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怀孕期间出血怎么办偶见出血症状正常吗?应该怎么办?

怀孕期间肚子痛,但没有出血症状请问是否正常?
本人从怀孕第4周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怀孕两个月了,但是每天都会有十多秒至数分钟的肚子疼的症状,请问是否正常?会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08-10-21 & 发布
肚子痛,真假临产 孕妇到了肚子痛的时候,就以为要临产了。一些孕妇子宫收缩,肚子痛了10分钟,在床上休息后疼痛又缓解了,肚子也变软,这就不叫临产,叫假性临产。 一般产妇感觉肚子发硬,子宫有规律地收缩,每10分钟1-2次,才叫临产。但不同的孕妇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有些产妇38周临产,有人却直到42周才临产,这与孕妇自身分泌的催产素和敏感性有关,初产妇从临产到胎儿娩出,平均时间是10小时左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孕早期,有些腹痛是生理性的,即因为怀孕所引起的正常反应,但有些却是病理性的,可能预示着流产等危机的发生。
生理性腹痛:孕早期,很多准妈妈总感觉有些胃痛,有时还伴有呕吐等早孕反应,这主要是由孕早期胃酸分泌增多引起的。这时要注意饮食调养,膳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早餐可进食一些烤馒头片或苏打饼干等。随着孕早期的结束,不适会自然消失。
病理性腹痛:在孕早期出现腹痛,特别是下腹部疼痛,首先应该想到是否是妊娠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先兆流产和宫外孕。
1、准妈妈在孕期前几个月,如果出现阵发性小腹痛或有规则腹痛、腰痛、骨盆腔痛,问题可能就比较复杂。如果同时伴有阴道点状出血或腹部明显下坠感,那可能预示着先兆流产。准妈妈应该少活动、多卧床、不要行房事、勿提重物,并补充水分,及时就诊。如果疼痛加剧或持续出血,需要立即就医。
2、如是出现单侧下腹部剧痛,伴有阴道出血或出现昏厥,可能是宫外孕,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有些准妈妈认为在孕早期出现腹痛可能是偶然性的,不要紧,只要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就好了。这种盲目采取卧床保胎的措施并不可取,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非妊娠原因的腹痛:在孕期出现一些疾病,也可引起准妈妈腹痛,但这些病与怀孕无直接相关的原因,如阑尾炎、肠梗阻、胆石症和胆囊炎等。因为在孕期出现腹痛比较常见,所以有时出现了非妊娠原因的腹痛,容易被准妈妈忽视。
因为怀孕期间腹痛有很多原因的可能性,且病症腹痛与因妊娠而引起的腹部不适难以区别,根据腹痛的部位、时间、疼痛程度等,不经检查很难知道腹痛的原因。生理性腹痛虽不需要治疗,但也必须排除病理性疾病的因素。所以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还是去医院看看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正常的,不用太担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0月29日下午3点-5点,乳腺专家将作客新浪聊天室,与您一起探讨女性乳腺健康问题,关爱女性自身的健康,期待着您的光临和参与
军事医学科学院307
医院乳癌科副主任
美国City of Hope
国家医学中心客座
 教授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
亚太临床肿瘤学会(AOCO)会员
乳癌知识问与答
1.什么是乳腺癌?
2. 乳腺癌多发生在什么年龄?
3. 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4. 精神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系吗?
5. 乳腺癌与膳食因素有关系吗?
6.男性会患乳腺癌吗?男性乳腺癌有什么特点?
7.哪些人容易发生双侧乳腺癌?
8.乳腺癌在乳房局部有哪些临床表现?
9.乳头溢液一定是乳腺癌吗?
10.乳腺癌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1.乳腺癌病人为什么要进行雌激素受体测定?
12.为什么乳房出现红肿现象时需要警惕乳腺癌呢?
13.怎样鉴别乳房常见的肿块?
14.乳房肿块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如何?
15.乳腺癌治愈的标准是什么?
16.什么情况下不宜用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癌?
17.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后怎样进行放疗?
18.什么是乳腺癌的化疗?它是怎样起作用的?
19.乳腺癌在什么情况下适于采用化疗?
20.乳腺癌的现代治疗方法有哪些?
21.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22.乳腺癌病人为什么要去除卵巢的功能?有哪几钟方法?
23.哪些乳腺癌病人适于做卵巢去势治疗?
24.什么叫雌激素受体?有什么临床意义?
25.什么时候应用抗雌激素类药物?怎样应用?
26.干扰素有什么作用?能用于治疗乳腺癌吗?
27.乳腺癌骨髓转移时怎样治疗?
28.妊娠期、哺乳期患乳腺癌怎么办?
29.乳腺癌是不治之症吗?
30.乳腺癌病人应当怎样看待疾病?
31.乳腺癌病人的家属应当如何配合治疗?
32.如何安排乳腺癌病人的饮食?
33.乳腺癌病人疼痛怎么办?
34.怎样做好乳腺癌病人的精神护理?
35.精神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及治疗、预防有作用如何?
36.乳腺癌的预后受哪些因素影响?
37.怎样预防乳腺癌和复发?
38.什么是乳腺癌患的易感因素?
39.预防乳腺癌有哪些有效措施?
40.母乳喂养对预防乳腺癌有好处吗?
41.乳腺癌患者能否像正常人一样结婚、怀孕、生育、哺乳?
42.内分泌治疗与化学疗法的比较
43.绝经前的患者能否使用内分泌疗法?
44.Femara可在乳腺癌的哪些阶段使用?
45.现有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为他莫昔芬,Femara与之相比有何优势?
46.什么是Femara?
47.乳腺癌病人术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1.什么是乳腺癌?
答: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如同其它癌一样,它是从细胞的异常开始的。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一些细胞趋于衰老,功能减退,于是机体便通过细胞分裂,增加新生的细胞来代替老的细胞,使人的活动保持在正常状态下。藉以维持人的生命过程。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它的一个特点是不加控制的生殖,而且发育不良,不具备正常细胞的功能。它毫不顾及周围正常细胞要求其停止生殖的信息,肆意侵入邻近组织,使周围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收到破坏。癌细胞的另一特点是粘着力低,能从瘤体脱落,经血管或淋巴管转移至远处组织或器官。因此,在乳腺癌的晚期阶段,不仅乳房和胸壁局部病灶的病变相当严重,而且癌还会转移至肝,肺,骨和脑等重要器官,给人体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2.乳腺癌多发生在什么年龄?
答: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其中以中老年占绝大多数。调查表明,40-59岁是乳腺癌的好发年龄,这部分病人约占全部病人的75%。中老年女性易患乳腺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乳腺癌是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经过较长时期而后发生的,一般是在年轻时受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以后直到中老年才开始发病。
(2)人们进入中老年后,全身机能虾 免疫力逐渐降低,容易患癌症。
(3)中老年妇女更年期,身体内分泌常发生紊乱,易患乳腺癌。
  正因为中老年妇女易患乳腺癌,所以我们提倡中老年妇女定期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3.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乳腺癌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月经,生育,哺乳,免疫力,遗传性等。但有些因素在乳腺资患者中经常出现或经常存在,我们称之为危险因素。现将发生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归纳如下:
(1)性别:98%以上的乳腺癌发生于女性
(2)年龄:40-59岁是乳腺癌的好发年龄,约占全部病人的75%;25岁以下病人极为少见。
(3)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与肺癌,结肠癌一样,有家族积聚性,直系亲属中有乳腺癌病人的家族,其女性成员的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乳腺癌病人的家族。
(4)某些乳腺良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纤维性病,慢性乳腺炎,乳腺纤维瘤可发生恶变。
(5)月经初潮年龄:初朝年龄越早,将来患乳腺癌的机会愈大。
(6)绝经年龄:绝经年龄愈晚,患乳腺癌的机会越多。
(7)经产:一般来说,生过1个孩子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要比没有生育的妇女为少。首次生育时的年龄:据研究发现,30岁以上首次生育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大。
(8)哺乳:哺乳此数和时间少的妇女其乳腺癌发病率比较高。
  尽管如此,具有1个或几个危险因素的妇女,并不说明一定会患乳=0癌,过于担心,紧张是没有必要的。正确的态度是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及时发现情况,及时治疗。
4.精神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系吗?
