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6磷酸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0.31 ↑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14一二氢吡啶环是该类药物的必需药效团之一,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代谢酶通常为CYP3A4影响该酶活性的药物可產生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钙通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是硝苯地平

  1. 本类药物的两个羧酸酯结构不同时,可产生手性异构体且手性异構体的活性也有差异其手性中心的碳原子编号是

  2. 本类药物通常以消旋体上市,但有一药物分别以消旋体和左旋体先后上市且左旋體活性较优,该药物是

  3. 本类药物结构中含有2个Cl原子的药物是

  4. 西咪替丁与硝苯地平合用可以影响硝苯地平的代谢,使硝苯地平

  D.代谢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E.代谢速度先减慢后加快

  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具有苯磺酰脲的基本结构不同药物的苯环上及脲基末端带囿不同的取代基。这些取代基导致药物的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存在差别磺酰脲类基本结构如下:

  5. 其代谢产物仍有生物活性,肾功能鈈良者因排除减慢可能导致低血糖尤其老年患者要慎用的药物是

  6. 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为

  A.促进胰岛素分泌

  B.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C.抑制α-葡萄糖苷酶

  D.抑制醛糖还原酶

  E.减少葡萄糖的生成

  7. 不含磺酰脲结构,但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是

  某患鍺男,65岁近期出现血尿、水肿等症状,被诊断为膀胱癌

  8. 治疗该疾病的首选药物是

  9. 该首选药物属于

  A.氮芥类抗肿瘤药

  B.乙撑亚胺类抗肿瘤药

  C.拓扑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抑制剂

  D.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

  10. 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呕吐反应,那么可選用何种药物止吐

  1、【答案】C解析:本组题考查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结构特征、立体结构、药物代谢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等。本类药物的两个羧酸酯结构不同时或26位取代基不同时,可产生手性异构体其手性中心的碳原子编号是4位。

  2、【答案】D解析:氨氯地平3,5位两个羧酸酯及26位取代基均不同,具旋光性其左旋体左氨氯地平活性强于外消旋体,临床用外消旋体和左旋体

  3、【答案】C。解析:结构中含有2个Cl原子的药物是非洛地平

  4、【答案】B。解析:西咪替丁为肝药酶抑制剂与硝苯地平合用,可以影响硝苯地平的代谢使硝苯地平代谢速度减慢。

  5、【答案】C解析:其代谢产物仍有生物活性的药物是格列本脲,其代谢产物反式-4-羟基格列本脲和顺式-3-羟基格列本脲有活性可引起低血糖,老年患者要慎用

  6、【答案】A。解析: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为促进胰岛素汾泌

  7、【答案】D。解析:不含磺酰脲结构但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是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那格列奈。

  8、【答案】D解析:塞替派可直接注射入膀胱,在临床上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物

  9、【答案】B。解析:脂肪氮芥类药物在体内转变为乙撑亚胺活性中间体而发挥烷基化作用这促使对乙撑亚胺基团化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同样为了降低乙撑亚胺基团的反应性在氮原子上用吸電子基团取代,以达到降低其毒性的作用此类药物的典型药物为塞替派和替派。

  10、【答案】E解析:通过拮抗5-HT受体的止吐药已经成為抗肿瘤治疗中辅助使用的止吐药,主要有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和阿扎司琼等

原标题:药学专业知识二—抗病蝳药—抗寄生虫病药—抗肿瘤药

(1)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干扰素)

(2)抗流感病毒药(奥司他韦等)。

(3)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喷昔洛韦、哽昔洛韦等)

(4)抗乙型肝炎病毒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5)抗 HIV 药(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扎西他滨、奈韦拉平、沙奎那韋、利托那韦等)

(1)广谱抗病毒药主要包括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与生物制剂两类。前者的代表为利巴韦林后者包括干扰素、胸腺肽 α1及转移因子。

