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高速逆流色谱仪分离技术与中药的研究进展后带文献 懂得谢谢了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中药中有效成分及质谱结构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中药中有效成分及质谱结构研究
【摘要】: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于1982年由美国国立卫生院Ito博士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连续高效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与其它色谱技术不同的是它不需任何固态载体,因此能避免固相载体表面与样品发生反应而导致样品的污染、失活、变性和不可逆吸附等不良影响。同时它也具有适用范围广、快速、进样量大、费用低、回收率高等优点。因此,HSCCC已在生物、医药、食品、材料、化妆品和环保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领域倍受重视。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一直是中华民族对抗疾病的传统用药。但自从中国加入WTO,中药因其成分复杂,缺少质量控制和量化的标准,其安全性一直受到外国的质疑,因此中药一直没有冲出国门,难以实现中药的现代化。要解决此难题,我们必须把有效成分从中药中提取出来并加以分离和精制,得到有效单体。所以,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已日益成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方向。
电喷雾质谱(ESI-MS~n)是一种软电离技术,可以用来产生离子,甚至对热不稳定、难挥发和极性化合物也适用。因为它可以直接得到母离子从中得知样品的分子量,所以无论在正离子还是负离子模式中,它都被广泛用于天然产物的分析。
本文采用了HPLC优化实验条件,利用不同的溶剂体系对常用的三种中药(橘红、田基黄、射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或正丁醇粗提物及中大时珍堂送来的样品进行分离提纯,得到了多种活性成分,检测纯度都大于90%,并经过ESI-MS~n鉴定,也再一次证明了高速逆流色谱在分离提纯中草药种的有效活性成分方面相比其他色谱技术分离手段具有快捷、方便、简单、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利用半制备型HSCCC,以正己烷-正丁醇-甲醇-0.5%乙酸(1:3:1:4,v/v)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800rpm.min~(-1),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1.5 mL·min~(-1),在550min内经一步洗脱从50mg化橘红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三种成分:柚皮苷、野漆皮树苷、另一个成分待定。它们的质量分别是28.8 mg、1.4 mg、5.7mg;纯度97.1%、95.5%和97.5%。
利用半制备型HSCCC,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0.5%乙酸/水(0.25:5:0.25:5,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主机转速800rpm.min~(-1),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0~185min流速为2.0mL.min~(-1),185~400min流速为3.0mL.min~(-1),检测波长254nm,在400min内经一步洗脱从50mg田基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纯度为99.1%的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4.2mg、97.5%的槲皮苷(quercitrin)5.2mg、90.3%的二氢槲皮素-7-0-鼠李糖苷(Taxfolin-7-0-rhamnose)2.5mg和另外两种未知物:0.8mg纯度为93.5%的未知物1以及0.2mg纯度为95.3%的未知物2。
利用半制备型HSCCC,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0.5%乙酸/水(4:5:4:5)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800rpm.min~(-1),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2.0mL.min~(-1),在250min内经一步洗脱从50mg射干非极性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两种成分:野鸢尾苷元、irilin D。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3mg和1.1mg;纯度94.6%和93.2%。
利用半制备型HSCCC,以正己烷-乙酸乙酯-0.5%乙酸/水(0.5:5:5)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800rpm.min~(-1),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2.0mL.min~(-1),在190min内经一步洗脱从50mg射干极性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成分:3’-羟基鸢尾苷和两种未知成分,它们的质量分别是0.8mg和0.3mg、2.6mg;纯度86.6%和90.2%、93.2%。
利用利用半制备型HSCCC,以正己烷-正丁醇-甲醇-水(1:5:1:5)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800rpm.min~(-1),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2.0mL.min~(-1),在250min内经一步洗脱,从50mg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两种未知成分:它们的质量为分别是0.5 mg和0.8mg,纯度97.8%和93.1%。
利用分析型HSCCC,以四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0.5%乙酸/水(2.5:1.5:4:2)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1400rpm.min~(-1),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1.0mL.min~(-1),在140min内经一步洗脱从5mg中大时珍堂提供的样品中分离得到三种成分。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8 mg、0.6mg和0.2mg;纯度88.2%、83.6%和99%。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TQ461【目录】:
中文摘要3-5
Abstract5-10
第一章 绪论10-36
1.1 HSCCC的介绍10-23
1.2 中药中所含的各种有效成分的基本结构和药理作用23-26
1.3 HSCCC在分离提纯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26-31
1.4 电喷雾质谱及其研究进展31-34
1.5 本文选题意义与主要内容34-36
第二章 HSCCC分离纯化化橘红中的有效成分36-54
2.1 引言36-38
2.2 实验部分38-40
2.3 结果和讨论40-53
2.4 小结53-54
第三章 HSCCC分离纯化田基黄中的有效成分54-72
3.1 引言54-55
3.2 实验部分55-58
3.3 结果和讨论58-71
3.4 小结71-72
第四章 HSCCC分离纯化射干中的有效成分72-96
4.1 引言72-74
4.2 实验部分74-77
4.3 结果和讨论77-94
4.4 小结94-96
第五章 HSCCC分离纯化枳壳中的有效成分96-110
5.1 引言96-97
5.2 实验部分97-99
5.3 结果和讨论99-109
5.4 小结109-110
第六章 HSCCC分离纯化黄酮同系物110-122
6.1 实验部分110-112
6.2 结果和讨论112-120
6.3 小结120-122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122-124
参考文献124-132
附录132-134
硕士期间论文情况134-136
致谢136-13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琦;杨富民;;[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灵;[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傅芃,张卫东,李廷钊,柳润辉,张薇,陈海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戴德舜,王义明,罗国安;[J];分析化学;2001年05期
黄健光,李总成;[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年03期
魏先文,锁志勇,徐正;[J];化学通报;1998年08期
周玉杰,戴玲妹,陈福明,李总成;[J];精细化工;2002年03期
王巧娥,王小如,曹建敏,魏海;[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年S1期
姜宁,陈执中;[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4年04期
邱鹰昆;徐碧霞;高玉白;刘珂;;[J];波谱学杂志;2006年04期
毛立新;刘诚;杨小兰;;[J];食品科学;2007年02期
田桂莲,张天佑,杨福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周慧;[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兰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李瑞;[D];四川大学;2005年
李爱峰;[D];聊城大学;2005年
金媛媛;[D];浙江大学;2006年
刘继永;[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泽贞,温登瑰,魏丽珍,黄民提;[J];癌变.畸变.突变;1992年06期
徐鑫成,杨守志,彭一良;[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5期
单保恩,李俊新,张静,梁文杰,李宏芬;[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5期
颜晰;赵连梅;孙佳玮;单保恩;;[J];癌变·畸变·突变;2012年01期
柳金矿,王明寿,周雪梅,张倩,陈卫红,周松林;[J];癌变.畸变.突变;1994年04期
吴勃岩,王华江,赵玉桢,段玉芹,孙玉珍;[J];癌变.畸变.突变;1998年03期
