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照料的人中白有一个四肢瘫痪。他一般整天躺

以前在城市街道还经常能看到盲人走动,现在城市的交通似乎不太支持盲人活动,以前我在的三线城市红绿灯有提示盲人听过的声响设备,没几个月就弃用了,各种乱七八糟的盲道就不提了。但我觉得这些辅佐设备也不是主要原因,因为以前没有那些,盲人也会出行,但现在的确难以在市区看到盲人。
恬不知耻的求赞,求分享,求扩散。先指正题主的一个错误。中国不是每200人中有一个盲人。而是每100人中就有一个。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约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口的18%.每年在中国约有45万人失明,如果允许目前的趋势继续保持不变,到2020年预期中国盲人将增加4倍.这个数据是2006年的。距今已经十年。而百度,中国国内可以使用的最全面的搜索引擎。搜索结果首位的,依旧是06年的数据,而且是2013年的知道回答。你看看,这就是国内对盲人的第一个态度。我们以为我们关心,实际并不。世界卫生组织给的数据,2010年,中国盲人(blind)824.8万,低视力(low vision)6727.4万,视力残疾(visual impairment)是两者的总和7551.2万。按照这个势头,目前的盲人,估计可能超过1300万,也就是,每一百个人里面,就有一个盲人。评论区有人说我数据来源不严谨,我承认,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还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盲人出现呢?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白内障的患者也在与日俱增,目前,我国盲人中,47%的致盲原因是白内障。2,角膜疾病,细菌性、病毒性、霉菌性等角膜炎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但是移植角膜可以治愈,目前中国每年新增眼病患者(非盲人)200万余例,但是角膜捐献者仅为6000人。我个人已经申请了遗体器官捐献,希望更多的人身体力行。3,青光眼。4,外伤。评论区提到的,为什么中国的盲人统计数目增长这么快呢?除了生病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统计误差。从山东省残联咨询得知,山东省内,盲人数目约有67万,其中残疾证的办理不足四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盲人没有办理残疾人证的意识,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盲人,很多人感觉基本不出门,就放弃了办理残疾人证的想法;还有部分人存在心理上的门槛,不愿意过多的人干预其生活;另一方面,部分盲人是到老年后才丧失视力的,对于办理残疾人证件没有太多的关注。至于为什么这么多的盲人数量,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却很少见到呢?1,他们很难出门。2,他们出门无事可做。关于出门的难度,假大空的话今天不讲,今天说说,盲道。2015年年中,我发现了一条热门的帖子“北京盲道,为何成为盲人寻死之道”初读以为又是无良记者的哗众取宠,点进去却触目惊心。面对着1400万余人的广大视力残疾人群,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长度最长、分布最广的盲道。但有形的或无形的障碍,还是横亘在盲人和外部世界之间。一下照片来自于新华社。10月9日,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区域,一段几十米长的盲道被上百辆自行车、电动车占据。新华社记者李响摄10月9日,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区域,一段几十米长的盲道被上百辆自行车、电动车占据。新华社记者李响摄安徽合肥市经开区一盲道上方斜横着一条入地钢索(10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在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盲道不仅被汽车随意占用,还在近处“戛然而止”成了“断头盲道”(10月9号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平凉路西侧时光整形医院附近,一段盲道被停靠的汽车占据(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斌摄近30年来,我们的城市建设中没有忽视盲道。