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那个怎样看验血报告单单的结果是小于0.100

> > >验血第一篇:《验血能验出什么》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验血能验出什么
体检总少不了验血这一项目,验血只是一种手段,也不是多么复杂的实验,血常规检查是体检项目中基础而又重要的一项内容。人体中超过80%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变化反映出来,因此无论做什么检查,头一项就是参加空腹抽血。下面为您简单介绍一下通过验血可以发现的疾病:
空腹血糖值被认为是诊断糖尿病的黄金标准。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经2次重复测定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8小时抽测的血糖值高于正常值4.0-6.1mmol/L的标准,即可被认为是高血糖症。或餐后两小时血糖测定值超出7.8mmol/L,也可以称为高血糖,高血糖并不完全等于糖尿病。
指血液中的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引起的血脂异常现象。高血脂症可通过验血来诊断。
4.其他血液疾病
常见的有贫血、白血病、败血症、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血液性疾病,均可通过血常规化验检测出来,同时可以对造血干细胞功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
血液检查有很多种,小到血糖检查、血脂检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大到肿瘤筛查、基因检测等,均由血液标本检验出结果。人们通过验血能检查出的疾病种类也很多,如: 肝胆功能异常、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肾功能异常、高脂血症、糖尿病、低血糖等、钙代谢异常、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炎症、贫血及鉴别贫血类型、血小板增多或减少、肿瘤等。
本文来源:杭州入职体检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第二篇:《验血单的意思》
1、谷丙转氨酶(又名谷氨酸转氨酶 ,简称GPT、ALT)升高在临床是很常见的现象。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该脏器是不是正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GPT升高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常见的因素里,各类肝炎都可以引起GPT升高,这是由于肝脏受到破坏所造成的。一些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结核药,都会引起肝脏功能损害。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会引起肝功能短时间损害。 总胆固醇(TC):成人血清TC参考范围为2.85~5.69mmol/L(110~220mg/dl)。T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发病估计、治疗观察等的参考指标。TC升高可见于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此外,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等也可使TC升高。TC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此外,女性月经期TC也可降低。
甘油三酯(TG):成人血清TG参考范围为0.45~1.69mmol/L(40~150mg/dl)。TG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TG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胆道梗塞、糖原累积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急性胰腺炎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成人血清LDL-C参考范围为2.07~3.11mmol/L(80~120mg/dl)。由于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常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指标。LDL-C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apoB缺陷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多发性肌瘤、某些药物的使用等。LDL-C降低可见于家族性无β和低β-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apoB合成减少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脂蛋白的一种,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细胞转运到肝脏,代谢及排泄过多的胆固醇,以维持血浆正常胆固醇水平。其被誉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 2、3、4、5、
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血清HDL-C参考范围:成年男性为
1.16~1.42mmol/L(45~55mg/dl),女性为1.29~1.55mmol/L(50~60mg/dl)。 6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英文缩写TBIL或STB。参考值:3.42~20μmol/L。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
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总胆红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疸、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
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
总胆红素偏低见于:
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1]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就是面色微黄或苍白,但是否缺铁性贫血还要做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检查。厌食的人如果缺锌,也会引起总胆红素偏低。
总胆红素偏低也有可能是检测错误引起的,总胆红素偏低的患者可以再检查一次肝功能,看看是否是检查结果错误引起的。
1.生理性升高:新生儿黄疸。
2.病理性升高:
(1)胆道梗阻:可有很大升高;
(2)甲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3)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轻度或中度升高;
(4)胆汁郁积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5)急性酒精性肝炎:胆红素愈高表明肝损伤愈严重;
(6)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如Gilbert综合征可轻度升高。
3.病理性降低:见于癌症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与危害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
