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完结扎半月受了风寒咳嗽现在混身无力是怎么

[转载]身体湿气重?拍拍这些部位就可以了!
1&脸上长痘,是因为‘痰浊’无去路,只好把脸当‘出路’了。想让它从后背出,就刮痧。想让它从小便出,就蹲走跪行。想让它从大便出,就推腹,敲带脉。但是,若不暂时忌口:冰镇冷饮,肉食烧烤,甜品辛辣。也是枉然。总之,痘痘,多是肠胃的问题。
2&若你总是手脚冰凉,只要先让你的脚热起来,身上的病就会去掉一半。后腰,肚脐,膝盖,双脚的保暖尤为重要。
3&一按摩,就打嗝。是经络通畅的表现。打通经络就是打通经络里停留的浊气。最终会于肠道,推腹。&
4&大便对应着烦恼,小便对应着恐惧,汗液对应着寒邪,眼泪对应着郁结。
5&治病要给病以出路。常见的出路是:大便、小便、汗液和眼泪。先深蹲,臀部贴近脚后跟。然后,脚掌不离地,向前蹭着走下去。可以助阳,利水,发汗,通便。对鼻炎有效(一边蹲走,一边用两手‘鱼际’擦揉鼻翼。)
6&膝与腹经络相通。深蹲可去腹病,可常做。蹲而头晕者,慎做或不做。
7&少则甜,多则腻,‘品’不过三口,多食反失滋味。
8&生活中,少问几个‘为什么’?会减少许多烦恼,节省许多气血。
9&按摩,有效而易学。按,久按不动,待气血聚来;摩,捏揉推拨,散气滞血瘀。一按一摩,引清气驱赶浊气;摩之按之,散瘀血好血自生。
10&足跟痛者,多为肾经气滞。按摩小腿肾经:太溪——复溜——筑宾。这一段若经穴敏感者,足跟痛可立时减轻。
11&喷嚏、咳嗽;寒战、呕吐;哈欠、抽筋。这些现象,若因势利导,皆是治病的良方。
12&锻炼不忙着锻炼肌肉,先让你的五脏六腑结实了再说。树干茁壮,枝叶自然茂盛。粗壮的肌肉需要大量的气血,五脏都吃不饱,别急着喂养肌肉。
13&想气血足,先别损耗。吃那一点营养,敌不过随意的挥霍。
14&想要赞美,就会想要批判。所以要以恒温之心,取舍冷暖之事。
15&肾为先天之本,生精髓。脾为后天之本,长气血。精髓是种子,气血是粮食。强肾就是育种,健脾就是囤粮。粮虽多,坐吃山空。种不绝,生生不息。强肾,长生久视之道。
16&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只要不停下来琢磨,‘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就不会毁伤我们的身体。反而会激发我们的能量。遇到老虎,撒腿就跑,增强了肾上腺,虽恐无害。遇到不平事,大吼一声,阳气十足,虽怒不伤。若是思来想去,耿耿于怀。便成了负能量,暗伤阴血。《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7&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都精明算计,明察秋毫。只有我糊里糊涂,无所用心。糊里糊涂,才能置心一处。无所用心,才能心无所住。‘静极则生慧,心安理自得’。
18&什么是先天之本呢?就是产生能量的源泉。不是支流,不是通道,不是外来的注入,而是与生俱来。心生愿力,肺生气力,肾生活力。三大先天之本。愿力让人想做,气力让人能做,活力让人爱做。肾藏精,肺藏气,心藏神。
19&读《金刚经》可除三毒,得五福。三毒:贪、嗔、痴。五福:长寿、富足、康宁、好德、善终。
20&读《金刚经》可得‘无诤三昧’。无诤:不争论美丑、善恶、是非。不起分别心。三昧:梵音samadhi也称‘三摩地’。心定神安之义。此时可产生巨大能量,叫三昧真火。三者,天地人。昧者,太阳未出时的混沌状态。三者,过去、未来、现在。昧者,无所住之心。
21&如何散“结”,艾灸、刮痧、拔罐;推腹、拉筋、跪膝;揉太冲,敲带脉;金鸡独立,壁虎爬行。
22&病有风寒暑湿燥火。寒邪“结”在臀下,风邪“结”在肋间,湿邪“结”在脐周,火邪“结”在肘窝。燥邪“结”在内踝,暑邪“结”在中脘。
23&敲“带脉”,或者就是敲肚子。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许多人肚子里的‘三浊’,很快排出去。但是,如果你零敲碎打,浅尝辄止,三天就放弃了,那才真叫“失之交臂”。再好的“功夫”,都是需要功夫的,时间不够,就没有效果。
24&身体有一病,身体就有一药来治’。经络穴位,就是药。举手肩膀痛,看看痛在哪里,痛在哪条经上,便调治哪条经。痛的地方,或是瘀血,或是气滞,或是寒凝。当温通宣散。通要有通路,散要有出口。经络是通路,脏腑是出口。
25&脊椎两侧的筋怎么会变短呢?外伤而瘀血、受寒而凝滞、过力而劳损,都会伤筋。所以脊椎有病,在患处两侧俞穴位置必有症状:或肿胀,或结节,或拘挛。只要留心,眼观,手摸,一按便知。调治可用肘尖拨筋,刮痧拔罐,艾灸热敷。顺经而施,随症而选。脊椎两侧的筋一但松解,脊椎会自动归位调直。不治而治。
26&强肾必强腰椎。若脊椎已受损:或侧弯,或突出,疼痛受限,便当先修复再锻炼。脊椎有病,‘症在骨,结在筋,根在脏腑’。手法好的‘整脊’大夫,可以很快将脊椎调直复位,却往往难保长久。因症结在脊椎两侧的筋。两侧的筋左右牵拉中间的脊椎,若一侧的筋短了,拉力就会增强,脊椎便向短的一侧侧弯突出。
27&为什么要强肾?因为肾是鼓动身体能量的风箱。它是持久力,是永动机。肾强,则身体无处不强,五脏都有动力;肾弱,则人既无激情,也难持久。肾是人的潜能,挖掘就有,不用则废。肾主纳气,肺吸的气再多,肾不接纳,气也难以输布到全身。想要拥有更多的能量,需要先有储藏能量的空间。肾就是空间。
28&老子说:“弱其志,强其骨”。说的就是强肾的方法。心主七情,肾主六欲。强肾先要将六欲的能量,收摄回来。“虚其心,实其腹”,心先不乱,肾才能强。‘实其腹’,就是把七情的能量,都集中到丹田的地方聚守。‘强其骨’,就是强壮腰椎,填充骨髓。牙齿,就是骨之余。最简单的强肾法,从叩齿开始。
29&身体有‘外寒内热’,也有‘上热下寒’。前者常常感冒,后者容易上火。热本是能量,可以在身体里转化。外寒内热,可发汗而解,热随汗而发,寒随汗而解。上热下寒,可引血下行,血总是热的,脚一热,上焦的火随之而消,痘痘们也就不见了。
30&冬令进补。保暖就是最好的储藏,最好的进补。‘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脖子后面最易受风,所以要竖起领子,带上围脖。腿脚离脏腑较远,血量不足,寒气最易侵入,所以下半身一定要多穿,棉靴厚袜,最佳选择。腰为肾之府,腰的保暖尤为重要。上半身,心火旺,肝气盛,少穿些倒是无妨。
31&后背是寒气积聚的地方。俞穴众多,该灸哪个穴位好呢?你的身体会告诉你。当艾灸在你的后背缓缓掠过的时候,有的地方会痒,有的地方会麻,有的地方会热感强烈,有的地方却木知木觉。艾灸到正确的穴位,你会感觉很舒服,就可以停下来,多灸一会儿。帮别人艾灸,要注意时间和距离的掌控,小心烫伤起泡。
32&膝盖最易受伤,爬山坡,下楼梯,玩蓝球,打太极,都有可能会磨损膝盖。需随时保养。保养其实很简单,‘只要坐在椅子上,把膝盖抱在胸前,贴胸抱左腿一分钟,然后再抱右腿,左右交换。’这个方法比跪膝简单,效果却很好,适用于更多的人。
33&‘过敏性鼻炎’,清涕不断,畏风怕冷。外因多为风寒束表,内因多是肺肾气虚。若寒气偏重,多在背俞艾灸,待背痒时刮痧效果最佳。肺肾气虚,可试练一个小方法:‘单腿下蹲起’(一腿向前伸直,另一腿蹲起)每天两腿各做五个。功效胜于‘冬虫夏草’。此方法较费力,可先扶着椅子练习。
34&与朋友们分享一个直立健身的小方法,“肚子鼓鼓挺向前,腰身如弓向后弯,仰头扬眉朝天看,蹭步前行脚如粘”。每天‘蹭步’三分钟,最强腰肾增内功。
35&打坐时气血旺盛,内力集中,便会冲击固有的病灶,通常是酸、麻、胀、痛。酸是缺血,但好血将至,多按揉即可。麻是气至血未至,可拔罐引血而至。胀是浊气有余,不可拔罐,可敲打经络,也可推腹。痛是血瘀,刮痧刺络可除。总之,静心打坐时,身体自行调节修复,酸麻胀痛,随它而去好了。
36&初学打坐,不必拘子时午时,饭前饭后,只是不要过饥过饱就行。两手随意叠于腹前,两眼微闭,怡然自得。
37&打坐最长阳气,就像冬天在屋里生火一般。阳气本足的人,一打坐就爱出汗,排出体表之寒。阳气不足的人,会觉得手脚温暖,鼻流清涕,排出体内之寒。
38&初学打坐,不必死守一窍,不必刻意呼吸。放松随意,就不会出偏。可以一会儿想着丹田,一会儿关注呼吸,一会儿留意膝盖酸痛的地方。像个顽皮的孩子,东张西望,玩累了,自然会歇在某处,落叶归根。
39&打坐一段时间,阳气渐盛,身体开始排寒,鼻流清嚏,困倦思睡。这时马上裹衣而眠。最长气血。
40&初学打坐不必双盘,单盘就行,但要打到半小时以上,三个月后渐渐的自然就能双盘了。
41&打坐时可以想着‘眉心’,可以想着‘膻中’,也可以想着‘肚脐’。就像是一个守着老宅的看门人,在院子里悠闲的走来走去。想停在哪里就歇在哪里。
42&打坐最能聚阳生火,聚的是肝肾之阳,生的是命门之火。打坐时阳气内敛,最怕受寒,最好能拥衣裹被。
43&老子说:“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不看窗外,便明天道。”说的就是打坐入静。
44&《内经》说:“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调的是心包经的阻滞,平的是肝胆郁结之气。气顺则平。不问它是哪里的病,只以气顺为要。
45&百病从气生,气不顺则病。不顺之气起于肝,行于胆和心包。生气时吃饭,饭不下行而积滞胀气,其治在胆。生气时饮水,水气凌心,生痰而头眩,其治在心包。胆能行肝之气郁,心包可疏肝之血瘀。
46&思虑最耗气血,恼怒最耗气血,恐惧最耗气血。没有尊严、寄人篱下、受制于人,这些才是我们真正的病因。躲避心灵的恶魔,只全力与几个可怜的细菌作战。怎么可能痊愈呢?