公开报道显示,北京市已拥有超过1600公里盲道设施、厦门市盲道总长度超461公里、无锡市区盲道总长度达400公里。、哪怕是我居住的杭州市。时不时的放出这种新闻的杭州市。毗邻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的黄龙路人行道最近“整容”完成。原本老化磨损的道板砖,换成了青灰色的透水混凝土,不容易积雨水。不过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这条人行道中间那条鲜亮的黄色盲道。这条盲道选用的是杭州首次尝试的塑料材质。两侧人行道加起来1000多米的盲道,造价约6万多元,算得上是杭州目前“最贵盲道”了。西湖区城管局说,目前杭州盲道大多采用的是盲道砖,不耐磨,一般五六年就会磨平,而且也容易破损。这种塑料材质的盲道条,虽然前期投入高,但是耐磨,后期养护要省心不少。然而在新闻的背后呢?在杭州西湖大道东向西,中河路口有这样一条盲道。还有这种突然的断崖。还有这种突然的断崖。上塘德胜立交上塘德胜立交还有这种司机。还有这种司机。为实地验证盲人们的现实遭遇,记者在北京市朝阳、海淀、西城、东城、丰台五个城区随机选取了10条主要道路,同时利用百度街景地图对超过50条主干道旁的盲道进行在线调查。结果是:全部60条盲道均不具备盲人使用条件。对盲人而言,且不说运动的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各种我们平常视若无物的物件都可以成为无法逾越的“拦”:斜拉电线、水泥隔离带、绿化带、石块、报刊亭、公交车站牌、树池……60条道路上,56条盲道出现中断和消失情况;9条盲道存在方向和指示混乱;2条盲道上井盖丢失;朝阳区湖光中街路段甚至有长达数十米的盲道出现塌陷及严重损毁。如果我们蒙上自己的眼睛,在这60条盲道上,恐怕至少有3次将直接威胁生命安全,被划伤至少10次,被绊倒或撞伤近30次。近30年来,我们的城市建设中没有忽视盲道。公开报道显示,北京市已拥有超过1600公里盲道设施、市盲道总长度超461公里、无锡市区盲道总长度达400公里……杭州这条1000米6万元的盲道。但有几条盲道真正能让盲人敢走?32岁的盲人范小君家住长春,以前拿着盲杖能顺利出行的他,现在很怕出门。“横跨盲道上的电线杆、斜拉线、广告灯箱成了‘无影杀手’,经常被划得满脸是血,每次都揪心的疼。”范小君说。气愤时,他给电力、城管、市政等部门打过电话,“可是各部门相互推诿,根本找不到地方说理。现在我宁愿走在机动车道边上,也不敢走盲道。”生活在北京的陈国跃故事更惊心。一次,他参加完盲人图书馆的活动,出门发现盲道“消失”了。陈国跃在“断头”盲道边左右犹豫不前,试探良久,才迈出一步,就不幸被路过车辆撞断了13根肋骨。记者长期跟踪采访的47位盲人中,谈及行走盲道的“凶险”,每位盲人都至少能罗列10次以上受伤经历。不说这些盲人,作为一个正常人,为了要应付时常的突发性情况,我也仔细看过周边的盲道。但每看一次,就会为自己担心一次。一个正常人都如此,何况盲人。盲道的现状,表现出了中国对于盲人的第二个态度。几乎所有的盲道,都没有从盲人的角度来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只照着图纸办事,不理会周边环境和使用者需要。盲道的建设,似乎变成了一种奇怪意义上的面子工程。我这么说,肯定有人会说了狗蛋你个美分,又在恶意揣测政治问题。但是真的是我而已揣测吗?虽然我国已有《残疾人保障法》等50多部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100余部专门性法规,但其中诸多细则并未给予配套的详细指标、监管标准和问责机制。比如,国务院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后,仅有少数几个地区出台了相应的地方配套法规,而且其中大多数条款对政府主管部门的职权范围和问责机制未加明确限定,多以“适当、应当、逐步完善”等字眼加以描述。人命关天的事情。你们说:“适当,逐步,应当”这是我在黑什么吗?而且,更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在盲道逐步变成盲人寻死之道的过程中,除却城市规划的无力,我们这些普通人,又做了什么?盲道上的广告牌,停着的车辆,下棋的老人?究竟从何而来?说完了盲道,我们再讲讲公共交通。法律允许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一法规却很难得到实施。(在该处我使用了陈燕的例子,结果被证实该实例为当事人自我炒作,在此致歉。)日。,新版《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在该条例中,导盲犬首次被允许乘坐地铁。你们说这是个好的结果。但是这样的结果需要多少人的努力?需要多少的社会舆论压力?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修改后的残疾人保障法,在第五十八条专门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中国修改法律为导盲犬在奥运期间出行开出了绿灯。