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都是剖腹产后一年半怀孕大的已经三岁半了小

顺产BB头部变形影响智力?错,两次剖腹产第三胎顺产,顺产影响夫妻生活吗,顺产会影响以后夫妻生活吗,顺产多久可以用骨盆带,胎儿腹围大影响顺产吗,剖腹产和顺产宝宝的区别,骨盆小孩子8斤能正常顺产吗
顺产BB头部变形影响智力?错
时间: 11:36:11 来源:南京明基医院妇儿部
原标题:顺产BB头部变形影响智力?错,两次剖腹产第三胎顺产,顺产影响夫妻生活吗,顺产会影响以后夫妻生活吗,顺产多久可以用骨盆带,胎儿腹围大影响顺产吗,剖腹产和顺产宝宝的区别,骨盆小孩子8斤能正常顺产吗
  在生产的时候,颅骨中各块骨骼受到挤压后相互错开,适应骨盆产道。再加上宝宝头骨非常柔软,容易受到产道挤压而变形,所以刚出生的宝宝头颅有点尖尖的。所以,很多妈咪会问:宝宝头部都变形了会不会变得不聪明了?跟小编一起去研究下吧。
  一、胎宝顺产出生头部变形是正常的吗?
  胎宝接近分娩期的几天或几周内,小胎宝的头会朝下慢慢地降入妈妈的骨盆内,颅骨也就慢慢地适应了妈妈骨盆的形状,这种现象称为塑形。宝宝在妈妈的生产过程中遭受挤压而变形,妈妈们大可不必担心,宝宝的头部有很强的可塑性,会随着新生儿的而不断发育自行恢复。
  胎宝出生头部变形?孕妈孕期提前预防
  &控制宝宝体重。要防止宝宝因顺产头变形,建议孕妈要注意孕期饮食,严格控制好宝宝的体重,避免胎宝过大,这样顺产导致的宝宝头部变形、产妇侧切的几率就会下降一些。
  &孕妈妈多运动。在孕期时多运动,不但能够控制好体重,还对分娩很有好处。妈妈不妨试试快步走,孕妇瑜伽等助力生产的运动。
  二、顺产宝宝头部变形会影响智力吗?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会影响宝宝大脑是否聪明的因素有哪些?
  宝宝的大脑是否聪明受神经细胞的数量、单个突触传递信息的能力两个方面影响。
  科学研究发现,每分钟胎宝都会生成10万个神经细胞,值得注意的是,神经细胞在胎宝时期会反复进行分裂和繁殖,但是在出生后却会停止这些活动。也就是说,孩子在一生中使用的神经细胞数字是在胎宝时期就已经决定了的。
  其次,没有科学证明产道挤压会影响宝宝智力。
  胎宝时期宝宝的各个颅骨之间连接是相对松散而且缝隙相当大,所以宝宝的头部会因为产道的挤压而有点变形,但宝宝的脑部发育不会因为头颅的外形而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变形会随着新生儿的不断成长发育,而自行恢复。
  顺产时产道挤压虽然会对宝宝的脑容积、沟回产生的一些影响,但没有科学证明这种变化对宝宝的智力是有影响的。因为产道挤压既不会令宝宝的神经细胞数量增加,也并没有任何的研究表明这种挤压能够使得宝宝&突触&传递信息的性能得到提升,所以说产道挤压让孩子更聪明的说法是没科学依据的。
  三、顺产胎宝头部变形问题大解答
  1、影响胎宝头型变形的原因
  &婴儿胎位不正:例如横位或头部在上,那么出生当天即可发现头部受子宫的压力造成一些特殊头型。
  &多胎:双胞胎可能互相争取空间或头部互相挤压,造成头型不正。
  &生产时使用外力:引产时使用真空吸引、产钳,有时会形成血肿。出生后,不愿侧向血肿处睡,也就形成歪斜头。
  2、宝宝顺产导致的头部变形和产钳印痕会伴随宝宝一辈子吗?
  不会的,因为宝宝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一般两三个月后会有所恢复,严重点的一年半载也能恢复得差不多了。
  3、宝宝头部变形,妈妈可以用手搓圆吗?
  一般不需要,因为宝宝会自己修复,如果需要用手抚摸矫形,必须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因为没经验的妈妈可能会导致宝宝受伤害。
  4、宝宝头部变形可以恢复吗?
  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小宝宝的头部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在前囟门闭合之前,宝宝的头颅都是一直在塑形的。一般来说,有的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天,头部变形的情况就会慢慢恢复,头型逐渐变圆。有的宝宝在2、3个月后,头部可以变成标准的圆形。头颅的自然恢复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妈妈们不用太过担心。
本文相关推荐*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我剖腹产两次了,还能要第三个孩子吗?大的八岁了小的...
