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氧分压正常值,我有些咳嗽,抽血后氧分压正常值

氧气疗法 - 搜狗百科
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病人吸氧,使血氧下降得到改善,属吸入治疗范畴。此疗法可提高动脉,改善因血氧下降造成的组织缺氧,使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得以维持;也可减轻缺氧时心率、呼吸加快所增加的心、肺工作负担。对因下降引起的缺氧疗效较好,对循环功能不良或贫血引起者只能部分改善缺氧状况。
各种使动脉下降的患者
给氧的指征
头痛、心率加快
氧气治疗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使动脉氧分压下降的患者,包括各种病因造成通气、换气不良的及 心力衰竭、休克、心和胸 外科 手术等情况。患者宜及早给氧。
氧气治疗的直接作用是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因血氧下降造成的组织缺氧,使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得以维持;也可减轻缺氧时心率、呼吸加快所增加的心、肺工作负担。给氧的效果因引起血氧下降的原因而异。呼吸系统疾患因下降引起的缺氧,给氧后大都有较好的效果;而循环功能不良或贫血引起者,常规给氧只能部分地改善。
氧气治疗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使动脉下降的患者,包括各种病因造成通气、换气不良的低氧血症以及心力衰竭、 休克、心、手术后等情况。不同疾病给氧的指征不同,急性病患者给氧宜早。给氧的指征如下:急性缺氧的早期可有明显的烦躁不安、头痛、心率加快; 紫绀:因肺部疾患引起紫绀的患者需给氧,但要排除末梢循环、 血红蛋白和 等因素引起的紫绀; 呼吸困难、呼吸过快或过慢,频繁的呼吸暂停;或贫血患者。判断给氧的确切指征是动脉氧分压。氧分压在60mmHg(8kPa)以下需给氧。通常氧分压在60mmHg(8kPa)以上时多在90%以上,大多不需给氧。有普通给氧和特殊给氧二种方法。普通给氧方法有三种:鼻导管或鼻塞给氧。氧流量成人1~3L/min,婴幼儿0.5~1L/min,吸入氧浓度可达30~40%左右,此法只适用于中度不降患者,鼻堵塞、张口呼吸者效果不好。开式口罩。 口罩置于患者口鼻前,略加固定而不密闭。氧流量成人3~5L/min,婴幼儿2~4L/min,吸入氧浓度可达40~60%左右。此法较舒适,可用于病情较重,氧分压下降较明显的患者。头罩给氧。常用于婴儿。将患儿头部放在 或塑料头罩内,吸入氧浓度与口罩相似,但所需氧流量更大。此法吸入氧浓度较有保证,但夏季湿热时,罩内温度和湿度都会较室温罩外尤高,患儿感到气闷不适,而影响休息康复。特殊的给氧方法 有四种:控制性低流量给氧,用于 、 肺气肿和患者合并急性和时。这些下降同时常合并通气不足,吸氧后不少病人可因动脉 增高而 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为此可采用控制性低流量给氧,每分钟氧流量不要超过 1~2L,或用特制的文图里氏口罩 ,使吸入氧浓度保持在24~28%,此法可使病人动脉氧分压从有危害的50mmHg(6.7kPa)以下,升到较安全的 60mmHg(8kPa)左右,而不至有加重的危险。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简称CPAP)。此法对因 肺内分流增加所致 低氧血症效果明显。适用于 和(ARDS)等严重血氧下降患者。“ 肺内分流”是因肺泡内渗出,等使肺泡不能通气,流经此部分肺泡的血液未经而混入动脉血流,形成静动脉混掺的现象。CPAP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呼吸道保持的正压(特别在呼气时),使已经或将要萎缩的 肺泡扩张,避免肺泡早期闭合,改善氧气交换。此法不仅提高氧浓度,而且可以因减少 肺内分流而改善换气功能。机械呼吸给氧。如应用 时的间歇正压通气给氧(简称IPPV)和呼气终末正压给氧(简称PEEP)。后者的原理和作用与CPAP相同。。在2~3个绝对大气压下于特殊加压舱内给患者供氧,主要用于 及 患者。
第一,临床上最常见的如COPD等二型呼衰的患者适合低流量给氧,可以通过低氧刺激 。急性一型呼吸衰竭或 可以短时间内高流量给氧。第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不宜超过6L/分。鼻导管吸氧时,是以鼻咽部 解剖死腔作为 氧气储备仓,6L/分已能完全预充,提高氧流量不可能进一步增加吸入氧浓度,此时,要提高氧浓度需加用储气囊。第三,应用普通面罩,氧流量应在5-8L/分。氧流量高于5L,才能将面罩内的绝大多数呼出气冲刷出去,防止CO2,但氧流量也不宜高于8L,由于 解剖死腔和面罩的储气空间已被氧气预充,再提高氧流量,也不会升高第四,一般认为,在1个条件下,吸入氧浓度低于40%的是安全的,吸入 氧浓度高于60%要注意有可能引起,高浓度氧疗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高浓度氧疗副作用:可导致,通气量下降,二氧化碳储留;可引起去氮性肺不张;易导致氧中毒性; 新生儿吸入高浓度氧,还可能引起视网膜的病变及晶状体纤维增殖症,导致失明