其后,于日修订通过,自日起施行的《残疾人保障法》明确指出,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残奥会期间,导盲犬已经可以上北京地铁,但我们等这样安全条例的出台,等了七年。这还是北京。2012年,我仔细的查阅了中国各个一二线城市,对于导盲犬的安全条例。全中国只有,山东省,和杭州市,可以允许导盲犬进去公共交通工具。此时,残疾人保障法已经推出了8年,全中国只有杭州,和山东省。如今呢?不过多了个北京和上海。对了,2014年,广州的唯一一只导盲犬,好像还丢过。说完了盲道,和交通。我们还要说说什么呢?教育吧。为什么大街上你见不到盲人呢?大概也因为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和我们格格不入。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当被问到“加入给你三天光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时,六年级学生傅厚鑫(上左)说,首先要去看阿姨,因为阿姨每次都拿很多钱给他看眼睛,而且每次治疗回来都来看他;八年级学生谭凌匀(上右)说,徐安哥哥和小雪姐姐,他们是海南大学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他们经常来学校支教,非常好;四年级学生许辉煌(下左)说,最想看看象棋的棋子车、马、炮都长成什么样;四年级学生林冰(下右)说,第一很想看看家人,看看弟弟妹妹,第二想看看大自然,看看蓝天白云,第三就是想看看自己的学校。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当被问到“加入给你三天光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时,六年级学生傅厚鑫(上左)说,首先要去看阿姨,因为阿姨每次都拿很多钱给他看眼睛,而且每次治疗回来都来看他;八年级学生谭凌匀(上右)说,徐安哥哥和小雪姐姐,他们是海南大学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他们经常来学校支教,非常好;四年级学生许辉煌(下左)说,最想看看象棋的棋子车、马、炮都长成什么样;四年级学生林冰(下右)说,第一很想看看家人,看看弟弟妹妹,第二想看看大自然,看看蓝天白云,第三就是想看看自己的学校。来自新华社。“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一辆车却停止不前,惊慌失措的司机不断挥舞着手臂,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我瞎了!’随后失明症迅速蔓延,整个城市陷入一场空前的灾难……”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玛戈代表作《失明症漫记》中的描述。现实中,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当被问到“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这群南海之滨生活的孩子中,好几个选择的答案是:大海。我现在在一家全国前列的眼科医院里面,准备做一个视神经的手术,我的身边现在就奔跑着无尽的这样的孩子。我问他们会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有的不会,有的会,但是歪歪扭扭。北京市是比较好的,盲人孩子依旧可享受九年制的义务教育,还会享受政府的补贴。这样固然是好,但是真的就足够了吗?中国从2014年开始正式允许盲人参考高考,在保障盲人的高考权利上,不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们周边的邻居相比,也早已落后。2012年,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就曾对中国建议“将投入特殊教育系统中的资源重新分配,以推进在主流学校中的融合教育,以此保障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主流教育”。两年之后,李金生开启了破冰之旅。今年更是扩展到了8个省份,其中浙江省首位盲人考生郑荣权以570分的一本成绩,被温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所录取,这着实令人欣喜。看到这里肯定又有人问了。狗蛋诶,现在盲人都可以正常高考了,你怎么还说环境不一样呢?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盲人按摩院,我说的是按摩院,不是挂着按摩院名字的勾栏瓦肆。