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左边里面疼最里面一个座牙据查裂了,现在冷热吃饭

口腔科龋齿!左边牙齿碎了一块…几年来斗士用右侧吃饭,左边不用~听人说长时间单侧咀嚼不好?为什么?会_百度知道
口腔科龋齿!左边牙齿碎了一块…几年来斗士用右侧吃饭,左边不用~听人说长时间单侧咀嚼不好?为什么?会
口腔科龋齿!左边牙齿碎了一块…几年来斗士用右侧吃饭,左边不用~听人说长时间单侧咀嚼不好?为什么?会怎么样的不好法?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也是没有办法!单侧咀嚼的人有好多啊!但话说回来!长时间会出现面部不对称的现象!还有牙齿的磨损情况也会不一样单侧吃饭
大小脸颊…啊
采纳率:62%
我觉得,会影响下颌骨发育,也会大小脸,单侧咬肌太发达了.另一个不用,可想而知,快去补牙齿吧!不要耽误了
你好!我都长大了。颌骨还会发育吗?
是吗?那起码会大小脸吧!我女儿就习惯单边咬,她外公是医生,极力反对
原来如此…一般只有龋齿才单边…让他改正
是要去补牙,两边都要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龋齿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本人吃东西咯了原来杀神经的牙,边边上裂了一小点点,一个医生说—--拔!另外医院医生说可以治疗,先处理裂片,继而进行牙髓(通开牙跟)治理,然后进行牙冠延长术,最后制作牙冠套。总之,需要去7、8次,花很多钱。费时很久 。但是,此牙毕竟还很坚固,拔掉可惜。就开始治了,已经花了千元以上
本人吃东西咯了原来杀神经的牙,边边上裂了一小点点,一个医生说—--拔!另外医院医生说可以治疗,先处理裂片,继而进行牙髓(通开牙跟)治理,然后进行牙冠延长术,最后制作牙冠套。总之,需要去7、8次,花很多钱。费时很久 。但是,此牙毕竟还很坚固,拔掉可惜。就开始治了,已经花了千元以上还没开始做牙冠,关心这样治是必要的还是坑我?要这多钱吗、做个冠还要多少钱啊? thanks!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能够保留的牙齿不要轻易拔掉.
"杀过神经"的牙齿医学上称为无髓牙,如果劈裂小于牙冠的 13,也就是说剩余的部分较多,牙根坚固不松动,就可以保留治疗.
按你所说的情况,是首先进行
(由于不同的牙齿牙根数目不同,所以根管数目也不同,收费是按每个根管计费的),病变治愈后要进行根管充填,再将牙用固位钉植入劈裂处的洞壁上,用补牙材料修复缺损部分,然后就可以作牙冠套的修复了.
关于你牙齿的治疗费用是偏高了一点,但医疗收费标准是由各省(市)制定,差异很大,就同一地区的不同相关信息收费标准都不同,有些医院是超标准违规收费.因为不了解你牙齿的具体情况,也不知你家住何方,所以不能多加评论.
作牙冠套的费用也不一样,除上述原因外,冠套还分为几种,如普通的锤造钢冠`铸造不锈钢冠`烤瓷冠等.
估计你的病牙是后面的大牙(磨牙),如果自然张口时此牙并不外露,建议你选择铸造不锈钢冠修复,其与烤瓷牙的区别只是颜色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其坚固性要胜过烤瓷牙冠.其价格在150___200元左右(仅供参考),烤瓷冠的价格从几百到一千多....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能够保留的牙齿不要轻易拔掉.
"杀过神经"的牙齿医学上称为无髓牙,如果劈裂小于牙冠的 13,也就是说剩余的部分较多,牙根坚固不松动,就可以保留治疗.
按你所说的情况,是首先进行
(由于不同的牙齿牙根数目不同,所以根管数目也不同,收费是按每个根管计费的),病变治愈后要进行根管充填,再将牙用固位钉植入劈裂处的洞壁上,用补牙材料修复缺损部分,然后就可以作牙冠套的修复了.
关于你牙齿的治疗费用是偏高了一点,但医疗收费标准是由各省(市)制定,差异很大,就同一地区的不同相关信息收费标准都不同,有些医院是超标准违规收费.因为不了解你牙齿的具体情况,也不知你家住何方,所以不能多加评论.
作牙冠套的费用也不一样,除上述原因外,冠套还分为几种,如普通的锤造钢冠`铸造不锈钢冠`烤瓷冠等.
估计你的病牙是后面的大牙(磨牙),如果自然张口时此牙并不外露,建议你选择铸造不锈钢冠修复,其与烤瓷牙的区别只是颜色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其坚固性要胜过烤瓷牙冠.其价格在150___200元左右(仅供参考),烤瓷冠的价格从几百到一千多.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的治疗方案挺地道的,是尽量帮你试保留了,花费差不多,一般后牙ct是六百元多,牙冠延长三四百元,冠材料和做工不一样,价格从300~上千不等,看你要求了。这个收费绝对合理,不存在坑你的问题。个人建议如果想省钱那么做金属冠算了,不太好看,但是要比瓷的便宜一半
你说得很正确,但我有个同学是口腔科医生,他说尽量不要镶烤瓷牙,因为镶烤瓷牙时旁边的好牙基本上就磨的剩一很小的根了,粘的不严密的话,旁边的好牙很快就坏了。偶就镶了...
单纯补龋齿的话,补复合树脂颜色较逼真,进口的要一百多元,国产的几十元。后牙还可以补银汞,但是金属色的,美观性较差,不到五十元。一般一次即可,但深龋,需先安抚的要...
价位应该合理,烤瓷牙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是金属烤瓷牙,一般市场价是1000元左右/颗,金烤瓷牙的优点是颜色逼真,很少引起牙龈不良反应。还有镍烤瓷牙,300元/颗...
昨天我刚刚从医院杀完牙神经回来,现在向你介绍一下,希望能有所帮助:我的牙原来有个洞,补过以后在半年前又掉了,一直没疼,我也没去治。不过十一的时候吃东西硌了,剧痛...
所谓牙神经是指牙髓而言的,而没有牙髓的牙叫无髓牙,无髓牙的代谢即宣告停止,而没有代谢的牙齿就会逐渐失去水分,韧性逐渐减少,脆性增大,如果这颗牙齿的龋洞越大,其劈...
答: 嘴角发痒一般多见于过敏引起的疾病,出现了人体的嘴角部位的发红,肿胀,瘙痒,疼痛等,严重时出现了嘴角部的感染,所以需尽早治疗比较合适。
需尽早去医院就诊,来...
答: 1.禁吃坚硬食物口腔溃疡患者在饮食上要尽可能的少吃粗糙坚硬的食物,如炸排骨、炸鸡腿、坚果之类。因为这些坚硬的食物容易在溃面产生摩擦,加重病情。
2.禁吃研磨后的...
答: 牙齿不齐,可以做牙齿矫正,做矫正要选择正规的口腔医院。
答: 容易出血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nginx/1.10.2海宁查氏《家训》律后人
&&&&&&&&&&&&&&
海宁查氏《家训》律后人
&&&&&&&&&&&&&&
(海宁市史志办&
海宁袁花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名门望族众多,较有名气的有查、祝、许、董、朱、陆等诸族,历史名人有580多人,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查氏,有267人之多。在清代,查氏家族有进士15人,康熙一朝就有10人中进士,可谓是“一朝十进士,兄弟三翰林”。近现代涌现出了不少重量级的人物,如著名法学家查良鉴、著名诗人穆旦(查良静)、著名武侠小说家、报人金庸(查良镛)、著名实业家査济民等人才辈出。
为何查氏家族如此兴旺?查氏的家训给人们颇有启示。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是以家族为集聚而居的,一个家族又是由若干个家庭组成的,而这个家族的兴衰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族(家庭)文化的优劣。海宁查氏在元代从江西婺源迁徙至袁花,从躬耕开始,发迹兴旺,子女成才,靠的是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家训。何为家训?简单的说,家训即是家庭教育规范,谓家风门风也。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十分清晰的认识到,一个人能否成才,其综合因素固然很多,但家训如何,家风如何对小孩的成长十分重要。大家可以发现,大凡子女优秀者必是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也可从一些失败的案例中看到:子女不成器的十之八九与家庭的不良教育有关。良好的家训是清正廉洁的清醒剂。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看到某某局长被查处了,某某处长被双规了等等案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原本是好党员好干部的人最终却变成了历史的罪人?这个演变过程的原因当然很多,但分析一下这些贪官的犯错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在家庭上。这些靠党培育多年而成长起来的人因为没有好的家庭环境而误入歧途者不少啊!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每个为官者的家庭都有一套良好的家训得以熏陶,再加上党纪党风的培育,那么犯错干部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查氏家训中说“成败之际,如在反掌”是千真万确的。不是吗?贪念一瞬间,荣辱两重天。
海宁袁花查氏是海宁市名门望族之一,其族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北向南发展,其繁衍速度之快,为全国八大姓氏之一。相传春秋时期(公元前676至公元前652)周惠王在位时封查,子爵。以地为氏,发祥于山东齐郡(今山东泰安)。之后“族大于新安”。唐时,一支由新安迁居安徽休宁、婺源。元末天下大乱,元代至正年间()一支由安徽(今属江西)婺源迁来袁花龙山定居。始迁祖为查瑜,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查瑜致力耕读,敦睦乡里,不久便在当地站稳脚跟,家业始发达。查瑜之子查恕精通医学,明初受征辟为太医院正使,正直诚笃,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赞赏。海宁查氏隐居袁花乡间,耕读不息,潜心力学,明成化十六年五世查焕首开龙山查氏科第史,一举中举。弘治三年(1490),查焕考中进士,为查家登科甲第一人。明代,查家中进士者28人,其中查秉彝、查志立、查允元祖孙三代连中进士,传为盛事。仕宦官阶最高为正三品:查恕以及顺天府尹查秉彝。袁花查家渐成江南望族。
