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前列腺炎手术治疗需要手术治疗吗?23K

浜不虹杈濂界婚_涓芥跺荤_诲
浜不虹杈濂界婚
浜不虹杈濂界婚蜂汉寰浜娈х剧g锛虹氨朵腑涓绉锛ㄥ涓腑寰澶浜洪芥杞诲井虹濡涓舵不涓ラ浜灏变缁浠甫ユ村ぇ婊¤锛婚瀹跺缓璁锋ф涓瀹瑕瑙虹娌荤锛浣变冲娌荤璐圭ㄧ锛涓搴互涓哄姝h婚㈡不虹环间寰楂锛跺涓讹涓瀹舵h锛充垂ㄩ锛锋ф病蹇瑕蹇锛涓搴借藉挎璧枫涓㈡㈢风涓瀹堕瀵硅涓涓烘ㄨ缁璁茶В虹卞?涓瀹规瀵艰撮崇裤╂锛变虹剧挎芥不锛绉跺涓ㄦх娲诲锛存褰卞х娲荤璐ㄩ瀵规h涓绉舵у烘锛娓娓瀵规ц〃轰绉舵锛瀵艰撮崇裤╂绛璞°浜寮浜ゅ锛虹浠ヤ缁濡诲锛瑰浜规寮璧风虹剁浠ラ杩х娲婚寰浼缁濡诲f虹?㈠瑙烘娑 杞绘句虹浼夸娌荤跺浣杩ㄧ楂绉佃锛ㄧ堕杩楂瀵搴ㄥ跺ㄤ瀵搴浣浣垮朵浼ゅ跺ㄥ锛绮剧‘跺瀹浣锛存浣ㄤ舵繁澶锛骞堕垮浜瀵瑰翱涓磋姝e父缁缁ㄥ浼ゅ锛锛骞跺浼夸姣绱ょ寰瑙锛瑙烘娑搁界藉寮猴绉寸琚琚讹骞舵╁轰腑绉虹锛澧寮哄朵唬璋㈠斤浠ュぇ村ぇ$瑰虹娓ょ姣绱锛娌荤涓瑙剁╅翱娑叉轰澶浼夸╄告讹瑙烘娑浠ヨ瀵兼轰ㄧ浜杩绋搴锛淇杩涓㈠缁缁缁姝e父藉缁娲诲楂锛瑰瀵逛娌讳椤藉烘у虹甯告俱浼垮浜烘у娌荤杩绋锛涓娆℃ф不锛娌荤堕村瑕45宸锛澶濯浣杈╋交h绱у缁hㄤ韩杞诲揩充涓娌荤锛涓鸿锛涓浣不蛋锛涓褰卞姝e父宸ヤ娲伙缁胯茬淇锛绗浜轰圭癸娌荤瀹俱浼夸娌荤㈠堕寸寮哄ぇ姣斤ㄦ不跺冲绘わ缁缁寰板揩淇锛缁姝e父藉缁娲诲楂锛杈惧版不濂界锛98%浠ヤhㄦ不拌扮灏块灏挎ョ跺扮瑙oу芥捐楂娌荤虹灏?㈢风涓瀹惰〃绀猴娌荤虹璐圭ㄤ楂锛瑕ㄦ瑙婚㈡妫ュ娌荤锛涓娆℃ф不h涓浼挎杩荤寮姝や瀹跺缓璁虹╃妫ュ娌荤锛浠ラ茬锛虹朵骞跺锛浼澧娌荤惧害锛璐圭ㄤ浼澧涓娴℃按骞筹风椋㈠缁灏h╃惧ㄩ浣锛灏h浜烘间涓ャ灏h涓汉ユ绛浣瀵规h灏瑙e浜烘虫瑙h涓轰翰浜猴ラ楂浣浜烘虫锛浠h蹇逛究瀹ㄣ婊℃瑙搴哄锛″涓c涓汇涓も缁胯蹭涓ょ锛寤衡杈娑插锛跺璁句瀹跺ㄨ嚎锛瀹涓烘hュ悍璁跨涓绯诲缁胯蹭汉荤跺害涓烘h灏辫渚杈澶ф逛究锛瀹琛ュ婚⑩锛寤虹浠ョ浜轰负涓绉瀛灞渚挎峰氨荤娴绋锛绉瀛荤浣锛涓ユ肩娑姣斤垮浜跺剧浜ゅ锛璁╂h存惧瀹ㄧ灏卞伙瀹ㄧ瀵煎绘$缁胯查锛ㄥラ娓╅Θ缁胯插荤卞寤虹璇淇°瑙c璋荤澧娓╅Θ锛浜不虹杈濂界婚h瀵逛换浣剧瑕版╁╄╂不涓瑕杩蹇锛淇ソ蹇锛绉娌荤锛ュ悍规婚㈠璇版ā寮渚缃涓棰绾璐逛瀹跺ㄧ嚎ㄨ锛濡ㄦ捐涔锛涓濡ㄧ瑰诲璐逛瀹跺ㄧ嚎ㄨ锛ㄧ嚎ㄨ涓瀹躲濡瑕灏辫锛存ㄧ涓棰绾ㄧ嚎涓瀵逛璐瑰ㄨ涓瀹讹灏卞绘瑰存‘z2中华中医药学刊
杨连生2004年08期
1364页 [ 16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王新陆,王中琳,周永红目的 :从下调脑区的激活 ,研究复健片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电凝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 18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假手术组。于造模成功后 5周药物组按 4.5g生药 /kg灌胃给予复健片 ,余两组分别灌胃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 ,日 1次 ,共 2周。以BWT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 ,结合局部脑血流量 (rCBF)测定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分别观察大鼠脑组织生长相关蛋白 (GAP -4 3 )、突触素P38(SYN)的表达和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T -1、ecNOS、P -gpmRNA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病灶边缘区及远隔区存在低灌注现象 ,突触活性降低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脑微循环的调节机能下降 ;药物组可明显改善这种低活动状态 ,并能显著提高大鼠运动功能。结论 :复健片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模型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激活下调脑区是其重要机制。2004年08期
页 [ 3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50 ]
庄洪,郭星,谭胜国,于征淼目的 :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方法 :对 3 5例股骨远端骨折行DCS(AO动力髁螺钉 )内固定 ,结合中药活血化瘀 ,观察骨折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 ,无不愈合发生 ,优 19例 ,良 9例 ,中 5例 ,差 2例 ,优良率为 80 .0 %。结论 :DCS (动力髁螺钉 )结合中药活血化瘀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2004年08期
页 [ 2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宋爱莉,刘晓菲目的 :研究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 ,建立中医辨证客观化微观指标。方法 :收集临床可触及肿块的腺增生病患者 14 0例 ,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型 2 1例 ,痰瘀互结型 85例 ,冲任失调型 3 4例。通过彩色B超、CDFI、病理等检测手段 ,探讨不同辨证分型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结果 :与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相比 ,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肿块血流信号显示率明显增高 (P &0 .0 5 ) ,血流多为I级 ,肿块周围及内部新生血管Vmax、RI均增高 ,血流频谱为高阻力型。病理显示痰瘀互结型囊性增生、Ⅱ、Ⅲ非典型增生显著增多。结论 :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能反映出乳腺增生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是建立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微观指标的创新性研究 ,CDFI可能成为乳腺癌癌前病变中医治疗疗效标准之一。2004年08期
80页 [ 7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61 ]
周安方,曹继刚根据前列腺增生的病变部位及其临床表现 ,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的体会 ,提出并论述了肾虚肝实、虚实夹杂是前列腺增生的基本病机的学术观点 ,进而介绍了补肾泻肝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基本经验。2004年08期
76页 [ 4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8 ]
徐志伟,陈群,张书河目的 :运用色度学对青紫类舌色的量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对青紫类舌色图谱 ,采用RGB颜色空间的R、G、B各分量值与其总和的比值作为指标。在对青紫类舌色以上述指标进行聚类后 ,再与其它常见舌色一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得出青紫类舌色与其它常见舌色的数量特征 ,青紫类舌色特征为B比值最高 ,G比值较高 ,R比值最低。结论 :得出了青紫类舌色中紫色、青紫色、青色的数量特征。2004年08期
页 [ 3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64 ]
陈群,徐志伟,张书河课题组率先对瘀血舌开展了由文献整理到现代机理、临床病证方药 ,多途径、多指标、多层次的全方位研究。在文献研究中 ,对瘀血舌的古今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工作 ,包括近 10 0 0种古籍和近 19年数据库文献 ,发掘整理出了瘀血舌所涉及的病因病机、舌症、病证、方药、医案。目的 :通过文献发掘 ,整理出瘀血舌所涉及的病因病机、舌症、病证、方药、医案。方法 :手工查阅与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结果与结论 :瘀血舌所涉及的病因病机有寒、热 (暑 )、湿等 2 6个方面 ;舌部舌色改变包括青、紫、黑等 ;舌形改变包括老、瘀点、瘀斑等 ;舌态改变包括强硬、痿软、短缩 ;舌苔改变包括厚、剥、腻等 ;舌下脉形色异常 ;涉及中医疾病 5 2种 ,现代医学疾病 198种 ;涉及证型 2 9种 ;涉及治法有攻下逐瘀、凉血化瘀等 2 6种 ;涉及治疗方剂有抵当汤、桃仁承气汤等 69首 ;涉及治疗药物有桃仁、大黄等 67味 ;病案有 66个。2004年08期
页 [ 2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2 ]
周福生,许仕杰,黄纯美运用类比思维 ,对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及其用药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针对肝脏的病因病机、四时调肝等方面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种子学说”、“土壤学说”和“气候学说”三种治肝新学说 ,使中医学中关于肝脏的某些理论变枯燥为生动 ,抽象为形象 ,易于理解 ,便于深刻记忆和灵活运用 ,同时也是传统中医理论的一种创新 ,开拓了中医发展的新境界。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6 ]
张笑平通过分析未进入终末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后认为 ,一般都应按照“关格”进行动态辨证论治 ,其基本治法主要在于温肾泄浊、清胃通腑、益气化瘀诸法并举 ,并在妥善处理其时所存各种病理矛盾的基础上组创了“温肾清胃汤”之验方 ,临床应用本方的关键主要应根据不同的病程阶段、突出见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情况灵活加减变通之 ,同时尚需据症确定每日用方剂数与煎服方法、严格避免各种加剧病情的因素、积极防治各种可能发生的合并症与并发症、搞好饮食宜忌、恪守调护措施 ,如是即可有效地截断其病势 ,并充分发挥患者内在抗病能力的能动作用 ,从而收取事半功倍之效。2004年08期
86页 [ 4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2 ]
张敏州,丁邦晗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2 ]
薛文翰白血病在中医上属于“血亏”、“血虚”范畴 ,裴老认为从中医角度讲正气亏虚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病情中出现的高烧、出血是致虚有盛候的表现。因此裴老以扶正固本 ,补肾健脾为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法则 ,并根据他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拟定了治疗白血病的基础方兰州方 ,随症加减 ,而在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白血病急变时该方又联合化疗 ,前者重在扶正 ,以改善机体的免疫状况和机体的反应性。后者重在祛邪 ,在最大程度上杀灭癌细胞。二者结合 ,取长补短 ,达到攻邪不伤正 ,扶正不恋邪。2004年08期
页 [ 2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4 ]
