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问邱明才主任你去过吗?治好了吗?是西医考研还是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年07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摘要】:正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表现为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关节疼痛,常伴随有腰腿乏力、下肢抽筋、弯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80【正文快照】: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表现为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关节疼痛,常伴随有腰腿乏力、下肢抽筋、弯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动困难或受限。近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取得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富军,白克杰,方玉先,张继红,郭建军;[J];光明中医;2002年05期
汪禄祥;董宝生;刘家富;;[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年11期
卿茂盛,陈小砖,邹志鹏;[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东岩,蔡红,卓铁军;[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董月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丛建华,刘菲;[J];安徽医学;2003年02期
许冠荪,刘广霞,尹刚,洪莉丽,方正清,张荣军,吴成长,杨骏;[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黄海,成羿,朱杭,陈红梅,章煜铭;[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苏友新,郑良朴,钱松涛,董忠,郭进建,张安桢;[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冯伟,傅文彧,朱雅萍,张凤华;[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孙志香,张振鹏,吴静;[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年02期
周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崔永胜,虞定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巧艳;[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程志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徐传毅;[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刘素荣;[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赵长安;[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朱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罗冬梅;[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刘文亚;[D];新疆医科大学;2002年
刘献祥;[D];福建中医学院;2002年
丁晓颖;[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崇武;[D];暨南大学;2000年
朱晓英;[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赵杰修;[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杨晓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余阗;[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喻永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蔡振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熊学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邱志杰;[D];苏州大学;2001年
樊仕才;[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禄祥,梅文泉,董宝生,杨旭昆,陆光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年04期
罗毅文,段戡,朱付平,邓博,孙之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谢雁鸣,赵晋宁,丁会,刘吉杰,袁润英,李承军,张文军,崔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3期
陈惠玲,吴珍云,杨华,魏升华,杨羽中;[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1年01期
张勇,吴兴裕,陈苏民;[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7期
周强;付庭斌;;[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7期
卿茂盛,陈小砖,邹志鹏;[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穆刚;王平;张君涛;;[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年01期
王龙,张晓华,吴祖道,李莉;[J];中国中药杂志;1992年01期
雪原,王沛,齐清会,倪虹,马信龙,郭世绂;[J];中华骨科杂志;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菅书明;;[J];中外医疗;2011年22期
刘晨;;[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6期
赖忆;赖微;;[J];中外医疗;2011年19期
杨留生;于年海;;[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07期
柯静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13期
李美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刘中文;潘晓燕;孔炳华;;[J];中药材;2011年05期
高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1期
孙娟;王恩龙;;[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5期
张鹏;;[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黎;;[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陈晴燕;;[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彭惠平;徐进康;吴坚芳;陆喜荣;;[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阎领全;李新荣;;[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华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朱增华;;[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刘莉;路小光;;[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吴联源;;[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萧摩;刘晓梅;;[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秦万章;;[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魏如庆 魏兴禹;[N];健康报;2011年