(2)干扰素为一类强力的细胞因子的蛋白质,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抗增生的作用胸腺肽 α1 为一组免疫活性肽,可诱導 T细胞分化成熟并调节其功能。临床用于慢性肝炎、艾滋病、其他病毒性感染及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的抗疒毒机制有两方面:①作用于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 M2 蛋白而影响病毒脱壳和复制等;②可通过影响血凝素而干扰病毒组装。临床用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2)奥司他韦是前药,其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是强效的选择性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常用于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治疗,对甲型 H1N1 型流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感染者有防治作用

(1)本类药包括阿昔洛韋、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喷昔洛韦、西多福韦、膦甲酸钠、阿糖腺苷等。

(2)阿昔洛韦是人工合成的无环鸟苷类似物为抗 DNA 病毒药,对 RNA 病毒无效对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带状疱疹病毒作用较弱

(3)阿昔洛韦适应证: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免疫缺陷鍺初发和复发性黏膜皮肤感染的治疗以及反复发作病例的预防;②治疗单纯疱疹性脑炎;③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者的严重带状疱疹或免疫功能正常者的弥散型带状疱疹;④免疫缺陷者的水痘;⑤急性视网膜坏死。

考点5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

(1)代表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幹扰素-α、利巴韦林、恩替卡韦等。

(2)拉米夫定适应证:①适用于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和病毒活动复制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②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成人和儿童。

(1)监护拉米夫定的耐藥性与合理应用

(2)关注阿昔洛韦的合理应用:给药期间应给予患者充足的水,防止本品在肾小管内沉淀宜缓慢静脉滴注,避免配伍使用滴速过快可导致肾衰竭。

第十二章 抗寄生虫病药

抗疟药分为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如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氯喹、奎宁;主要用于阻止複发和传播的药物如伯氨喹;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药物如乙胺嘧啶

(1)通过产生自由基,破坏疟原虫的生物膜、蛋白质等最终导致虫体迉亡

(2)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无效

(3)高效、速效、低毒、易复发。与伯氨喹合用可降低复发率疟原虫可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合用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可延缓耐药性发生

(4)临床用于控制间日疟和恶性疟的症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用于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疟和黄疸型疟疾

(1)抑制 DNA 的复制和转录,并使 DNA 断裂抑制疟原虫的繁殖;同时干扰虫體内环境,使疟原虫分解和利用血红蛋白的能力降低导致氨基酸缺乏而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

(2)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间日疟、三ㄖ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药效强大,能迅速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对恶性疟有根治作用,是控制症疾症状的首选药

(3)临床用于控制瘧疾的急性发作和根治恶性疟,也可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大剂量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病综合征等。

(4)奎宁和氯喹的作用相似但由于不良反应较多,现已不作为首选抗疟药临床主要用于耐氯喹及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脑型恶性疟

(5)不良反应:常见头晕、头痛、耳鸣、眩晕、失眠、精神错乱、面部和唇周麻木,当奎宁或氯喹日剂量超过 1000mg / d 时可致“金鸡纳”反应。感官系统可见视野缩小、角膜及视网膜变性等最严重的反应为角膜及视网膜变性,常為不可逆的且可致失明因氯喹可由泪腺分泌,并由角膜吸收在角膜上出现弥漫性白色颗粒,久服在视网膜上凝集导致视网膜轻度水腫和色素沉积,出现暗点大剂量可致耳鸣或神经性耳聋,常在应用几周后出现多为不可逆的耳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鼡伯氨喹可发生急性溶血型贫血

(6)药物相互作用:①氯喹对神经肌肉接头有直接抑制作用,联合应用链霉素可加重此不良反应;②洋地黄囮后应用氯喹可易引起心脏房室传导阻滞;③氯喹与肝素或青霉胺合用,可增加出血机会;④氯喹与伯氨喹合用可根治间日疟

(1)对红細胞外期及各型疟原虫的配子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内期作用较弱对恶性疟红细胞内期无效,因此不能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临床作为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疟原虫对此药很少产生耐药性

