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式心脏复律电除颤 电复律器的电池能量是多少伏

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安置术“有关的文献报道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9:19:05)[共4229字]摘要:
心脏性猝死已成为心脏急症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报道仅在美国每年约有40万~6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超过80%发生于冠心病患者;80%~90%是由室速或室颤所致。我国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大多数猝死发生在医院或诊所以外,其中约有1/3的病人死于发病后数分钟至数小时,以致难以运送至医疗单位进行救治。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心室颤动,而不是心跳骤停。在发生心室颤动前均有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极短暂即转为致命的室颤,因此难以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20%~25%是以室速或室颤作为冠心病的首次临床表现。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有冠心病或陈旧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早(10个/h)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两年病死率为30%。多中心研究表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防止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VI/VF)所致的猝死中有明显效果。1980年Miroski和Mower首次将ICD应用于临床。经过临床研究ICD识别和转复或除颤临床的室速或室颤能力已得到充分证实。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几个多中心试验对高危患者的ICD和药物疗法进行了比较。这些前瞻性随机多中心试验清楚地证明,ICD显著地降低有突发性心律失常性死亡危险患者的总病死率和猝死率,并提出ICD应作为恶性心律失常治疗的首选。
我国自1996年开始应用经静脉胸前植入ICD系统以来,发展较快,至2000年底,已为208例患者植入了ICD,其中包括双腔ICD。但植入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ICD技术的不断推广,ICD治疗在不远的将来将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ICD的设计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1个阶段的ICD只对室性心律失常作充电-放电除颤反应。第2个阶段的ICD加入了许多项目的程控功能,甚至加上抗心动过缓的支持起搏功能。第3个阶段的ICD又加入了抗心动过速刺激程序。后者对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作有层次的治疗,对室性心动过速先行抗心动过速刺激,无效及(或)转为室颤则施以低能量电击,再无效则继之以高能量的急救电击,心率过缓时则施以按需要起搏。此外,ICD还有信息储存功能,可将患者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储存起来供日后分析。另外,双腔ICD(DDD-ICD)也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双腔ICD增加了心房电极将更有效地区分室上速和室速,并可在室上速时行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并提供了一个双腔起搏系统。所有这些治疗方式可以通过体外程控加以选择以及设定参数。相当于这3个阶段的产品,有人分别称之为第1、2、3代ICD。
第3代ICD是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电极两部分组成。导线电极经静脉植入,用右室电极和一个独立的环状电极组成的双极性配置来感知心率。有的经静脉电极有两个除颤电极,电击就在这两个电极间进行。当经静脉电极的除颤阈值过高时可加用皮下片状电极或皮下电极阵列。目前临床应用的ICD无论什么型号均具有识别和处理快速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的功能,均使用经静脉电极,胸壁埋植。
1993年美国FDA正式批准通过了第3代的非开胸ICD系统,1994年以来经静脉单极除颤系统开始在临床应用,目前,ICD的植入手术与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相似,所不同的是ICD的植入手术中需诱发室颤来测试除颤阈值。
未来的ICD将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从目前单一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向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快速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失常、心功能衰竭等各种治疗发展。这种多功能治疗仪,心内电极线将增至3~4根,成为3腔或4腔ICD。对于心功能衰歇伴室内阻滞患者,可应用双心室3腔ICD即可治疗心律失常,又可双心室同步改善心功能;对于伴有阵发房颤和房内传导延迟需植入ICD患者,可采用双房3腔ICD,除了心室、心房除颤外,还可双房同步起搏预防房颤的发生。此外,这种多功能治疗仪将装有药物释放系统,可预防房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辅助治疗心力衰竭。
&&&相关文献:理起搏器系统功能故障。
总之,心脏起搏器安置术虽有一定的风险、并发症的发生,但只要重现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积极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将风险降低到最低,使心脏起搏器发挥最大的临床价值。
,我国心衰发病率约为0.9%。具有心脏再同步功能和除颤功能的埋藏式三腔起搏除颤器,即CRT-D,能改善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时间。CRT-D植入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手术,术后的护理质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5孟丽萍,葛琴芬,吴巧元,等.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植入术中并发症的护理.现代实用医学,):.