我剖腹产两次了,还能要第三个孩子吗?大的...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我剖腹产两次了,还能要第三个孩子吗?大的八岁了小的两岁了。多长时间才能要?我有点贫血。请你帮忙解答一下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99506
问题分析:医学上剖腹产都建议只生二胎 当然急于要宝宝建议在术后两年半以后再怀孕,受孕前最好做全面的孕前检查。意见建议:在孕晚期要特 别 注意 ,要卧床休
息,出现腹痛等不适时要及时去医院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477
问题分析:你好,进行剖腹产一般只能做两次,而且间隔的时间要三年以上才能再怀孕,以使受伤的子宫完全恢复后再接受重大的任务意见建议:已经做过两次的剖腹产手术,现在不建议再做第三次的剖腹手术,这样冒的风险会很大,甚至在怀孕的过程中会有子宫破裂。
职称:医生会员
&&已帮助用户:198566
问题分析:你好,一般剖腹产只允许生两胎,但如果身体情况、刀口疤痕、子宫都允许的话,也是可以第三次剖腹。意见建议:建议在备孕前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如果身体各项条件恢复的好,并且允许的话再准备怀孕为好。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121357
问题分析:你好,两次剖腹产一般不建议再孕第三胎,两次手术的刀口的结缔组织的弹性很差,孕晚期有可能会导致子宫破裂引起大出血,威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意见建议:所以两次剖腹产最好不要 再孕第三胎以免有危险的发生。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败血症在出现之后带来的危害后果很大,要注意调理方法,一旦患上这
一旦患上了地中海贫血我们需要及早的去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这个疾病
溶血性贫血让大家受尽了折磨,需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尤其要知
这种疾病的病首先要从药物上来得到控制,如果我们不按时监测血常规
贫血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三岁的女儿在外很乖,在家却是小霸王,家长应该怎么办?
平时我们夫妻工作忙,而且我长期在外地工作,主要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平时老人也没有过度宠爱,现在脾气非常坏,不听话而且说不得打不得,甚至用自残行为来反抗。我们各种办法都尝试过,现在没招了。但是去了幼儿园后老师说她非常乖,我承认自己是个失败的爸爸,请大家帮忙给点建议
按投票排序
我深知,在这种情况下,给家长带来困扰的因素,未必只是这种情况本身,更有这种情况所展现出来的“行为规则的矛盾”——在不同的场合与人面前,为什么我的孩子表现的不一样。“暴躁”和“时不时暴躁”和“不同场合时而暴躁时而不暴躁”给家长们带来的困扰是不一样的。搁在您的身上,就算情况调转,在家里乖乖,可是在与他人交际的时候变身小霸王,恐怕您也一样郁闷。行为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这一点,甚至比“小霸王”这件事本身还让家长苦恼。脱离你的具体情境来探讨和建议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我扫了一眼众多答案,有没怎么问情况就推荐书的,建议心理咨询的,建议和孩子“好好谈谈”的,甚至还有建议体罚的,如果你想采纳,请一慎再慎。看我下面说的话也请一慎再慎,我并不比提出其他意见的知友们更了解你的家庭与你的孩子。我觉得,问题不在情绪本身——谁家孩子还没点儿性格呢?这个倔一点,那个皮实点,这个可能爱显摆,那个有些太娇气。上周我讲完课,两个家长同时站在我面前跟我聊自己的孩子,左边的担心自己孩子太活泼,影响以后学习,右边的担心自己孩子太内向,耽误以后人际交往。我在简单确定俩人的孩子应该都没有临床上的问题后,说你俩都回家好好带孩子吧,都是好孩子,没事儿。退一步讲,就算有的情绪和想法出格了,大人介入,我们帮着孩子改就是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于情绪表现的不可预估或者不一致性。这是我看来当下更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纵然是个孩子,做事儿标准也不能太信马由缰,待人接物想起哪出是哪出这让人民群众怎么接受得了。不区分场合与环境,好的行为不能一以贯之,标准和底线一天一变,爱好与厌恶日日不同,昨天的雷区却能成为今天的话题,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更有甚者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家长如何扛得住。有人发私信给我“我家孩子明明会二十首古诗,每次叫他给客人们背,明明会就是说不会,进而不背,好苦恼。他为什么要故意骗我,让我下不来台?”咱们不讨论与评价这事儿,咱就说孩子“没来由的”行为与家长“有根据的”期望的落差,挺让家长们苦恼。至于这个问题的视角,我觉得不外乎下面我将提到的两种。追求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幼儿园里“乖乖”为什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与赞许?因为这件事儿是“对”的。与人为善嘛,在社会群体里“乖乖”,大家nice的相处,多好啊。现在回到家,变身小霸王,应该吗?我想就没那么多人会认同了。家庭也是社会集群,也应该nice地相处。家长们的错误想法在于认为孩子“逞了威风了”,“当了老大了”,“把全家人都制服帖了”——“爽了吧高兴了吧?!”