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疾病怎么预防?

||/|/|/|/|/|
////|//||/|//|//|/
您的位置: &
夏季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00:00 来源:&    【
】【】【】
&&& 肠道是一种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等。这类疾病一旦发作,患者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昆虫传播。
&&& 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简单说,“三管一灭一增强”:
&&& 1、管好水源,保证饮用水不被污染,特别是不被粪便污染。
&&& 2、管好饮食,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关键首先是做好饮食卫生。肠道传染病的首要病因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做到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隔夜饭菜要加热后再食用,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其次,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对于饮食从业人员要进行体检,凡是患肠道传染病或是伤寒、痢疾的携带者均不能从事饮食行业,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注意在食品的制作、运送过程中不能被污染;烹调时,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
&&& 3、管好粪便。平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在农村应特别注意,不要让厕所的粪便流出来污染水源。
&&& 4、“一灭”指消灭苍蝇。苍蝇携带大量的病源,在其取食的过程中会污染我们的食物,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后就可能发病。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5、“一增强”指我们应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力,也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转发分享:0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33大类,900门辅导课程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专题
广西卫生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夏季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时间: 15:17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肠道传染病容易在学校食堂、饭店或家庭聚餐中引起暴发和流行。
预防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采取以下措施,就可以减少发病机会,远离肠道传染病。
&&& 1、注意饮水卫生,不要喝生水。杀灭饮水中致病菌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煮沸。
2、日常生活中注意食品卫生,做到生熟分开。因为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等,非常适应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要避免熟食和直接入口的食物受到污染。&
&&3、食物现做现吃,吃多少做多少,避免吃剩饭。家中的剩余食物要储存在冰箱内,但时间不宜过长,隔夜的饭菜一定要热透才能食用。
&&4、夏季尽量少食用自身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类等食物。在食用时一定要煮透、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酒泡、盐腌后食用。
&&5、夏季减少外出就餐机会,若外出就餐一定要慎重选菜,避免选择凉拌菜等易受病原菌污染的食物。特别要做到不要在路边购买流动无证摊贩出售各种质量没保证、不卫生的食品。
&&6、注意个人卫生。要养成做饭前、吃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7、苍蝇、蟑螂是病原菌传播媒介,其身上沾染成千上万的病菌,到处飞爬,极易污染食物、餐具,所以一定要积极清洁环境卫生,灭蝇、灭蟑。
&&8、减少与腹泻病人接触,特别注意要分开使用餐具。
&&9、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出现不适应该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0、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力,也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广西卫生厅应急办宣
&&&&&&&& &&&&&&&&&&&&&&&&&&&&&&&&2012年10月
Copyright(c) 20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网络运行维护:广西卫生统计信息中心&&&&设计制作:&&&&桂ICP备号
本网站所提供的医疗资讯 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如有版权问题
请与本网站联系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中的应用课件.ppt17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 传染病中的应用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
自古以来,人类和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在他们的帮助下,人们生存很健康,生活很美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用消毒灭菌的方法预防疾病,很早就已经开始。起初人们不自觉地采取多种杀灭或去除微生物的方法,例如火烧、煮沸、盐腌、日晒等;到 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人们自觉地有针对性地运用消毒灭菌方法预防疾病,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为消毒在卫生防病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中,人们逐步由被动治疗病人向积极主动预防方向发展,而作为预防疾病重要手段的消毒工作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主要内容
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 的重要措施
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效果的评价 正确开展消毒工作 消毒在预防肠道传染病中的应用 环境杀虫灭鼠
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消毒
  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叫消毒。这里所说的“外环境”最初仅指无生命的物表,目前一般认为:除包括液体、固体、气体外,亦包括有生命机体的体表和表浅体腔,这里所说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细菌芽孢。
 对“消毒”一词的理解,有二点需要强调::
1、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并不要求消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2、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一般来说,若能使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的存活概率达到10-3,则认为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青少年如何预防秋季常见传染病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437&&&&更新时间:
1.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被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途径是污染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吸入,或眼、鼻部粘膜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手及手帕等。此类疾病常在冬、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不吸烟;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多做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患病者不要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地区的儿童及老人可以服中草药预防。  2.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消化道。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此病常在夏、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发现吐、泻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科学的粪便管理和饮水消毒;食品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和认可;消灭苍蝇、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增强体质;在疫区也可投药预防。
青少年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预防为主,重点加强传染病的监督和管理,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原则,有效防治传染病,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
几类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 一、肠道传染病 &&& 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等。&&& 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发病相应地以气温较高的夏秋两季为多。&&& 预防措施: &&& 1、及时发现病人,加以隔离治疗;&&& 2、加强“三管一灭”工作;&&& 3、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有特异性预防接种的要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二、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易引起暴发流行。(一)病原体 &&&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 &&& 流感病毒不耐热、酸和乙醚,对甲醛、乙醇与紫外线等均敏感。(二)流行病学 &&&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 4、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 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状,虽有轻重不同,但基本表现一致。&& &1、单纯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 部分轻症者,类似其他病毒性上感,1~2日即愈,易被忽视。&&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1~2日内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生,或某地区有流行,均应作为依据。  2、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表现较轻。结合查体及X线照片进行诊断。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如有显著白细胞增多,常说明继发细菌性感染。  另外,可将起病3日内咽部含漱液或棉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培养。&& (五)治疗  & 1、一般治疗:按呼吸道隔离病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洁卫生。  2、对症治疗:有高热烦躁者可予解热镇静剂,酌情选用APC、安乃近、鲁米那等。高热显著、呕吐剧烈者应予适当补液。  3、消炎抗病毒治疗:早期用药有一定效果,可抑制病毒增殖,病程缩短。此外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效果明显。&& (六)预防 &&& 1、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 3、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间为9至11月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没有接种禁忌,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重点推荐人群:&& (1) 60岁以上人群;   (2) 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 (4) 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 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5)慢性病发作期; (6)严重过敏体质者; (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三、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一)病原学 &&&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科,该病毒耐寒,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然界中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二)流行病学 &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3、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体内可有母递免疫力,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流行规律是随着传染源的积累,易感者的增加,形成流行的周期性,流行持续时间可波动在2~7个月之间。在未行疫苗接种地区,有每7~8年周期流行的倾向。&&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 (五)治疗 &&& 流行性腮腺炎无特效治疗,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可试用干扰素,对病毒有作用。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症处理。  1、一般护理 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2、对症治疗 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板兰根60~90克水煎服或银翅散加大青叶15克水煎服;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用醋调,外涂局部,一日数次;或用薄公英、;鸭跖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六)预防 &&&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  4、药物预防 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四、水痘 &&&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一)病原学  本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径150~200nm。中心为双股DNA,其外为20面体核衣壳,衣壳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包膜,内含补体结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人为唯一的宿主。  该病毒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二)流行病学 &&& 1、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4、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14~16日(10~24日)  & 1、前驱期: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纳差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  & 2、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 (1)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2)皮疹常呈椭园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瘢痕。