陈彦;吴东儒;李国贤;;[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裘灵光,田玉鹏;[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张部昌,吴东儒,陶乐平;[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周高宁;邹丽丽;李柏林;;[J];安徽化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凌铁军;夏涛;李大祥;魏孝义;宛晓春;;[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喻国华;李智萍;;[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潘佩光;;[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龚千锋;任建锋;钟凌云;易炳学;王丕明;朱龙涛;余香;;[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周倩;孙立立;;[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会敏;邵林;王萌;郭长强;;[A];2010全国知名中医院院长暨道家文化与中医药养生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张滨;马美湖;彭国平;;[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封士兰;胡芳弟;李冰;刘小花;马丹;李晓东;;[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彭智伟;文礼章;;[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赵映淑;朱毅;陈国彪;;[A];海南省药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帅学宏;[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李花;[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朱立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杨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丛瑾;[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张为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陈秋平;[D];浙江大学;2011年
赵英永;[D];西北大学;2010年
邵萌;[D];吉林大学;2011年
侯丽丽;[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鑫鑫;[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蒋其忠;[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韩美艳;[D];郑州大学;2010年
郭兴峰;[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彭爱一;[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荣涛;[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李小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郭亮;[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边静静;[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高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志兵;吴正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翟福东,张淑芬,王小逸,马炳伦,戴乾圜;[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董朝青,蒋新宇,周春山;[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吴厚玖;[J];中国南方果树;1996年02期
梁敏,潘英明,唐明明,杨恒建;[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3年06期
潘英明,梁英,王恒山,葛春玉,袁伟恩,银秋兰;[J];广西植物;2003年04期
龚盛昭,陈秋基,曾海宇;[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年03期
林捷,吴锦铸,朱新贵,梅潜彪,郭志敏;[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吴青,黄晓钰,雷红涛,谌国莲;[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徐富清,李秀芹;[J];化学世界;199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薇薇;[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凯;[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屈燚;[D];天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纪志武,曾毅;[J];癌症;1989年05期
佘远斌,张燕慧,杨锦宗;[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蔡柳洲;[J];北京中医;1991年05期
于军,徐丽华,王云,肖洋,于红;[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潘竞先,陆军,张建军,张华,韩桂秋,李长龄,乔梁,高从元;[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李秋菊,曾贵云,潘竞先,李长龄,郭小东,伍贻经;[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柯卫东,李峰,刘玉平,孙冰;[J];长江蔬菜;2003年04期
江和源,程启坤,杜琪珍;[J];茶叶科学;2000年01期
杨焱,宓晓黎;[J];茶业通报;1997年04期
王云,于军,于红;[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卓昊;武彦文;欧阳杰;;[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年01期
甘春芳;韦万兴;周敏;樊希望;;[J];应用化工;2009年10期
高荫榆;魏强;范青生;陈秀霞;;[J];食品科学;2008年02期
辛秀兰;张东升;陈亮;王维彬;张明隆;;[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年08期
时新刚;陈志伟;刘东武;;[J];生命科学仪器;2009年02期
宋鲁彬;黄建安;刘仲华;黄浩;田丽丽;;[J];齐鲁药事;2008年05期
俞雁;金艳;徐超;沈平孃;张继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年02期
孙磊;李杰梅;王冬梅;朱龙平;陈建萍;何峰;杨得坡;;[J];分析试验室;2008年S1期
赵曼曼;崔芬芳;雷钧涛;徐明;;[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白鸽;曹学丽;谭莉;唐亚林;;[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许瑞安;;[A];第二届中草药提取关键技术与提取物产业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生凤;胡金林;;[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赵今;周学东;朱昞;李继遥;肖晓荣;;[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何兰欣;刘丽芝;任金荣;;[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王延茂;;[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王益平;;[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黄加龙;周道根;龚千锋;杨武亮;;[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郑梅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朱莉娜;陈武;侯显涛;姜代勋;陈益山;李佳;于同泉;路苹;王惠芳;穆祥;;[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王仁杰;张承诚;黄正明;;[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崔秀芝;[N];市场报;2000年
言实;[N];中国医药报;2001年
杜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鸿澜;[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祝力;[N];医药经济报;2002年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恕;[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秦吉;[N];中国包装报;2001年
曾利明;[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本报记者 冯军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风华;[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婷婷;[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杜国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孙明谦;[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丁健桦;[D];吉林大学;2011年
张少君;[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唐仕荣;[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张蓉;[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韩超;[D];厦门大学;2006年
许彦枝;[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胡晓丹;[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肇锋;[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王彩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黄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黄再芳;[D];浙江大学;2006年
冯超;[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范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刘万成;[D];吉林大学;2005年
张文海;[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徐鹏;[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曹晓莹;[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液相色谱(LC)
主题:【讨论】高速逆流色谱最基本的原理
浏览 |回复8
<p class="orgred oe jinghua_
<p class="orgred oe tiezi_
<p class="orgred oe huitie_
ID:happyddm
行业:石油行业―校长油行业―校长油行..