清代查家科甲更盛。有进士16人,举人59人。康熙一朝为查家鼎盛时期,有10人中进士,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兄弟三人相继授翰林院编修。有“一朝十进士,兄弟三翰林”之称。查昇、查慎行多年入值南书房,为康熙帝近侍,深受器重。康熙帝先后题写“澹远堂”和“敬业堂”匾额以赐。并为袁花查家宗祠题写“嘉瑞堂”匾额。康熙还为海宁查家题写“唐宋由来旧族,东南有数人家”对联,使海宁查氏在朝野无可争议地享有世家望族的盛名。
明清两代,查家多杰出人才有:刚正不阿、以身殉职的福建布政使右参政查约;兴学校、敦教化的江西按察副使查培继;扑灭蝗灾的滦州知府查揆;兴修水利安定民生的池州知府查虞昌;筑长堤、置涵洞,民赖以安的天津水利通判查览;抵制外国教士制造“教案”、辞官归里的丹阳知县查文清;纂修《山东盐法志》的山东布政使左参政查志隆;纂修《两浙盐法志》的翰林院编修查祥;纂修乾隆《海宁县志》的查歧昌以及善古文、能诗词,著有《深宁斋集》的查诗继;工书法及篆刻并妙的查岳;工绘画尤精山水的查质;经营长芦盐业的实业家查懋等。
袁花查家在清代遭受过两次文字狱。一为明史案。顺治初年,湖州庄延鑨根据他人手稿,增订成《明史辑略》。又未得本人同意,将查继佐、范骧、陆圻三人列名参校。后书刊行,其中有不少涉及清祖先事迹,被人告发,酿成大狱。七十余人遭斩决,数百人被流放。查继佐等三人亦遭牵连入狱。因确未曾参与校订,加上粤督吴六奇疏通,不久释放。二为试题案。雍正四年(1726),查嗣庭出任江西乡试主考。所出试题被雍正帝定为诽谤,招来横祸。野史、笔记小说以至《海宁州志稿》盛传查所出试题为“维民所止”,隐射“雍正”砍头。实际并非如此。据考证,试题为:首题《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二题《君犹腹心,臣犹股肱》。三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矣》、《易经》。次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诗经》次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些题目俱引经据典,凿凿可考,雍正帝却横加指责,认为次题先用“正”,后用“止”,“正”有“一止之象”,显系影射雍正年号。查嗣庭连同长兄查慎行、二兄查嗣瑮、弟瑾四家数百口一并入狱。查嗣庭曾依附权臣隆科多,隆科多既失宠获罪,查嗣庭便成了陪祭品。次年,查嗣庭病死狱中,又遭戮尸斩首示众。查嗣瑮被流放,客死陕西。查慎行、查瑾则被释放。雍正帝又下诏停止浙江乡试、会试各一科,以示惩戒。一时人心惶惶。袁花查家在此文字狱中受沉重打击,元气大伤。27年后,乾隆十九年(1754),查虞昌考中进士,才开始复苏。海宁袁花查家人才辈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历代查姓名人36人,袁花查家占15人。《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收查姓名人7人,袁花查家占3人。近现代名人有:查人伟、查猛济、穆旦(查良铮)、查良钊、查良鉴、查良铮、查济民、查良庸。
海宁查氏家训选
贫乐公(查澄)家训
我今年老,戒尔诸孙:凡为童稚,读书为本。勤俭为先,兼知礼仪。及其成人,五常莫废,出则有方,入则孝悌。兄弟之间,本同一气,切勿相争,自相弃矣。妯娌之间,纺织为最,虽云异姓,和如姐妹。戒尔子孙:毋贪于酒,酒能乱性,亦能招祸;毋贪于色,色能丧身;毋学赌博,赌则败家;毋好争讼,讼则受辱。凡此四事,警之戒之。和于邻里,睦于亲切。择良而交,见恶责己,毋堕农事,毋失祖业,顺之则行,逆而则止。言必择善,行必和缓,毋以暴怒,招其祸衍。
食但充口,毋贪美味;衣但蔽寒,毋贪绫绢。非礼勿取,量力节俭。凡使奴婢,亦当宽缓。凡此数事,斟酌而行。戒尔子孙,谨守良规,从之者昌,逆之者殃,成败之际,如在反掌。
录自《查氏宗谱》
一愚公(查益)家训
小物克勤,斯善成者也。
往矣忠勤,毋忘国恩。
录自《查氏宗谱》
毖斋公(查约)《毖斋铭》
心惟毖乃清,德惟毖乃成。业不毖,盈者以倾;言不毖,招尤圮名。大哉毖乎,所以参三才而效灵者乎!
录自《查氏宗谱》
九一公(查秉直)家训
绍庭公(查志隆)
述,特匾於承恩堂
承藉天地,生成祖父伯叔,荫庇教训,而不思做第一等人,真自弃也。做人甚难,惟在立心向上,务做第一等人,尚恐流于庸众,况可苟且自便乎!
言语需要温文,动容须要谨慎。择地而蹈,亦当和易而不至于太矫;择人而交,亦当涵容而不至于太狭。责已宜重以周,责人宜轻以约。自养宜清苦,待人宜从厚,驭下宜严密而有恩。日用当亲手检括,而勿轻假手于人。
撙节经理亦做家所宜知。盖滥费而取非其有,孰若节用而省求于人。自古清修贞介之士,必克勤小物者能之,彼咬菜根、运甓斋外者,其人品与日食万钱者何如?
人之吾侮,事可包容,切须忍耐。如势在不得已,宜和同兄弟,深思远算,以求必济。毋草率轻易落入圈套。宁为应口,毋为岔口以招祸。
录自《查氏宗谱》
太和公(查秉彝)家训
治家先分严而后教行。敦亲睦议,赡恤讲治生程。教子劝善规过,毋齿及人隐私。不以微嫌而疏至亲,勿以小衍而成大怨。
宗族原系一体,本当和睦;尊卑自有定分,不可干犯。
教幼先教学礼,毋使怠惰,自任己意;质性不一,勿将举业久担,早令练达。公私百务,使习有常业,则富不暇为非,贫不至失节,但皆不可不学,以延读书种子。
录自《查氏宗谱》
髯仙公(查璇继)家训
为人如器焉,以规矩为则,以中正为准,以方圆为应,以大小为量,以仿古为式,以爱惜为久,守其常而不变,保其全而有用。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方为不负我所学;语不失口,行不失足,庶几无忝尔所生。
录自《查氏宗谱》
日庵公(查嗣馨)家训
门无杂宾,架无杂书,心无杂想,家无杂费,杂之一字,大可戒避。《大学》有言,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后二字,治杂之良方也。
录自《查氏宗谱》
石斋公(查珹)家训
学者病根,总在气质未化。或怒不能平,或急不能缓,郁结於中,皆能为碍。第一要涵养性情,使和缓、从容、静悦一应捐除,常如春风和煦。虽有无礼相加,亦须宽和应之。更须常设意外逆境,自作譬喻。如此一念,便当释然自畅。“私欲净尽、天理流行”八字,圣贤体段,然学者以之养心,大有收益。性情既调,气质自化。
录自《查氏宗谱》
初白公(查慎行)《敬业堂铭》有序
丙午三月,集黄文节公斋铭语,作予《敬业堂铭》以示子孙。
学未竟,日西入。明追今,终勿及。慢游者日失一日,敬业者不速而疾。
录自《查氏宗谱》
勉耘公(查云标)家训
《孝经》云: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非谓待事亲、事君之后始讲求立身之义也。立身乃贯彻乎一生之始终也。何以立之?孔子一则曰“立於礼”,再则曰“不学礼无以立”,三则曰“不知礼无以立也。”言“立”有三,而终不越一“礼”。《礼记》一书,节目甚繁,试取首篇《曲礼》十余行,细味而力行之,便已受益不尽。推而广之,如《国语》、《左传》所载行事,约其大旨,只“礼”字尽之。国而有礼也则兴,无礼则削。师而有礼也则胜,无礼则败。人而有礼也则荣,无礼则辱。家而有礼也则全,无礼则覆。有识者觇其几而决休咎,应如响。但《左》、《国》之论礼也,多兼信而言之。《记》云: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礼根信而出,则礼非虚器。故人能守礼,又能主信,则立身之道尽矣,即保世延家之道亦尽矣。因书此以示汝曹。
录自《查氏宗谱》
存畏公(查祥)遗训
尽情话不可说,伤心事不可做。
看得自己多不是处,便是老大进境;看得他人多不是处,便是老大退境。
勿说过火话,此事甚易,而犯者颇多,吾未如之何矣。
退一步终究站得稳,过高兴处尤宜作速回头。
我要便宜,他人也要便宜;我怕吃亏,他人也怕吃亏。件件事自己料理过,还要替人设身处地一想。
人或怨我、疑我,自反无过,立即向其人说破,省却多少是非。间有因嫌隙而反成深交者。
“贫”字是极好家私,“笨”字是极好姿质。善用之得多少便宜,不善用则适成其为愚人笨而已。&&&&&&&&&&&&&&&&&&&&&&&&&&&&&&&&&&&&&&&&&&&&&&&&&&&&&&&&&
录自《查氏宗谱》
浚斋公(查遊)务本轩训语
肢体宜勤,毋及无益;聪明宜广,毋及无用;衣食宜营,毋及非分。勿荒本业而惑他途;勿狃目前而忘远大;勿弃切实而逐浮夸。本原宜笃,孝友乃以传家;刻薄宜惩,寡恩非以裕后。凡尔小子,尚其凛此。
查氏家训释义
[贫乐公(查澄)家训]
凡是家中幼童.应该以读书求学为根本。要做到生活节俭,知书达礼。等到长大成人,就要懂得三纲五常等礼仪。踏上社会要做一个言行举止品德端庄、正派的人;在家则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切不可有争吵的事发生。各房媳妇,虽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但相互间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首要的工作是要勤于纺纱织布。
我还要告诫我的儿孙们:生活方面,千万不可贪酒,因为酒能扰乱你的心情,从而做出一些不规的事情,招惹祸害;千万不可贪色,寻花问柳要伤害身体;千万不可学赌博,赌博会破败家业;与人与事千万不要争强好胜,惹是生非,从而导致刑事诉讼,让人耻笑,受到羞辱。以上四项家训,希望儿孙们时时警惕它,戒备它。
对待邻居、对待亲戚要和气、要亲近。交朋友要交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人。做了错事首先要检讨自己,这样才能有进取。
不可耽误农事,要按时收种。对于祖宗传下采的家产家业要倍加珍惜,不可让它受到损失。有利于发展的就该去做,不利于的放弃不做。
平时待人接物,出言吐语要用和善的语气,行为举止用和缓姿态,千万不可出恶语施暴力去伤害别人,而招来祸端。
在饮食方面,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不要去追求美味佳肴;穿着方面只要能遮蔽身体,抵挡寒冷就可以了,不要追求绫罗绸缎。不可追求不义之财,只要根据自己实际能力,勤俭节约,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了。