在很多人的眼睛里已经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不明就里的人不禁要问:“盲人只能做按摩吗?”是的,只能做按摩。现在高考对盲人放开,但是2014年之前,所有的盲人,高考只能单招。对的,2008年,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修订,第54条规定,国家的各类升学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从2008年至今,中国对有盲人参加的各类升学考试提供盲文试卷的要求早已立法,但实际执行并不如此。据日的青岛早报报道,曾有一位山东籍盲人高中毕业生申请通过盲文试卷参加普通高考,省市两级教育部门也逐级上报了,但最终,教育部在高考前拒绝了这一申请,并答复称,即使让她参加普通高考,并且被高校录取了,但目前普通高校没有能力培养盲人学生,也无法提供盲文课本,她无法接受普通高校的正常教育。“大部分盲人从小就要进入盲校读书,然后上中专读按摩专业,毕业出来做按摩师,即使进入高中,上了大学里的特教学院,还是读按摩或音乐专业,没有其他选择。” 盲人无法参加高考和接受更高的教育,缘于糟糕的视障者教育制度的设计。据统计,中国现有盲人1700余万人,大学每年招生的总数不到200人。  此外,招生专业的局限更是让本来就少的考生只能选择少数专业,除了上海的部分学校可以选择心理学专业外,全国大部分盲人只能选择按摩和音乐两个专业。所有的高校,盲人只能选择针灸推拿,音乐等专业。只能选择。又因为大多数的盲人家庭其实无力承担音乐,艺术学习的巨额花费,所以几乎所有的盲人,都选择了针灸推拿专业。现在理解为什么大街上这么多盲人按摩院了呢。2014年之后,情况有了些许好转,但是究竟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我不知道。盲人的就业会变得好吗?升学的改善是不是意味着就业面的扩大?只有两年的时间,我没办法给出各位答案。但我想,一定不乐观。为什么?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时候,从来没有站在过盲人的立场上。“盲人的世界还给盲人”。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郑晓洁认为,要做到这点,在清除导盲设施障碍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全社会助盲心态的培养。“曾有盲人向我抱怨,残联好心将补贴发放到‘助盲卡’里,可在盲人看来是多少有点不切实际。”原先,补贴是由街道直接发放,盲人最多也只要到街道领取,甚至有的街道会派专人上门发放。“现在却要盲人到银行自己去取,盲人连取款机都没见过,又如何会使用提款机取补贴?”她说。即使盲人到银行柜台办理,同样会遇到很多问题。郑晓洁说,大部分盲人都无法用汉字签名,很多未经过专业助盲服务培训的银行也没法受理盲人存取款业务。“一张好心‘助盲卡’却为盲人带来了更大的不便,甚至带来了出行风险。”比如一张所谓的“助盲卡”不仅难以起到预期的作用,带来的反而是更大的风险。比如一些盲人学校,还在使用筷子。我们设想一下,你在看不见东西的情况下,如何能用筷子夹菜?为什么1400万的盲人,街上却看不见一个。因为我们的盲人兄弟们用脚告诉我们,他们不满意,他们恐惧,他们害怕出门。我们一直在标榜着自己在进步,社会体制在前进,社会福利也在增加。但是,我们扪心自问。中国1400万的盲人,却难以被我们看见一个人在街上走我们为其规划的盲道。为其建设的服务措施。这说明了什么?这只能说明:在我们为了自己做出的事情为之沾沾自喜,为之心满意足的同时。我们的盲人兄弟们,用脚帮我们投了一票,这是一张反对票,这是一张写着不满意的票。不要说我们虽然这一点有欠缺,但我们尽力了,其他的我们做的很好。盲人出行是全流程服务,其中某一个环节做的再好,哪怕是所有的环节都很好,有一个扣子除了问题,也会导致整个流程瘫痪,也难以让盲人走出家门。。同样的,我们不仅仅应该要求政府继续出台更加完备的政策和法规。我们身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应该为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什么都不用帮他们,只要不侵犯他们的安全就好。比如不要在盲道上放置杂物,订车,放置广告牌。在公共环境中,对牵着导盲犬的盲人不施加指责。等等一系列的小事情,就足够了。谢谢各位。我没要过几次赞,现在恬不知耻的求几个赞,求几个分享。欢迎所有方式的转载。恳求各位,让这个答案出现在更多人的tl上。欢迎各位,把这篇文章分享到各个角落。谢谢了。
