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带鱼有没有鱼鳞鳞纹的古瓷碗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54 小时听众数威望160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260UID25574
顶级专家, 积分 5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40 积分
在线时间3654 小时威望1609 注册时间积分5260好友帖子UID25574
不知老师那只碗有没有照片可以分享?谢谢!这个碗的胎质偏陶质,青花釉上+釉下,老师怎么看?
天下为公,海内共和。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54 小时听众数威望160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260UID25574
顶级专家, 积分 5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40 积分
在线时间3654 小时威望1609 注册时间积分5260好友帖子UID25574
是一种什么釉水,沁成这样,很奇怪。
天下为公,海内共和。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4 小时听众数威望13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0帖子精华0积分182UID995652
在线时间54 小时威望134 注册时间积分182好友帖子UID9956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微信QQ手机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54 小时听众数威望160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260UID25574
顶级专家, 积分 5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40 积分
在线时间3654 小时威望1609 注册时间积分5260好友帖子UID25574
誉宝999 发表于
我也想买啊!人家不卖也!
天下为公,海内共和。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54 小时听众数威望160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260UID25574
顶级专家, 积分 5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40 积分
在线时间3654 小时威望1609 注册时间积分5260好友帖子UID25574
沐风饮露听松 发表于
日本人制作冒充中国瓷器骗欧洲人的,这个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自宋元中国人向欧洲出口瓷器挣老了银子,日本 ...
龙头,龙爪是日本特征哪?
天下为公,海内共和。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54 小时听众数威望160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260UID25574
顶级专家, 积分 5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40 积分
在线时间3654 小时威望1609 注册时间积分5260好友帖子UID25574
本帖最后由 zbq001 于
17:36 编辑
跟一个:唐青花全品~~~~~~~~~~(转自雅昌网友)~~不知道有没有内在联系?这个是黑石号上的. 应该是水坑货了。
(27.89 KB, 下载次数: 0)
17:3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0.88 KB, 下载次数: 0)
17:3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天下为公,海内共和。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54 小时听众数威望160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260UID25574
顶级专家, 积分 5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40 积分
在线时间3654 小时威望1609 注册时间积分5260好友帖子UID25574
首先说说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
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 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这只是名称上的差别而已,从龙的形式上来讲无论龙和蟒都是四足蛇类,形状无差异。 中国龙并非一开始就有五爪,而是从三爪、四爪到五爪发展过来的。中国历史上龙造型的演化大致可分四个时期:
一、夔龙期
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期,经商周,延续到秦汉,
以商周夔龙为代表。夔龙的原型为湾鳄或巨蜥,一鸷(凤)足而四爪。商夔螭,一鸷足,二
或四爪。商中晚期,
夔龙夔螭夔风并逢,
产生六种以夔龙为主的并逢夔龙夔螭夔风徽识,表
示同为祖先。西周继续沿用,并将夔龙夔螭综合为一种新形态,此时一鸷足,多为弯月形二
二、应龙期
应龙的概念很早,最早见於商周,但作为艺术分期的应龙,可能始於秦,盛於汉,延续到
隋唐,足多为三趾。
三、黄龙期
始於唐宋,辽、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础,盛於明清。宋,辽、金、元多为三趾,明清多为
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龙造型,民间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龙的图案。
四、回归期
清以后的现当代。
由於龙与封建统治者脱离了关系,
所以可以按人们的喜好绘制或塑造成
三、四、五趾。当然,历史上五爪龙有过特殊的地位,故人们普遍还是偏爱五爪造型。
日本在唐代时与中国频繁往来,大量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了其社会进步。如日本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服饰其实完全就是中国唐代时的样子。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龙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从中国引进三爪的龙。在中国出现四爪龙后,已经开始闭关锁国,与日本断了往来。而韩国古时候叫做高丽,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当中国统治者开始用五爪龙图案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让属国和自己平起平坐,於是韩国的龙就只能是四爪了。归根到底,日韩的龙反应的正是中国龙的发展演变过程。(转贴)