积分:<span class="gray0 userintegral_升级还需100积分
声望:<span class="gray0 userrenown_升级还需100声望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时间:<span class="gray0 userlastl_00-00-00
结帖率:100%
关注: |粉丝:
新手级:&新兵
发表于: 17:15:01
高速逆流的色谱柱在做行星运动时,固定相和流动相都是液体溶剂,为什么固定相可以留在管内,而流动相会流出来?
<p class="orgred oe jinghua_
<p class="orgred oe tiezi_
<p class="orgred oe huitie_
ID:tangtang
行业:石油行业―校长油行业―校长油行..
积分:<span class="gray0 userintegral_升级还需100积分
声望:<span class="gray0 userrenown_升级还需100声望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时间:<span class="gray0 userlastl_00-00-00
结帖率:100%
关注: |粉丝:
新手级:&新兵
百度一下:高速逆流色谱 (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 HSCCC )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高效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 它不用任何固态的支撑物或载体。 它利用两相溶剂体系在高速旋转的螺旋管内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单向性流体动力学平衡,当其中一相作为固定相,另一相作为流动相,在连续洗脱的过程中能保留大量固定相。由于不需要固体支撑体,物质的分离依据其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实现,因而避免了因不可逆吸附而引起的样品损失、失活、变性等,不仅使样品能够全部回收,回收的样品更能反映其本来的特性,特别适合于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而且由于被分离物质与液态固定相之间能够充分接触,使得样品的制备量大大提高,是一种理想的制备分离手段。
sanbu830317
<p class="orgred oe jinghua_
<p class="orgred oe tiezi_
<p class="orgred oe huitie_
ID:sanbu830317
行业:石油行业―校长油行业―校长油行..
积分:<span class="gray0 userintegral_升级还需100积分
声望:<span class="gray0 userrenown_升级还需100声望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时间:<span class="gray0 userlastl_00-00-00
结帖率:<div class="loading jietielv_1807151 jietielvname_sanbu0%
关注: |粉丝:
新手级:&新兵
如果能有动画示意图就好了……
<p class="orgred oe jinghua_
<p class="orgred oe tiezi_
<p class="orgred oe huitie_
ID:houjjun
行业:石油行业―校长油行业―校长油行..
积分:<span class="gray0 userintegral_升级还需100积分
声望:<span class="gray0 userrenown_升级还需100声望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时间:<span class="gray0 userlastl_00-00-00
结帖率:100%
关注: |粉丝:
新手级:&新兵
现在还没有用到这种技术
<p class="orgred oe jinghua_
<p class="orgred oe tiezi_
<p class="orgred oe huitie_
ID:zhyg2009
行业:石油行业―校长油行业―校长油行..
积分:<span class="gray0 userintegral_升级还需100积分
声望:<span class="gray0 userrenown_升级还需100声望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时间:<span class="gray0 userlastl_00-00-00
结帖率:<div class="loading jietielv_1891776 jietielvname_zhyg%
关注: |粉丝:
新手级:&新兵
原理很古老了,是阿基米德螺旋原理;对于上、下两相溶剂,通过螺旋对其中一种(如上相溶剂是固定相时)有一种由于螺旋而产生的牵引力(与流动相的洗脱流出方向相反),而使一定量的上相溶剂(固定相)保留在柱体积中,与不断泵入的流动相进行着混合、分层(即连续萃取),而对样品组分实现分离。
<p class="orgred oe jinghua_
<p class="orgred oe tiezi_
<p class="orgred oe huitie_
ID:zhyg2009
行业:石油行业―校长油行业―校长油行..
积分:<span class="gray0 userintegral_升级还需100积分
声望:<span class="gray0 userrenown_升级还需100声望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时间:<span class="gray0 userlastl_00-00-00
结帖率:<div class="loading jietielv_1891776 jietielvname_zhyg%
关注: |粉丝:
新手级:&新兵
自己使用这种技术,使用固定的一种溶剂体系一次分离得到了7、8个化合物,又需要可以多交流
xiaowang268
<p class="orgred oe jinghua_
<p class="orgred oe tiezi_
<p class="orgred oe huitie_
ID:xiaowang268
行业:石油行业―校长油行业―校长油行..
积分:<span class="gray0 userintegral_升级还需100积分
声望:<span class="gray0 userrenown_升级还需100声望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时间:<span class="gray0 userlastl_00-00-00
结帖率:100%
关注: |粉丝:
新手级:&新兵
就是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差别而分离的
<p class="orgred oe jinghua_
<p class="orgred oe tiezi_
<p class="orgred oe huitie_
ID:v3173368
行业:石油行业―校长油行业―校长油行..
积分:<span class="gray0 userintegral_升级还需100积分
声望:<span class="gray0 userrenown_升级还需100声望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时间:<span class="gray0 userlastl_00-00-00
结帖率:<div class="loading jietielv_3173368 jietielvname_v0%
关注: |粉丝:
新手级:&新兵
最近也在做,并没有懂到底固定相和流动相是怎么达到平衡的。
<p class="orgred oe jinghua_
<p class="orgred oe tiezi_
<p class="orgred oe huitie_
行业:石油行业―校长油行业―校长油行..