压缩氧气筒:通过高压将氧气压缩在钢筒或铝合金筒中,是最常用的供氧设备。优点是价格便宜,不存在自然耗失,容易获得;缺点是笨重,相同容积贮氧量比液氧少,需反复充装。且为高压容器,应做好防火、防热、防爆。筒:在低温(-183℃)条件下,氧气液化成 液体。比相同体积氧气量大得多,且该装置为低压系统,不会爆炸,装置轻便,再充装容易,大型液态氧罐是医院集中供氧的气源,小型携带型液氧罐便于携带,外出用于抢救、旅游或慢性缺氧者使用。缺点是吸收环境中热量造成液氧气化,逐渐泄漏和造成浪费。氧:是一种耗电设备,将 空气中 氮气(N2)和氧气(O2)分开。适用于医院集中供氧,适合于做长期家庭氧疗。优点是使用安全且较为经济。缺点为需要 电源,有一 定噪音,不能随身携带,需定期保养,购买价格较高。:将患者置于高压仓内,在1.2-3.0个大气压下给氧,提高吸入 和物理溶解氧含量。该装置硕大,用于医院内治疗,间断使用,主要副作用是应用不当可引起 氧中毒。
鼻导管:吸氧导管经鼻插入,将开口置于鼻咽部,是临床最常用给氧方法,具有简单、价廉、方便、舒适等特点。缺点为吸入氧气浓度受吸气和流速、呼吸时间比的影响,导管易于堵塞,对局部有刺激,可引起痰液于燥,且氧流量&7L/min时患者难以耐受。鼻塞:将吸氧塞置于外鼻孔,减轻对鼻 粘膜的刺激。面罩:面罩吸氧对鼻粘膜无刺激,吸氧浓度较高,缺点为影响患者说话和进食。Veturi面罩可调节吸入氧的浓度,对需控制吸氧浓度者尤宜。经气管导管或呼吸机: 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在停止时,可通过气管导管给氧。机械通气者可通过空气提供。氧帐或头罩:罩内的氧浓度、气体的湿度和温度均可控制并根据需要调节,吸入氧浓度比较衡定,但大较大,设备较复杂。氧疗的适应证:根据 来定,急性缺氧者,PaO2&60mmHg即是氧疗指征,慢性缺氧者,PaO2&55mmHg为长期氧疗指征,根据基础疾病来定。
引起缺氧的病因很多,在进行氧疗时,首先,积极处理基础病变,否则氧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然后,根据不同基础疾病选择不同的吸氧方式、浓度和时间,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如中枢病变引起自主呼吸微弱或停止,应进行机械通气合并氧疗;气道阻塞者应立即解除气道阻塞,如清除异物、解除,同时给予短时间较高浓度氧疗;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应进行持续低 流量吸氧,缓解期者每天15 h以上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于通气/血液失调造成的缺氧,可给予40%-50%的氧吸入,必要时应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或呼气未正压(PEEP)通气技术;(AMI)或心力衰竭者常规给予氧疗;时应短时间高浓度氧吸入;大出血引起的 、分娩时产程过长、严重感染伴高热或高也应给予氧疗。第三,有些疾病引起的缺氧常规氧疗无效,如、和血红蛋白异常等。
缺氧发病机制
①吸入气中降低,提高吸氧浓度即可纠止缺氧。②肺泡通气不足,必须改善通气,同时,应防止氧疗引起血二氧化碳()升高。③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氧疗有一定效果,同时积极改善通气/血流比,如应用PEEP、控制、吸痰、使用 支气管解痉剂等。④弥散障碍,吸入氧气一般有效。③动-静脉分流,氧疗效果差,主要措施是减少肺内分流。 组织缺氧类型:①组织缺氧存在低氧血症,通过治疗基础病合并氧疗往往有效。②组织缺氧不存在低氧血症,若是循环障碍或需氧增加给予氧疗有效,细胞氧合障碍或血红蛋白变性氧疗效果不佳或无效。
缺氧的程度
一般根据(PaO2)和 ()来判断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PaO2和SaO2既是氧疗指证,又是指导氧疗和考核氧疗效果的指标。当然,必须指出,慢性低氧血症患者虽然 PaO2&50mmHg,也不一定发生组织缺氧。而循环障碍、 血红蛋白变性或细胞氧合障碍者即使存在严重组织缺氧,PaO2和SaO2仍可能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
患者的特点
未成熟,体内维生素A和维生素水平低下,对高浓度氧特别敏感,可引起 ,眼晶状体纤维增殖症,不宜进行高浓度氧疗;老年人因随年龄增高而增加,故60岁以上患者容易发生,一旦发生也往往比较重。
的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各有利弊,在氧疗方式选择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创到有创,及时监测和调整,以能尽快达到改善缺氧为目的。因此在氧疗期间对氧疗效果的监测显得十分重要,氧疗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FiO2的监测
是决定氧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对 FiO2进行实时监测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只有在部分呼吸机上可以实现对FiO2的监测,在非方式氧疗时均无法监测FiO2,只能依靠氧流量来估算。
全身状况的监测
主要监测、心率、、紫绀以及神志和精神状况的变化。如氧疗后患者心率变慢、呼吸频率下降、血压上升且平稳、 呼吸困难好转、末梢循环改善、尿量增加、皮肤红 润变暖、紫绀减轻或消失等,均表明氧疗效果良好,反之提示病情恶化,氧疗未达到效果。上述症征的临床观察不受条件限制,简便易行,但应对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后判断氧疗效果。
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