6毛晓群,李国琪,陈丽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术18 例围术期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基本部分:脉冲发生器和识别心律失常、释放电能系统。最新一代ICD系统除了转复/除颤功能外,还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和抗心动过缓起搏治疗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置入;护理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自2000年我科应用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治疗病窦综合征等症的患者近50例,配以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及局麻后,经手术切口穿刺锁骨下静脉,插使CRT-D发挥最佳疗效。
【关键词】
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护理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极连接,诱发室颤,检验整个ICD系统感知心律失常和除颤功能及效果。(三)除颤器植入目前临床上应用除颤器均埋藏于患者胸前(图2),作为单极除颤系统的一个极,除颤器必须埋藏在左胸前。ICD胸前植入可埋于肌肉下囊袋或皮下囊袋,视患者胸前皮下组织而的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牟凌,李秋娟.埋藏式自动转律除颤起搏器安放术的护理体会.介入放射学杂志,):271.
2 孟丽萍.心脏再同步化除颤起搏器植入中除颤生率高5到10倍。如果能为这些患者提前安装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十秒钟之内,除颤器就可以把患者救过来。
据除颤器制造商美敦力公司负责人介绍,对于安装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患者而言,除颤器的植入只是一个开始,临床随访与程控应贯串始
通过对15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装了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探讨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在基层医院治疗的经验体会。
采用经锁骨下静脉插入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法。
结果发现,在安置ILR后比安置前晕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年轻一些的人群中尤其突出。依从性差的病人中死亡率较高。这可能与晕厥的自然周期性、自限性原因或者完成调查后的审查效果及安慰效果有关。一个埋置ILR的交叉、安慰剂试验可能起作用。埋藏心脏起搏器指心脏起搏术。20世纪50年代初,Zoll经皮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成功地抢救了1例心脏停搏的患者,50年代末,经皮和经食管心脏起搏的可能性得到肯定。在过去的20年里,临时起搏术已经成为紧急处理严重心动过缓和某些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现在临时起搏术【摘要】 目的
对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及ICD的治疗效果。 方法
5例患者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平均随访(15±6)个月,2例患者接受除颤治疗,其中1例患者除性猝死目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晚期的研究显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减少收缩期前二尖瓣反流,改善心脏左右心室间收缩的同步性,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减少心脏猝死。因此置入具有CRT和ICD功能的装置(CR:33-34.
贺春锋.1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置入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391-392.
谭琛,王方正,华伟,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适应不良分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70例,男91例、女79例,年龄59.1±10.8(12~97)岁;Ⅱ~Ⅲ度房室阻滞(AVB)伴昏厥、阿斯综合征发作79例,病窦综合症伴昏厥75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8例,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脏手术
医学空间()9月18日消息,中国研究者总结了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用于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初步经验。研究者让17例药物严格消毒。(3)术中注意充分止血、皮囊大小适中。(4)术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体温升高&37.5℃时应及时查找原因。(5)注意观察切口及埋藏部位,导线皮下隧道皮肤表面有无红肿、压痛,皮囊及皮下隧道有无破溃、流脓。(6)术后应用抗生素3~为无脉电活动。儿童发生率小于10%。
除颤是对VF最有效的治疗方法。CPR中的心脏按压只针对心脏的机械活动有效,及时有效的CPR可以维持脑和心脏功能,可延长室颤持续时间,但CPR却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药物除颤效果不确切。
初步评价新型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抗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及心动过缓起搏的临床效果, 了解经腋静脉送入心房及心室电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7例室速及(或)室颤同时伴有心动过缓患者接受了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其中冠心病5例盘手术53例。病人全都按照新的安置方法安置手术体位后,无一例因摆放手术体位不当引起并发症。
1.2体位安置方法
安置步骤如下:①用手术推床将病人接入手术间后,严格核对病人各种信息;②将手术推床调整与手术床平齐后固定;③电极是否到位,起搏是否成功,从而可减少盲目性,因起搏状态下安置床边起搏电极“带电操作、一触即发”,很容易观察到起搏是否带动。床边紧急心脏起搏主要目的是迅速有效的起搏,起搏状态下安置起搏电极有时电极在右房,有时在交界区或右室流出道只要起搏成突然心脏静脉回流停止的一些因素,如大块肺栓塞、急性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放血、急性心脏压塞等;原发性则更为常见,多发生在严重的心脏疾病终末之时,也可发生在急性缺血的患者中,更多发生在较长时间的心脏骤停后电复苏的患者中[1]。而心脏起搏器安置过程(Canadi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Study)ICD一级预防临床试验 为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性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试验[49]。试验目的:评价ICD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心功能不
据本月《循环》杂志的报道,美国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
研究者利用美国家心血管ICD数据库的资料,对2006年到2管的方法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因需搬动患者耗时过长,成功率低并且并发症多等原因而延误患者的抢救。用漂浮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具有床旁、快速、微创、脱位率低、并发症少等众多优点,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另外,基层医院不具备随时安置永久起搏侧重新穿刺,成功安置起搏器。术后随诊一年余,情况良好。右侧胸前穿刺处可无闻及血管杂音。
例2女性、76岁,因反复头晕、晕厥发作伴窦性心动过缓、Ⅱ度窦房阻滞,经食管调搏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安置起搏器时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穿刺过程不顺利%,同时使心衰者的住院率下降29%。置入式“三腔心律转复除颤器”还带有一个小电脑,用来监测患者的心跳,其中含有特殊的电路和电池,通过电极导管与患者的心脏接触。这些电极导管接受来自心脏的电信号,在需要时可释放较高能量,及时纠正室速或室颤,防搏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许迪,廖铭扬,曹克将,等.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J].江苏医药,):749-750.