积分:<span class="gray0 userintegral_升级还需100积分
声望:<span class="gray0 userrenown_升级还需100声望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时间:<span class="gray0 userlastl_00-00-00
结帖率:100%
关注: |粉丝:
新手级:&新兵
靠旋转时的离心力固定逆流色谱技术在抗生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_实验百科_中国百科网
逆流色谱技术在抗生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160;&#160;&#160;&#160;
一. 逆流色谱技术简介现代逆流色谱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逆流分溶法(Counter Current Distribution, CCD),它利用不同物质在所选择的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通过多次逆流分溶对物质进行分离。它采用数百个分离管进行操纵,每一次操纵后,上层液体被转移至盛有新的下层溶剂的分离管中,而往原分离管中加进新的上层溶剂,看起来好似两相的液体以相反的方向活动,故称为逆流分溶法。逆流分溶法存在很多缺点,如使用易破碎的玻璃仪器,分离时间长,需要连续稀释样品等。但与液相色谱相比,它无需固体作固定相,从而避免了因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题目。因此,在CC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逆流色谱(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CCC)在采用了与液相色谱相似的连续洗脱、检测和分布收集技术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自然和合成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液滴逆流色谱(Droplet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DCCC)使活动相形成液滴,通过作为固定相的液柱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其装置主要由输液部分、检测收集部分和玻璃管液柱部分(300-500根60cm X 1.8mm的玻璃管)组成。由于活动相形成液滴,在细的玻璃管中与液体固定相有效地接触,摩擦不断形成新的表面,促进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所以分离效果好,而且不产生乳化现象。对于易氧化的物质,还可用氮气驱动活动相。采用DCCC分离纯化了很多包括中草药和抗生素在内的自然产物如柴胡皂甙和短杆菌肽, 短杆菌酪素和四环素等。液滴逆流色谱解决了操纵自动化的题目,但仍存在分离时间长,使用易破碎的玻璃管,分离度还不高等题目。逆流色谱技术的重大突破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理化特性,选择二元或多元的两相溶剂体系,以上相或下相为固定相,将其注满色谱柱后使色谱柱作特定的高速旋转运动,并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场支撑柱内的液体固定相,然后以另相为活动相,携带溶解的混合物由输进泵推进色谱柱,穿过两个液相对流的管柱,各组分根据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根据离心力场的不同可将现代逆流色谱分为离心分配色谱(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CPC),也称盘管行星离心色谱(Coil Planet Centrifuge, CPC)和高速逆流色谱(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前者属流体静力平衡系统,色谱柱由一系列刻在圆盘或圆筒内的导管相联的柱体组成,通过单轴旋转产生恒定的重力场,两个旋转密封的接口分别连接活动相的进口和出口;后者属流体动力平衡系统,由聚四氟乙烯软管绕制成的色谱柱除绕离心轴旋转外,还围绕自轴旋转,产生变化的重力场,并采用无旋转密封的连接方式。分离时两相液体被剧烈振动的离心力场依其界面特征被甩成极细的微粒,样品各组分在两相微粒的表面上分配并在微粒振荡与对流的环境中有效传递,相当于把通常的溶剂萃取高效(13次/秒以上)、自动、连续地予以完成。泡沫逆流色谱(Foam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Foam CCC)技术是在HSCC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时,氮气和活动相同时从相反方向注进管柱中形成气体和活动相的逆流,然后从盘管中部注进的混合物根据形成泡沫的能力得到分离,易形成泡沫的的组分随气相被洗脱收集在泡沫流出部分,而其它组分则随活动相流出。在盘管行星离心色谱基础上还发展了交叉轴盘管行星离心色谱(Cross-axis Coil Planet Centrifuge, X-axis CPC),这种仪器在使用中产生一种行星式运动,使得盘管支架在围绕离心中轴转动(公转)的同时还沿着自己的水平方向轴旋转(自转),使得部分的离心力矢量作用于盘管的半径方向,以防止因两相乳化而降低固定相保存率的现象出现。因此,X-axis CPC大大稳定了固定相的保存率,特别适用于大量制备性分离纯化。现代逆流色谱技术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与HPLC等液-固色谱技术比较,由于分离原理不同,二者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它无需固体作固定相,不存在固体对样品组分的吸附、玷污、变性、失活、拖尾等现象,能实现很高的回收率,节省昂贵的材料消耗和溶剂消耗(HPLC的1/10以下),运行使用的后续投进较低。逆流色谱在无需更换不同极性的色谱柱情况下,通过进步极性溶剂或非极性溶剂比例的方法,可以实现活动相从弱极性到强极性或相反的转化。由于色谱柱容积大,无填料,柱内空间全部是有效空间,因此,样品负载能力强,制备量大,重现性好。实验室规模的盘管总体积为100mL的逆流色谱仪一次可分离0.5-2克的粗品,而3000mL容量的制备型逆流色谱仪一次可分离15-60克的粗品。但是,与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相比,逆流色谱的分离效率即理论塔板数还不高(一般在1000以下),一次分离所需时间还较长(以小时计),因此,还不宜用于组成复杂的混合物的全谱分离分析。