47&‘走路’是最简单的健身法。有无数的变化。脚步可‘如坠铅石’,也可以‘如履薄冰’。可以疾走如风,也可以安步当车。发力点可以在脚掌、可以在肚腹,也可以在腰膝。可以原地踏步,也可以足不离地。少用肌肉,多用节奏。用意不用力。
48&心脏的养护在于心安,心最怕‘乱’。肺脏的养护在于气平,气最怕‘急’。调养心肺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走路的节奏。有节奏则心不乱,有节奏则气自平。
49&身体的内在动力最重要,外来的都是暂时的助力。身体最有力的是筋骨,肝主筋,筋的能量汇聚在膝盖,养膝就是养肝。肾主骨,肾的能量集中在腰,强腰就是强肾。
50&若积寒太深,阳气太弱,只用‘取嚏法’,鼻子这个临时的排寒口会难以承载,反而会堵塞加重。其实,排尿、排便、出汗,都是在排寒,且道路较宽。
51&萝卜白菜,最宜肠胃,稀粥烂饭,最好吸收。尤其是虚弱的病人,气血忙于除病已感不足,却强灌以“营养厚味”,耗费大量气血用于消化,这不是添病吗?
52&进补,强调的是吸收,而不是贵重和营养。能吸收,就是营养。不吸收,就是毒素。
53&吃牛肉,想增长气血,可这并不是免费的。一块牛肉下肚,需要口腔分泌唾液,胃肠胰脏分泌消化液,胆囊分泌胆汁,肝脏分泌消化酶等等,大概要预先支付半块牛肉的气血。倘若消化不良,牛肉没被吸收,那样还得加倍支付气血,把不吸收的东西排出去。所以,不是吃了,就会增长气血,有时候,吃不如不吃,吃了1反而需要血气来消化食物,得不偿失。
54&‘取嚏法’对于感冒聚起,随时可用。若作为平日宣发肺气,祛除表寒的保健,最好不要在下午四点半以后操作。因为此时阳气渐收,肺由宣发,转为肃降。到酉时(晚5点到7点)就进入肾的纳气时段。宜藏而不宜生发了。
55&何为浊气?气逆不顺,气滞不行。气逆则生火,气滞则血瘀,气郁则生痰。心不平,则气不顺。外来浊气易化,心生浊气难消。
上气是源,下气是库,中气是用。气吸于肺,存于肾,用在中脘。‘三寸气在千般用’。用中脘之气,增气血,无损耗。“绵绵若存,用之不尽。”
56&气血就是能量,气是能,血是量。气不足,血行滞常瘀,血不足,气易散难守。经络是气的通道。打通经络就是用清气赶走浊气。浊气最终要赶到肠胃,从二便而出。
57&练完多吃,吃完多练,最长肌肉;练完就睡,睡完就练,最长气血。长肌肉,功在脾胃,长气血,功在肝肾。脾主肉,肾纳气,肝藏血。
58&有人‘因瘀而虚’,拉筋出汗,越炼越有劲,这样的人不是真虚。有的人‘因虚而瘀’,气弱血少,出汗怕风,需先睡觉、打坐、保暖。
59&弱先得养,积聚能量。锻炼是在用能量,不足还去用。心有余而力不足。
60&气血足,锻炼则长,气血亏,锻炼反伤。怕冷别冬泳,气虚莫跑步。睡不足,早起锻炼,自损身体。困了熬,白天再补,石换美玉。
61&困了就睡,不分时间。不困强睡,气血不入,徒强心烦。想睡了,是身体告诉你,现在可以储存气血了。
62&想睡,睡不着,能量只出不进,身体正在透支。
63&腰为肾之府,强腰就是强肾。肺为肾之母,益肺就是益肾。‘打哈欠’‘伸懒腰’,既补肺,又补肾。
64&刮痧就是抓痒,抓破了,就是‘刺血’。自然疗法就是自愈本能的放大和加强。
65&肾者,甚也,‘作强之官’。要想强壮,出人头地,必须强肾。若只求平和少病,舒肝健脾就行了。
66&血尿同源,清浊之分。肾这个过滤网如果堵住了,便清浊不分,血液会被污染。轻者痛风结石。甚者尿毒水肿。肾病非为肾,皆在肝也。
67&肝是解毒工厂,若不工作,便成了制毒仓库。把没有降解的大块毒直接给肾,肾这个过滤网太小,就会堵住了。
68&肝有郁结,心生烦躁,浊气入腹,头晕脑胀,半夜醒来,再难入眠。可在睡前多推按大腿肝经,揉太冲穴,解生气之源。再‘推胸至腹’,消已生之气。
69&肝不怕酒肉,最怕生气。任劳不任怨。生气时,肝就罢工。这时喝酒,酒毒不解,容易醉倒。这时吃肉,肉食不化,血脂增高。
70&肝者,干也,是干活的器官,最能吃苦耐劳。《内经》称为‘罢极之本’。罢极,疲劳之意。最先积劳成疾。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肝。&
71&肝为‘将军之官’。‘慈不掌兵’,将军没几个脾气好的。但将军生气,直来直发,不怒而威。所以,不是不可以生气,要生就生那种雄浑霸气。不然,还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比较稳妥。
72&不生气得一步步来,第一步,知道生气的坏处:白白耗费大量气血,并让自己生病。第二步,你不能主动去找气生,你看不惯的地方就是你的生气源。第三步,多看你喜欢的人和事,别总与犯相的人在一起。
73&不生气不是忍着,越忍气越多,反而会生病。多半的慢性病都与生闷气相关。生气也是一种习惯。不改变这个习惯,病就不会好。
74&经络穴位一敲就痛,一揉就打嗝,实际是气血比较旺盛,经络比较通畅的表现。正邪相争就痛,正无力相争就不痛,正胜邪了,全通了,也不痛。
75&吃多少好东西,一生气怨恨,气血就变成负能量,补到肝火上去了。我们需要旺盛的精力,而不是火爆的脾气。&
76&气血虚的人推揉、敲打经络时,常常没有痛感。这时揉也白揉,敲了白敲。先得养足气血。
77&体实的人多在肝胆上用力。体虚的人多在肺肾上用力。
78&有瘀血的地方,就有浊气,浊水。瘀血化开后,代谢的废物会更多。杀敌容易,清扫战场上的垃圾却难。垃圾不清,又重新污染血液,前面的战斗也是前功尽弃。所以,攻击莫急,日消月减,病去如抽丝,则安稳无患。
79&有人原来膝盖不痛,但血压高,练跪膝,血压降下来了,但膝盖痛了,脚踝也酸了。其实是血液下行冲击病灶了,不是一下子就能冲开,所以会暂时疼痛。不通则痛。
80&膝盖为什么会痛,有瘀血堵塞。瘀血的地方,也是浊气、浊水停留的地方。新鲜气血不冲击这个病灶,有时它会苟且偷安,暂时不痛。但如果新鲜气血被引下来了,就一定会冲击它,正邪不两立。冲击过程,往往会令疼痛暂时明显。
81&跪膝的目的,是要把新鲜气血引到膝盖,不是要锻炼膝盖,而是要养护膝盖。磨损再锻炼,只会更受伤。把膝盖当作一块坚冰,把气血当作暖流,慢慢的融化它。
82&推腹不是非要用手推。腹部运动,如仰卧起坐、腹式呼吸、撞丹田;常用的成药如香砂六君丸、加味保和丸、大山楂丸;食物如鲜山药白萝卜汤,都可以。总之,推腹要有两个条件:有动力,有出路。方法不用执着,好用则用,自创更好。
83&排毒还有些‘旁门左道’,也可见机而用。哭泣是给肝洗澡,去郁结之火。喷嚏是给肺松绑,散寒邪之束。这些只是闸口,小毒可散,小邪可除,莫当泻洪大道。
84&说推腹是方法,不如说是个概念。意在强调排浊的重要。怎么推,随意。可揉,可摩,可按,可敲,可温,可灸。可刮痧也可拔鑵。可顺逆转圈,也可意守内观。能让肚子里面,自觉不自觉的运动起来,咕咕作声,放屁连连。当然最好。
85&捅‘马蜂窝’要先做些防护。攻敌城堡,也要攻三门,放一门。让敌有路可逃。不然就会鱼死网破。对于身体的顽疾沉疴,不可一味强攻。要给病以空间和去路。有空间好血可入,有去路病气方出。
86&‘病走熟路’,病总爱在一处复发。要想去病,就要给病找出路。病的出路,就是三浊(浊气、浊水、宿便)的出路。
87&扫地会扬起尘土,水冲会激起泥点儿。推腹排毒也会有类似情况。往下推,下面堵塞不通,就会逆行而上。气逆则头胀打嗝,水逆则呕恶眩晕,湿逆则生痰长痘。所以要和跪膝、蹲走、坠足、金鸡独立等引血下行之法配合。就会有利无害,善之善者也。
88&一边推腹,排浊气,一边又爱生闷气。生的比排的多,肚子总是涨涨的,硬硬的。推腹就显得力不从心,更添烦躁。阴虚有火的人可以多推揉大腿内侧的肝经,一点点推到膝窝下。先消消气,去去火,肚子就会松软下来。
89&常推腹而腹内不动,又怕寒凉的人,很多时候是腹内有积寒。积寒浅,艾灸中脘、神阙。积寒深,可灸背腧诸穴,腧穴可以直通脏腑,排寒迅速。
90&两腿的垃圾(浊气、浊水、赘肉、瘀血)与外界没有直接的通路,要先倒入腹部的垃圾站,从大肠、膀胱排出。如果腹内垃圾本来就堆积如山,清运不走,腿上的垃圾也是出不去的。垃圾出不去,气血就不纯净。就会百病丛生。
91&身体的气血不是有余而是不足。我们的膝盖为什么受损,缺少气血润滑。我们的静脉为什么曲张,血少不畅而淤积。两腿本是两桶气血,因堵滞而变成两桶废料。血不下行,则脚底冰冷,气不下行,则虚火上逆。先把肚子清干净,再把腿的两桶垃圾倒掉。然后重新换成新鲜的气血。
92&增强气血,首先要让气血纯净。浊气郁结,清气难入。陈血不去,新血不生。清气入于肺而浊气出于大肠和毛孔。新血生于心而浊水走小肠而入膀胱。所以腹要常清则无病,是补养气血的第一步。
93&气血要想增强,就要储备,气存于肾,血储于肝。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御寒要耗费大量肾的阳气。肝与胆相表里,胆不决断,思虑不眠会耗掉大量阴血。防寒入侵可以节省肾的阳气。减少思虑会节省肝血的损耗。多睡觉,少费神,多保暖,少冻人。就可以节省大量气血。
94&气血是生命的本钱,气血充足,心态会随之改变。你有一千元,或你有一千万,你对世界的看法会完全不同。外界的一切,不好把握,自己的气血却可以随时节省和增强。气血决定你的定力,你的智慧,你的胆量,你的性格。
95&身体每天会产生大量废物。废物会污染血液,为疾病的产生提供土壤。如果产生的废物都能够及时排出,人就不会得病,人就不会衰老。排除废物需要足够的气血,充分的时间,有效的方法。人们通常只关注方法,却不懂得积聚气血,节省时间。要知道,只要气血和时间充足,排除废物的方法,身体天生就有。
96&精足,肾则有力,阳足,肝则有力,血足,脾则有力,气足,肺则有力,神足,心则有力。精不能骤生,血不能速成,阳不能立旺。唯气,吸之于天,取之不尽;唯神,一念之间,扭转乾坤。
97&人有三种力量:愿力、气力、体力。愿力发于心,气力行于肺,体力运周身。‘哀莫大于心死,生命只在呼吸。’愿力,气力是人的原动力。
98&生命由时间和气血组成。时间少了,生命不长,气血少了,生命不强。如果天天花费时间来耗费气血,生命将断送在自己手中。
99&深吸一口气,力量倍增,向外可推起杠铃;深吸一口气,不推杠铃,向内推动经络,则阻滞可开。
100&筋不开而强拉,则经脉易损;理不解而穷通,则心智必伤。自然之力如冰融雪化,需待春暖花开。
101&“是药三分毒,无毒岂是药。毒来病受之,身体自无恙。”药之毒即药之性。或寒或热,或补或泻。以纠身体之偏,偏阴偏阳,偏实偏虚。“阴阳相合,虚实相济。中病即止,以平为期”。无病而服药,无虚而进补,无偏而纠正,才会拔正反乱,中毒三分。