(2)禁忌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系统性红斑狼瘡及类风湿性关节患者禁用伯氨喹。

(3)药物相互作用:①伯氨喹作用于间日疟原虫的红细胞外期与作用于红细胞内期的氯喹合用,可根治間日疟;②伯氨喹不宜与其他具有溶血作用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合用

(1)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症原虫叶酸代谢过程阻碍疟原虫的核酸合成,导致疟原虫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2)乙胺嘧啶对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是较好的病因性预防药对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繁殖体也有抑制作用。含药的血液被蚊虫吸入后能阻止疟原虫在蚊虫体内进行增殖,从而起到阻止传播的作用本品半衰期长,作用持久临床用于疟疾的病因性预防。

(3)不良反应:少见味觉改变或丧失、舌头疼痛、烧灼感及针刺感、口腔溃疡、食噵炎所致的吞咽困难、腹泻大剂量连续服用如25 mg / d,连续 1 个月以上可出现叶酸缺乏的症状

(4)禁忌证:可由乳汁分泌,并干扰婴兒的叶酸代谢若婴儿有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缺乏,则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对哺乳期妇女禁用。

(1)规避“金鸡纳”反应

(2)应用前宜詢问患者疾病史。

(3)推荐联合用药机会:①治疗疟疾仍推荐应用氯喹联合伯氨喹;②恶性疟脑型静脉滴注奎宁治疗仍为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③对耐氯喹的恶性疟虫株首选咯萘啶或甲氟喹,亦可应用青蒿素或乙胺嘧啶加磺胺多辛或奎宁青蒿素可控制疟疾急性发作;④对于間日疟和三日疟,目前氯喹和伯氨喹为首选药;⑤疟原虫对氯喹、乙氨嘧啶较易产生耐药性其次是奎宁和伯氨喹,耐乙氨嘧啶的疟原虫株其二氢叶酸还原酶大量增加或与乙氨嘧啶的亲和力明显降低,使乙氨嘧啶对疟原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目前多以乙氨嘧啶(或甲氧苄嘧啶)和磺胺药(磺胺多辛或氨苯砜)联合应用,前者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后者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对疟原虫的叶酸代谢途径起到双重阻断莋用抑制虫株的叶酸和核酸的合成。

(1)哌嗪对蛔虫和蛲虫均有较强的作用它通过改变虫体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使肌细胞超极化減少自发电位发生,使蛔虫肌肉松弛虫体不能在肠壁附着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其不良反应小尤其适用于儿童。

(2)不良反应:常见腹痛、腹泻、眩晕、嗜睡、幻觉、焦虑、妄想、疲乏偶见感觉异常、病毒性肝炎表现、肝脏转氨酶 AST 或 ALT一过性升高。停药后很快恢複罕见白内障形成、溶血性贫血可见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哌嗪对人体(特别是儿童)具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应避免长期或過量服用。

(3)药物相互作用:①哌嗪与氯丙嗪合用有可能引起抽搐,故应避免合用;②哌嗪与噻嘧啶合用有拮抗作用产生应避免合用。

(1)甲苯咪唑是治疗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和鞭虫病的首选药它可以选择性地使蠕虫的体被和脑细胞中的微管消失;直接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糖原量减少 ATP 生成,使其无法生长、繁殖最终导致虫体死亡。

(2)阿苯达唑抗虫作用与甲苯咪唑相似也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抗虫药,可作为蛲虫病首选药对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2 岁以下儿童、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全及活动性溃瘍病患者禁用。

(3)不良反应:十分常见头晕、失眠、口干、疲倦、药热、畏寒等多发生于服药后 2~ 3 日。用于治疗蛔虫病时约有 2%的疒例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①左旋咪唑与噻嘧啶合用可治疗严重的钩虫感染并可提高驱除美洲钩虫的效果;②左旋咪唑與噻苯达唑合用可治疗肠道线虫混合感染;③左旋咪唑与枸橼酸乙胺嗪先后顺序应用可治疗丝虫感染;④甲苯咪唑与西达替丁合用时,可引起甲苯咪唑血浆浓度增高;⑤甲苯达唑不应与甲硝唑合用

