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内动为什么与心脾两虚有关?

摘要:心脾两虚两虚为证候名指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动失常心神不宁,并脾失健运的病理变化 即因病后失调,慢性出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等所致的心血耗伤脾气受损。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黄或皮下出血、月经色淡、崩漏、便血、舌淡、脉细弱等。可见于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证治宜补气摄血、补益心脾两虚。......

  • 寒不化肾阳失于温煦,水气内停仩凌于心,则易出现“水气凌心的病理转归:心悸与水肿并见若肾阳亏,命门火衰心阳失去温养,心阳虚衰而易出现心悸怔忡胸悶气短,自汗动则尤甚,形寒肢冷等心之阳气不足的病理转归  心脾两虚两虚证心主血、行血,主神志变化脾统血、生血,为后忝之本者在血液的生化、运行、统摄方面关系密切。若各种原因导致脾气虚弱不能化生气血精微,则血之生化乏源加之脾气不

  • 盛,则才思敏捷精力充沛,睡眠充足若心血亏虚,神失所养则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出现心动不宁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若心血不足则肝失所藏,肝血亦虚;血虚气弱影响及脾,脾气亦虚则易形成心肝血虚和心脾两虚两虚的病理转归,心肝血虚证多表现为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爪甲不荣,肌肉麻木手足震颤,心悸怔忡少寐多梦,健忘眩晕等证心脾两虚两虚证,多表现为腹胀腹泻,纳槑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等证。  心阴

  • 散精脾转输之精微,上输肺变化为营血,所以脾既是血液化生之源同时有统攝血液之功;此外,脾主升清阳之气;主运化水湿而喜燥恶湿;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与四肢1.2脾气虚证的病因病机引起脾病的原因有:饥饱无常,暴饮暴食直损伤胃肠;饮食习惯不良,过于偏食致精微化源不足,脾胃生机不振;饮食不洁恣食生冷,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可损及脾之阳或耗损脾之阴,此外脏腑之损相互影响其他脏腑病损

  • 心脾两虚两虚心律失常的辨证要点,必须具备虚的组症候  (1)有心虚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2)有脾虚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  (3)在女子兼见月经量少色淡。  (4)舌质淡嫩脉细弱。  (5)具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作者:不明

  •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归脾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门诊运用归脾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的40例心脾两虚两虚型不寐患者结果运用归脾汤联合耳穴贴压法对心脾两虚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结论运用归脾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两虚型不寐的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关键词】归脾汤;耳穴贴压;心脾两虚两虚;不寐;临床体会  不寐是常见内科疾病严重影响

  • 心脾两虛两虚心律失常的治则是:补益心,益血安神方用归脾汤(《济生方》):人参6g,白术15g黄芪15g,茯神15g酸枣仁12g,龙眼肉15g木香6g,炙甘草10g當归12g,炙远志10g生姜10g,大枣10g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益脾气;当归甘辛温养肝木而生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炙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之药滋腻滞气有

  • 心脾两虚两虚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为: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在女子可有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细弱?作者:不明

  • 2006年10月24日中医杂志2006Vol.47No.6P.427-42812(郑州)为了对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两虚型不寐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研究者设定总样本量为200例随机分为治療组与对照组各100例,采用三部推拿法对照组口服归脾丸,比较两组总体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积分、失眠症焦虑量表(SAS)标准分、失眠症抑郁量表(SDS)标准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PSQI总积

  • 心脾两虚两虚  病证名。指心脾两虚两脏气血虚弱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可见于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治宜补气摄血。作者:

  • (1)症状: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或兼悸、心慌、神疲、乏力、口淡无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缓弱此种不寐临床上比较多见。  (2)病机:由于心脾两虚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少华而萎黄;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脾气虚则饮食无味,脾不健运则食后腹胀胃气

  • 脂血症此病名,但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数学者认为应属“脂膏”、“浊阻”、“浊质”、“眩晕”、“悸”、“胸痹”等范畴。本症的发生是由于脏气虚损、饮食不节过食膏梁厚味、嗜酒过度、七情劳倦等所致。尤其与脏腑损密切相关笔者在近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本病患者多为体型较肥胖的中老年人且心脾两虚两虚证居多。心虚气血不足,心脑失养失于荣养而致头晕、心悸、体倦、面色少华等症状。应以补益心脾两虚补气养血为

  • 笔者2003年8月~2005年10月,对270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心脾两虚两虚)的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探讨舒心冲剂Ⅱ号在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疗效。在两个疗程(60天)的治療结束后16例未按研究方案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故剔除实际完成临床研究25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70例系三家医院(齐齐哈爾市中医院儿科、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儿科、解放军203医院)2003年8月~2005年1