其实不是的。孩子当小霸王的时候,也愤怒、也哭号、也彷徨不知所措进而用自残要挟家长——他/她也不爽。如果你不能理解,我问你,你的老公/老婆跟你吵架,骂你说:“你气死我你就高兴了是不是!”你真的是那么想的吗?你真的好高兴气死你的伴侣吗?你不是的。对孩子也一样,他当小霸王的时候,他也难受,他也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家长不要以为孩子是为了当小霸王有快感而当小霸王。所以我们说,这种情感体验——不真实,这是一种双输的情感体验,在当前的情境下,孩子本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感受,而且这种情绪感受还是个负面的。这么一来,问题简化了——该高兴高兴,该难过难过,恐怕很多孩子还要学习这一点,纵然是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2009年我在贵州山区里支教,带初二的孩子们排了一场话剧,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大家都高兴——虽然那是我见过的台词最生硬,表演最浮夸的话剧。这就叫该高兴就高兴。2013年我给某个国企培训,有一个下午讲心理剧,有个学员不参加,还在旁边冷嘲热讽其他参加的学员,我盛情邀请他参与进来,他说“我才不要和你们一起当神经病”。对他来说,参与心理剧或许并不是个值得高兴的事儿,但起码我没看出来有什么值得生气的,这就叫做不该不高兴的时候,偏偏不高兴。很多孩子,由于种种的原因,情感体验不真实,有可能是因为对社会规则不了解,也有可能是有创伤,还有可能是错误引申了家长的话语。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大声嘲笑着街边的乞丐——这种情感体验就不太正确——他的母亲斥责他,孩子说“灰太狼每次倒霉灰溜溜,羊村的羊就是这么说他的。”你应该有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一进家门就变成“小霸王”这种事儿,可能不是一个坏习惯或者坏情绪的事儿,这可能是一个错误解读情境导致的问题,在解读情境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到孩子的情感体验与当下情景匹配不匹配,而非直接探讨情感体验本身的对错。到了要做思想工作的时候。恭喜,你家孩子已经过了需求的温饱层面,正式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阶段。在这里,吃喝什么吃喝多少穿几条秋裤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我敢打赌,“小霸王”情绪的爆发八成是源于家庭生活中关于一些具体决定的矛盾,就算在家里,孩子也不会自始至终无事生非地“小霸王”。的确,如果你看过这里面我的答案,你就会对3岁孩子个体觉知与心理成长有个脉络的把握和概括的了解。所以,自我啊成长啊这里我就不谈了,我想说明的就一点——到了重视思想工作的时候了我亲爱的同志。我们为什么要开会?所有回答“解决问题”的人肯定会觉的开会是个没什么意思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一开一天两天的会。开会不解决问题,起码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哪怕你在外企,例会过后你也是领着自己的事情回工位处理去了,例会让你知道你干什么,你团队其他的成员在干什么,让你的主管知道你在干什么,例会本身不解决什么工作实际问题。开会更重要的功能是“统一思想”,不让这个组织的能量因为个人与个人的差异造成无谓的辐散和损失。有的人家筹备婚礼都能把婚事筹备黄了,听说过吧?就是因为还没有统一思想就想解决问题,造成风俗的冲突,亲家的不解,未婚夫与未婚妻之间的不睦——然后婚就甭结了。你家里是不是还在有意无意的把孩子当作一个吃了睡睡了吃的Infant看待?其实人家早就是产生自我观念的大人了——纵然这个自我观念极不成熟,那也是自我观念。举个不恰当的比喻,你们家所有大人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思想已经高度一致,日子过得有条不紊——你们是这个家里的主流执政党。你们家孩子那就是新兴的在野党啊,在没有把他拉进自己人圈子的前提下,他不跟你死磕他跟谁死磕去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没拿人家当自己人看,老跟玉皇大帝看待泼猴一样看人家,你就不要怪罪人家大闹天宫。我能想到的,暂时是这些。你可能会指摘我没有干货,没拿出个具体方案来解决具体问题——没错我就是没有提具体做法,我对问题的提出者不了解,我对他的家庭不了解,我对他的子女不了解,我甚至没有从题目中得到太多“小霸王”行为的具体表现——那我不能妄断这一对具体的父母该如何具体地对待他们具体的孩子。但有一点我想我可以说,武志红老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很多人误解成了“家里讲情就行了,不用讲理”,谬矣。家是要讲理地讲情的地方。
我注册知乎是为了回答英语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儿童心理学完全不懂,下面的答案都是我自己育儿中的体会,加看一些书后的心得,心理学方面建议看的答案。—————以下原答案———————根据题主的描述我只能猜测是两个方面出了问题:一是碰到了孩子的第一逆反期;二是碰到了孩子的规则敏感期。这两个儿童心理和您自身陪伴少的问题相结合出现了很严重的后果。我的孩子也进入了这一时期,就结合自己的体会啰嗦两句吧。1、第一逆反期一般出现在二岁半到三岁。其它答案也说了,这时孩子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指挥行事,甚至通过否定家长的命令来表达自我。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在家长强迫孩子就范时,会用哭闹来表达表绪,严重的会出现自残行为。