逆流色谱技术在基本原理以及溶剂系统选择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普及、研究、开发与应用。目前,HSCCC等技术在生物化学、医药学、农业、环境、材料、化工、海洋生物以及无机离子等众多领域已得到成功应用,1996年美国出版的《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一书被选编为著名的分析化学丛书第132卷,2000年9月在英国Brunel大学召开了逆流色谱技术第一届国际学术会议,每年一度的国际分析化学与应用光谱学学术会议上,都设有CCC的专题组,&#8220;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8221; ,&#8220;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8221; 等重要学术刊物都有这一技术的论文发表。我国在CCC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面与国际发展同步,1980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逆流色谱仪,并用于国产抗敌素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检定,发表了一大批用HSCCC等分离制备中草药和茶叶等自然产物活性成分的论文,引起国际同行的瞩目,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逆流色谱技术的第二届国际学术会议。但是,在逆流色谱技术应用于抗生素的分离纯化方面,我国与国际上发展趋势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相关论文甚少,因此,在我国开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抗生素的工作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远景。二. 溶剂选择无论是用HPLC或CCC技术分离混合物,分离度(Rs)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如下图所示,在HPLC中,进步分离度是通过使峰形变窄的方法达到的,而在CCC或CPC中,则是通过改进选择性来实现的,这种选择性主要取决于样品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因此,溶剂系统的选择在CCC技术中尤为重要。&选择溶剂时要考虑到样品的极性、溶解度、电荷态和形成复合物的能力等,溶剂体系的沉降时间应小于30秒,以得到满足的固定相保存率。测定方法如下,各取2毫升平衡后的上相和下相液体移进一个5毫升的刻度玻璃管中,密封上下摇动5次后静置于水平面上并测定两相分层的时间即沉降时间。样品的分配系数K值(K=上相中样品浓度/下相中样品浓度,可由HPLC方法得出)最好在1左右,一般在0.2到2之间。以上相作固定相时为例,若K《《1,样品很快随活动相流出,达不到分离效果;若K》》1,样品出峰时间拉长,形成宽峰。由于CCC的理论塔板数在800左右,因此要得到高的分离度,样品各组分间的分离因子(?, 各组分的K值之比)应大于1.5。此外,两相溶剂的体积应尽量相同以避免溶剂的浪费,溶剂最好挥发性强,这样完成操纵后只要将洗脱液浓缩即可得到纯样品。 选择溶剂体系时,首先选出一个能使样品全部溶解的溶剂体系,然后调整各溶剂的比例使得被分离各组分满足K值和?值的要求,以进步分离度。可以采用相图来研究改变某一相的组成对另一相组成的影响,S&#248;rensen等人对近百种三元溶剂相图研究后,总结回纳出三类溶剂体系:乙酸乙酯&#8212;正丁醇&#8212;水(EtOAc&#8212;BuOH&#8212;H2O),适用于极性弱的样品;水&#8212;二甲亚砜&#8212;四氢呋喃(H2O&#8212;DMSO&#8212;THF),适用于极性强的难溶性样品如两性霉素B;氯仿&#8212;甲醇&#8212;水(CHCl3&#8212;MeOH&#8212;H2O),适用于大部分样品。此后又发展了其它通用的多元溶剂体系如正戊烷&#8212;乙酸乙酯&#8212;甲醇&#8212;水(Heptane&#8212;EtOAc&#8212;MeOH&#8212;H2O)体系和正戊烷&#8212;甲醇&#8212;甲基叔丁基醚&#8212;甘醇二甲醚&#8212;水(Heptane&#8212;MeOH&#8212;MtBE&#8212;Glyme&#8212;水)体系等。常用溶剂体系的选择可参考表1,首先根据样品的理化特性选出最佳溶剂,然后在左右两栏中再选择相应的数种溶剂,以组成选择性最好的多元溶剂体系。&表1 最佳溶剂体系选择表极性较弱溶剂&&&&&&&&&&&&&&&& 最佳溶剂&&&&&&&&&&&&& 极性较强溶剂heptane, CHCl3&&&&&&&&&&&&&&& THF&&&&&&&&&&&&&&&& H2Oheptane, toluene, MiBK, CHCl3,& EtOAc&&&&&&& ACO&&&&&&&&&&&&&&& H2Oheptane&&&&&&&&&&&&&&&& methyl ethyl ketone&&&&&&&&& H2OTHF&&&&&&&&&&&&&&&&&&&& DMSO&&&&&&&&&&&&&& H2Otoluene, MtBE, MiBK, EtOAc&&&&&&&&&&& MeCN&&&&&&&&&&&&&&& H2Oheptane, toluene, CHCl3,& EtOAc&&&&&&&&& BuOH&&&&&&&&&&&&&&& H2Oheptane, toluene, CHCl3,& EtOAc&&&&&&&&& PrOH&&&&&&&&&&&&&&& H2Oheptane, CHCl3,& EtOAc&&&&&&&&&&&& EtOH&&&&&&&&&&&&&&& H2Oheptane, toluene, CHCl3,& EtOAc, BuOH&&&&&&& MeOH&&&&&&&&&&&&&& H2Oheptane, toluene, CHCl3, MiBK, EtOAc, BuOH&& HOAc&&&&&&&&&&&&&& H2OCHCl3&&&&&&&&&&&&&&&&&& HCOOH&&&&&&&&&&&&& H2O非水体系Heptane&&&&&&&&&&&&&& THF, DMF, EtOAc, PrOH, EtOH&&&&&& MeOH, MeCN&& heptane, 正戊烷;CHCl3,氯仿;THF,四氢呋喃;toluene,甲苯;MiBK,甲基异丁基酮;EtOAc,&& 乙酸乙酯;ACO,丙酮;DMSO,二甲亚砜;MtBE,甲基叔丁基醚;MeCN,乙腈;BuOH,正丁醇;&& PrOH,正丙醇;HOAc,乙酸;HCOOH,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