苓文;[N];民族医药报;2003年
杨明;[N];人民日报;2004年
吴银根(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记者胥晓琦;[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朱春光;[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牛振洲;[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士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莊淇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张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朱晓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葛建忠;[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凌扬;[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毅侠;[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邹富胜;[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沈晔华;[D];复旦大学;2006年
顾建钦;[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马强;[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刘寨东;[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曹威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田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郝艳会;[D];吉林大学;2005年
李幸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张宇;[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李雪;[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宋偲茂;[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3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年09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3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1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以控制血糖。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69.7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MNCV、SNCV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NCV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87.2【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伴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肾功能衰竭、视力模糊、失明等[2]。而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易致残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的可能造成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仁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7期
蔡明江,成杰;[J];临床荟萃;2001年23期
林轶蓉;[J];山西中医;2003年03期
姚淑贤;;[J];山西中医;2013年11期
王宇石;吕萍;饶明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5期
马叶萍;孙新芳;;[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5期
童光焕;[J];中级医刊;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方桥;[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关战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刘荣莉;屠家启;许青;;[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沈朝萍;钱秋海;夏丽英;王志程;王思明;;[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王兵;郑金荣;;[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5期
罗雄;凌湘力;;[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6期
周雪梅,陈雪功,张琼玉;[J];安徽医药;2004年04期
陈春莉;高伟伟;;[J];安徽医药;2009年02期
朱德增,陶凯忠,张传森;[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魏燕;叶迅;胡卫芬;洪郁芝;;[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雷;;[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张星;许筠;谢华;;[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金泽;张边防;尚丽霞;王丽娜;;[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徐意;方朝晖;鲍道林;刘晓辉;韩明向;;[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魏燕;胡卫芬;洪郁芝;;[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李刚;张丹东;;[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赵贤俊;崔海月;李性周;金政男;;[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渴病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马宇鹏;李越;贺春梅;;[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朱惠兰;;[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梁伟东;熊莉华;;[A];第十四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宽宇;[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韩莉妲;[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庄士永;[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魏媛媛;[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许云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薛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刘素荣;[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赵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闫秀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徐梓辉;[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利娇;[D];郑州大学;2010年