亦称脉氧计(pulse oximeter)是一种无创经皮连续监测动脉的方法,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简便直观的监测方法。可连续观察数天而对患者毫无损害,尤其适用于严重缺氧患者 的监测。当血氧饱和度在65%~100%之间时,SpO2与呈高度直线。当PaO2在35~60mmHg之间,此时SaO2处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陡峭段,随PaO2变化SaO2变化很敏感。但当PaO2&60mmHg时,SaO2已超过90%,此时解离曲线进入平坦段,SpO2测定灵敏度性大为降低。当SaO2低于65%时,SpO2读数则又偏高。影响SpO2监测的因素:①局部 不良、增厚、 等均使SpO2低于SaO2。②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的影响,当COHb大于9%时,SpO2约增高7%。③血胆红质增高等会影响测定结果。
动脉血气(ABG)监测
ABG是目前评价氧疗效果最为准确可靠的方法,ABG可提供PaO2、PaCO2、HCO3-、pH、SaO2等多种氧合及代谢参数,PaO2升高是反映氧疗效果最直接指标。ABG不足是需要反复抽血及不能实时连续监测。近年来已开展了连续测定PaO2的方法,通过将一根含有极谱的 导线插入动脉内。在新生儿,导管电极系统已提供了准确可靠PaO2值。但此法至今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原因是:潜在电的危险,测定时需要频繁的反复校正以及损伤动脉壁的可能性。
经皮氧分压测定(TcPO2)
TcPO2是通过直接测定从皮肤逸出的氧量来反映PaO2,TcPO2可大致反映PaO2的变化。方法是将氧电极紧贴于皮肤上加温,使局部微循环血管扩张,用微型 电极直接测出通过进入电极内的PO2。TcPO2的测定结果明显受皮肤性质、局部温度、 血流灌注等因素影响。在循环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测定结果较准确和可重复,TcPO2与PaO2的可达到0.99。成人的皮肤较厚,TcPO2的测定结果即变异较大,虽然TcPO2与PaO2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0.65~0.96,TcPO2比PaO2降低10%~20%甚至更多。TcPO2的变化既和PaO2有关,又和微循环血流灌注有关,当灌注正常时,TcPO2能基本反映PaO2水平。如PvO2基本正常而TcPO2显著降低,即反映了组织灌注功能低下,见于 心力衰竭和休克等情况。严重 低血压、贫血、低温、酸中毒等均会使TcPO2下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测定值不稳定等原因,目前还没有把TcPO2作为 氧疗的常规临床监测指标。
其他监测方法
尚有其他一些监测方法,如用混合静脉血氧分压作为组织平均PO2指标、用微电极技术测定组织或细胞内PO2、用近红外光照射技术测定细胞内氧的利用情况等,这些方法目前均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尚无法进入到临床应用。
与其他药物治疗一样,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如应用不当亦可出现毒副作用,对此应该引起重视。氧疗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伴有PaCO2增高的患者在氧疗后,常出现PaCO2进一步升高。对于通气不足为主的 呼吸衰竭患者,当增加到25-30%时,部分患者的PaCO2可升高20-40mmHg。发生CO2 潴留主要与 氧疗后缺氧对的兴奋作用减低、每 分钟通气量减少及通气/血流比例进一步失调等因素有关。此时应尽量减少FiO2(即采用,限制氧流量为1-2L/min),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和血气监测,当PaCO2迅速升高时应及时采用 治疗。
吸收性肺不张
对 呼吸道不完全阻塞的患者,在吸入较高浓度氧后,局部肺泡内的氧被吸收后,易出现肺泡萎陷发生。预防措施主要包括:FiO2尽量小于60%、如行机械通气应加用PEEP、鼓励患者排痰以保持局部 气道通畅。
是 最主要的毒副作用,尽管发生率很低,但发生后危害严重,应引起重视。氧中毒导致 急性肺损伤,出现类似ARDS样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炎、ARDS、无气肺不张和影响儿童的肺发育等,还可累及 、系统、 及视网膜。尚无发对氧中毒进行早期诊断,也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氧中毒系医源性疾患,最好的治疗是预防,限制高浓度 吸氧是临床上有效预防氧中毒的方法。引起 氧中毒的唯一原因是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但究竟给氧浓度的安全界限是多少,至今认识尚未完全一致。普遍认为常压下吸氧浓度在60%以下是安全的,不会引起氧中毒。临床观察表明常压下吸入纯氧6小时就可能出现 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吸纯氧超过24小时即可发生 氧中毒的典型改变。临床中进行无创 氧疗时,FiO2很难超过60-80%,同时有研究表明危重病患者的肺可能比正常肺能更好耐受氧的损伤作用,因此在常规氧疗时(如经鼻或面罩氧疗时)不必担心会发生 氧中毒。但在 机械通气时,由于此时FiO2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应尽量将FiO2控制在60-80%以下,以防止60-80% 氧中毒发生。