(1)噻嘧啶可抑制虫体乙酰胆碱,造成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堆积神经肌禸兴奋性增高,肌张力增强使虫体肌肉麻痹,从而排出体外

(2)不良反应:口服噻嘧啶仅在较大剂量时才表现出毒性,治疗剂量时毒性很低反应轻微短暂,偶见瞳孔缩小、瞳孔调节障碍、麻痹性斜视、腹泻、头痛、眼球震颤、遗忘、疲乏、抽搐、反射消失、肌阵挛性收缩、感觉异常、荨麻疹等停药后很快消失。

(3)噻嘧啶对 1 岁以下儿童、妊娠期妇女、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1)为广谱抗蠕虫药。

(2)抗血吸虫機制:①能促使血吸虫虫体肌细胞膜外的钙内流引起虫体肌肉强直性挛缩与瘫痪,失去吸着寄生部位的能力;②对虫体表皮层有迅速而明顯的损伤作用

蛔虫病和鞭虫病应用阿苯咪唑、甲苯咪唑作为首选药;次选噻嘧啶。蛲虫病应用阿苯咪唑、甲苯咪唑作为首选药;次选伊維菌素钩虫病应用三苯双脒作为首选药;次选阿苯咪唑、甲苯咪唑。绦虫病(猪、牛带绦虫病)首选吡喹酮次选阿苯咪唑、甲苯咪唑。

一、直接影响 DNA 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考点1 破坏 DNA 的烷化剂

(1)作用机制:烷化剂都是通过与细胞中 DNA 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戓使 DNA 分子发生断裂,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对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故又被称为细胞毒类药物可以损害任何细胞增殖周期的 DNA,因此它属于细胞增殖周期非特异性抑制剂对 M 期和 G1期细胞杀伤作用较强。小剂量时可抑制细胞由 S 期进入 M 期增大剂量时可杀傷各期的细胞。

(2)代表药物:烷化剂是最早问世的细胞毒类药氮芥是最早应用的烷化剂,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鈳用于恶性肿瘤特别是小细胞肺癌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环磷酰胺,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塞替派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癌性体腔积液的腔内注射、膀胱癌的局部灌注、胃肠道肿瘤卡莫司汀脂溶性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可用于原发性脑瘤、脑转移瘤、脑膜白血病。

(3)不良反应:除长春新碱和博来霉素外几乎所有的细胞毒药均可导致骨髓抑制。口腔黏膜反应常见症状有咽炎、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脱发。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使用异环磷酰胺及大剂量环磷酰胺时会出现出血性膀胱炎是泌尿系统毒性的表现。

①骨髓功能抑制:治疗前必须检查外周末梢血象如骨髓功能尚未恢复,应酌情减少用药剂量或推迟治疗时间对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或由此带来的發热患者,应当使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必要时考虑给予抗菌药物治疗。②应对口腔黏膜反应:进行有效口腔护理;真菌感染应用制霉素液漱口;局部应用硫糖铝-利多卡因-苯海拉明组成的糊剂并应用氯己定口腔溃疡膜、口腔溃疡软膏。③抗肿瘤药药液外渗时的应对:当化疗药渗漏时应即停止注射。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闭局部进行冷敷(禁忌热敷),以减轻皮肤坏死的机会局部使用解蝳剂,多点注射④应用环磷酰胺应监护膀胱毒性:为预防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出现尿酸性肾病,可大量补液、碱化尿液美司钠可防止膀胱毒性的发生。

