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浊阴的中药和中成药的区别有哪些啊?

升淸阳降浊阴中成药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01:20:29]
专题分类:>>>
  任之堂主人四诊,尤其是脉法。老师崇《诊脉心法》脉象之首脉为郁脉,说多年切脉的感受,就是首先要找出郁脉。没有找到郁脉,就不知道是何脏受病。《诊脉心法》曰:“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分取为第二,细辨是何疾。”是先用整体观念总按,再分部取脉象,辨证论治。老师说,脉法很重要,四诊之中,我看病主要是号脉,我对脉法比较自信。脉法的整体观念很重要,所以第一是总按,没有把整体观念按出来,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跟西医就没什么差别了。其次是,寸关尺三部脉象分取,这三部脉象不可能同浮同沉,如果按二十八中脉象,笼统的跟病人说是脉弦、脉涩、脉细,说明此人还不会号脉。没分部位描述,说明他是在猜病人的状态,用猜病是经验,而非真正号脉。当然有经验的中医,由于行医时间长了,他凭经验也会猜准,比如,会看相用药,如脸颊无肉,是脾虚,眼睛跳动时肝脉急,鼻头出汗,是肺气不敛,长得肥臃,大腹便便,是痰湿,但望诊不能够代替切脉。又比如闻诊,病人一来说话,就有股异味扑来,很显然是胃气不降。嗅觉灵敏的人,一闻便知,还有说话声音大小、有力无力,也知虚实。又如问诊,按十问歌细腻地从头问到脚,反复地问,也可以问到个大概。问得厉害的,如胃痛、腰痛,是血瘀还是寒湿,只要把病邪性质搞清楚都可以问通。任何一门诊技,都有大用,望闻问切,也无所谓高下,各有所长。四个诊法之中,学哪个学得透都有用。看好了病,才是王道。譬如,有人精于望诊,如江湖相命看相先生,一望就知道大概。你的家庭、父母如何,你的身体怎么样,说个精准,却没法下药。切诊,首先要整体观,要分上下内外。寸上尺下,浮外沉内。这是整体的,要搞清楚。但脉象里面,也有假象。尺脉弱,主腰膝酸软无力。可病人腰脚正常,这时精通脉象后,就可以通过号脚上扶阳脉,来补寸口脉的不足。又比如病人寸脉弱,一般主头颈供血不足。可病人头好好的,你可摸人迎脉,脉象有力便无碍。而寸口脉弱,不仅主肺,也管大肠,也主上肢,还管脑袋。心脉,也在寸口,心火亢,还要综合号手少阴心经。号肾脉,也有假象,比如他肠道有积滞,比不是虚弱,只要一拉出积滞,脉象就有力了。还有,肾脉有力却腰酸,医生给他一吃补肾药,他肾就酸痛得厉害,我估计这是以前医生没号准脉。那是鸠占鹊巢,要先祛除痰湿才能补进去,要先泻后补。真正养人的是普通五谷杂粮,广东人吃天上飞的,也吃地下走的,容易吃出各种杂七杂八的病。我们只要用普通的药就行了,如陈皮、甘草、麦芽、鸡内金、山楂、山药、白扁豆、连翘,这些一下去,各种因为吃坏身体的疑难杂病,病人变得能吃能拉了,病情便一步一步好转过来。如小茴香,这么普通的药,可以做香料,能否参悟这个道理,与人体气机联系上,就可以治疗腹部的疑难杂病了。这药普通不伤人,而不是一来病人,就用川乌、草乌、马钱子,来标新立异,故作神秘。当然,普通的药也有层次之别。如九制老陈皮,就比新的要好。道地的藏红花比传红花要强。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想法,病人一来一望,就先下个病机,比如声音大点,就断他为肝火重。小声怯弱,就断肾气不足。当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后,你所问的思路,都会围绕着这个问题转。这病人可能就是个简单的肠道湿热,你就往肝上想。或病人只是心情郁闷、怯弱,你就说他肾虚。