就题主的说法,您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要足够重视。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变:首先,要明确一点,孩子是没问题的,问题在家长。从您的问题来看,您说的都是孩子的问题,想让孩子变成好孩子,对于自己的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对于打骂丝毫没有反思。这是问题的根源。天下没有坏孩子,只有坏家长。您要从现在开始认识到只有父母从内心深处反思自己的错误,才能够改变现状。要认识清楚,问题在于家长而不在孩子,要改正错误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其次,好孩子不等于听话的孩子。很多家长都把孩子乖不乖做为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夸孩子,批评孩子都会用是否听话,乖不乖来做判断标准。这种想法不但错误而危险。一、家长要认识清楚,孩子做为一个人,他和您只有年龄和能力的差别,没有人格和等级的差别,家长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从属关系。要像尊重父母一样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不同意您的安排,只要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破坏,没有必要非按您的意愿来。做到这条很多冲突根本不会发生。比如,如果我想让孩子去小区游乐场玩,但是她路上对草丛里的落叶感兴趣,我不会让她别玩了,赶紧去游乐场,我会看着她玩,哪怕玩儿一上午我也不会说什么。带孩子出来玩是目的,玩什么不重要,家长认为游乐场更好,但这是家长的认识,孩子才是玩儿的主体,所以玩什么孩子说了算,她觉的开心才是好坏的标准。再比如,我的孩子有段时间喜欢躲在窗帘后面,这是空间敏感期的表现,由于窗帘很脏,外婆提出反对。我的解决办法是连夜把窗帘洗干净,问题就解决了。二、一味追求听话,抑制了孩子的个性,而且会造成严重后果。听话的孩子自我意识会被压抑,长大后有些会变的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有些会变成讨好型人格,把别人的评价做为自己行为的价值判断标准。此外,前段时间很多小孩被骚扰,很多都是通过“你不听话你爸妈就不爱你了”这样的威胁达到目的的。除了社会问题不讲,家长是不是也要反思下自己的教育。就我的孩子来说,除了靠诉她背心裤衩盖着的地方别人不能碰,我从不会说“听话才是好孩子”一类的话,也不会用和乖,听话来赞美她,我只给出她行为本身好坏的判断。最后,要建立规则。尊重孩子,不是说就完会随着孩子来,孩子出现打人,半夜大喊大叫等行为还是要制止的。但是什么行为正确,什么行为错误,要事先说明白,形成像法律一样的条文。比如,我的小孩出去玩,我很早就给她讲过规则:只能一个人玩的玩具,谁先占有谁先使用;别人占有要学会等待;别人玩具要得到别人同意再玩等。到现在她遵守的很好。家里的规矩,比如洗手,不摸电门火苗和锅,不翻大人的抽屉和包,也都从小就说好的。如果碰到孩子做了一件事先没说明过的错事,不要怪孩子,要跟孩子新建一个规则,说出这样约定的原因。如果孩子已知规则,无心犯错,比如尿裤子,不要骂孩子,而要平静的说下次要注意,然后表现出关爱。如果孩子故意犯错,在三岁以上可以惩罚。我的惩罚是惩她看电视,比如上次故意把饭倒地上,而且是屡教不改,我就让她坐沙发上看电视,不许看书,不许干别的事。孩子情绪很低落,以后再也没犯错。这招顺便让孩子不喜欢看电视了。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除了打骂,惩罚孩子的手段是很多的,可以是很无害的,家长要多动脑想方法,打骂真的是最懒,最无能的方法。2、规则敏感期孩子有一段时间会认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按规则运作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按顺序,完全不变的重复,稍有不同就会要求重新来,不满足就会哭闹。比如我的孩子睡觉前,怎么脱衣服,怎么上厕所,怎么抱上床有严格要求,如果没做好就必须重新来一遍。这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必经阶段,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有耐心,要尽量满足孩子要求。从题主的情况看,孩子接触少,很多规则您不清楚,改变了她的习惯,可能这种情况也会引起孩子反抗,表现出来就是不听话。我建议您多了解一下孩子以前的习惯,尽量按孩子要求来,如果实在没有条件满足,要事先说明,培养新习惯。这时不是要强迫孩子就范,而是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用讲道理,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自己上钩。比如,前几天我孩子换了冬天的被子,死活不盖,我就指着上面的老鼠说,这是mouse波波,她要陪你睡觉,你要照顾好她。因为她以前看过关于老鼠波波的动画,看过陪mouse睡觉的书,所以很开心的同意了。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孩子逆反时问题的解决,比如我孩子不吃饭,但又不能不吃,我就跟她讲,你的肚子里住了很多小精灵,他们要吃饭喝水才能有力气做游戏,为了小精灵一定要吃饭。自从说了这个“道理”吃饭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家长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强迫孩子是最笨,最没用的。另外,家长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事事先说明,比如带你洗手吧,我们要吃饭了。