温水擦拭全身,并在额头、腋窝和腹股沟等血管浅表处放置冰袋。若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病情较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家中应备些中药 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在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孕妇忌用。 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沸水冲泡代茶饮,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中暑外治三法 刺血疗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穴位按摩疗法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擦药疗法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8处,擦出许多红点后,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科学用“两水” 入夏后,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几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备的防暑应急药品,如果两种药冒然替用,必将引起不良后果。 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中医认为,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因天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均会受风寒之邪引发疾病。而内伤湿滞,则是指人体因受暑湿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症状。夏季阴雨天气较多,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当湿气侵犯人体脾胃时,则影响脾胃的功能而引发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藿香正气水可用于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驱风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中医认为,当暑热之邪侵入人体后,上蒸清窍故有头晕或头痛症状。如果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于治疗中暑,属于暂短的急性疾病,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故在发病时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总之,藿香正气水主要擅长治疗夏季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肠炎等疾病,治疗范围较广泛,既可治疗夏秋的各种感冒及胃肠炎等,亦可用于中暑而引起的胃肠不适。而十滴水仅用于中暑症,即暑热引起的头晕昏迷、胃肠不适等。一药主治风寒湿之邪所致疾病,一药主治暑热湿之邪所致疾病,两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应对症选用。
防中暑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睡眠不足头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