《大医精诚》说:“不得专心经营财物。”行医者的误区,就是很多医生喜欢宰病人,五付药,就收两千三千块。真正行医时,人活得越单纯越好,要一视同仁。当你恶念一发时,人的形神是不统一的。当你看淡名利时,身心是和谐顺畅的。《大医精诚》说:“行医者,要胆愈大而心愈细。”比如号脉,需要整体把握加细微把握,真正的号脉是一个不断修炼历练的过程。心要非常细,但又不能钻到牛角尖里。《大医精诚》说:“不可自矜己德,偶然治愈一病,便昂头戴面,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比如,感冒治好了,医生决不能保证你一辈子不感冒。你发烧胃痛了,医生治好了,也不能保证你一辈子不发烧胃痛。所以,真正能挖根治好的病,没有几个。故病人不可把希望全寄托在医生、药物上。阴部瘙痒湿疹比较难治,老师面对这种顽固性阴囊潮湿、瘙痒的疾病,一般采取内外兼修的治疗方法。因为这种湿疹瘙痒没有特效药,且容易复发。第一个病人就说是阴部潮汗、脚臭、瘙痒,老师就叫我开六味药,分别为:蛇床子100克,苦参50克,百部100克黄柏50克,葛根150克,枯矾50克。然后叫周师傅抓药并打成粉,吩咐病人一次抓一把,丢入开水盆中,待温度适宜,便用这药水洗涤患部,然后泡脚。老师这个方子也是民间秘方来的,《太氏药谱》中谈到治疗最难治的皮肤湿疹,就用到这个思路,而且只有四味药,原来一位民间郎中有一外洗方,视为不传之秘,太树人跟他多次长谈,软磨硬泡,最后才从他口中套出这外洗方,专治疗这周身上下皮肤湿疹的,后来这个方子,还献给了国家。方子为:苦参60克,床子30克 百部30克,益母草30克。用法:煎水洗涤湿疹,如果患者全身湿疹,可以用药水洗澡,每剂药可以煎洗两到三次,根据身体情况,再辩证配合内服中药,效果更佳。老师特别在方中加葛根跟枯矾,因为病人阴囊潮湿、汗多,这枯矾可以收一收,湿热郁在下焦,清气不能上升,故加入葛根以升清气。打粉。一是方便病人使用,少了煎汤的麻烦,一兑入热水中即可用。二是打成粉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第二个病人,是常见的妇科杂病,她胸肋有隐痛,小腹容易胀,小便次数多,手脚怕冷。老师叫我开逍遥散打底,再加枳实、竹茹、木香、蜈蚣,加强中焦理气、降逆的力量。还加入小茴香、益智仁。小茴香,对于妇女、老年人阳虚、尿频、腹胀满,既安全且有效。小茴香性温,走下焦,能够散小腹之寒,宣通小腹之气机。患者服药后,常常出现小腹转气,放几个响屁后,尿频即愈。这种尿频一般是小腹受寒,老师经常单用十五到二十克小茴香,一般一天一剂,一剂见效,三剂即愈。病人有水液储留在三焦之内,不能下行膀胱,所以时时有尿意,但真正解小便却解不出来。这样的女性患者,往往在做B超时,可以发现有盆腔积液。这时单用补肾缩小便的方法不究竟,因为膀胱为脏器,既能收缩也要能疏放,所以老师特别配入益智仁以收缩膀胱,小茴香以疏放宣通下焦膀胱气机,促进水液运行。还有脸上长斑的患者,她非常关切地问能否治好。老师说,能配合治疗,肯定能治好!首先就要把水果给戒了,不吃花椒辣椒,凉茶凉药都不能喝。多运动,脸通红通红的,就容易好。病人心必须要安下来,对自己必须有信心,对医生也必须有信心,治起病来会顺利很多。老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病人心中有有郁、有热。老师便开菖蒲、丹参、徐长卿。菖蒲开心窍,威灵仙治疗各类脏腑、皮肤、骨髓、肾精疼痛麻木。丹参与徐长卿,这两味药去心经风热极佳。两药相配,有类似西药扑尔敏抗过敏的功效,即各种过敏、瘙痒的专方专药。这两组药对是治疗瘙痒的关键。还有癌症患者。老年人癌症不应太过紧张,只要老头能吃能睡,不要给他增加压力。