102&黄芪虽为补药长老,但禁忌也多。得先看看黄芪的进补须知。补不好,补在了火上。岂不是‘无疾添病,藉寇兵而赍盗粮’。黄芪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所以仲景《伤寒》,不用黄芪。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补中虚,胃肠胀满者勿用。能助阳,火燥阴虚者勿用。升举陷,上热下寒者勿用。肝气不和,多怒者勿用。
103&黄芪可以多说几天。黄芪甘温归肺脾,‘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肺主一身之气。黄芪补气最为第一。芪者,长老也。‘黄芪为御外风邪之墙垣。白术是培补中气的地基。’两者相合。“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再配‘防风’,防一切寒邪贼风。三药合力,为身体构筑了一个无形的屏障。‘玉屏风散’因此得名。
104&太极拳的要点在于“肚子转动”。四肢如何运动,都无关紧要,不过是在点缀和装饰,就象旋涡四周一圈圈的波浪,它们不是发力点,也没有自主性。
105&今天说的这味草药叫“大腹皮”。药名让我想起了“将军肚”。觉得生动有趣,感性十足。所以先来讲它。“大腹便便用腹皮,降气除湿两相宜。水肿气肿二便闭,皆因三浊腹中聚。味辛泄肺通大肠,气顺痰消除满痞。性温和中去湿寒,归经专走胃肠脾。药效虽佳皆助力,长治久安靠自己。”
106&“山药温平治虚劳,久服无伤上品方。益肾健脾补肺弱,涩精固肠润皮毛。内服和中定喘嗽,外洗煎汁止痛痒。鲜药同煮白萝卜,推陈出新顺气汤。”
107&祛寒顺气,常备陈皮姜汤。
108&遇冷咳喘肺中寒,多灸背俞水袋暖。推腹不散分虚实,虚者寒湿灸中脘。实者气结多胀痛,内推外敲寻肝胆。血不下行膝边结,湿气浊气两道坎。湿揉阴陵多点按,气拨阳陵趾边串。尝试打坐腿双盘,莫忘跪膝功效全。
  冬天最怕的就是阴冷,那种透入骨头的冷,让人无所适从。其实,人体最怕的就是湿邪。那么,湿气过重的表现都有什么呢?怎样才能去除湿气呢?
  湿气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是万病之源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而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这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重症。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可能与你的情志不畅、劳倦过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凉食)、贪凉等等有关。
  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这五种症状,是体内湿气过重的最典型表现。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1、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
  现在的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3、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中医教你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1、薏米红小豆粥加减去湿气&
  (1)薏米红小豆粥: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赤小豆,而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2)薏米红小豆粥桂圆、大枣:适合体质偏寒的人,有温补效果;同时也适合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的人。
  (3)薏米红小豆粥 莲子、百合:适合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感觉的人。
  (4)红小豆粥 姜片、大枣、红糖:适合痛经的女性朋友,把薏米去掉,熬的赤小豆汤,暖小腹、缓解疼痛。
  (5)薏米红小豆粥 生白芍、生甘草:适合关节疼痛的朋友,化阴养血除痹。
  (6)薏米赤小豆汤洗脸:适合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的年轻人,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
  (7)薏米红小豆粥生姜:适合着凉感冒,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的人。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
  (8)薏米红小豆粥 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效果也不错。
  (9)薏米红小豆粥 生梨去皮去核切块:适合咳嗽的人,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赤小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忌讳:切忌加入大米一同熬煮,容易抵消掉去湿功效。
  2、拔罐去湿很方便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对操作方便,很适合在家中自我养护身体,祛除湿气。
  日常生活去湿五招
  第1招 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 饮食应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 避开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生活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是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的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分,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保持空气的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5.水分摄取要适量。
  第4招 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 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身体湿气重?拍拍这些部位就可以了!
&&&&我们人体有7个“排污口”,找到“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人就会少生病,不生病,其实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
&&&&1、腋下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2、肘窝: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3、膝窝: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4、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5、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2分钟。
&&&6、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7、丰隆穴:配合足三里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
懂点中医对家人有好处——入门篇
 & 一、阴阳——现实世界的变奏符
  1.阴阳的意义:解释万物演化动态的出发点。
  2.阴阳的涵义:
  阳——推动,主导,刚执
  阴——守持,承应,柔顺
  3.现实中的阴阳
  地理环境、居住环境、男女性别、人体构造、季节气候、心理情绪、颜色、音乐。
  4.动态地理解阴阳
  转化、交通。变化中的守衡。
  二、五行——现实世界的定位符
  1.什么叫"五行"?
  行者,道也。天道五行。
  2.五行的特性
  3.五行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4.从五行看世界(方位、生灵、五味、五色),一物而具五行。
  三、精气——生命的创生之源   1.生命的本质是精气的活动。
  (聚散离合)
  2.精气来源于自然。
  3.保守精气是养生之原则。
  4.天年极寿
  四、天人相应——生命的有序性之源  1.人与自然的统一。
  2.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
  3.人体整体的统一。
  4.病的人和人的病。
  5.维护和谐,维护统一。
  五、脏象经络——我们身体的构造图
  阴阳五行确实是一套宏大而深奥的理论。试想一下,要将整个庞大的宇宙万物都收纳到这么一个袋子中,其中玄机实在不是一下子就能都弄懂的。就象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结果很简单,而其中的推导过程而公式背后的哲学意义,则少有人能详之。好在我们不需要去推求这些神秘的东西,而只要知道一些现成的常识,然后依葫芦画瓢去用就是了。在这里,我们将学习到如何从阴阳五行来分析人体的结构,还有其中运转的机理。千万不要认为这很复杂,虽然现代医学总认为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但从中医来看却很简单!