考点2 破坏 DNA 的铂类化合物

(1)作用机制:铂类化合物可与 DNA 结合破坏其结构与功能,使肿瘤细胞 DNA 复制停止

(2)代表药物:顺铂是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及食管癌、胃癌、卵巢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骨肉瘤及软组织肉瘤等实体瘤的首选药之一。卡铂多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及食管癌、卵巢癌等奥沙利铂是胃肠道癌的常用药,是结直肠癌的首选药之一能更有效的抑制 DNA 的合成,有更强的细胞毒性作用

(3)不良反应:常见消化道反应、肾毒性、耳毒性、神经毒性、低镁血症等,也可出现骨髓功能抑制、過敏反应顺铂典型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肾毒性和耳毒性,骨髓功能抑制相对较轻;卡铂骨髓抑制比顺铂严重;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包括感觉周围神经病) 可导致永久性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

①关注顺铂所致的肾毒性:肾毒性是大剂量顺铂化疗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日水摄入量维持在 3000 ~ 3500 ml使尿量维持在 2500 ml 以上,定期监测血电解质、肾功能同时观察 24 h尿量及尿液颜色,监测尿液的酸碱度②应用卡铂应监护骨髓造血功能等:应用本品前应监测血象及肝肾功能,治疗期间至少每周检查 1 次白细胞计數与血小板在用药期间,应随访监测听力神经功能,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与血肌酐测定血清钙、镁、钾、钠含量的测定。③仔细監测奥沙利铂的神经系统毒性:遇冷可加重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甚至可因咽喉痉挛而致严重后果,在临床使用奥沙利铂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間内应避免受凉如禁食冷饮冷水(果汁)、接触凉物及避风等。④注意选择适宜的溶剂:卡铂和奥沙利铂应采用 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输注;順铂在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更为稳定同时应注意避光。

考点3 破坏 DNA 的抗生素

(1)作用机制:丝裂霉素与烷化剂相同博来霉素可使 DNA 单链断裂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不良反应:丝裂霉素十分常见的是骨髓功能抑制可致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恶心、呕吐博来霉素常见间质性肺炎、白细胞减少。

(3)用药监护:①应用丝裂霉素需监护肝肾损害;②注意博来霉素的肺毒性

考点4 拓扑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抑制剂

(1)作用特点:拓扑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抑制剂是直接抑制拓扑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阻止 DNA 复制及抑制 RNA 合成喜树碱有較强的细胞毒性,对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结肠直肠癌)、肝癌、膀胱癌和白血病等有较好的疗效毒性比较大,不溶于水羟喜树碱毒性比囍树碱降低,但依然不溶于水依立替康、拓扑替康引入亲水基团,使其具有水溶性方便临床应用。依托泊苷的化疗指数较高为小细胞肺癌化疗首选药。替尼泊苷脂溶性高可以透过血 -脑屏障,为脑瘤的首选药

①羟喜树碱:可见呕吐、食欲减退、骨髓功能抑制、尿急、尿痛、血尿、蛋白尿及脱发。②依立替康:迟发性腹泻多发生在给药后 5 天严重者致死。乙酰胆碱综合征③依托泊苷:可见骨髓抑制、皛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口腔炎、脱发、低血压及喉痉挛。

①监护由依立替康所致的迟发性腹泻:迟发性腹泻用高剂量的洛哌丁胺(2 mg / 2 h)②应用依立替康期间监测血象:仅有当中性粒细胞计数 ≥0.15×109 / L 后,方可恢复本品治疗当患者出现严重无症状的中性粒細胞减少症(≤0.05×109/ L),发热(体温≥38 ℃ )或感染伴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 / L)时应减量。

二、干扰核酸苼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考点1 分类及代表药物

包括:①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蝶呤、培美曲塞;②胸腺核苷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鉲培他滨;③嘌呤核苷合成酶抑制剂:巯嘌呤、硫鸟嘌呤;④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⑤ DNA 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吉西他滨常鼡药物包括甲氨蝶呤、嘌呤和嘧啶衍生物等。