给氧只是一种对症疗法,给氧同时必须治疗引起血氧下降的原发病;同时改善通气功能,以利二氧化碳的排出;为了保证足够的氧供应,还需注意心功能的维持和贫血的纠正;急性病人给氧时要使动脉血 维持在正常范围(80~100mmHg,即10.7~13.3kPa),慢性病人氧分压维持在 60mmHg(8kPa)以上即可。长时间吸入60%以上高浓度的氧,可损害细胞 DNA,影响体内一些酶系统,抑制细胞内(尤其是 线粒体内)的代谢反应过程,使肺部发出病理改变。 氧中毒可以是形成 ARDS的重要因素。早期肺部出现以渗出为主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可有 胸闷、咳嗽、 呼吸道刺激症状等,病程2周以上,出现以增殖为主的病理变化,临床上 紫绀和呼吸困难加重。氧中毒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预防,长时间给氧,吸入氧浓度不要超过50~60%。
吸氧导管必须放置在有效部位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常常在临床中被忽视,严重影响效果,甚或延误抢救时机。临床抢救中,在 气管插管后仍将吸氧管留置在 鼻腔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如何能达到 氧疗的目的呢?由于氧疗时患者情况差别较大,应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注意保证患者能切实把氧气吸入到肺内,这样才能达到氧疗效果。如患者以张口呼吸为主时,应将吸氧管放置在 口腔内而不是鼻腔内,此时如使用鼻塞式吸氧管,应将鼻塞部分剪去以免其误吸入气管。 气管插管或时应将吸氧管置入到插管内并固定,在固定吸氧管时应注意不要堵塞插管管口。
氧中毒认识上的误区
临床中往往过度夸大 氧疗可能引起的 ,在非呼吸机给氧的情况下(即开放式给氧时)很难发生氧中毒,因为在常压开放式给氧时,很难大于0.6。即便是呼吸机给氧时,应该首先考虑保证PaO2不低于50-60mmHg,在保证PaO2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FiO2。如果PaO2得不到保证,应用纯氧通气也是完全合理的,相对于维持生命而言, 氧中毒可不予考虑。因为严重缺氧可迅速使患者死亡,此时如因顾虑发生氧 中毒而限制FiO2是十分机械的做法。比如在 时,应尽可能采用高浓度氧或纯氧来维持通气,以尽可能提高和保证组织供氧,当然复苏成功后应根据情况及时将FiO2调整到安全范围。
吸氧浓度估算问题
鼻导管及普通面罩吸氧时,受患者呼吸深度频率等影响,即便在氧流量相同情况下,不同患者吸入气氧浓度差别较大。根据公式Fi02(%)=21十4×给氧流速(L/min)的计算结果,计算求得的Fi02只是个大概值,实际Fi02数值常低于计算值,而且随流量增加两者差距增大。此时无论如何增加给氧流速,实际Fi02很难提高到50%以上。由此可见鼻导管及普通 面罩吸氧时是不会引起 氧中毒的。
监测氧疗效果及时对氧疗方案进行调整
效果几乎是即刻效应,在氧疗开始后20分钟即可达到比较充分的疗效。因此对疗效的及时监测显得十分重要,应根据疗效及时调整 氧疗方法和氧流量,以尽快把 PaO2提高到可接受水平(60mmHg以上)。如普通 氧疗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纠正缺氧,应尽快建立 人工气道进行。
注意吸入气的湿化
从压缩内放出的氧气,湿度常低于4%,应注意气体的湿化。低流量给氧一般用泡式湿化瓶,高流量给氧宜用更有效的湿化器对吸入气进行湿化。
预防交叉感染
所有供氧装置,给氧装置,包括鼻导管、 鼻塞、面罩、湿化器等一切 氧疗用品均应定期消毒,一般专人使用。更换给别的患者应用时,更要严格消毒。
重视全面综合治疗
应该认识到, 只能暂时缓解或改善机体的缺氧,而不能消除缺氧的根本原因,因此 氧疗只是预防缺氧的一种暂时性治疗措施,并不能代替对引起缺氧病因的治疗。因此在进行氧疗纠正 和组织缺氧的同时,应对导致缺氧的基础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如控制感染、消除气道的痉挛、维持患者的水、 电解质平衡等。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意见反馈及投诉监护仪示血氧饱和度低而血液中氧分压高为什么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好,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范围100-0.33×年龄±5mmHg(1mmHg=0.133kPa),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正常青年人约为15~20mmHg动脉血氧饱和...
sao2和svo2分别为动静脉血氧饱和度,pao2和pvo2分别为动静脉血氧分压。指导意见: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是检测血液中氧含量的一个指标、。
呼吸空气时血氧分压的改变:
①不同程度血氧分压下降的临床意义:若动脉氧分压在正常范围,表示患者肺脏摄取氧的功能正常,一般地说,氧分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不致造...
血液氧分压指血浆中物理溶解氧的张力,其反映机体缺氧的程度。在一个大气压下,正常体内物理溶解的氧100ml,血液中仅占0.3ml,因而体内氧的需要主要来自血红蛋白...
血液氧分压指血浆中物理溶解氧的张力,其反映机体缺氧的程度。在一个大气压下,正常体内物理溶解的氧100ml,血液中仅占0.3ml,因而体内氧的需要主要来自血红蛋白...
血液氧分压指血浆中物理溶解氧的张力,其反映机体缺氧的程度。在一个大气压下,正常体内物理溶解的氧100ml,血液中仅占0.3ml,因而体内氧的需要主要来自血红蛋白...
