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里咨询网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_百度知道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一触即跳&quot,思维迟钝;.d效率低下,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盛气凌人,炫耀自己,紧张,内心体验日益贫乏.④暴躁 是指容易发火,思维迟缓,缺乏责任感和成就感,过分急躁,否定自己的长处或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忧郁苦闷,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② 焦虑,挑三捡四:a容易走神.② 自卑.c多余动作增多;哥们义气&quot,经济拮据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烦恼的内容.自卑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他人发生矛盾,离.烦闷苦恼的事人人都有,怀疑,合,行动迟缓, ③ 抑郁 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产生心理问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b易受干扰,若不及时采取各种调适措施,失恋.我主要分6点来说一下,或处于激烈的情绪状态下:1.冷漠者初期主要认为生活没有意义,语音低沉或整日不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同学关系不和.① 烦恼,不愿进行抉择和竞争,就可能引发出严重的后果,行为中采取逃避方式.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2, 考试焦虑.焦虑是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对他人容易指 和怪罪,这种人对外界的容纳性相当低,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常感力不从心.① 自傲.3,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quot,出现很多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发怒.有两类行为①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有,考试不及格,憎都漠然视之,语流缓慢.好象自己全是优点没有缺点,随后发展到强烈的空虚感,表情苦闷,就会造成情绪障碍, 学习障碍,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因而言语减少: 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下,爱,导致压抑.⑤ 冷漠冷漠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因一点小事就表现出粗野蛮横,欢,痛苦等不良心理,畏惧.自傲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处处表现自己.他们基本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③ 虚荣,因而常表现出胆怯,许多人还有很重的&quot,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时, 自我认知障碍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虚荣是指追求虚假荣誉的一种心理状态.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认识问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强.,会感到烦燥焦虑,心情平淡,别人全是缺点没优点,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无论是悲,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联想缓慢,出现抑郁状态, 情绪障碍.烦恼都是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现实内容的.B.在这种情况下.②考试焦虑与怯场A,常感力不从心
其他类似问题
大学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如何面对和解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如何面对和解决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启动仪式发言稿_致辞致谢_第一范文网
201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启动仪式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一年一度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宣传月”如期而至。提到“心理健康”,这不得不让我想起:近日,复旦大学的一名学生对室友下毒,南昌航空大学的一名学生因“性窒息”而死亡,一周内发生两起校园“非正常死亡”事件。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面对生活,为什么有人积极热情,有人消极淡漠?面对失败,为什么有人屡败屡战,有人一蹶不振?面对人生,为什么有人积极进取,有人消极被动?汶川地震、雅安芦山地震,在大灾大难面前,在危机不断的现代社会,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作为老师,我们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帮助我们的同学提高心理素质?大学生是一个身体成熟而心理还趋于完善的群体。我们的大学生朋友们认为,可以承担责任、独立自主、自我决定了,然而在现实中,大学生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学习、生活、恋爱、交友、择业等等,而心理不成熟致使同学们不知所措,陷入心理困惑。怎么办?我想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只要我们有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积极的意志行动和人格品质,只要我们拥有了“乐观的思考问题”这把金钥匙,我们就一定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拥有积极的学生观和预防观。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人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中看到学生是有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的,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得幸福,如何过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我们不能把同学们的优点当作克服缺点的工具,而要把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质当作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下,为什么有人能保持自我,有些人却成了问题人物,到底是什么让人有尊严的活着。我想只有人本身的积极品质,乐观、爱心、勇气、希望、热情才是预防问题的最好工具。在此,我向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倡议:1、多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阅读有关心理的书籍,用知识装扮我们的思想;2、多与周围的人交流――人与人的沟通,便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更加密切和温馨;3、给心灵多一份关注――我们要大度地去分享别人的幸福,宽容身边的人和事;4、给生命多一点关爱――把握生命,为生命喝彩,我们的生命将不再遗憾。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爱滋养我们心灵。最后,祝老师们身体健康,祝同学们学业有成,祝“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圆满成功!谢谢!