以上几项家规家训,希望儿孙们认真考虑,遵照着去做。(只要)遵守我们良好家规家训,我家一定会兴旺发达,繁荣昌盛。而如果违背了它,我家必定要遭受不可想象的灾殃。一个家庭的“荣”与“辱”,“兴”与“败”,就如同一个手掌的“正”“反”两面,取舍就这么容易。
查氏人物故事
清代查嗣庭案本末
清朝雍正四年丙午(1726年),发生了一桩震惊全国的大案,即所谓“查嗣庭科场试题案”。这是续顺治间庄廷鑨《明史稿》案﹑康熙间戴名世《南山集》案和雍正三年汪景祺《西征随笔》案之后的又一大案。由于在历来的文字狱中,基本上是以诗文获罪,言语贾祸,而以科场试题贾祸的可谓绝无仅有,且受到查处的也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而是当朝二品大臣﹑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江西正主考查嗣庭。除了株连亲属﹑大加杀戮之外,还停止浙江省籍士子的乡试会试。纵观雍正所拼凑罗织的种种“罪状”和手段之毒辣,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事情是来得这样突然。真相如何,当初几乎罕为人知。这样,对此案的起因,民间就流传开了种种不同的说法:
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认为查嗣庭所出的试题是《大学》中的“维民所止”一句,“维”﹑“止”两字,是去“雍”﹑“正”之首。实际上查嗣庭并没有出过这个题目,至今还有人以讹传讹。
清朝末代探花商&
鎏在他所著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中则称:“查嗣庭著有《维止录》,取‘明之大厦已倾,得清维而止之’之意。世宗(雍正)览之,初甚嘉许,谓其识大体。太监某进曰‘此悖逆书耳,何嘉许焉?’雍正询其故,某曰:‘纵观之,见其颂扬我朝,若横观之,尽是诋斥满洲耳﹗’雍正侧而观之,果然。遂大怒。”此说实亦无稽,且无《维止录》其书。
同书又载:“或谓,查嗣庭《维止录》一书,专记世宗宫廷暗昧之事,首页内有一条称:‘康熙六十一年某月日,天大雷电以风,予适乞假在寓,忽闻上大行(按指康熙逝世”),皇四子(按指雍正)已即位,奇哉!”这显然是对雍正讲了不敬的话,也确曾写在查嗣庭的日记里,但亦仅是借口之一,所谓“专记世宗宫廷暗昧之事”,至今未见有关史料记载。
另一说出自《清稗类钞》。据说:“查君书名震海内,而不轻为人书。琉璃厂贾人贿查侍者,窃其零缣剩墨出,辄得重价。世宗登极,有满人某欲得查书,贾人以委侍者,半年不能得一纸。一日,查闭书室门,有所作。侍者穴隙窥之,则见其手一巨帙,秉笔疾书,书讫,梯而藏之屋梁。乃伺查出,窃以付贾人,贾人以献满人,遂被举发。”此说确否待证,或为最早被举发的一道线索亦未可知。
言之凿凿的还有邑人徐啸秋在《海上旧闻》一书中所叙述的:“尝闻之查氏后人,此事侍郎固悖谬不谨,而其祸实成于一妇人。盖花山马寒中上舍思赞,为侍郎姐婿。先是侍郎未第时,值清明往候寒中兼省姐。会寒中家上冢未归,室止一乳媪,甚少艾。侍郎至,极意承迎,语颇洽,侍郎心动,迨寒中夫妇归,诡言其夫人卧病,井臼苦乏人,因乞媪以归,遂与有私,宠几专房。嗣释褐官京师,无不以媪随。媪有子,年渐长而溺于饮博,向侍郎每有所索,侍郎以嬖故,率曲从焉。后媪色衰,爱亦弛,子复投身为某首领家奴,而有挟以求者如故,侍郎殆将严处。子恚甚,思有以要挟之者,未得其隙。谋诸母,母素见侍郎密室梁上悬一幞,夜静辄以书叉挑而下,开幞取一册,篝灯疾书,书已复挑悬,每日必如是。谓此物必文人毕生心力所瘁,遂取为挟制资,而侍郎故镇静以缓之,若不知也者。子将幞去,漫置床头。一日偶翻弄,为佐领所见,取视知为侍郎作。某固非长者,得之大喜,即命驾往谒,以贷万金为词。侍郎讶其无因,斥绝之。迨江西试题事发,遂襮其册,即日记二本也。”按此说虽未闻之其他著录,但言之有据,且确有此两册日记,又加闻之查氏后人,当非齐东野语一类。
当然,以上种种都不过是民间传说,都未能说明问题的实质所在。雍正的真正用心,还得层层揭去表面假象,从头说起。
查嗣庭的出生和为人
查嗣庭(~)浙江海宁人。查嗣庭一门三兄弟,连同他的两个哥哥查慎行﹑查嗣瑮,都位居高官,且均擅诗文,每遇假日,兄弟们就相聚一起,宴饮赋诗,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些诗篇,相当一部份还保存在查慎行的《敬业堂诗集》里。
查慎行是大哥,顺治七年(1650年)生,字悔余。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更今名,号他山,又号查田。晚筑初白庵以居。学者称初白先生,是清代著名诗人。康熙三十三年举顺天乡试,后经人奏荐,于四十一年入值南书房,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特受翰林院编修,内庭供奉总裁,武英殿书局校勘(按:《族谱》作总裁。此据《清史稿·文苑传》),是一位忠诚老实、勤恳谨慎的人物。
二弟查嗣瑮,字德尹,号查浦,别号晚晴,比查慎行小两岁。太学生,中康熙己卯科(1699年)举人,联捷庚辰科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曾任广东副主考,官至侍讲,也以诗名。
查嗣庭是三弟,字润木,号横浦,又号查城。府学廪生,中康熙乙酉(1705年)亚魁,次年联捷得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甲午(1714年)任湖广副主考。戊戌(1718年)提督河南学政,升侍讲学士。雍正癸卯(1723年)任山西正主考。嗣经吏部尚书隆科多荐举,特令在内廷行走,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复经左都御史蔡珽荐举,任礼部左侍郎,加经筵讲官。雍正四年丙午(1726年)出任江西正主考。却不料祸根就出在两个荐举人身上,突如其来的竟遭到了灭顶之灾。
查嗣庭学问渊博,才识过人,但不免有些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民士风度,常在诗文中发泄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邓之诚《清诗纪事》中曾记其《除夕感事》诗中句云:“能餐白石家堪住,解作黄金吏待廉”,称其“语含讥刺”。又《代皇子寿某》云:“柳色花香正满枝,宫廷长日爱追随。韶华最是三春好,为近龙楼献寿时”。邓之诚认为:“皇子与所寿者,俱不知谁某。既‘宫中长日爱追随’一语,非椒房即内侍也。交通宫禁诸王,岂能免于雍正之时,而况曾为隆科多所荐举乎。乃知嗣庭杀身之祸在此。”这话发人之所未发,说的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查嗣庭在雍正元年出任山西正主考时,试题也是他出的。那次他出的试题是“不患人之莫己知”二句,“宜民宜人”句,和“子产听郑”一章。三题都还算平正,没有被雍正抓住把柄。这可能和雍正认为下手的时机尚未成熟有关。
奉旨批判钱名世
就在案发前不久,也即雍正四年的四月十一日,雍正在制造另一桩文字狱“钱名世案”的时候,为了表明自己的“皇恩浩荡”、“宽大为怀”,他玩弄手法,别具用心地下了一道谕旨:“……皇上以其(按指钱名世)玷辱名教,罪不容诛,特洒宸翰,榜其门曰‘名教罪人’又命在京大小臣工,由科制(举)出身者,咸为歌诗以攻其恶,俾天下后世凛然知所懔戒……”,命令有文化的臣子们合力进行围攻咒骂。当时海宁籍的京官,如礼部尚书陈元龙、翰林院编修许火享等都不得不赋诗“奉旨批判”。官至侍读学士的陈邦彦还因为诗中写了“廊庙而今去一莸”这样一句出自《左传》又加语意明白的话(意为朝廷里现在去掉了一个恶人),却被雍正曲解挑剔,责问他“照汝看来,廊庙中还有几莸?”而罚丢了官职。查嗣庭当然也得批判钱名世,他写了这样一首诗以表白自己的心迹:
“羞恶廉隅了不明,读书堪笑负平生。昧心语已忘颜赧,悖理辞尤恶贯盈。一网开恩宽斧锧,百年遗臭辱簪缨。从今负罪归乡里,掩口人惭道姓名。”
尽管这种皇上命题强迫制作的诗言不由衷,只能是“官样文章”,能够通得过去就可,但查嗣庭万万想不到的是,就在五个月以后,灾祸会降落到自己头上,而且下场远比钱名世为惨。雍正对他非但没有“一网开恩宽斧锧”,相反的还株连到一大批与之毫不相干的亲属,甚至祸及整个浙江的读书人。
借口“试题”下毒手
对查嗣庭的陷害,是从“试题”打开“缺口”的。
在我国封建时代,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到明、清时,一个读书人,要取得生员(秀才)资格,必须先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接下去,正式的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城举行,取中者称为举人。乡试一般都在八月,因此又称“秋试”。考试的题目也有规定,一般都选用“四书五经”中的语句。
雍正四年(1726年)秋天,查嗣庭受命出任那年(丙午年)江西乡试正主考。按照惯例,他出了这样几道试题:首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三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出自《孟子》;次题两道,一道是《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另一道是《诗经》的“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本来这些命题都是合乎规范、无可非议的;而且那次主持乡试时,行事相当谨慎,对关节(暗中种种舞弊行为)的查防非常严格,考试也顺利结束,一切正常。可是雍正却依然无中生有地加以挑剔,乘机下手。说是有人“告发”,实际上是早有预谋。
九月十三日,考试完毕,查嗣庭刚刚离开南昌北上返京,回到寓所,连行李都来不及打开,雍正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来个突然袭击,下令抄查查嗣庭在北京的寓所。据《清稗类钞》记载:那天晚上,查嗣庭方醉卧家中,全家十三口,统被抓去。三天后,更以“皇上谕旨”的方式,迫不及待地公布查嗣庭的“罪状”,将查“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严审”。
