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八岁,子宫肌瘤7.2*8.3CM那么大,定州武警三院毛发移植分院医生说连子宫和瘤一块切除,我想保住子宫,听说还...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穆玉兰大夫本人发表
子宫肌瘤5.8*5.7*4.8CM,还一个直径约1.3CM,必须切除子宫吗_子宫肌瘤
状态:就诊前
咨询标题:子宫肌瘤5.8*5.7*4.8CM,还一个直径约1.3CM,必须切除子宫吗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日超生所见:宫底偏右探及大小约3.7*4.0CM高回声团块,附件未见异常。日超生所见:与宫后壁近宫底约5.8*5.7*4.8CM实性偏低回声团。于宫前壁见一直径月1.3CM实性偏低回声团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治疗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针对这个病情,您能否给一些治疗建议?不切除子宫行不?
我***发表于
如果没有临床不适,可以暂时观察或药物治疗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穆玉兰大夫本人
状态:就诊前
近几个月经期8天,前三天蹲厕手纸仅见少许血,中间三天量较大,没有其他不适感,用药的话,请问那种药效果比较好一些?谢谢您了!
建议用GnRHa类药物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穆玉兰大夫本人
状态:就诊前
您好穆博士,如果用这种药物治疗副作用是不是很大?如果要手术,能否用宫腔镜微创手术,这里的医生说多发性的不能用微创,如果行,在省立医院大约要花多少费用?
检查后再说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穆玉兰大夫本人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穆玉兰大夫的信息
1 宫腔镜技术系我省首先开展电切手术,我院最早开展宫腔镜手术者;
2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各种卵巢囊...
穆玉兰,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底特律医学中心及Cleveland Clinic高级访问学者,...
妇科可通话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北京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红房子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华西妇产儿童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妇产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220.177.198.53目前数据对接中长沙医院妇产科
您现在的位置: ->& ->& -> 湖南湘雅三院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手术多少钱
湖南湘雅三院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手术多少钱
来源:长沙医院