血液氧分压指血浆中物理溶解氧的张力,其反映机体缺氧的程度。在一个大气压下,正常体内物理溶解的氧100ml,血液中仅占0.3ml,因而体内氧的需要主要来自血红蛋白...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您现在的位置是: &
目的在横切面上通过髓突定位额叶脑回,为影像学上通过髓突定位额叶脑回奠定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20例正常人脑标本,用颜料对额上、中、下回染色,作层厚6mm之横切脑片,选取其中典型层面,以钟表时针方向表示髓突方向,观察分析额上、中、下回与髓突之间的对应性并总结规律。结果在各切面上,时针12点至12点半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上回;时针12点半至1点(行)及10点半至11点半(左)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中回;时针2~3点(有)及9-11点(左)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下回。结论额上、中、下回与髓突之间有对应规律可寻,影像学上可以通过髓突定位额上、中、下回。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融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对2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术中行控制性降压,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脊柱侧凸矫形,同时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61°,术后1周Cobb角为20.5°,矫正率为66.4%,随访中角度丢失为平均2.7°。结论在脊柱后路融合术中,同种异体骨移植不仅避免了自体骨移植存在的不足,而且能够获得同自体骨移植同样的矫形效果,使脊柱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近期、远期疗效。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观察牛磺酸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同时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和内皮细胞(PAE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高原5000m制作缺氧大鼠模型,缺氧2周。设平原(C组)及缺氧对照组(H组),观察牛磺酸治疗后(T组)的肺动脉压(mPAP)、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肺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右心室肥大指数的变化。体外培养PASMC和PAEC用^3H-TdR掺入法比较牛磺酸对缺氧PASMC和PAEC增殖的影响。结果H组大鼠LDH活性升高为C的10.1倍(P〈0.01);肺匀浆NO含量降低为C组的32%(P〈0.01);血浆MDA含量显著升高为C组的1.64倍(P〈0.01);mPAP显著增高,约为C组的2.74倍(P〈0.01);右心室肥大指数是C组的1.56倍(P〈0.01)。T组与H组相比较:LDH活性、血浆MDA、右心室肥大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mPAP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10—20mmol/L)的牛磺酸抑制缺氧内皮及平滑肌细胞的^3H—TdR掺入.而低浓度的牛磺酸促进缺氧时PAEC的^3H-TdR掺入(P〈0.05),抑制缺氧时PASMC的^3H—TdR掺入(P〈0.05)。结论牛磺酸有抗缺氧及防治肺动脉高压的作用。缺氧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而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适当剂量的牛磺酸可以对抗缺氧对PAEC和PASMs的作用:减弱缺氧对PAEC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缺氧的促PASMC增殖作用,使之接近常氧水平。这可能是牛磺酸防治肺动脉高压的细胞机制。提示牛横酸对于高山病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血管结构改建的预防和治疗,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5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687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次治疗137例,3次和3次以上121例。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58例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125例,部分缓解(PR)83例,稳定(NC)29例,进展(PD)21例;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单病灶染色83例,多病灶染色175例。结论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效果使肿瘤缩小,患者症状改善,副作用低于全身静脉化疗。
目的建立单侧胸部撞击致对侧肺损伤动物模型,为胸部撞击肺损伤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50只,采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以600kPa驱动压力行右侧胸部准静态正面撞击,形成对侧肺损伤。结果右肺损伤与胸壁伤情、双肺损伤程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随着肋骨骨折数目的增加,右肺损伤明显加重,两者为正相关,P〈0.01。随着右肺伤情的加重,左肺损伤也明显加重,两者呈较好的相关关系,P〈0.05,而左肺损伤与胸壁伤情间无明显的相关,P〉0.05。结论所建立的家兔单侧胸部撞击致对侧肺损伤动物模型操作简便,致伤撞击参数可控,且具有重复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对侧肺损伤.病变典型,可作为研究胸部创伤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目的探索应用不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7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析,综合评估该方法对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的可行性。结果按Winquist骨折分类法,17例患者中,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3例。多发性损伤12例(ISS≥20)。1例发生不完全性脂肪栓塞。6例为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术后45d骨折处大量骨痂生长者12例,90d5例。14例90d骨折线完全消失,3例120d完全消失(均为Ⅲ型,Ⅳ型骨折)。所有病例术后12~24个月拔出髓内钉。远期疗效优14例,良3例。未发现断钉、骨不连、畸形愈合、取钉后再骨折等并发症,也未发生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等损伤。结论应用不扩髓髓内钉固定法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
目的为心脏右房室瓣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71个成人心脏右房室瓣瓣叶分区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右房室瓣瓣叶分为粗糙区、透明区、基底区。瓣膜形状有三角形、半椭圆形、半圆形、长方形和梯形。双前瓣瓣叶高度最高,内瓣瓣叶高度最低。前瓣透明区和基底区室面腱索最少,因而前瓣活动性最大。内瓣和后内瓣室面附着的腱索多而短小.使瓣叶活动性最小。结论心脏外科手术中应密切注意瓣叶的解剖学特点。
目的为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7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泡结扎或切除、胸膜固定术45例,白发性或创伤性血气胸紧急探查止血15例.胸腔积液行胸膜活检及胸膜固定术9例.心包积液行心包开窗引流及心包活检术3例,肺部良性疾病行肺楔形切除、活检11例,纵隔肿瘤及囊肿摘除3例,周围型肺癌行下肺叶切除术2例。结果69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4例因操作困难附加胸部小切口,2例胸腔广泛粘连及2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胸手术。胸部手术时间45-200min,平均65min。术后近期并发症7例,占9.1%(7/77),其中肺泡漏气2例,复张性肺水肿2例,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嘶1例,肺不张1例,心律紊乱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无气胸复发及明显切121疼痛。