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在胆红素(胆汁成分)的代谢过程中,肝细胞承担着重要任务.首先是衰老红细胞分解形成的间接胆红素随血液循环运到肝细胞表面时,肝细胞膜微绒毛将其摄取,进入肝细胞内,与Y,Z蛋白固定结合后送至光面内质网中,靠其中葡萄醛酸基移换酶的催化作用,使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色素I,II混合物);在内质网,高尔基氏体,溶酶体等参与下直接胆红素排泄到毛细胆管中去.可见肝细胞具有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功能. 7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又称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用凡登伯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故将这种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测定直接胆红素主要用于鉴别黄疸的类型。结合胆红素的升高,说明经肝细胞处理和处理后胆红素从胆道的排泄发生障碍。
直接胆红素的参考值为1.71-7μmol/L(1-4mg/L)
间接胆红素的参考值为1.7-13.7μmol/L
总胆红素的参考值为1.71-17.1μmol/L(1-10mg/L)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列出的参考值只能作为大致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试剂不同,所以参考值也有差别,所以建议去询问检测医院的医生。
直接胆红素增高,属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时,可疑为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1、梗阻性黄疸 如果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直接胆红素不能全部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会引起总胆红素高,而发生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
梗阻、淤胆型肝炎等疾病都是引起直接胆红素高的原因。
2、肝细胞性黄疸 如果肝脏不好,肝脏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即肝细胞受损,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这时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偏高的现象,发生肝细胞性黄疸。肝脏疾病如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都是引起直接胆红素高的原因。
引起直接胆红素高的原因引虽然很多,但最常见的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直接胆红素高。因此,发现直接胆红素高时,首先要考虑是不是得了肝脏疾病,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确定引起直接胆红素高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直接胆红素偏高怎么办
假如胆红素过高思索需求停止输液退黄治疗,假如只是轻度偏高,能够思索用些中药调理,如吃些舒肝利胆的药物,如鸡骨草胶囊或舒肝利胆片停止调理!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故要合理布置饮食,生活要有规律,肉体要高兴,留意动静分离,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请留意以下几点:
1、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医生也建议胆红素高的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调节,注意观察,定期B超,肝功能等复查。
2、饮食宜油腻,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用且易消化吸收。
3、忌饮酒,忌过多甜食。
4、少吃油腻胆固醇含量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猪蹄等。
5、饭后宜卧床休息1-2小时,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给,有利于肝细胞修复。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肝细胞受损之后,直接胆红素偏高,或者胆道有问题的时候,直接胆红素就不能排入肠道,使得直接胆红素偏高。当直接胆红素偏高而间接胆红素不升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形成了梗阻性黄
疸(也称阻塞性黄疸),而直接胆红素偏高和间接胆红素偏高都偏高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就是肝细胞性黄疸的原因,这是造成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部分是先天性体内缺乏某些酶,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的,当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应积极到医院接受综合检查,查出病因,对于胆红素过高(胆红素高的危害)的人来说,应该进行输液退黄治疗。如果只是轻度偏高,可以考虑用些中药调理。 8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一般情况下间接胆红素偏高往往预示着肝脏的病变。
间接胆红素参考值:1.0-20.0 μmol/L
间接胆红素增高[1],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后,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1、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2、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
3、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注:血清中游离状态的胆红素在水溶液中溶解度低,与重氮试剂接触后不立即显色,必须加入乙醇或甲醇后才显红色,此称间接胆红素。间接 胆红素随血流送至肝细胞中,经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可溶性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酷,再与重氮试剂作用可立即(通常在1min内)呈红色,此称直接胆红素。两者合称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又名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肝胆红素、胆红素钠、晶体胆红素、水溶性胆红素、胆红素B、胆红素Ⅱ、结合胆红素等。
间接胆红素又名血胆红素、胶体胆红素、非水溶性胆红素、胆红素A、游离胆红素、 胆红素等。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1、肝脏疾患
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溶血性贫血
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间接胆红素,当血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血中间接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溶血性黄疸,患者通常会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症状。
3、血型不合输血
当输入血型不合的血液,会导致溶血,使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从而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4、肝细胞性黄疸
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2]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