老师并没有特别因为癌症而用什么偏方、秘方,也是非常平常的方子,以调理老年人脾肾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这老年人以腰酸胀活动不利且疼痛难忍为主症。老师便以《伤寒论》中的肾着汤为底加减变化,这个病人是湿浊郁在下焦,不能升腾起来。老师特别交待病人可到民间找百草霜这味药来服用。百草霜就是农村烧柴火的锅底的黑垢,这农村的灶锅底垢是经百草烧炼而成。老师说,百草霜此味药不简单,凡“天上的雾,地上的霜,半空中的水”,都是良药,百草霜算是天上的雾了,属纯阳凝结。这癌瘤病患年老体弱,三焦水湿停聚,痰湿阻滞,用此药乃以阳制阴。还有的病人,非常有代表性。按病人的说法,他是疲劳综合症。年纪还轻轻,又没有什么重病大病,老是觉得自己很疲劳很困。神不足则思眠。《医学传心录》说:“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这种病人不仅易困,而且非常容易感冒,西医常称之为胃肠型感冒,反反复复,最后得慢性鼻炎。老师摸他脉后,是中焦关部有郁滞,是脾胃滞塞,清气升发不上来。桂枝汤和玉屏风散。玉屏风散中,苍术、白术连用重用,还加入葛根、川芎。老师说,头晕易疲劳都是因为大脑缺气,平时病人多思虑少运动,导致脑供血不足,中医认为是思虑伤脾,清阳不升。老师在《万病从根治》中也常建议这样的病人用苍术、白术二药泡茶喝,等量各十克,对于平时少运动多坐电脑旁的白领阶层来说,有一定效果。可以让清阳上升,缓解头部晕晕沉沉。加入川芎、葛根,专治疗脑供血不足。这四味药苍术、白术、川芎、葛根,是专门健脾除湿升发清阳的。既然清阳都已经出上窍了,那接下来就要解决浊阴出下窍的问题。下窍是排浊的,主要是大肠与膀胱,老师加入鸡矢藤、火麻仁,鸡矢藤消肠中积垢,火麻仁润肠通便,令积垢排出,而黑豆便把浊水往肾膀胱一收,通利之中带补,则浊水去而精气生。这三味药,便是解决浊阴出下窍的问题。这种疲劳综合症的病人,由于缺少运动,血脉走得很慢,所以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凡粘性食品应少吃不吃,哪些是粘性食品,如鸡蛋、糯米、肥肉、糖果、鸡肉等,这些东西一吃入肠胃,便粘糊糊的,容易生痰湿,阻碍血脉流动。最后是能少荤多素,起码保证晚上全素。符合养生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的原则,而且因为晚上万物归藏,人阳气减弱,过食、饱食或食难消化之物,都会让人昏沉困倦乏力。老师主编的《高手过招》中看到一个良方,是苏忠德老医师的十六味流气饮,这方专从调气层面治疗周身上下一切肿块,善用者神效无比,凡身体气滞血瘀、水停,周身上下郁塞不通,皆可用之。这汤方我们也没有试过,老师的枳壳、桔梗、木香,在里面也有,自古以来十六味流气饮,就有许多个版本,为什么叫流气,就是让周身气机顺畅流动起来,凡积滞肿块气血流动所过者化,之所以会有积滞肿块就是因为气血长期不能通利流动所致。方歌就只有两句话,即:三物二陈苏芪防,槟枳乌桔青木香。三物就是指四物汤去熟地,以其碍腻妨碍气机故也。三物即川芎、赤芍、当归。二陈即二陈汤,陈皮、法夏、茯苓、甘草。接下来分别为:苏叶、防风、黄芪、槟榔、枳实、乌药、桔梗、木香。这是中医理气派的基本用药思路,在民间理气派的郎中也是非常多的。这里提到十六味流气饮理气的思路,就是因为老师今天正谈到气药的用处。这时,广州的同学看老师治疗肝郁脾滞的病人,木香动辄用到三四十克,非常不解。老师说,这个病人看似心肺阳气不够,实则是大小肠不通,有肠积,所以要重用理气药。那病人会不会气力不够营养不足呢?老师说,这病人天天忙于吃喝应酬,身体营养足够,只是肠积有滞而已,气力不足,并不一定是营养不够。广州的同学还是有些不解说,用枳实会不会破气太厉害?老师说,有病则病受,肝郁脾滞,用木香、陈皮是顺气为主,而青皮则是偏于破气,所以木香重用,治疗肠积并不伤人。