陈逊文,李伟强,朱永展陈渭良教授认为 ,脾胃学说无论在骨折、筋伤或是骨科杂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提出治伤先实脾胃、脾胃有阴阳兼杂之别、补肾不若补脾之说。拓展了中医骨伤病的内治法内涵 ,形成了独特的岭南伤科治疗体系。初步探讨了陈师的伤科脾胃观和应用规律 ,可窥见其学术特点之一斑。2004年08期
页 [ 2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6 ]
周全,于佐文金实教授从事风湿病研究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津液是以经络为通道输布于全身 ,同时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津液长期不足血脉空虚 ,津枯血燥 ,血液粘稠 ,血流缓慢 ,而致血液停滞 ,络脉瘀阻。由于干燥综合征为一种慢性病 ,病程较长 ,因此临床上多有络脉瘀阻之象。2004年08期
1388页 [ 1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0 ]
冯桂兰吾师干祖望教授学验具丰 ,医德高尚 ,治学严谨 ,诲人不倦 ,桃李满天下。随干教授应诊 ,受教干教授常谓耳鼻咽喉的痰证比较多 ,屡有所获 ,现将所学治疗咽病要法 ,即十字秘诀“急性风热痰 ,慢性脾肾衰”介绍给同道 ,以供参考。十字秘诀具体运用于临床 ,可以总结为五大纲 ,即 :疏风散邪法、清热解毒法、化痰消肿法、健脾益气法、补肾滋阴法。2004年08期
1389页 [ 1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吴力群,关霖静,丁樱2004年08期
页 [ 1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38 ]
庞学丰徐富业教授认为在中医阴阳的基础上 ,调整其偏颇 ,定理为动静并治法 ,其作为一种学术创新思维 ,观点明确 ,临床应用 ,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 ,认为药物同样具有动与静两个方面 :譬如“走”与“守” ,反映了“动”与“静”的含义。一般地说 :具有辛、散、泻、利等作用之药谓之“动药” ,具有酸、涩、温、补等作用之药谓之“静药” ,这对选药组方具有指导作用 ,临床有使用价值。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肖燕倩,陈旻2004年08期
页 [ 3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王长洪,陆宇平,王立新,杨卓,林一帆,朱虹,陈山泉,麻树人选择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弱证型慢性胃炎 10 5 2例 ,观察两个证型的胃镜望诊的胃粘膜特点 ,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及舌苔的细菌、炎细胞情况 ,为临床辨证和治疗提供依据。目的 :探讨胃镜望诊在胃炎辨证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脾胃湿热、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各 5 2 6例 ,进行胃镜望诊 ,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及舌苔细菌、炎细胞、上皮细胞观察。结果 :脾胃湿热型胃炎胃镜望诊以粘膜糜烂、出血点、粘液混浊多见 ,占 97.3 % ,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的 8.9% (P &0 .0 1) ,脾胃湿热型HP阳性率 91.8% ,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的5 9.8% (P &0 .0 1) ;脾胃湿热型患者舌苔中的细菌、炎细胞、上皮细胞数量亦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患者 (P&0 .0 1)。结论 :胃镜望诊所见粘膜糜烂、出血点、粘液混浊可作为胃热辨证的依据。2004年08期
页 [ 25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49 ]
邱志楠,喻清和,潘素滢目的 :了解天龙健肺汤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 ,寻找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6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8例 ,使用天龙健肺汤 ,对照组 2 8例 ,使用西药对症治疗 ,并对两组患者从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改善 ,生存期延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症状改善 ,生存期延长均较对照组为优。结论 :天龙健肺汤对中晚期肺癌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推荐使用。2004年08期
页 [ 2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杨芳娥,高莹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1〕。现代医学从生理病理变化认为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成。其标准名称应为子宫平滑肌瘤 ,常称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归属祖国医学妇科杂病类的?瘕范畴。子宫肌瘤能及时发现 ,只要子宫生有肌瘤 ,就有其症状和体征两方面的临床表现 ,肌瘤在生长发展过程中 ,常向阻力较小的方向发展。按其生长部位与子宫壁各层的关系临床可有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之分 ,亦依其类别之异而出现临床的不同症状和体征。2004年08期
04页 [ 3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凌方明,卢桂梅,陈景亮,高敏,龙允杰目的 :观察祛瘀化痰通腑法及其组方脑毒清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类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60例和对照组 40例 ,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具有祛瘀化痰通腑作用的脑毒清颗粒和安脑丸 ,治疗 3周后评定疗效 ,并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细胞因子 (TNF -α、IL -6)、血液流变学、血脂等观察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对急性脑梗死均有较好的疗效 ,总疗效近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两组治疗后TNF -α、IL -6均有下降 ,表明脑毒清颗粒和安脑丸均有较好的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的作用 ,但安脑丸效果更佳 ;2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组间比较 ,以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祛瘀化痰通腑法及其组方脑毒清颗粒通过阻抑炎性细胞因子反应 ,改善机体应激状态 ,调节血脂代谢及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作用机制 ,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法则和药物。2004年08期
页 [ 5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5 ]
谢世平,陈奎生,王勇,席军生,李志毅,程传浩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鳖甲煎丸对免疫性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细胞因子TGF -β1 mRNA表达的影响 ,分析鳖甲煎丸的治疗作用 ,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 ;并与西药秋水仙碱作对照 ,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90只随机分为 6组 :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预防组、秋水仙碱治疗组、鳖甲煎丸预防组、鳖甲煎丸治疗组 ,选用猪血清诱导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各组于 10周后取 10只大鼠断头处死 ,取肝组织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内TGF -β1 mRNA。结果 :鳖甲煎丸能够明显减少TGF -β1 mRNA的表达 ,作用接近或优于秋水仙碱 ,显示它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鳖甲煎丸和秋水仙碱的预防效果同治疗效果相比差异均不显著。2004年08期
页 [ 2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61 ]
李喜凤,郭寅龙,赵云芳,许闽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张卫,吴焕淦,宋菊敏,李双,龚烨靓,华雪桂,施茵利用微钻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ATR/FTIR)研究了惊恐肾虚与针刺补肾对小鼠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惊恐肾虚小鼠肾与足表面脂类化合物明显增高 ,而代表蛋白质与糖类的酰胺Ⅰ带与Ⅱ带、甲基与次甲基峰强度均减弱 ;针刺涌泉穴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脂类化合物变化不明显 ,进而说明针刺对惊恐造成的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004年08期
页 [ 2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余勤,罗依,鄂艳,盛丽先,董勤,郭莹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和研究 ,改变了以往神经细胞不可再生的传统观念。目的 :研究丹参酮在体外诱导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Ficoll -Paque液将成人骨髓细胞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分离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和进行细胞周期测定。采用含丹参酮的无血清L -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并探讨丹参酮不同浓度对MSC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 -M)、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MSC原代可获得 ( 6-8)× 10 5、第 5代可获得 ( 2 -3 )× 10 8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CD2 9、CD44、CD166表达阳性 ,CD14、CD3 4、CD45、HLA -DR为阴性 ;扩增后的各代MSC表面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别 ;90 %以上MSC都处在G0 /G1 期。丹参酮诱导后 ,MSC形态上转变为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 -M、nestin表达阳性 ,GFAP阴性。结论 :采用的细胞培养条件适于MSC的纯化和扩增 ,培养细胞为MSC ;丹参酮可以在体外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其诱导转化率与丹参酮的浓度有关。2004年08期