5、新生儿黄疸
当新生儿出生以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并不按照面部、
顶部、躯干、四肢的顺序出现黄疸),精神不好,且2周内没有消退,这主要是因此母子血型或者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引起的,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9总蛋白
总蛋白,英文名称:TotalProtein(简称TP);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
新生儿 46~70g/L(出生~1周 44~76g/L);
7个月~1岁 51~73g/L;
1~2岁 56~75g/L;
3岁以上 60~76g/L;
成年男性:68~82g/L,成年女性:67~81g/L
双缩脲法的变异系数C.V=4%
1.升高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具有血液浓缩作用导致血清总蛋白增高。促皮质素、皮质类固醇、合成的类固醇、雄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制剂、黄体酮有促进或增加蛋白质合成作用。静脉注射氨基酸可引致测定结果的升高。血清中的右旋粘苷在双缩脲反应中产生浊度致结果假性增高,而安妥明导致总蛋白升高的机理不明。
2.降低抗癫痫类药物降低约3%。吡嗪酰胺、利福平、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可损害肝脏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三甲双酮致蛋白从尿中丧失,汞化合物致白蛋白尿均可致总蛋白降低。铵离子影响呈色反应使总蛋白假性降低。
1、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10肌酐
肌酐(creatinine,Cr)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白色结晶。热至约300℃分解。溶于12份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丙酮和氯仿。本品是从饱合溶液中缓慢蒸发而析出的含二分子水的结晶。在热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结晶含一分子结晶水。最大吸收波长234nm(ε 6900,pH6.5~12.3)、217nm(ε 4500,pH<3),225nm(ε 11100,1mol/L氢氧化钾)。闪点290℃。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
血肌酐:正常人的血清肌酐在53—140μmoI/L。
尿肌酐 :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参考值]8.4—1 3.25mmol/24小时尿或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浆肌酐的正常上限值为100微摩尔/升左右。
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损害的定量试验。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1)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降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作为追踪观察的指标。
(2)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或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 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男性5.3~16mmol/d;
第三篇:《验血说明》
一,尿常规
二,血常规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值范围
谷丙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SGPT/ALT 0-40U/L
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总胆红质素 T-BIL 0~18.8umo1/1
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 D-BIL 0~6.84umo1/1
参考总胆红素
总蛋白 TP 60~80g/1
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血清白蛋白 ALB 35.0~55.0G/L
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
碱性磷酸酶
ALP 成人20-110U/L
儿童20-220U/L
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γ-GT)&50U/L
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
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③酗酒,药物等所致
胆固醇 CHO
CHO 0~5.18mmo1/L &200
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甘油三脂 TG 0~1.6pmmo1/L 青年&150 老年&200
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 HDL-C 1.16-1.55mmo1/L 男&40(1.03) 女&45(1.16)
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
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2.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高HDL血症。
HDL胆固醇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
因此,HDL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2.84~3.10mmol/L 增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淀粉酶 AMS 血清0-220U/L 尿&1000U/L..
增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减低见于严重肝病(血清尿淀粉酶同时降低)
二氧化碳结合率/力 CO2-Cp 45.0~65.0ml%
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增多,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酸性中毒的代偿。
六, 乙肝五项指标含义:
HBsAg、抗HBs 、HBeAg、抗 HBe、抗 HBc。以上即为乙肝的& 二对半&,正常均阴性。
下列各种 &组合 &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①HBsAg、 HBeAg、抗 HBc(1 、3、 5项)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俗称 &大三阳& 。
② HBsAg、抗HBe 、抗HBc( 1、 4、5 项)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者。俗称 &小三阳 &。
④抗 HBs、抗HBe 、抗HBc( 2、 4、5 项)阳性:表示感染后恢复,已获得免疫力。
⑤ 抗HBe、抗 HBc( 4、5 项)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⑥抗 HBs( 2项)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 (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⑦ 抗HBc阳性( 5项):急性 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
第四篇:《验血报告单》
如何看验血报告单?