接着,老师又说,为何枳实降气之力要大于枳壳呢?因为枳实沉一些密度大一些,枳壳轻一些空一些。即《药性赋》所说:“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书上常说,肝郁脾虚,用逍遥散。可对于肝郁脾滞的人来说,逍遥散的力度就明显不够了。这时,老师就会加入枳壳、桔梗、木香,加重理气之力。很多病人是饮食没有节制,把胃肠血脉都吃到走不动了。大多疾病是病在饮食生活观念上,“痰生百病食生灾”啊!当今时代,吃喝病、应酬病占了大半,针对饮食过度引起的肝郁脾滞、食积难化,该如何调整饮食习惯呢?老师说,少荤多素这是一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饥饿疗法,疾病一减食为汤药。古人说:“忍得三分饥,胜服调脾之剂。”所以平时养生保健治病期间,重要一条就是时常保持饥饿感,少荤多素,饭到七分饱。古籍《辨证录》说:“凡男子不能生育有六病,六病何谓:一曰精寒,二曰气衰,三曰痰多,四曰相火盛,五曰精稀少,六曰气郁。”一曰精寒,冰冻、凉饮、生冷水果都应戒掉,俗话说:“冰冻断人种,烧烤毁人容。”北极南极终年冰寒,寸草不生。赤道周围温暖如春,草木生生不息。老师也强调,空调决不能对着背吹。二曰气衰,人年纪老了,叫年老气衰。如果没有修道,不能生育孩子,是很正常的事。还有言多伤中气,多话者不利于生孩子。服务业、跑业务的,一天讲话不停的行业,患这种病症的几率也较多。三曰痰多,痰是粘滑之物,能够使精子活力减退,不能游动。平时喜欢吃鸡蛋、肥肉、糯米、动物内脏、糖果的人,都是偏于痰湿体质,血液粘滞、精子活力差。所以孕育首先要少吃或不吃粘性食物,鱼生痰,肉生火。还有西餐大都是粘性食物,容易生痰助湿的。四曰相火盛,熬夜的人特别容易相火盛。熬夜上网,别以为上网只是伤眼睛,眼睛模糊戴个眼镜就好,从中医整体观来说,肝开窍于目,肝主筋,熬夜上网,抽用的是肾精肝血,损伤的是筋骨。长期面对电脑、手机也是令浮火上腾于双目。浮火上亢了,腰肾便寒冷,精子动力便差。五曰精稀少,纵欲者不治,老师说,精子要七十多天才能长成。所以治疗精少、没精的病患,不可能一两个月就解决,除非是精子活力差的。六曰气郁,生闷气的令肝经收缩,不能疏泄。肝经是下络阴器的,精子要足够动力,必须靠肝疏泄畅达,有不少阳痿不育的患者,仅用几味疏肝理气的药物便可解决,如四逆散加蜈蚣。生闷气是很杀精的,会把精子郁死在下焦,正如老师说,你累了,它也累了,你烦躁,它也烦躁,你走不动,它也走不动。病人说话声音低怯,底气不足,很明显是虚证为主。老师建议他吃聚精丸,并说聚精丸是由鱼鳔胶与沙苑子两味药组成,偏于粘稠,可以用苍术泡水送服,然后老师开方。我们把老师这个方子叫不育一二三四五。即:一味鸡矢藤消积,二芪当归补血虚。三药入肾续杜皮,四君五子衍宗奇。若还晨勃无气力,蜈蚣鹿片仙灵脾。那么这一二三四五蕴含的医理药性又是什么呢?首先鸡矢藤消积化滞,有积滞便有气郁,有气郁身精子便乏力。鸡矢藤消积滞的同时,也消滋腻的药物,是身体易于吸收。因为补肾的药物大都偏于滋腻,鸡矢藤消积开胃气,使身体易于受纳。当归补血汤,是气血并补之方。专门治疗气血两虚、贫血、出血等病。续断、杜仲、五加皮,三味药转入腰肾,引药入肾,补而不腻。四君子健脾养后天之本,五子衍宗丸补精助先天之本,以子通子。这蜈蚣、鹿角片、仙灵脾(淫羊藿),都是兴阳之品。特别是淫羊藿,大有来头。羊吃这种草后,一日可交尾数十遍而不殆,所以人们称这种类似豆叶的藿草为淫羊藿。当今临床上用以治疗男子真阳不足引起的阳痿,效果极佳。淫羊藿配石楠叶,可治疗女性性欲冷淡。淫羊藿又叫仙灵脾,也是沾仙带灵的药草,需要重视起来。如果是女性不孕的,老师便常把四君子换为四物汤,原方打底不换。《黄帝内经》说:“生病起于过用。”一天到晚都看电视、电脑,过用了肝血,导致肝气都走不动了,郁在那里。