  人的精神状态与疾病是有密切关系的。人们已发现精神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长期的优虑、烦恼、悲伤等情绪可使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精神因素导致乳腺癌发生的可能性主要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的抑制和内分泌的变化而发挥作用。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可导致大脑皮质兴奋、抑制这两个基本过程的失调,并使肾上腺皮质激系分泌增多。皮质类固醇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使自身免疫系统受到削弱,形成有利于乳腺癌的发生,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精神因素可影响乳腺癌的发生。
  当然,乳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精神因素只是其中之一。不过我们可以肯定,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控制好情绪,对待事物采取乐观向上的态度,是益于健康和预防各种疾病的。
5.乳腺癌与膳食因素有关系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不不断的提高。在饮食方面,素食所占比例日渐减少,而肉类所占比例趋于增多。乳腺癌了病率目前也有增多。这是否与膳食因素有关系呢?
  许多研究者发现,乳腺癌与膳食因素是有一定关系的。虽然膳食因素怎样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但众多的研究已证实,高脂肪、高动物蛋白质和低纤维素膳食是引起乳腺癌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乳腺癌发病率低的地区,人们的饮食往往以淀粉和素食为主。有人估计过,膳食中高脂肪和高蛋白质成分高水不地摄入可使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1~8倍。故在饮食上我们主张多食素食,但这并不等于要忌食肉类和蛋白质类食物,而是在保证营养需要的前提下,注意饮食上合理的比例和安排。
6.男性会患乳腺癌吗?男性乳腺癌有什么特点?
  由于男性乳房一般仅有较小的乳头和乳晕,腺体很不发达,而且乳腺癌又的确以女性占绝大多数,从而使一些人误认为乳腺癌仅发生于女性,男性不会患乳腺癌。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虽然男性乳腺癌较女性少见,仅占全部乳腺癌的1.25%,但也是存在的。这就提醒男性在发现乳房内长了肿块时需及时找医生诊治,以免延误了诊断,造成不良的后果。男性乳
腺癌与女性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1)男性求医就诊的时间较女性晚,容易忽视而延误诊断和治疗。有人统计,男性平均要比女性晚1年以上才确诊为乳腺癌。
(2)男性乳腺癌病人发病率要比女性乳腺癌病人约高10岁左右,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0岁。
(3)男性乳腺癌病人常同时还有肝功能损害、睾丸炎或慢性乳房病史。前列腺癌病人在长期应用雌激素治疗后,也容易发生乳腺癌。
(4)容易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治疗效果较差。由于男性乳腺体积较小和其中淋巴管较短的解剖学特点,肿瘤长大后易溃破,从而使癌细胞易扩散、转移。临床上男性乳腺癌在早期侵入胸肌,出现肺、骨转移是较为常见的。
(5)男性乳腺癌晚期进行睾丸切除的疗效比女性乳腺癌晚期进行卵巢切除的疗效要好。
  当然,男性乳房出现肿块并不一定就是乳腺癌。男孩青春期时常有轻度的乳房肥大,但在1年或1年半内多能自行恢复到正常状态。中老年男性因为肝病、甲状腺功能受损或应用雌激素过多,也可出现乳房肥大。在乳房内触及钮扣大小(2~3厘米直径)肿块,质地坚韧,有一定移动性,仍然以乳房肥大可能性大。
  总之,男性乳腺癌病人具有年龄高、病程长、预后较差和发病率低的特点。目前研究认为,只要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治,男性乳腺癌病人的预后可以和女性乳腺癌同样良好。
7.哪些人容易发生双侧乳腺癌?
  乳腺癌可以同时或先后在双侧乳房中发生,其中一部分为双侧原发生性乳腺癌,而另一部分则为一侧原发性乳腺癌,另一侧为转移性乳腺癌。所以有人非常关心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双侧乳腺癌。目前研究认为,具有下列情况发生双侧乳腺癌的机会较大:
(1)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只要他们生存期长,发生双侧乳腺癌的机会至少比无家族史者高3倍。此外,曾有人报道,双侧乳腺癌有家族史者占26%,而单侧乳腺癌有客族史者仅占4.5%。
(2)年龄50岁和未生育的妇女,尤其30~40岁的未生育者,出现双侧乳腺癌的机会相对要高一些。
(3)第一侧乳腺癌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术后存活时间越长者。
(4)第一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低,治疗效果较好者。
  当然,具有这些情况的妇女不一定就会发生双侧乳腺癌。在这里主要提醒人们,应注意预防双侧乳腺癌的发生以及提高对乳房自我检查和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8.乳腺癌在乳房局部有哪些临床表现?
  当乳腺癌的局部症状轻微时,如果不加注意,就会错过早期发现的机会,因此需对其局部症状有一个较全面和清晰的了解。其实,乳房是突出于体表的器官,患者本人或其配偶都较易观察到乳房的变化,只是对所观察到的乳房变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失去了宝贵的诊断时机。乳腺癌在乳房局部的表现有以下3个方面:
(1)乳腺肿块:当手触摸乳房可触及肿块,肿块一般都在1厘米以上。此时肿块常为单个,形态欠规则,质地较坚韧,早期是可以推动的,可不伴有疼痛或有轻微的胀痛。因为乳腺肿块常常是渐进性增大,可以没有自觉症状,也不妨碍饮食和睡眠,因此易造成疏忽。即使发现了乳肿块,也常误认为是正常的,没有及时诊治。此时乳腺癌的肿块生长相对缓慢,若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则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因此所有发现乳腺肿块者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得到确诊或随访观察。虽然乳腺癌块大多是乳腺良性疾病,但若想早发现、早诊断乳腺癌,则必须重视到的乳腺肿块,以免漏诊。
(2)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指非哺乳期乳房有浆液性、水性或血性的乳头分泌液溢出,患者在更衣时可发现内衣或胸罩上的污点。乳头溢液亦常是乳房良性疾病如乳头状瘤等的表现之一,但有5%的乳腺癌病人可以有乳头溢液的症状,甚至是微小乳腺癌(如导管内癌)的唯一症状。此外,凡年龄在50岁发上的妇女,乳头溢血者有64%以上可能是乳腺癌。可以说,乳头溢液是乳腺癌的信号之一,需引起注意。
(3)乳头和乳房皮肤改变:当乳腺癌位于乳头、乳晕附近时,可较早累及乳头并与乳头粘连,引起乳头回缩、偏位或固定。湿疹样癌可引起乳头瘙痒、皲裂和糜烂。乳腺癌早期侵及库帕韧带,使其缩短,造成此处皮肤轻度向内牵拉,皮肤外观凹陷,形成酒窝征。对这些乳头和乳房皮肤改变不能简单视为正常酒窝征。这些乳头和乳房皮肤改变不能简单视为"正常现象",需考虑到是否为乳腺癌的局部信号。
  总之,乳腺癌有以上3个方面的局部临床表现,其中以乳腺肿块最为常见。对这些局部临床表现的认识将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提高治愈率。
9.乳头溢液一定是乳腺癌吗?