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手术多少钱?子宫肌瘤是怎么引起的?对于子宫肌瘤的成因,现在医学界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但是必须高度引起我们的患者的重视,如果发现的问题,及时去医院做个了解。那手术费由于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众多,包括bbt自凝刀术、宫腹腔镜微创术等。每种手术方法的费用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说。危害女性首先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危害要有一定的认识,在平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多发性子宫肌瘤造成大量出血,或长期的经量过多、经期过长以致贫血,而药物无法。此时,切除是解决办法。多发性子宫肌瘤长到拳头大小,造成骨盆中的其他器官受到压迫,手术切除可解除症状,而且大的肌瘤发生恶化的几率比小 肌瘤要大。肌瘤生长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之后,肌瘤不但不萎缩,反而变大。妇女不孕而其他一切检查正常,此时不孕的原因可能就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可能会造成。手术费
1.手术费用:用于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众多,包括bbt自凝刀术、宫腹腔镜微创术等。每种手术方法的费用不尽相同。
2.常规妇科检查:子宫肌瘤患者除了要进行常规妇科检查之外,还必须详细诊断,一是确定肌瘤的生长部位,二是明确肌瘤的单发性与多发性,这直接关系到手术方法的选择,不可马虎大意地对待。检查费用要根据的收费标准及检查的项目、具体情况来定。
3.术后药理:子宫肌瘤治疗后,最怕的事情就是发炎或残留后遗症,为了预防复发,医生通常会给你开药,要定期吃,坚持吃,并且要按时到作复诊。这些细枝末节的事开起来并不起眼,但实际上,它在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是重中之重,倘若稍有疏忽,复发的可能性便会成倍增长。当然,尽管这个环节的份量较
重,但费用也不会太高。
【疗法推荐】奥洛克超导多弹头系统轻松治疗子宫肌瘤
超导多弹头系统具有不开刀、不住院、可视微创、手术精准、治疗 、损伤更少、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的同时,还适用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功血等的治疗。
奥洛克超导多弹头系统五大优势:
1、超微创治疗,程度上减轻受术者的心理压力,治疗子宫肌瘤通过阴道至宫腔导入有温差电偶的弹头针,无需在腹部开刀或打孔,不会留下疤痕;
2、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整个手术所需时间短,见效快;
3、保子宫,不影响正常的生育,不切除子宫,对患者身体没有创伤,不影响内分泌及生育功能;
4、更安全,可视状态下操作手术,对肌瘤所在位置精确定位,不会损伤人体正常组织,安全有保障;
5、治疗效果高,国际几十万例,国内数万例患者 治愈的临床验证。
多年来,湖南医院凭借着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诊疗设备、专业的专家团队、精心的康复护理深受广大女性朋友的认可及青睐。为服务百姓,方便患者寻医问诊,湖南医院诊疗中心施行“一患一医一诊室”制度,妇科专家全程陪诊,并且开通了网络在线咨询/预约挂号服务,让患者在家里就能与湖南医院的专业专家进行交流,让患者及时的了解自己的病情,还能免去在医院排队的麻烦直接预约专家。
☆温馨提示☆:妇科疾病的患者除了需要及时检查和正确治疗外,平时的防治措施也不能少。患上妇科疾病不要惊慌、病急乱投医,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系统检查及早期、科学、规范、专业的治疗。
长沙医院是甲级综合性医院,医疗条件优越,技术过早或过晚的做无痛人流的话,不敢确保无痛人流的危害的发生,但是如果在最佳时间做无痛人流的话,肯定会把无痛人流的风险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希望女性朋友能把握住无痛间,时.....
