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脾虚去痰湿的食物吗

记者 王娅青  实习生 刘芳  很多人一直在减肥,却总是瘦不下来,他们不禁纳闷:为啥吃饭不多,体重却猛增,甚至喝口凉水都长肉?为啥运动不少,累得满头大汗,但身上的肉却不见少呢?中医专家指出,问题很可能出在体质上。  节食、运动却不减肥,  问题出在体质上  15岁女孩乐乐(化名),重达101公斤,为了让她减肥,家长没少操心,每天陪着她跑步、做操,和她一起吃热量低、脂肪少的水煮菜……一开始还有效果,后来效果越来越差,几个月下来,家长瘦了一圈,乐乐却没啥变化。  “也控制饮食了,也多做运动了,可为啥不见体重减轻呢?现在乐乐闭经都快半年了。”乐乐的妈妈实在没招,得知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治未病中心开设有肥胖调理门诊,就带着女儿找到该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力。  经过中医望闻问切及西医仪器检查等,李力给出了诊断:湿热体质,肥胖,同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李力说,乐乐之所以减肥效果不明显,和湿热体质有一定的关系。  脾脏最怕湿邪,体内有湿热,很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吃进去的东西不能很好地被人体消化、吸收、代谢及输送到全身各处,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脂肪在体内堆积而引发肥胖。虽然乐乐很注意饮食和运动,但她依旧是湿热体质,脾弱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肥胖的根源依然存在,所以减肥效果不理想。  李力建议乐乐在合理膳食、每天坚持运动1个小时的基础上,服用健脾、清热、利湿的中药汤剂,食疗可选用薏苡仁红豆粥(将薏苡仁50克、红豆25克洗净浸泡后,放入砂锅,加水用大火煮开,改慢火煮至烂熟),可健脾祛湿、清热利水。一个半月后,乐乐瘦了7公斤,不但精神好,月经也来了。  气虚、痰湿、湿热体质  的人,易体重超标  除了湿热体质,李力从多年的接诊过程中发现,气虚、痰湿体质的人,也很容易体重超标。气虚体质是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这类人群通常精神不佳,稍一活动,气就上不来,所以大都不爱运动,而这可能导致能量消耗过少而引发肥胖。另外,脾虚属于气虚的一种,这类人和湿热体质的人一样,脾脏功能比较弱,因此也容易肥胖,而且不解决脾虚问题的话,往往减肥效果也比较差。  痰湿体质是指人体津液异常积聚而形成内湿,久则凝聚成痰,这个痰就是会使人生病的坏东西。这种体质的人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等问题,而这些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而引起肥胖。  专家支招调理体质,  助你减肥成功  肥胖的你是不是这三种体质之一,又该如何调理呢?听听李力主任怎么说。  气虚  表现:精神不振,不爱说话,不喜欢动,容易感冒,舌头色淡,舌边有齿痕。  支招:可以用一些有健脾益气作用的中药及食物,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防风等,食物有红枣、葡萄、苹果、山药、南瓜、胡萝卜、土豆、黑木耳、鸡肉、牛肉、羊肉、红薯、小米、玉米等。不宜食用耗气的食物,如空心菜、生白萝卜等。  推荐药膳:参枣粥。取党参5克、白茯苓10克、红枣10个、糯米100克,将党参、白茯苓、大枣加水适量烧开,熬半个小时后,将党参、白茯苓捞出,加入淘净的糯米煮粥。  痰湿  表现:头沉,舌苔滑腻,头出油,多汗,痰多,嘴里发甜、发黏,皮下有脂肪瘤。  支招:可以用陈皮、苍术、茯苓等化痰祛湿功效的中药,也可以试试二陈汤。适宜多吃健脾祛痰化湿的食物,如山药、绿豆芽、豆腐、葱、蒜、海带、紫菜、冬瓜、黄瓜、萝卜、鲫鱼、薏苡仁、绿豆、蚕豆、黄豆等。不宜食用酸性的、寒凉的、腻滞的、生涩的食物,如山楂、西瓜、动物内脏、阿胶、糕点、糖果及含糖量高的饮料等。