201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启动仪式发言稿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 低碳建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控制
  【论文摘...摘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且数...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分配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娱乐的追求进一步提升,对国家行政事...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
最后学历和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杨芷英,女,1962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社科系思政专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开始担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兼职咨询员,为校内外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多次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和社会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研讨会,并做专题发言。担任中国青年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学学会会员等。
&&&&从1990年至今先后教授社会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青年学等课程。先后为学生进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人生导航――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恋爱中的心理困扰及其自我调适”等讲座。
&&&&多年来,共发表各项科研成果近40项。其中,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等9部。专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孔子社会心理思想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10期摘录。另有5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转载,6篇被收入各类国家级学习文献、科研论著中。代表作有论文:“青少年自卑心理的诊治与调适”、“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平衡” 、“师范生健全人格的构建与塑造”、“青春期的性困惑”、“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大龄女青年婚恋心理透析”、“父母了解少男少女的心思吗?”以及“谈谈心理阻抗的预防与消除”等。同时,本人共承担了6项科研课题,其中主持北京市教委课题1项,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项目1项,参加市教委课题1项,参加教育部课题2项,独立承担学校科研项目1项。
&&&&杨学,女,1971年10月出生,2001年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1999年至今先后在在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郝老师青少年热线”、“知心热线”、“残疾人热线”等处任兼职咨询员兼热线督导,由于工作出色,被授予“突出贡献奖”。
&&&&2001年参加“结构式家庭治疗”高级培训班,2001年-2004年参加“北京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历时4年共320学时。2002年“简快心理疗法――NLP”培训班、“短期心理咨询”培训班、“积极心理治疗”培训班、“全国热线危机干预培训班”、“中瑞性教育高级师资班”的培训。2003年参加“全国热线婚姻危机干预培训班”、“亲职辅导”培训班。2002年-2003年:参加台湾学者周石生主办的“再评价心理咨询(R.C)培训班”8次,共24学时。
&&&&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于首都体育学院讲授《医学心理学》课程,2001年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并参与讲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带领团体辅导活动200学时。
&&&&参与“以体育游戏为主的体育锻炼和心理辅导对高三女生心理健康影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模式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从心理咨询个案的研究探索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其咨询和教育模式”等5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知性博士与家长谈性》、《北京城区中小学肥胖生身心素质的调查及对策研究》、《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1级新生SCL-90测查报告》、《中国青少年早恋透视》等论文及著述10余篇。
&&&&田国秀,女,1964年10月出生,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兼职咨询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
&&&&获得“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首期精神分析师培训证书”、“交互心理分析101资格证书”、“龚秫心理剧治疗培训证书”、“香港突破机构青年导师培训证书”、“美国再评价心理咨询协会证书”。专业社会兼职有“青春热线督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相约”工作室外聘专家、澳大利亚国际心理咨询公司咨询师、山西长治县一中特聘专家。
&&&&在学校主讲六门课程,本科课程:《个案工作》、《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班级教育学》。研究生课程:《个案与家庭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理论流派》、《学校道德教育原理》。
&&&&本人承担课题:学校青年项目“学校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学校青年项目“班级师生关系模式研究”。参与课题:国家九五、十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国家十五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进程的行动研究”;国家十五课题“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库建设及应用研究”;北京市教委委托课题“北京市中小学生道德状况测评”。
&&&&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代表作品有《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与分类探究》、《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在社区矫正的意义与运用》等。主编或参编著作10本,《握手在心桥―中学生人际交往》、《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德育读本》等。
&&&&崔丽霞,博士,副教授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现在首师大心理系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硕士生导师。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培训专家,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教育报心海导航》崔博士信箱栏目主持专家。主要领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各类心理、行为问题;职业适应、人际关系调适等现代人自我发展中的问题。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咨询、干预和矫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主要论文或著作:
&&&&二十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心理学报,200;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教育研究,2001;多重模型疗法简介,心理学探新,2001;理解与战胜焦虑,中国教育报社会周刊,2001,;如何面对压力,中国教育报社会周刊,2001。
&&&&张亚伶 副教授 硕士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
&&&&研究方向: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课题:参加国家级课题:儿童的学习动机及脑机制研究
&&&&北京教委课题: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形成的心理原因及教育干预 主持人
&&&&1、由一次心理健康调查引起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5.6。 并收录在《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6.3,第二作者
&&&&2、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并收录在《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0.4,第一作者
&&&&3、学习策略教学对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1.3,第一作者     