国务院特殊津贴妇产科专家
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
中南大学医学博士
长沙医院作为长沙市公立医院,长沙武...[转载]明清各家闲章原印精品(转帖四)
接前页(四)
光洁挺拔不失古趣的篆刻大师黄士陵
黄士陵(),字牧甫,又作牧父、穆甫,号倦叟、倦游窠主。安徽黟县黄村人。十四岁即逢清军与太平军在家乡打仗,家园被毁,失学失怙,悲悲切切地当了十几年"末伎游食之民"。早年流寓南昌,以经营照相为生。1882年转居广州。1885年被荐去北京国子监南学肄业。1887年后又久居广州。1900年归黟县,不复再出。黄士陵在粤期间,投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大潋幕下,从事广雅书局经史校刻,又协助吴大潋编纂金石书籍,如《十六金符斋印存》钤拓、《刘熊碑》重刻等工作,同时又以鬻书鬻印自给,眼界大开之际又有多多的实践机会,其技艺长进不亚于苏浙印家。
黄士陵与吴昌硕的篆刻艺术相比较,可以说是各臻其美,一时瑜亮。虽然这两位大师年龄相仿(吴长黄四岁),处在同一时代,但各自的印学主张、创作手法、艺术风格却迥然不同。吴氏印章特别是晚年可以说是每印必破,而黄氏成熟期的印作则力求无一方不光洁。黄士陵的清峻、雅逸与吴昌硕的雄浑、奔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这是稍有印学常识的人牡牝立辨的。
在章法上,黄氏注重"印外求印",借鉴金文布白之神理,形成了于平整中见流动,在参差中求均衡的特点。其印章布局通常用两种手法:一是在大体匀衡的空间里,利用线条的欹正和粗细的有度变化、小空间的不匀分割等手段,使印作在规整中流出灵动的气象;二是把金文布白中那种散中求正的章法构成运用到印章中,即所谓在不平整中求平整,在不均匀中求均匀。
在字法上,广撷搏取三代秦汉文字,或假其形,或取其意,并将汉隶及金文的一些笔画形态合理而成功地移植到缪篆中,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丰富了篆刻艺术的字法语言。
在刀法上,黄氏以生辣、挺拔的长冲线条为主。如果说,吴让之的印章线条是以表现笔意为主,那么黄牧甫的线条却以表现刀味为主,但正是由于他早期对吴让之下过很大的功夫,而且书法造诣又极深,所以黄牧甫的印中书法意趣无处不在,但却不刻意以刀拟笔。
黄士陵印作重清淡,印作没有奇险的形式,没有磅礴的气势,初看似乎平平,细品则意韵隽永。
吉金之美并不等于古玺的再现一一如果是那样,黄士陵的作用将是十分有限的。他的功绩在于他把吉金之美作为一种新的审美格局引入篆刻,从而创造出一种光洁、挺拔、妍美的格调。他认为,宗秦汉不能"不脱近人蹊径",应师其本来面目,那才是"正道"、"定理"。因为剥蚀过的汉印古玺,其剥蚀之处正是"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换言之,残破不是传统的原貌,仿汉也只有"无一印不完整,无一画不光洁,如玉人治玉,绝无续断处,而古气穆然"才是神品,才是对印章雅正传统的真正继承。
朱文"眉间心上"花芙蓉猫捉老鼠钮章3 &2.4 &4.7cm
白文"燕处超然"寿山鹿目格对章9 &2.3 &2.3cm
朱文"寿如今石"寿山鹿目格对章9.2 &2.4 &2.4cm
尝寺"不知阡日日向谁旱"寿山半山石会刍钮童 2.4 &4.9 &7.3cm
白文"雪岑所藏经籍金石书画印"寿山黄芙蓉,虬龙布水巧色螭龙钮章5.5 &4.2 &6.2cm
白文"禅心侠骨"寿山巧色高山石双狮钮章3.8 &3.9 &8.3cm
朱文"三好堂所收金石"寿山红半山酒逢知己透雕钮章3.9 &3.1 &8.9cm
朱文"人生得意须尽欢"花芙蓉双狮钮章3.4 &3.4 &8cm
白文"自是人中凤"将军洞芙蓉浮雕缠枝荷叶扁圆章,紫檀木盒装,丁仁题盖"刀笔镕铸"四字 2.1 &4.8 &9.5cm
白文"从吾所好"寿山坑头冻石狮钮章,质细洁稍坚,半透明,肌理有金属细点和砂丁,多裂纹。3.4 &3.4 &5.5cm
白文"江七公审定书画之记"白芙蓉蟠螭钮章4.1 &4.1 &5.6cm
白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独龙布水钮章。寿山上洞芙蓉,产于加良山天面洞,色多白.黄、红、灰等,质凝腻。老红木盒装,高邕之题盖:"养石清福"四字。