此外,可以经常摩腹,在腹部涂少量按摩膏,以肚脐为中心,由内向外顺时针方向用全掌摩腹3分钟。  推荐药膳:芡实莲子炖排骨。取排骨25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薏苡仁30克、陈皮5克、生姜1块,先把芡实、莲子、薏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排骨焯水备用,再把排骨、芡实、莲子、薏苡仁、陈皮和生姜全倒进砂锅里,大火煮开后小火炖两个小时,加适量盐即可。  湿热  表现:脸上出油多,长痤疮,容易得口腔溃疡,小便灼热,女性白带量多,男性阴囊潮湿,身体困倦,舌苔黄腻。  支招:可用薏苡仁、土茯苓、白扁豆、砂仁等有清热、祛湿、健脾作用的中药。宜多食清淡、清热祛湿的食物,如梨、黄瓜、冬瓜、丝瓜、芹菜、荠菜、空心菜、芥蓝、紫菜、海带、四季豆、薏苡仁、鸭肉、鲫鱼等。不宜食用辛辣、油腻、甘温及火锅、油炸、烧烤类的食物,如银耳、燕窝、阿胶、蜂蜜、羊肉、狗肉、韭菜、生姜、香菜、辣椒等。  推荐验方:双花茶。取连翘10克,金银花、菊花各6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13-09-12·
13-09-10·
13-09-09·
13-09-09·
13-09-06·
13-08-11·脾虚痰湿- 爱问知识人
悬赏20爱心点
分享到微博
痰湿百科知识
【痰湿】病证名。指人的体质的一种症状。亦称为迟冷质,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水湿不运,聚而成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健脾利湿的措施进行调理,建议服用一段时间参苓白术散。
May 20, 2015个回答
你好:脾虚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你需要健脾益气,在饮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伤脾破气。可多食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花生、马铃薯、地瓜等。食疗可用山药50克、薏米100克、茯苓15克熬粥,在上午9:00.........
Oct 31, 2014个回答
健脾胃,排肠毒补肺,排肝毒、除湿热;增强免疫力有氧运动!
Jun 23, 2014个回答
我觉得 你应该看 内科
Sep 9, 2015个回答
可以的,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Nov 27, 2013个回答
痰湿与中医脾虚有关,健脾可以选用健脾丸,参苓白术丸,化痰可以选用橘红丸等。也可以找中医辨证用中草药治疗。
Sep 10, 2015个回答
脾虚痰湿相关经验
大家还在找我的图书馆
1& 什么是痰湿?
痰湿是两个病,就是咳嗽,咳是干咳,叫咳,嗽是有痰又咳,叫嗽。这两个经常在一起,所以就叫咳嗽。那么痰湿究竟是什么呢?
津,是人体的津液,它要是停滞了或部分停滞,就变成了湿,形成了病态。
湿,湿要是停聚了就变成了水。
水,要是积聚了就变成了饮,就是泡沬痰,吐出来之后带水。
饮,再一凝滞了就变成痰了,成块了,变成了痰湿,这就是形成的过程。如水肿、眼皮肿,痰湿走到哪,哪儿就有问题。如果走到头,就会出现脑梗,头晕、脱发,在皮肤可能就会出现湿疹,在脚会有脚气,在关节就会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在胸中会胸闷气短,在气管可能就会有痰,在胃肠会肠鸣、腹泻等等。甚至在妇科会出现不孕症、肥胖、或月经不调等。
那么痰湿患者都有什么样的表现体症呢?
从外观上就能看出来,体型偏胖的标准:肉人、脂人、膏人。
肉人,是比正常偏胖的健康的人,他们的肌肉比较结实,四肢匀称,属于力量型的。
脂人(穿格子衬衫的),身体里有多余的脂肪,外头看上去也胖乎乎的,肉不结实,松松软软的,没有力量,比肉人出现病态的现象了。
膏人(穿红衣的),四肢并不显得胖,但是主要胖在肚子上,大腹翩翩,在这三类人中危险性是最大的,是典型的痰湿体质。
是不是胖人都会出现痰湿,瘦人就没有呢?