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1.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2.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3. 血小板计数(PLT)
血红蛋白测定(HGB)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青少年(儿童):110~160g/L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
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1.生理性减少:
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HCT(红细胞比容)
男性 40%~54%;女性 37%~47%;新生儿 48%~68%。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基本同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测定,常用作贫血诊断和分类的指标。还可用于临床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补液的实验检查依据。通常以HCT30%-35%为出现缺氧临界值,此时除输入晶体液及胶体液外,还应输入CRBC
1.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新生儿 35~43pg 儿童 33~37pg 成人 26~32pg 。
化验结果意义:MCH检查主要用于贫血的鉴别。正细胞性贫血者MCH正常,大细胞性贫血>32pg,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26pg。
2.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320~360g/L (32%~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升高:高色素性贫血、严重呕吐、频繁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化碳中化碳中毒、心力衰竭等。
(2)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附注:根据RBC、HGB、HCT的测定结果分别计算求得MCV、MCH和MCHC,前三项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结果,必须准确可靠,后三项才有意义。
相关疾病: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氧化碳中毒
3.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正常值:80~94fl (80~94μm3)。
化验结果意义:(1)增多:大细胞性贫血。(2)减少: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4. 白细胞数;WBC 成人:(4.0~10.0)×109/L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增高: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2)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门脉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等),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霉素)反应等。
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第五篇:《第一次验血》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我走进小学校园已近六年了。我知道,充满童趣的时光也将一去不复返!每当我想起这些,心里总是怅然若失。回想过去的日子,就像一本日记。它忠实的记录下我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每当我在心里打开它,翻看到日记里的精彩片段时,总是逗得哈哈大笑!(110)
那是在三年级上学期的一个午后,我忧心冲冲的坐在教室里,心烦意乱的等待着“灾难”的降临!原来昨天我们的班主任周老师通知大家今天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检。体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体检项目中还有抽血!每当我想到穿着白大褂的大夫手中拿着亮闪闪的针头,面目狰狞的向我走来时,心中总是不寒而栗。Oh my God!我的上帝!谁来帮助我呀!(135)
正当我心烦意乱的时侯,周老师已经带着医生来到了教室。在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排好了队伍接受体检。趁着周老师不注意,我们几个最怕抽血的同学悄悄的钻到了队伍的尾巴。这时同学们都不乐意了,有几个大嗓门的同学毫不客气的揭发了我们。在周老师的命令下,在同学们嘲笑的目光下,我们狼狈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等待体检。(137)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度日如年的我,胆战心惊的看着队伍在缩小,大夫离我越来越近!我吓得扭过头去,双眼直勾勾的看着校园里树上的小鸟,心里真想变成一只小鸟飞离教室。正在这时,我听到排在我前面的“李大胆”一声“惨叫” !心想他一定是遭到了大夫的“毒手” !连“李大胆”都经受不住大夫的“摧残”我可怎么办呀!(127)
这时,周老师那威严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章淏宇,该你验血了!我用祈求的眼神望着周老师,希望他能放过我。可是看到周老师那不容置疑的目光,我黯然的伸出了手臂,轻轻的放在课桌上。(76)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样,我从未体验过如此漫长的等待。我暗暗祈祷:“老天保佑快点结束吧,以后我一定好好听老师的话,认真完成作业,上课不说话,,,,”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手指上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扎了一下,顿时我的精神崩溃了,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从我嘴中传了出来!响彻在教室的上空(121)
这时一个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好了!完事了”,随即凉凉的棉球按在了我的手指上。我用惊诧的目光巡视着医生;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正用会心的目光看着我。一下子我全明白了,原来我并不孤立呀!如释重负的我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孙小燕。孙小燕和我刚才一样,吓得转过头去不敢看医生。我又望望大家,彼此会心的笑了。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结束了!大家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相互描述着某某人的窘态,一边开怀大笑! (179)
时间一晃,三年已经过去了!每当我们谈起这件事情总会引起笑声一片。从大家的笑声中,我们听出了自己的不成熟。感受到事情的本质和人们的想象相差甚远!要想了解一件事情,不要盲从大家的想象,只能自己去亲身体验!这就是我小学六年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也是小学生活中的一大收获。我会永远怀念我的老师;同学,已及小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143)
第六篇:《验血单指标》
白细胞计数(WBC)
血红蛋白浓度(HGB)
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RBC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RDW-CV)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血小板计数(PLT)
平局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压积(PCT)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大血小板比率(P-LCR)
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
淋巴细胞比值(LYMPH%)
单核细胞比值(MONO%)
嗜酸性粒细胞比值(EO%)
嗜碱性粒细胞比值(BASO%)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
嗜酸粒细胞绝对值(EO#)
嗜碱粒细胞绝对值(BASO#)
红细胞计数(RBC)
1.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c.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μL,新生儿为1/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μ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f.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 女性0-12mm/h。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小朋友的血常规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计数(PLT)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宝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各年龄段宝宝血液细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第1日 第2~7日 第2周 3个月 6个月 1~2岁 4~5岁
红细胞(×1012/L) RBC 5.7~6.4 5.2~5.7 4.2 3.9 4.2 4.3 4.4
血红蛋白测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111 123 118 134
白细胞\\(×109/L\\) WBC 20 15 12 - 12 11 8
中性粒细胞 N% 0.65 0.40 0.35 0.3 0.31 0.36 0.58
淋巴细胞 L% 0.20 0.40 0.55 0.63 0.6 0.56 0.34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250 250-300 250-300 250-300
第七篇:《关于验血单中的各项指标》
WBC是代表白细胞,正常范围是:4000——10000;
RDW是代表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范围:11.6_14.6%;
MPV是代表平均血小板体积,正常范围是:6——14;
GRAN代表中性粒细胞,正常范围是:50——70%.