  1.生命的运转原理
  阴化阳(异化);阳化阴(同化)——新陈代谢
  2.五脏六腑——精气的生化工厂
  (1).心:主神明;主血脉;应舌;在志为喜(政权首脑)
  (2).肺:主气;主皮毛;应鼻;在志为悲(行政机构)
  (3).肝:主疏布;主筋;应目;在志为怒(商业流通)
  (4).脾:主运化水谷;主肉;应口;在志为思(产业部门)
  (5).肾:主藏精;主骨;应耳;在志为恐(金融、储备部门)
  (6).胃:主纳谷
  (7).胆:主生清去浊
  (8).膀胱:主储藏、排泄水液
  (9).小肠:升清泌浊
  (10).大肠:传化糟粕
  (11).三焦:水谷精气流通的道路
  3.十四经络——真气流通的互联网
  (1).经络分部
  (2).流注次序
  (3).奇经八脉
  4.营卫气血——生命活力的载体
  (1).营卫
  (2).气血
  六、风寒暑湿——自然气候的常与变  1.风
  (1).风的特性:百病之长?风性动摇?侵犯阳位
  (2).内风和外风
  (1).寒的特性:收引,凝滞?寒伤阳气
  (2).内寒和外寒
  (1).暑的特性:蒸迫,耗散?暑多挟湿
  (2).阴暑和阳暑
  (1).湿的特性:湿性重浊?湿性缠绵?湿阻气机
  (2).内湿和外湿
  (1).燥的特性:燥伤津液
  (2).内燥和外燥
  (1).火的特性:火性炎上?火热伤津?火盛动血
  (2).虚火和实火
  (1).表现特点:
  (2).危害:
  七、痰瘀虫毒——内生邪气  1.痰饮——体内的"垃圾"和"氓流":
  (1).概念:津液代异常,停积于局部形成的病理产物。
  (2).表现特点:经常咯痰或呕吐痰涎,胸背怕冷,局部板着不适,恶心欲吐,易晕车晕船,困顿易睡,舌苔白腻或黄腻,多见于吸烟、饮酒、肥胖之体及好食高脂、高糖、高胆固醇之人。
  (3).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4).危害:阻碍脏腑正常气化流通,导致肺、脾功能下降,影响精神和体力。进一步发展沉积于血脉,影响心、脑脉络的畅通,引发相应的脏器损害。
  2.结气——交通堵塞是个问题
  (1).概念:气机运行障碍,郁阻于脏腑经络形成的病理产物。
  (2).表现特点:腹胀,腹痛,胸闷,或胸腹间难以名状之不适感,嗳气,肠鸣,得矢气而快。或有两胁胀痛,喜欢叹气,常见于心情压抑、工作紧张、多心多虑、神经质之人。
  (3).危害:引起脏腑机能受阻,影响脏腑之间功能协调,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动荡和紊乱。进一步发展导致血液和痰饮的郁积,引发积滞的产生。
  3.瘀血——人体内也有"坏账
  (1).概念:血液运行异常,溢于脉外或阻于脉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2).表现特点:局部脉络青紫或黑色,或有见脉络明显曲张,或部位固定不移的刺痛,或舌面上有大小不一的瘀斑,或口唇、舌质紫暗,或爪甲干燥,表皮干厚脱屑,轻度的仅表现为爪甲周围一圈偏黑。一般皮肤颜色偏干黑,常见于缺乏运动、久病体虚邪盛、或病在心、肝血分的患者。
  (3).危害:引起血脉郁阻,导致经络局部或脏器功能的实质性损害,可以结合其它邪气(如寒、痰等)形成更顽固的病理,也可以单独逐渐发展引起出血或引起脏器功能衰竭。
  4.宿食——生产过剩,货物成垃圾:
  (1).概念:食物不能正常运化,停积于胃肠所引起的病理产物。
  (2).表现特点:上腹部饱胀,嗳气频频,带有食臭气,厌食,口臭,舌苔腻;还有的表现出食后乏力,四肢发热,腹泻等。多发生于暴饮暴食,或长期摄入过度热量(高脂、高蛋白、高糖),喜欢较滞腻的食物(如粽子、红烧肉、面疙瘩、黄豆等、奶酪)的人。
  (3).危害:引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进而造成相对的营养不足。宿食长期停留会向痰热转化,病邪从胃、肠向肝、心、肺发展,引起相应脏器经脉阻滞,功能迟钝,使人的体力下降。
  5.虫邪——深藏不露的"腐败分子":
  (1).有形的虫和无形的虫
  (2).表现特点:破坏和侵噬局部组织,消耗养分和精气,引起局部的功能和结构失常。其具体表现往往随虫邪侵犯的部位而异。一般以胃肠多见,如肠胃有虫多表现出腹痛、食欲亢进而身体消瘦、睡觉磨牙、喜食异物(如米、泥土等)。虫证发于牙齿则出现龋齿,痨虫发于肺则形成肺痨,虫发于皮肤可出现疥、癣、皮肤溃疡之类的病证,另外还有象丝虫病、血吸虫病等,其表现十分复杂多样,无一定之迹象可查。但很多虫证往往可以在面部、手部、巩膜上找到明显的虫斑。另外虫证在湿热体质和肝气较旺的人也较易出现。
  (3)."尸虫"与人体衰老、艾滋病、癌证等。
  (4).危害:破坏脏腑经络,引起相应功能异常和结构损坏;消耗气血精气,日久导致人体正气衰竭。
  八、自我诊察——有病早知道   1.我虚不虚
  (1).气虚:
  表现:语声低弱,活动易气喘,容易疲倦,四肢乏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舌体偏胖,脉象偏弱。
  (2).血虚
  表现:面色不濡润亮泽,偏黄或偏白,容易头晕、心悸、健忘,头发和皮肤也常失去滋润,舌质很淡,脉象偏快而且细。
  (3).阴虚(精亏)
  表现;多见于体形偏瘦者,面色及皮肤干而偏黑,畏热而耐寒,性格活跃而浮躁,对外界事务常过于敏感,容易发生咽喉肿痛等"上火"表现及其它各种火毒症。舌体偏瘦,脉细或弦。
  (4).阳虚
  表现:形体偏胖居多,但也有正常或偏瘦体形者。喜温而恶寒,上肢或下肢不温,皮肤偏白,性格较安静,反应偏迟钝,容易发生关节痹痛及水肿、咳喘、泄泻等寒伤阳气的病证。舌体偏胖大,舌面水分较多,脉沉。
  2.火体还是寒体
  火体:面色偏红,常于颜面的额、口、鼻周围易生粉刺,喜食凉、润之物,食辛辣则易加重上火,大便易结,小便偏黄,怕热,四肢不畏寒,舌体偏红,舌苔偏黄。大多为身体素质较好,喜欢运动或有阴虚倾向的人。南方人多见。
  寒体:面色偏白,四肢不温,容易生冻疮,喜温热,畏寒凉食物,食冷则易腹泻。小便白,大便偏稀,舌体淡或偏暗,舌苔白。大多为缺乏运动,身体较差或有阳虚倾向的人。北方人多见。
  3.痰湿怎么看
  表现:大多数见于肥胖体质或常有烟、酒嗜好及贪食的人。有的表现为咳嗽咯痰,而有的仅表现为咽中有痰,有的表面上没有痰的症状但舌苔厚腻。平时容易困倦,或有恶心、易晕、乏力等症。
  4.你的经络通不通
  表现:经络不通在人体有很多表现,但典型一般表现在关节、韧带功能失常。局部有疼痛、堵塞、肿胀、麻木、畏寒或发热等症,局部活动障碍或完全瘫痪。常通过按摩、点压、叩击后减轻。如果是头面部的话还可引起头痛、耳、目、鼻等五官功能不利。有时经络痹阻也容易发生于胸肺部,引起背痛、心前区痛,胸闷等症。如果和痰(体内代谢郁滞产物)结合起来还可形成体内外的肿块。
  5.望色看舌知百病
  (1).舌质:
  胖舌——脾虚或阳虚;瘦舌——阴虚;淡白舌——血虚;红舌——热;紫舌——寒或瘀;瘀斑——瘀
  (2).舌苔
  白厚苔——痰湿;黄苔——热;干苔——津亏;滑苔——水气;剥苔——胃气虚;
  黄腻苔——湿热
  一、精神调摄
  1.神与形的关系
  (1).形生神
  (2).神御形
  (3).形神相抱
  2."心死则身生"
  (1).恬澹虚无,真气从之
  (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平平淡淡才是真
  (4).千年大药
  3.有害的情绪
  (1).怒:伤肝,动气,动血
  (2).悲:伤肺,泄气
  (3).思:伤脾,结气
  (4).恐:伤肾,伤精,下气
  (5).惊:伤胆,伤心,乱气
  (6).喜:伤心,伤阳
  (7).忧:伤心,伤脾,滞气
  4.战胜和超跃自我
  (1).打好基础,煅练体魄
  (2).移情易性,离爱别苦
  (3).广见多识,修生养性
  (4).有容乃大,三思后行
  (5).超尘拔俗,返朴归真
  二、饮食调养
  食物不仅仅是食物
  (1).食物为我们提供些什么?
  食物是人体能量和物质的来源
  食物都有偏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食物就是药物
  (2).选择你需要的食物
  你了解你身体的需求么?