吃饭也经常过量,引起胃肠长期超负荷承载,这样胃肠也走不动了。这个皮肌炎患者,嗳气,长期过度温饱,她脸上、手上尽是红斑,今天来复诊,已经是很多次来复诊了。她说,腿脚本来没什么力的,现在轻快多了。以前吃激素,吃到嘴巴都烂了,胃也病了。激素减到三片了,但还不敢全停,现在胃口好多了,腰腿也有力,还可以带小孙女,逛超市、花鸟市场,以前出门走不远就没劲。老师说,她本身的阳气,现在正逢春天,要往外发。却因长期饮食过量,温暖过度(暖气),那阳气就升发不畅,所以现在还经常嗳气,我们把她的脾胃调调。然后老师就叫我开平胃散与枳术丸合方,然后再用寒温并用的思路,加大黄、黄芩、附子、肉桂、石膏、代赭石、降香、金银花,这些药物打成粉,给病人服用一个月,一共才三十九块。以前有个当地扫地的妇女,酒渣鼻,每年春季,鼻子红肿。老师把脉后对她说,你得吃一周的药,大概要一百多块。她说,太贵了,吃不起。老师说,那这样吧,我配些不贵的药粉给你抹抹,怎么样?老师就给她配颠倒散,即大黄、硫磺等份研末,凉水调敷患处,一包几块钱。回去抹几次后,居然彻底好了。后来,她又介绍几个相同的病人过来,有些效果特别好,但也有些用颠倒散效果不明显的。譬如,一个酒渣鼻的老年人,他就刚开始用颠倒散,效果不明显,老师说他肠胃中有积滞,上冲肺鼻,得先吃保和丸,疏通肠胃,然后用颠倒散,一抹就好了。后来,果然这样治好。酒渣鼻粉刺机理是,体内有郁热化火,但肌表又有寒湿之邪困阻,是郁热难于疏泄,寒湿不得消散。一味寒药大苦大寒的大黄,加一味温药大辛大热的硫磺,药力激荡,寒热对流,这样郁热得泻,沉寒得散,病就自然好起来了。而且硫磺本身还能杀虫,不论寒热都有效。这种病人,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饮食习惯,一是少吃花椒辣椒,以免身体积热,二是戒水果,水果凉药,能把身体阳气郁在里面,透发不畅,形成寒包火的各种皮肤病、粉刺、牙痛、口腔溃疡、咽喉炎等。寺庙、道观。“天下名山僧占多”,寺庙道观的建址,一般都是风水宝地的所在,还有寺庙道观一般都有佛经道书免费流通,可以请些经典回去阅读。有缘的话,还可以遇到高人,所谓“深山藏古寺,禅房卧蛟龙”。寺院道观是有不少隐逸高人的,“千点万点,不如高人一点。”人的很多智慧,并不一定全在书中,所谓“家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印光法师说:有一分诚敬则有一分利益,有十分诚敬则有十分利益。老师说,枳壳、桔梗是很好的药对,还有龙骨、牡蛎,可以解决不少疾病。人身体气机升降好比交通,该左走的左走,该右走的右走,不管大病小病,有病没病,都要各司其属,都要这样,清升浊降,各归其位。中医调的是心神气形,调气比调形更重要,调气后,就要调神了。所以治病期间,要重视话疗。就是通过语言把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告之患者,令患者能够遵从。《大医精诚》说:“一人向隅,满堂不乐,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许多家长带小孩来看病,心急如焚,宁愿代小孩受病。今天第一个病患就是小儿发烧咳嗽,家长特别关心,问了老师很多。这小儿发烧,起源于父母过于关爱小孩,想给小孩进补,用玉屏风散煮羊肉给小孩吃。老师看了后说,春天不能随便进补,春天阳气往外往上升,不要随便喝温补的东西。春天肝阳上亢的病人很多,要帮他收收。小孩子是少阳之体,正逢春天,阳气上越,会把下面的阴水消耗掉,这小孩是明显的脾肾阳虚、肝阳上亢。春天的病有三种:一是阳气升不上去,要用疏肝理气的思路。二是阳气升发太过,要用镇肝收敛的思路。三是阳气郁在中焦,要用升降调和的思路。老师开了个简单的方子。以黄芩、桑叶、桑白皮、竹茹,清泻肺热降胃气。