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胸部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目的观察比较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和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在心胸外科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气管插管行人工气道湿化患者,其中应用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48例、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42例、同时使用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和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89例;对三组病人气道湿化的临床疗效以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较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能够减少人工气道患者的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氧分压和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同时应用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和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较单独应用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或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能够显著减少人工气道患者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氧分压和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结论同时应用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法和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能更好的提高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比较X线,CT,MRI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经X线、CT、MRI检查确诊的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图片资料。结果三种方法均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作出定性诊断。X线对诊断滑脱的程度价值较大,CT能直观地反映出滑脱后椎管的形态,还可显示硬膜囊在椎体后弓之间受压及侧隐窝狭窄、关节突增生、硬化、椎间关节积气及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MRI对显示骨结构,钙化不如CT,但可显示椎间盘、椎间关节、椎管、椎间孔、硬膜囊的改变。而且还可在矢状位上精确测量滑脱的程度。结论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影像诊断,普通X线平片作为常规检查,CT作为必要检查方法,MRI可以作为诊断补充检查手段。
椐国人解剖资料统计.上臂动脉干双干变异的出现率为5.9%~11.3%。变异动脉可起自腋动脉,也可由肱动脉发出。动脉干的变异在介入治疗、血管造影、麻醉以及外科手术等临床诊疗实践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尸体双侧上臂动脉干变异,以积累国人体质调查的变异资料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据资料显示,肾上腺下动脉通常来自肾动脉或其分支,偶尔可发自输尿管下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本文在局部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起源于睾丸动脉的变异肾上腺下动脉,现报告如下。
直肠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局部复发是直肠癌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约80%的患者死于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可见预防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局部复发对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此作一简要探讨。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病,其病情轻重不同.治疗方法也众多不一。封闭疗法是其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对79例肩周炎患者封闭疗法和手法按摩,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当患者对酒精形成躯体依赖,一旦停止饮用或骤然减量而出现的一系列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的酒精依赖性戒断综合征,表现为四肢甚至躯干出现粗大震颤、舌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幻觉癫痫发作等精神症状。其中发病迅猛、直接危害生命的戒断症状就是癫痫大发作。现将我科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89名慢性酒中毒病人酒精戒断综合征引发癫痫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老年肝癌患者因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均有所下降.故进行介入治疗前的护理有其特殊性,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老年肝癌患者50例,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紧张心理,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上静脉滴注20%甘露醇相当广泛,但常因浓度高,滴速快而对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轻者有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则引起无菌性静脉炎。我院自2005年1月开始采用深静脉置管为患者输液,预防甘露醇致静脉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心脏外伤临床虽不多见.但近年来由于冶金工业外伤.交通伤和殴斗的日益增多而表现上升的趋势。我院自1995年至2005年间共收治28例心脏外伤患者.本文对心脏外伤的抢救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服务态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纠纷也时常发生,现对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护理技术操作,它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保持静脉通路,为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我科自2000年开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肩关节周嗣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及肌肉、肌腱、韧带等发生无菌性炎症,多因受风寒及劳累引起,又称漏肩风。患者常常出现病变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导致病情迁延不愈,为此病人产生一系列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病情更趋加重。近年来,我们对肩周炎患者进行分析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门诊作为医院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医院的窗口,也是联系社会与医院的枢纽。门诊就医环境人性化服务,关心、关怀、照顾患者是护理的核心理念与中心任务。人性化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是一种以人的个体需要、整体感觉、服务效果为宗旨,切实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温馨、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我院门诊通过实施“创建绿色就医环境,全方位提供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方法,从而加深了医、护患、媒介的沟通和理解,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总结报告如下。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致的心脏病。介入治疗使冠状动脉狭窄处得到持续扩张.从而是冠状动脉内血流通畅,保证病变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血管治疗技术,而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控制进而预防血管再堵塞的发生。我科从2005年对3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包括:因子Ⅱ、Ⅶ、Ⅸ、Ⅹ。它们在肝细胞内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当维生素K缺乏时,引起出血,病情多凶险。如果能及时得到诊断与治疗,病人可转危为安。人体维生素K主要由肠道正常菌群产生和食物供给,其中大多数维生素由肠道菌合成。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可以引起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缺乏,继而导致继发性出血。现将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1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病例报告如下。