雍正在当年九月十六日下的这道谕旨,文字冗长,内容也杂乱无章,但因为这是据以定案的“基调”,也即最地道的第一手原始资料,且较少见,特据郑天挺主编的《明清史资料》,将其转引自萧奭《永宪录》卷四所载的全文,抄录于此,藉供读者参考:
“以命题讥讪,逮江西正主考、礼部左侍郎查嗣庭,交三法司治大逆不道罪”。
上谕: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在朕前荐举,令其内廷行走,授为内阁学士。复见其语言诈伪,兼有狼狈之相,未之任。隆科多又复荐举,遂用为礼部侍郎。今岁典试江西,首题“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夫尧舜之世,敷奏以言,非以言举人乎!查嗣庭以此命题,显与国家取士之道相背谬。三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更不知其何所谓。《易经》次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诗经》次题“百室盈止,妇之宁止”。去年正法之汪景祺文稿中,有《历代年号论》,指正字有一止之象,引前代如正隆、正大、至正、正德、正统,凡有正字者皆非吉兆。夫人君纪元,若以字面分析,则如汉元封、元狩,唐之开元、贞元,亦将以为一元乎。又如汉世祖之建武,明太祖之洪武,字内俱有止字,此二帝皆称贤君,历世久远,尚得不谓之吉兆乎。即如奸民蔡怀玺、郭元进造作妖言,谓今年水旱为灾,人民病病,八月内有八千猛虎入京等语。现今四海清宁,田禾丰稔,十年所罕见。彼奸民造此无稽之语,不过自取诛戮耳。今查嗣庭所出经题,前用正字,后用止字,而《易经》第三题则用“其旨远,其辞文”,其语意将前后联络,显然与汪景祺语相同。又二场表题以京察为谢表。前查嗣庭告假回家时,奏称途中不见一人,惟与淮关庆元相会。及其自陈,将此节又招欺罔之罪。九卿咸请革伊职,朕从宽准其留任。今以此命题,欲士子代谢乎,抑心怀怨望而出此题乎。至策题内君犹腹心臣犹股肱,不称元首,是不知君上之尊矣。且在内廷三年,未进一言,海塘之事,令其条陈,而皆不可行,可知其于国家政事从不关心。及遣人查其寓中行李,有日记二本。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则前书圣祖仁皇帝升遐大事,越数行即书其患病曰腹疾大发,狼狈不堪。其悖辞不敬至于如此。自雍正元年以后,凡遇朔望朝会及朕亲行祭奠之日,必书曰大风,不然则狂风大作。偶遇雨则书大雨倾盆,不然则大冰雹。其它讥刺时事,幸灾乐祸之语甚多。又于圣祖仁皇帝之用人行政,大肆讪谤;以钦赐进士为滥举;以戴名世获罪为文字之祸;以赵晋之正法为因江南流传对联所致;以科场作弊之知县方名正法为冤抑;以请书庶常复考《汉书》为苛刻;以庶常散馆斥革为畏途;以多选庶常为蔓草;以殿试不完卷黜革之进士为非罪。热河偶然发水,则书官员淹死八百人,其余不计其数。又书雨中飞蝗蔽天。似此一派荒诞之言,而公然造作书写,又有涂抹一处,乃极诋满洲之文,大逆不道之语。至其受人嘱托,代人营求,科场官节作弊之事,不可枚举。假若但就科场题目加以处分,则天下之人必以查嗣庭为无心,偶因文字获罪。乃种种实迹昭著,尚有何辞可以为之解免乎!着将查嗣庭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严审定议具奏”。(按:蒋良骐的《东华录》所载,在文字上与此略有差异,而以《永宪录》为较详。)
这篇长篇钜制,很明显是雍正拼凑起来的“得意之作”,特别是最后的“假若”云云,着可说是欲盖迷彰,“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抄海宁查家
十二天之后,雍正余怒未息,又急忙秘密下诏给浙江的地方官,亲自布置,迅速查抄查嗣庭在海宁的老家:
“十月初九日,谕:浙江将军鄂密达、巡抚李卫知悉:尔等接到谕旨,鄂密达立委副都统傅森、李卫选差可信属官,一同星速驰至查嗣庭家,将所有一应字迹,并其抄录书本,尽行搜出,封固送部。搜查之时,即墙壁窟穴中亦必详检无遗。倘致透漏风声,伊家得以预行藏匿,惟于尔等是问。特谕。”(据雍正朱批谕旨第四十册·李卫卷。转引自《李士祯、李卫父子年谱》)
这次查抄不仅由雍正亲自策划,考虑周密,似乎志在必得。鄂密达等确实也不敢稍有怠慢。执行情况,可以从回奏中详细看出:
“十月二十五日,杭州将军鄂密达,浙江巡抚李卫谨奏;
为钦奉上谕,恭缴朱笔谕旨事。雍正四年十月十三日,臣李卫准到兵部火票,内开:内廷发浙江巡抚、杭州将军同开看黄匣一个。事关紧要,相应马上飞递该衙门交投等因。臣李卫随即密行知会臣鄂密达,公同望闕叩头,启封默读皇上朱笔密旨。臣鄂密达即调副都统傅森,臣李卫即令刑部额外郎中朱伦瀚、杭协副将李灿会同一处,密将旨意备细传令遵行去后,随于十六日,据傅森等回称,当于十三日密带兵役,连夜前往海宁县,带令知县钟维楷领路,迅速同往,于十四日到海汾桥地方查嗣庭家。所居周围水荡,止有西邻房舍数间,其附近河下,泊有尖头船三只。即一面将船只看守,一面将嗣庭住宅前后左右分遶防范。入其宅内,随将合家大小、分别男女,各令关闭空房之内,即于一切房屋,逐间细加搜检。凡箱笼橱柜,以及抽桌、木盒、纸卷、包裹、瓶瓮等类,尽数开看;床橱周围,悉行照遍;遇有地板房,砖板俱经揭起;其墙壁地面,凡有可疑之处,俱行拆掘;所有堆贮书屋、并搁放橱柜等处字迹书本,俱收集一处;令亲身所带之人看守。次日,即将押往船内,起出包箱,公同一一开看其男女衣服行李等类,逐件翻寻讫;仍恐内外搜检,或有遗漏,复又将从前所查之处,再加细搜,并将包裹什物,及狼籍抛弃一切字纸,尽行抖出收贮,始将关闭等人放出。除妇女不问外,当即讯。据查嗣庭之子查澐、查克上及家人夏连等供:嗣庭于十三日在江西省城起身进京,即着查澐带同夏连于本日一同分路,令其回海宁接取家眷上京居住,于二十九日到家。十月十二日,在嘉兴雇船三只,择于十五日起身开行等语。已经搜出十二日雇船文契三纸。又再三查问查澐、查克上等,有无寄顿别处字迹书本,同供并无隐匿寄顿谕,查出甘罪等语。其查嗣庭现住房屋以及衣服器皿外,又于各处所见零碎银钱,约共一百余两等项,因未经奉行,不便擅动,只将一切搜出字迹书本尽数押运前来等情,于十六日午后到省。臣鄂密达随将解到书籍,暂行加封看守,俟臣李卫于十八日武闱报竣,公同点检,并派令驻防章京二人,及因公在省知府五人,一同将所搜书籍册本,逐张一一细加揭看,除板刻旧本通行之书及八股文章、京报、契帐等类,暂行开明封固,交署杭州府徐有纬收贮外,所有一切字迹,钞录书本,以及往来书札笔迹,不论片纸零星,凡有可查者,尽数密加封固,遵旨解部再查,奉到谕旨内令将一应字迹抄录书本,搜出封固送部,所有衣服、器皿等类,臣等未敢擅便,仍交令海宁县收贮原屋。谨将字迹书本开具细册,会差千总张永胜领催厄楞太赍解进京,送交兵部,并咨明将应发何部查收之处,具奏请旨钦遵外,缘奉密旨事理,合将搜查情由,会同覆奏。所有钦奉上谕一封,恭同赍缴,伏乞皇上睿鉴施行。谨奏。”
尽管抄查得如此细到,可是雍正对这次查抄的结果看来并不满意。他在奏折上并没有一点慰勉臣下的话,只是简单批了这几句:“前谕甚明,止令搜察字迹,衣服器皿何必封贮耶!”(朱批谕旨第四十册·李卫卷)
抄到了什么
这里有一份罕见的当时抄查清册,是清史专家邓之诚从清末曾任编修、南书房行走和清史馆编纂的袁励准(珏生)那里转抄来的,名为《造送查嗣庭家一应抄录书籍字札细册》,也可说是当时深存大内的绝密文件。照引如下:
“查家家藏往来字札并手录书籍编后。计开:《二十一史》抄本十九套,又七本,共一百十四本。抄白《明史》二本。稿本《酌中集》一套八本,又《酌中集》八本。《宋翰林燕石集》四本。《罗享信集》一本。《唐珣集》一本。《唐文粹》二本。《十七帖述》一本。《孝义》一本。《野获编》四本。《南渡大略》一本。《南宋六陵遗事》一本。《杜工部古诗》一本。《熊勿轩集》二本。《声画集》二本。《辛巳泣蕲录》一本、《汴固湿巾录》一本。《外篇香草》一本。《中兴御悔录》一本。《禹贡》二本。《后汉摘典》一本。《姚东泉集》一本。《唐诗》二本。《十七史蒙求》二本。《建炎朝野记》一本。《唐摭言》四本。《渔隐丛话》二十本。《钱氏家宝》二本。《目科》二本。《青溪弄兵录》一本。《礼记》二本。《玉壶清话》二本。《东林点将录》一本。《幸存录》一本。《野获编》一本。《放翁剑南诗》一本。《窃愤录》一本。《靖康孤臣录》一本。《杂录古典》二本。《陈子元书》一本。《东华集》一本。查前案学考试册二十四本。查氏自作诗文并帐目杂记十本、二帙作一包。《万寿颂奏疏》一本。《秋锦诗抄》一本。《尺牍》一本。拟《四书》题一本。书夹板号一本。《丙申诗抄》一本。《秋兴集》一本。《戊戌诗抄》一本。瘦竹斋《公车新艺》一本。海汾日用帐目一本。杂录诗文二帙。以上十本,二帙一包。检搜查嗣庭一应字迹书札诗文开列于后:一应新旧来往书札共一百三十三件。一伊致他人书札共一十七件。一切新旧家书一百四十一件。伊戚友书札共一百八十四件。一众人托带京书十四件。一诗文一杂稿百九件。一零星杂录时文一包。一细字小文章六十五张。一纸绫字对共二十二件。一纸笺字对共十七件。一杂抄共十一本。一款扇十柄。册后署雍正四年十月,钤有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关防。”
这里除了有关晚明史事和南宋时的史籍之外,属于违碍书的可说及少。雍正原想通过抄家可以获得更多的“罪证”,结果却一点也得不到新的材料,以后也一直没有公布。
雍正查看了这批文字资料,找不到“悖逆”词句,就借口其中有科场怀挟细字,又联扯到不久前惩处的汪景祺也是浙江人,紧接着在十一月间,下令停止浙江籍的士子参加科举考试:
“停浙江士子乡、会试上谕;查嗣庭日记,于雍正间事无甚诋毁,且有感恩戴德之语,而极意谤讪者,皆圣祖仁皇帝已行之事。谁无君父,能不痛心切齿?昔孔子作《春秋》,历代因之,以为法戒。若悖逆之人颠倒是非,私行记载,则史册皆不足凭,岂非千古罪人。浙江风俗恶薄如此,挟其笔墨之微长,遂忘刚常之大义,则开科取士,又复何用?且巡抚李卫等从查嗣庭家中搜出科场怀挟细字,密写文章数百,为查氏子弟如此,激荡人习以为常,不但藐视国宪,并且玷辱科名。应将浙江乡、会试停止。至生员岁考仍旧举行。乡、会试既停,且使浙江人中所生同年请托营求为之肃清。将来人心共知改悔,风俗赴于淳朴,朕确有见闻,再降谕旨。朕为风俗人心,不得不严加处理,以为久安长治之计也。内阁九卿等定议具奏。会议奏,乡、会既停,生员止岁考一次,愈加放旷矣。请将科考照岁考例,以六等考校,不许一名不到。俟风俗稍移,皇上在降谕旨复旧制。从之。”(据萧奭《永宪录》卷四)
案件就这样扩大化了。这真个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迫于无奈,许多浙江籍的士子,不得不冒称他籍报考。
这一来,浙江等地更是人心惶惶,流言四起。当年民间就有“海宁、平湖阖城屠戮”之谣,“比时惊疑相煽,逃避流离者有之。”(节自尚钺一文,转引自《大义觉迷录》)雍正闻训,又派光禄寺卿印国栋任浙江劝风俗使,继而推广到东南各省,以“省问风俗、安抚人心”的名义,暗地里加紧“稽察奸伪”,专事监督士人的一言一行,进一步严厉镇压。
