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穗这位中药治便秘是治什么的

功效与作用
荆芥穗的功效:   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荆芥穗别名: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荆芥穗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荆芥穗有治疗感冒,麻疹,风疹,头痛,疮疡初起的作用,荆芥穗用药禁忌是阴虚头痛忌服荆芥穗。      药名:荆芥穗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经、肝经。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   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4.5——9g 。   来源: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   制法:   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摘取花穗。   芥穗炭: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荆芥炭:取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褐色。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荆芥穗的作用:   1、荆芥穗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2、荆芥穗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3、荆芥穗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4、荆芥穗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5、荆芥穗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6、荆芥穗治大便下血: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7、荆芥穗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8、荆芥穗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9、荆芥穗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10、荆芥穗治大便下血: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11、荆芥穗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2、荆芥穗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13、荆芥穗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荆芥穗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滇南本草》    荆芥穗用药禁忌:   1、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2、《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3、《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4、《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5、《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荆芥穗图片:
荆芥穗图片1
荆芥穗图片2
荆芥穗图片3&
荆芥穗图片4
荆芥穗图片5
荆芥穗图片6
荆芥穗图片7
荆芥穗图片8
荆芥穗图片9
荆芥穗图片10
荆芥穗图片11
荆芥穗图片12
荆芥穗图片13
荆芥穗图片14
荆芥穗图片15
荆芥穗图片16
荆芥穗图片17
荆芥穗图片18
上一篇下一篇
浏览次数: 6164 次您的位置:
荆芥(祛风解表)
http://www.39.net     时间:日
【药 名】:荆芥 &【拼 音】:JINGJIE
【英文名】: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
【功 效】:祛风解表,理血止血。
【主 治】: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性味归经】: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入肺、肝经。 ①《纲目》“入足厥阴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药物配伍】: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配石膏,治风热头痛。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配大黄,清热通便。
【别 名】:假苏、鼠q(《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
【处方名】:荆芥、荆芥穗、芥穗、炒荆芥、炒芥穗、荆芥炭、黑荆芥、芥穗炭、黑芥穗、荆芥穗炭等。
荆芥指生荆芥。是未经炒制的带花序的全草。
荆芥穗或称芥穗、生芥穗。是未经炒制的花穗。
炒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
炒芥穗是将芥穗切段后,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
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
芥穗炭是将芥穗炒炭入药者。方法同荆芥炭。
【商品名】:荆芥、荆芥穗,以色紫、茎细、穗多而密、香气浓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荆芥根) 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
【拉丁名】:药材Herba Schizonepetae原植物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 Briq.
【炮制方法】: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晒干。炒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荆芥穗方法同)。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考 证】:出自《吴普本草》。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全草,茎方形,四面有纵海,上部多分技;长45―90厘米,直径3―5 毫米;表面谈紫红色,被有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质脆易脱落。枝顶着生穗状轮伞花序,呈绿色圆柱形,长7―10厘米;花冠多已脱落,只留绿色的萼筒,内有4个棕黑色的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同属植物裂叶荆芥 Schizoncpeta multifda(L.) Briq., 东北等地亦作荆芥使用。裂叶荆芥的形态与上种相似,唯叶的最终裂片较宽,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穗较大而疏;苞片卵圆形,带蓝紫色;花冠蓝紫色,比萼片长1/2。显微鉴定: 粉末:黄棕色。①腺鳞头部类圆形,8-13细胞,直径22-108μm,柄单细胞,极短,内含鲜黄色或棕色物。②小腺毛头部1-2细胞,直径16-27μm,柄短,单细胞。③非腺毛1-6细胞,长67-810μm,中部稍窄,基部直径22-45μm,壁稍厚,上部细胞具细小疣状突起,下部1-2细胞有角质纵条纹。④茎表皮细胞垂周壁薄,平直;气孔直轴式。⑤叶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有气孔及毛茸。⑥花粉粒近环形,直径27-31μm,具6沟,外壁具网状雕纹。⑦果皮表皮(粘液层)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壁粘液化,胞腔小,不规则分枝,内含淡棕色物,其下色素层细胞有的向上嵌于表皮细胞间;表面观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壁粘液质化,留下含棕色物的胞腔,小形色素细胞群散列于表皮组织间。⑧果皮石细胞断面观1列,类长方形或类方形,界限不甚清楚,壁厚,有裂纹,胞腔星状,解离后细胞有多数参差不齐的分枝;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深波状弯曲,纹孔稀疏。此外,有果皮色素细胞,种皮细胞,导管,纤维。
【中药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α― Menthone)、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α―Limone- ne)。地上部分含挥发油1.3%,穗含挥发油约4.11%,油中主成分为d-薄荷酮(d-menthone)约42.9%,消旋薄荷酮、l-胡薄荷酮(l-pulegone)约33.9%及少量d-r烯(d-limonene), 另尚含γ-蒎烯。此外,荆芥穗中尚含荆芥甙A、B、C(schizonepetoside A,B,C),(1S,4E)-9-O-β-D- glucopyranosyl-pmenth-4(8)-en-3-one,apigenin-7-O-β-D-glucoside,luteolin-7-O-β- D-glucoside和橙皮甙(hesperidin)。
【中药化学鉴定】:取荆芥全草挥发油2滴,置小试管中,加乙醇2ml溶解后加1%香草醛硫酸试剂2滴,振摇混匀,溶液显淡红色(检查胡薄荷酮)。
如觉得本文有用,请向朋友推荐39健康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治便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