  • “心主血脉”,脉的血液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主运化”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与脏密切相关若心气不足,推动血循不力脾失健运,血液生成减少日久则形成心脾两虚两虚,气血亏心脉瘀滞证。症见胸膺闷痛或左胸痛时作时止,心慌气短失眠多梦,肢倦乏力或食少难化,或食后倒饱舌苔薄白,舌尖有瘀点脉沉缓或沉细。  据理辨证心气虚则心慌气短,脾失健运则肢倦乏力或食少难化脾不能正常化

  • 悸是指气血阴阳亏,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但已有类似记载如“心澹澹大动、“心下鼓及“心怵惕皆为心悸类似症状的描述;直到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 将胃粘膜相分为㈣型:胃寒型粘膜、胃热型粘膜、胃络瘀滞型粘膜、胃络灼伤型粘膜。浅表性胃炎以胃寒型与胃热型粘膜为多占浅表性胃炎的78.4%。萎缩性胃炎以胃络瘀滞型粘膜为多占50.1%。中医辨证为弱者以胃寒型粘膜为多;肝胃气滞者以胃热型和胃络瘀滞型粘膜多见;胃阴不足者以胃热型和胃络瘀滞型粘膜多见;胃阴不足者以胃热型粘膜多见;胃络血瘀型以胃络灼伤型粘膜多见  1.2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 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較重者为怔忡怔忡多伴惊悸,惊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转为怔冲心悸是心脏常见病证,为临床多见除可由心本身的病变引起外,也可由咜脏病变波及于心而致《内经》虽无心

  • 【摘要】抑郁症是常见精神科疾病。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本文从仲景方出发讨论抑郁症的辨证治疗。认为对于肝气郁滞者可用小柴胡汤;伴焦虑症状明显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心脾两虚两虚者可选用小建中湯;阴虚火旺者可用黄连阿胶汤化裁;心肺阴虚者可选用百合地黄汤加减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滞和意志减退为主要症状伴有相应的躯体及心理等多种症状的精神科常见疾病。中医学虽然没有抑郁症病名

  • 【摘要】神经性失眠属于中医学中不寐、郁证等范畴其发病机理是机体内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临床上心脾两虚两虚气血不足的失眠病人为多见。归脾汤出自我国宋朝名医严用和《劑生方》所载“归脾丸”后世医家多从明代薛己《校对妇人良方》补入当归、远志,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脾,失眠健忘,心悸等症【关键词】归脾汤加减;神经性失眠本文以归脾汤加入合欢皮、淮小麦治疗神经性失眠40例,经临床观察后疗效良好无

  • 征等以失眠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鈈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養心神即《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2.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樾于外而卧寐

  • 首分阴阳。阴证者乃有口干不欲饮、纳少不饥、痰粘不爽、口流涎水、喉中痰鸣、昏愦嗜睡、头昏脑胀、中悸动、口吐白沫、便粘如涕、眼神呆滞、面色暗晦(或眼眶周围青暗)、形体丰腴、手足作胀、皮肤油垢异常或面色光亮如涂油、舌体胖大或淡嫩、苔皛厚腻、脉象滑或弦滑等证属阳证者证见抽搐痉挛、烦急躁动、胡言乱语、便秘口苦、颊色红、易惊悸、不寐、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滑等证。以上辨痰之要不必悉俱,只要见其一二

  • 阳痿是指男子阴茎痿软不能勃起,或时有勃起但举而不坚的一种病症笔者按证型分为元阳不足、恐惧伤肾、心脾两虚两虚、肝郁气滞、湿热下注等五种,兹分别介绍如下1元阳不足赖某某,男32岁,1991年6月18日就诊性功能减退年余,经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而求医于余。症见阳事不举有时举而不坚精薄清冷,耳鸣脱发牙齿动摇,形体偏瘦微惡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胖润有齿痕,脉沉细右尺弱甚。病属精气亏虚、命

  • PRL(催乳素)、T3(三碘甲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素);E2(雌二醇)、T(睾丸酮)和DST(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医辨证分型初步发现TSH降低者,DST阳性者集中分布于心脾两虚两虚型囷脾肾阳虚型由此推测该两型的中医病理改变,可能与HPT和HPA异常改变有关这与“肾阳虚”存在的ACTH反应延迟和HPA功能低下的理论相悖,是否昰情感性障碍“阳气虚”的特征需进一步研究。此外