不能抓住孩子就去做。说到这里我想再多说几句,题主要教育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要鼓励孩子通过语言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陪伴孩子体验内心情绪控制和转变。我从很早就教孩子sad, angry, happy, disappointed, shy等情绪(我平时多用英语和孩子交流),告诉她每种情绪的表情,在游戏中设计环节,然后我主动表现相应的情绪出来,并且用语言,动作把情绪表达出来,并且语言直播我内心控制转变的过程,孩子就会模仿。孩子情绪会用语言表达了,控制力强了,就不会选择用自残等行为表达。有一次我带孩子去照相馆取照片,我提前说了带孩子去,她也很乐意,走在路上孩子对我说“爸爸我感觉我要害羞了”我明白她是为见陌生人而感到压力,就说“宝宝,不管你害羞也好,不害羞也好,都是好宝宝,爸爸都爱你。如果你打招呼,大家也会回答你,如果不打招呼也没关系”我说完以后孩子沉思很久,我没再说什么。结果那天孩子向每个人打招呼,说再见,回来路上一直说我“我刚才说hello, bye啦”,我也表扬了她的行为。最后,我想问题主,您的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开心?也许是我想多了,我只看到您说孩子在幼儿园很听话。但这不是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好的指标。孩子在幼儿园感觉到放松,没有压力,开心玩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活泼开朗,才是判断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好坏的标准。如果她不活跃,只是听话,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您可以观察一下,然后再下结论,如果不适合,就要改变,这又是一个长篇回答这里就不说了。
看了 老师的文章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不过我还是想提几个小方法来跟题主分享,希望能帮到题主。本人不专业,不厉害,经验不足,但有些心得。所以也请题主看我的话的时候也一慎再慎,不要盲目跟从,理性对待自己的教育。首先,你不是个失败的爸爸,只是太少的陪伴孩子。这是你在教育上的失误,但是不能过度内疚,因为内疚的气场可能不需要语言和行为就能很快被孩子感知到,并在家里利用父母的这种内疚而在家更加地颐指气使。其次,孩子需要的往往是关注。所以什么时候给关注和什么时候不给关注,这个时机很重要。下面我简要分析一下题主题目中的对孩子的叙述:1.在幼儿园很乖:幼儿园孩子很多,如果表现不好一般会被幼儿园老师漠视甚至是批评(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出,被打也是有可能的),因此,在幼儿园里如果要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比如:幼儿园对于听话的孩子经常是:”大家要向XXX学习,我看还有谁比XXX还要听话的?”;“我看还有谁比XXX吃饭还要安静的”……因此更乖巧的行为可以引起老师和同学更多的关注,因此您的女儿选择了在幼儿园里很乖。2.在家里很霸王①爷爷奶奶您说爷爷奶奶没怎么骄纵,我们暂且相信,因为我没见过,所以不下定论。但是一旦孩子霸王起来,应该可以让好脾气的爷爷奶奶更加的听她的话。所以,霸王行为可以因此获得更多的关注,让爷爷奶奶都围着她转。②父母不受隔代亲的影响,父母自然可能会对女儿更为严格一点咯,所以回到家里看到孩子霸王,便开始教育,不认可这样的行为。当孩子第一次将霸王行为用在父母身上发现没用的时候,出于焦虑或者急躁的心情,开始做出打自己的脑袋或者摔东西等一系列的“自残行为”。这时候由于长时间不见女儿,父母内心的内疚、宠爱和严格的内心错综复杂,百感交集,于是开始比较温柔的教育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这样不对!”亦或者父母开始因为害怕而不知所措,先将孩子刚才的错误放一放,先去制止住孩子的这种吓人的行为,然后用语言说教她,这时候语气也开始降低,声音也温柔了起来。于是孩子发现,原来利用自残行为可以引起父母更多的关注和更温柔的语气,还能躲过训诫。综上,我的总结是:1.幼儿园里,表现乖巧→获得关注2.爷爷奶奶,霸王行为→获得关注3.爸爸妈妈,自残行为→躲过责骂→获得关注所以,后两点中,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行为恰恰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懂了吗?如果我的猜测没错的话,那就说明您的孩子很聪明,她调戏了她周围所有的大人!所以,您的孩子心理上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行为习惯的修正,现在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尽快将孩子接回自己身边隔代亲是我们中国家长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再理智的爷爷奶奶也都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一点溺爱的倾向,至少在我的咨询案例中,爷爷奶奶几乎是溺爱的代名词。当然还有另一个极端的,就是过分漠视和嫌弃(重男轻女)。作为孩子的父母,我认为任何借口都不能逃避不养育孩子的责任,我知道你们一定有自己的难处,但是我相信尽管再难,孩子在父母身边才更容易健康成长。2.少说话,多设定规矩:安静座椅孩子一旦开始霸王行为或者自残行为,不要说太多道理,女儿已经三岁了,基本上原则性的道理都懂了,不用做太多解释,而是在警告一次不奏效的情况下,给与特定的惩罚。经过科学家实验验证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在家里设定一个安静座椅。