超敏c反应蛋白偏高一般见于炎症或者是心血管危险。脂蛋白a偏高是肝脏对蛋白不能代谢的原因。
中性粒细胞:白血球总数正常值为:正常值为4.0×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占白血球总数的50%-70%:
其绝对值为:2.0-2.8x109/L—5.0-7.0x109/L;
血小板计数正常是100--300
1.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
降低: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
降低:贫血,出血*
c.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μL,新生儿为1/μL,6个月至2岁
婴儿为1/μ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
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
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
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
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
f.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小朋友的血常规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
主要看哪些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
必去深究。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
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
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
总胆红素(TBIL)
结合胆红素(DBIL)
谷转氨酶(ALT)
碱性磷酸酶(ALKP)
r-谷氨酰酶(GGT)
谷草转氨酶(AST)
第八篇:《体检验血能查出什么呀》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体检验血能查出什么呀
人们感冒发烧的时候,到医院看病。医生总会让你抽血化验。验血作为医学上最为基础的一种检查,验血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而且还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治疗效果。验血居然会这么神奇。那么,体检验血能查出什么呀?
专家表示:验血一般是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19个小项,其中有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目、中间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等。血液是一种红色粘稠的液体,由血浆和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里面有许多像蛋白质、酶、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等物质,平时这些物质的含量都有一定的正常范围;细胞部分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里的各种成分都有它们各自的作用。当身体有病时,某些成分就会有数量上和质量上的质变。
能查出的疾病:高脂血症、低脂血症等,并能帮助预防冠心病。
简要介绍:顾名思义,血脂检查就是通过抽血对血液中的脂类进行检查的项目。该项检查中不仅能对高脂血症、低脂血症等血脂类疾病进行筛查,而且,由于其指标还含有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和载脂蛋白E等指标,所以经常进行血脂检查,还能帮助预防冠心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能查出的疾病:贫血、感染和凝血问题。
简要介绍:血常规是最基础的验血检查项目。不过,由于其主要是针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物质进行检查的项目。所以,这项最基础的检查项目能对贫血、感染和凝血等方面的疾病进行全面检查。
能检查出的疾病:对于判断各种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 、贫血和高胆固醇积压症等。