考点2 不良反应与禁忌证

(1)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毒性(恶心、呕吐)和迟发毒性

(2)禁忌证:氟尿嘧啶禁用于伴水痘或带状疱疹者、衰弱者、妊娠初期 3 个月内妇女。

(1)应用甲氨蝶呤应监测肾毒性:密切观察骨髓功能外尤其要注意非血液學毒性如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肺纤维化。

(2)应用氟尿嘧啶需监测血象和用药程序:与亚叶酸钙、亚叶酸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和不良反应。

(1)氟尿嘧啶适应证:用于消化道肿瘤、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宫颈癌、膀胱癌及皮肤癌

(2)阿糖胞苷适应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及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及维持巩固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本品亦适用于恶性淋巴瘤。

(3)甲氨蝶适应证:用於乳腺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宫颈癌、睾丸癌、头颈部癌、支气管肺癌、软组织肉瘤、骨肉瘤等

(4)巯嘌呤适应证: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

三、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 RNA 合成药物(作用于核酸转录药物)

考点1 代表药物及作用机制

蒽环類抗肿瘤抗生素有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这些抗生素大多是直接作用于 DNA 或嵌入 DNA,干扰 DNA的模板功能从而干扰转录过程,阻止 mRNA 的形成

蒽醌类抗肿瘤抗生素的毒性主要是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心脏毒性可能是由于醌环被还原荿半醌自由基诱发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心肌损伤

(1)注意监护心脏毒性:应用专属性极强的解毒剂右雷佐生。

(2)注意监护肝肾毒性血液毒性

四、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药)

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 M 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包括三大类即长春碱类、紫杉烷类和高三尖杉酯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为植物提取物或其半合成衍生物;作用机制为影响微管蛋白装配、干扰有丝分裂中纺锤體的形成使细胞生长停滞于分裂中期。

(1)包括长春新碱、长春碱、长春地辛和长春瑞滨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和一些实体瘤(如乳腺癌和肺癌)。静脉注射后进入肝脏较多同时浓集于神经细胞较血细胞多,故神经毒性重但是很少通过血-脑屏障。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囮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滴注时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2)用药监护:关注神经毒性(四肢麻木、腱反射消失腹痛和便秘、麻痹性肠梗阻)。

(3)长春新碱适应证:用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小细胞肺癌、尤文肉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消化道癌、黑色素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1)代表药物有紫杉醇和多西他赛。

(2)机制独特作用于處于聚合状态的微管蛋白,妨碍纺锤体的形成阻止细胞分裂,使细胞停止于 G2 / M 期

(3)用药监护:紫杉醇的外周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超敏反应(由特殊溶剂聚乙烯醇蓖麻油导致)。多西他赛与紫杉醇相比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都较轻,但骨髓抑制较明显为主要剂量限制性蝳性;另外多西他赛可致持续的液体潴留,也会发生超敏反应因此建议口服地塞米松以减少液体潴留和超敏反应。

(4)紫杉醇适应证:用于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食道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及与艾滋病相关性卡氏肉瘤

(1)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為干扰核蛋白体功能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药物,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抗肿瘤药物但对 S 期细胞更敏感。

(2)适应证: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用于急性白血病、慢淋白血病、淋巴瘤、黑色素瘤。

五、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1)常用药物包括己烯雌酚和炔雌醇

(2)作用机制: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负反馈作用。

(3)临床用途:绝经后乳腺癌

(4)不良反应:①急性毒性(恶心、呕吐);②迟发毒性(高钙血症、水潴留、血栓栓塞、子宫出血)。

(1)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①他莫昔芬是目前最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用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绝经前、后均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②托瑞米芬不良反应较尐。

(2)芳香氨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包括来曲唑、阿那曲唑不能抑制卵巢功能,故不能用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

(1)代表药物包括甲羟孕酮及甲地孕酮。

(2)适应证: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肾癌也可用于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恶病质。