  乳头溢淮是指乳头在非妊娠其和非授乳期出现的溢液。由于除了哺乳期妇女的乳头会有乳汁分泌物外,一般情况下妇女服头是没有任何分泌物的,因此,乳头溢液常是一种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临床症状,其中以良性疾病居多数,在乳腺癌中出现率仅为1.3%~7%。常引起乳头溢液的良性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症、导管扩张症等疾病。此外,服用雌激素、氯丙嗪、避孕药等药物亦可引起乳头溢液。药源性乳头溢液的特点是乳头分泌浆液性或乳汁性的溢液,临近行经前溢液更为明显,停药后溢液即消失。
  虽然乳头溢液不一定就是乳腺癌,但是出现乳头溢液应当就医。医生可以能过检查,根据有无肿块及其部位,挤压出的溢液等特点作出乳头溢液性质的判断。必要时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分泌物潜血反应及乳管造影、乳腺摄片等检查以明确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
10.乳腺癌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
(1)透照检查:应用红外冷光强透仪,用光束穿过乳房,以照亮其内部。不同类型的组织以不同的方式透射和散射光线,从而作出区别。此方法是乳腺癌普查的方法之一。
(2)热像图检查:由于双侧正常乳房排出的热量是相同的,其热像图也相应的两侧对称。乳腺癌有较多的血液供应,可产生不同于正常组织的热像图。常用的热像图检查方法有液晶热像图方法和红外线热像图方法。热像图检查的正确率在70%以上。
(3)X线摄影:X线摄影是检测和普查乳房的重要手段。常用的X线摄影技术为干板和钼靶X线摄影。它对于诊断乳腺癌有重要价值。目前开展的X线摄影技术还有导管造影术、囊肿注气造影术等。对于乳头溢液,乳腺囊肿的良、恶性疾病的区别具有重要鉴别意义。
(4)超声检查:B超检查是常用于乳腺癌诊断的方法之一,具有无害无痛和简便等特点。80年代始,灰阶超声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但由于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应用有一定限制。目前采用的先进方法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通过频谱分析乳腺肿块内及周围的血管数目、分布情况、血流速度等,可以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质,其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高达95%和97%。
(5)针吸细胞学检查:这种方法是利用癌细胞粘着力低,易被吸出的特点而应用于临床。针吸细胞学在诊断乳腺癌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但是有时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
(6)手术活检:手术活检是诊断乳腺癌最可靠的方法。在临床检查和其它乳腺癌检查方法不能确诊时,则需入院进一步治疗。
11.乳腺癌病人为什么要进行雌激素受体测定?
  乳腺癌病人进行雌激素受体测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接受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病人中有一部分人接受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而另一部分人则效果较差,这是与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含量有关。雌激素受体是细胞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糖蛋白,这种蛋白能与雌激素相结合故而获此名。雌激素受体也存在于乳腺细胞内,当乳腺细胞发生恶变时,一部分仍然保留有这类受体,接受内分泌的控制,被称为激素依赖性细胞。另一部分在恶变过程中失去了受体,内分泌对它们不起作用,这些细胞就是非激素依赖细胞。这样,就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测定。通过测定来判断肿瘤是否为激素依赖性以及是否需要行内分泌治疗等。雌激素受体(ER)测定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ER阳性的乳腺癌病人经内分泌治疗后,60%有效;而ER阴性的乳腺癌病人仅10%略微有效,绝大多数无效。所谓有效是指乳腺癌体积缩小1/2以上,有效期维持3~6个月以上。如果不加选择地对乳腺癌病人都施行内分泌治疗,其有效率为30%左右。因此,测定乳腺癌组织ER阳性者有助于选择内分泌治疗,ER阴性者则不做内分泌治疗。目前还有人主张测定孕酮受体(PR)。ER和PR均为阳性的乳腺癌病人,有80%者对激素治疗有效应。此外,腋窝淋巴结肿块切除并行ER测定为阳性时将有助于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ER阳性的乳腺癌病人较ER阴性者预后可能要好一些。
12.为什么乳房出现红肿现象时需要警惕乳腺癌呢?
  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现象时,往往是乳房的急性炎症,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可以治愈。但乳房出现红肿亦可能是乳腺癌的一种表现,需引起注意。这种少见的乳腺癌就是炎性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因为炎性乳腺癌发病急,乳房常弥漫性变硬增大,皮肤有红、肿、热、痛和水肿表现,临床症状十分近似急性炎症,所以被称为炎性乳腺癌。
  患者最初的表现是乳房内有肿块,肿块在短期内迅速长大,产茁现红、肿、热、痛,但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炎性乳腺癌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局部皮肤的肿胀硬韧,使乳房内的肿块不容易触及,故有可能误诊为乳腺炎症。不过只要细心全面检查,炎性乳腺癌与乳腺癌还是可以区别的。炎性乳腺癌局部表现虽像炎症,但无感染所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炎性乳腺癌患者的皮肤有时呈典型的紫罗兰色,边界清楚。此外,患者经抗感染治疗1周后,乳房的红肿不见消退,症状无改善,凡此与乳腺炎均有所不同。诊断上主要依靠乳房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病理切片检查。
  炎性乳腺癌的病程进展较快,预后相对较差,故需引起警惕,以免误诊而失去宣判贵的治疗时机。治疗上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即行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及抗癌药物治疗,以期缓解药情,延长寿命。
13.怎样鉴别乳房常见的肿块?
  乳房见肿块的鉴别见表5
14.乳房肿块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如何?
  乳房肿块的诊断和治疗见图4
  非癌性乳房肿块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图5
15.乳腺癌治愈的标准是什么?
  严格地说,乳腺癌的治愈就是指机体内所有乳腺癌细胞都被杀死、清除、包括局部的、周围淋巴结中的以及已经转移到远处其它器官的癌细胞。但从临床的角度上看,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有些癌细胞在身体内可以残留而维持很长的时间,在一定的内因和外因作用下可重新增殖,形成癌。
  目前一般来说,乳腺癌的治愈是指经过各种治疗之后,癌肿全部消失,治疗后5年内不复发。当然这个时间概念是比较粗略的,因为在评价乳腺癌的治愈率时,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乳腺癌的治愈要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老年人的5年治愈率的意义更大。不同年龄组病人对各种治疗方案敏感程度不一样,同时还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其次,乳腺癌的治愈率还与癌的病理形态、结构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与癌的恶性程度、生物学特性有关。当然,乳腺癌的治愈率还受乳腺癌的病理分期、肿瘤生长速度、肿瘤生长部位、激素受体水平以及治疗方法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16.什么情况下不宜用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癌?
  手术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对能手术治疗的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乳腺癌手术治疗的目的就是使原发癌灶及区域性淋巴结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局部控制,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适合手术切除治疗的乳腺癌是指局部没有广泛扩散而且能够耐受手术的病例,它包括国际临床分期为0、I、II及部分III期患者。但有以下禁忌证的患者,则不宜行乳腺癌的根治性手术:
A、全身性禁忌证
(1)癌远处转移。
(2)一般情况差,有恶病质者。
(3)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4)年老体弱不适合手术者。
B、局部病灶性禁忌证
III期乳腺癌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
(1)皮肤橘皮样水肿,超过乳房面积一半以上者。
(2)皮肤有卫星结节者。
(3)肿瘤直接侵犯胸壁者。
(4)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癌者。
(5)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为转移癌者。
(6)患侧上肢水肿者。
(7)急性炎性乳腺癌者。
有以下5种情况中任何两项以上者:
(1) 肿瘤溃破者。
(2) 皮肤橘皮样水肿,占全乳房面积1/3以上者。
(3) 肿瘤与胸大肌固定者。
(4) 腋窝淋巴结最大直径 >2.5厘米者。
(5) 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者。
  但是上述情况并非绝对禁忌证,有些病人在就诊时,虽已有手术禁忌证,但通过一定的治疗措施以后,例如放疗或化疗,使病情明显改善,仍可施行根治性手术。此外,有时为了改善局部症状,尽管有上述禁忌证,亦可施行一些姑息性手术,以改善局部病灶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目前手术的方式很多,有根治术、改良根治太、扩大根治术、全乳切除术、局部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但是没有一种公认为最好的手术方式。乳腺癌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癌的部位、病变分期、病理结构类型、肿瘤生物学特性、病人全身状况以及病人的要求来决定。
17.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后怎样进行放疗?