天下为公,海内共和。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54 小时听众数威望160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260UID25574
顶级专家, 积分 5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40 积分
在线时间3654 小时威望1609 注册时间积分5260好友帖子UID25574
本帖最后由 zbq001 于
17:47 编辑
龙纹的分期纵观瓷器龙纹,其造型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东汉至唐为早期。龙的形体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形制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着重龙首的艺术效果,所以龙角卷曲,嘴部刻划细腻,但身躯较呆板,颈、腹、尾变化不大,龙爪似蹄。五代至元为中期。龙身多数披鳞,身、尾界限清晰,体格有强壮的也有纤细的,龙首有角、发,却无双须,龙爪一般为三趾。
除上述基本特点之外,龙身的装饰在各时代亦多有变化。一般而言,元代龙身喜饰鳞片纹,明代龙身饰网格纹、锯齿纹较多,清代鱼鳞纹常见,鱼鳞多半带有染点。元代龙纹构图突出双龙追逐或邀游云间的艺术效果,是双龙者均为一龙昂首前瞻,一龙回首后望,前后呼应;明清布局着重立体感,双龙于-器者多以龙头位置的一高一低作上下应和,特别是清龙,身体常扭曲成弓形,其腹下有一段下坠,酷似蛇的腹部,为历代龙纹所独有。(转贴)
天下为公,海内共和。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54 小时听众数威望160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260UID25574
顶级专家, 积分 5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40 积分
在线时间3654 小时威望1609 注册时间积分5260好友帖子UID25574
元龙头小,身躯长,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形,体态轻盈,屈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
天下为公,海内共和。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54 小时听众数威望160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260UID25574
顶级专家, 积分 52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740 积分
在线时间3654 小时威望1609 注册时间积分5260好友帖子UID25574
再说说历代瓷器龙纹浅议: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龙为四灵之一,是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
神异动物,因此,装饰在远古时代陶器上的龙纹图案大都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
如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纹图案,
就“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瓷器龙纹概说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东汉至唐代,龙纹多数以堆贴、捏塑、范印手法表现,典型器物有东汉堆塑人兽纹蒜头瓶、南北朝青釉莲花尊、隋朝白釉龙柄鸡首壶、唐代青釉凤头龙柄壶等。别具一格的是,此时的龙纹常常同人物、走兽、飞鸟、莲花等堆塑纹组合使用,反映了人神沟通的宗教思想。这种创作构思,当与该时人们信奉道教,又值佛教传入中土有关。五代至元代,民间用瓷基本沿袭前朝模式,仍以贴、塑、模印为主。例如北宋吉州窑青白釉龙虎耳瓶、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皈依瓶、南宋龙泉窑青釉蟠龙盖瓶等。与皇权有密切联系的瓷器则以刻划、模印的平面图案为主。从l966年浙江杭州钱元瓘墓出土的五代越窑青釉浅浮雕双龙纹罂,从流传有序的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北宋定窑印花云龙纹盘、扬州市博物馆所藏的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梅瓶及江西高安窑藏出土的元代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上我们可以窥见这一时代信息。此时,作为主体形象的龙纹,因常常与祥云、波涛组合在一起,遂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给龙纹以
5爪和3爪、4爪的等级区别,则是已近元末的事情。至元二年(1336年)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史·舆服》),是龙纹最终变成封建帝王权威象征的发端。
天下为公,海内共和。&&&&黑龙江-哈尔滨 &&&&网址:  &&
<font color="#CC
<font color="#CC
<font color="#CC
>> 明清老瓷古瓷――万历青花三开光才子雅士纹大香炉【明代青花大器】_价格50000元【萃艺亭】
明清老瓷古瓷――万历青花三开光才子雅士纹大香炉【明代青花大器】
编号:se,
品种:青花瓷-青花瓷
属性:白地青花,明朝,炉,人物,景德镇窑,,,,,,,
简介:高147mm,口径199mm,明晚期,器型规整,尺寸硕大,壁较薄,胎色米黄,胎质干燥,釉下似乎施有白色化妆土,釉色莹润亮泽,有细碎开片,青花发色浓艳深沉,绘画风格豪放,粗犷而不失生动,纹饰布局饱满,
备注:口沿下部一圈绘鱼鳞锦地间隔的三开光花卉纹,炉壁主纹饰绘花卉山石间隔的三开光人物纹,雅士身姿挺拔,高傲不羁,小童或捧琴或跪侍,神情恭敬。人物身后背景有栏杆花木,有浮云红日,虽用笔写意概括,但整体气势恢宏,格调雅致,时代特征强烈。三只炉足为兽首造型,底部玉璧状,露胎未施釉。整体品相上佳,口沿内侧有三处老修补,从炉内壁看,此三处向下皆延伸出一条四五厘米长的紧致老纹,但未完全透及外壁,从外面看不大出来;一只足的一角有过老修补。如此大器,历经五六百年风雨,壁又轻薄,能保存若此已属难能可贵,仍可谓一件美品,陈设厅堂,视觉震撼,值得珍藏!!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店主询问!