三. 逆流色谱技术在抗生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逆流色谱技术已经成功用于很多抗生素的分离纯化,这些抗生素的结构类型有肽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蒽环类、放线菌素类、多烯类、核苷类、糖类和头孢类等,详见表2。表2 逆流色谱分离的部分抗生素样品&&&&&&&&&&& 仪器&&&&&&& 溶剂系统&&&&&&&&&&&&&& 活动相&&&&& 发表时间肽类短杆菌肽A,B,C&&&&& DCCC&&&&&& C6H6-CHCl3-MeOH-H2O&&&&&&&&&&&& LP&&&&&&& 1974&&&&&&&&&& HSCCC&&&&&& C6H6-CHCl3-MeOH-H2O&&&&&&&&&&& LP&&&&&&& 1982短杆菌酪肽&&&&& DCCC&&&&&& CHCl3-MeOH-0.1MHCl&&&&&&&&&&&& LP&&&&&&& 1974多粘菌素E(抗敌素) CPC&&&&&&& n-BuOH-2%CHCl2COOH(5%NaCl)&&&&&&&& LP&&&&&&& 1984多粘菌素&&&&&& 分析HSCCC&& n-BuOH-0.04M TFA(1%glycerol)&&&&&&&& LP&&&&&&& 1991杆菌肽&&&&&&&& x-axis CCC&& CHCl3-95%EtOH- H2O&&&&&&&&&&&&&& LP&&&&&&& 1989Foam CCC&&&& N2, H2O&&&&&&&&&&&&&&&&&&&&& HSCCC&&&&& CHCl3-MeOH-H2O&&&&&&&&&&&& LP&&&&&&& 1991HSCCC&&&&& CHCl3-EtOH-MeOH-H2O&&&&&&&&&&& LP&&&&&& 1991WAP-8294A&&&& HSCCC&&&&&& n-BuOH-EtOAC-0.005M TFA&&&&&&&&&&& LP&&&&&&& 2001四环素类土霉素/氯霉素&&&&&&& CPC&&&& n-BuOH-0.01MHCl&&&&&&&&&&&& LP&&&&&& 1984四环素/杂质&&&&& CPC&&& nitromethane- CHCl3-pyridine-0.1MEDTA(pH7)&&&&& LP&&&&&& 1984四环素&&&&&&&&& DCCC&&&&&&& CHCl3-MeOH-n-PrOH-0.01MHCl&&&&&&&& LP&&&&&& 1984大环内酯类Niphimycin&&&&&&& DCCC&&&& CHCl3-MeOH-H2O&&&&&&&&&&&& LP&&&&&&& 1983红霉素&&&&&&&&& CPC&&& MiBK-AcO-0.2M phosphate/ citrate buffer(pH6.5)&&& LP&&&&&&& 19842-往甲基红霉素&&& HSCCC& n-C5H12-C6H6-AcO-iPrOH-0.01M citrate buffer(pH6.3)& UP&&&&&&& 1988尼达霉素&&&&& HSCCC& CCl4-MeOH-0.01MK3PO4 buffer(pH7)&&&&&&&&&& UP&&&&&&& 1988Tiacumicins&&&&&&& HSCCC&&&&& CCl4-CHCl3-MeOH-H2O&&&&&&&&&&&&& UP&&&&&&& 1988Coloradocin&&&&&&& HSCCC&&&&& CHCl3-MeOH-H2O&&&&&&&&&&&&&& UP&&&&&& 孢绿菌素&&&&& HSCCC&&&&& n-BuOH-Et2O- H2O&&&&&&&&&&&&& LP&&&&&&& 1990霉菌素&&&&& 分析HSCCC&& n-C6H14-EtOAc-MeOH-8%NH3.H2O&&&&&&&& LP&&&&&&& 1991Dunaimycin&&&&&&& HSCCC&&&&&& n-C6H14-EtOAc-MeOH-H2O&&&&&&&&& UP&&&&&&& 1991原始霉素&&&&& HSCCC&&&&& CHCl3- EtOAc-MeOH-H2O&&&&&&&&&&& UP&&&&&&& 1992伊维菌素&&&&& HSCCC&&&&&& n-C6H14-EtOAc-MeOH-H2O&&&&&&&&& LP&&&&&&& 1996螺旋霉素&&&&& HSCCC&&&&&& n-C6H14-EtOAc-MeOH-H2O&&&&&&&&& UP&&&&&&& 2000蒽环类道诺红霉素衍生物& HSCCC&&&& CHCl3-CH2Cl2-nC6H14- MeOH-H2O&&&&&&&&& UP&&&&&&& 1981阿霉素/道诺红霉素& CPC&&&&&&& n-BuOH-0.3M Na2HPO4&&&&&&&&&&&&&& LP&&&&&&& 1984/代谢物Benzanthrins A, B&& HSCCC&&&&& CCl4-CHCl3-MeOH-H2O&&&&&&&&&&&&& UP&&&&&&& 1986Altromycins&&&&&&& CCC&& CCl4-MeOH-H2O, n-C6H14-EtOAc-MeOH-H2O&&&&& LP&&&&&&& 1990喹喔啉类棘霉素/醌霉素&&&&& CPC&&&&&&& ACO- H2O-nC5H12-EtAcO&&&&&&&&&&&& LP&&&&&&& 1978三骨菌素A/棘霉素& CPC&&&&&&& CCl3CH3-MeOH-H2O&&&&&&&&&&&& UP&&&&&&& 1978放线菌素类放线菌素混合物&& HSCCC&&&&& Et2O-nC6H14-MeOH-H2O&&&&&&&&&&&&& UP&&&&&&& 1986多烯类曲古霉素&&&&& CPC&&&&&& CHCl3-MeOH-borate buffer&&&&&&&&&&&& UP&&&&&&& 1984Globoroseamycin&&& CPC&&&&&& CHCl3-MeOH-borate buffer&&&&&&&&&&&& UP&&&&&&& 1984制霉菌素&&&&& CPC&&&&&& CHCl3-MeOH-borate buffer&&&&&&&&&&&& LP&&&&&&&& 1984呋罗托霉素&&&&&& HSCCC&&&&& CCl4-CHCl3-MeOH-H2O&&&&&&&&&&&&&& UP&&&&&&& 1985克念菌素&&&& HSCCC&&&&& CHCl3-MeOH-H2O&&&&&&&&&&&&&& UP&&&&&&& 1987核苷类Herbicidins A, B&&& CCD&&&&&&& CHCl3-MeOH-H2O&&&&&&&&&&&&&& LP&&&&&&&& 1976头孢类其它Pentalenolactone&& HSCCC&&&&& CHCl3-MeOH-H2O&&&&&&&&&&&&&&& UP&&&&&&& 1985 (内酯)Tirandamycin A, B& HSCCC&&&&& n-C6H14-EtOAc-MeOH-H2O&&&&&&&&&&& UP&&&&&&& 1985Siderochelin A&&&& HSCCC&&&&&&& CHCl3-MeOH-H2O&&&&&&&&&&&&& UP&&&&&&& 1985A 201E&&&&&& HSCCC&&&&& CCl4-CHCl3-MeOH-H2O&&&&&&&&&&&&&& UP&&&&&&& 1985Bu 2313B&&&& HSCCC&&&&& n-C6H14-CH2Cl2- MeOH-H2O&&&&&&&&&& LP&&&&&&& 1985SCH 42282&&&&&& HSCCC&&&&&& CHCl3-MeOH-H2O&&&&&&&&&&&&&& UP&&&&&&& 1998(含糖大环内酰胺)本文作者等用国产分析型TBE-300高速逆流色谱仪(深圳同田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对含环孢菌素A、B、C、D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以石油醚/丙酮/水(V/V 3:3:2)为溶剂系统,下相为活动相,运行8小时后,得到纯度大于98.5%的A、B、C、D各组分,收率高于85%。