  乳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是否需要放疗,目前各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根治术后应先行化疗,再局部放疗,从而避免局部复发;也有人主张,术后先放疗,能控制区域性淋巴结的微小转移癌或残留癌细胞。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
1、I、II期乳腺癌,原发肿瘤在乳腺外上象限者,如腋窝淋巴结阴性时,不予术后放疗;原发癌在乳腺内象限或中央区者,腋窝淋巴结阴性,术后一般照射内乳区。
2、对于腋窝淋巴结阳性的I、II期乳腺癌,不论原发肿瘤在什么部位,术后均应行锁骨上、下及内乳区照射,剂量为拉德/4~6周。
3、III期乳腺癌根治术后均行锁骨上、下及内乳区放射治疗,剂量为拉德/4~6周。
  近来年,意见已渐趋一致,即术后放疗对I期病例无益,对II期以后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能够降底局部及区域性复发率,而不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因此,术后放疗已不再作为根治术后的常规治疗了。但是,对于有复发可能性的部分病例,放疗仍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只要严格掌握放疗指征,适当选择病例,则既能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又能提高疗效。
  以往主张在术后尽早放疗,若有切口感染或皮片坏死的患者,只要感染坏死区不在照射的范围内,并不影响放疗的进行,需要化疗的病例在放疗后可开始化疗。近年来,此观点有所改变,有学者认为延迟化疗会影响乳腺癌的疗效,应当及早应用化疗。需要放疗的病例,可与化疗同时应用,或在化疗间隙期作术后放疗。
18.什么是乳腺癌的化疗?它是怎样起作用的?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到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并非局部疾患,单靠局部治疗手段如根治性手术切除和放疗,并不能彻底消灭机体内的癌细胞和明显改善乳腺癌的疗效。要解决这一问题,显然应借助于起全身作用的化学药物来治疗乳腺癌,这就是乳腺癌的化疗。
  化学药物治疗乳腺癌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减少或防止了术后的癌复发或转移,使晚期乳腺癌有治愈的可能,提高了乳腺癌的疗效。化学药物的抗癌作用是利用这些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合成发生障碍,电终导致癌细胞死亡的。它们一般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癌细胞DNA或其相关环节,要么影响核酸合成,要么干扰核酸功能,或者改变核酸的结构。这样可导致癌细胞的DNA原料枯竭,合成障碍,使它的功能降低或失去效用,从而使癌细胞失去了继续存在和进一步繁殖的基础,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乳腺癌的化疗药物有很多种,一般主张多种药物同时应用,也就是联合化疗,因为它比单一化疗药物更有效;更利于减少每一种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各种药物的副作用;同时也防止了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
19.乳腺癌在什么情况下适于采用化疗?
  由于在临床明确诊断乳腺癌时,部分病人体内的癌细胞已经沿血行或淋巴系统播散出去,因此这些病人不论是手术切除治疗、放疗或化疗,都有复发的危险。即使相当多的病人在确诊时虽未发现转移病灶,但癌已经扩散出去,这就是所谓"微转移病灶"。因此,乳腺癌需要用化疗来控制转移病灶以辅助其它治疗方法。化疗的主要适用范围是晚期乳腺癌,尤其有远处转移,无法手术切除的乳腺患者,在术前或术后辅以化疗,可控制体内微转移病灶,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疗效。因此,乳腺癌的化疗十分重要。
  要乳腺癌整个治疗过程中,化疗占有衙要的地位,它包括乳腺癌的早期化疗和晚期化疗,后者虽不能治愈,但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化疗正从姑息性作用过渡到根治术作用。
20.乳腺癌的现代治疗方法有哪些?
  乳腺癌的现代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入射治疗以及化学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免疫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则是辅助治疗的手段。每种治疗方法用于同一病例的治疗,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也就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措施。
  当前,对于肿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乳腺癌也不例外,所以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之后还要辅助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或免疫治疗等。如果患者病程较为晚期,或重要脏器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而无法耐受手术,则应选择放疗或化疗,内分泌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同时辅以其它治疗手段。总之,在选择治疗主案时,就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病理形态类型、病程分期和癌的生物学物性进行综合考虑,以后制定出适合每一病人具体情况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后面将逐一介绍各种治疗方法。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认识疾病能力、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获得治疗后较高质量的生活和外形美观,这使得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不断发展和改进。最终人们已经肯定了乳腺癌的局部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这种术式的疗效,并于术后采用放疗或化疗,同时辅以内分泌治疗或免疫治疗,其疗效不仅与乳腺癌根治手术相同,而且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保持了外形美观。这种手术方式目前已流行于欧美国家,我国也已经开展。
21.什么是乳腺癌的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是通过改变体内分泌状况来进行肿瘤治疗的一种主法。人们已经知道,有些肿瘤,如乳腺癌、子宫体癌、甲状腺癌及前列腺癌等的演变受人体内分泌状况变化的影响,它们具有激素依赖的特性,对于这类肿瘤来说,激素已成为它们的特殊营养因素。如果这种营养因素一旦被阻断,便可要某种程度上使肿瘤生长减缓甚至停止,从而使原发癌或转移肿瘤显著缩小,使肿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有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内分泌治疗仍是值得应用的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或用于晚期、复发的病例。其途径主要包括给予内分泌药物或切除内分泌器官两类。具体方式包括:
(1)雌激素治疗:在绝经后5年的妇女能获得最好效果,可使原发肿瘤和转移癌灶的生长减慢。
(2)抗雌激素治疗:能降低机体有关组织获得雌激素的特异能力,通过与雌激素竞争及与其受体结合,使雌激素受体在胞浆内不能恢复和再生,从而过到治疗目的。代表性药特有三苯氧胺,副作用较小。
(3)雄激素治疗:对绝经前的病人,宜在卵巢切除术基础上加用;对绝经后的病人,原来对卵巢切除术或雌激素治疗有效者,如以后复发,用雄激纱治疗可有效。
(4)皮质类固醇:可用于治疗主血钙、脑转移或伴有黄疸的肝转移等病人,有一定缓解症状的作用。
(5)治疗性的内分泌腺切除术:对绝经前的晚期患者进行卵巢切除术;对有效病例可再进行肾上腺或垂体切除术;或者用药物对内分泌腺体进行去势,可达到外科切除的疗效。男性乳腺癌可作双侧睾丸切除,常有较好的疗效。
22.乳腺癌病人为什么要去除卵巢的功能?有哪几钟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知道乳腺癌的生长与卵巢内分泌功能有关。1896年国外首次报道,两例绝经前的晚期乳腺癌病人和双侧卵巢切除后,肿瘤的发展得到缓解,肿瘤缩小。第一例术后8个月肿瘤全部消退。使人们认识到卵巢功能(也叫卵巢去势),便成为治疗绝经1年左右的晚期或复发性乳腺部的主要内分泌治疗方法,卵巢去势在未经选择的乳腺癌病例中,其有效率为25%~37%。获得缓解的病例,平均缓解期为10~14个月,平均生存时间可达31个月,而无效者生存期为9个月。有效病例19%可获5年生存率,而无效者中没有能存活5年的。
  卵巢去势的方法有:
(1)手术切除卵巢:是快而有效的方法,副反应小,术后也不必任何辅助药物。术后可以有绝经后的综合症状,但消失很快,无效病例可应用小剂量雌激素以减轻这些症状。
(2)放射去势:应用放射线抑制卵巢的功能,目的及效果与手术切除相似。一般在4天内给予双侧卵巢部位照射拉德,但疗效的显示常在3~5个月以后逐渐出现。有1/3的病人照射后可以重新有月经来潮。因此,如果要求很快出现疗效者,可以采用手术切孤芳自赏卵巢,而对手术有禁忌证或作为预防性去势时可用放射去势。
  有月经周期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在临床出现复发或转移前作卵巢去势,称为预防性卵巢去势。对其疗效目前尚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预防性去势是否可以延长生存期,预防与治疗去势的效果是否相似,哪些病人适合于作预防性卵巢去势。
  总之,卵巢去势后肿瘤能获得缓解的病例,其消退的情况、有效时间及生存质量常是比较满意的。因而卵巢去势能作为绝经前的晚期或复发病例,尤其是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病人为第一线治疗方法。
23.哪些乳腺癌病人适于做卵巢去势治疗?