店主 || 还未回复
商店【萃艺亭】“青花瓷”目录下其他商品:
¥4,000.00
¥4,500.00
¥2,500.00
¥2,000.00
¥2,000.00
¥18,000.00
¥4,000.00
¥2,000.00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青花瓷 >> 明清老瓷古瓷――万历青花三开光才子雅士纹大香炉【明代青花大器】_价格50000元【萃艺亭】
Best View:800*600 为了本系统能够更好的为您服务,请使用IE4.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997788商城]中国收藏热线 制作 Copyright? 2000 by China Collect Line
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
此网页由商店[萃艺亭]承租使用刻划鱼纹刻划龙凤纹  宋代斗茶盛行,茶盏在吸取唐代茶盏优点的基础上,进而出现了一种敞口,斜腹壁呈45度角,小圈足的容器,形似倒置的斗笠,因此这种茶盏被称之为斗笠盏或斗笠盌。宋代“斗茶时所用的茶盏,除了南方烧造的厚胎黑釉 “建盏”,北方各大名窑如钧、汝、定等均有烧制,北方瓷窑烧造的薄胎茶盏在设计上极具极简主义风格,把优雅简单的造型发挥到了极致。  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现今永和镇就是古"东昌"县县城的所在地。东昌地属吉州管辖,故名为"吉州窑",又称为"永和窑"。从考古发掘资料分析,认为吉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有一千二百多年的烧造历史。吉州窑黑釉瓷似在北宋时期才开始烧造。南宋时期的黑釉瓷有芒口、敛口、卷唇、深腹、外黑内白釉碗、盘、芒口薄唇碟、罐、瓶、注壶、鼎、杯和器盖等。芒口、底足矮内凹,为吉州窑黑釉碗、盏最常见的特点,且多施满釉。  该斗笠碗为吉州窑之精品。造型古朴,该碗胎体厚重,器内外施黄釉,釉色润泽,底部露胎,刻有“官”字款。内刻鱼纹,外壁龙凤纹,器型较大。实为少见。  在2010年的苏富比春拍出现了一只定窑白釉印花斗笠盏,拍出了3390445元人民币的高价。此前,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一只口径为19cm的北宋定窑(也有认为当阳峪窑)黑釉鹧鸪斑盏以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曾震惊全球收藏界。而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藏品中亦有一只北宋河南禹县钧台窑钧瓷斗笠盏。这种大美至简的薄胎斗笠盏因存世量极少,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此件藏品展示于上海合卿阁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2014年9月份将在上海市展览中心参加,中国7年一届的《国际古董展》。据行业人士介绍:此类器物在宋吉州窑产品中较为稀少,随着古董艺术品拍卖收藏投资的不断升温,未来的几年瓷器的投资空间仍然很大,值得有实力的大收藏家收藏。藏品关注网站:  ()来源九州新闻网)当前位置:
古瓷片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稀缺瓷片可升值
& & & 近日,一条“苏州吴江土豪用多件古董建造了一座价值98亿元瓷房子”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后来媒体核实,瓷房子确实存在,不过并不在吴江,而是在天津。据说这座瓷房子装饰用的瓷片都是古瓷片,当中还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瓷片。
  对于瓷房子的价值网上争论热烈,但吸引我们关注的是:原先按车卖的古瓷片,近几年价格飞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价值在6000元以上,即使只有当中的一个字,这样的瓷片也能卖个1000块钱。
  但并非所有的古瓷片都有收藏价值。不少专家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瓷片数量太多,其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只有稀缺的瓷片才有升值的空间。
  瓷片收藏开始被关注