&br&我其实不太玩知乎。但是每次打开都能看见新消息提醒。真的很感谢所有鼓励我的知友。&br&祝你们的生活永远都有阳光。&br&也希望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地走在这片土地上。&br&&br&更新于&br&&br&我突然很相信一句话:“什么是陌生人,只是你还没遇到的亲人。”&br&&br&这是我在知乎写的最长的,得到赞最多的一个答案。&br&在写这个答案的时候其实我心里充满了愤懑。或许有对这个世界的一点怨恨吧。&br&这个答案本来只有几个赞,后来突然像爆炸一样有了两千多赞。&br&还有很多很多知友在下面留言,鼓励我。&br&我真的超级感动。我自己一条一条留言看。一条一条留言回。现在回复到第四页的评论。(我自己的回复撑起了好几页呢哈哈哈)我会继续努力地争取每条回复的。&br&&br&我觉得就好像有了好多朋友,走过来拍拍我,跟我说加油。在生活中,我没有太多朋友。没有几个朋友知道我爸爸是个盲人。我没有人倾诉。我没告诉过别人我们遭遇过的很多事情。但是在这里,我从陌生人那里收到了太多的鼓励和感动。我们素昧平生,但是你们有人为我和爸爸的遭遇流泪了,有的人说以后一定会帮助这样的人。&br&&br&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或许还不够完善,还不够盲人选择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道路,自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是我们可以先改变自己,对周围友善一点。&br&再次谢谢你们所有人!&br&---------------------------------分割线-----------------------------------------------------------------------&br&我爸爸和我大伯就是盲人。从小到大我也接触过很多盲人。所以我想我还是比较了解盲人的生活。&br&&br&首先,出门往往并无事可做。&br&一个有工作的盲人是一定会出门的。这点毋庸置疑,盲人也要在社会上讨口饭吃。&br&&br&而如果没有工作,在家靠领取救济金度日,那出门也毫无意义。出门干嘛?走到哪里不要花钱呢?&br&一个人出门真的是非常麻烦。而现在太多娱乐活动对于视力障碍的人并不友好。&br&游乐场?艺术展?你们可以想想生活中正常人的娱乐活动。里面有多少是适合盲人的?&br&我和爸爸出门看过电影。可是在一线城市电影票的价格并不便宜。我爸往往心疼票钱跟我说不去。&br&而且现在很多好看一点的电影都是进口大片,让一个没法听懂英文又看不到字幕的人只好望而却步。哪怕是国产电影,那些只能靠画面传达的信息又让他一场电影“看”下来云里雾里。我也试过和爸爸一直描述电影的场景。但是毕竟难以为继。&br&所以一个盲人,兜里没钱,又无事可做,没工作的情况几乎不出门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为什么你们看不见他们。&br&&br&接下来我再谈谈工作的盲人。他们的作息规律和普通正常人几乎是没有交集的。&br&盲人的工作有什么呢?&br&我见过最多的就是按摩师。就像电影《推拿》里那样的盲人按摩师。&br&我爸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失明了。然后因为幸运的是在城市里,属于城市户口。我们所在的城市,在我小时候办过那种福利工厂。就是让很多残疾人,有肢残有聋哑也有盲人在这个工程中加工一些金属零件。我爸说那个时候还有指标。他就一边背卖炭翁一边加工螺母。一个字加工一个。一篇背完正好108个字。当然这种国营厂的效益怎么样,我也不说了。&br&后来这个福利工厂倒闭了。我爸成了下岗残疾职工。残联安排培训学习正骨推拿,学了推拿,介绍到盲人按摩中心当了按摩师。&br&小时候记得按摩中心白天几乎没有什么客人。基本上客人都是晚上下班了,或者是参加完饭局酒局后来按摩。我还记得一个钟60块。&br&我爸是中午十二点出发乘车去店里,然后凌晨一两点回家。属于中班。&br&按照大多数按摩师这样的上班规律。和普通人生活没什么交集也是很自然的。&br&我在上中学之前,除了送饭,送上班就几乎没有和爸爸有什么太多的时候交流、接触。家人尚且如此,那么陌生人又怎么样呢?&br&&br&另外,和周围人的态度也有关系。&br&如果家人不愿意陪盲人出去,盲人可以说是寸步难行。&br&仅靠一根盲杖在这个复杂的城市里穿梭有多难。大家也都很清楚,不想多说了。反正有时候想起有天爸爸额头满是血的回来,我的心里真的很难过,眼泪都要下来了。&br&社会上,周围人对于盲人的态度更多的还是冷漠。我所在的城市盲人是可以免费搭乘公共交通的。可能也是为了鼓励盲人走入社会吧。可最难忘的是有一次,我们到了公车站,刚好赶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本来在等我们,结果等我们走近,看到我爸拿着盲杖,突然就关门开走了。我追着车跑了十几米。送爸爸上了后一班公车后,我回家偷偷哭了。&br&还有一次,我爸爸跟我说,他在公车站问别人来的是什么公交车,没有人回答他。一个人还对他说,你都看不见还出来挤公交车凑什么热闹。&br&有导盲犬,又能负担起导盲犬的盲人家庭绝对是极少数。我所在的城市里我知道有导盲犬的几个盲人中有一个是区盲联主席。&br&&br&&br&人有多么冷漠和残酷。看看对待弱者的态度就知道了。&br&我回答这个问题是一时冲动。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到。我只是很希望,你们如果在城市看到一个盲人,上去带他走一段路,慢一点也不要催他。因为他家里可能也有一个孩子。她会为了爸爸在外面受的伤偷偷哭泣。这个世界对于他们已经很黑暗了。