页 [ 8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1 ]
敖海清,徐志伟,严灿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通常心理应激引起的防御反应是一种保护机制 ,不一定引起病理改变过程。心理应激主要通过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HPAA)为中心的神经 -内分泌 -免疫(NIM)网络来影响大脑某些脑区如 :海马、蓝斑核等的功能 ,引起这些脑区的功能紊乱甚或器质性损伤 ,从而导致各类精神性疾病的发生。心理应激是全身多个系统疾病发生的诱因。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紧张度的升高 ,因心理应激所引发的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就近年来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动态作了系统的回顾 ,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为这类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2004年08期
页 [ 24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56 ]
林乔,王米渠,吴斌从已有的报道中总结出 :任一个体的基因组里 ,疾病基因谱的表达总受体质、年龄 (即基因相互作用 )与环境条件 (含病源生物 )而异 ,并影响着某些基因的多效性方向 ,从而相同的基因谱可控制不同的表型 ,而这些多效性基因效应定向的过程与中医所谓的气化一词的含义相似。任一病理的气化基因组合 ,虽然是变化的 ,但在不同的病理阶段总可以表现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等 4类八纲之中的 1项以上的属性证候 ;同时分别均有其对应的气化基因组合控制它们的表征。2004年08期
页 [ 4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焦恒海2004年08期
1419页 [ 1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胡慧,张正浩复方苦荞麦合剂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方 ,临床疗效确切 ,为探讨其作用机理 ,笔者运用了生化学、组织学等实验方法 ,以模型组和消渴丸组作对照 ,系统观察了复方苦荞麦合剂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 :复方苦荞麦能有效的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的症状。可通过降低血糖、调节脂代谢、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达到调控肾脏整体功能。2004年08期
页 [ 2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4 ]
张炜宁,张烨,张崇泉,程丑夫冠心通络胶囊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张崇泉主任医师研制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中药制剂 ,观察冠心通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以期从抗氧化方面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冠心通络胶囊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张崇泉主任医师研制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中药制剂 ,其作用机制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改善患者血液粘稠度有关。目的 :观察冠心通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7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1例 ,对照组 3 0例 ,对照组予 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硝酸酯类组成的常规治疗方案 (但禁用抗氧化剂 )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心通络胶囊 ,疗程 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SOD、GSH—PX活力、MDA。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MDA升高而SOD、GSH—PX活力降低 (P &0 .0 1) ,而治疗后治疗组MDA水平明显下降而SOD、GSH—PX活力明显升高(P &0 .0 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氧化应激 ,冠心通络胶囊有一定抗氧化作用 ,是该药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之一。2004年08期
页 [ 2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郭卫,张唐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皂角刺进行薄层色谱鉴别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皂角刺的主要成分黄酮的含量 ,为天丁颗粒质量控制提供方法。目的 :研究天丁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制剂中的皂角刺总黄酮苷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试验中斑点清晰 ,易于识别 ;分光光度法重现性好 ,总黄酮在 2 0 .40~ 10 2 .0 0 μg·ml- 1 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 =0 .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 95 .88% (n =5 ) ,RSD为 1.12。结论 :为天丁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7 ]
黄宏兴,黄红,赵宙,章恒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 ,并结合自己的科研体会进行分析综述。结果 :微量元素Zn、Sr、F、Cu、B、Mn、Pb、Al、Cd等在骨骼的新陈代谢和骨转换中有重要的功能性地位 ,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骨细胞或骨矿化而影响骨构成和骨吸收。结论 :微量元素在骨质疏松的病理、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08期
页 [ 3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7 ]
王昕目的 :探讨归芪胶囊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进行动物造模 ,以家兔血清中MDA、Ca2 + 及NO为指标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归芪胶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清中MDA与Ca2 + 的降低及NO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归芪胶囊通过对MDA、Ca2 + 和NO含量的影响 ,对再灌注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2004年08期
页 [ 2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2 ]
朱萱萱,何贵翔,张小萍,张忠华根据HPRL的中医病因与肾虚肝旺有关 ,提出以滋肾疏肝 ,养阴清火 ,调和冲任 ,养血通经的滋阴清肝法作为大法治疗HPRL。目的 :研究滋肾清肝颗粒对HPRL的治疗作用。方法 :参考国外Lloyd法复制HPRL大鼠模型和摘除大鼠卵巢造成卵巢功能障碍 ,观察该方对PRL、LH、P水平和E2 含量的影响。结果 :10 .5g/kg ,2 1g/kg连续给药 4周可明显降低HPRL大鼠血中PRL、P水平 ,升高LH水平。并可防止卵巢萎缩 ,提高E2 水平 ,增强雌激素活性。结论 :滋肾清肝颗粒具有治疗HPRL和改善卵巢功能的作用。2004年08期
页 [ 2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7 ]
张凤娥,罗文辉,欧阳恒目的 :观察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 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给予竹黄颗粒剂Ⅱ号和复方青黛胶囊 ,观察其临床疗效 ,PASI积分 ,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3 1%、77.42 % ,经统计学检验 ,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竹黄颗粒剂Ⅱ号能明显降低PASI积分和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且优于复方青黛胶囊 (P &0 .0 1)。结论 :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 ,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前景。2004年08期
页 [ 2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1 ]