  1896年比特逊(Beatson)首次为两例绝经前的晚期乳腺癌病人行卵巢切除术,术后见癌消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举在当时医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以后的10年中,在英国共做了上述手术100余例,其中约1/3的病人获得良好的疗效。1905年有人发明用放射去除卵巢功能来治疗乳腺癌。
  到底哪些病人适宜于行卵巢去势治疗呢?目前研究表明,主要看乳腺癌是属于激素依赖性的还是非激素依赖性的,只有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才适宜于行卵巢去势,而后一类则并不一定有效。临床上一般对乳腺癌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或平时来月经时双乳胀痛较明显的,视为激素依赖性患者,可考虑卵巢去势治疗。也就是说,若病人的肿瘤雌激素受体为阳性,特别是腋窝淋巴结有广泛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有转移者,适于做去势治疗。绝经期前以及绝经后还不到5年的串者,如果乳腺癌切除后复发但不宜作放疗的病人,特别是雌激素受体阳性者,也可考虑作卵巢去势治疗。卵巢切除后患者右在一段时间内肿瘤缩小,症状缓解,但疗效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影响卵巢去势疗效的因素有:
(1)年龄:绝经前或绝经后1年以内的病人行卵巢去势的疗效好;绝经1年以上者则常无效或极少有效。绝经前在46~50岁时有效率最高,平均可达37%~40%;而年龄在35岁以下者仅有22%的病人有效。
(2)月经情况:平时月经规律者有效率较高,约34.5%;不规律者为27%。
(3)自手术到复发的间隔时间:手术到复发的间隔时间越长,有效率越高。在1年以内者,有效者28%;2~4年者34%;5年以上者55%。
(4)复发部位:局限于乳房、锁骨上淋巴结、软组织者,有效率高,为40%;骨、胸膜、肺有转移者,为26%;肝及腹膜有转移者,为8.6%;脑转移者无效。
(5)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有效率为60%~70%;阴性者很少有效。ER和孕激素受体均为阳性者可达80%有效率。
  卵巢去势后的病人易患心血管疾病,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都较去势者为高。对于绝经已经多年的病人,卵巢可能已萎缩及丧失功能,去势治疗已无意义。对于范围较小的局部复发和有远处转移的病人,仍以局部放疗为首选,待有进一步的转移,再考虑做去势治疗。因此,选择去势治疗的时间是很重要的。
24.什么叫雌激素受体?有什么临床意义?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人们于1971年在受雌激素影响的细胞内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受体蛋白,这种蛋白能与雌激素相结合,被称为雌激素受体,它存在于乳腺细胞内,能起到促进乳腺发育的作用。乳腺细胞发生恶变时,一部分患者的癌细胞内仍然保留有这类受体,并接受内分泌的控制,这就是激素依赖性细胞;另一部分癌细胞,在恶变过程中失去了受体,内分泌对它们不再起作用,这些细胞就是非激素依赖性细胞。这样,便可以利用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来进行雌激素受体的测定。
  雌激素受体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乳腺原发癌组织中受体阳性率一般比继发癌为高,绝经后比绝经前为高,这些均右为内分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乳腺癌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时,已往仅凭临床资历料作为选择适应证的依据,有效率较低,如以雌激素受体作为预测内分泌治疗是否有效的参考依据,则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可达50%~70%;而阴性患者为5%~10%。如果采用雌激素受体定量测定来预测疗效,就更准确。
(3)乳腺癌组织内还含有孕酮受体,它的合成也受雌激素的调节,并在内分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孕酮受体可能成为雌激素受体有无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如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均为阳性者,内分泌疗效有效率为64%;而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阴性者,有效率仅为33%。
(4)有报告指出,在化疗时,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一般比阴性患者缓解率明显差,即雌激素受体阴性病例对化疗有较好的疗效;因此,雌激素受体也可作为预测化疗效果的参考。
(5)现在,治疗乳腺癌主张都要作常规雌激素受体测定,并根据雌激受体状况来全面安排治疗方案和计划。包括:(a)乳腺癌切除标本雌激受体阳性,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可不作手术后辅助治疗;如腋窝淋巴结转有转移,则应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如果雌激素受体阴性,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差,术后则辅助化疗。(b)雌激素受体避孕药性,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绝经前患者可术后辅助化疗。如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更应采用辅助化疗。(c)雌激素受体常随病程进展而发生改变,故对于复发晚期癌,电好是切取转移癌再测雌激素受体,根据结果再来制定治疗方案和计划。
(6)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状况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癌细胞一般分化较差,生长快,较多发生内脏转移,术后常见复发,预后差,雌激素受阳性者则相反。
25.什么时候应用抗雌激素类药物?怎样应用?
  抗雌激素药物的发展是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一个新进展。切除卵巢后,体内的雌激素存在,是由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经周围组织甚至经乳腺癌组织转变而来。抗雌激素是一组合成的非甾体化合物,能在体内减少各种组织对雌激素的特异吸收,因而具有特异性地阻断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一般适用于治疗绝经后5年以上的晚期乳腺癌,而且可取得与切除垂体或肾上腺相同的治疗效果;对绝经前的晚期乳腺癌,可取代卵巢切除而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如果此类药物治疗有效,可连续服用2~5年。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雌激素药物有三苯氧胺(Tamoxifen)、氯美酚(Clomiphene)、硝苯啶。三者都是三苯已烯的衍生物,而我国以三体氧胺应用最为常见,其抗肿瘤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从而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的作用和阻断由于雌激素作用产生的核酸合成。
  三苯氧胺的常用剂量,口服为10~20毫克,每日2次,用药6周左右见效。以后可根据病情进展,加大用药量至每日40毫克,即用药剂量可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大。维持剂量为10毫克,每日2次。用药后25%~60%的患者可收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7%~18%可完全缓解,缓解期为数月至数年。雌激素受体阳性时有效率可达50%;而雌激素受体阴性者仅为10%。发生内脏转移时,疗效欠佳。
  近年来,一般多将抗雌激素药物与抗癌药物联合应用,其疗效比单纯化疗为好。此类药物吸收良好,副作用小。偶有恶心、呕吐,偶见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有骨骼转移病灶的乳腺癌患者可出现血钙过高症。
  影响抗雌激素治疗乳腺癌疗效的因素有:
(1)年龄:可用于绝经前后的病人,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比绝经前的患者为好。
(2)转移部位:软组织、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疗效较好,有效率为35%~40%;骨、胸转移的有效率为25%~30%;肝、脑转移者基本无效。
(3)以往内分泌治疗的准备果:以往内分泌治疗有效者,三苯氧胺的疗效为59%;无效者则疗效仅为21%。
(4)雌激素受体情况:受体阳性者,疗效为50%;阴性者疗效为10%。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均为阳性者,疗效为70%;均为阴性者,疗效不到5%。
26.干扰素有什么作用?能用于治疗乳腺癌吗?