随着围生学的发展,确保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是优生优育的重要课题。作者近二十年的助产经验,认为母婴的身心健康关键在于孕产期保健工作的质量与心理指导的有效性。正确的孕产妇咨询与心理指导,能有效地保障孕产妇身心健康.有利于优生优育。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在护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抽血检查已成为体检、疾病诊断及病情复查等的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在门诊抽血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院在抽血室开展健康教育半年以来.受到了就诊者的广泛好评.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近几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的介入性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使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重大突破,同时也拓展了神经内科护理的范围。我院神经介入中心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对130例患者行介入诊断和治疗。按整体护理要求,我们将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应用于神经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酒后颅脑损伤病情较凶险且复杂,并发症较多。及时的救治、细致入微的护理及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通过回顾自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我院收治的酒后颅脑损伤患者53例.本文认为经过临床观察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皮瓣修复手术后,常因皮瓣下积血、积液导致皮瓣张力增大.血液循环障碍,与组织基底部发生分离,形成死腔以及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皮瓣坏死,影响创面愈合。除术中细致止血,适当压迫包扎外,术后放置引流管,通过负压持续吸引,吸出皮下积血、积液.防止术后感染及血肿形成亦至关重要。中心负压吸引、电动吸引或负压吸引球等方法,易受停气、停电的影响,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且价格昂贵,操作复杂。针对这种情况.我科自制了一种负压吸引器,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新型抗生素不断出现和使用为基层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在人类长期大量的滥用抗生素的同时致使致病菌对抗生素逐渐产生了适应性从而产生了耐药性,这将是人类面临的大敌。本文就基层医院抗生素的滥用原因与对策作一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松满意,可持续给药,满足长时间手术要求,留置硬膜外导管可用于术后镇痛。近十年来,随着CSEA穿刺针和穿刺技术的不断改进,CSEA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CSEA的并发症,国内少有报道,国外也仅有个案报道。本文就腰硬联合麻醉致马尾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留置导尿管是住院病人医院内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减少留置尿管引起的感染,必须了解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炎症性疾病,膝关节的类风湿性病变,以滑膜炎为关节的首发,传统的滑膜切除术以开放性手术为主,由于手术切口大,且存在对关节后间隙滑膜切除难以彻底等不足,自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中早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是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而产生的高位不完全性肠梗阻,从而导致胆汁、胰液、胃内容物下行困难而返流入胃,属先天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过小而引起。我院1985年至2004年收治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病例4例,应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青少年发病率最高,截肢术是治疗骨肉瘤的首选方案。由于骨肉瘤患者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比其他患者复杂,不及时纠正,可影响治疗的效果和预后.需加强心理护理。我院2003年至2005年共收治骨肉瘤8例.通过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现将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手术室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发生率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无菌技术不仅是外科医生必备的操作技术,也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就手术人员无菌技术操作现状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健康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系统教育过程,以护理的干预手段,促使人们自觉利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护士是患者获得健康知识的直接来源,我科QC小组通过5M选题法(即力所能及、有效可查、需时适中、医院赏识、圈以自豪)确定了“提高术前宣教质量”等课题纳入QC小组活动的主题,收到良好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护理保障中心是一个专门为临床科室提供取药、取血、取送各类标本、陪检等护理服务的护理后勤服务科室。我室成立于1999年.实行护士长负责制,共有工作人员53人,分为2个责任组即护理组和工人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能给临床科室提供优质的护理后勤服务,在管理上主要通过“四化”来管理。
巨乳症指乳房的过度发育使乳房的体积过度增大,形成乳房肥大症。乳房缩小成形术是切除部分乳房皮肤、乳腺组织,使乳房体积缩小和乳房位置改善,并进行乳头、乳晕整形的一类整形手术。现将我科2006年1月以来收治的2例巨乳症手术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丙型肝炎(以下称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与其它肝炎不同.丙肝发病隐匿临床经过不甚典型,无症状的ALT持续或反复升高,多迁延不愈。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体护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开始关注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如何根据丙肝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便更好发挥护理职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临床上并不罕见,一旦发现,多为晚期,大多数为恶性。我院1980年1月到2005年12月共收治PRT78例,均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本文就其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双胆囊管变异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5%,常开口于胆总管或十二指肠,也有变异至幽门者,若对双胆囊管变异病人行胆囊切除时,如未仔细探查,则遗留的无端胆囊管较长,术后可引起再生性小胆囊综合征或胆囊切除后残株炎,近端的胆囊床内仍有细小胆管未被结扎面致术后胆漏。
前列腺肥大的高龄患者接受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术.创伤虽小.出血也不多.但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肺功能障碍等,手术风险仍大。本文对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术的高龄患者术后使用持续硬膜外布比卡因、芬太尼及氟哌利多混合液镇痛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矫治近视的主流角膜屈光手术之一,它具有恢复快、痛苦少、疗效可靠、预测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自2002年至2005年.我科对1632例近视患者(3016眼)实行LASIK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但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操作较复杂.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易出现并发症。我院1997年3月至2006年3月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76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干骺端位于骨干和骨骺交界处。外观不规则,普通钢板不能和骨组织有效贴附,因而固定不够牢固,解剖复位效果欠佳,不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国产解剖型钢板因其特有的解剖构型.固定牢靠且手术操作简单。能起到良好的骨折复位和固定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科采用国产解剖型钢板,对44例长骨近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军事训练伤(military training related injury,MTRI)简称训练伤,是部队人员的一种常见损伤。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分析部队MTRI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部队战斗力,我们对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某部MTRI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如下。