  好营养不一定代表好身体
  选择食谱也要"辨证论治"
  尊重自己的口味
  饮食原则
  (1).味宜清淡
  (2).饮食有节(规律、节制)
  (3).灵活调济(花色、搭配)
  (4).入乡随俗
  烹饪调制
  (1).炒:去寒,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健脾开胃。
  (2).蒸:蒸汤可以养胃,补益而不滋腻。其它食品蒸制后也有助于消化。
  (3).煮(煲汤):充分融出营养,助脾胃运化。又水制性柔,利于滋养脏腑气血。另外可加入中药制成药膳。
  (4).煎(烤、烧、煨):味香可以开胃,质地焦脆可以健脾,但相对不好消化,容易上火。
  (5).腌制:更加入味,可增强食欲。但多食不利于经脉流通。
  食物特性
  (1).主食类
  大米——甘,平,养胃生津。粳米生津更佳。糯米能补肺阴,但偏滞腻。晚米质柔营养较好,早米质硬胃弱不宜。
  面食——甘,平,补脾益气,长肌,亦能养心气。面食宜发酵后食用宜消化,否则碍气。面条质柔养胃亦佳。麦片质燥,可健脾益气,但阴虚燥火者不宜。
  玉米——甘,平,补中健胃实脾,亦能利水去湿。
  红薯——甘,平,补脾益气充肌。
  苡米——甘,平,健脾泄热利湿。
  (2).蔬菜类
  ?叶菜类
  青菜、小白菜——养胃生津,泄热除积滞。入肺、胃。
  大白菜——生津,益胃,养肺阴,清热利水。入胃、肺。
  包菜——养胃益肾,利心气,通络散结气。入心包、胃。
  菠菜——清肝解毒,凉血,润燥通肠。入肝、胃。
  韭菜——行气通经,活血通阳,温肾除痹。入心、肾。
  苋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入肝、大小肠。
  空心菜——利水渗湿,滑肠润胃,泄热止淋。入肺、肠。
  芹菜——理气燥湿,平肝凉血。入肝、胃。
  生菜——清热降火,生津,疏利肠胃。入肺、肝、胃。
  香菜——理气化湿,醒脾,解郁。
  ?瓜菜类
  黄瓜——清热解暑,养阴,润燥生津。入脾胃,小肠。
  冬瓜——清肺泄热生津。入肺。
  南瓜——补脾益气,充肌。入脾胃。
  丝瓜——化痰通络,消肿去湿。入脾肺。
  苦瓜——泻火解毒,凉血清暑。入心。
  瓠瓜——去湿化痰,宽中理气。入肺胃。
  茄子——解毒活血,消痈散结。入肝脾。
  番茄——养胃生津,和中消食。入心、胃。
  辣椒——通阳散表,发汗去寒,除湿开胃。入心、胃。
  ?茎菜类
  豆芽——清热生津,疏利三焦。入三焦。
  山药——滋阴润脾,益肾补肺。入肺、脾。
  竹笋——清热化痰,升清化浊。入肝、胆。
  海带——润燥化痰散结。入肺。
  花菜——宣肺通经,化痰散结。入肝、肺。
  洋葱——化痰散结,杀虫。入心。
  土豆——补脾益气。入脾。
  白薯——补脾益胃,润肺生津,消痈解毒。入肺、脾。
  芋头——滋阴养脾,解毒散结。入脾胃。
  藕——生津养胃,去瘀泄浊,凉血实脾。入肺、脾胃。
  胡罗卜——养肝阴,补脾气,健胃消食。入肝、脾胃。
  萝卜——生津润肺化痰,凉血,下气消食。入肺。
  芥菜头——宣肺利气,化痰和胃。入肺、胃。
  黄豆——补脾益肾,去湿消肿。入脾、肾。
  绿豆——清热解毒,解暑生津,利水消肿。入心、肝。
  豌豆——益气和中,利湿解毒。入肝、脾胃。
  豇豆——健脾行气,消积导滞。入脾、小肠经。
  扁豆——健脾去湿,解暑,和中止泻。入脾。
  蚕豆——健脾补肾涩精,利湿。入脾、肾。
  青豆——和中解毒,养胃润燥。入肝、胃。
  刀豆——温脾补肾,降逆下气。入脾胃、肾、大肠。
  赤豆——健脾去湿,解毒,消痈。入脾胃、大小肠。
  平菇——渗湿,利肠胃。入脾胃。
  香菇——温肾养胃,益元气。入胃、肾。
  金针菇——滋养胃液,补中润肠。入胃、肠。
  木耳——滋肾养阴,凉血润燥。入胃、肾。
  银耳——滋阴润肺,益气生津。入肺、胃。
  ?其它类
  豆腐——补脾肾,养胃和中,去湿,益精气。
  ?野菜类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痢。入肝、大小肠。
  荠菜——清热凉血,利湿通淋,平肝疏风。入肝、胃、膀胱。
  红薯叶——清热泻火,疏散积滞。入肺、胃。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入肝、胃。
  木耳菜——凉血解毒,滋阴润燥。入肺、肝。
  (3).水果类
  苹果——补脾生津,消食。入脾胃。
  梨子——清肺生津,止渴。入肺、胃。
  香蕉——润燥通便。入脾、大肠。
  西瓜——解暑生津。入心、胃。
  梨瓜——清热养阴,生津止渴。入肺、胃。
  葡萄——生津止渴,宣中,消食,滋阴柔肝补肾。入胃、肝、肾。
  橘子、柑、橙——生津,醒脾,和胃,解酒,润肺化痰。
  柚子——顺气宽中,生津化痰。入肺、胃。
  木瓜——生津和胃,去湿泄浊,通筋除痹。入肝、胃。
  草莓——生津止渴,开胃悦脾,活血消瘀。入心、胃。
  杨梅——生津止渴,生清化浊,解酒,宣中。入肝、胃。
  石榴——生津止渴,杀虫止痢。入肝、大小肠。
  椰子——清热养阴,生津利尿止淋。
  枇杷——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和胃降逆。入肺、胃。
  菠萝——补脾生津,调中和胃。入脾胃。
  李子——生津止渴,活血通络。入肝。
  桃子——生津养胃,活血通络散结。入心、肝。
  柿子——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入肺胃。
  芒果——生津开胃,悦脾消食。入脾胃。
  龙眼——养营血,补心,安神益智。入心。
  荔枝——生津和胃,养心安神,悦肤色。入肝、心。
  樱桃——活血消瘀,养颜润色。入心、肝。
  甘蔗——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和胃降逆,通淋,通痹。入肺、胃、大小肠。
  橄榄——清热生津,解毒,通痹。入肾。
  猕猴桃——清热养阴,止渴通淋,通筋骨,除痹。入肝、肾。
  荸荠——清热生津,化痰消积。入肺、脾。
  (4).水产类
  鲢鱼——补脾益气,温中暖胃。入脾胃。黑鲢鱼兼入肾,能补肾益精。
  草鱼——和中补虚,去风除痹。入脾胃。
  鲫鱼——益气温中,扶虚养元,健脾利水。入脾。
  乌鱼——养血填精,健脾益气。入脾、肾。
  带鱼——补虚劳,益气养血。入脾。
  丝丁鱼——滋阴补液,润燥滑肠。入肺、脾胃。
  鲶鱼——补虚养脾益胃,利水通乳。入脾、胃。
  黄鳝——补虚健脾,强筋骨,通经除痹。入脾胃。
  鳗鱼——补虚扶羸,杀虫,养筋骨。入肝、脾。
  鲤鱼——健脾利水,补虚养元,下气通乳。入脾胃。
  桂鱼——补虚劳,养血,去瘀杀虫。入脾。
  黄花鱼——补脾益气。入脾。
  泥鳅——清热养脾,利湿解毒。入脾。
  银鱼——滋阴润肺,利水。入脾、肺。
  河蚌——清热利尿,消肿。入肺、膀胱。
  田螺——清热利湿,消肿散结。入小肠,膀胱。
  花蛤——清热利尿,养阴散结。入膀胱。
  鲍鱼——清热滋阴,和营润燥,补虚填精。入肝肾、小肠。
  干贝——养肝肾,强筋骨,清湿热。入肝肾。
  蛏——滋阴泄热,除烦,利湿。入肝、膀胱。
  牡蛎——滋阴补血,清热除烦。入肝、小肠。
  蜗牛——养血柔筋,消肿散结。入肝、小肠。
  虾——补肝肾,壮阳益气。入肝、肾。
  蟹——补肝肾,强筋壮骨,去毒火。入肝、肾、胃。
  鳖——滋阴降火,养血,软坚散结。入肝。
  龟——养血填精,滋阴潜阳。入肾。
  ?软体类
  鱿鱼——补肝胃,收带脉,强筋骨。入肝、胃。
  墨鱼——补肝肾,涩精固冲。入肝、肾。
  海蛰——补肺润燥,滋阴化痰。入肺、肾。
  海参——补肝肾,填精养血润燥。
  (5).陆生类
  猪——补虚益气,养血,滋阴,润燥。入胃、肾。
  猪心:补心安神。
  猪蹄:强筋健骨,通乳。
  猪皮:滋阴润燥,养颜润肤。
  猪腰子:补肾固精。
  猪肚:养胃,补虚,止泻。
  猪肝:养肝明目。
  猪尾:补肾通督壮阳。
  牛——益气养血,强筋,去湿。入肝、胃。
  牛髓:补肾填精,滋阴降火。
  羊——养血通痹,温养肝肾。入肝肾。
  狗——温肝暖肾,去风湿。入肝肾。