就是在客厅设定一个安静的角落(确定没人打扰而且能比较方便观察孩子的动静),摆放一个椅子。跟孩子说:“只要你不听话,就自己去那个椅子上安静的坐一会”(就这一句话,其他不用多说)。然后只要孩子不听话,就坚定的(记住,一定要坚定和不迟疑的)将孩子放到那个椅子上,让她自己安静一会。不说话,不可以看她,不给与任何安慰的肢体接触,但是就是不允许她离开,开始打自己的话就说:“如果你打自己一下就要多坐10秒钟!”3.合理漠视“合理漠视”是我在心理咨询中发明的一个词,就是叫家长如何在特定的情况下适当剥夺给孩子的关注,以达到不强化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但孩子因为无理取闹而哭闹、假装自残或者霸王行为的时候,自己转身就离开,不给与任何反馈和回应(包括眼里的训斥)。而且在您这个案例中还要包括不允许爷爷奶奶在这个时候靠近孩子(但是要在旁边偷偷观察孩子的行为,以防发生不安全事故)。如果孩子停止了哭闹,则立刻回来,夸奖孩子不哭闹并继续与孩子做哭闹之前的事情,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废话连篇就说那么多,如果题主认为我说的有点道理,那我就太高兴了,真心希望能帮到你们。我爱孩子,但更爱家长,我希望的是我接触的所有家庭都全家幸福,而不光是孩子一个人。
叶壮老师已经说得挺齐全了,我只能说说我的想法了。首先,不宠爱不代表就能理解和帮助孩子的情绪发展了。而题主的简单描述来看,排除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可能存在的问题外,孩子本身在情绪的控制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方面发展不完全。而一般来说,会用孩子不听话,脾气非常坏这样的描述来说,父母本身已经将问题的根结定义在孩子身上了。而说不得打不得这种也从侧面反映出题主教育的育儿技巧比较单一,而且主要是以父母情绪宣泄的方式去试图激起孩子的高度唤醒状态,但是很不幸,这孩子的应对模式完全与题主的方式相克。都用到自残的方式,这基本上是绝大多数使用这类方式父母的底线了。其实叶老师说他不出干货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个方法需要题主转变思想。首先从自己身上出发,不要被孩子的状态牵着走。孩子依靠的是本能,而这种本能她不可控制,但会激发父母对待她的方式。而现在孩子的本能和父母被激起的方式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那作为有更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家长要去改变这个循环,让其转向一个积极的方向。而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艰苦漫长的,因为依靠的是家长的自觉去改变自己的本能的情绪反应,而且还需要去找到一个积极的方向。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转变一个不良的亲子关系则是一件更为辛苦的事情。作为一个旁人,我只能说你要为你的孩子在做一个好父母的道路上好好加油了。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会很多人不同意,但是我还是要说出来。首先。你不是一个失败的爸爸。孩子的问题,是最容易引发圣母情节的,没有之一。通过站在道德制高点,职责父母教育失则,然后指手画脚出谋划策,是很容易的,但却也是最没有实际帮助的。这样的回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父母的愧疚自责,导致父母压力增大,反而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因为这样的回答忽略了一点,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不亚于成年人之间的差异,甚至更大(成年人还至少遵守相同的的行为准则和类似的生活背景经验)。所以,任何用举例来论证的的教育方法都是耍流氓。实际上,除了一些基本常识,譬如不能虐待孩子,不能走极端....这个世界上很少有被科学证明有效的,能够适用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近几年,我国兴起了各种科学育儿的理论方法,恨不得把传统的家庭教育批驳的一无是处。但是请注意,这些所谓方法早就不是第一次在世界上出现了,发达国家从50,60年代起就流行了。但,如果这些教育方法,书籍有用,那么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新的一代人应该远远优秀于老一辈?事实如何,请自行搜索。(有的人会说,我就觉得有效啊?恩,那么我只能说,你很幸运)我的孩子也很头疼,我以前也是学习各种理论,恨不得把自己搞成儿童教育专家。可是屡屡失败,然后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父亲...可是后来仔细观察和回想发现,1,指望孩子按照专家预测的,你的方法变了,他就会慢慢改变,这是很幼稚的想法。2,孩子的问题,其实出生第一天开始就可以看出端倪。譬如我家那位,出生当晚是没睡觉只哭的,出生3个月把肚脐都哭到突出3cm高,这些都是日后性格的一个早期反映。而相信专家说,性格不好是因为教育方法不对,现在想起来真是糊涂死了,迂腐死了。先看这个一方面,也许教育方法在决定孩子的行为(缺乏证据,),另一方面,孩子的天生性格也在反过来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地说,有的孩子就是欠揍(还是尽量不要打,尽管欠揍)。那种一味归咎于父母的说法是在走极端。而不身处其中,上来就谴责父母不是人的,更是典型的圣母。就此,我是深深理解和同情题主的。-----------------------------------------------------------------------------------再来回答为什么会有不同?