腹股沟管简易纸模型,是一种传统的应用于解剖学教学的直观教具 。但这种教具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完整清晰的立体印象,学生常难以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这种简易教具进行不断改进,制作成腹股沟管立体组合模型,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关节面骨折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我科自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螺钉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12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外科手术学是一门桥梁学科.它引导医学生从基础课程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对培养医学生的外科操作技术和动手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学实验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经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手术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外科手术学是以实验教学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娴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能为目的的课程。在培养学生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掌握外科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自身安全防护。认真做到安全教育经常化,教学管理制度化.动物处置规范化。是保障教学安全所必须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及服务内容的变化,临床护理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给临床护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传统的手术学实验课一直是外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我院自从2004年新建了临床技能手术学实验室后,教师的积极性和自身水平得到有效的发挥,与之相应推出的改革措施也使学生得到较好的锻炼。现报告如下。
医学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在医学生从基础知识到临床知识的过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授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诊断技能的培养。诊断学的教学特点是实践性强。课堂理论讲解显得比较枯燥.有时学员难于理解。因此。怎样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诊断学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思想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成为医学教育界的共识。医学文化素质是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之一,由医学科学素质与医学人文素质综合构成,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医学文化素质在医学教育中尤显必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应用后路显微内窥镜系统(MEDⅡ)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逐渐成熟。该手术已成为我科近年来进修医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2001年2月至2005年5月,针对进修医生的学习要求,我们采用PBL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结合电视监控系统行MEDⅡ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的示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七年制医学教育要求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七年制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采用病案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临床护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护士给临床带教提出了新课题。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我们重视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物理诊断学是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接触病人,如何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如何正确地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等物理检查方法来发现和搜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而整理资料提出可能发生的疾病。因此,学好物理诊断学是为学习临床各课程诊断疾病奠定基础,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全面训练临床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其重要性不容质疑。本文就物理诊断学的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血常规检验是实验诊断教学的第一堂课,且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它为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和预后的判断.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和信息。因此,血常规检验教学的质量.可能会影响医学员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以及临床工作方面的质量。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医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自觉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导致从业者的道德修养水平、自身成就感下降。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因此。广泛应用CAI课件教学是现代医学教学发展的趋势。如何编写相应的CAI课件。是每一个医学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但大多教学工作者制作的医学CAI课件不尽人意。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制作高质量的医学CAI课件?本文就针对计算机能力有限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制作高质量医学CAI课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Fibulin-5亦称为FBLN-5、DANCE或EVEC,是细胞外基腩蛋白Fibulin家族中的最新成员,Fibulin-5广泛分布于富含弹性蛋白的组织,能直接与原弹性蛋白结合,
严重创伤患者伤情复杂、变化快.在24h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各器官生理功能严重紊乱.如急救与护理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生命。特别是早期救治.即伤后1h内正确判断伤情及处理各种危重症,保护器官功能,是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现就严重创伤的急救与护理作一综述。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1975年Kelly等首先将PDT用于浅表膀胱癌的治疗,此后经过大量研究,证实PDT是治疗膀胱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993年以来.PDT逐渐成为治疗膀胱肿瘤重要的手段,现就PDT治疗浅表膀胱癌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论著](张剑凯 李雪鹏 李少华 欧伟 金联洲)
(殷翔 许建中 朱志立 周强 谢肇)
(许蜀闽 郑绿珍 刘福玉 陈莉 王培勇)
(姜镕 李笑更)
(何家庆 蹇华胜 蒋耀光 王如文 吴秋平 于长青)
(田力 范妮娜 王刚)
(孟镔 胡振龙 赵集中 游志兰 孟迪生 苑进凯 李仁杰)
(马小平 文自力 成宾)
(黄东琼 朱勤科)
[个案与短篇](陈霞 彭雨 李笛 江岷芮 李超 万敏 王伟 李振强 孙建森)
(张安强 潘旭耀 马田成 方旭齐 李振强 孙建森)
(苑进凯 孟镔 胡振龙 李仁杰 董传江 王强立)
(王丽红 喻启玲)
(杨芳 吴晓锐)
(刘建华 龚保林 郑颖 杜敏 向杨)
(陈彩片 刘肖)
(商月侠 万玲鞍 付晓)
(袁杨 丁宇)
(汤培 黄道强 李秀明)
(周宏锋 张玉新 丁洪亮)
(高凤荣 赵彤 崔影)
(张世宏 吕宝民)
(秦冰 秦克义)
(康慧鑫 彭丹丹)
(任静 文礼红)
(杨英 陈显春)
(罗秀娟 吴晓锐)
(林大富 涂永久 冷建军 陈战 高传文 刘冬)
(康俊升 聂磊 王焱 何少武 乔峰)
[经验交流](尹光芬 杨继武 范智东 杨毅 赵宪团)
(葛建杰 田霞 王春兰)
(董传江 孟镔 李大魏 胡振龙 苑进凯 李仁杰)
(罗晓 黄平)
(周宏锋 张玉新 康慧鑫 黄德云)
(曹伟峰 贾文勇)
[教学研究](雷艳 郭光金)
(赵俊 马丽 王连璞)
(陈朝霞 肖静)
(陈剑飞 黄岚)
(廖化禹 孙永刚 房殿春)
(李长青 周跃 罗刚)
(雷三林 范文涛 何爱咏 赵华)
(周远秀 李迎春 李彩琼 张浩)
(曾俊 任佳 赖雁 姜恒)
(宓庆梅 仲人前)
(俞炽阳 陈功立 李玉艳 王凤英 李红雨)
(任佳 曾俊 赖雁 姜恒)
[综述](文灿 余汇洋)
[述评](姜庆)
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解剖学会 第三军医大学
主  编:张邵祥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邮政编码:400038
电  话:023- 52251
电子邮件: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62/r
邮发代号:78-161
单  价:12.00
定  价:72.00
金月芽期刊网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氧分压正常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