再以芦根、白茅根,甘淡之品,引浮热从膀胱小便排出。用龙骨、牡蛎,把亢越的肝气往下镇收。还加入芍药甘草汤,养阴缓急,止咳嗽气急。这方中十味药,基本都偏于顺降。人体气机有降就有升,“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故治病不能纯升亦不能纯降,纯升则阳亢不制,纯降则气泻不止。在十味顺降的药中,再加入一味苍术,可以让小孩在降气顺肺的同时,能升发清阳。这样,方子就有升有降了。老师还交代病人回去要把脚搓搓,引浮热下行。很多小孩根本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过剩。胃肠有积滞,所以老长不好。不能给小孩零食,零食害人不养人。民间有句话叫:“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第五个病人是佛门第子在家居士,她得了胃病,胃老容易胀胀的火烧火烧的,这次是来复诊的,上次吃了药,好些了。吃药后大便变得很稀烂,大便一天两次,肚子也老咕噜咕噜叫,放屁很多。老师摸她脉后说,你上次肝脾郁得很,现在松了些。放屁拉稀屎畅通腑畅,中医叫“气郁成莝,推陈出新”。老师问她脑袋清醒了些吗?她点头说清醒了些,只是现在嘴巴还特别干,干得一点唾沫都没有。老师问她,打呼噜吗?她点头。老师说,这是痰阻气滞,以口呼吸口就容易干。她是学佛吃素的,但却说一出门坐车,脚就容易抽,口中异味也特别大。其实,吃素的目的并不是吃清净的饮食,而是要达到素心的目的。素食只是手段,素心才是根本。她说,她学佛每天都诵经,但仍然很烦。老师说,你思虑很多,思则气结,思虑伤脾,肝脾功能发不出来,所以想多了也是病,你身子中间长胖,是中焦气机堵住了,所以胃中容易有烧胀感。老师知道她头晕以及胃胀的症状减轻后,又继续守方,所谓效不更方,老师还是用加强版的逍遥散。还特别加入鸡矢藤与海浮石。老师说,病人身上有痰湿积滞,鸡矢藤能把肠中积滞化散。海浮石专化顽固痰湿。这病人吃后食欲会增加,胃口会开,还会不断放屁,也容易睡觉。老师最常用的还是中医阴阳升降的思路。比如说,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人群,就是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这类病人往往上面有慢性咽炎、口腔溃疡,或食道炎、胃炎,而下面则出现腰酸、腿脚沉重、四肢冰凉的病症。这时单清热,单温阳,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往往先从饮食上让病人戒掉花椒、辣椒、鸡蛋等,减轻上热的现象;戒掉水果、冷饮、凉茶等,减轻下寒的现象。然后再寒温并用而选药:寒热久病疗不愈,皆因气血不周济。散寒先将清阳升,除热须把浊阴降。人体的阳气要从脾肾处往上循太阳膀胱经、督脉升发。老师常用桂枝汤、四逆汤的思路升清阳,因为背部为人体阳气向上升发的最大通道。通过撞墙,打通膀胱经督脉,以助清阳升发。人体的浊阴需要从前面胃肠道膀胱往下降。老师常选择的药对是苦参、艾叶,火麻仁、鸡矢藤,金荞麦、红藤,降香、枇杷叶,竹茹、槟榔等降浊阴。因为阳明胃肠道为人体最大的降浊通道,病人跺脚、搓脚,或拍打足三里,引浊阴之气下行。寒热的升降形成了,就要让它气血对流起来。很多疾病久治不愈,就是因为病人周身的气血,不能对流循环,相互周济。运用升降的思路,让气血对流起来。怎么对流?人体最大的储藏气血之处,就是胸中。用枳壳、桔梗、木香这三味药,让胸中乃至周身气血对流起来,则其病不治而自愈。这样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看到老师治病、把脉、用药的思路,就是这两个:一是升清降浊。二是让寒热、气血对流起来。