事实证实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抗生素分离纯化方面大有可为。
四. 逆流色谱技术的新进展1.梯度洗脱逆流色谱:高速逆流色谱通常使用恒定比例的溶剂系统,但是对于组分极性变化大的样品,用恒定比例的溶剂系统难以达到分离效果。此时可以像HPLC一样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进行分离。先用简单的梯度洗脱系统如水-乙腈(100:0?O:100)用HPLC对样品进行极性扫描分析,选择适当的溶剂系统,如正己烷-正丁醇-甲醇-水(极性化合物);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中极性化合物)和正己烷-乙腈(非极性化合物),然后逐渐改变系统中某一溶剂的比例,如将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系中甲醇的比例从0.1逐渐进步到2.5并求出不同甲醇比例时的分配系数以优化溶剂系统,终极得出最佳梯度洗脱系统。花色素苷 (anthocyanins)是一种类黄酮类植物色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由于结构中羟基和糖苷基的数目不同而使各组分的极性不同。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0.2%TFA)为溶剂系统,采用逐渐进步活动相中正丁醇比例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梯度洗脱逆流色谱,一次既可分离出5个活性成分。2. pH区带逆流色谱:pH区带逆流色谱(pH-zone-refining CCC)的洗脱色谱图形与顶替色谱和等速电泳相似,主要组分的峰组成一系列矩形色谱峰,各色谱峰之间很少重叠,一般针对可离子化的分子如羧酸、胺等。操纵时选择两相体系如甲基叔丁基醚-水,平衡后取上层溶剂加进适量的作为&#8220;保存剂&#8221;的酸如三氟乙酸并作为固定相,下层溶剂加进适量的作为&#8220;取代剂&#8221;的碱如氨水并作为活动相。以分离有机酸R1COOH、R2COOH、R3COOH(pKa1《pKa2《pKa3)为例(图1),首先将酸化的固定相注进色谱柱中,然后加进用固定相溶解的样品。泵进活动相后,在色谱柱足够长的情况下整个体系达到&#8220;等速&#8221;状态,与氨水界面移动的速度同步。酸性较强的R1COOH先与氨水作用,转化为R1COO-和NH4+,但R1COO-随即被酸性更强的CF3COOH质子化,又变为R1COOH回到固定相,CF3COO-和NH4+先洗脱出。同样,在CF3COOH消耗完变为CF3COO-后,R1COOH提供质子,使R2COO-转化为R1COOH留在固定相,直至所有的R1COOH转变为R1COO-,并随活动相洗脱出,形成R1COO-的矩形色谱峰。与此类推,其次洗脱出的是R2COO-矩形峰,最后是R3COO-的矩形峰。由于在所有的R1COOH转变为R1COO-前,R2COO-不会洗脱出,因此,R1COO-在色谱图上形成矩形峰,与R2COO-很少重叠,R2COO-和R3COO-的峰也是如此。&图1 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有机酸示意图
同样,若被分离的样品是碱类如生物碱等,也可以碱为保存剂,酸为取代剂,进行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此外,也可以选择下相溶剂为固定相,上相溶剂为活动相,因此,pH区带逆流色谱扩大了逆流色谱的应用范围,进步了样品的进样量,可进行制备性的样品分离,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多肽、氧杂葱染料、生物碱、多酚和异黄酮类等化合物的分离方面得到应用。如用正丁醇-0.03mol三氟乙酸(1:1)分离了粘菌素;用正丁醇-0.2mol甲酸氨分离了缩胆囊素。pH区带逆流色谱也可以用于有机酸对映体的分离,如下图中1-甲基-4-甲氧甲基环己基甲酸的两个异构体由于立体位阻效应不同而使酸性产生差异,从而得到分离。&3. 离子交换顶替离心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顶替离心分配色谱(Ion-exchange displacement CPC)的原理与pH区带逆流色谱相同,但后者针对可离子化的分子如羧酸和胺类,而前者特指离子化的化合物即在任何pH值的情况下都带电的化合物如有机磺酸盐和季胺盐等。从褐色海藻中提取出一种多取代硫酸多糖,以硫酸岩藻糖为基本单元的聚合体上还含有半乳糖、木糖和糖醛酸。这种带多个负电荷的高极性聚合物(Fn-, Fn-1-, F2-, F1-等)易溶于水,不适适用离心分配色谱等进行分离,但引进离子交换顶替方法后可以用CPC等逆流色谱予以分离。操纵中采用了一种液相离子交换树脂Amberlite LA2,这是一种高分子油溶性二级胺,在大部分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良好而在水相中溶解性极低。将LA2溶解在甲基异丁基酮等有机溶剂中并用盐酸质子化,将有机相作为固定相,样品用固定相溶解后注进色谱柱,以含OH-的溶液为活动相进行离子交换顶替离心分配色谱分离,其分离原理与pH区带逆流色谱相同(图 2),终极被树脂吸附最弱的多糖先洗脱出,最后出来的是吸附最强的组分。&图2离子交换顶替离心分配色谱分离硫酸多糖示意图