  羊城晚报:中国的制瓷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在瓷器烧制、贸易运输,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几年前,即使是古瓷片,价格都是非常低的。所以2012年的时候,一箱218片的北宋汝窑瓷片在澳门拍出了2875万元,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听说近几年古瓷片的价格一直都在涨,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
  楼钢:古瓷片的收藏之前一直是不受重视的,会收藏古瓷片的人,除了少数的发烧友,很多人只是收藏原器的时候顺手牵羊,更多的是一些专家学者出于教学或科研的目的去收集瓷片。
  2002年的时候,我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叶文程老师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国古陶瓷标本研究中心,收集了中国历史上从汉代到明代的80多个窑口的4万多件古陶瓷标本,涵盖了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各种标本,当中有的是博物馆、文管办和一些古陶瓷研究老专家捐赠的,还有一些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当时古瓷片的价格非常低,明代官窑的瓷片一件也就几十块钱,现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就在6000元以上,即使只有当中一个字的一片瓷也能卖1000块钱。
  羊城晚报:自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钧瓷瓷片的价格是不是就是最贵的?
  张海文: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说的是钧瓷的稀有,而不是钧瓷的价值。北宋的时候,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除非得到皇帝的赏赐。所以达官贵人都以拥有钧瓷为荣,是一种炫富的心态,说的并不是钧瓷在当时的价格标准。
  现在的人为什么会收藏古瓷片,很大一个原因是瓷器的价格不断攀高,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经济承担范围。而一片古瓷片的价格即使是现在涨起来了,最贵的也就1万多块钱,非常稀少的十多万元,更普遍的都是几十块钱、几百块钱,一般的收藏爱好者还能买得起。
  几十年前我带学生去实地采集标本,在窑口等地随随便便一挖就是好几箱瓷片。现在很多当地的农民漫山遍野地在挖瓷片,市场教会了他们什么样的瓷片更有价值。经过商人一倒手,比较稀少的瓷片价格又被抬高了几倍。
  古瓷片能破译当时重要的烧制信息
  羊城晚报:张海文老师,您之前烧制的“翠叠纹斜开片青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被中外专家誉为“出自南宋官窑而高于南宋官窑之国宝”。宋官瓷的制作是出了名困难复杂的,每件作品须经72道工序方能完成,合格率仅为百分之一左右。好的精品专供皇帝本人和宫廷使用,差的制品一律销毁,不得流入民间。宋代灭亡后,这种绝技便失传了。听说您之所以能让这一失传的制瓷绝技重见天日,就是从研究古瓷片入手的。
  张海文:宋代官窑烧制青瓷技艺是当时世界上绝密的顶尖技术,而且由于北宋宫廷烧制御用器的时间很短,仅约20年左右,要求甚高,产量有限,传世更少,以至到南宋时就已成为尤其难得的稀世珍品。我的研究是从收集南宋的鳞纹青瓷香炉瓷片入手的,从物理化学角度进行了30多年的科学、艺术实验,这才成功烧制出斜开片鱼鳞纹青瓷。
  所以玩古瓷片的有两种人,专家和民间的玩法是不一样的。我看到一块好瓷片的激动,是完全不亚于看到一个原器的,因为我看到了比原器更重要的价值。如果是一件原器,我们是无法清楚地看到它内里的胎质、釉色等,而一片古瓷片却能给我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通过现代测试手段,就能知道瓷土产自哪个山脉,能够看到它的元素组成、质感肌理、微观结构及制作工艺等等,这给了我们很多第一手材料,是判断古陶瓷烧造窑口的重要证据。研究陶瓷40多年来,瓷片标本一直都是我的第一手材料。
  羊城晚报:只要有瓷片标本,历朝历代的古陶瓷都能被“还原克隆”出来?