当然还有第三个用方思路,就是老师既重视《伤寒论》经方,也重视后世时方、验方、偏方,甚至治病的时候,还经常把经方跟验方、偏方相结合,每有奇效。比如治疗顽固风湿痹症,除选用《伤寒论》经方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外,还加入钟乳石、松节、老鹳草等特效药。治疗抽筋还会加入淫羊藿、小伸筋草,这些临床上反复应用都有效的药对。《黄帝内经》曰:“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让人在日常琐碎生活之中,随手就用到医理大道。老师的湿毛巾故事。老师说,早上洗脸,将湿毛巾挂晾起来,毛巾上的水容易往下流,这样毛巾上半部分容易先干,而下半部分却始终很湿难化。这样用来解释湿浊趋下,令人腰腿沉重不利索,然后用治湿的思路,如肾着汤治疗各类陈年腰腿痛。还有,添灯油以点火的思路,要让油灯烧起来耐久,一边要点火,一边要加灯油,没油的灯烧不久,没火的灯亮不起。用附子点火,病人身体阴油不够时,要加入酸枣仁、淮山药以作添灯油之用。老师很推崇止学,现代人大多数都过用了精血,止不住精血内耗外亏。这时老师往往用龙骨、牡蛎把病人向上向外亢越浮躁的心神收摄止住。病人服药后每每心安神定。比如病人来时,有些会诉苦一大堆问题,连环病状,似乎什么病症他都有了。直接调他气机,让他气血该往左走的往左走,该往右走的往右走,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规则一分明,身体自然会慢慢修复过来。最常用的就是栀子、淡豆豉、枳壳、桔梗、木香这五味药,我们称之为“清理五虎将”,清郁热加理顺气机。为啥这样用呢?因为交通堵塞急躁烦。大凡病人过来烦恼一大堆,急躁得说个没完没了的,肯定是胸中郁闷生火,交通堵塞了。但见这种状况,随手便用这五味药去,例无虚发。人食五谷杂粮而生百病,为何有人病重,而有人病轻,这都是因为浊气在身体不能降顺排出去。老师又提到排病气的道悟。《庄子》说:“道在屎尿。”老师说,在洗手间里一坨屎,臭气熏天。你怎么开排气扇,也很难把它臭味排干净。可把这坨屎放到大自然中去,不用多久,臭味便被稀释消化了。所以人要放到大自然中去排病气,而不是呆在钢筋水泥屋里。老师就经常带患者去爬山,道法自然,山中就有大道,人入山而为神仙啊!爬山也体现升降的思路,我们跟老师去爬山都是赤脚的为主。人穿鞋是一种文明,但这种文明却远离了自然,特别是长期穿鞋,却没有到自然中去释放,刚开始就会脚酸脚臭,久了会得大病的。放到我们当代众多疾病人群来说,最大的病因不外乎这一条,就是人于自然越来越疏远了,那些浊阴病气都得不到大自然的稀释化解,也得不得大自然清阳之气的滋养。……
专题导读:>>>
"升淸阳降浊阴中成药"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常用补益类中成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上传于||文档简介
&&补​益​ ​中​药
你可能喜欢女人邦,女人帮帮忙
女人邦,微信公众号【ladyband_com】
女人邦,手机版
用手机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或者直接输入 "",
即可访问女人邦,手机版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5种中成药温补脾胃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健脾祛湿选用哪些中成药呢?专家指出,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主要有木香...