次年(雍正五年)二月,雍正加紧处理了与查嗣庭在江西考官任上有联系的官员:江西巡抚汪隆,“违法将房屋卖给查嗣庭,降四级,以京官调用”;布政使丁仕一,“由部务特简荐生布政,辜负朕恩,着革职发往高其焯处。或者有应修城工,或别地方工程,派伊出资效力”;副主考俞鸿图,自认出“日省月试”一题,虽“予以免罪”,“着革职在翰林院编修任内行走”,但节外生枝的又说他“收受举人牌坊银两”,不久在一次出学差时,被加上“仍不知检束”的罪名,最后还是逃不了“论死”,枉送一命。
查嗣庭自杀狱中之后
查嗣庭既被“革职拿问”,打入天牢,交专审重大案件的“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严审”,继而又命九卿会审,其苦处不言而喻。他自知这次获罪,决无生还之望,就在雍正五年阴历三月廿二日申时在狱中服毒自尽(据《海宁查氏族谱》及查慎行诗。一般均作病死,误。徐啸秋《海上旧闻》作“明年五月,侍郎服毒毙于狱,时间有误。”
查嗣庭的自杀,引起了雍正更大的震怒,五月初七日,“内阁衙门议奏:查嗣庭蒙恩擢用,历官至礼部侍郎,阴怀二心,忍行横议。臣等谨将查嗣庭所著日记悖逆不道大罪,并夤缘请托,关节私书,逐款究审,嗣庭亦俯首甘诛,无能置喙。除各轻罪不议外,应照大逆律,凌迟处死。今已在狱病故,应戮尸枭示。查嗣庭之兄查慎行、查嗣瑮,子查澐戮尸枭示,侄查克念、查基应斩立决。查嗣庭之子查克上,在监病故,次子查长椿、查先瓒,侄查开、查学,俱年十五以下,应给功臣家为奴。所有财产,查明入官。”
雍正的批示是:
“得旨:‘查嗣庭着戮尸枭示。伊子查澐,改为应斩监候。查慎行年已老迈,且家居已久,南北相隔路远,查嗣庭所为恶乱之事,伊实无由得知,着将查慎行父子俱从宽免,释放回籍。查嗣庭之胞兄查嗣瑮,胞侄查基,俱免死流三千里。其应行拿解之犯,该抚查明,一併发遣。查嗣庭名下应追家产,着变价,留于浙江,以充海塘工程之用。’”(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五十七)
查家是个世代和睦的大家庭。案件初发生时,全家老少包括僮仆因受株连而被抓送北京刑部监狱的人口就有上百名之多。查嗣庭之子查克上,原来已官至内阁中书,早在查嗣庭自杀之前两日,即三月二十日死于狱中。无论是病死还是自尽,这对查嗣庭之死肯定有直接的影响,也即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紧接着,被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覆巢之下无完卵”,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家破人亡了。查嗣庭的继室史氏闻讯后,与儿媳(查克上之妻)浦氏相约自尽:史氏悬梁自尽,浦氏本来也是出自官宦之家,为嘉善浦文焯之女,至是也吞金而死。据邑人管庭芬在《海昌丛载》卷四《查氏妇女》一文记载,浦氏临死前还流下了一首绝命诗:“罔及恩深未少酬,空贻罪孽重亲忧。伤心唯恨无言别,留取松筠话不休。”又据《柳南随笔》一书记载,查嗣庭的一个女儿远徙边塞,生死不明,在流放途中也写了一首哀惋动人的题壁诗:“薄命飞花水上浮,翠蛾双锁对沙鸥。塞垣草没三秋路,野戍风凄六月秋。渤海频潮思母泪,连山不断背乡愁。伤心漫谱琵琶怨,罗袖香消土满头。”一代才女如此下场,也真可说是惨绝人寰的了。
受到株连年纪最大,原来官职最高的查嗣庭的两个哥哥中,二哥查嗣瑮,这时已是七十六岁的高龄,被流放到人烟稀少的关西,一去竟没有生还,雍正十一年九月廿四日,客死异乡。
查慎行和他的长子查克建、幼子查克念等人,算是一门中最幸运的。最初案发之时,“阖门就逮,先生怡然,抵京自陈:‘实不知本末。’诸大臣闻讯,亦喟然曰:‘彼固敝屣一官者也。其弟仕京,相隔辽阔,宁复知之?倘以此株连,不亦枉乎!’乃共以其情上闻,世宗亦雅悉先生高节,特令释之,并其子。”(据全祖望:《翰林院编修初白查先生墓表》查克建成进士较早,这时已就任刑部郎中。早年还在束鹿任知县时,就以为官清正得到康熙赞扬(见查慎行《陪猎笔记》),总算剩他们父子逃过了这场生死大难。
查慎行从雍正四年十一月初八日离开海宁老家,五年正月初八日全家入狱。无论是在槛车押解路上或是狱中,都历尽艰辛:浑身毒疮,又加生虱;大热天还穿着破棉袄;关入牢监后一百五十多天不理发,连两颊毛发也长到两寸多长;一次牢墙倒塌,还险些儿被压死。直到第二年的五月初十日,也即半年后,才得出狱,七月抵家。当初北上时跟他一道赴诏狱的有九个子侄,又加查克念在京,首先投狱。这时放归故里,除他兄弟查谨(信庵)父子以出继获免之外,就只剩查慎行和他的小儿子查克念了。从此,查慎行郁郁寡欢,他把他的初白庵改名头陀忍辱庵。回到故里才一个月,这位曾被比之陆游的一代著名诗人,就在雍正五年的八月三十日,抱恨病逝家乡。
在这一条案件中,无辜被杀的还有一个不知名的士人。据《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记载:“浙东诸桥镇有关羽庙,某撰一联云:‘荒村古庙犹留汉,野店浮桥独姓诸’,诸、朱同音,为嗣庭采入《维止录》中,狱亦置撰朕之某于法。”由于汉满之别,朱姓又代表皇朝,以当时文网之密,株连之广,杀伐之狠,看来也是完全有这个可能的。
另一种传闻
据邑人管元耀《海昌观》引徐啸秋《海上旧闻》,对查嗣庭死后的情况另有一种说法:“旋奉旨,查澐改监候,查慎行父子释放回籍,查嗣庭侄查基免死,流三千里。然侍郎终无恩免戮尸之旨。狱官以盐封其尸者经月,后知上怒已解,始敢就殓。越数年方归榇。闻此案世庙(指雍正)初甚震怒,查氏诸人俱无生理,各有狱中寄家人嘱后事书。初白书草纸秽纸,此卷今犹藏邑中故家。侍郎一书,司狱不敢付家人,以呈司寇,司寇即以入告。书中改悔畏罪语极悱恻,由是天威渐霁,颇不欲深究。又恐刑部诸臣株连成大狱,日记二本会审时发下,其中来往诸人名字,俱以浓墨涂去,不可辨识。定谳疏入,又留中甚久,故侍郎获保首领,归葬故乡。……”作者并以查慎行《哭三弟润木》二首中“罪大诚当杀,全归有数存。生难宽吏议,瞑亦沐君恩。”之句为证。(按:据乾隆间《海宁查氏族谱》载,查嗣庭卒葬紫云村局河头。“戮尸枭示”之议虽见于内阁衙门奏议及谕旨,但是否照此执行未见记载。此说或亦可信。)
雍正六年八月,朝廷宣布准许浙江士子从明年起参加乡、会试。据清末朱逢辰(趾祥)编的《海昌采芹录》一书记载,当时还进行了一次大清理:雍正七年,“议准浙属冒籍文武生员,限在两月内具呈自首,改归原籍。过期不首,黜革治罪。”当时,仅海宁一地,由外学改归海宁县学的,就有杨纯熙、吴嗣广、祝澐、管风梧等一百三十三人之多,其中查姓的就有七人。可见在封建专制高压之下,士子们为了寻找出路,也有不顾危险、冒籍应考的对策。
查嗣庭一案的真相
查嗣庭案虽然后人也将它归入文字狱一类,但因同隆科多、蔡珽两案连结一起,具有一定的政治斗争性质。实际上是雍正为了要进一步削弱和打击隆科多一派的势力,除掉隆科多的“连环案”,完全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行动。
隆科多是雍正的嫡亲舅父,在康熙去世之前,以皇后佟佳氏弟弟的特殊关系,担任理藩院(掌管蒙、藏、新疆等少数民族事务)尚书兼步军统领,掌握京师警卫部队,并在康熙身边侍疾。康熙死时,正是通过隆科多,篡改了康熙的遗命,排除了原被指定继位的雍正的哥哥,宣布由雍亲王(雍正即位前的封号)继位。年羹尧是雍正即前的心腹,也在帮助雍正登上皇帝宝座上起过重大作用。雍正即位后,表面上对隆科多格外重用,但对他及年羹尧这两个对自己夺到了皇位的人极不放心。既怕他们把篡位的秘密泄露出去,又怕他们有朝一日会故伎重演,扶植别的亲王,干掉自己。因此,在查案之前,首先向年羹尧开刀,借口汪景祺案(汪景祺曾在年羹尧慕府中任职,自然详悉内情)除掉了汪,进一步依靠身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的蔡珽,解除了年羹尧的职权,扣上九十二条罪名,迫令年羹尧在狱中自杀;但雍正又怀疑蔡珽与他的好友李绂搞朋党(政治小集团),又将蔡珽定罪。查嗣庭曾经隆科多和蔡珽荐举,相互间免不了有些交往,这就必然会被视为同伙,一网打尽。再加上查嗣庭平时对待现实政治,对待祥异、满汉关系等,有时也表现一些不同看法,甚至发泄一些不满情绪,这对时刻都在注视着臣下的政治思想动态,政治嗅觉特别敏锐的雍正来说,自然要当作敌对势力,眼中之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了。所谓“试题荒谬”,以及拼凑的其他许多“罪状”,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借口、一块遮羞布而已。
查嗣庭一案过去整整两百七十多年了。其真相在今天已大白于天下。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探索和深思,我们将可以更深刻地看清封建政治的罪恶,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经验教训。
录自《海宁文史备考》
一九三几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镇,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北风吹着轻轻的哨子。突然间,小学里响起了当啷、当啷的铃声,一个穿着蓝布棉袍的校工高高举起手里的铜铃,用力摇动。课室里二三十个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书包,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队。四位男老师、一位女老师走上讲台,也排成了一列。女老师二十来岁年纪,微笑着伸手拢了拢头发,坐到讲台右边一架风琴前面的凳上,揭开了琴盖,嘴角边还带着微笑。琴声响起,小学生们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一天容易,夕阳又西下,
铃声报放学,欢天喜地各回家,
先生们,再会吧……
唱到这里,学生们一齐向台上鞠躬,台上的五位老师也都笑眯眯地鞠躬还礼。
小朋友,再会吧……
  前面四排的学生转过身来,和后排的同学们同时鞠躬行礼,有的孩子还扮个滑稽的鬼脸,小男孩宜官伸了伸舌头。他排在前排,这时面向天井,确信台上的老师看不到他的顽皮样子。孩子们伸直了身子。后排的学生开始走出校门,大家走得很整齐,很规矩,出了校门之后才大声说起话来:“顾子祥,明天早晨八点钟来踢球!”“好。”“王婉芬,你答应给我的小鸟,明天带来!”“好的!”