&&&&4、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特点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3,第一作者
&&&&5、未成年人性犯罪及中小学性法律教育,《青少年导刊》,2001. 6,第二作者  讲授课程:性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刘兴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擅长认知-行为治疗,治疗范围涉及各个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以及广泛性焦虑障碍。为心理治疗权威著作《心理障碍临床手册》(Barlow主编)的主译者,翻译组织者,翻译了该书焦虑障碍的6个章节,并统稿全书。
相关论文:
&&&&刘兴华,钱铭怡。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431-435。
&&&&刘兴华,钱铭怡。焦虑个体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中国心理卫生杂志,),337-340。
&&&&Barlow, D.H.主编,刘兴华等译。2004,《心理障碍临床手册》,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刘兴华,钱铭怡。社交恐惧症的评估方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79-181。
&&&&杜春丽,女,1964年5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管理系,获法学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分党委副书记兼系副主任,教授。1995年9月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兼职咨询教师。
&&&&1995年在北京大学参加了心理咨询初级至高级培训班。1998年在南京参加了心理咨询学术研讨会。2001年北京参加了《短期心理咨询》培训班。2002年在北京参加了《心理素质教育教程》课培训班。2004年在深圳香港,参加了心理咨询学术研讨会。2005年在北京参加了“YTL当代青少年问题”教师课程培训班。
&&&&曾讲授的课程有《人生哲理》、《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曾指导团体咨询小组(F10成长小组)。在个别咨询中,对大学生的学习、恋爱、人际交往、就业方面、强迫症状、焦虑症状、与父母关系等有较好的咨询效果。
&&&&参加《中国德育全书》、《心理素质》中等学校教科书、《全国大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等书的编写工作。
&&&&李彩英,1964年12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首都师大原管理系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当代青年教育艺术研究室主任,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兼职咨询员,《教育艺术》杂志编委、责任编辑,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会员。 1995年获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先进教育工作者奖,2001年5月在美国肯塔基州Morehead大学获优秀访问学者奖。
&&&&1994年参加北京市高校心理咨询培训;2001年在美国肯塔基州Morehead大学作校际访问学者,学习心理学课程。
&&&&自1988年7月以来,为首师大本科生、进修生讲授《大学生演讲心理与人格教育》、《普通教育学》、《演讲艺术》等课程;1999年至今为学生进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人生导航―走好大学生活的第一步”、“毕业生心理健康指导”、“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等讲座,和“人际交往与自信心训练”等团体训练。自1994年3月至今一直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及教职工作个体心理咨询。
&&&&参与“师范生心理素质培养”、“社会异常形势下的大众心理及其对策”、“从心理咨询个案研究探索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其咨询和教育模式”等7项科研课题。发表论著及论文《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心理咨询知多少》、《青春盲动引发社会焦虑》、《奉献社会,发展自我》等10余篇。
&&&&赵凯,男,80年4月出生。200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心理学系,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2005年―2006年参加焦虑治疗、TA沟通分析、精神分析、易术心理剧坊、家庭治疗工作坊、青年突破等多次培训。
&&&&2005年开始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并协助讲授《心理辅导能力训练》课程。在首都师范大学内部负责并组织学生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负责心理文化月的设计、组织、实施。带领学生社团走出校门,与北京市危机干预中心等机构合作走入社区进行心理服务。
&&&&参与并完成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之“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面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子课题中的“北京市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部分,2005年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北京市大学生精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课程研究》。
&&&&梁凌寒,女,1982年12月生,理学学士、教育学硕士,讲师。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具有“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资格。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工作。担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讲授。
&&&&参与2009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追踪》,及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托课题《北京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员培训标准》和《北京高校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从业标准》。
&&&&参与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心灵阳光,伴你成长》,参与翻译《儿童心理治疗指导计划(第3版)/心理治疗指导计划系列》、《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生涯咨询过程与技术》。发表论文《小组干预对大学生生涯搜索效能感和生涯探索行为的影响》、《从心理调查看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北京市青少年对父亲、母亲及同伴的依恋及其关系》、《考前适度焦虑有好处》等。
&&&&赵军燕,女,1971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担任《大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授。
&&&&近五年来,在国外核心期刊、《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在国际核心期刊SSCI发表论文四篇,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篇。发表专著一部《健康心理学》;参编各类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教材十余本,如《生涯规划――体验学习》、《心理健康》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等。
&&&&耿俊,女,1982年10月生。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精神卫生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2006年至2009年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完成精神科住院医生规范化技能培训,并协助完成酒依赖团体治疗。年参加“中美成瘾心理治疗”系列培训班,内容涉及依赖的小组治疗、家庭治疗及儿童治疗多个方面。参加行为心理治疗,拉康心理治疗等多项短期培训。2010年参加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培训。
&&&&2009年始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培训并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领导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社团“支点公社”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承办北京市高校心理社团论坛。宣传普及心理危机知识,积极识别干预心理危机案例,并协助完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册》的编写。
&&&&参与并完成2005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焦虑障碍共病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的研究》,对焦虑共病双相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里咨询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