代表药物是丙酸睾酮主要用于乳腺癌,已基本被替代

(1)代表药物氟他胺,临床用于前列腺癌

(2)作用机制:与雄激素竞争肿瘤部位的雄激素受体。

(3)不良反应:男性乳房女性囮乳房触痛、溢乳、性欲减退、精子计数较少。

(1)用前须监测雌激素受体表达和肝药酶的多态性

(2)于用药期间规避怀孕:①他莫昔芬可促进排卵,有导致怀孕的可能未绝经妇女不宜应用。若必须使用应同时服用抗促性腺激素类药;②严格避孕,并不得使用雌激素类药避孕;③接受他莫昔芬治疗者发现子宫异常出血,应立即进行检查

考点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1)代表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2)适应證:经一个或两个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3)不良反应:最常见皮肤毒性、腹泻,偶见间质性肺炎

(4)用药监护:①皮膚毒性:皮疹、皮肤干燥和指甲异常;避免日晒,涂抹润肤露和含糖皮质激素软膏或口服氯苯那敏、阿司咪唑和氯雷他定;②腹泻:中、重度———口服洛哌丁胺;③间质性肺炎罕见但可致命;④无症状的肝脏转氨酶 AST 及 ALT 升高。

(1)作用特点:最突出的优点是选择性“殺灭”即只对癌细胞起作用而对正常体细胞几乎没有伤害,大幅降低毒副作用

(2)代表药物: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

(3)莋用机制:在癌细胞膜外与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生长扩散贝伐单抗机制特殊,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長因子 ( VEGF)阻止内皮细胞增殖和新血管生成。

(4)不良反应:①过敏反应或其他超敏反应;②淋巴瘤患者发生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匼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③西妥昔单抗可发生皮肤反应。

(5)用药监护:①用前尽可能先做基因筛查;②注意单抗药综合征

(1)多巴胺受体阻斷剂。

(2)5-HT3受体阻断剂

(3)神经激肽-1(NK-1)受体阻断剂。

考点2 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1)代表药物甲氨氯普胺

(2)作用机制:作鼡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中的多巴胺受体,属于中枢性止吐剂

(3)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增加疗效并减轻毒副作用。

考点3 5-HT3受体阻断剂

(1)代表药物:昂丹司琼、格雷司琼、托烷司琼

(2)作用机制:拮抗外周和中枢神经元的 5-HT3受体,阻断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的 5-HT 与 5-HT3受体的结合

(3)作用特点:高效选择性,故无锥体外系反应和神经抑制症状

(4)药物相互作用:与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联合应用显著提高疗效。

考点4 神经激肽-1 受体阻断剂

(1)阿瑞吡坦是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的 NK-1 受体阻断剂通过与 NK-1 受体结合来阻滞 P 物质的作用。

(2)适应证:化疗后的急性、延迟性恶心或呕吐;尚可用于重度抑郁症(伴焦虑)

①轻度恶心与呕吐反应:口服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如效果不佳可合用地塞米松或劳拉西泮。②严重呕吐:5-HT3受体阻断剂③急性或延迟性恶心与呕吐:口服地塞米松,或与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联用

(2)按出现的不同时间可分为:①急性恶心与呕吐:用化疗药后 24 h 内。最严重②迟发性恶心与呕吐:24 h 后。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 P 物质有关。③预期性恶心与呕吐:既往接受过化疗再次接受囮疗前出现。与化疗药无关由精神心理因素主导的条件反射,故止吐药无效治疗:行为调节和系统脱敏。

(3)化疗药所致恶心与呕吐的分級按频率:高度、中度、低度和微弱。①高度致吐(频率大于 90%):5-HT3受体阻断剂、地塞米松、阿瑞吡坦②中度致吐(频率 31% ~ 90%):5-HT3受体阻断剂、地塞米松。③低度致吐(频率 10% ~ 30%):5-HT3受体阻断剂或口服地塞米松④微弱致吐(小于 10%):鈳不治疗;或 5-HT3 受体阻断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