  驴——补虚劳,益气养血,去风。入肝、脾。
  兔——补脾胃,养气血,解热毒。入脾胃、肝。
  鸡——温中益气,补肾益精。入心、肾。
  鸭——补脾益气,凉肝泄火。入肝、脾。
  鹅——益气补虚,暖胃生津。入脾胃。
  鸽——补肾益精,去风解毒。入肾。
  麻雀——温肾固精,收涩止遗。入肾。
  鹌鹑——补五脏,益气,强筋骨。入肾。
  燕窝——补虚劳,养胃阴,润肺和中。入胃、肺。
  ?蛇类——清热解毒,祛风通络。入肝、心。
  ?两栖类
  青蛙——清热解毒,滋阴养胃,利尿消肿。入胃、肾、膀胱。
  鸡蛋——清热滋阴,熄风安神。入心脾。
  鸭蛋——清热滋阴,补脾益胃。入脾胃。
  雀蛋、鹌鹑蛋——温肾固精,安神益智。入心、肾。
  (6).副食类
  饼 类——健脾燥湿。入脾胃。
  干果类
  花生——润肺,降气,补脾。入肺、脾。
  核桃——补肾,壮骨,益智,养髓。入肾。
  瓜子——润肤,清肺,化痰。入肺。
  葵花子——滑肠,利水道,润燥。入小肠,膀胱。
  松子——补髓,祛风,燥湿。入肝肾。
  莲子——健脾,渗湿。入脾。
  大枣——养胃,补营血,和中。入胃。
  百合——润肺,养心,健脾。入心、脾、肺。
  板栗——补脾,固肾,强筋,止血。
  杏仁——润肺,降气,化痰,止咳。入心、肺。
  山楂——和中,消食,化积,散瘀。入胃、肝。
  糖果类
  饴糖——养营,缓急,止痛。入脾胃。
  奶酪——滋阴,润燥,养营。入胃。
  糕点类——补脾益气,养营。入脾胃。
  速食面——健脾燥湿。入脾胃。
  (7).调料类
  盐——养营,补肾,益精。
  油——滋阴,养髓,润肤。入胃肠、肾。
  醋——行气,活血,止痛。入胃、肝。
  酱——宣中,开胃,行滞。入胃。
  白糖——养营益气。入脾胃。
  冰糖——清热,养营,和中。入肺、胃。
  红糖——补血,活血,益气。入胃。
  胡椒——行气,温中,散结,杀虫,止痛。入肝、胃。
  花椒——温中,散寒,发汗,燥湿,杀虫。入肝、胃。
  桂皮——温经,通阳,散寒,除痹。入心、肾。
  姜——发表,散寒,和中,降逆,除滞。入心、胃。
  蒜——温中,解毒,杀虫,消食,化积。入心、脾胃。
  葱——解表,通阳。入肺。
  蜜——养营,缓急,和中,解毒。入脾胃。
  (8).饮料类
  井水——滋阴降火,止消渴。
  长流水——通经,散结。
  雨水——润肺,降逆。
  露水——养胃,滋阴,泻火。
  泉水——滋阴,生津,解毒。
  茶——清热泻火,解毒,宣中,升阳,利尿,化浊,消食,散积,祛风。入三焦、胆、胃。红茶略温,消食较好。绿茶偏凉,解毒清热较佳。
  咖啡——温中,燥湿,活血,通痹。入肝、胃。
  牛奶——滋阴和胃,解毒,润燥。酸奶养胃润肠更佳。
  酒——温经,通阳,活血,祛风,止痛。白酒偏温热,米酒可和中,啤酒补中益气,升阳,葡萄酒滋阴,养血。
  可乐——宣中,除滞,活血。
  药补不如食补
  (1).是药三分毒
  (2).食补的优点:安全,持久,简便,大众化。
  (3).食补原则
  ?辨清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4).食补方简介
  食品安全
  (1).毒行天下:
  化肥——生痰,滞气,瘀阻经脉。
  农药——损伤肝肾、脾胃,残毒留于体内引起风痰阻滞经脉。
  激素——刺激人体机能过早成熟,伤肾,败胃。
  包装——影响食物的天然质、味。
  防腐剂——伤胃,伤肝,引起血脉郁滞,严重者致癌。
  色素——伤肝,损血,不利经络流通。
  香精——伤脾胃元气,损肝,燥热伤阴。
  甜味剂——滋生痰湿,不利脏腑经脉流通。
  工业毒素——伤肝肾,损人精气,严重者致癌变。
  环境污染——空气:损肺气,痹阻心脉。水源:伤脾肾,损骨髓,夭寿。
  转基因食品——无直接毒性,然久食能令五脏不和,内生风痰。
  (2).绿色时尚:
  几个概念: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纯天然食品。
  解毒食品:白菜,豆腐,绿豆,生姜,米汤,茶叶。
  怎样选择地道的食品:1、色泽自然、明润。2、质地柔软,易熟易烂。3、煎煮时泡沫较少。4、口感滋润,多汁,味道充足。5、性质不偏,不伤正。
  (3).关于忌口:
  "发"的概念:指体内脏腑经脉宿有风、痰、湿热等邪气,在某些食物影响下可以加中暴发的情况。
  带"发"的食物:雄鸡,鲤鱼(鲢鱼、草鱼、鲫鱼、黄鱼),牛肉,狗肉,猪头肉,黄花菜,虾,韭菜,香菇等。
  食品卫生
  (1).病从口入
  (2).什么样的食物不宜吃
  霉变食物(禁)
  馊腐食物(禁)
  没有检疫的肉食类(禁)
  生肉或生鱼(忌)
  超过质保期的食物(禁)
  看不到原质的深加工食品(慎)
  经过不洁净的加工过程或不洁净餐具装盛的食品(忌)
  野生动物(忌)
  (3)."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饮食之道
  (1).三餐有讲究
  早餐宜少(清淡,宜消化)
  午餐宜饱(为一日之主餐,量须足够)
  晚餐宜好(量略少些,但营养宜高)
  (2).进食有宜忌
  食前:洗手?静心
  进食:缓用?细嚼?少言
  食后:漱口?慢步?闲娱(品茶、电视、聊天等)
  (3).主次莫颠倒
  饭宜多,菜宜少
  主食多,副食少
  蔬菜多,肉食少
  三、环境与健康
  1.居室环境
  (1).材料选择:
  木结构——利肝。
  砖石结构——利肺。
  土结构——利脾胃。
  (2).选地原则:清(空气新鲜)、静(无喧杂)、祥(避凶佞)、和(合风水)。
  (3).朝向原则:负阴抱阳
  (4).五个居住要素:
  木:风气流通(避滞)
  火:光线明亮(避晦)
  土:地气充足(避虚)
  金:居高临下(避湿)
  水:流水相依(避燥)
  (5).居室结构:
  五行分布的最佳格局:
  南方为大门及空院或阳台
  中间为客堂(会客厅)
  东、西为左、右厢房(书房或休闲卧室为佳)
  北边为厨房、厕所或主卧室
  (6).居室布置
  ?阴阳得体:例如书桌宜靠阳台,床宜靠墙角。物件摆放停称,整体色调、布局应和谐。既要风水流通,又须涵神抱气。
  ?宽紧适宜:太紧不利于气机疏畅,太宽则显清寒。
  ?生机培衬:宜栽花种草,或于庭间,或于阳台之上。亦可养鱼、养鸟及猫狗宠物之类,但须注意卫生。
  2.自然环境
  (1).空气
  空气宜清新。
  ?有害的空气:
  工业粉尘——毒害肺脏。
  陆地灰尘——影响肺功能。
  脏浊秽气——影响三焦,及脾胃运化。
  烟尘(包括吸烟、燃烧煤、油、炭烟及烹饪油烟)——痹肺生痰。
  (2).土壤
  土壤宜肥厚。
  ?有缺陷的土质:
  土层过薄——作物发育不良,其民肌瘦,脾胃纳差,阴气不足。
  土质硬化——作物根系生长受限,气脉运行不通。其人气机不利,经脉不通。
  土壤沙化——作物缺乏营养,水分不足。其人体燥,营血不足。
  金多土重——作物刚脆缺乏弹性,质硬营养较差。其人肝气躁,筋骨不和,肺气不利。
  (3).水质
  水质宜甘淳。
  ?有缺陷的水质:
  水质偏重(重金属含量过高):伤肾,引起牙齿、骨骼发育障碍。
  水质偏硬(矿物盐过高):引起钙质等沉积,易致小便不利,经络不通。
  水质偏软(矿物元素不足):不利肾气,骨质弱。
  水质不洁(微生物过多):不适宜饮用,易致胃肠病。
  水质不和(掺入过多人工元素或受工业毒素污染):不利五脏,尤伤肝肾。
  水质偏寒(未经煮沸或深层地下水):易致脾胃、三焦虚寒。
  (4).气流
  气流宜通。
  ?不流通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气机郁滞
  易生湿热
  引起积滞
  ?多风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易致中风、痹证等发生
  影响皮肤滋润
  (5).声音
  声宜幽静:静则神涵,动则神乱
  ?噪音的危害:
  伤神:引起心志散乱,精力不易集中。重则至神精衰弱,颠、狂病等。
  伤肝胆:引起情绪波动,气机不调,肝胆气逆。
  ?有益的声音:
  各种自然界的声音(风、雨、鸟鸣、水流、虫吟等):安神