我其实不太玩知乎。但是每次打开都能看见新消息提醒。真的很感谢所有鼓励我的知友。 祝你们的生活永远都有阳光。 也希望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地走在这片土地上。 更新于 我突然很相信一句话:“什么是陌生人,只是你还没遇到的亲人…
这是我在成都乘坐公车看到的一幕,当时就偷偷抹眼泪了:&br&&img src=&/084f5ee05b3e939cfe3cf2ebbacda6ef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084f5ee05b3e939cfe3cf2ebbacda6ef_r.jpg&&三个盲人少年。站在最前面的似乎能依稀看到一些,所以他总是走在最前面带路,但是也得摸索着,不时转着头去听周围的情况。&br&后两个少年则完全看不见,只能将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三个人排成一队,小心翼翼。&br&&br&&br&他们上车后,尚有视力的少年摸索着找到了一个连在一起的空位。他牵着后面两人,把他们引到座位上,三个人挤在一起。带路的少年坐在最外面。&br&&br&&br&我试着闭上眼睛,去感受他们现在的世界。之前一直被我忽视的周围的嘈杂声和公车引擎发出的巨大声响,竟在此时如雷贯耳。一种难以承受的恐惧向我袭来,迫使我在惊恐和不安中睁开双眼。&br&&br&&br&坐在最外面的少年一直朝着公车喇叭的方向看去。在离火车北站还有三个站的时候,他放开了身边同伴的手,站起身走向车门的方向。我以为他要丢下同伴,在这里下车。&br&&br&&br&公车到站停下。他周围的人都陆陆续续下车,但他还是站在那里,紧紧抓着扶手。&br&原来他是担心听不清楚报站,所以走到了喇叭下方,默默地,神情略显焦急地等待着。&br&&br&&br&中途他走回座位,弯下身向同伴说了些什么,然后又往车门方向走去。&br&我猜想他是告诉同伴,快到了。&br&&br&&br&汽车的速度再次减缓,他更加警觉。当他听到“火车北站到了”的时候,赶忙走回座位告诉同伴。他们扶着前方座位的靠背移出座位。起身后,又按着来的顺序手搭着前面人的肩膀。待汽车停稳,带路的少年又默默地领着他们,三人以默契的步调,穿过车厢里的人群,走向下一个目的地。&br&&br&&br&&br&这是我唯一一次在成都看见盲人靠着自己出行。&br&他们不能看见这个世界,但幸运的是还能依靠带路少年微弱的视力,在这个城市行走。&br&此时我也才理解,何为相濡以沫。
这是我在成都乘坐公车看到的一幕,当时就偷偷抹眼泪了: 三个盲人少年。站在最前面的似乎能依稀看到一些,所以他总是走在最前面带路,但是也得摸索着,不时转着头去听周围的情况。 后两个少年则完全看不见,只能将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三个人排成一队,…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包夜八百大酬宾,包爽包钟包不贵。云遮秋水风裁尘,雨打梨花深闭门。呢~~~
太专业~了~还是问问医生吧~
人生是不好说的呀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摩擦的快感来自上下的搓揉,而挤压的快感则是由于阴茎被握住,而且受到不断的紧握压迫及舒解。不管是上下搓揉还是紧握压迫,都可带给男人强烈的兴奋感。
全身瘫痪,则颈部以下脊神经功能丧失,失去与大脑的联系。支配生殖器的神经为骶神经,属于脊神经的一部分
这样你就应该清楚了吧`
用自慰性具是迫不得意的办法,未婚者最好不用,已婚者用不着。正常、健康的人是不会去买那些东西的,除非你身心不健康或碰到异常情况才会用。
正常男人夜间或早上都会出现阴茎勃起的!年轻人勃起次数多3_5次/,随年龄增长,夜间或早上阴茎勃起的次数会减少.你的问题不太详细:1年龄多大?2一直都没有勃起吗?...
按理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保养好55岁的男人性能力还是可以的.维持在一星期一次是绝对没问题的.不过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各类人群,都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和负担。很容易造成心理和...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中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