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不同是太正常不过的了。试问,作为成年人难道你在单位和家里一个样吗?我们自己在外人面前表现和自己家里表现都可能有天壤之别,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的变化呢?所以这跟高票答案中提到的“行为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没有半毛钱关系。纯属正常。现在只是说,仅仅是你夫妻和她的亲子关系紧张而已。不要看太严重了。所以你要有所改变,也只是改变这种亲子相处的关系而已,跟你女儿未来的性格什么的没有半点瓜葛。我女儿其实跟你的女儿很像,但我们可重来没溺爱过。慢慢摸清规律,总结经验会好点,但千万别指望迅速解决问题,做好持久的准备,更不能放弃教育。--------------------------------------------------------------------------------------该怎么办?首先要理解,你女儿的情绪反应就是这样,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她受罪,父母也不好过,所以基调是悲伤的,可怜的。父母有时候很生气,但是请在可以的时候用怜悯而不是对抗的眼光去看待她。不要让她走上极端。这些是可以做的。任何时候要想办法创造环境让孩子冷静下来,恩,我家那位有时候得需要几个小时呢(别的孩子一般10分钟)。不要急于教育和爱抚。当然,你的孩子也许不适用,你只能试试。有的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比他人折腾和伤心。父母作为人类,能力太渣,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所以,有时候就是一个悲剧,尽力而为,问心无愧,不要想多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看了一下高票答案,就是叶壮老师的回答。作为知乎新人,我斗胆在这里说一句,回答的很专业,但是对于育儿的帮助非常有限。 鄙人不才,并非专业的心理学科班出生,但是学习和工作的领域是儿童相关,关于这个#孩子在家像霸王,出去很乖#问题,在我工作中无数次被家长问过,今天借着知乎,我来一次性讲完。(话说,我很喜欢用一次性讲完这个词,因为我真的很烦一遍遍讲重复的问题)我们从脑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美国一位非常伟大的临床心理学家爱尔丝博士根据常年的研究提出一个在儿童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感觉统合”概念。(个人认为,这个理论对于儿童的贡献不亚于蒙台梭利女士的敏感期) 我用一句话来解释“感觉统合”:你通过你的感官接触到信息,然后传导到大脑,大脑做出判断,指挥你的感官做出反应。可以这么说,我们人一生当中所有的行为都是一次次“感觉统合”的过程。你看到前面有车(信息通过眼睛输入大脑),大脑判断如果保持现在的车速你将要撞上它,大脑给你一个指令告诉你要刹车,然后指挥你的某只脚(原谅我这个左右都不分的重度感统失调患儿)踩下刹车。这就是一次感觉统合的过程。 很多家长非常爱说:我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粗心。我真的不忍心打击你,学习成绩不好,根本不是“太粗心”造成的。孩子会把+号看成÷号造成做题失分,完全是因为“大脑功能不发达”造成的。因为在眼睛看到,大脑判断,指挥做题的“感觉统合”过程中,大脑发生偏差,所以造成错误。 现代儿童都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 写到这里,一定有人会说,大姐,你说了半天,和题主的问题有半毛钱关系!?当然有啊!因为,一个孩子在家“脾气暴躁”在外“软弱服从”就是经典的“触觉失调”的现象。 哇哇,什么是触觉失调? 触觉才是人体最大的学习器官。(参考那个瞎子兼聋子的海伦凯勒)。对于儿童而言,触觉的学习作用显得格外重要。见过孩子剃头发,洗澡,穿新衣服,换鞋子,进陌生环境等等时候哭的像杀猪一样吗?这就是一个触觉失调的孩子的表现了。TA的触觉过分敏感,接收到信息过分大量,造成大脑压力,从而表现出来各种行为偏差。“在家脾气暴躁,在外软弱服从”就是行为偏差之一。什么?想知道为什么触觉会失调?为什么失调以后会有这种神奇的表现?恩恩,如果有超过20个赞,我就来更新。 所以,题主,请问,你的孩子是否剖腹产?1岁内是否没有做触觉学习?是否还有我前面提到的现象?如果答案是“三连是”,恭喜你,你家孩子是典型的触觉失调的孩子啦!怎么办?恩恩,我当然有方法。我们从家庭教养环境来分析这个问题:孩子所有的“行为偏差”都是和TA所生长的环境息息相关。一个孩子为什么在家特别脾气暴躁,在外面却很乖巧(有时候不一定是乖巧,而是软弱服从) 一个孩子脾气暴躁的成因:1 家庭成员有暴躁的样板(这个好理解,不做过多解释)2 家庭代养方式是溺爱+苛责一句话定义溺爱:帮孩子做TA本该自己做的事情一句话定义苛责:不让孩子做TA本该自己做的事情哈,我知道你们肯定蒙圈了。我举个例子:一个一岁半的孩子把你家的抽屉全部翻开,里面东西全部搞出来,弄得整个家里乱七八糟!(你怎么回事!这样不对!此为苛责。因为一岁半的孩子翻抽屉完全是生命的召唤*请参考蒙台梭利女士的敏感期*)一个两岁的孩子在自己慢吞吞的穿衣服(宝贝,妈妈帮你穿。此为溺爱。因为穿衣服是两岁的孩子自己想做也该做的事情) 当一个孩子长期被溺爱和苛责的方式并行教育的时候,孩子会变得非常暴躁。因为特么的TA想做的全都做不了!你说TA能不暴躁吗!啊! 一个孩子在外乖巧抑或软弱服从的成因: 1 溺爱的家庭教养环境,造成儿童自信心丧失,在外不具备自我表现的能力,于是展现出来比较乖巧,听话,不“惹事”的状态。 自信心的形成绝不是你给孩子买高档玩具,你天天对孩子赞不绝口带来的(这样的教养方式往往养出一个外表张扬内里自卑的小孩)。自信心的形成完全是有赖于孩子“自己的成功体验”说人话就是,自己事情自己做—然后获得一定的回报(瓶盖打开了,吃到里面的东西,或是别人的赞美等等)。