&&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 (4)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四)诊断 &&& 1、流行病学& 对冬春季有轻度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学龄前儿童,应注意仔细查体,询问有无与水痘患者的接触史。&&& 2、临床表现根据皮疹的特点,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各种疹型同时存在,出现粘膜疹,全身症状轻微或无,多能确立诊断。&&&&3、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 (2)病毒分离 在起病3天内取疱疹液做细胞培养,其病毒分离阳性率高。  && (3)血清抗体检测可用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测定。&&&(五)治疗 &&& 1、一般处理与对症治疗&&&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庖疹破溃感染。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软膏。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激素一般禁用,当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应用尽快减量或停用。&&& 2、抗病毒疗法&&& 干扰素,10~20万μ/日,连用3~5天;其他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也可选用。&& (六)预防 &&& 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在集体儿童机构的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接种水痘疫苗:用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1周岁以上儿童。
五、麻疹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一)病原学 &&&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该病毒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灭活;耐寒不耐热,4℃可存活5个月,-15℃存活5年;而20~37℃仅存活2小时,56℃30分钟即被破坏。&& (二)流行病学 &&& 1、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该病传染性强,易感者直接接触后90%以上可得病。&&& 2、传播途径: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间接传播很少。  3、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6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递免疫力,极少发病。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因此如再接触传染源还可发病。开展广泛预防接种后,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 &&& 4、流行特征:本病目前多为散发,但如传染源进入易感者居住集中的地区,则可致暴发流行。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为10~14天。严重感染或输血感染者可短至6天;被动免疫或接种疫苗者,可长达3~4周。&&& 本病典型经过分三期。&&& 1、前驱期:又称出疹前驱期,持续2~4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咳嗽逐日加重。婴儿可伴有呕吐腹泻。起病2~3天第一臼齿对面的颊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细盐粒样灰白色斑点,微隆起,周围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此征有早期诊断价值。初少许,随后扩散至整个颊粘膜及唇龈等处。粘膜斑多数在出疹后1~2天完全消失。下脸缘可见充血的红线(stimson's line)。&&& 2、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开始出疹,一般持续3~5天。皮疹首先开始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待手脚心见疹时,则为“出齐”或“出透”。皮疹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逐渐皮疹增多,融合呈卵园形或不规则形,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出透后转为暗棕色。&&& 本期全身中毒症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糜、嗜睡,有时谵妄抽搐。面部浮肿,皮诊,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睁开,流浓涕,上述表现之面貌称为麻疹面容。舌乳头红肿,咽部肿痛,咳嗽加重,声音嘶哑,呼吸道急促,胸部X线检查,可见轻重不等的较广泛的肺部浸润病变。肺部体征,除重症病人肺部闻有细湿罗音外,多为阴性。该期病人肝脾可肿大,婴幼儿易伴腹泻稀水样便,粪检含有少许脓细胞。&&& 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精神食欲好转,呼吸道炎症迅速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并留有糠麸样细小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以驱干为多,1~2周退净。若无并发症的典型麻疹全程10~14天。 && (四)诊断 &&& 1、流行病学 易感者(未出过麻疹,亦未经自动免疫),在病前3~4周内有与麻疹患者接触史。&&& 2、临床表现&& 凡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充血、流泪等症状应疑为麻疹,如口腔查见麻疹粘膜斑,可基本确诊。若有典型皮疹,退疹后留有色素沉着,其它症状相应减轻,则诊断更加明确。&&& 3、实验室检查 仅用于不典型的疑难病例或久无麻疹地区的首发病例的确诊。  (1)病毒核酸检测或病毒培养:采早期病人漱口液或鼻、咽拭子。  (2)血清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人血清抗麻疹IgM;以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麻疹抗体IgG,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呈4倍升高,均有诊断价值。&& (五)治疗  & 1、一般治疗及护理:  (1)呼吸道隔离 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延长5天。  (2)保持室内温暖及空气流通,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水分要充足;保持皮肤及眼、鼻、口、耳的清洁,用温热水洗脸,生理盐水漱口;用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保护眼睛,防止继发感染。&&& 2、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用小剂量退热药,但体温不得降至39℃以下,或适量镇静剂防止惊厥。忌用强退热剂及冰水,酒精等擦浴,以免影响皮疹透发。烦躁不安或惊厥者应给复方氯丙嗪、鲁米那、安定等,咳嗽重痰多者,可服止咳祛痰药。3、并发症治疗:肺炎、喉炎等。&&& (六)预防 &&& 1、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按免疫程序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幼儿接种麻疹疫苗,1.5岁及6周岁复种。由于注射疫苗后的潜伏期比自然感染潜伏期短(3~11天,多数5~8天),故易感者在接触病人后2天接种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生,若于接触2天后接种,则预防效果下降,但可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2)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