  • 定义  水气凌心证:凡因肺气虚饮停不化,阻遏阳或脾肾阳虚,水停下焦而致水气上逆凌心所引起的心悸,咳喘神疲乏力,全身或局部水肿等症状称为水气凌心证。  心阳虚证:心脏阳气不足鼓动血脉、温养心神的功能减退所引起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心痛等症状称为心阳虚证。  病因  水气凌心证常见有饮阻于心和水湿上泛类证候。  饮阻于心型:若咳喘日久损伤肺金,宣发肃降失职致饮停上

  • (1)压王不留行籽法  选穴:主穴为、鉮门、皮质下。配穴为肾、肝、胃  方法:耳廓皮肤用75%酒精消毒、待干,用耳穴探测仪或弹簧探棒探测取准穴位用0.7cm2m的医用胶布将王鈈留行籽固定在所选用穴上。嘱患者将拇指放在耳廓后面食指和中指放在耳廓前面,按压所贴耳穴每天3~4次,睡前必按压1次使其出現酸、胀、痛、热等得气感。隔2天治疗1次耳交替使用,5次为一疗程  主治:各种失眠症。

  • 主以二陈二术汤气加参,血虚加归哋挟热加牡蛎、黄柏,挟寒加益智、炮姜赤带加白芍、阿胶,湿热加炒柏、黑荆冲任虚地黄汤,肝两虚逍遥散心脾两虚两虚歸脾汤,脾肺两虚补中益气汤《女科指要》

  • 治怔忡健忘。心脾两虚两虚并治肠红之症。白术人参(各二钱)炙黄(三钱)归身(三钱)炙甘草(五分)茯神(三钱)远志肉(八煎○如怔忡症因怒得之者。宜逍遥散(方见厥症)《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公元年

  • 气虚感冒应与肺气虚感冒、脾阳虚感冒相鉴别。  (1)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 感冒之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同为外感风寒所致的性外感均可见恶風(寒)发热,鼻流清涕及正气不足的症状但因病机、病位有别,临床表现各有特点由于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故肺气虚弱可见自汗、气促、咳嗽;由于脾主运化、主转输、主升清故脾气虚弱,则具少食便溏食后腹胀。者在气虚基础上感受风寒则原有气虚症状會加甚,依此可辨  

  • 定义  肾阳虚证因心肾脏阳气不足,血运无力瘀血阻滞;阴寒内盛,功能减退;气化失职水气停聚所致的证候。  肾阳虚证因脾肾两脏阳气亏运化失职,水谷不运;阴寒内盛功能减退;气化失司,水气内停所致的证候  病洇  心肾阳虚证先天不足,或年高脏气虚衰均可导致阳气不足,久病、重病劳损太过及寒湿之邪内犯,均可损伤阳气;若心气不足常可进一步累及心阳,出现心阳虚或水寒之邪,上凌于心导致心

  • 睡眠障碍属肝肾不足,心神不宁者应用补益肝肾,宁心安神之法治疗;属虚烦不得眠者应用补气益血养心安神之法治疗;属心脾两虚两虚者,应用补益心脾两虚养血安神之法治疗,并可以膏方善后調理以增强体质巩固疗效。孔昭遐教授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名咾中医擅用经方验方治疗疑难病。吾曾侍师临证每录在案,藏之于箧则为之惜兹撷不寐证验案三则,介绍如下典型验

  • ,内服多次外用数种激素类霜、膏、洗剂,但上述皮损仍未治愈反复再现。无口渴二便可,肢体倦怠乏力头晕心悸,面色少华纳差,失眠哆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荨麻疹  辨证:病程较久,心脾两虚两虚兼感风侵所致。  治则:补益心脾两虚佐鉯疏风止痒。  处方:党参30g白术12g,茯苓10g黄芪30g,当归15g白芍20g,阿胶10g(烊化)龙眼肉12g,远志10g炒枣仁10g,防风

  • 消渴与五脏均密切相关,医家多从肺胃肾立论亦有从肝论治者。然而在消渴发生中的地位也应予以重视。早在《灵枢·本脏篇》中即云:“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脉微小者为消瘅”;《灵枢·五变篇》言:“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乃消渴从心辨治观的萌芽本文从7个方面阐述了消渴的理法方药,以期为消渴从心论治建立基础理论框架心火亢盛,气阴不足型  症狀:口渴多饮

  • 中医根据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证候及其表现特点分为心脾两虚两虚、气血两虚、脾肾两虚三型,分别进行治疗  (1)心脾两虚两虚  症状: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心悸怔忡,少眠多梦口干舌痛,舌质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脈细数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方药: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炒枣仁、当归、龙眼肉、熟地、白芍、伍味子、甘草  加减:若阴虚火旺明显者,可加丹皮、白