彭敏;[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庄乾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梦琳;[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伟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苏虹霞;[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滕惠兰;[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冯晓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周鑫;[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赵晶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邱明才;[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5年01期
蔡芳;[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4年03期
王元松,王瑞丽;[J];河北医药;1994年01期
纪广山;[J];临床荟萃;1994年03期
程赣萍;王桥根;应卫婵;王晓翔;邵锦根;张耀西;;[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年01期
王桂侠,李广仁,刘立,张晓宏,尹天亮;[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王宇石,朱丹,徐静,饶明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3期
王宇石;程门雪;饶明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1期
曹辉,郝齐志,余晓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02期
廖二元,许樟荣,伍汉文,超楚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志红;[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年08期
宁光;;[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3期
郑冬梅;于桂娜;赵家军;;[J];山东医药;2008年10期
王新;;[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年01期
毛晓明;[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4年01期
吴安瑜,郭殿武,王丽霞;[J];临床荟萃;1997年07期
李淑华,王红燕,张斌;[J];山东医药;1999年21期
王建华;;[J];药物与人;2012年04期
魏开敏;;[J];药物与人;2013年05期
魏开敏;;[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卫;;[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孙素娟;申竹芳;陈跃腾;谢明智;;[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孙明友;汪吉凤;孙志东;李显筑;;[A];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全国第六次中医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孙明友;;[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万寿君;赵卫东;;[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钟历勇;;[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袁群;史国珍;吴石白;梁乙安;刘德辉;;[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任跃忠;;[A];2008年浙江省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赵志刚;;[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王红波;;[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N];大众卫生报;2008年
上海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张敏 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
王建华;[N];医药经济报;2011年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
王建华;[N];医药经济报;2011年
副主任医师
王建华;[N];家庭医生报;2003年
白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许晓华;[N];健康时报;2007年
上海市第六医院;[N];家庭医生报;2004年
石竹晚;[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许玫;[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贾敏;[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张丽;[D];浙江大学;2004年
张春风;[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王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Priyadarshini Y[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张正刚;[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胡泓;[D];浙江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西医联袂共献学术饕餮第十一届金陵内分泌与代谢病论坛胜利落幕.pdf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西医联袂共献学术饕餮
――第十一届金陵内分泌与代谢病论坛胜利落幕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院区 狄红杰 刘超
提示妊娠早期充足的碘营养至关重要,强调即便轻度
碘缺乏对胎儿智力和语言能力也会产生影响,在轻度
碘缺乏地区妊娠妇女碘缺乏是亟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
题。亚临床甲减与心衰的Meta分析提示心衰仅与TSH
水平 10 ~19.9mIU/L 有关,风险增加约2倍,与性
别、年龄、种族、既往是否有CVD或心衰病史无关。
目前研究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这与
甲癌发生率真正升高有关,也与目前肿瘤筛查手段改
进及医生诊断意识提高等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女性肥
胖与甲癌的关系更为密切;成年早期体重增加可能在
~14 日,在内分泌与代谢病领域 甲状腺癌的发生中起作用。另外一项有趣的发现是吸
具有悠久历史并富有盛名的第十一届金陵内分泌与代
烟降低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吸烟降低分化
谢病论坛在南京徐庄软件园胜利召开。该论坛由中国
型甲状腺癌风险约40% ,而且这种影响呈吸烟量依赖
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 性,戒烟后影响消失,研究者认为此结果可能与TSH
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院区主办,滕卫平、宁
降低和体重降低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点击次数:
mw5088: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mw5088,请问: 1、您觉得现在医生专业分得越细好还是全科医生更利于中国医学的发展? 2、您觉得和病人及其家属交代病情时,讲的越仔细好呢,还是只说一些利害好呢。有时你讲的越多,他反倒越不相信你,有时候他们还会误解你的意思。 3、我们一线医生很苦也很累,但社会上其他各行业人都以为我们工资又高,提成又多,老觉得我们收红包是普遍现象,请问您觉得目前医生行业如何更好的短时间内消除这样的大众对我们的误解呢?要靠我们医生来讲可能是越抹越黑,靠媒体我们又没有呼吁的&&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邱明才教授:医学分工势在必行,但要有坚实的内科基础。两方面的能力都应该具备。交代病情要耐心,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去解释。话不要太多,但要说明白。医生的职业比较特殊,我期待着工资待遇更合理些。中央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教授门的工资正在套改,我的工资减少了近600多元。院士为1级,其余的教授均为4级。今年再从中选拔2级或3级。我没有怨言,该得多少就是多少,争这些没有大意思。 秋桫玖: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秋桫玖,欢迎来到丁香园做客!我很荣幸能向您请教!1、我是神外的,我们在临床上多见病人合并糖尿病,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量使用胰岛素已是常规了,那么势必加重患者的诊治疗程,如何有效合理的应用胰岛素,尤其是术后病人,停药指针是什么?转用口服药物时机如何把握? 2、现在的临床工作越来越繁忙,往往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还要处理社会事务,请问您是如何合理的处理其间的关系的? 邱明才教授: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不宜过多,应激情况下例外。我们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学习的,要能吃苦。 lyiyiw: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lyiyiw,很幸运能有这次难得的机会向您提问: 我是一名六年制本科六年级的学生,正在毕业生产实习阶段。我已经和本校附属医院(三甲)签订了五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协议。虽然关于住院医师培训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机会还是应该把握住。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喜欢动手,所以选择了外科,尽管是女生。因为医院会有出国深造的机会,不过就身边回来的老师说出国只是为了镀金,拿文凭,耗费的几年时间一回国,临床上反而拉下了许多。我想问:对于年轻医生,是应该老老实实在医院呆上三年拿相当于硕士的文凭;还是去考研究生;还是出国?我也知道出国分几种,如果出国的话,何时办、怎样走、哪些国家(美国公认,日本如何?),能使我们的时间更加统筹的运用。因为我本科就读了六年,所以时间相对来说,更紧迫了。 还有就是身边关于实习的问题。因为医院大,进修医,研究生很多,根本没有实习生的机会,。学校不重视,医院不重视,老师不重视。生产实习期间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呢?不晓得,走上工作岗位,其他科室的相关临床知识一塌糊涂,生产实习没有学到的东西,难道要以后的教训来弥补吗?多谢! 邱明才教授:您所问的问题是所有年轻学生共有的问题。关键是自己的价值取向!如果做医生,还是在国内塌实肯干。出国学习,只是开眼界。金子就不必镀了,回国后,还是要看自己的本领。没有本事走到哪里也不行。 woshiwo831831: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雨涵,内分泌硕士毕业,很高兴有机会向您请教,我想问的问题是: 1、临床工作烦琐,目前病房住院病人大多数是糖尿病人,内分泌病种较单一,怎样才能和临床结合更好更快地进行科研工作呢? 2、由于除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外,其他内分泌疾病少见,因此一些人戏称内分泌医生应改称&糖尿病医生&,请问邱教授对此问题怎么看待?在临床工作中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拓展自己本专业诊治技能。 3、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医生之间关系复杂,矛盾也重重,医患关系紧张,请问邱教授怎么看待这些关系的发展趋势? 邱明才教授:病种单一是许多医院内分泌科面临的相同问题,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多年来一直具有病种多种多样的优势,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内分泌历史比较长,更是我国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朱宪彝教授为我们奠定的良好基础。一个科室要有特色,吸引病人前去就医。我们科室骨代谢疾病比较多,来自全国各地。近来,甲亢和糖尿病患者来自外地的也很多。关键是医生能否为患者解决问题。至于同事间矛盾多的问题,关键还是主任没有把科室人际关系理顺。我们科室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少有为利益而争的现象。 Iaastudentlucky: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iaastudentlucky,很荣幸能向您请教。 我还是一名在校医学生,都说老师要为人师表,可在见习的时候,有些老师的表现差强人意,或许我们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了,可老师的一言一行确实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当然大部分老师都是好的啊!邱教授,你能回答我们当代医学生最关心的话题么?1。我们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是不是需要改革了?怎么改? 现在都谈教育成本,怎样才能处理好救死扶伤和经济因素的关系呢? 邱明才教授:前面我已经回答了网友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不成功,需要改革。部分老师难为师表也是事实,但我们自己要洁身自好,做一个有良知的医生。救死扶伤永远是医生的首要使命,而不是金钱。 yafei06: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yafei06,请问: 目前各界对中医的议论很多 , 作为一名中医专业学生,我们有时也很迷茫,我们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我坚信中医的疗效,但西医的影响却无处不在,我该如何对待中西医的冲突?我该如何在学习中平衡?您作为西医界著名的医家,能给我指点解惑吗? 邱明才教授:中医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其中必有科学的东西,否则早就消亡了。我现在分析内分泌疾病时,经常运用中医的辨证思治和整体医学的思想。中医的困惑是如何用现代科学手段去验证中医的理论。 早起的虫子:尊敬的邱教授您好,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向您请教.也感谢丁香园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能够跟专家交流。我是丁香园会员早起的虫子.有两个疑惑已经在心里徘徊了很久.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研究生,我接触了很多的病人,了解他们的痛苦,并且亲眼看到经过医生细心的治疗使他们恢复健康之后,病人是由衷的感谢.因此我认为医生真是一种很崇高,很有社会价值的行业,因此一直以来做一名好医生成为我追求的梦想,限于我的见闻.我只是将身边看病看的很好的医生,老师们作为榜样去效仿.但是有时候发现做医生其实也是要求有感觉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进步,但是比较起那些有先天素质的,觉得差距还是有的,毕竟在你学习努力的时候,没有人会停滞不前.所以有时候也很困惑.这些先天的东西应该是秉承教育的启蒙.请问您对于医学生的教育有什么好的想法和一些创新性的点子,可以让更多的医学生更加快速的入门,更加健康的成长吗? 另外一个困惑来自于科研,我觉得目前国内很多的科学研究没有看到有实际性的应用前景,真是很迷茫,找不到理由说服自己在一堆细胞和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去搜寻,就象基因治疗,感觉好遥远。而国内的科研环境,也让人感觉做科研就是为了SCI,就是为了发PAPER。所以找不到那种做医生的神圣使命感了。感谢您的解惑,谢谢! 邱明才教授:我个人的经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作为动力去钻研,去思考,而不是仅仅为了发表论文。