男工万盛等在校门口,见到宜官,大声叫:“宜官!”笑着迎过去,接过宜官提着的皮书包,另一只手去拉他的手。宜官缩开手,不让他拉,快步跑在前面。万盛也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两人走过了一段石板路,过了石桥,转入泥路,便到了乡下。经过池塘边柳树时,万盛又去拉宜官的手,宜官仍是不让他拉。万盛说:“少爷说的,到池塘边一定要拉住宜官的手。”宜官笑了,说:“爸爸怕我跌落池塘吗?万盛,你去给我捉只小鸟,要两只。”
万盛点头,说:“好的,不过现在没有,要过了年,到春天,老鸟才会孵小鸟。”
“鸟儿也过年吗?它们过年拜不拜菩萨?”
“鸟儿不会过年,它们唱歌给菩萨听。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了,小鸟孵出来才不会冻死。”
两人说着走着,回到了家,万盛把宜官送到少奶奶跟前,表示平安交差,宜官叫声“姆妈!”就回自己房去,他挂念着他的八只白色瓷器小鹅。
“月云,月云!拿白鹅出来排队!”
月云是服侍他的小丫头,答应道:“噢!”拉开抽屉,小心翼翼的把瓷鹅一只一只拿出来,放在桌上。她黄黄的脸上罩着一层阴郁的神色,小小的手指一碰上瓷鹅的身子就立刻缩开,似乎生怕碰坏了鹅儿。
宜官把瓷鹅排成两排,每排四只,左右相对,他唱了起来:“小朋友,再会吧……哈哈,哈哈,咦!”拿起右边的一只小鹅,仔细审视它的头颈。长长的头颈中有一条裂痕,“咦!”左手稍稍使劲,鹅颈随着裂痕而断,啪的一声,鹅头掉在桌上。“月云,月云!”叫声发颤,既有伤心,又有愤怒,小脸慢慢涨红了,红色延伸到耳朵,拿着没了头的瓷鹅的右手轻轻发颤。
“不是我,不是我打断的!”
月云吓得脸上有点变色,右手不由自主的挡在自己面前,似乎怕宜官打她。她和宜官同年,但几乎矮了一个头,头发黄黄的稀稀落落,如果宜官要打,她逃也不敢逃,两条腿已在轻轻发抖了。
宜官蓦地里感到说不出的悲哀,他也不是特别喜爱这些瓷鹅,只是觉得八只鹅中突然有一只断了头,一向圆满喜乐的生活忽然遇上了缺陷,这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是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外力突然打击过来,摧毁了一件自己喜爱的物事。他应付不来这样的打击,瞧着左边一排四只小鹅,而右边一排只有三只,一只断头的小鹅躺在一旁。他忽然坐倒在地,放声大哭。&
  月云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宜官伸手打她的头,她默默忍受就是了,哭也不敢哭,因为那个鹅头确是她不小心碰断了的。当时她马上去找大姐姐瑞英。瑞英是少奶奶(宜官的妈妈)的赠嫁丫头,她从小服侍小姐,小姐嫁过来时,小姐的爹娘就把她当作礼物,送给了姑爷家。姑爷在镇上管钱庄,时常不在家,小姐懦弱而疏懒,瑞英就帮小姐管家,管理官官宝宝们(别的地方叫少爷、小姐。在江南,如果老太爷、老奶奶在堂,第二代的叫作少爷、少奶奶、小姐;第三代的是官官、宝宝),管理厨子、长工和丫头。瑞英心好,见月云吓得发抖,叫她不用怕,出了个主意,把熟粽子的糯米煮成了糊,做成粽胶,把断了的鹅颈黏了起来。
瑞英听得宜官的哭声,忙赶过来安慰,唱起儿歌来:“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宜官问:“瑞英姐姐,什么卖鹅客人不老实?”
瑞英撒谎:“昨天街上卖这八只鹅给我们的卖鹅客人,是个滑头,八只鹅中有一只是断了头颈的。他骗我们,用粽胶黏了起来,假装八只鹅都是好的。”她又唱了:“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礼貌,不大说粗鲁的话,把卖瓷鹅的小贩称为“卖鹅客人”,这只鹅的头颈这样容易断,可能本来真的有裂缝,但瑞英只说他“不老实”,轻轻的责备一句话就拉开了。月云小小的脸上现出了一点点笑容,大大的放心了。
宜官心中落了实,找到了这一场灾祸的原因,不再是莫名其妙、毫没来由地忽遭打击。他知道是一个陌生人的“不老实”,不是身边亲人瞒骗他、欺负他,于是安心了。拿起床边一本昨天没看完的小说来看,是巴金先生的小说,他哥哥从上海买来的,不知是《春天里的秋天》,还是《秋天里的春天》,说一个外国小男孩和马戏团的一个多久,就给大人硬生生地拆开了,不许他们两人再在一起玩。宜官看着看着,心里感到一阵阵沉重的凄凉,带着甜蜜的凄凉,有点像桌上那盆用雨花石供着的水仙花,甜甜的香,香得有些寂寞和伤心。水仙还没有谢,但不久就会憔悴而萎谢的。
瑞英见宜官脸上流下了泪珠,以为他还在为瓷鹅断颈而难过,轻轻拍着他的背,低声哼唱:“宜官宜官乖官官……”
月云把一只铜火炉移近到宜官身边,好让他温暖一些。宜官在朦朦胧胧中看到月云黄黄的脸,想到了妈妈在月云初来时的说话:“人倒是端正的,也没有跷手跷脚,就是乡下没啥吃的,养得落了形,又黄又瘦,快十岁了,还这样矮……”月云的妈妈全嫂说:“少奶奶,我们苦人家,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镬子里饭不够,总是让她爸爸和哥哥先吃,男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到田地里做生活。我……我吃少了饭不生奶水,小娃子没奶吃要饿死,所以……所以学云常常吃不饱,热天里还没割稻时,米缸里没米,学云成天不吃饭……:宜官的妈妈叹气说:“真是罪过……”宜官斜眼瞧着学云,说:“学云不肯吃饭,调皮,不乖……”全嫂说:“官官啊,学云不是不肯吃饭,是想吃没得吃。”宜官有时不高兴了,就不肯吃饭,表示不满,最长久的一次,是因为妈妈给他做的拖鞋上绣的蝴蝶不好看,蝴蝶翅膀只绣一条边线就算了事,不像二伯父家静姐姐的拖鞋,蝴蝶的翅膀用不同颜色绣了实地,好看得多,后来妈妈央静姐姐绣了两块实地蝴蝶的鞋面,宜官才高高兴兴地笑了。在他不肯吃饭的时候,妈妈和瑞英常说他“不乖,调皮”,他以为学云不吃饭,也是像他一样使小性儿捣蛋。
学云是原来的名字。她爸爸初次领着她来宜官家里时,宜官的爸爸说:“学云的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岳云,那是岳爷爷的公子,冒犯不得,不如改作月云。”她爸爸连忙陪笑说:“好,好,少爷改得好,我们乡下人不懂事。”在那小镇一带,“学”字和“岳”字几乎相同,岳飞岳爷爷是在杭州就义的,杭州离那小镇不远,岳爷爷很受当地人尊敬崇拜。从此之后,学云就改成了月云。
在江南这一带,解放之前,穷苦的农民常将女儿卖或押给地主家或有钱人家做丫头。小姑娘通常是十一二岁,可以做一点轻松家务了;八九岁的也有。卖是一笔卖断,一百多块或两百多块银元,看小姑娘的年纪,以及生得好不好,人是不是聪明机灵,手脚是否伶俐而定;押是八九十块或六七十块银元,通常父母在十年后领回,但押的钱要归还。等于向主人家借一笔钱,不付利息,小姑娘是抵押品,在主人家做工,由主人家供给衣食,没有工钱。虽说是押,但贫农到期通常没钱赎还,不管是卖还是押,小姑娘十八九岁或二十岁了,主人家往往会做主将她嫁到镇上或嫁给别的佃户、长工,能收多少聘金就收多少。如果是买的,几乎像是奴隶,小姑娘伤痛病死主人家没有责任。押的丫头地位略好,虽然主人家常常打骂,有时罚饿饭,但有什么事要去和她父母商量,倘若不幸生病死了,往往会酿成重大纠纷,主人家少不免要赔一笔钱。
月云是押的,她父母爱她,不舍得卖。宜官的妈妈说她又黄又瘦,长得很丑,不值得买。宜官在睡梦中似乎变成了书中那个外国小孩,携着马戏团小女孩的手,两人快快乐乐地在湖边奔跑,那个小女孩好像是月云,笑声很好听。他很少听到月云笑,就是笑起来,声音也决没有这样柔嫩好听。两人见到湖里有许多白色的鹅,白色的羽毛飘在碧绿的湖水上。这些白鹅慢慢排成了两排,隔着柳树相向而对,头颈一伸一缩,好像是在行礼。宜官做个鬼脸,唱了起来:“先生们,再会吧!小朋友,再会吧……”他忽然闻到一阵阵甜香,是烘糖年糕的香气,睁开眼来,见月云拿着一只碟子,送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说:“宜官,吃糖年糕吧。”
快过年了,宜官家已做了很多白年糕和糖年糕。糖年糕中调了白糖和蜂蜜,再加桂花,糕面上有玫瑰花、红绿瓜仁以及核桃仁。月云揭开了火炉盖,放一张铜丝网罩,把糖年糕切成一条一条的烘热。年糕热了之后,糕里的气泡胀大开来,像是一朵朵小花含苞初放。
宜官接过筷子,吃了一条,再夹一条提起,对月云说:“月云,伸出手来!”月云闪闪缩缩地伸了右手出来,左手拿过一根竹尺,递给宜官,眼中已有了泪水。宜官说:“我不打你!”把烘得热烘烘的一条糖年糕放在月云伸出的右掌里,月云吓了一跳,“啊”的一声叫。宜官说:“烫的,慢慢吃!”月云胆怯地望着宜官,见到他鼓励的神色,似信非信地把年糕送到嘴里,一条年糕塞满了她小嘴。她慢慢咀嚼,向身后门口偷偷瞧了瞧,怕给人见到。宜官说:“好吃吗?吃了还有。”月云用力将年糕吞下肚去,脸上满是幸福满足的神色。她从来没吃过糖年糕,一生之中,连糖果也没吃过几粒。过去烘糖年糕给宜官吃,闻到甜香,只有偷偷的咽下唾液,不敢给人听到见到。过了几天,全嫂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儿子,来看望女儿。瑞英留她吃了饭,又包了两块肉,让她带回去给丈夫和儿子吃。月云抱了小弟弟,送妈妈出了大门,来到井栏边,月云不舍得妈妈,拉着全嫂的围裙,忽然哭了出来。宜官跟在她们后面,他拿着一个摇鼓儿,要送给小孩儿玩。他听得全嫂问女儿:“学云乖,别哭,在这里好吗?”月云点头。全嫂又问:“少爷少奶奶打你骂你吗?”月云摇头,呜咽着说:“妈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全嫂说:“乖宝,不要哭,你已经押给人家了,爸爸拿了少爷的钱,已买了米大家吃下肚了,还不出钱了。你不可以回家去。”月云慢慢点头,仍是呜咽着说:“姆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家里没米,以后我不吃饭好了。我睡在姆妈、爸爸脚头。”全嫂搂着女儿,爱怜横溢地轻轻抚摸她的头发,说道:“乖宝别哭,我叫爸爸明天来看你。”月云点头,仍是拉着妈妈不放。全嫂又问:“乖宝,宜官打你、骂你吗?”月云大力摇头,大声说:“宜官给我吃糖年糕!”语气中有些得意。
宜官心里一怔:“吃糖年糕有什么了不起?我天天都吃。”跑上前去,将摇鼓儿摇得咚咚的响,说道:“月云,这个给小弟弟玩。”
月云接了过去,交在弟弟手里,依依不舍地瞧着母亲抱了弟弟终于慢慢走远。全嫂走得几步,便回头望望女儿。
后来宜官慢慢大了,读了更多的巴金先生的小说,他没有像《家》中的觉慧那样,和家里的丫头鸣凤发生恋爱,因为他觉得月云生得丑,毫不可爱,但懂得了巴金先生书中的教导,要平等待人,对人要温柔亲善。他永远不会打月云、骂月云,有时还讲小说中的故事给她听。他讲故事的本领很好,同学们个个爱听他讲。月云却毫不欣赏,通常不信。“猴子只会爬树,怎么会飞上天翻筋斗?猴子不会说话的,也不会用棍子打人。”“猪猡蠢死了,不会拿钉耙。钉耙用来耙地,不是打人的。”宜官心里想:“你才蠢死了。”从此就没了给她讲故事的兴趣。