作者单位:威海市分校教授克雷格·福纳罗在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说,在接受植入手术后的第一年,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病人死亡率为19.8%,没有植入这种仪器的病人死亡率为27.6%。到了第三年,在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病人中有38.1%的人死亡 [摘要]
研究植入型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随访中发现的问题,并探求解决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6例植入ICD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随访显示病人有28次电击感,其中.2
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细致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
手术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临床症状,注意心电波形的变化,及时为操作医生提供动态信息,可以减轻术中手术者的压力,以便医生全神贯注的做手术,术中患者争根据阴茎体被埋藏程度不同分为部分型和完全型,前者仅是阴茎体近端部分被埋藏于皮下,阴茎勃起时可见阴茎皮肤不足;完全型是整个阴茎体被埋藏于皮下,严重者可无阴茎皮肤[5,7,8]。1995年Thomas在报告中提出埋藏阴茎和真性埋藏阴茎之说[9”祁鸣说,NBA球员埃迪-科里有两次比赛时昏厥的经历,经基因检查发现有心机缺陷。于是医生在他身上安装了一种除颤器,发病时仪器可以让心脏在两分钟内,像电脑一样迅速地关机、重启。
祁鸣介绍,目前浙大第一附属医院基因诊断门诊前来咨询的人,有的有家NT
6945-65cm双极螺
旋电极,术中测试R波振幅11mV,起搏阈值0.5mV,以T-shock 1.0J 低能量诱发VF,以20J 试除颤1次成功。术后
给予胺碘酮预防心律失常。随访2年,患者未再发生阿-
入式心脏除颤器可以有效预防中风患者发生心性猝死,这是美国目前主要的致死性疾病,每年所导致的死亡要比肺癌、乳癌和艾滋病的总和还要多。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已经证实,植入该装置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了一半。
根据专家的介绍,这种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的工位安置注意事项
诸多手术体位安置中,以小儿的手术体位安置更为慎重。小儿的体位最难以安置又最不易保持,要想使手术顺利进行,必须根据小儿的特点,将患儿妥善固定。如特制手术架,或用固定带固定,既保证患儿静脉输液通畅,又不易因躁动污染手术部是为充分暴露手术野所采取的一种强迫姿势,术中的体位安置是手术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体位安置是否正确、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手术操作,还会给患者造成手术以外的损伤,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所以俯卧位的合理安置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功,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4板层直肌条埋藏并固定于巩膜小袋内,球结膜行连续缝合,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氟美松2.5 mg,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眼部包扎。术后给予全身抗生素、扩血管及能量合剂类药物治疗。
术后所有患者视力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识别功能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准确有效地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是其良好的心动过速的识别功能。临床医生理解和熟悉ICD的识别程序和功能,既能更深地了解ICD的工作原理,也能提高ICD植入后的程控和随访水平。1ICD对R波(QRS波)的感知ICD的感知功能是指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分辨和计数,达到设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频率阈值标准时,则分别给予相应及时的治疗。ICD的感知功能包括R波的感知和计数及与其他心动过速的鉴别。1.1R波感知敏感度常设为0.2~0.3mV,这可使杂乱无章、振幅较低的VF波能够被感知。一般不用>0.6mV的感知度,因为>0.6mV的感知度只用于ICD的功能检测以及植入术中的测试过程等少数情况。为了防止感知阈值过低引起T波超感知,多数ICD设有感知阈值自动调整功能,即当感知的R波幅度超过感知敏感度设定值时,ICD可根据R波的幅度,自动调整信号输入线路的感知敏感度。不同I...&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mplantablecardio 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迄今为止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ventriculartachycardia/veVT/VF)和预防心脏性猝死首选的方法。ICD功能日臻完备,目前应用的ICD第四代产品有抗心动过速、抗心动过缓起搏、低能量电转复及高能量电击等多种功能。且体积小,可以埋藏在胸部,一根经静脉电极可以完成感知、起搏、电击等全部功能。最近公布的Companion研究,更是确立了三腔ICD在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合并室内阻滞和 /或心力衰竭 (heartfail ure,HF)的猝死高危患者治疗中极高的应用价值 [1]。可以预测,随着愈来愈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公布,ICD的治疗指南仍然要进行修订,ICD的治疗适应证还要拓宽 [2 5]。虽然目前国内各家ICD植入技术已较成熟,基本跟上世界先...&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illator,ICD)的应用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它能通过连续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被确认时,它自动发出脉冲刺激心脏转复心律,使心脏恢复正常心跳[1]。现将我院2003年5月~2009年12月植入ICD治疗1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4~77岁,平均(62.0±6.4)岁。基础心脏疾病:扩张型心肌病1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2例,冠心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多原性室速2例,原发性室颤1例,长QT综合征1例,预激综合症1例。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或晕厥发作史,应用胺碘酮、异搏定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其中6例术前有电击复...&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置任自文1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基本结构与功能ICD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两部分组成。脉冲发生器的主要构件包括电池、感知与起搏线路和电容器。电池供给能量,电容器的作用是充电、放电,感知与起搏线路则负责心电监测、识别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心动过缓,发放起搏脉冲。早期的电极为心外膜电极,需开胸安装,以后改进为皮下电极,现在进展为经静脉心内膜电极,从而使埋藏术大为简化。电极导线一方面将感知的信号传入脉冲发生器,同时将起搏信号传递到心脏。由于电极型号的不同,电击可通过经静脉电极与脉冲发生器的机壳完成,也可由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本身完成。ICD的基本功能是识别和处理快速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其识别和处理心动过缓的工作原理与抗心动过缓起搏器相同。此处只介绍识别及处理快速心律失常的原理。1.1快速心律失常的识别以快速心律失常的心率(或与其相应的周长)及持续时间(或快速心律失常的周期数...