卢芳国,袁肇凯,黄献平,谢梦洲,王东生,胡志希,姚湘玲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insulinresistancesyndrome ,IR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 ,同时并见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或冠心病等多种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综合征。研究表明 ,IRS的形成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紊乱有关 ,而肌动蛋白是诱导凋亡信号传递的重要因素。养心通脉片能有效提高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 ,研究表明 ,健康对照组大鼠主动脉的APO和actinr测值均显著低于IRS病理模型组 ,提示IRS形成与细胞凋亡失常及肌动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有关。目的 :研究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IRS)大鼠模型主动脉细胞凋亡及肌动蛋白信号传递的影响。方法 :采取“高脂高糖高盐膳食”饲养法复制实验性IRS大鼠模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 3组———养心通脉组、二甲双胍组、病理模型组 ,同时设健康对照组。治疗3 0天 ,检测分析各组大鼠主动脉的细胞凋亡和肌动蛋白表达。结果 :4组大鼠比较 ,细胞凋亡率和肌动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都呈现健康对照组→养心通脉组→二甲双胍组→病理模型组递增的趋势 (均p &0 .0 1) ;两治疗组比较 ,养心通脉组的细胞凋亡率和肌动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较之二甲双胍组均显著下调(p&0 .0 1或p&0 .0 5 )。结论 :养心通脉片对主动脉细胞凋亡及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明显优于二甲双胍?2004年08期
页 [ 2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3 ]
唐正运,叶晓光,金文君,廖云珍,杜宇以抑制HBV复制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为原则 ,以扶正祛邪为治则 ,以疏肝健脾养阴、活血、清热、解毒及利湿为治法 ,并且适合于中医辨证四型乙肝服用的原则 ,自拟方剂———白叶柴虎汤 ,对HB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的 :探讨白叶柴虎汤对乙肝病毒 (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 :根据清热解毒、健脾养肝法 ,自拟“白叶柴虎汤”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进行临床研究 ,并设干扰素、拉米夫定及常规护肝组以对照疗效。结果 :1)白叶柴虎汤组HBeAg、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 5 7.0 %、43 .1%及 80 .0 % ,干扰素组HBeAg、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 5 0 .8%、47.6%及 77.7% ,拉米夫定组HBeAg、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 10 .0 %、69.7%及 81.8% ,常规护肝组HBeAg、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 5 .0 %、11.1%及 74.1% ,经统计学处理发现 :白叶柴虎汤组ALT复常率较其它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HBeAg、HBVDNA转阴率较常规护肝组明显提高 (P &0 .0 0 1) ,但与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HBeAg转阴率较拉米夫定组高 ,但HBVDNA转阴率较拉米夫定组低。 2 )白叶柴虎汤组各证型的HBeAg、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白叶柴虎汤对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专病专方。结果表明2004年08期
页 [ 2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1 ]
袁锦虹,刘志诚近年研究表明 ,肥胖是由特定的生化因子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疾病 ,发病过程十分复杂。因此 ,肥胖病病因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尤其对下丘脑神经信号转导在肥胖病中的作用有很深的认识。2004年08期
页 [ 4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王昌俊,刘友章,许鑫梅,李建军,张茂林,邓力目的 :研究中药 960合剂 ( 960 )对大鼠肝癌的防治作用和机制。方法 :大鼠Walker2 5 6肿瘤组织埋入肝脏制成大鼠肝癌模型。A组为中药组 :造模前 7d开始灌胃给予 960合剂 ( 13 .5ml/kg·d) ,造模后第 3天开始再灌胃给药 14B组为FT2 0 7组 :造模后 3d给予FT2 0 7( 5 4mg/kg·d)连续 3C组为对照组 :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结果 :( 1)A组和B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C组 ,A组抑瘤率 3 8.5 8% ,与B组 ( 4 2 .3 8% )接近 (P &0 .0 5 ) ;( 2 )A组ALT、AST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FT2 0 7组 (P &0 .0 1) ,Alb显著高于B组和C组 (P &0 .0 1)。( 3 )A组生存时间 ( 2 8.9± 4.5d)和B组 ( 2 3 .4± 4.3d)大鼠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 ( 17.3± 2 .3d) (P&0 .0 1) ;( 4 )A组和B组端粒酶活性显著低于C组 (P &0 .0 1)。结论 :中药 960合剂具有较好抑制大鼠肝癌作用 ,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关。2004年08期
页 [ 2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7 ]
郑敏麟,阮诗玮,张文光,陈建研究表明 ,无论何种病因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时 ,肾组织都具有相同的病理变化 ,这说明不同肾病所致CRF的发展存在着共同的病理性机制 :CRF的发展即是肾硬化的发展 ,包括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 ,综合前人研究和实验研究结果 ,均可以得出以下这样结论 :( 1) 5 /6肾切除大鼠的CRF模型是一种“肾小管高代谢”的模型。 ( 2 )CRF“肾小管高代谢”的机理是小管细胞线粒体超负荷 ,小管细胞线粒体超负荷时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反过来损伤了线粒体 ,从而导致小管细胞损伤、凋亡 ,甚至坏死和肾脏功能减退。 ( 3 )通过抑制高代谢的肾小管或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和有效清除产生的自由基 ,能有效减缓肾硬化和CRF的进程。2004年08期
页 [ 6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8 ]
蔡恒,王伯章,庄芝兰,陈雪松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52 ]
杨玉峰,刘若缨,张尚斌,杨瑛,丁娜娜,江光明,叶秋华角化型足癣是临床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俗称“脚气”。目的 :发挥中医药优势 ,找出治疗角化型足癣的有效方法 ,进一步认识“解毒润肤外治法”在治疗本病中的优势。方法 :选择 75例病例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 :用大黄、黄精、百部、藿香等中药制成解毒润肤喷雾剂外喷皮损 ,每日 2次 ;对照组 :克霉唑癣药水外搽皮损 ,每日 2次 ,分别于治疗 7天、14天时观察评分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4.4% ,对照组为 5 3 .3 % (P &0 .0 5 ) ,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 7天时除角化性皮损变软明显外 (P &0 .0 5 ) ,其它观察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 14天时各项观察指标 (瘙痒、角化性皮损、真菌学检查 ) ,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解毒润肤外治法治疗角化型足癣疗效较好 ,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5 ]
沈晓君,孙婉萍,李伟,高爱社,李立观察通脉降脂对AS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的影响 ,探讨炎症反应在AS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并初步验证降脂通脉的疗效。研究证实通脉降脂可显著降低血清TC、LDL -C和apoB -10 0 ,升高HDL -C ,且经通脉降脂治疗后vWF、TNF-α和IL -6在血清中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说明通脉降脂通过其良好的调节血脂的疗效而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因子TNF -α和IL -6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对AS心脑并发症的预防性检测以及AS的防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脉降脂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 ,具有更加安全可靠、且价格低廉等优点。总之 ,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因子TNF -α和IL -6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对AS心脑并发症的预防性检测以及AS的防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004年08期
页 [ 2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4 ]
韩赞友,傅文录,王小黑,张海合,王迎春,李红梅应用“康神 1+1”治疗各种烧烫伤 896例 ,其中Ⅰ度烧伤者 483例 ,Ⅱ度烧伤者 3 0 7例 ,Ⅲ度烧伤者 10 6例。采用不清除水泡 ,不机械清创 ,一般环境下外敷包扎治疗 ,3日 1次 ,896例病例在短期内全部治愈。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 ]
吕文亮,邱明义清热祛湿法是温病脾胃湿热证常用治法之一 ,其运脾和胃功效与调控胃肠动力有关。虽然多因素、多系统参与了对胃肠运动的调控 ,但胃肠组织及血液中脑肠肽及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 ,能基本反应胃肠运动的功能状态。因此 ,研究脑肠肽及其受体与脾胃湿热证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 ,对阐释清热祛湿治法的作用机理有其实际意义。胃肠激素和调节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可能在清热祛湿法调控胃肠动力机制上有重要作用 ,虽然清热祛湿法可改善炎症状态 ,并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结合中西医理论 ,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从胃肠激素和调节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等方面 ,探讨常用中医治法———清热祛湿法的作用机理具有实际意义 ,并可为众多感染性消化系统提供中医治疗的实验室依据。2004年08期