宜官上了中学。日本兵占领了这个江南小镇,家中长工和丫头们星散了,全家逃难逃过钱塘江去。妈妈在逃难时生病,没有医药而死了,宜官两个亲爱的弟弟也死了。宜官上了大学,抗战胜利,宜官给派到香港工作。月云没有跟着少爷、少奶奶过江。宜官不再听到她的消息,不知道她后来怎样,乱世中很多人死了,也有很多人失了踪,不知去向。宜官跟家里写信时,不曾问起月云,家里兄弟姐妹们的信中,也不会有人提起这个小丫头。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与月云在井栏边分别的那晚情景,全中国的地主几千年来不断迫得穷人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千千万万的月云偶然吃到一条糖年糕就感激不尽,她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受怕,那时她还只十岁不到,她说宁可不吃饭,也要睡在爸爸妈妈脚边,然而没有可能。宜官想到时常常会掉眼泪,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宜官姓查,“宜官”是家里的小名,是祖父取的,全名叫做宜孙,因为他排行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宜官的学名叫良镛,“良”是排行,他这一辈兄弟的名字中全有一个“良”字。后来他写小说,把“镛”字拆开来,笔名叫做“金庸”。
金庸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他写佛山镇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凤天南杀死时热血沸腾,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伤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查济民桑梓开新业
1984年4月,香港著名实业家查济民先生携夫人刘璧如来袁花新伟村老家祭祖扫墓。陪同查济民先生一起来的还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汤元炳、海宁县领导许绍荣等。汤元炳副主席是查济民先生的知交。期间,汤副主席与查先生谈兴正浓,当谈到是否愿意为家乡出一份力的话题时,查济民先生表示可以考虑。见此情景,汤副主席当即告知县领导许绍荣,是否约见袁花镇领导与查济民先生一叙。查济民先生来乡扫墓从不找当地领导麻烦,总是悄悄来,悄悄回。一般情况下当地领导不知情,也不陪同。
袁花镇党委书记金水良得知消息后,当即与镇纺织厂厂长沈志国前往新伟村查济民先生老宅与其见面。在汤元炳、许绍荣等领导的引见下,镇领导与查先生进行了亲切交谈。当谈到请查先生在合适的时机为家乡投资办实业时,查先生爽快答应,并请家乡领导可与汤元炳副主席多联系、多沟通,随时互通信息。是年8月,查济民从香港发一封信给在上海的查美嘉(查美嘉是上海毛纺十二厂技术员,系查济民先生侄儿),委派查美嘉到袁花实地考察一下,准备在袁花投资100万港币办企业。查美嘉接信后即至袁花,与镇领导接洽协商办厂事宜。镇领导非常重视此事,认为机会难得,立商办厂。
&看到查济民先生如此有诚意,镇领导也丝毫不敢懈怠,立即组建筹建小组,并向县有关领导、部门汇报筹建事项。由于该项目为中外合资企业,在海宁尚属首家,如何办手续,没有现成的手续文本。对此,县领导极为重视,带着有关人员多次跑省、市有关部门咨询。有关部门也特事特办,全力配合,需办的手续也在较短时间内办结。12月初,查济民将100万港币如数汇入上海汇丰银行。袁花镇领导指派沈志国去上海汇丰银行提取现款,存入嘉兴外管局。按当时汇率,查先生的10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为47.2万元。根据商议,所建企业注册资金为150万元。中方投入102.8万元,占68.5%;港方投入47.2万元,占31.5%。12月底,双方商议决定组建董事会。董事会拟由5人组成,董事长由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宋顺良担任,副董事长由港方代表徐杨卿担任,董事由查伯鑫(查济民大侄儿)、俞大奎(镇工业公司经理)、沈志国担任。1985年4月,在海宁宾馆召开第一次董事会。港方由持查济民先生委托书的徐杨卿先生出席;中方由县、镇领导、县统战部、侨办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本次会议完成五项议程:①宣布成立董事会;②审议双方资金到位情况;③项目名称定名为“中外合资袁花丝织有限公司”;④聘任沈志国为公司总经理,中方委托沈志国为法定代表人,直接管理公司业务;⑤开始正式筹建袁花丝织有限公司。
1986年4月,查济民先生趁回乡扫墓之机,冒雨视察公司工地,听取公司筹建情况的汇报。查先生对公司筹建的速度、规模等表示满意,要求筹建组成员始终如一抓进度、保质量,争取早日投产。
图318:香港实业家查济民考察中外合资袁花丝织有限公司(1985年4月 沈建华摄)
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建,袁花丝织有限公司粗具规模,省工商局颁发营业执照。公司位于袁花镇河东街南首,占地12215平方米,建筑面积4550平方米。公司配有丝织机52台,固定资产176.6万元,流动资金450万元。1986年6月,公司开始试生产,1988年正式批量生产。企业的成功投产,开创了海宁中外合资办企业的先河。
公司主要产品为丝织品,所生产的10103乔其纱和12103双绉曾获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其绸缎大部分由省丝绸公司包销并出口海外。1988年,公司产量达37.22万米,出口28万米,创汇95万美元。1990年,公司已有职工245人,固定资产原值达176万元,工业产值1202万元,生产丝织品59.28万米,创汇168.39万美元,实现利润93万元。企业被评为嘉兴市先进企业、海宁市重点工业企业之一。
1992年,公司年产值4700万元,利润140余万元,其产值、利润在海宁市企业中名列前茅。在当时,企业产值超4000万元的属凤毛麟角,在嘉兴市也颇有知名度。
1995年以后,国家经济体制开始转型,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迈进。企业原来依靠国家计划核配的白厂丝大幅减少,原材料价格优势逐步消失,找米下锅已成事实,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再加上丝绸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基本上还是集体经营那一套模式,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生产经营每况愈下。1998年,合资双方决定召开董事会,商议以资产出售的方式关停企业。公司资产经专家评估后,以内部议标的方式出售给4家民营企业。港方投入的资产在企业资产出售后如数退还。出售后果,由中方承担。1999年,公司处理毕债权和债务后注销。
在“袁花丝织有限公司”诞生过程中,还伴随着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小故事。
1988年9月,查济民先生邀请袁花镇镇长周国建、袁花丝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志国、县丝绸公司经理顾银霞赴港考察。中方3人到港后,查济民先生派秘书许宗朝在他的总部——染厂大厦热情接待家乡来客。首先,许朝宗先生带领大家参观他的展览室。查先生指着陈列在展览室的7只染缸说:“我的企业是靠7只染缸起家,它是我的传家宝”。抗战爆发后,战火遍及江、浙一带,原先在江苏常州协助岳父刘国钧办企业的查济民,受刘国钧之托,将部分企业迁移至重庆。后由于受战事影响,查济民只能至香港发展。到港后,缺资金、缺设备,于是查济民就领着大家白手起家,凭着这7只染缸打天下。咬着牙,硬是用7只染缸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香港发展到国外。企业办至非洲的加纳、尼日利亚等国,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还喜获“非洲纺织大王”的美誉。这一参观,给中方3位赴港考察者以极大的震撼,大家也知道查老先生让其参观的本意是什么了。晚上,查济民先生及随从2人和中方3人在香港上海大厦共进晚餐,每人点一菜,外加一汤。宴毕,桌上只剩下2块牛排、3棵青菜心,查先生叫随从打包拿回家。这一举动又令去港人员大为惊讶!顾银霞感慨地说:“想不到这么一位大富豪如此节俭,要不是亲眼目睹,真是难以置信!”
&1990年4月,查济民先生来袁花省墓,镇领导为表谢意,准备6桌丰盛酒宴招待查老先生及陪同人员。查先生见状,婉言谢绝,推说去杭州还有事,当即离袁去杭。一时,查济民谢绝赴宴成为美谈。查先生顺便参观考察袁花丝织有限公司。期间,总经理沈志国邀请查先生在厂食堂用餐。查先生问道:“你准备烧点什么菜?”沈志国答道:“你喜欢的家乡菜——马兰头、咸菜烧春笋、红烧黄鳝、红烧肉、冬瓜汤”。查先生听后高兴地连声说:“好!好!就在你厂食堂用中餐”。席间,查先生还趁夫人不注意,像淘气的小孩一样,多吃了一块红烧肉,还美滋滋地说:“真是吃不厌的家乡菜。”
俗话说,一滴水能见太阳。一位实业家的桑梓之情和他的清廉之为,难道还需要我们作何种诠释吗?给人们的思索真如似醍醐灌顶。我们不妨从查济民先生1988年写的一首《借放翁句告儿孙》的诗中更能体悟到老人的人格魅力。
借放翁句告儿孙
死去原知万事家,但悲十亿尚寒穷。
期增道德恢弘志,兼树谦勤笃实风。
曲巷千家齐奋发,华都百业共图鸿。
神州经技飞腾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海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虽已关停谢幕,但给人们的却是一笔有益探索的无穷财富,也为查先生后续为家乡投资办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是吗?海新纺织有限公司、海宁综合纺织有限公司、海宁新高纤维有限公司等合资的、独资的企业先后在袁花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今天的海宁查氏工业园。
图319:袁花丝织有限公司(1992年10月 沈建华摄)
(邢祖康)
金 庸 回 乡探母 校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三日,是个不寻常的日子,也是永远值得记忆的日子。那天,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在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人头攒动,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是在静候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学校的老校友——查良镛(又名金庸)先生回母校访问。袁花镇小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小学,她创办于一九○二年,曾孕育过不少著名人士,查良镛小时候就读于该小学。
下午二时许,在嘉兴市、海宁市党政领导的陪同下,良镛偕夫人来到了母校。母校沸腾了!满脸红光、神采飞扬的良镛一来到母校,就被热情的学校师生“包围”了。查先生面对师生的热情,面对学校旧貌变新颜,心情十分高兴。他握着学校校长的手,激动的说:“变化真大啊!”
