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左心房肥大还有伴随心衰的护理

七成心衰患者伴心律失常--《中华养生保健》2014年11期
七成心衰患者伴心律失常
【摘要】:正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目前全球心衰患者的数量已经高达2250万人,其中我国约有400万患者,并且70%以上的心衰患者并发有室性心律失常,极易发生心脏性猝死,而西药对于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正陷入两难的境地。
【关键词】:
【分类号】:R541.7;R541.6【正文快照】: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目前全球心衰患者的数量已经高达2250万人,其中麵约有400万患者,并且70%以上的心衰患者并发有室性心律失常,极易发生心脏性猝死,而西药对于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正陷入两难的境地。必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云惠,鞠正国;[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戚文航;[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年01期
沈雳,吴翔;[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黄新国,刘芳;[J];心脏杂志;2002年06期
王中英;[J];医学综述;2003年07期
杨青,汪伟,刘亚红,林景后;[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年04期
张永忠;袁文金;钟琳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郭成军;;[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年04期
姚艳;浦介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年04期
曹克将;;[J];中国循环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建中;袁文娟;周勇;杨大东;王俊;孙鹏;;[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屈百鸣;;[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屈百鸣;;[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蔡广;;[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冯予春;王露今;张相尧;王洪泉;;[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向晋涛;朱刚艳;朱志先;;[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朱志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李珉;王晓明;史丽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8年
薛南荣;;[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李桃;李新新;梁丽梅;劳海燕;;[A];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河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郭艺芳;[N];健康报;2014年
上官岩;[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陈广平;[N];健康报;2000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田颖;[N];健康报;2014年
南昌市第三医院
副主任医师
李钦俦;[N];家庭医生报;2005年
容小翔;[N];工人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文博;[D];武汉大学;2012年
丁旵东;[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于君;[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陈志坚;[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陈昭喆;[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肖华;[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朱云涛;[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刘建国;[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冉玉琴;[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王海昌;[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文魁;[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宋忠举;[D];山东大学;2008年
周素贞;[D];南昌大学;2011年
周倩;[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张俊义;[D];山东大学;2010年
罗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赵佳媛;[D];吉林大学;2012年
高飞;[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宋洪勇;[D];滨州医学院;2010年
郭晓玲;[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慢性房颤伴心衰导管消融治疗
发布时间: 14:59&&&来源:搜狐健康&&&
核心提示:慢性房颤主要危害包括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心衰和卒中致残,当然了事实上对很多种生理功能都是有危害的。出现心衰后如果不能转复窦性性心律心衰往往控制不满意,预后较差。
  马长生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慢性房颤主要危害包括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心衰和卒中致残,当然了事实上对很多种生理功能都是有危害的。出现心衰后如果不能转复窦性性心律心衰往往控制不满意,预后较差。由于心衰和房颤均比较多,二者有相似病因并且互为诱因,因此很容易存在于同一患者,严重威胁健康。2004年即有研究表明导管消融对这类患者的房颤同样有效,3年前对比研究证实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对这类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房室结消融+双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肯定了导管消融对此类患者无与伦比的功效。我们中心也于2004年与国际同步开展了伴有心衰患者房颤的导管消融,奇迹般的效果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典型病例:小李29岁,男,慢性房颤,出现心力衰竭1个月,逐渐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酗酒史。血压90/70mmHg,HR110次/分,左房
40mm、左室舒张末径60mm、LVEF40%。发现房颤后戒酒,心室率控制不满意、症状控制不满意。导管消融经过:双侧环肺静脉消融肺静脉电学隔离,之后进行了激进的碎裂电位消融,静脉点滴胺碘酮后恢复窦性心律。已经随访7年,术后2月发作一次房速自行转复窦性心律,术后6年发作第二次房速药物转复窦性心律。现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心脏结构、心脏大小和心脏功能均正常。消融前后心房直径分别为56mm和38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61mm和48mm、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0%和55%,NYHA心功能分级分别为IV级和I级(正常),完全是一个正常的心脏。下图为左心房环肺静脉消融、CFAE消融和三尖瓣环峡部消融。
  评论:此患者如果没有通过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预后较差、预期寿命较短,而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之后完全成为一个健康人。(作者:董建增)
相关标签:
排名事件名称周指数趋势
第八十九期
第八十八期
第八十七期
第八十六期
第八十五期
第八十四期
第八十五期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3日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周滔大夫本人发表
男,59岁,心脏明显增大,心律过缓,心力衰竭,心律不齐...
状态:就诊前
&副主任医师
你相关资料我已经在附二医院看过了,起搏器植入指针应该没有问题。如决定来长沙,可以考虑留床,但必须先告诉一声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状态:就诊前
谢谢周大夫了!我父亲后来确诊为房颤,并于昨天下午加装了美敦力一腔起搏器。请问这样合适吗?是否有必要再来贵院进行全面检查?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周滔大夫的信息
心血管各类疾病的诊治,对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冠脉介入、起搏器植入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有较深入的研...
周滔,男,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生部心律失常培训导师。毕业于南...
心血管内科可通话专家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
心脏内科中心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您的位置: &
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及血清白蛋白、胆红素水平变化
摘 要: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及血清白蛋白、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将151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房颤组(46例)和非房颤组(10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Simpson法测量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采用美国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结果 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增大,白蛋白水平降低,TBIL、DBIL水平升高(P<0.05或<0.01).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左心房内径增大、白蛋白水平降低及TBIL、DBIL水平升高时提示合并房颤可能,临床应作进一步检查以确诊.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衰的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