页 [ 3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0 ]
吕文亮,邱明义2004年08期
页 [ 7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2004年08期
1458页 [ 1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黄文华,马居里,韩曼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在中医药实验研究中 ,实验动物的选择至关重要。通过各种造模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 ,在中医药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笔者从中医药研究中开展动物实验和应用动物模型的意义、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及中医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谈几点看法。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2 ]
郝光明2004年08期
72页 [ 4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4 ]
2004年08期
页 [ 27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裘索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李筱颖仲景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已逾一千七百年。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 ,并用六经概念概括了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标志出疾病过程中深浅不同并相互联系的六个综合证候。其中体现了六经子系统间的非线性联系及其复杂的立体网络结构 :不仅包括了纵向的六经传变 ,还涵括了横向的兼变证等。作为伤寒病辨证的纲领 ,它提示的不仅是六经的辨证依据 ,还有的是中医发展的启示 :体质论、整体观、恒动观、多维观、病证结合辨证思想等。2004年08期
页 [ 2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杨佃会,刘一凡对《伤寒论》仲景自序 ,学者聚讼纷纭。基本分三种观点 :多数学者认为序为张仲景所写 ,但也有人对此持质疑态度 ,全盘否定 ,还有一种即认为 ,序文大部分为仲景所写。真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往往使人莫衷一是。从序的历史源流入手 ,通过考证序产生的历史背景、作用 ,明确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 ,认为《伤寒论》自序乃仲景所写。序之内容也很复杂 ,曹之概括大致有以下四种 :①解释书名 ,交待卷数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经过 ;③介绍学术源流 ,评论得失 ;④介绍版本情况。当然 ,以上四点并不是孤立的 ,很多序文这四个方面兼而有之 ,只是重点有所不同罢了。2004年08期
1469页 [ 1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李玉清,张灿2004年08期
1470页 [ 1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 ]
丁敬远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马居里,严惠芳,刘诤,马永强张仲景是我国东汉的著名医家 ,他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功勋卓著 ,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 ,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张仲景不仅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首创者 ,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 ,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在对中医诊法的贡献中 ,他不仅是掌握主诉诊断的第一人 ,也是脉证并重 ,诸诊合参的先驱。同时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他对舌诊的辨证应用颇有特色 ,大大的发展了《内经》外感病中的舌诊内容。他在《伤寒论》论六经辨证中 ,就有三经涉及舌诊 ;在内伤杂病方面 ,四十多种疾病中就有 14种疾病运用过舌诊进行辨证 ,而且总结了一定的规律 ,如观察三阳病及六腑疾病 ,重在于察舌苔的变化 ;对三阴病及五脏病变 ,则特别注意观察舌质的形态 ;察舌内容中首创察舌苔 ,对舌象观察涉及到舌质、舌苔、舌味觉等方面 ,更加丰富了《内经》的舌诊 ,将舌诊辨证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所载的舌诊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 ,旨在探讨仲景的舌诊辨证经验 ,使之能更好的得以继承与发扬。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5 ]
张天嵩,韩镭,吴银根,王宏长,于素霞研究以腹腔注射博莱霉素A5复制肺纤维化模型 ,观察肺纤煎对关键性致肺纤维化的细胞因子TNF -α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的影响 ,旨在为进一步探讨本法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目的 :观察肺纤煎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腹腔注射博莱霉素A5复制肺纤维化模型 ,将小鼠随机分组并给予不同药物治疗 ,从病理改变、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等不同方面 ,动态评价肺纤煎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 :肺纤煎治疗后肺泡炎、肺纤维化明显减轻 ;TNF -α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肺纤煎可通过调控TNF -α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而减轻博莱霉素A5致小鼠肺纤维化。TNF -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不但可以引起和加重炎症反应 ,而且对成纤维细胞有促生长活性。有报道证实 ,在体内TNF -α局部释放可以引起局灶性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的聚集 ,在动物和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TNF -α较正常对照组增加 ;动物实验发现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可减轻肺间质胶原的沉积 ,再次肌注重组TNF -α ,胶原沉积又明显增加 ,提示TNF -α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004年08期
页 [ 4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0 ]
李连章,宫洪涛2004年08期
页 [ 2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曹魏,石岩教授目的 :探讨糖胃舒对高血糖大鼠胃动素 (MOT)、胃泌素 (GAS)及胃电图的影响 ,进而探讨其对DGP的改善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吗叮啉组、糖胃舒组 ,灌胃 8周后描记胃电图及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MOT与GAS水平。结果 :糖胃舒组大鼠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均低于吗叮啉组 (P&0 .0 5 ) ,糖胃舒组大鼠胃电图慢波振幅明显高于吗叮啉组 (P &0 .0 1)。结论 :糖胃舒改善DGP的作用表现在其促进了糖尿病受损植物神经功能的恢复。2004年08期
页 [ 2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吴顺杰,李达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 ,必然伴有骨髓造血细胞及基质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活髓片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用常规超薄切片技术进行切片 ,透射电镜观察并摄片分析 ,观察活髓片治疗再障小鼠前后骨髓超微结构的变化 ,以探究活髓片治疗再障的机理。2004年08期
页 [ 7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7 ]
刘大为,谢晓冬,单学健,郑振东,刘永叶2004年08期
1483页 [ 1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54 ]
李运伦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 ,是综合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 ,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特点的集中体现 ,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其中 ,病因病机在中医内科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马科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发展平台 ,但科学技术又具有“双刃剑”的特性。在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一些裨益时 ,也潜移默化的带给我们一些不利因素。同样科学技术对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中医药学在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深远地负面影响。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诊察体系以及防治疾病体系三方面探讨了当代科学技术对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近而提示我们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药的同时切莫忽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更好地按照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 ,合理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学科。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徐重明,汪自源为了研究动物类中药在治疗脾胃系疾病的作用及配伍运用规律 ,通过脾胃病之发病机理 ,结合历代有关文献记载 ,从理气宽中和胃止痛、和降胃气制酸止痛、健脾化湿和胃化浊等 3个方面 ,探讨了动物类药在脾胃系病中的临床应用。2004年08期