瘦人同样可能会出现痰湿。因为瘦人也有脾虚,也有功能代谢失调。胖人多痰湿,绝大部分都有痰湿,但是不全是痰湿。
&& 2& 痰”派老生化痰湿—痰湿在脾肺
& 这是一种痰湿阻滞了脾的阳气,造成脾阳不振,脾的运化功能变差了,津液无法输布全身,痰湿抑制住了脾阳,脾的功能发挥不出来了,所以这个人就是口渴。
张仲景名言:
比如烧一锅水,锅盖是干的,怎么让锅盖变湿呢,就是点火,水烧开了,锅盖自己也湿了。我们说得脾,包括脾、胃、肠三大块,也就是消化系统。表现轻的会有口甜口黏、口干、不想吃东西、闹肚子、浑身困倦、乏力。重的表现得癌症都不过分。消化道的癌症跟痰湿困脾都有关系。
为什么痰湿会在脾出现呢?
上面这句中医名言:脾为生痰之源,意思是由脾来生痰,脾是运化水湿、谷物的,其精微输送到胃和小肠,分其精华和糟粕,精华由脾的输布功能运送到全身,糟粕排出体外,一旦脾要发生了疾病,脾是最会闹病的,寒湿困脾,忧伤思虑伤脾,老着急、老生气、想事多也伤脾,劳倦,特别劳累疲乏也伤脾,所以脾一旦得了病,湿就会运化不了,贮存在身体内,影响到人的各个部分产生各种疾病。
肺为贮痰之器,这个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是贮存在肺,咳出来的痰。分布到全身,因脾运化不好,痰湿存在哪儿哪儿就得病,这个就是无形之痰。
怎么来判断自己是不是痰湿困脾的人呢?
1、大便不好,经常溏泄,或大便特别干的,就是脾虚,大便特别干不一定就是上火,这点大家特别要注意。
2、看舌像。一看舌质,齿痕舌,表示这个人身体比较虚,肺气、脾气、肾气虚都会出现舌头胖大,有齿痕、牙印。二看舌苔,厚、薄、颜色的程度,表示内存邪气的程度和性质。比方说舌苔厚腻,说明它有痰湿,而且有湿滞在里面,甚至有积滞在里头,一般把白色和黄色作为寒热的区别,比方说,这个人小便特别黄,会习惯说这个人上火了,如果尿清白的没颜色也没味道,就是寒。而舌苔也是,白的是寒,黄的是热,厚就是积滞。
痰湿困脾的人舌像:1、胖大;2、有齿痕;3、或厚,有积滞,是因为湿困住了脾使脾阳不振,会出现舌头形态是正常的,但舌苔特别厚,这也是一种湿。如果这三种加在一块的话,就是脾虚、湿困,那么舌头是既胖大又有齿痕而且上面还有一层厚厚的苔。
化湿小方:
这是宗老常用的化湿的小方,可健脾化湿。茯苓、甘草、白术是健脾化湿的药,桂枝是点火的药,是辛湿的药,朩香是调气的药。中医讲:“治湿不理气,非其治也”。就是要想治湿,必须加理气的药,不然湿不好祛。此方是针对有寒性的,经常有点上火,大便有点干,尿有点黄,嗓子有点干,这个桂枝就不能用了。要去掉桂枝用后四味药就可以了。
肺为贮痰之器,肺和痰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素问 经脉别论》是中医的经典书籍,讲了吃钣、喝水、消化,水液在身体里的运行规律。
痰湿在人的体内主要是三块,分别是脾、肺、肾。主水在肾、治水在脾、调水在肺。
脾运化水谷精微,将精华输布到肺,由肺去转输到全身,这个是肺的宣发、肃降的功能,如果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受到了痰湿的抑制,痰就会积在肺中,形成了肺的贮痰的作用。
这个痰要吐出来并不容易,有句俗话:人病一口气,人死一口痰。所以别小瞧了这个痰。
竹沥水,苦寒,黑色。是清热痰的。
中医把黄痰、稠痰叫做热,白痰和稀痰叫做寒。凡是碰到血痰或腥臭痰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个很可能是肺脓疡(肺脓肿),甚至是肺癌的表现。要赶紧到医院照个片子,很容易查到病灶。
治疗方案:
急则治其标,如咳嗽、痰喘,用上面的小方。但药还不止这些,有的随着情况还需要加减。
麻黄、桔梗、前胡是治咳嗽和喘的药,橘红是化痰的,益智仁是治肾的药,这个方子完全以治肺为主。
缓则治其本,病情有所缓解了,就要补了,党参、苍术、砂仁是健脾、燥湿和胃的药,砂仁是芳香健胃药,而且它还能治尿床。苍术是健脾燥湿的药,鸡内金健脾助消化而且还能治尿床,这个方子里头治疗肺脾肾都有了。
3& 痰”派老生化痰湿—痰湿在四肢
痰湿在头部和痰湿在脾肺,痰湿在四肢。
到了冬天,手冷脚冷,四肢疼痛,沉重,很多都与痰湿与风寒湿三邪相合有关。到了天冷了,穿了两条毛衣三条毛裤,平时还运动,还觉得冷,就是病了。还有冬天手法冰凉也是病。冬天盖两三床被还会被冻醒。还有更严重的。
宗老举例:有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看起来不胖不搜中等身材也没什么特殊,可这个人冷的就不一般了,找宗老看病时,那时的天气也很热的,穿着皮袄毛皮鞋,睡觉时盖得很厚,老觉得冷,睡到天亮脚都暖不过来,走路有很沉重的感觉。
痰湿在人的身体里是一种病邪,它走到那儿就有那儿的症状,如果它走在人的四肢尤其是未端,阳气就不能通达到这里,手足不湿就是必然的了。
寒气代表人的脾气不足、中气不足与寒气相结合,阳气受阴,血液流动受影响自然就会觉得特别冷。
痰湿在四肢还有个典型的症状,是四肢的沉重感。
腿疼是痰湿在四肢的表现吗?