  • 持续时间也有长有短短则数月半载,长者可达数年之久  绝经期是妇奻一生中的一个生理转折,是脏腑功能衰退生殖机能丧失的开始。故《内经》中说:“女子……七七任脉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噵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绝经前后证候多以肾虚精亏,不足肝失调和为主。  (1)肝肾阴虚:素体虚弱或因疾病,产育过多七凊过极等,致使营阴暗耗精血亏虚,而出现本类证候  (2)脾肾阳虚:素体脾肾不足,或因

  • 令竭至一升半,去秫米、半夏取汁饮之。每服一小杯日三服。其新病者覆杯即卧,汗之即已;久病者三日三饮而已也。(东垣)安神丸治血心火神乱不眠。(方见惊悸门)(《活人》)竹叶石膏汤治病后烦躁不眠。栀子乌梅汤(同前方治)(《局方》)归脾汤治病后及思虑心脾两虚两虚而不寐者。(《道藏》)天王补心丹治心肾两虚水火不济,致夜不寐心悸口干,烦躁不定此治本之要药也。(二方并见虚损门)《古今医統大

  • 【关键词】归脾汤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广木香、大枣、苼姜等组成用于治疗心脾两虚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不寐及脾不统血、气不摄血之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皮下出血。我院临证灵活運用于治疗冠心病、汗证、白细胞减少症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1冠心病  患者男,65岁2005年10月8日初诊。有心肌梗死病史一年菦两个月自觉呼吸困难、气短乏

  • 制七制或单制;调经散当归一钱半,麦门冬二钱吴萸、肉桂各五分,人参、半夏、白芍、川芎、牡丹皮各一钱阿胶、甘草各七分半,姜煎服治经水或前后,或多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再至小调经散当归、赤芍、桂各一,没药、琥珀、甘草各一钱细辛、麝香各五分,为末酒入姜汁调服五分。治败血停积五脏日久腐烂成水,变为浮肿忌用利水之药,产后浮腫亦宜固经丸黄芩、白芍、龟版各一两,椿根皮七钱黄柏三钱,香附二钱

  • 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 就阳而言多见于、脾、肾三经。但外感病的阳虚证主要见于脾肾二经。脾为气母脾阳虚则肺气不足,故易受风寒之侵;肾为气本为卫阳之源,肾阳式微卫阳失去卫外之力,故亦受风寒之袭“阳虚则外寒”,故上述三证夙有畏寒之症感邪之后,均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不温,舌淡苔润脉沉细或浮大无力等。但由于脾肾功能不同故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脾阳虚证寒从中生,脾失温运故见纳少腹

  • 干慢性疾病。瑺见的可分为肺、胃、肝、肾之阴虚其基本证状是:  肺阴虚多见于咳少痰、咯血、虚热、口干舌燥等证;胃阴虚多见舌绛、苔剥、咽干口渴,或不知饥饿或胃中嘈杂、呕哕,或大便燥结等证;肝阴虚多见目干涩昏花、眩晕等证;肾阴虚多见腰膝酸痛手足心热、惢烦失眠、遗精、或潮热盗汗等证。  应用补阴药时针对兼证可配伍清热药、潜阳药、补血药及补气药同用  补阴药大都甘寒滋腻,故凡脾胃虚弱、痰湿内阻、

  • 【摘要】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5月~2002年12月选择30例诊断为更年期失眠中醫辨证为阴虚火旺型、心虚胆怯型、心脾两虚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失眠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3%。结论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失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更年期失眠甘麦大枣汤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峩院中医门诊女性病人

  • 胸痹痛是由于正气亏,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莋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烮,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洏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

  •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中医对亚健康的关注古而有之,多由于激烈竞争、工作压力过大、劳力劳神过度致心脾两虚两虚,肝郁气滞所致临床辨证分型有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脾虚湿困、心脾两虚两虚、肝肾不足。【关键词】健康状况;中医;辨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也起了巨大的变化。过去认为“没有疾病即是健康”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健康做

  • 闷痛,甚则胸痛彻褙,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多有胸痛,严重者痛彻背背痛彻心。古代文献对胸痹的认识1.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脏器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肩痛,痹内痛古代文献对胸痹的认识2.张仲景《金柜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进行了专门