1487页 [ 1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古继红,区永欣,张小虎分析了中医病因理论与现代医学病因理论的差异 ,并从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出发探讨中医病因理论的实质 ,尝试性地提出用生存环境、生存条件及生存方式的偏差来概括中医病因理论 ,以使中医病因理论更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全面概括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的一些疾病 ,同时也使其理论框架更加完整 ,深度、广度进一步加强。2004年08期
96页 [ 3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张晓春虽然高等中医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挑战与机遇同在 ,认为中医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主要是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临床需要 ,提出了中医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能中会西的专门人才 ,只有适应这个要求 ,中医才能发展 ,为此 ,就目前课程设置、教材、教师等方面存在问题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认为虽然高等中医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挑战与机遇同在 ,近年来 ,国家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加入WTO ,中医高等教育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 ,中医教育课程设置重复内容太多 ,现代医学内容不足 ;教材编写系统性不强 ,几十年来没有大的发展 ;教师临床经验缺乏 ,中医理论水平不高。并就如何改变这些不足 ,作了一定的探讨。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齐凤军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 ,古人用它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古代中医学家把它合理的部分广泛地引入到医学中来 ,把它作为中医的理论骨架 ,来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这种理论框架一直在左右中医理论的发展 ,《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 ,三阳病多属阳证、热证、实症 ,三阴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就表里而言 ,一般太阳属表 ,其余各经病变属里 ,但表里是相对的。故对阴阳学说的阴阳数理量化 ,三阴三阳的数理量化有助于对阴阳学说的理解和认识 ,并能客观的指导临床辨证用药。2004年08期
页 [ 41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6 ]
尤劲松,黄培新2004年08期
页 [ 3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44 ]
臧笑薇,孙广仁2004年08期
页 [ 11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8 ]
宓余强,陆小左2004年08期
页 [ 3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2004年08期
1501页 [ 1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唐耀平,刘鹰,方显明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7 ]
罗立欣,张君2004年08期
页 [ 2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杨路歌,王均宁2004年08期
54页 [ 3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张智琳2004年08期
1507页 [ 1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8 ]
庄泽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自考《中诊》)八纲辨证中某些概念和理论阐述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进一步探讨。2004年08期
页 [ 2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梁志敏目的 :采用西沙必利加自拟健脾消导方联合用药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以观察疗效。方法 :治疗组 45例 ,服用西沙必利同时加服自拟健脾消导方 ,对照组 45例 ,单服西沙必利 ,2周为 1疗程 ,停药 4周观察疗效。结论 :治疗组治愈率和症状显效率分别为 71.11%、86.67% ,对照组治愈率和症状显效率分别为 46.67%、75 .5 6%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西沙必利加自拟健脾消导方联合用药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较单用西沙必利疗效好。2004年08期
页 [ 2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8 ]
胡水勋,林桂廷,方润龙,奚丽龙目的 :观察通阳复脉汤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7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2例 ,采用自拟通阳复脉汤治疗 ,对照组 3 5例 ,给予西药阿托品口服。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 90 .47%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 68.5 7%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治疗前后总心率和平均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通阳复脉汤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2004年08期
页 [ 2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3 ]
况时祥2004年08期
页 [ 2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49 ]
李兰铮,许双虹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小儿下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上大多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但常见有胃肠反应、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部分病孩因胃肠反应剧烈以致不能坚持治疗 ,影响疗效 ,尤其是肺脾气虚病孩更为明显。辨证运用健脾益气中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取得比较满意疗效。2004年08期
页 [ 1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48 ]
周爱生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9 ]
胡小英,章文平,陈晓刚,许双虹,陈治珍,丘小汕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法为主的抑激I号方 (柴胡、白芍、枳壳、党参、白术、茯苓、黄连、白蔻仁、苡薏仁、厚朴、甘草 )治疗腹泻型儿童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将 76例 8~ 14岁IBS患儿分为中药治疗组 ( 4 2例 )和思密达西药对照组 ( 3 4例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疗效标准为显著、中度、轻度缓解和无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粘液便、排便异常感、腹部触痛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除腹胀、腹痛、腹部触痛症状积分无明显变化外 (P &0 .0 5 ) ,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粘液便、排便异常感均低于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除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粘液便无显著差异外 ,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感、腹部触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 ,显著缓解率和总缓解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抑激I号方是有效、安全的治疗腹泻型儿童IBS药物。2004年08期
页 [ 2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9 ]
柯启贤,李丽芳目的 :观察降脂和肝汤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将 2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82例 ,对照组90例 ,分别予降脂和肝汤 (由丹参、陈皮、渐贝母、何首乌、郁金、佛手、白术、桃仁、黄芪组成 )和非诺贝特、肝泰乐进行治疗 ,3个月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86.81% ,对照组有效率 5 7.78%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降脂和肝汤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疗效。2004年08期
1519页 [ 1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9 ]
陈禧2004年08期
49页 [ 2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3 ]
周仁义2004年08期
1521页 [ 1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5 ]