一个在家被溺爱的孩子就是被剥夺了自信的机会,所以在外表现得乖,听话。因为他们没有自我表达的勇气。 2 缺乏社交环境的教养模式导致儿童在外不知如何自我表达 我打个比方,现在的你,无论在地球上多能,多厉害,把你放到一个都是外星生物的星球上,你铁定听话得不得了,乖巧得不得了。为何?因为你没有和外星人打交道的经验啊,你不知道怎么样和外星人说话,玩是合理妥当的啊!你害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招来杀生之祸。对吧?同理,对于一个幼儿而言,如果长期在家呆着(这就相当于地球环境),偶尔带到外面去(这就相当于外星球),TA必然表现得非常安静,乖巧,听话,顺从。因为TA对这个外界环境缺乏掌控力。所以,还是乖乖的比较好。 而题主的描述是:老人也没有过分宠爱。对此,我真的,真的忍不住,要呵呵呵呵。因为我长期和家长打交道,我实在太了解家长的说话方式了。如果他们说:我们没有溺爱孩子。那么他一定溺爱孩子。题主说:老人也没有过分宠爱。那么,就等于说,老人其实已经非常宠爱孩子了。(从我们这些儿童教育从业者的角度来看)。 同时,老人带孩子喜欢把孩子带出去社交的,真的,挺不多见的。。。 所以,我考虑题主的女儿社交环境不够多,自信心不够强。我们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对于任何人而言,安全感都是一个人探索外部环境,展现自信的基础。心理学家就做过实验,发现那些亲子依恋安全型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和陌生人互动,也更愿意去探索外部环境。这里说的亲子依恋安全型就可以理解为这个孩子的安全感高。而一个孩子的安全感是如何构建的呢?是在这个孩子生命的头三年里面有来自于代养人高质量的互动而建立的。举例:当婴儿啼哭的时候,代养人是否有及时作出回馈?(近年来居然有很多育儿理论是,孩子哭了别理,不哭了再抱,这样他就知道不哭的时候才讨人喜欢,他就会很少哭,就会好带。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理论的时候,我真的差点晕过去。在我看来养孩子完全是一次“灵魂觉醒”的过程,如果你想简单省事儿,你生孩子干嘛?!)如果代养人对于孩子的需求的回应存在冷漠,有时回应有时不回应的情况,那么这个孩子的亲子依恋关系一定不是安全型的,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的安全感不高。那这样的孩子一旦到了外界环境,要不然就是拼命要回家,要不然就是畏手畏脚,不敢表现。 而题主的女儿是长期和第一代养人(妈妈)分开的。一个幼儿在头三年里和母亲长期分离,这样的孩子要成为一个安全感高的孩子,除非TA的代养人(题主的岳母)是一个非常非常懂得儿童,非常敏感细心的照料者。但是,据我观察,现在的老人带孩子的标准就是:别生病,别磕着碰着就可以了!哎,孩子是一个生灵,不是一个瓷娃娃。孩子要的是高质量的亲子互动而不是喂饱穿暖那么低级。 所以,我考虑题主的女儿非常缺乏安全感。 以上回答的都是关于孩子为何在家脾气暴躁,在外听话乖巧的成因。接下来,我想说说关于孩子自残的问题。因为这又是一个大话题,我只简单用一句来表达:所有自残的孩子都是情绪管理能力差的孩子。(其实,我特别想说,情商低,但是,我忍住了。哦哦,对不起,还是没忍住。)。自残正是情绪管理手段一塌糊涂的表现。但是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一塌糊涂,和孩子本身没关系,也不是孩子天生就情商低。而是父母的教育手法非常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这个真的,话题太大。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我是Shirley,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
她在“外面”比如幼儿园这种专制高压环境里受到了压抑,需要释放。显然你孩子是个有个性的娃娃。
试着答一下。有一点不知道题主考虑过没,三岁其实跟青春期一样,是人生两次逆反期之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主体我的意识,开始争夺自己的话语权,争取自己的自主意识。体现在日常就是想要摆脱父母的支配,产生自主支配的想法。比如,可能有的小姑娘这个时候就开始想要自己决定穿哪件衣服之类的,而不再是家长给穿哪个就穿哪个。家长最好有这个心理准备,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更多的是想体现自我的意识,证明他跟你们一样,是“大人”了。还有就是,注意到题主说到孩子学会用自残来威胁……这个,不太好说有什么后果,但是如果题主试试采用民主的方式教导会不会减少孩子的极端行为呢~~比如,你就让他当大人,让他做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用成人的意愿替他做选择,如果结果不好,我想他知道之后也就不会再做了吧?最后想说孩子的前几年是很重要的阶段…如果头几年得不到安全感的话,很容易成为回避型或者焦虑型的小孩,建议多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
手边刚好有这两本书,非常简单浅显易懂,尤其是图解的那本。电子书,一瓶饮料的钱而已,手机上看也方便。从情况初步来看,孩子想要吸引你们的关注,关键是缺少陪伴及沟通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其实工作没那么重要,孩提时代的陪伴错过就很难再来。另外的角度来看,如果前期和孩子有比较良性的沟通和陪伴,孩子懂得成人工作的不得已之后,也就不会这么表现极端了(从自残的阐述揣测来的,不知当否),顶多表现的是失落等情绪。
你还打不过一个三岁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剖腹产后一年半怀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