24&3.4&9.4cm
朱文"长寿"白芙蓉螭虎钮章2.6 &3.4 &8.5cm
神、形酷似缶庐的徐新周
徐新周(),字星州、星洲、星舟、藕华庵主、制庐主人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星州幼年童蒙时期即好古器物,尤对篆刻着迷。后见吴昌硕印章,大为赞服,乃投其门下,潜心追摹,请其指点,进步神速,不久,即成为吴氏门下佼佼者之一。作品与缶翁几可乱真。星州年比缶翁少九岁。所作印谨守师法,不逾规矩,神、形酷似缶庐,边款亦然。然细察印字,线条似较方匀坚实,不若缶翁之深厚恣肆。缶翁七十岁以后,眼力稍欠加之每日书画篆刻应酬极多,故有时来不及持刀治石,就亲自篆好印稿,委其门人代刻。常为缶翁代刀的约三、四人,星州亦为其中之一,当时徐新周亦已六十有余。凡代刀之印,昌硕多先篆稿,最后略作修饰,并亲加边款,亦有连边款悉由星州代劳者,如《苦铁印选》中"高聋公留真迹与人间垂千古"一钮即如是。徐星州篆刻虽取法缶翁,但后来能尽其脱变,严谨朴实,稳健自然,虽雄伟之势略逊,但别有神趣,亦为当时江浙一带名家,求印者甚多,东瀛日本其作品流传亦极广泛。
白文"为竹写照"田黄石黄皮薄意浅雕山中高士随形扁童 1.9&5.1&92cm
绝摹仿恶整理戛戛独造的齐白石
齐白石(),名璜,字白石,号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是诗、书、画、印诸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现代艺术大师。在近代篆刻艺术史上,是继吴昌硕、黄士陵之后又一个能开宗立派的巨人。
齐白石长于诗、书、画、印,无不卓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三十八岁那年在湘潭城内,...一位大盐商命画衡山七十二峰全图,用了六尺中堂十二幅,重色重彩,仅石绿一色就用了二斤,盐商十分满意,送酬金三百二十两银子。这是一个大价,传遍附近各县,请他画的人更多了。家中房小人多,就用此银典租了附近五里远的莲花峰下的梅公祠,一家六口搬去住,取名"百梅书屋",祠内空地,添盖一书房,取名"借山吟馆"。在这一一年,齐白石读书学诗,赋诗竞有几百首之多。
齐白石尝自谓他"印第一"。
那齐白石的篆刻为何最为突出呢?他五十九岁时曾经说过"刻印,其篆刻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全在不蠢,胆敢独创,故能超出千古"。这几句话,说明老人对优秀传统的秦汉古印有深邃的理解,他看出秦汉印人的智慧与才能是在"天趣胜人",而他们"超乎千古"的经验是"胆敢独创"。他早年习印,本从丁敬与黄小松一路开始,四十岁以后,见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就改摹赵体,至四十八岁,钟情于秦汉印,渐融为一一体,始能自具面目。五十岁后,又专攻铸印或凿印,而后旁涉《天发》、《三公山》、《纪功))等碑,最后才决以"不知有汉"而跳出汉人之窠臼。他在字法、章法、刀法上均"胆敢独创",故能自出面目。正如他告诫自己的那样,刻印要不"摹"不"作"不"削",方能达到"以天趣胜人"的创造精神。在他七十岁左右,有嗜印青年罗祥止等先后来投师老人,求其当场奏刀,白石乃取自藏印石,目.刻且解。祥止惊谓:"听师所言,如闻霹雳,见其挥刀,如似呼呼有风声"。后京城传出说,老人治印隐隐有风雷声,究其原因,是老人治印时均以石抵案侧,持刀力冲,石与木案相触,"戛戛''有回响,声若远雷,且老人奏刀甚速,袖底风生,自在想象之中。
朱文"乾象"平头博古钮 2.2 &2.2&4.6cm
朱文"人长寿"红高山硕果松鼠钮长方扁章,齐白石1933年作。2.2&5.3&48。。
白文"金石奇缘"无框。用单刀冲刻,气势豪爽,无所拘束。是白石1933年作品。2.4 &2.4 &8.7cm
朱文"人长寿"寿山花杜陵硕果松鼠钮章,是齐白石1933年的作品。5 &5.1 &12.5cm
博采诸家形神皆得的钟以敬