邝玉子采用肺肾同治的方法 ,以益气养阴 ,宣肺补肾为组方原则治疗小儿哮喘 ,取得满意疗效 ,并与单纯宣肺理气中药 ,常规西药治疗分别作比较。目的 :观察肺肾同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4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各 2 8例。治疗组采用肺肾同治的方法 ,药用黄芪、麦冬、熟地、细辛、山药、莱菔子、玉竹、百合、甘草 ;对照Ⅰ组采用单纯治肺方法 ,药用黄芪、桑白皮、杏仁、半夏、苏子、款冬花、白果、甘草 ;对照Ⅱ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消炎、平喘、解痉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 ,远期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结论 :肺肾同治法治疗小儿哮喘 ,有调和阴阳 ,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61 ]
赵文远,方万红,周世英祖国医学认为 :肾为先天之本 ,藏真阴而寓元阳 ,大凡肾病多为阳损阴耗之候 ,故肾虚证在临床极其常见 ,其研究亦较深入和广泛 ;而同为肾病之一的实证远远未能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对肾实证的客观存在性 ,一直是百家争鸣 ,莫衷一是 ,乃至六版中医教材也只论其虚 ,不言其实 ,肾实证在临床并非鲜见 ,古往今来 ,有关论述屡见案端 ,依据赵绍琴老师经验并参阅古今文献 ,对肾实证渊源进行系统阐述和辨析。在临床上结合临证所得 ,悟出“泻肾、降浊、消白、排毒”等新疗法治疗肾病 ,取得了理想的疗效。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李华斌,靳隽目的 :探讨外敷中药排石膏药治疗胆道结石排石、溶石的临床疗效 ,为结石病人寻找一种方便、安全、有效、新的排石方法。方法 :遵循祖国医学理论 ,收集临床利胆、排石中药方剂精华[1~ 5] ,自制肝胆排石膏 (又称中药排石膏 )外敷 ,肝胆排石丹 (又称中药排石丹 )内服等 ,诊治结石病 63 8例。结果 :治愈率 72 % ,有效率 93 % ,无效 7% ,中转手术 5 .6%。结论 :外敷中药排石膏 ,配以中药排石丹内服 ,是一种独特有效的治疗胆石病的方案 ,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2004年08期
页 [ 2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6 ]
林东红,杨鸿,马香2004年08期
46页 [ 3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2 ]
李秀荣2004年08期
1528页 [ 1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9 ]
王忠武,陈志雄从现代医学的观点 ,概述了肿瘤化疗过程中呕吐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并从中医学的观点 ,探讨了中医对化疗过程中呕吐病机的认识 ,呕吐的中医辨证治疗及中医治疗呕吐可能的机制。肿瘤化疗过程中 ,总是产生一系列的毒副反应 ,如恶心、呕吐、纳差、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这些症状的产生 ,现代医学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于呕吐的机制 ,可概括为中枢的机制和外周的机制。中医药对肿瘤化疗过程中呕吐的治疗 ,主要采用辨证的方法 ,从整体的角度去治疗。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56 ]
邹如政,郭爱群,乐才文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 ,尤以在中青年人群中高发。由于目前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尚不明确 ,西医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具有优势。2004年08期
页 [ 2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盛宝琴在辨证论治指导下 ,采用自拟“消?方”保守治疗妇科?瘕 ,保全了女性生理功能。经临床观察2 3 5例病例 ,治愈 164例 ,显效 2 7例 ,有效 17例 ,无效 2 7例 ,总有效率达 88%。2004年08期
页 [ 2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
黄剑虹,张斌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5 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 ,分为血栓通治疗组 ( 3 0例 3 0只眼 )和尿激酶对照组 ( 2 0例 2 1只眼 ) ,平均治疗疗程 2 8天 ;对两组病人作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视力提高和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见效快 (P &0 .0 5 )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药物。2004年08期
页 [ 2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焦安钦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始终 ,是多系统的表现 ,多因素的结果。调理脾胃是治疗CRF的重要一环 ,对于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障碍、减轻氮质血症、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与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衰竭脾胃症状范围广泛 ,常贯穿于整个病程。因此 ,中医治疗本病调理脾胃尤其重要 ,根据脾胃病机之虚实 ,采取补养脾胃法、和胃通腑泄浊法、升降脾胃气机法等三大治疗原则。通过调理脾胃 ,不仅能缓解脾胃症状 ,还可通过排毒、祛毒 ,改善脏腑功能 ,起到保护健存肾单位、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作用。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7 ]
黄能2004年08期
1537页 [ 1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6 ]
王克勤过敏性紫癜归属祖国医学“紫斑”范畴 ,多由于外邪入侵 ,酿成热毒 ,或内伤阳盛 ,蕴生内热 ,病及血脉 ,导致血热妄行 ,血从肌肤腠理溢出脉外 ,瘀积于肌肤之间形成紫斑。目的 :观察祛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4例患者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62例 ) ,分别使用祛斑汤和西药抗过敏药物治疗 15天 ,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单纯皮肤型两组疗效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皮肤伴发型 (腹型、肾型、关节型 )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祛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确有疗效 ,尤其对皮肤伴发型 (腹型、肾型、关节型 )疗效突出。2004年08期
1538页 [ 1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郭月季2004年08期
1539页 [ 1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1 ]
单德红,柴纪严,郑晓霓,王德山实验以健康家兔为研究对象 ,通过观察损毁SCN对电针调节胃电的影响 ,探讨SCN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目的 :研究SCN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在 6个时段内观察损毁SCN前后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电的影响。结果 :健康家兔胃电频率的峰值在 13时 ,谷值在 17时 ,振幅的峰值在 0 9时 ,谷值在 2 1时 ,针刺可降低频率和振幅的峰值 ,升高二者的谷值 ;损毁SCN后 ,胃电频率的峰值在 0 1时 ,谷值在 0 5时和 2 1时 ,振幅峰值在 0 9时 ,谷值在 0 5时 ,针刺只能降低频率和升高振幅。结论 :健康家兔的胃电存在昼夜节律 ,受SCN调控 ;针刺能双向调节胃电 ,SCN对其有抑制作用。2004年08期
页 [ 2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9 ]
范郁山,姚春,曾绍球经络学说的形成 ,起初可能是以血管为基础 ,以阴阳五行为指导 ,然后加以抽象概括而成。经络大都联系一定的穴位 ,穴位可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从针刺的临床过程来看 ,作用点是穴位 ,通过对穴位的刺激 ,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及产生循经感传等现象。综合《内经》的理论 ,认为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 ,肯定有一对一的特定的物质结构 ,那就是血管。由气血通道组成的经络系统和由此引申而成的腧穴理论已经自成体系 ,渐趋完整和成熟 ,它们同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象、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运气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 ,而且互相阐释 ,互根互用地对中医针灸临床发挥着指导作用。2004年08期
页 [ 22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3 ]
许军峰,李军,李岩,卞金玲,石学敏目的 :观察中风合并冠心病与脑心卒中的病情以及醒脑开窍针法对二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 75 0例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中风患者 ,根据患者的合并症以及住院时发生脑心卒中的划分 ,对比无三大合并症与单纯合并冠心病的病情和针刺疗效 ,同时对比无并发症中风患者与脑心卒中患者的病情和针刺疗效。结果 :中风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年龄、病位侧、中风性质、过程中变化、并发病方面与无三大合并症患者有差异。而脑心卒中患者在病位、治疗前评分、生化、中风证型、病位侧方面与无并发症患者有差异。结论 :中风合并冠心病与脑心卒中对中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针刺疗效无明显影响。但二者对病人的其他方面各有影响 ,且两者的影响不完全相同。2004年08期
页 [ 2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4 ]