  优雅的音乐:定志
  平和的语声:平气
  (6).干湿度
  干湿适度
  ?过湿的环境:
  影响脾胃:不利脾胃运化,乏力,泄泻,食欲减退等。
  引起关节痹证
  易生湿疹、溃疡、脚气等皮肤病
  ?过于干燥的环境:
  伤皮肤:引起皲裂、皱缩,缺乏光泽。
  伤咽喉、鼻:引起干燥、疼痛。
  伤肺:引起咳嗽,气逆。
  伤肝:引起情绪躁动。
  (7).温度
  温度宜适中,但须四季分明。
  ?过热的环境:
  易上火
  伤元气,伤津,损神
  伤阴,折寿
  易生毒气
  ?过寒的环境:
  伤阳气
  伤血脉,经络痹塞
  伤筋骨,寒痹曲伸不利
  (8).风水原则
  向阳不向阴:阳多为贵
  抱气不塞气:环抱之形
  流气不走气:亦须流通
  避煞不冲神:避风口、气头、王庙、碑冢等。
  3.时间养生
  (1).四季养生:
  春季:阴气始消,阳气始生。宜:①保暖,防卒寒。②增加活动,舒展筋骨,外出踏青旅游。③早睡早起,经常散步。④饮食略偏酸、甘,食宜新鲜,少进厚味。⑤多喝茶。
  夏季:阳气炽盛,阴气薄弱。宜:①注意通风散热,减少活动,防中暑。②亦须防贪凉太过,感受风寒。③晚睡早起,午间休息。④食不宜多,常食新鲜瓜果,蔬菜,也宜适进辛辣热味。⑤多食姜。
  秋季:阴气始生,阳气始减。宜:①穿不宜过暖,适当凉爽而不受寒为宜。②适当活动,增加体能。③晚睡晚起。④增加饮食,多食滋润之品,少进辛热。⑤多食水果。
  冬季:阴气大盛,阳气内藏。宜:①厚衣防寒,常戴巾、帽、手套、护膝防冻。②减少户外活动。③早睡晚起,午间少休或不休。④增加营养厚味,适时进补。常食辛热食物。⑤适量饮酒,亦可喝咖啡。
  (2).一日四时:
  早晨:阳气方生。宜散步,轻松活动,或打太极拳,调气等。不宜过累。饮食宜淡,稀粥为好,不宜过饱。晨起可读诵,亦不可过于伤神。
  上午:阳气方长。是工作、活动、消耗的主要时间。
  中午:阳气方盛。阳极始阴。适作休憩,不宜连续劳作。饮食宜饱,但味不宜厚。
  下午:阳气始衰。作些强度稍次的劳动。此时神气易乏,宜减少脑力劳动,增加体力活动。
  日暮:阴气方长。宜休闲,漫步,聊天。食可用饱,稍加厚味。
  晚上:阴气始盛。此时阳气入阴,人的精神相对活跃,可适当进行些脑力活动,不宜进行体力消耗。但不应熬夜,以免伤阴。另外,入夜不宜过食,饱食而卧,诸病乃生。
  子夜:阴极转阳,在此之前,应按时入眠,以利于保养精气。
  凌晨:阴气始衰,阳气方萌。此时阳气内伏,所谓"潜龙勿用",是人的正常睡眠期间。应保持充足的休眠。
  4.辐射
  (1).概念:在自然环境中或各种电器件的使用过程种产生的各种波段的电磁波和射线。
  (2).种类:
  红外线:主要产生热效应,性质属热。对于虚寒的体质,有温通阳气的作用;对于火热体质则不宜。
  紫外线:
  ?来源:主要是太阳光,另外一些灯具、视听设备、紫外消毒装置等是其人工来源。
  ?影响:穿透力较短,性质以燥热为主。能助阳热,去阴邪,但过量则导致津液损伤,肌肤干燥,甚则焦灼络脉,引起血络瘀结。
  ?避免过度暴晒,注意皮肤防护。
  微波:
  ?来源:各种无线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脑、电视等)。高压线路和电视、电台发射塔附近尤其较强。
  ?影响:扰乱人体的经络气血运行,尤其引起头部经脉不调,损人神气。也能引起经脉异变,不过作用较核辐射要弱。
  ?预防:不要与发射源长期近距离接触。家用电器放置不宜过密集。微波加工的食品,味、质均大有损,不宜食。
  核辐射:
  ?两个来源:①地源性辐射:来源于地层的矿石中。另外由于各种核装置的应用,它也存在于X光机、核电站、核武器周围。②宇宙射线:宇宙星系中的核反应会释放出射线进入大气层,但由于大气层的阻挡,一般强度极弱。
  ?影响:性质上属"风",微量的辐射对物种的生长和变异是有益的。但是过量的辐射容易伤阴,损真精,或导致经脉错乱,形成积块。
  ?预防:①居住地区要远离各种核装置区域。②谨慎使用和进行各种射线穿透性检查和治疗。③居室材料不宜过多使用花岗岩等重型石材。
  (3).郑重提醒:
  ①各种辐射对孕妇尤其有明显影响。
  ②神经脆弱及肾虚体质者应少接触放射源
  ③建议食用天麻、首乌、枸杞、菊花、海蛤、红枣、山药之类对抗辐射损伤
  5.地域
  (1).江南水乡
  地貌:地势平坦,河流湖泊众多,物产丰盛。
  体质影响:气血丰润,精气充实,但湿气较重,易致经脉不通及脾胃病的发生。另南方上焦不足,下焦有余,情致治病易为常见。
  调养:经常活动四肢,调畅气机,导引经脉。
  (2).山地陵区
  地貌:地势起伏不平,土层较薄,多竹林。
  体质影响:体瘦,脾胃较薄弱,亦有多冒寒露而筋骨不通者。
  调养:注意调补脾胃,疏通筋骨。
  (3).北方平原
  地貌:地势开阔平坦,土层厚实,多风,冬季寒冷,夏季燥热。
  体质影响:体格较壮实,但多寒则气血内沉,易生痰、瘀、食滞内积及寒痹。
  调养:注意宣通脏腑,通达气血。
  (4).东北林区
  地貌:水多土旺,又多林木,夏季短而冬季严寒。
  体质影响:体质较强,气血充实,但肝木太旺,易致气逆及内外风证。
  调养:常宜平肝降气,调畅气机。
  (5).西北戈壁
  地貌:沙地戈壁,水干土燥,风多雨少,极寒极热。
  体质影响:肌肉皮肤坚实,五脏气血精气相对不足。
  调养:调补脏气,发散腠理。
  (6).东南沿海
  地貌:多沙多石,土少而不实,夏季闷热,四季多风。
  体质影响:脾胃不足,湿热内蕴,气机升降不利,肝肾阴虚。
  调养:经常调补脾胃,滋养肝肾,防暑去湿。
  (7).北方草原
  地貌:水草丰盛,多风酷寒,其人多食牛羊乳酪厚味。
  体质影响:骨坚肉满,气血充盛,但多寒实内积。
  调养:以泻为补,内通外散。
  (8).高山雪地
  地貌:山高地陡,多沙石而少植被,气候严寒。
  体质影响:骨坚而肉薄,肺气不足,阳气不通。
  调养:实脾补肺,温通阳气。
  四、生活中的养生
  1.避邪:
  (1).避风寒:
  ?当天气剧烈变化时
  ?当出入空调房间时
  ?沐浴、饮酒、房事之后
  ?不能露天而卧
  ?注意脐腹周围保暖
  ?婴幼儿及新产妇尤须注意
  (2).避瘟疫:
  ?瘟疫流行时,不宜空腹、劳累、房室后接触密集人群区
  ?服用避瘟丹、青草药、或贯众、大青叶等中药,多食野菜和大蒜。
  ?烧艾、熏醋,也可烧熏其他芳香解毒的中草药。
  ?居室保持通风,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
  ?五月初五泡服雄黄酒,并以艾叶熏灸关元、足三里。
  ?瘟疫患者应隔离,死者的尸体应立即焚烧。其居室、用具并宜用石灰、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消毒。
  (3).避寒湿:
  ?不宜冒雾露
  ?淋雨后宜热水温浴
  ?家居潮湿处宜长烧艾叶温熏
  ?衣物、棉被经常晒洗。
  ?沐浴之后要及时擦干。
  ?出汗后要及时换衣。
  (4).避虫、毒:
  ?天然樟脑丸可以驱杀大部分爬行虫类。(不宜用人工合成者)
  ?除蚊蝇以天然蚊香为好(没有耐药性,对人体安全)
  ?治蚊虫叮咬可用风油精较好
  ?毒虫蜇伤可用紫金锭,也可破开虫体取其体液涂抹,或用舌下津液涂抹。
  ?毒蛇咬伤应扎缚肢体阻止毒素回流,并用紫金锭、季德胜蛇药等外敷,如无药物也可用冰块外敷减缓症情,内服半边莲、蚤休、白花蛇舌草、垂盆草、扛板归等。无论何种情况须及时送医院处理。如荒野地无医疗条件则宜局部切开伤口吮出毒素为宜。
  ?食物中毒应及时用吐法,可用手指探吐或用盐汤吐。
  (5).避秽:
  ?暑天避秽可服用人丹、十滴水。
  ?以风油精微量搽人中及太阳穴、风池。
  ?居室宜常常熏香
  ?注意环境清洁卫生,庭院中或阳台上多养花种树
  2.家电:
  (1).冰箱
  ?冰箱中仍有细菌
  ?定期宜开箱透气
  ?冷冻后食物性质有变
  ?熟食应用保鲜膜包好后冷藏
  ?新鲜叶类蔬菜有助抗菌
  ?绝大多数食物都不宜久藏
  (2).空调
  ?空调温差不宜太大
  ?能不用就不用
  ?房间不宜全天封闭
  ?空调房内要防干燥
  ?不宜正对风向直吹
  ?常出入空调房宜多运动出汗
  (3).电风扇