本文来源:南京入职体检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第九篇:《不用去验血,一查就能知道自己缺啥》
不用去验血,一查就能知道自己缺啥,一定要收好
1、头发发黄、发焦,缺蛋白质;
2、头发疏稀无光,补蛋白质和维生素A;
3、防止白发,补叶酸,泛酸,对氨基苯甲酸;
4、经常掉头发,补卵磷脂;
5、头发开叉,补维生素E;
6、起头皮屑,补硒、维生素B2;
7、头痛,补B族,维生素C、维生素E;
8、脑中风,补维生素C、维生素E;
9、头晕,补锰;
10、防止白发,谢顶,补生物素;
11、青春痘,补维生素E,维生素A;
1、眼球发黄,肝脏不好,补维生素E;
2、眼睛发红有血丝,除睡眠不好,心脏病,高血压,补鱼油,卵磷脂;
3、白眼球发蓝的人贫血,补铁;
4、眼睛不好,有眼屎,流泪,肝不好,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 E、胡萝卜素A);
5、夜盲,结膜上皮角化,补维生素A;
6、眼结膜充血,畏光,补B2;
7、预防白内障,补维生素C,维生素B2,胡萝卜素;
8、预防近视眼,补钙镁片;
9、眼袋、黑眼圈,补维生素E,蛋白质透明脂酸钠;
1、耳尖有竖纹,心脏供血不足,补维生素E;
2、耳鸣的人,肾不好,补维生素E、维生素C;
3、耳朵发红,末梢微循环有问题,补B族维生素;
4、耳朵痒,补维生素E;
1、鼻炎,补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2、鼻子尖发红(酒糟鼻),补B族维生素;
3、鼻梁有横纹,心脏供血不足,补维生素E;
4、鼻窦炎,补维生素C、维生素A;
5、鼻出血,补维生素C;
1、口干舌燥,预防口角炎,补B族维生素;
2、舌头发红,补B族维生素;
3、牙龈水肿出血,补维生素C;
4、舌头水肿,猩红舌,地图舌,补B族维生素;
5、咬舌子,说话不利索,补B族维生素;
6、龋齿,睡觉叩牙,补钙镁;
7、口腔严重溃疡,补蛋白质或B族维生素;
8、舌尖发红,草莓舌,补B族维生素;
9、嘴唇发紫,供血不足,微循环不好,补维生素E;
10、口臭,补维生素B、维生素A;
11、风火牙痛,补维生素C;
1、手指关节发红,微循环不好,补胡萝卜素A,蛋白质;
2、手指尖中间发黑,补B族维生素、铁;
3、手指甲有竖纹,补蛋白质粉;
4、手指甲有横纹,补蛋白质,铁;
5、手指甲软,补卵磷脂;
6、手指关节肥大,补钙镁片;
7、手指关节发红,补维生素C;
8、手上长茧,缺蛋白质;
9、手指甲凹陷上翘,补铁;
10、手指甲有白点,补锌;
11、手脚冰凉,微循环不好,补B族维生素,维生素E;
12、手指甲易断,补铁;
指甲上有白带,补蛋白质、叶酸和维生素C;
14、指甲又干又脆,补维生素A和钙镁;
15、灰指甲,(真菌感染)补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
1、身上有小红圈、点是风湿,补维生素C,钙镁;
2、冬天皮肤发痒,夏天不痒,说明胆固醇高,缺铁,补鱼油和铁片;
3、皮肤干燥,毛囊角化,补维生素A;
4、皮下出血,补维生素C;
5、水肿,补蛋白质,维生素B6;
6、祛除老年斑,补维生素A、E、C;
7、皱纹增多,补水、胶原蛋白;
8、脸色发红、有血丝,心脏不好,补维生素B;
9、皮炎,赖皮病,补锌、维生素A;
10、脚气,补B族维生素;
11、浑身瘙痒,缺锰,补钙镁片;
12、预防粉刺、雀斑,补B族维生素;
13、皮炎,补维生素B2;
14、扁平疣,补维生素E,维生素A;
15、伤疤,补维生素E;
16、伤口不愈合,补维生素E;
1、腰酸背痛,补钙镁片;
2、甲状腺肥大的人,补B族维生素;
3、糖尿病,补纤维素,蛋白质,B族维生素;
4、减肥,补纤维素,B族维生素,VC;
5、便秘,补VB、C,纤维素;
6、思想压力大,补VC、VE、B族维生素;
7、预防感冒,补VA、VC、VD;
8、增加记忆力,补B族维生素、VC、E;
9、预防癌症,VC、VE 、VA;
10、骨质疏松,易骨折,补VD,VC、钙镁;
11、腹泻,补B族维生素,VK;
12、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切除,补蛋白质,钙镁;
13、抽筋,补钙镁;
14、睡觉打呼噜,补大蒜素;
15、防止未老先衰,补VB13,硒;
16、痔疮,补VB6;
17、关节炎,补VC,VE;
18、静脉曲张,补VE,类黄酮;
19、脂肪肝,补蛋白质粉,B族维生素;
20、下楼腿痛,补蛋白质和钙镁。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验血”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验血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看验血报告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