  干扰素是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抵抗病毒及某些微生物感染的作用。干扰素能放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因此,其抗肿瘤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干扰素能诱导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这是干扰素抗肿瘤的基本形式。美国癌症协会已有研究表明,用干扰素对乳腺癌进行临床治疗,能使已发生的乳腺癌部分退化。各种有效反应率可达95%。但无论是干扰素的剂量、给药途径、疗程以及给药的持续时间,或是采用干扰素的哪种亚型最合适,目前都还没有确定可行的方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较长时间持续地给予干扰素,是获得较长时间疗效和反应的基础条件。如何确定合适用的剂量和疗程,还需要通过研究来明确是单独使用干扰素好还是与其它治疗方式联合使用好。干扰素已应用于临床。
27.乳腺癌骨髓转移时怎样治疗?
  过去认为乳腺癌一旦侵及骨髓。表明病变已广泛播散,预后极差。近年来有报道,应用强有力的联合化疗,能使骨髓转移缓解相当长的时间。对于这些病人,除采用联合化疗外,还可同时辅以其它治疗方法,如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
  化疗的主要毒性反应为严重的骨髓抑制和由此而产生的继发感染或大出血。病人在接受化疗前可能已有骨髓抑制,在化疗过程中骨髓抑制进一步加重,因此支持治疗也十分重要,包括预防性输入血小板和白细胞及应用广谱抗生素等。若对化疗有效,骨髓抑制可逐步好转,外周血象恢复正常。一般来说,2~3个疗程就能见效,若3个疗程仍无效,应改用其它治疗方案。
28.妊娠期、哺乳期患乳腺癌怎么办?
  妊娠期和哺乳期发生的乳腺癌,由于机体在此期间的内分泌改变及其对癌产生的影响较相似,一般常把它们并在一起讨论,简称妊娠期乳腺癌。此种情况见于生育期的妇女,以30~40岁最多见,占乳腺癌病例的1.7%~2.8%左右。
  妊娠期乳腺癌首先出现的症状常是乳房内肿物。由于妊娠、哺乳期乳房发生的一些生理变化,如乳房肿胀,有时可扪及肿块等,容易同癌相混淆并中将癌掩盖,所以就诊时病程往往较一般乳腺癌病人为长。妊娠期乳腺癌病程进展迅速,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一般乳腺癌为高,一般文献报道为50%~80%,因此妊娠期乳腺癌确诊时一般已是晚期患者,只部分病例适于做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前采用中药回奶。妊娠期、哺乳期乳房的血液供应比平时丰富,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有的病人发生早产,如已临近预产期,应待其自产或剖腹取胎,保全胎儿后再手术。妊娠5个月以后,由于机体内分泌环境的改变,对乳腺癌生长所起的促进作用已不可逆转,做治疗性流产无此必要。乳腺癌已届晚期且妊娠在家个月以下者,则适于做治疗性流产,如刮宫术或引产,可以延缓病势。除此之外,一般多不积极采用。
  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如给予抗代谢药物或烷化剂,对胎儿均有致畸作用,因此在妊娠前半期(5个月以内)的乳腺癌患者,如已做根治性切除术,需做辅助性放疗或化疗时,应先做治疗性流产。对于这些病人是否可行卵巢切除或肾上腺切除等内分泌治疗手段,临床上很少应用。
  妊娠期乳腺癌比同年龄的一般乳腺癌患者预后要差。有人研究发现这些病人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高于正常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总数低于正常人。这表明妊娠期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此外,妊娠后期和哺乳期中,垂体和胎盘组织增生分泌的催乳激素达到较高水平,从而有效地刺激乳腺组织增生和泌乳,因此有刺激乳腺癌生长的作用。这些都是妊娠期预后较差的原因。
  乳腺癌病人经根性治疗后是否允许怀孕,各家意见不同。一般主张患过乳腺癌的妇女,以不再妊娠为好。也有人提出乳腺癌经治疗后腋窝淋巴结阴性者,至少应等待3年再考虑妊娠;而腋窝淋巴结阳性的病人则人宜再受孕。此外,乳腺癌经治疗后如再妊娠,有时可能出现对侧乳腺原发癌,这一点也说明乳腺癌治疗后不宜再妊娠。
29.乳腺癌是不治之症吗?
  癌症包括乳腺癌是不治之症的说法在今天显然是言过其实了。对于乳腺癌,如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及早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充分而有效的治疗,那么就会治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癌症已取代其它疾病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癌症是十分复杂的,至今医学家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机缺乏"特效"治疗,使癌症的疗效至今还令人不很满意。
  要想使乳腺癌成为非绝症,能治愈,其关键在于早防、早诊、早治。有资料表明,早期乳腺癌的5年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乳腺癌的5年治愈率还不到50%。早期发现和早期施以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能提高病人的治愈率,而且还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过着健康人的生活。显而易见,变乳腺癌从"不治之症"到治愈的关键,完全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0.乳腺癌病人应当怎样看待疾病?
  有些病人一旦明确自己患了乳腺癌,其心情变化是可以理解的。但紧张、恐惧、疑虑和痛苦是无法使疾病好转的,相反却会加重病情的发展。那么,病人应当怎样才能从中解脱出来,正确对待疾病,从而战胜疾病呢?
(1)面对现实,配合治疗:一经明确诊断为乳腺癌,就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治疗计划,使之获得治愈。千万不要增加精糖果负担,甚至精神崩溃,这样只会加重病情,而且即使采取了正规的治疗,其疗效也不如一般人,预后也相应会差。病人要做好忍受一切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的思想准备,尽可能配合医生,使整个治疗计划得以顺利完成,为战胜疾病创造良好条件。
(2)生活规律,营养合理:乳腺癌疗效较好,多数病人可长期生存。一般病人经过治疗后的疗养和一定时期的随访后可重返工作岗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家疗养期间,要以乐观的精神去战胜疾病,将每日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每月按时作乳腺自我检查。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居,配合适当的户外活动及锻炼,如保健操、太极拳等,以及必要的文娱活动。要搞好饮食,加强营养,少吃肥肉和脂肪,多吃蔬菜和水果,戒除烟酒。
(3)定期随访,掌握病情:乳腺癌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应当终生随访,因为有些病例的转移病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随访还能提高人们对乳腺癌的进一步认识和促进治疗的发展。
31.乳腺癌病人的家属应当如何配合治疗?
  乳腺癌病人治疗的成功与否是与医生、病人及其家属的互相与合分不开的。病人与医生只是医患关系,病人思想上有什么痛苦、疑虑、畏惧、担忧和想法,首先告诉的是患者最亲近的家属,而医生却不可能全面了解这些。因此,病人家属除了在生活上对病人做到周到的照顾外,还要配合医生进行一部分心理治疗,说服病人坚持守完成各种治疗,对任何治疗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后遗症都能理解和接受,使病人不致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在病人心情抑郁、痛苦、态度粗暴、烦燥不安时,家属应设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在精神上、思想上积极地给予安慰和鼓励。就某种意义来说,减轻病人的一份痛苦,就等于增加机体的一份抗癌力量。
  乳腺癌病人在化疗、放疗期间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引起各种消化道不适症状,这时家属应尽量满足病人在食物上的要求,尽可能做一些富有营养、质软、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在白细胞减少期间,为防止各种感染的发生,家属应力劝病人避免接触过多的人,少去共公场所。
  乳腺癌病人手术后,家属应帮助病人尽早进行手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炼,帮助和督促病人对水肿肢体皮肤的保护,不要搔破,避免水肿肢体操持重物。晚期病人发生骨转移时,要谨防发生病理性骨折,尽可能减少病人自己的活动。此外,乳腺癌病人需要终生随访,家属应协助进行。因此,无论是到医院随访或是答复医院的随访信,家属都应尽力协助配合完成。这除了对病人的治疗有好处外,还可以为乳腺癌的研究提供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有利于乳腺癌防治工作的发展。
32.如何安排乳腺癌病人的饮食?