  ?注意电风扇也有电磁辐射,不宜靠近
  ?不宜正面直吹,风向移动为佳
  ?提倡柔和自然模式
  ?大热大汗后切忌暴吹
  (4).电视
  ?观看距离宜在3-5米左右
  ?不宜长时间观看
  ?安装防辐射装置
  ?电视各种元器件会放出有害物质,房间要通风。
  (5).电脑
  ?属高辐射电器
  ?CRT显示器是最主要的辐射源,建议购买有TCO认证产品,并加罩保护频。
  ?液晶显示器较为安全,但同样存在辐射(微波段)。
  ?机箱宜封闭,防止辐射扩散。
  ?不宜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容易伤肝阴,损目、脑等神经丰富的器官。
  ?电脑及与电脑相联系的打印机、扫描仪、UPS等都属于辐射电器,工作时还会散发各种有毒物质,同样要保证房间的气流畅通。
  (6).手机
  ?属辐射产品。以微波辐射为主。
  ?接通电话时须离头部30-50厘米远。
  ?不宜长时间通话。
  ?闲置时不宜贴身存放,宜放入包中。
  ?使用耳机并不能减少辐射。耳机本身产生的电磁波也能对脑神经形成干扰。
  (7).饮水机
  ?不能用生水混入饮水机中。
  ?饮水机的加热机芯大多为金属制造,其离子对人体有不良作用。
  ?不提倡所谓"人工矿泉水",它本质上无法达到天然矿泉水的质地。
  ?定期要清洗。
  ?久置的纯净水不能饮用。
  ?塑料容器不是储水的最佳容器。
  (8).电话
  ?注意电话机表面经常擦拭,尤其是话筒附近。
  ?公用电话不宜离口唇太近,为细菌的富藏地。
  (9).微波炉
  ?为高辐射装置,一定要关好炉门再开通电源。
  ?运转时保持与人30-50厘米距离。
  ?微波炉加热过的食物质、味都有下降,并且对健康有一定影响。
  3.日用品:
  (1).洗洁精
  ?性质一般偏燥,容易损伤皮肤。
  (2).洗发露
  ?大多数性质偏于燥,对油腻和干燥发质均不宜。
  ?干枯的发质宜用首乌类天然洗发剂。
  ?天然洗发露未必天然。
  (3).洗衣粉
  ?洗衣粉较肥皂对皮肤刺激更大,引起皮肤干燥。
  ?某些洗衣粉中含水解酶同样会对皮表细胞产生伤害。
  ?含磷的洗衣粉对环境破坏较大。
  ?洗涤时宜荡涤干净,以免残留物被皮肤吸收。
  (4).牙膏
  ?仍以天然药物牙膏效果好。
  ?所谓"加钙"纯属没有必要。
  ?含氟的牙膏未必对人体有利。
  (5).化妆品、护肤品
  ?大多数化妆品对皮肤都有或多或少的刺激。
  ?提倡淡妆。
  ?不要迷信各种所谓"因子"的作用。
  ?选用的原则是品牌+天然活性制剂
  (6).杀虫剂
  ?不存在无毒的杀虫剂
  ?大多数人工杀虫剂都存在抗药性的问题。
  ?天然除虫菊制品仍然是首选的安全驱虫剂。
  ?杀虫剂的释放密度不宜太高,适当保持气流通畅。
  (7).衣被
  ?经常洗晒,勿留浊气。
  ?以丝制品对人体最好,棉料亦佳。贴身衣物及被子以上述料质为宜。
  ?化纤料质大多偏燥。
  (8).眼镜
  ?假性近视不戴眼镜为好
  ?配眼镜度数应以略低于标准值为宜。
  ?眼镜应选择轻质镜片和框架,避免对鼻骨压重刺激。
  ?不提倡使用隐形眼镜,不利于眼部气血流通。
  4.旅行:
  (1).晕车、晕船
  ?有晕车晕船的人出门前不宜饱食,或吃过多油腻。
  ?上车船之前服用3片生姜。
  ?用风油精搽内关穴、太阳穴、迎香穴。
  ?闭目养神,不要观看外景。
  ?加强耳前庭功能锻炼。
  (2).时差
  ?足够休息,然后适应当地时间。
  ?带上小柴胡冲剂。
  (3).乘车
  ?大车气流较通畅,比小车好。
  ?不要开大窗吹大风。
  (4).备药
  ?创伤药(创可贴,云南白药,纱布,酒精)
  ?解毒药(紫金锭、片仔癀)
  ?开窍药(风油精,清凉油)
  ?止泻药(藿香正气水)
  ?夏天宜备解暑药(人丹、十滴水)
  (5).劳逸结合:勿劳累太过。
  (6).融入自然:多游览名山古胜,为天地精气所聚,于身体大有裨益。
  五、房中宜忌
  1.房事对健康影响
  (1).正面影响:调和阴阳(男子泻阳气,女子消阴气),疏通郁滞
  (2).负面影响:
  ①伤肾精,泻骨髓,损五脏
  ②动血,引发各种血证(中风、冠心病......)
  ③加快衰老
  ④虚火内动(失眠、咽痛、心烦、内热等)
  ⑤经络、血脉不调,腠理不通
  ⑥引动宿疾
  ⑦引发下焦病变(前列腺炎、膀胱炎、阴道炎、尿道炎、宫颈糜烂等)
  (3).男女有别
  ①男子影响更严重
  ②男子伤肾为多,女子伤肝脾为多
  ③损伤程度与兴奋程度成正比
  2.房事原则:不可戒不可不戒
  (1).量力而行
  房事频率:已婚年轻人一周一次为宜,体壮者最多不宜超过三天一次。中老年人一月一次,最多不宜超过一周一次。男子超过64岁,不宜泻精。
  (2).适可而止
  不宜过度兴奋。更不宜追求刺激而服用各种兴奋药物。
  3.房事宜忌
  (1).年龄过早,不宜同房:男子宜过24周岁,女子宜过21周岁
  (2).不可忍精不泻,引起前列腺各种问题。
  (3).酒后不可同房。
  (4).饮食过饱,不可同房:伤脾胃。
  (5).妇人来经不可同房:极易致崩漏。
  (6).有妇科疾病如带下过多、月经不调者,应及时调治后再同房。男子同理。
  (7).大病之后,不可同房,易得阴阳易。
  (8).大虚之时,不可同房,精伤难复。
  (9).妇人孕期前、后三月,新产百日内,不能同房。哺乳期内,慎用房事。
  (10).异常突变气候,不宜同房。
  (11).同房之时不可犯地忌。
  4.性生活安全
  (1).讲究卫生:同房前男女皆须洗浴阴部,否则易导致宫颈及尿道的炎证。
  (2).避免疾病:①切忌滥交,极易感染性传播疾病。②提倡使用避孕套。
  (3).合理避孕:①月经不调者,不宜使用安全期避孕。②各种避孕方法中,提倡避孕套避孕。药物、植环、结扎等均不利于人体健康。③如有意外怀孕须终止妊娠者,应越早越好,决不能拖延。
  5.房事后调补
  (1).饮食必须清淡1、2日
  (2).宜食鳖、蟹、乌鸡、蒸蛋、猪腰、猪肚等调补
  (3).房事后不宜见风淋雨,宜安卧少动。
  七、按摩熏灸
  1.按摩手法
  ①推法:包括指推、鱼际推、掌推
  功效:行气活血,消瘀。
  ②抓法:包括指抓法、手抓法
  功效:通经,除湿,消除局部麻木、酸痛。
  ③按法:包括点按、掌按
  功效:止痛,解痉,振奋经气。
  ④摩法:包括掌摩法、指摩法
  功效:温经通阳,祛风活血。
  ⑤揉法:
  功效:止痛,活血,缓解肌肉和精神紧张。
  ⑥点法:
  功效:疏风,通络,泄热
  ⑦滚法:
  功效:温经行气活血,疏通腠理
  ⑧捏法:
  功效:解表,解痉,强筋
  ⑨掐法:
  功效:急救
  ⑩拔法:
  功效:疏通关节
  ⑾搓法:
  功效:放松肌肉,活血行气,温经通阳
  ⑿拍法:
  功效:宽胸散结,振奋阳气
  ⒀抓法:
  功效:解表,通络,透邪
  ⒁砍法:
  功效:行气,散结
  2.足底按摩
  原理:全息原理
  分部:
  3.熏香
  作用:①行气 ②避秽 ③解郁 ④祛虫 ⑤消除异味
  4.艾灸
  作用:①温经通阳 ②祛风寒湿 ③止痛通痹
  操作:①温和灸 ②隔姜灸 ③直接灸
  5.蒸浴
  作用:发散腠理,解表解肌,通经络,利三焦
  6.常见病按摩熏灸调理
  (1).感冒
  风寒型:①艾熏风池 ②按风池、太阳 ③揉风池、风府 ④捏肩井 ⑤抓背
  风热型:①扣头部经络 ②揉风池、风府 ③掐合谷 ④推颈侧至肩中
  (2).胃(腹)痛:①点按足三里 ②熏中脘、摩腹部 ③掐足跟上筋 ④点按承山穴
  (3).泄泻:①膈姜灸肚脐 ②熏天枢 ③点按上、下巨虚穴
  (4).颈椎病:①揉外关 ②摩肩井 ③拿项侧 ④点风池、秉风、肩中俞、肩井、天宗等穴位 ⑤滚肩项,砍法配合
⑥拔节摩背⑦拍肌松弛
  (5).牙痛:①掐合谷 ②冰敷合谷 ③按颊车
  (6).虚劳:①灸关元、气海 ②灸足三里 ③推背俞
  (7).休克:①掐人中 ②灸气海 ③灸百会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寒咳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