钟以敬(),字越生,又字鹬(去鸟旁)生,一作鹬(去鸟旁)申,号让先,别号窳龛。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家曾经商,挥霍过度而贫落,寄居古刹。髫龄便嗜好金石。工刻竹,摹金文最佳,典雅精美。书工篆书,于吴皇象《天发神谶》尤为致力,笔势飞动,气韵苍劲。印宗浙派,擅拟赵次闲,陈秋堂两家,形神兼得,精整隽拔,清末民初,同道推为浙宗巨擘,王福庵、丁辅之、吴石潜、高时敷等皆极佩之,求其镌印不鲜,其拟徐三庚法,亦深有会心。
朱文"墨妙"寿山溪管田薄意松下高士随形章,该田石肌理有细黑砂点,质通灵凝腻。 7.3&5.3&2.5cm
白文"干云直上"寿山高山冻巧雕水牛钮2.7 &2.7&8cm
朱文"有所为"花芙蓉螭虎钮章3.3 &1.5 &5.6cm
白文"自是人中凤"寿山白田石黄皮浮雕"羲子爱鹅"、"山居即景"巧色浮雕随形章。3.7&1.5 &10.4cm
苦心经营的叶为铭
叶为铭(),原躬铭,字盘新,又字品三,号叶舟,原籍安徽歙县,世居杭州。少擅篆隶,十多岁即工铁笔,初宗西泠诸家,后溯周秦两汉,于古玺、汉玉印及宋元朱文印,皆功力深邃,有手摹《周秦玺印谱》。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叶舟苦心经营,与丁仁、王福庵、吴隐创立名扬四海的印学团体西泠印社,印社成立后,还手纂了((西泠印社社志》,在今天已经是印社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了。杭州市里湖路口石坊叶舟有联云:"印传东汉今尤惜,社结西泠久且长。"叶舟所著,以"广印人传》最为驰名。
他的印作,面目较多,无论是师法前后浙派还是直取秦汉玺印之法,都十分精严,以平直朴茂为时所重。白文((明月千秋》和《自是人中凤》两方章系师法汉铸印,方正中含圆润,平和温润,所谓不激不厉,风规白远,边款也挺秀可观。
寿山黄杜陵狮钮白文印"明月千秋" 2.0 &20&106cm
寿山狻貌白文圆章"自是人中凤" 2.4 &3.6 &5.7cm
入古不泥别开一宗的赵古泥
赵古泥(),字石农,别署古泥,亦号泥道人。江苏常熟人。幼年家贫,读了几年私塾,后来读不起了,就在常熟金村一家药铺当学徒。偶在摊贩上买得一方旧石印,他越看越喜爱,就偷空学起刻印来。没有印石,就拿砚子来代替;没有刻刀,就拿钉子磨成刀样来刻。当学徒是很辛苦的,起得要比大家早,睡得要比人家晚来的时间供他学刻呢?他就等铺子里人都睡静了,取一只破酒罐子,把蜡烛点在罐子里,就着烛光刻。有一天,吴昌硕的高足常熟人李虞章先生来药铺找掌柜的,当他看到古泥先生的印作,大为惊异,认为他有刻印天才,就送了他一把刻刀,几方印石,一部查篆字的《六书通》。二十多岁时,经李虞章先生引荐,终于成为他仰慕已久的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门下弟子。
在吴昌硕先生的提掖帮助下,赵古泥到昌硕老友常熟沈石友家中学艺,在沈家几年中,见识了大量古画、古印、古砚,艺事猛进。沈家藏名砚一百五十八方,大多为吴昌硕亲笔落墨,皆由赵古泥经意镌刻。古泥先生还善于刻碑,所以臂力腕力特强,最善攻坚,牙铜晶玉,无一不工,而且都能刻的跟石章一样。古泥生平不治产,衣食可资,惟在十指。非义之财,一介不取。与人敦厚,负者不较,惟疾俗如仇。生前好友无锡名画家胡汀鹭挽联云:"松禅书法,苦铁图章,海内尽知名,绝艺多归君腕底。"古泥对后辈学生,处处不失师范,经他教授的学生濮康庵、李益中、王辛一、邓散木等。草书专家于右任先生于1927年秋特到虞山访问古泥,后赋诗云:"石作剥残神亦到,字求平整洁仍严,缶翁门前提刀者,四顾何人似赵髯。"
古泥治印大气磅礴,与缶庐难分轩轾。缶庐治印,重视笔意和运刀的酣畅率意,但在章法上却时有失妥贴,时见松散突兀之弊。古泥敏锐地看到了这一弊端,心领神会地着意于章法布白,诚如他的弟子邓散木所说:"赵石章法别有会心,一印入手,必先篆样别纸,务求精当......故其所作,平正者无一不揖让雍容,运巧者无一不神奇变幻。"
古泥自创了一种参差错落、方圆互用,且富装饰趣味的篆体作为用于入印的取材。又在刀法、章法等方面逐步与师门拉开了距离。终于在四十岁前后异军突起,别开一宗,创立了"虞山印派",与缶老各树一帜,在印坛独步一时。古泥一生治印逾万,著有《拜缶庐印存》四十册。
白文"清赏"昌化桃花冻鸡血石章 1.8&1.8&4.8cm