4. 手性分离逆流色谱: 手性分离技术已经在高压液相(HPLC)、气相(GC)和毛细管电泳(CE)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逆流色谱中应用很少。主要困难在于寻找适合的手性选择剂,它们在液相和混合溶剂中都要有很高的选择性,并且能将所要分离的手性异构体洗脱出。尽管进展不大,但下列开拓性的工作值得重视:源自HPLC技术的以N-十二烷酰-L-脯氨酰-3,5-二甲基苯胺和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剂的工作以及源自CE技术的以?-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的工作。&& N-十二烷酰-L-脯氨酰-3,5-二甲基苯胺是?电子供体化合物,能将自然氨基酸的N-(3,5-二硝基苯甲酰基)-叔丁基衍生物(DNB-氨基酸)的对映体快速和完全分离。研究发现若增加固定相中手性选择剂的量或浓度以及调整溶剂系统的憎水性使对映体的分配系数在0.6和0.8之间(pH区带逆流色谱除外)的话,可以在330mL的色谱柱中用CCC仪器将1克的DNB-氨基酸外消旋体分离,采用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量可达2克。(3R,4R)-7-des-methyl-ormeloxifene是部分雌激素受体激动剂(-)-(3R,4R)-levormeloxifene的主要体内代谢产物,对(3R,4R)-7-des-methyl-ormeloxifene及其(3S,4S)的对映体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时,以硫酸化?-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分离度可增加十倍,达到100以上。但毛细管电泳的分离量太少,于是,将此技术应用于逆流色谱,选择取代度为7到11的硫酸化?-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以10:1:9的乙酸乙酯&#8212;甲醇&#8212;三乙铵乙酸盐溶液为溶剂系统并在固定相中加进2%(W/V)的硫酸化?-环糊精,可很好地将上述对映体拆分。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通用和高效的手性选择剂已应用于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和毛细管电泳,并成功地拆分了很多对映体如氯杀鼠灵、华法林、萘氧丙草胺、5-甲基-5-苯基乙内酰脲和各种氨基酸衍生物。万古霉素易溶于水,在甲醇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但不溶于高级醇和其它较低极性的有机溶剂。因此,以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剂进行CCC和CPC拆分时,通常采用两相系统:含万古霉素的水相固定相和富含对映体的低极性的有机活动相。这样,分配系数K值在0.5到1之间,有利于快速回收。采用甲苯和140mg/ml万古霉素溶液(pH4.7)组成的两相系统,分别以CCC仪器(13mL 分离柱)和CPC仪器(90mL分离柱)对正亮氨酸的丹磺酰衍生物进行对映体拆分。由于D对映体倾向于保存在万古霉素溶液相中,而L对映体倾向于保存在有机相中,因此,D,L对映体与作为固定相的万古霉素溶液一起注进,当L对映体随有机活动相洗脱出后,以有机相为固定相,万古霉素溶液相为活动相,将D对映体洗脱出,达到拆分目的。使用CPC仪器,在50分钟内可将50毫克的对映体拆分开。固然上述逆流色谱新技术的应用与其它色谱新技术相比,还有待于普及和推广,特别是在抗生素分离纯化方面,更显得薄弱不足。希看抗生素界的广大同行一起努力,学习、应用和推广逆流色谱这一分离技术,使它在抗生素行业异军突起,生根发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致谢:本所方东升工程师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予很多帮助,并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环孢菌素混合物中做了具体工作,特此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1]张天助. 逆流色谱技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戴德舜,等. 高速逆流色谱研究进展. 分析化学,[3] Foucault A.P. and Chevolot L.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instrumentation, solvent selection and some recent applications to natural product purification. J.Chromatog., A. [4]毕汝仁,孔英梅,余方健等. 国产抗敌素的分析鉴定.抗生素.): 370[5]Oka H, Harada K-I, Ito Y, et al. Separation of antibiotics by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J.Chromatogr.,A. [6]Lin P-C and Chu I-M. Separation of cephalosporin C and desacetyl cephalosporin C by high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in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Biotechnology Techniques. ):549[7]Renault J-H, Th&#233;penier P, Z&#232;ches-Hanrot M, et al. Preparative separation of anthocyanins by gradient elution 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J.Chromatog., A. [8]Ito Y. and Ma Y. pH-Zone-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J.Chromatog., A. [9]Chevolot L, Colliec-Jouault S, Foucault A, et al. Preliminary report on fractionation of fucans by ion-exchange displacement 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J.Chromatog., B. [10]Foucault A.P. Enantioseparations in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and 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J.Chromatog., A.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逆流色谱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