祛湿的中成药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健脾祛湿选用哪些中成药呢?专家指出,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主要有顺气丸、健脾丸、归脾丸等药。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的症状有: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无味、、、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下面我们一起具体来看看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都有哪些。平胃丸平胃丸是由、厚朴、、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煎汁,以汁泛丸,干燥所得的黄褐色的水丸。其气微香,味淡。具有燥湿健脾,宽胸消胀的功效。【商品名称】同仁堂平胃丸【成份】(炒)、厚朴(制)、、炙,、适应症:燥湿健脾,宽胸消胀。用于脾胃湿盛,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嗳气。平胃丸,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湿滞脾胃导致的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因为这个方子的苍术药性燥烈,因此没有水湿之气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不能服用这个方子。有的中成药里面没有配上姜,大家看说明书,如果没有,则在服药的时候,需要自己用几片生姜,几颗大,熬水冲服这个药物。古人配方都是有讲究的,因为此方为攻邪之方,所以配合姜枣保护脾胃之气。这个思路我们不能给丢掉了。在这个方子里面,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故重用为君。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甘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诸药相配,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部位,主要在脾胃,如果是水湿引起了脾胃的功能异常,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来的。甚至说著名的也是出自局方的不换金正气散,就是这个平胃散加上藿香、半夏而来的。参苓丸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明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成分】、、、、肉、、薏苡仁、、、甘草、大枣。【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方中、、白术、甘草,即古方四君子汤,可以健脾,加、、,可以补脾气、益脾阴、固摄精微,加可以醒脾化湿、温中开胃,古称“舟楫之剂”,可以通达上下,全方共成益气和中、健脾养胃、化湿止泄之用,所以参苓白术丸是以益脾气为主,兼可益脾阴,健脾为主,兼可化湿渗湿的名方。最适合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脾气虚或脾气阴两虚,或脾虚湿停证,临表现为脘腹胀满、食少纳呆、肢体倦怠、大便稀溏、疲乏少力等症。古人也常用参苓白术丸治疗消渴病及其继发病症。祛湿的中成药归脾丸主要是治疗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多梦、醒后不易入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少华而萎黄;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脾气虚则饮食无味,脾不健运则食后腹胀,胃气虚弱则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舌淡、脉缓弱,均为气虚、血少之征。【成分】 、白术(炒)、炙、炙甘草、茯苓、(制)、(炒)、肉、、、生姜、大枣(去核)。【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头昏头晕,肢倦乏力,,崩漏便血。归脾丸的方子是:6g、白术(炒)9g、(蜜炙)12g、肉12g、(炒)12g、9g、茯苓9g、(制)6g、木香6g、甘草(蜜炙)3g、加生姜5片,大枣一枚(去核)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气血都是需要脾胃吸收食物里面的物质来转化的,要想养血,一定要调理好脾胃,这就是归脾汤这个方子高明的地方。“归脾汤”,对着脾去的,加入龙眼肉、酸枣仁、当归等养血,补上宁心安神的远志。健脾丸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炒)、麦芽(炒)。【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祛湿的中成药 木香顺气丸【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醋制)、、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附子理中丸【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防治湿症一要注意避免外部湿气的侵袭,例如不要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久待,居住之处不能湿度太大,寒冷潮湿天气尤要注意保暖。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如果患有湿症则要辨证施治。白术是脾家圣药是补脾益气,健脾除湿之专剂,凡脾气虚证、脾虚湿困证,非它莫属。白术以浙江的磐安为上品。白术苍术均为健脾益气药,白术性柔滋补力强;苍术性烈偏于燥湿。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扩展阅读:
的相关资讯:
两周内免登录
还没有女人邦账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和中成药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