查良镛一行参观了母校,先生在参观时特别注重学校图书的建设,他还仔细地查看了学校的图书室。先生还听取了学校领导的工作介绍。在学校探望期间,查先生欣然命笔题写了“重游母校,深感当年教诲恩德”的条幅。这条幅字体隽秀,饱含深情。金镛的题词,使母校老师们激动万分,大家为母校能出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先生那种尊师的高风亮节所倾倒。查先生德高望重,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声誉,且平易近人,牢记母校老师对他的教诲,可敬可亲,真是一位当代值得称颂的尊师楷模。
查氏人物选介
查昇(),幼时家贫,连读书的学费都付不起,只好跟着自己的父亲与兄弟学习,凡经史制艺咸自课之。18岁,始去私塾读书,夜以继日,学业大进。康熙二十六年(1687)考中举人后,第二年又考中进士。这一年,查昇39岁。他感念父母年事已高,请假回家侍奉父母。假期满后,犹恋恋不肯回去,直到父亲强迫他回去,他才离去。同年冬天,查昇父亲去世,查昇回家奔丧,凭棺恸哭,险些昏绝。不久,其母也去世,查昇悲伤至极,“哭泣毁瘁之容,唁者所不忍见也”。
查昇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授编修,为三朝国史纂修官。查昇因善诗词,工书法,精小楷,得董其昌神髓,深得康熙帝赏识。康熙帝以其才学品德兼优,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命入直南书房分抄御制文集。陈元龙在《查宫詹墓表》里说:“圣祖仁皇帝设南书房,非有宿学大臣不得入。君为编修时,即以才品兼优,特简内直,奏对缠绵,言行缜密。”
康熙三十八年(1699),查昇担任江西正主考官,同验封司郎黄公同考官焚香誓天,希望得到真才实学之士,以报朝廷之恩,得徐日暄等七十三人,大家都说他选才上乘。
查昇为官清廉,虽官至南书房高职,但家境贫乏,家里竟无容客之地。康熙甲申年(1704)正月,康熙帝赐第两华门。迁居之日,他对孩子们说:“吾历官十余年,寓居不能容客,今庇兹爽垲,仰首举足皆帝泽也,其何以报,尔侪志之。”临终前,他对子女说“尔辈男读书女纺织,还我澹远堂门风足矣!”
查文清(金庸祖父)(),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进士,曾任江苏丹阳知县。近代以来,外国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尤以沿海省份为甚,各地与传教士的摩擦时有发生。时人称:“教徒之足迹遍中国。莠民入教,辄恃外人为护持,不受官吏钤束。人民既愤教之士骄横,又怪其行动诡秘,推测附会,争端遂起。教民或有死伤,外籍教士即借口要挟,勒索巨款,甚至归罪官吏,胁清廷治以重罪封疆大吏,亦须革职永不叙用。内政由人干涉,国已不国矣。”所以,教案时有发生。
丹阳教案发生在光绪十七年八月(1891年),愤怒的群众围攻了当地的教堂,并一把火将其焚毁。熊熊大火解了百姓们的心头之恨,可也不可避免地惹下了祸端。事发后,查文清的上司为了向外国传教士交代,准备将为首的两人捉拿处斩。此事让身为丹阳知县的查文清颇感为难。一方面,他作为下级不能违抗上司的命令;另一方面,同样是中国人,他与百姓们一样痛恨外国传教士的劣行,自然不愿意看到那两人被处斩。思来想去,查文清终于寻得一个两全之策。他先差人秘密通知为首两人迅速逃走,得知确实逃脱后,他才一身轻松地前往上司那里汇报。
面对坐立不安的上司,查文清语气平和地说:“事件乃因外国人欺压良民,引起公愤,数百人一拥而上,焚烧教堂,当中并无为首之人呀!”不待上司细究,查文清自请其咎:“丹阳教案的发生,本官难辞其责,故请求辞去官职。”说罢,他就扬长而去。但是朝廷最后给了“革职”的处分。
对于此事,史书是这样记载的:“……丹阳教案,光绪十七年八月……刘坤一、刚毅奏:本年,江苏之丹阳、金匮、无锡、阳湖、江阴、如皋各属教堂,接踵被焚毁,派员前往查办……苏厉案,系由丹阳首先滋事,将该县查文清甄别参革……”(见)光绪《东华录》卷一○五)
1921年查文清去世出丧之时,丹阳县推了十几位绅士来吊祭。当时被查文清所救的领头烧教堂的两人更是一路哭拜而来。徐世昌为查文清同科进士,其派人前来吊唁并题写挽联:萧萧白发丹阳尹,曾并簪花竟少年。大好河山供写照,春风回首一潸然。
查济民(),字惠时,曾入浙江省高级工科职业学校染织科学习,毕业后就职于上海达丰染织厂及常州大成纺织厂。
全面抗战爆发后,查济民将工厂内迁重庆,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参加上海纱布业的接收工作,在工商界有一定声望。1947年去香港经商,主要经营织染、房地产、银行等业,及非洲和东南亚等地都有他的企业。曾任香港仁济医院董事局顾问、香港兴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中国染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新界纱厂总经理、百老汇制衣厂总经理。
上世纪80年代,他在香港开发大屿山旅游区。他是最早打入非洲市场的香港企业家,在非常经营银行、房地产、农场、纺织、旅游等业,号称“非洲之王”。
他不仅是著名实业家,更是爱国爱乡爱港,崇尚教育。1983年初,他是最早提出香港回归后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建议者之一。他与海宁查氏的另一位杰出人物,著名作家、报人金庸(查良镛)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香港政制过渡应实行循序渐进的民主选举的主流方案》,即有名的“双查方案”,为香港的顺利回归祖国作出了莫大贡献。1997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查济民一生信奉勤、俭,他曾经在演讲时讲道:“如果说我可以把工作的经验向各位请教的话,第一个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基本功扎实起来。所谓基本功,我想简单的说,就是勤、俭两个字”。但是,他为社会事业捐资贡献良多。查济民热心社会福利事业,多有乐捐赞助。他曾任东华三院总理、北侨福利会会长、仁济医院董事局永远顾问等。对于科技和教育,他却是“挥金如土”。他先后筹资2000万港币设立桑麻基金会、1994年筹资2000万美元设立求是基金会。1986年,他向浙江树人大学捐资100万美元建设校园,并捐资设立“查济民奖学金”。
1996年,他为浙江大学之江学院捐资400万港币建设“求是堂。凡此种种,难以赘述”。2007年4月,查济民先生于九十四高龄逝世,叶落归根,安葬于故乡袁花大坟头村头祖坟里,伴随着他自拟的对联:“花香小院外,叶落大坟头”。他爱国爱港、爱乡爱民的精神风范,必将永存于世,激励后人继续奋进。
金庸(1924—&
),原名查良镛,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浙江海宁人。他先后在《大公报》《新晚报》等任职,后创办《明报》《明报月刊》等。金庸创作武侠小说15部,并进行学术研究,发表论著多部(篇)。金庸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职,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做出巨大贡献。
查济民祖居
位于袁花镇新袁村大坟头46号,今新袁村5组。。祖居坐北朝南,前进三间有天井,种有二棵桂花树一为金桂,一为银桂。后三间为住房,西墙有披屋作厨房。查济民早年毕业于浙江省高级工科职业学校纺织印染技术专业。从小出生于此。查济民祖居整体建筑及围墙经修缮后完好无损。其建设控制地带为:南至大坟浜,西至大坟头56号,北至池塘。
位于袁花镇西南1.4公里处,袁闸港东岸,今新袁村一组。1998年9月,由海宁市人民政府投资248万元修建金庸(原名查良镛)旧居,占地0.14公顷,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分前后两进,四个厅堂,有备弄与前墙门披屋相连贯通。厅堂为五开间,间带厢房,各有墙门与天井,为晚清民间风格建筑。著名近代武侠小说家金庸1924年出生于此。
&&&&&&&&&&&&&&&&&&&&&&&&&&&&&&&&&&&&&&&&&&&&&&&&&&&&&&&&&&&&&&&&&&&&&&&&&&&&&&&&&&&&&&&&&&&&查济民纪念馆简介
查济民纪念馆位于海宁市学林街62号海宁图书馆东首,是集查先生的事迹与成就、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与壮大、爱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三大主题于一体的主题纪念馆。
查济民先生从家乡海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最后立足香港。从家乡海宁气势磅礴的大潮,到华夏母亲河的长江,再到东方之珠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查先生一辈子是时代的弄潮儿,始终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终于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不管走到哪里,查先生时常挂在嘴边的总是那句话:海宁是我的第一故乡。查济民先生是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追求“求真务实、爱国济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走进纪念馆序厅,中央是一尊查济民先生的铜像,由著名雕刻艺术家吴为山设计制作。整个陈列分五个展厅:第一展厅是“名城名门,少年经纶”,以粉墙黛瓦、青砖台门让参观者回到了过往,介绍了查济民故里袁花的情况、查氏家族的历史以及查济民的求学之路。第二展厅为“筚路蓝缕,骎骎而进”,以重庆朝天门码头为背景,介绍查济民在国难之际在重庆大后方兴办实业,保存民族工业以及1949年在香港创办了自己的事业中国染厂的经历。第三展厅是“花开院外,福泽桑梓”,以小桥流水,美人靠为背景,介绍了查济民在改革开放后回乡投资,重教助学,助推科技。查济民在上世纪90年代设立桑麻基金和求是基金助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第四展厅“爱国爱港,赤子之心”,以香港回归背景图及背景音乐烘托了查济民先生为香港回归作出的巨大贡献。第五展厅“诗意人生,风范永存”,介绍查济民晚年丰富多彩的生活,斯人虽去,然功业永垂、风范永存。现场还陈列查济民故居模型、香港元朗染厂模型、粗纱头机等纺织工具以及由查氏集团提供,复原陈列了查济民在香港的部分办公室。整个陈列展,通过实物与图片让更多的人了解查济民的事迹与为人,感受先生一生所彰显的爱国济民精神。
参考资料:
〈袁花镇志》
〈海宁世家〉
〈海宁工业志()〉版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脖子左边里面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