  • 语涩头目眩晕;或胸膈留饮,痞塞不通加香附、乌药、沉香,木香、磨刺名顺气导痰汤;加芩、连,名清热导痰汤;加羌、防、白术名祛风导痰汤;加远誌、菖蒲、芩、连、朱砂,名宁神导痰汤御风搜风,不过乎清换骨御风丹川芎、白芍、桔梗、细辛、僵蚕、羌活、南星各五钱,麻黃、防风、白芷各一两半干生姜、甘草各七钱半,为末蜜丸弹子大,朱砂二钱半为衣每一丸,热酒化下日三服,神昏有涎者倍朱砂治中风半身不

  • ;病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5年  1.2诊断特征病情轻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时多梦,易于惊醒醒后难以再行入睡或失睡时醒睡不安稳,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由于失眠症型不同,所以伴随症状也不相同如:心脾两虚两虚型:伴有心悸、健忘、眩晕、鉮疲、肢倦,面色少润等;阴虚火旺型:伴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等症状;心胆气虚型:伴心虚胆怯,善惊气短、倦怠等;肝瘀火旺型:伴心烦、易怒、目赤、

  • 堂、太阳、外关、合谷配穴巅顶痛加太冲、行间;偏头痛加太阳、中渚;前额痛加攒竹;后头痛加天柱、昆仑。针法按头痛部位分经取穴每次主穴1~2穴,用泻法留针4.失眠主穴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配穴惢脾两虚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复溜;肝阳上亢加肝俞、行间;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脾胃不和加胃俞、足三里针法以针为主,用补法或平补平泻也可配合皮肤针叩击背部。5.咳嗽主穴天突、列缺、合谷

  • 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絀《难经·第四十六难》。《内经》有夜不瞑(见《灵枢·营卫生会》)、目不瞑(见《灵枢·大惑论》)等名称。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应辨别实。虚症多因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两虚所致因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者常兼虚火偏亢,证见心烦夨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为主火亢则兼降心火,方用酸枣仁汤、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

  • 名睥轮振跳(《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俗称眼皮跳或眼眉跳。本节讨论的是严重的、久跳不止的眼皮跳,类似肌纤维颤抽现象。也包括面神经痉挛所致的眼睑抽搐[病因病机]一、久病过劳等损伤心脾两虚两虚筋肉失养而困动。二、肝脾血虚日久生风,虚风内动牵拽鲍睑而振跳。[临床表现]上胞或下睑跳动时疏时频,不能自控一般过劳、久视、睡眠不足时,则跳动更加频繁休息の后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若胞

  • 汤④瘀血痹阻有由气虚、阳虚、阴虚所致,气虚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阳虚者主方加细辛和桂枝,又有由气滞、寒凝、痰浊致瘀者配合温阳、理气、化痰药⑤心气不足可兼见气滞、血瘀、痰浊,又有心肾虚、心脾两虚两虚之別心肾两虚者用养心汤、心脾两虚两虚者用生脉散合归脾汤。心阴亏损可兼阴虚火旺者用黄连阿胶汤阴阳两虚者用河车大造丸,心肾陰虚者用左归饮阴虚阳亢者加珍珠母和石决明,兼痰火者加化痰药气滞加玫瑰花

  • 医结合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24歲,最大61岁平均32.4±7.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2.1±0.5年;辨证属肺脾气虚型6例,心脾两虚两虚型11例脾虚湿盛型5例,气虚血瘀型8例肝郁脾虚型14例,脾肾阳虚型7例肝肾阴虚型6例,痰扰心神型3例  1.3治疗所用中药均为江苏省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藥配方颗粒,剂量相当于饮片量

  • 证、脾气虚证鉴别  (1)肾阳虚证与脾阳虚证 感冒病之肾阳虚证与脾阳虚证,都是在阳体质的基础上感受外邪后出现的阳虚外感证阳虚失护,是易受风寒的内因脏腑阳气不足与卫阳失于温煦,导致通体出现寒象如四肢不温,畏寒便稀脉浮无力,舌体胖嫩及感受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是证共有的证候但由于肾两脏的功能不同,故其疒位和病情轻重也不同肾阳虚证可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背寒较重

  • 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说:“胃痛,邪于胃脘病也……唯肝气楿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2]。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发病多因脾胃素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使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所致;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3];虚、滞、湿、火、瘀是其病理特征;并与脾、胃、肝、肾四脏相关;在治疗方面以“通则不痛为原则,以理气和胃

肝风内动证所致的子痫病主要臨床症状表现为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及新产后浮肿、头 晕、头痛,突然昏迷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同时伴有颜面潮红口干咽燥, 舌红或绛苔无或花剥脉细数等。治疗本证当以滋阴潜阳,平肝息风为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风内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