  乳腺癌病人除了在治疗期间服用药物或因病情变化需要注意按医嘱忌食外,一般在饮食上和正常人并无特殊之处。下面这些饮食建议可供病人和家属参考:
(1)饮食要配合治疗:乳腺癌病人在手术前后应当努力进餐,补充营养。因为手术对身体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丰富的营养可促进机体顺利地经历手术关,促进伤口愈合,早日恢复健康。在放疗、化疗期间,由于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病人的味觉和食欲有所下降,可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这时,病人应认识到,这只是治疗暂时给自己带来的一[下程度的痛苦,而自觉地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这些副作用,坚持适量进食一些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以保证身体能按期接受和完成各种治疗计划。
(2)饮食要有节制,不过量: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计划完成之后应如何进食呢?目前认为,过度营养以及肥胖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在乳腺癌病人治疗后的长期生活过程中,应在保证营养需要的前提下,恪守饮食有节制不过量的原则;在饮食安排上,对每天的总摄入热量、脂肪及糖都要有所计划和控制,做到胸中有数。
(3)合理选择食物:乳腺癌患者在完成治疗计划之后,适当选食对防治乳腺癌有益的食物是有好处的。这些食物亿括海带、海参等海产吕,因为从海产品中可提取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又如豆类食物和蔬菜、水果等,可补充必要的维生素、电解质。当然,这些食物可因人、因时、因地采用,不必强求一致。
47.乳腺癌病人术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乳腺癌手术治疗后会给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形体改变,部分病人还有肢体水肿、肩部僵硬,以致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这就要求病人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一般在术后第一、二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握掌的动作,每次10遍,每天约5~6次。术后第三天可试用健康的一侧上肢帮助手术的一侧上肢做前面上举动作,使患侧肢体举高与头部相平,每次3~4遍,每天3~4次。术后第五天,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次2~3遍,每天2~4次。术后第六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步提高,第次2~3遍,每天3~4次。术后第七天和第八天使患肢手掌越过头顶,触摸对侧耳朵,每次2~3遍,每天3~4次。术后第九天起可以肩关节为轴心用患肢做旋转活动。每次2~3遍,每日3~4次。术后第十天可试用患肢举起物体超过头顶,每次做2~3遍,每日2~3次。手术第十天以后,可根据体力、伤口愈合情况经常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当然,乳腺癌患者在术后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病情、年龄、体力、切口愈合等,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不可操之过急,亦戒术后不进行锻炼。
33.乳腺癌病人疼痛怎么办?
  晚期乳腺癌病人常伴的疼痛,这主要是由于乳腺癌转移引起神经受压,或压迫血管,造成局部血流不畅,或继发炎症或感染等所致。乳腺癌病人的疼痛有一定特点。首先,病人本本就有心理压力,经常处于惊恐、悲观和过于敏感的精神状态;其次,患者的疼痛往往是持续性的,消失较慢,易引起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情绪不稳。
  针对上述特点,乳腺癌病人疼痛的处理主法应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首先应使病人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树立战胜癌症和疼痛的信心,并给予病人以细致体贴的关心和安慰,这样往往能起到比镇痛药物更好的效果。而镇痛药物本身有其副作用,过量使用会抑制呼吸,甚至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而且容易产生成隐性和依赖性。因此,镇痛药物的使用,应十分慎重。
  此外,亦可试用针灸来进行镇痛。同时,病人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总之,乳腺癌病人的疼痛得理办法电主要的还是心理治疗。
34.怎样做好乳腺癌病人的精神护理?
  在乳腺癌病人的护理过程中,精神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好病人的精神护理,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如她们对癌症既感到恐惧、悲观、失去信心,同时还抱有一线希望,希望能彻底根治癌症。
  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对乳腺癌病人的精神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病人表现出恐惧、悲观的情绪时,要给予理解和安慰,但更重要的是正确引导并提高对癌症的认识,使病人认识到乳腺癌并非所谓不治之症,树立积极治疗和战胜癌症的信心。病人家属也要正确认识癌症,千万不能在病人面前流露出悲观失望的情绪,要鼓励支持病人共同战胜疾病。
(2)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家属要多关心体贴病人,但不能过分迁就照顾。在不影响治疗和不引起疲劳的前提下,应鼓励病人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及看小说或电视等,适当自理生活,以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决力,从而得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各种治疗和康复措施。
(3)病情交代要灵洗:如果闰人不知道自己已患癌症,家属和医生在交代病情方面,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顺人而异地区别对待。对于不懂事的少年或已近古稀的老年病人,就没有必要将病情告诉他们;但对那些平素性格坚强,对癌症有一定认识的病人,则可考虑逐步地在他们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将实情告之,以争取病人积极配合完成治疗任务。
35.精神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及治疗、预防有作用如何?
  人们已经知道,精神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一定关系,不良的精神状态会刺激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大量临床病例分析和动物实验表明,当人的精神紧张或受到突发一件的刺激时,刺激信号传到下丘脑,并作出两种反应,一是影响免疫系统,一是调节脑垂体的分泌功能,使脑垂体对内分泌的平衡调节功能降低并使内分泌发生紊乱,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见乳腺癌本身的病因与内分泌紊乱有明显关系。
  虽然乳腺癌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而精神因素只是其中之一,但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乳腺癌和其它一些疾病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并能促进疾病的好转,因此,乳腺癌病人如能讲究心理卫生,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则将有助于癌症的康复。
36.乳腺癌的预后受哪些因素影响?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是肿瘤侵犯的范围和肿瘤分化程度。而其它影响预后的一些因素往往与上述两种因素是相关联的,下面就几个面谈一谈乳腺癌的预后:
(1)癌侵犯的范围:乳腺癌患者不论接受何种治疗措施,其预后主要看病期的早、晚、即癌侵犯的范围,包括原发癌灶的临床表现及癌灶的临床表现及癌是否沿淋巴道或血行转移而定。在没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肿瘤体积越大,预后就越差。但对特殊型的乳腺癌患者,癌肿大小与预后间的关系就不明显了。而腋窝淋结有无转移,历来是人们判断预后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比有转移者预后较好。病人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癌灶者,预后都很差。
(2)癌生长的部位:早在60年代就有人认为乳腺癌生长在乳腺外侧比生长在乳腺内侧者预后好,也有研究表明,乳腺内侧或外侧癌的预后相差不明显。这种各家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讨论肿瘤生长部位时,尚未涉及肿瘤生长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所以结论不一致。
(3)癌细胞分化程度及组织结构形态类型:癌细胞分化越好,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就越小,预后就越好,相反,则预后较差。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对预后的影响,主要也是由于各种类型乳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不同而造成了预后的差异。一般来说,原位癌的预后最好,恶性程度不高的管状腺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者的预后也较好。
(4)肿瘤生长的速度:肿瘤生长速度快者,病人的自然生存期倾向于较短;反之则生存期较长。因此,肿瘤生长快者,预后就较差。
(5)机体对抗肿瘤的免疫能力:近年来人们已发现,癌的侵袭与机体的抵抗间存在着一定的抗衡关系。也就是说,如果癌患者机体免疫力强,癌细胞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以抑制或杀死癌细胞,则预后较好;反之,则预后较差。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还有年龄、月经及生育情况等。总之,经过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判断预后时,应综合考虑,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肿瘤侵犯的范围和肿瘤本身的细胞分化程度。
37.怎样预防乳腺癌和复发?