当然,科学论文的价值也十分重要,是人类宝贵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从事基础研究的人也有他们的兴趣,有时研究的内容离现实比较远,但我们无权去阻止别人从事他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或许将来有重大发现。我本人喜欢从事临床研究。 Mrlihebone:邱教授您好,我是新会员mrlihebone,很高兴向您请教。 救治甲减粘液水肿昏迷的病人,甲状腺素起始要用大剂量,而肾皮低危象用皮质激素要从小量开始,二者为何不同? 邱明才教授: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即安全第一。所以,我在用药时,剂量不宜过大。 Lotuspring: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lotuspring,欢迎您来到丁香园为我们答疑解惑! 随着临床工作的时间日益延长,我越来越感觉到做医生的责任重大和需要不断进取,但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做医生的辛苦和不被患者理解,有时真是觉得委屈,无处说理!一颗真心换来误解和讽刺,并不是说我多么认真搞好业务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似乎我们已经成了不受任何保护的一类人群!所以在工作之前总要先想一想,怎样做可以先保护好自己?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如此难以面对呢?医患关系何已到了今天这种地步?究竟怎样、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所以,在做医和做人的处理上,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呢?感谢您! 邱明才教授:不被理解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我的态度是,诚心诚意与患者交流,有时还需要拿出姿态来,让患者感觉你是在为他治病。前不久,一位来自深圳的女病人全身骨痛,兄妹三个人都说自己忙,无力照顾病人。我查房时就说,你们三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病人。我们可以雇一名保姆,每月900元,我算一份。你们每人每月200元,我每月300元,可以吗?大家一起哭,最后同意继续治疗。从湖北老家把老娘接过来护理她。经过2各月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大家皆大欢喜。我当主任8年,从无医疗纠纷,最近,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还发了简报,表扬内分泌科的良好医德和医疗水平。反正,当医生不容易! yangshiyan2005: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yangshiyan2005,很高兴能有机会向您请教: 1、我是一名从校园里毕业已经俩年的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在班上每每来了新病人,主任总是把电话打过来指示如何下医嘱,从不允许我们自己单独开医嘱.即使对其有异议的地方,主任仍是强力而为.而且我们这里副主任遇到主任收的病人也是主动打电话向主任请示.我现在总是感觉自己只是写病历的高级技工而已,甚是困惑:感觉如此下去,终究会失去对病情的真正的掌握,而又不知道如何与上级医师处理关系了?2、我虽然干的是专业科室,可总是每每遇到很多非本专科的病情,因此需要&全科&的知识才好.我总是固执的以为人是一个整体,需要一个最完美的治疗方案才好.可事实上有时恰恰遇到一个专科与另一专科相抵触的情况,而我发现我在哪专科轮转时该科的医师总是以它们的特色为准则.而现在的专家的指导意见也&与时俱进&的不停的换着出来.我想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办?还有,我们该如何对待专家们的指导意见呢? 邱明才教授: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条件下,我认为年轻医生还是多听上级医师的意见为好。当然,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应该有地方释放。我建议,您可以把不同的意见写在病程里,上级医生查房时有可能看到您的意见。在背后可以互相交流,统一认识。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henchen999: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chenchen999,我现在一综合性医院工作,我很困惑什么是好医生? 医院认为的好医生:能多发SCI文章,你能编出来也行。你就可以当科室主任,能不能看好病不重要。病人认为的好医生:能看好病,有着良好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道德品质好。这是不是我国医疗体制的问题,您访问的国家多,国外也这样吗? 有的医生文章发的多,可是不会看病,手术一塌糊涂,但是却能成名医。我不知道我今后的道路该怎么选,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二者兼顾当然最好,但很难很难,请您指点迷津。多谢! 邱明才教授:我觉得,二者既矛盾,又统一。在三级甲等医院内,不会写文章的医生当不了合格的好医生。 一个人应该全面发展。妥善安排时间,几方面都要兼顾,荒废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我每周查房一次,每周讨论病例一次。偶尔去病房看看一些重点病人。另一方面,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可以把工作干好了。 cwq6666: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cwq6666,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向您请教。 我是一名基层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平常经常遇到心血管病人合并高血糖,我们常常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于合并心衰的病人我们就用糖水加胰岛素治疗,但我却不知道这样做的合理性。另外如果皮下注射胰岛素初始剂量如何计算,如何调整?谢谢!  邱明才教授:对于心血管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口服降糖药的疗效一般不好。使用胰岛素的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合并心梗时,血糖就非常难调控,因为应激条件下,升糖激素分泌太多。 生物迷: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生物迷。作为一个才上临床的住院医生,每天都有很多病人要忙,想的是快点把病记写完,医嘱开完,还没有想过如何作个好医生。现在医生太难当了,收入低,工作累,还要不停的学习新的进展。在这样的压力下,什么才能成为当好医生的动力呢?日本拍了一个电视剧《白色巨塔》,里面有一个医生,是一心扑在业务上,在医院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帮助诊断的线索,下班回家也不停的专研业务书,科研上还拿到了政府的资助。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医生,因为在一次医疗纠纷中说了不利于医院的真话而被赶出医院,剥夺了继续科研的条件和经费。看来好医生不是那么好当的。邱教授您认为呢? 邱明才教授:您说得一点也不错,当个好医生的确很难,但不应该因为难而退缩,因为大多数病人是好的,不好的是少数。 ddt1001:欢迎邱教授再次做客丁香园,在这里也感谢斑竹你们辛苦了。我是基层医院的一名心血管医生,有时临床上遇急性心机梗塞,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见大部分医生给予口服降糖药,很多医生觉得注射RI麻烦,或考虑到病人出院后不能坚持注射,我们最好怎样做?以前曾读过邱教授的关于免疫损伤-器官障碍的文章,很喜欢。前段时间遇一病人中年甲亢病人,血RT WBC为4.0&10 9,我给予了强的松,却遭到主任及其他人质疑,难道无指南的东西就不能用吗?自己年纪轻,却要当个好医生很难。邱明才教授:您应该笑着对主任说,咱们一起尝试一下邱教授的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反正对患者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编辑: blue
作者:邱明才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或后,发表留言
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医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