那是血液不通,中医有句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疼,都是代表有一些不通的地方。寒湿凝聚,凝聚在什么地方,那儿的血液受阻,自然就疼。
老风+湿合起来就会怎么样呢:
治疗时就要祛风、祛湿、利湿。
寒+湿相结合
治疗时就要散寒,化湿,通络止疼。
宗老介绍一个小方核心药(基本方)
治病就凭这三味药治不了,还需加减配药。桂枝温经通络,散寒,解风寒感冒,和胸痹症胸疼。防风的去风,防已是去湿。
如果是寒重的,桂枝再增加点量12~15克。防风、防已也是如此。要是人容易上火的桂枝少用点。
需要的人可以找医生加减配药,光这三位药是治不了病的。
如果四肢不温又不想吃药的,有个穴位可以治疗:阳池穴
在腕横纹的中点属于三焦经的穴位,管人身上通热气的(阳气)的,用手按住五分钟,两手都按,但然不是一回就能解决的,天天得按一回,慢慢的经络就通了,手脚就不那么凉了。这是个长功夫。
湿龟苓膏可以作为清利湿热的保健用药。煎药、煮水都可以。土茯苓单独的用,可以10克、20克、30克都可以单独的煮水喝治疗这个病。如果土茯苓压成面外敷洒在这些流汤挂水的地方也可以。或是土茯苓煮完水的头一天,第二天用来喝,第三天用水洗或泡,或用毛巾纱布沾这个水贴在病灶处效果也非常好。
有个小镇中药铺凭四张方子打天下,历代相传。它们分别是1、四物汤;2、四君子汤;3、二陈汤;4、平味散。中药是非常灵活的,凭四张方子加减论治。其中的二陈汤,是宗老的代表方,二陈汤是一个基础方子。
上面四和简单的药物,如果加减运用,它的变化特别的多,所有现在化痰的一些著名的方子和中成药都是由二陈汤变化演绎而来的。
针对所有痰湿宗老给了一个小方“加减二陈汤”作为参考:
这个方子实际就是二陈汤的加减,二陈就是陈皮、半夏,这两味药放的时间越久去湿效果越好,为此方的主要药来袪湿化痰。
前三味药为基本方,白术健脾,半夏化痰祛湿,陈皮理气化湿。
佩兰是芳香化湿的去上焦的湿,车前草去湿从下边出,两味药都是去湿的通道。
此方既有在内的祛痰、祛燥湿理气化湿,又有上下的出路,是个祛湿的基本法则。如果临床用的话要根据情况变化的,如果上焦湿种的话,佩兰就不止15克,如果尿又黄又短代表有湿热在下焦,车前草就可以用到30克,再加点清下焦的药。用这个方来治疗是有好处的,但不是通治百病的,只是作为参考,因为中医用药就是比较活。要辩证当时表现的一些症候群然后设计方子。
如果觉得自己是个痰湿体质,平时脾胃不太好,消化不太好,有痰,甚至有时人有一点晕晕的,有点困倦老想睡觉,尿有点黄甚至尿的不痛快,这张小方非常好。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痰湿的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