  许多乳腺癌患者在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后,可以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同时,她们常常也担心乳腺癌的复发,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发生新的癌。有些乳腺癌患者,由于病期晚、身体状况不佳或治疗不够彻底,治疗后确有复发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或减少乳腺癌的复发呢?
(1)进行抗复发治疗:乳腺癌治疗技术已越来越先进,但仍难做到绝对彻底根除,并且乳腺癌在确诊时即有部分病人发生远处播散,因此很难避免机体内残存一些癌细胞。抗复发治疗的目的是杀死治疗后残存的癌细胞。有学者主张抗复发治疗要坚持5年以上。每年4个疗程,以化疗为主,辅以三苯氧胺、免疫及内分泌治疗。
(2)体育疗法:体育疗法包括气功、太极拳等锻炼方法。其作用在于调节机体的功能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减少乳腺癌复发的机会。
(3)避免促进乳腺癌复发的因素:如生育期乳腺癌患者,应避免妊娠、哺乳,以免促使乳腺癌扩散和复发。同时还要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放松,思想上不要有负担。
(4)经常复查,定期随访:乳腺癌的复查包括乳腺自我检查和到医院定期复查。自我检查应仔细、认真,特别要注意观察患侧乳房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或出现结节,对侧乳房亦是检查的重点,一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对于乳腺癌的复发,同样要求掌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大原则,使复发乳腺癌获得治愈。
38.什么是乳腺癌患的易感因素?
  目前已经知道有些因素和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凡具有这些因素的人,患乳腺癌的机率要比一般人高。这些因素被称为乳腺癌的易感因素,对于诊断腺癌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病人初诊时必须详加询问。
  乳腺癌的易感因素有多种,主要的易感因素:
(1)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患者的母亲或姊妹曾患乳腺癌;若是在绝经之前发病,或患双侧乳腺癌,则易感性更为增强。
(2)一侧曾患乳腺癌,对侧乳腺应社为易感。尤其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原拉癌或多灶癌患者。
(3)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者(已有病理诊断证实),尤其患有活跃的乳头状瘤病结构的其它良性乳腺疾病者。
(4)月经初潮过早(55岁)者。
(5)年龄>40岁未婚、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在35岁以后者。
(6)有多次行X线胸透或胸片检查史者或有其它放射线接触史者。
(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宫体腺癌者。
(8)肥胖患者,尤其绝经后显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者。高脂肪饮食在乳腺癌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9)有免疫力缺陷者。
(10)有乳腺外伤或手术切口瘢痕者,因为瘢痕组织供血少,免疫机制减弱,识别肿瘤抗原迟缓,有利于肿瘤的生长。
(11)内分泌功能紊乱者。
39.预防乳腺癌有哪些有效措施?
  乳腺癌的预防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讲究个人卫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乳腺癌易感因素来确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个人卫生包括:精神卫生、营养卫生等多方面。在精神上做到性格开朗,正确处理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在营养上要求适度,不要摄入过高的热量,中年以后尤其要少进脂肪,多吃纤维素多的蔬菜和水果等;此外,在执行计划生育的前提下不要过晚生育,提倡母乳喂养,尽量减少流产次数等。
(2)坚持按时、准确地进行乳腺区自我检查,发现有乳房肿块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妥善处理癌前各种病变。癌前病变虽然本身并不是癌,但它可以发展成为癌,是癌变的基础。癌的形成是致癌因素长时间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治疗癌前病变或与乳腺癌有关的内分泌疾病。对于乳腺增生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纤维瘤等良性疾病,若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定期随访必要时应施行手术切除。
40.母乳喂养对预防乳腺癌有好处吗?
  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哺乳妇女乳腺癌的危险性稍低于不哺乳的妇女。进一步临床研究表明,哺乳对乳腺癌的预防作用可能主要表现在年龄较低的妇女中,哺乳时间与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有着密切关系。1985年有人研究发现,在绝经期妇女中,第一产哺乳时间长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较低,且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的危险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哺乳总晨间越长,患乳腺癌危险性越小;相反,哺乳总时间越短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就越大。
  国外有人提出,有排卵的月经周期总数与乳腺癌的危险性有直接关系。产后长期哺乳,可推迟排卵月经的重新建立,有降低乳腺癌危险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哺乳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可能有促使癌发生的作用。因此,哺乳对乳腺癌的轻度保护作用是否直接来自哺乳还不清楚,还需要深入研究以澄清二者的关系。
41.乳腺癌患者能否像正常人一样结婚、怀孕、生育、哺乳?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乳腺癌经正规综合治疗后可长期生存的病人日渐增多,因此乳腺癌病人能否结婚、怀孕、生育和哺乳等就成了许多患者与家属迫切希望了解的问题。
  如果是正在治疗中的病人,那么,病人应首先集中精力配合医生,按计划把治疗方案彻底完成,争取在较长时间内不复发。此后,病人才应考虑结婚的问题,结婚对乳腺癌患者的病情一般不肢有什么影响。
  但是乳腺癌患难与共者,最好不要怀孕,不但不能在乳腺癌未治愈或继续治疗时怀孕,就是治愈后,也应采取慎重态度。因为一方面,怀孕后体内产生的催乳激素将会使乳腺癌患者已经稳定的病变复发。而妊娠期间,体内分泌的变化,亦可促进乳腺癌的生长;另一方面,怀孕时体质消耗较大,对病人的康复十分不利。因此,乳腺癌患者一旦怀孕,应尽早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终止妊娠。
  哺乳同样会增加病人的消耗,使病人的体质进一步减弱,造成机体控制肿瘤能力下降。喂奶还会促进脑垂体分泌催乳激素。催乳激素的增加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不利于治疗。此外,乳腺癌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因此,对乳腺癌患者来说,怀孕、生育、哺乳是不适宜的。
42.内分泌治疗与化学疗法的比较
答:化疗能破坏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并最终将其杀灭。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起效快活速,但同时有很强的侵袭性,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化疗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并非对所有患者适用。内分泌疗法是通过消除或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药物象激素那样发挥作用,而不是直接杀死癌细胞。患者对内分泌疗法具有更良好的耐受性。与化疗相比,内分泌是一种更合理的选择:A。癌细胞背离了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内分泌药物通过控制影响肿瘤生长的雌激素,能够矫正这种偏离,但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而化疗会阻止正常细胞的生长或杀死正常细胞。B。化疗会杀死免疫细胞,从而降低人体的自身防御系统。内分泌疗法不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因而比化疗安全。C。化疗只能干预那些正在分裂的细胞的生长,而内分泌疗法不受此局限,在靶细胞的任何时期都能起作用。
43.绝经前的患者能否使用内分泌疗法?
答:绝经前患者可在人工绝经后使用内分泌疗法,人工绝经可用下列方法:(1)手术切断雌激素来源。(2)药物抑制促性腺激素的产生。(3)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
44.Femara可在乳腺癌的哪些阶段使用?
答:Femara可用于乳腺癌的以下阶段:(1)早期乳腺癌的手术前期(2)早期乳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3)晚期乳腺癌复发转移时。
45.现有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为他莫昔芬,Femara与之相比有何优势?
答:到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临床试验已证实:
A.对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优于他莫昔芬:a.中位生存期比他莫昔芬延长了一年 b.研长了至病情进展时间c.延长了治疗失败时间d.增加了客观有效率e.增加了临床收益率
B.作为对乳腺癌的手术前治疗也优于他莫昔芬:a。增加了客观有效率b降低了对乳癌切除术的要求
C.他莫昔芬有诱发子宫内膜癌,静脉血栓的可能,而Femara不会。
46.什么是Femara?
答:它是一种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于自然或人工绝经后妇女。作为一种内分泌治疗方法,它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2)用于治疗经抗雌激素治疗后复发或病情恶化的晚期乳腺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孕吐出血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