&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临床应用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ator,ICD)自1980年(当时称为AID)临床应用以来,技术有了明显的改进,应用日益广泛。现今,ICD业已具备除颤(Defibrilation)、复律(Cardioversion)、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pacing,ATP)及抗心动过缓起搏(Bradycardiapacing)等功能。1997年4月结束的将1016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ICD组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组(胺碘酮或索他洛尔)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Antiarrhythmiasversusimplantabledefibrilators,AVID)结果表明,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总死亡率ICD组较抗心律失...&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18例临床应用报告@郝应禄$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昆明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李燕萍$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昆明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李晓霞$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昆明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廖德荣$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昆明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钱宝堂$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昆明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目的通过对具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从而评价分析ICD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年我科收治的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18例患者置入ICD,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5.77±15.16)...&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冠心病手术治疗
当前位置>>>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 关注次数:
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外科介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分析。
(sudden Cardiae death,SCD)的发病率较高,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生率已经超过卒中、肺癌、乳腺癌和艾滋病的总和,是美国目前首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所有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中约占63%。发生心脏猝死的心律失常中,心动过缓所至仅占17%,其余均为室颤或室速引起。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对SCD的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能明显降低SCD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是目前防止SCD最有效的方法。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
1.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二级预防研究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二级预防临床研究包括AVID试验、CASH试验和CIDS试验。AVID(Antiarrhythmiacs Versus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Trial)试验即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埋藏式心脏除颇器试验是第一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研究。101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平均随访18.2士12.2个月,结果显示,未校正死亡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组15.8土3.2%,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24.0土3.7%。AVID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室颤复苏者或持续室速伴有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比较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这三个试验都对抗心律失常药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进行了比较研究,但只有AVID结果有统计学差异。但三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和抗心律失常药比较,总死亡率减少27%,因心律失常死亡减少51%。其中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或重度心衰的病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效果可能更好。另外在AVID试验中低危险性组,即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速或病因能去除的心律失常组,其预后也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组差。
2.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一级预防研究
从1995年前后开始已有各种大规模临床试验来研究猝死的一级预防,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一级预防研究包括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危患者有关的MADIT-I试验、MUSTT试验、MADIT-II试验和与心力衰竭高危患者有关的COMPANION试验、SCD-HeFT试验。MADIT-I试验结果显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相比较总死亡率降低54%,试验表明,对于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性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较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同样在MUSTT试验显示,根据电生理检查选择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组总死亡率减少31%。
MADIT-Ⅱ进一步研究了冠心病后左室功能低下但不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预防性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与常规药物相比较能否降低总病死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组总病死亡率降低30%。试验表明,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LVEF<30%)患者,即使无室性心动过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性治疗仍可明显降低总病死亡率。SCD-HeFT试验结果说明,无论缺血性、非缺血性心脏病,有无非持续性室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等室性心律失常,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组与安慰剂组和胺碘酮组相比,对于LVEF<35%的患者,其死亡率明显降低。