  张海文:原则上说是没错的。比如拿到1/4片的古瓷碗片,在电脑上用三维技术就能还原出一件完整的瓷器造型,检测瓷片则能破译出当年烧制的很多重要信息。当然,“还原克隆古陶瓷”,还需要掌握高超的学术造诣和陶瓷技艺。
  官窑瓷片更具收藏价值
  羊城晚报:之前在澳门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北宋官窑古瓷片镶白金项坠,拍出了70多万元的价格。但有一些瓷片现在仍卖几块钱、几十块钱,请问收藏什么样的古瓷片才有升值的空间?
  楼钢:一片瓷片拍出70多万元,我始终认为“虚”的成分比较高,但随着古瓷片的价值得到大家的认可,特别是国家对古瓷片和古窑口保护力度的加强,资源少了,瓷片的价格必然是会上涨的。
  以前很多古窑口都是随便参观的,去的也都是我们这些搞研究的人,随手就能捡些瓷片回来。后来政府保护古窑口,我最记得2003年的时候龙泉青瓷申遗,当时很多人涌入龙泉窑去抢瓷片,政府拦不住,最后还逮捕了一些人。现在去古窑口参观,基本上都采集不到瓷片了,去到哪都有工作人员跟着。
  羊城晚报:瓷片收藏是否跟原器收藏一样,官窑瓷片相对更值钱?
  张海文:从经济价值来讲,确实如此。但官窑贵得有道理,历朝历代的官窑,都是汇集了天下最顶尖的能工巧匠,烧制出来的瓷器也是不计成本的,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形体上,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巅峰。而民间用瓷以实用为主,型制比较粗糙,艺术上并没有多大的追求。
  记得有一年我在景德镇,考察了珠山一带明代御窑厂故址,多达百吨的瓷片堆了一地。当时已经有一些年轻人在做修复的工作,他们都是当地只有高小文化的年轻人,工作就是大海捞针似的寻找瓷片,拼图似的尝试拼接还原当时的瓷器。这些瓷器,与文献记载和传世品相互辉映,是明代官窑研究和明代史料比对的最佳实物资料。前几年我再去那个窑口考察,当年的一些年轻人还在做这个工作,只是已经人到中年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盘子,上面画有一条很漂亮的青花龙,甚至比我在很多博物馆里看到的龙都要漂亮,但为什么会被敲碎成三块埋在土里呢?估计当时画瓷的人画得太熟练了,原本皇帝御用的五爪龙的脚多画了一只爪子,变成了六爪龙。这样的瓷器若被发现,所有人是要被砍头的,所以被古窑工匆匆敲碎,偷偷埋到了龙窑旁的土里,躲过一劫。像这样独一无二的瓷器,虽然不是原器,但我相信如果流入市场,价格也是不菲的。
  羊城晚报:是不是有底款,历史清晰的瓷片价值更高?
  楼钢:这是当然。判断一片瓷片的价值标准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看出身。看是不是从历史著名的窑口出产的,如宋代五大名窑等;第二看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如果瓷片上有独特的铭文,比如我收集到的一片瓷片,上面有“靖康元年”的铭文,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为瓷片残缺,它最缺乏的就是艺术价值,如果具备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才能取得一个平衡。
  收藏瓷片最好能够成系列,但现在全面系统收藏古瓷片的可能性不大,一来窑口保护起来了;二来瓷片的价格不断上涨;三来稀缺的瓷片都在私人藏家手里,轻易没在市场上流通,收藏要付出比以前多很多倍的代价。
  大专题凑齐的难度太大,分门别类收集小专题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收集历代有龙纹的瓷片,这样只需两三百件就能形成比较直观的系列,或是收集古陶瓷上有美人图案的瓷片,这样的系统收藏难度大大降低,投入的财力物力精力也相对较少。
  羊城晚报:完好的瓷器虽然因品相、纹饰等的不同价格差别很大,但总体而言依据年代还是有一个大概的价格系统,而瓷片收藏没有对应的价格系统,怎么定价?