蒋学禄,张道武目的 :探讨针灸、中药促宫颈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实行宫颈癌根治术的 1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 ( 96例 )和对照组 ( 96例 )。对照组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 ,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于术后 4~ 8天辅助针灸、中药治疗。结果 :术后 8天拔除导尿管 ,排尿功能完全恢复、部分恢复、未恢复者 ,观察组分别为 85 .3 %、8.3 %、6.3 % ,对照组分别为 44 .8%、3 9.6%、15 .6%。比较两组的完全恢复率 ,P &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针灸、中药是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2004年08期
页 [ 2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0 ]
李慧敏目的 :探讨针刺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影响 ,对患儿的预后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对40例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在认知、语言、运动功能三个方面综合评价 ,其中 1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1)经过半年的针刺和康复治疗并辅以家庭教育 ,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 ,针刺组在认知、语言、运动功能三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母亲的文化程度≥高中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初中患儿的诊断年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父亲的文化程度≥高中与父亲的文化程度≤初中患儿的诊断年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 ,越有利于患儿的早期诊断。结论 :针刺和康复治疗是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有效的方法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认知、语言、运动功能 ;父亲母亲的文化程度对患儿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7 ]
季秦安季氏疗法之所以非常讲究手法 ,还在于手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根本法则。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大小即物体之间机械作用的强度 ,力的方向即物体之间机械作用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即物体之间机械作用的位置。不同的手法 ,使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不断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又对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产生复杂的刺激作用 ,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人体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 ,获得祛病疗疾、强身健体的效果。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王秀艳中风病因病机尽管复杂多变 ,但其根本病机在于瘀阻脉络 ,髓海被扰。2004年08期
1549页 [ 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7 ]
李水福,张国勇,鄢连和目的 :较全面的揭示石斛的真伪优劣鉴定方法。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等有关药品标准规定、药籍文献记载和最近几年的专业杂志报道等资料 ,再结合药品市场现状和实际工作经验 ,综述石斛的真伪优劣鉴定方法。结果 :性状可鉴别伪品 ,但同科属的混淆品则需用横切面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结论 :建议统一药用标准 ,用完善的质量标准来检定石斛的真伪优劣。2004年08期
页 [ 21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1 ]
孙燕荣,董俊兴,吕秋军,吴曙光目的 :观察杜仲及其单体化合物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检测药物处理 2 4h和 48h后3T3 -L1脂肪细胞对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 ,以 2 -脱氢 -3H -D -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结果 :在高糖培养液中 ,杜仲提取物有显著的降糖作用 ,且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各浓度药物可使 3T3 -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率明显降低。结论 :杜仲提取物能显著增加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和消耗。2004年08期
页 [ 27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49 ]
甘茂罗,张平,谢平,孙业兵螺旋藻多糖 (PolysaccharidefromSpirulinaplatensis,PSP)是从钝顶螺旋藻 (Spirulinaplatensis ,SP ,为蓝藻门、蓝藻纲、断增藻目、颤藻科中的螺旋藻 ,属低等水生植物 )中提取分离的一种水溶性多糖 ,由于具有广泛而复杂的生物学活性而成为目前SP研究的热点之一。2004年08期
页 [ 2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2 ]
孙维斌温病是由温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临床具有发病急剧 ,传变迅速 ,变证多端 ,热势亢盛的特点 ,在病变过程中还易出现内陷营血 ,化燥伤阴 ,动内痉厥等变证。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 ,祛除病邪是治疗的关键。王孟英指出 ,温病使用下法 ,“移其邪由腑出 ,正是病之去路。”下法是驱邪外出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温病学诸多的治疗方法中 ,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目的 :探讨温病下法的意义特点和临床应用。方法 :从温病下法的作用机制、特点、指征、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进行归纳。结果 :温病下法具有祛邪解热 ,保存阴液 ,荡涤积滞 ,推陈致新 ,调畅气机等作用 ,临床应用有苦寒攻下法及扶正泻下法 ,用下法的目的是逐邪泄热而不专事通便 ,临床上不论燥结是否形成 ,但见里热炽盛 ,邪势亢奋即可用下。结论 :温病下法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通便泄热的局限意义 ,而成为祛邪扶正 ,疏导气机 ,调节阴阳平衡 ,截断病势等积极有效手段 ,用之得当 ,每可挽回沉疴。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9 ]
余皖琴,李进才2004年08期
1558页 [ 1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宋剑锋,张成川主要区别特征是正品川木通茎近圆形柱形 ,而这些伪品茎均近六棱柱形。2004年08期
1559页 [ 1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解荷芝,何志强,陈吴苏,蔡日强目的 :建立双料喉风含片中龙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水杨酸甲酯作内标物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CBP -2 0 (聚乙二醇 2 0M) 12m× 0 .5 3mm毛细管色谱柱 ,程序升温 ,FID检测器。结果 :平均回收率为10 0 .2 % ,RSD为 0 .8% (n =5 ) ;测得本品含龙脑 2 .7mg/片 ,RSD为 3 .5 4% (n =10 )。结论 :测定龙脑的含量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2004年08期
页 [ 3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6 ]
马云淑,陈凌云祛湿消痛流浸膏系制备祛湿消痛搽挤的主要原料 ,原方由生草乌 ,生川乌 ,乳香 ,没药等组成 ,具有驱风除湿 ,舒筋活络 ,镇痛等作用 ,且作用迅速。目的 :考察筛选渗漉法制备祛湿消痛流浸膏最佳制备工艺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以乌头碱计的总生物碱量为指标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结果 :以A1 B2 C3D3为最佳组合 ,即 70 %乙醇 8倍量 ,浸泡 2 4小时 ,滴速 5ml/结论 :采用以上组合可得总碱提取率较高的流浸膏。预试验显示降低醇浓度易溶出较多水溶性杂质 ,出膏率较过大 ,对制剂成品的外观性状与稳定性 (澄明度 )有较大影响 ,不宜再降低醇浓度。2004年08期
页 [ 2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于青圃从中药传统分类的一些缺陷入手讨论了中药补充分类的意义 ,初步拟设了中药补充分类的模式 ,使其更具科学性。2004年08期
页 [ 2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刘晓燕,曾晓春,江剑东,白秀珍,温慧婷,郭幼贤目的 :研究广东土牛膝乙醇提取液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或小鼠致炎、致痛模型 ,观察广东土牛膝对实验动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广东土牛膝可显著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和棉球肉芽组织的形成 ;广东土牛膝能提高小鼠热板致痛阈值 ,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显示出广东土牛膝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致痛部位的环氧酶 ,使PG合成减少而减轻疼痛。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壳水肿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对热板和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广东土牛膝具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2004年08期
页 [ 3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列腺炎手术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