参考这些结果,2005年ACC/AHA指南规定,对LVEF<30%、估计能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适宜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置入。另外,对非缺血性心脏病,尽管小规模临床试验CAT和AMIOVIRT没能证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降低总死亡率,但是大规模除颤器治疗非缺血性心肌病评估试验(DEFINITE)证实在非缺血性的左室射血分数<35%的患者中,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设备的置入将次级终点-心律失常死亡率降低了80%(29个月时)。主要终点在设备的治疗下也有所改善。
3.CRT-D及适应证
CRT-D是同时具有CRT和ICD二者功能的心脏起搏装置。MERIT-HF试验中对NYHA心功能分级不同级别患者的死因分析表明,近一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心律失常,因此,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非常重要。
MIRACLE-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研究入选心功能Ⅲ-Ⅳ级、LVEF&0.35、QRS>13Oms、LVEDD>55mm,并有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指征的患者,6个月后CRT-D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心功能等级更高,而峰值氧耗量、平板运动时间也明显提高,但6 min步行距离、LVEDD、神经激素水平、生存率、住院率及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CONTAK-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研究显示,CRT-D组总病死率、心力衰竭恶化住院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干预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降低了15%。心功能Ⅲ-Ⅳ级亚组中,起搏与不起搏相比,总病死率降低22%,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分级显著提高,6min步行距离和峰值氧耗量明显改善。
心力衰竭患者药物、起搏和除颤器治疗对比研究(COMPANION)结果显示,CRT与CRT-D均可减低联合终点事件(总死亡率和/或住院率);CRT治疗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2个月降低24%);联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与CRT治疗使死亡率进一步明显下降(12个月降低43%);CRT-D组中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别。
再同步化用于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治疗Ⅱ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研究(RHYTHM Ⅱ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评价心室间(V-V)延迟优化在置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CRT-D可以显著减轻CHF症状、增加心功能容量及改善生活质量。与同步双心室激动相比,V-V延迟优化并无额外益处。
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试验(SCD-HeFT)于2004年3月公布结果,具有里程碑意义。研究共入选2521例患者,其中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接受胺碘酮或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各为1/3.所有患者都给予合适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结果显示,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者的死亡率较未置入者下降23%。表明对于有心脏性猝死危险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诊断和治疗。本试验也提示,作为预防性用药,胺碘酮不能提高生存率。
基于上述临床试验结果,2005年8月,美国ACC/AHA在修订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时把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作为一级预防列入慢性心力衰竭预防猝死的Ⅰ类适应证。具体为:
对有缺血性心脏病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推荐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作一级预防减少心脏性猝死从而降低总死亡率:心肌梗死后至少40天,LVEF=&30%(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处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为LVEF&30%-40%),长期最佳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合理预期生存期超过1年且功能良好(证据水平A)。
对非缺血性心肌病符合以下条件的此类患者推荐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作一级预防减少心脏性猝死从而降低总死亡率:LVEF&30%,长期最佳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合理预期生存期超过1年且功能良好(证据水平B)。
因此,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需要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主要应参考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和预后。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期存活时间和生活质量不高,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可能不是最佳治疗策略。但对于中度心衰患者,预防性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可能是必要的。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降低了死亡率(MADIT-Ⅱ,SCD-HEFT)。从理论上讲CRT联合埋藏式复律除颤器治疗(CRT-D)可进一步降低其死亡率。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还想知道更多,可以进行在线或者了解。
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外科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中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领先行列。
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外科是湖北省内最具规模的冠心病治疗中心,于1985年成功开展湖北省首例,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解除心绞痛等。之后又率先开展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和急诊搭桥手术,巨大室壁瘤切除术等,对手术治疗冠心病具有独到经验,成功率在98%以上,居国内领先。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协和医院外科楼7、9、10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除颤 电复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