  楼钢:没错,瓷片是没有价格系统,但在玩家圈里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价格。比如明代官窑瓷片,有一个字的瓷片大概1000元,六个字就是6000元;清代的官窑瓷片,一个字大概是五六百元,六个字的一片瓷片价格在3000元左右。
  目前宋代五大名窑的瓷片相对比较难找,一片汝窑瓷片的价格,已经从几十元涨到了几千元,品相较好的钧窑瓷片,有的甚至上万元。
  羊城晚报:听说现在连瓷片也有了赝品。
  楼钢:最近几年瓷片价格一涨,赝品就跟着出现了。举我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三年前,我和学生到北京潘家园买标本,有个院子摆了一堆汝窑瓷片,摆摊的一位老大爷给我递了一块瓷片,我看了觉得是真的。但大爷说不能只买一块,要买就要把整堆都买了。一共是30多块,全部都买了下来就要几千元,所以再仔细看看,结果那30多块瓷片,竟然只有给我看的那两块是真的。
  羊城晚报:现在很多瓷片被镶嵌在首饰或工艺品上,这样会不会影响其原有的价值?
  楼钢:应该不会。利用古瓷片镶嵌艺术品不是现在才有的,从明代就开始了,比如天蓝釉的钧窑,能在家具或首饰上镶嵌一片这样的瓷片,在当时也是能卖很高价钱的。古代的出土文物相比现在少多了,所以明清时期,有很多珍贵的瓷片就被镶嵌在手镯、挂件,或者是珠宝盒子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出口创汇的工艺品,上面也镶嵌有瓷片,这样的传统一直都有。
  古瓷片的学术价值
  高于收藏价值
  羊城晚报:同样是官窑瓷器,一件完好的瓷器可能价值过亿元,而一片古瓷片至多也就过万元,少有十多万元的。瓷片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科研、教学方面。能否说古瓷片的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
  楼钢: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没错,原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肯定更高,瓷片更多体现的是它作为标本的工具性。而且古瓷片的数量实在太多了,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加快城乡建设、公路铁路建设,以及大规模的城乡改造,不经意间又出土了很多文物,当中古瓷片就是数量最多的。人们经常把中国玩古陶瓷的人分成两派,一个是“国宝派”,也就是玩原器的,以收藏、增值为目的;另一个就是“瓷片派”,就是做科研、做学术的,从玩瓷片入手。
  羊城晚报:您鼓励藏家收藏瓷片吗?
  楼钢:如果要进入古陶瓷的收藏圈,收集研究古瓷片是必需的,瓷片一定是你的工具。经常有市民拿来瓷器让我们做鉴定,但中国古陶瓷的鉴定向来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对于这些市民,我们往往不直接跟他们说这件东西对还是不对,我们会把跟这件瓷器对应的窑口、相同时间、类似纹饰的瓷片标本拿出来,给他们自己对比。很多人一对比,马上就能看出自己的东西对不对。古陶瓷的鉴定就是一种比较,瓷片就是很好的标准器。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当你没有见过男人和女人的时候,单独一个人很难区别男女。但当有了参照物,区分性别就很简单了。所以一件标本胜过千言万语的解说,收集古瓷片就是进入古陶瓷收藏圈的一个最基本的阶段,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的立场,也不代表的价值判断。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
业务部:北京西城区大安澜营31号天平商务楼408
邮编:100050
电话:010-
技术部:北京市西城区虎坊路19号院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热线:服务QQ:电子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鳞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