朱文"师逸"寿山掘生杜陵穿钱螭龙钮章。印体黄色居多,质细洁脂润。微透明,肌理含红格和网状萝卜纹。2.9&2.9&12cm
无尘俗之气的童大年
童大年(),原名嵩,字心龛,又作心安。他是西泠印社的耆宿,生于清朝同治12年(1873年),属鸡;卒子1953年,享年81岁。2003年恰是他诞生一百三十周年,据西泠印社现任理事、童氏作品收藏家,浙江中医大学教授林乾良先生撰文纪念童大年的文章称,在西泠诸老中,童大年是位很有影响的大家。当年,西泠曾集当代印人作品成10册《现代篆刻集》,一般每家仅占一页,而第8册《童心龛刻印》则为童氏专集,其印之为世所重者如此。
童大年自幼受父兄之熏陶,即能搦管弄翰及奏刀刊印,与金石书画结下了七十多年不解之缘。其父松君,字叶庚,江苏崇明人,科举出身,曾任德清知县,喜西泠之水木清华,晚年移居湖上。童父学识渊博,诗文鉴赏及金石书画皆精擅。所创《益智图》,比七巧板更为奥妙。生五子,大年最幼,故又号"松下第五童子",而所作印谱则称《童子雕豫》。三兄名晏,字叔平,为有名的奇士,画、印、诗可称三绝。有如此龙虎般的父兄,这个童子果然不同凡响,英雄一世。
童大年如其父兄而身兼众艺,论者皆认为以印为首。其作品曾集谱行世者,除上述两种外还有《依古庐篆痕》。此外,童氏的自用印、樵古印、瓦当印、古人名印等,大多为林教授所珍藏,总数在两百方左右。在林教授的收藏中,大半是童氏青年时的习作,往往是一丸小石刻两三面。这些印,是1962年冬由西泠印社收购后又放出来的。当时林教授每月跑印社一次,倾囊货石而归,真可谓废寝忘食。童氏作品不致失散,亦缘也。从这些印中,可以看出童氏当年治印方面曾打好两个基础:"樵"与"创"。樵即摹仿,他曾临摹过古玺、汉印以及明清印作百余钮,都是遗貌取神的力作,极其精妙。创即创作,他曾为许多古人刻名印,有的人还连刻多方,可知是进行创作上的探索。这两个基础,显然是十分重安,缺一小口。
童大年这位前辈可以在各种印材上创作各种印格,真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了。当年,吴昌硕,陈伏庐,邵裴了等极推重童氏,赞他"刻什么是什么",论交数十年,轶事甚多。
童氏长于西泠,自然能刻浙派,对之研究颇深;但这类作品在数量上并不太多。他的斋称为"依古庐",曾用此名所作印谱(见前),可知他以古玺、汉印为主。童氏承父兄之余烈,三代彝器之类均多有收藏,故尤多以钟鼎入印。其楷书敦厚如其人,行书流畅。其书以篆文最见功力,亦从钟鼎出入如其印。画以没骨花卉为主,兼能翎毛,山水。二十七岁时,大年随武进黄山寿先生游宦津门,同任哈达瑞方伯及文邵儒观察莲幕。1900年庚之岁,有直督某请达端为介,欲招大年襄理政务,童大年以直督乃祸国之辈,不肯折腰事之,借念母心切,匆匆偕黄山寿一同南归,备历艰险。
五十以后,大年名播大江南北,始以鬻艺营生。童大年于印可说竭毕生之精力。自七岁习刻,早岁曾于摹古玺印百余钮,毫厘毕肖,其印艺盖植基于此。大年性爽朗,嗜酒,"一二八"之役,沪西居民皆纷纷撷取细软趋避租界,大年先生自康定路寓所独携大坛醇酒以随,其好饮如此。
大年精研六书,常习篆隶,所书从容典雅,无尘俗之气。书法以大篆及八分书为世所重,篆尤高古。若百练钢化为绕指柔者,能把钟鼎、陶、玺诸种文字神采,一炉共冶。
当然,印人中能如吴昌硕那样独创一种高古雄浑的面目,开一代之宗,固然可敬。但能如此者,千古又有几人?能像童大年这样"印兼众长",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这里选刊若干童氏印作,以见一斑。
白文"老夫平生好奇古"寿山大洞高山博古平钮章3.5&3.6 &3cm
白文"上下与天地同流"寿山善伯洞螭虎钮章45 &4.4 &5.8cm
朱文"益与吉祥"寿山白高山石螭虎钮章2.8 &2.7 &5.4cm
白文"逃俗庐"寿山高山冻母子螭虎钮童2.8 &4.5 &58crn
白文"收拾云烟幸有山"寿山玛瑙洞高山薄意巧雕春风得意章2.9&3&5.3cm
一时名震沪上的篆刻大家赵叔儒
赵叔儒(),初名润祥,以诞于其父镇江府任所。镇江古称润州,因而得名。后名枫,字献忱,后易名时枫,号纫苌,字叔儒,以字行。家中藏有东汉延熹(桓帝年号)、魏景耀(蜀汉后丰年号)二弩机,故颜所居日二弩精合,晚年自号二弩老人。浙江鄞县人。
赵叔儒少年时代为四明望族,曾祖在镐,祖冲九,皆县学生员,父佑宸,清大理寺正卿。因此他从小就在这种书香门第中得到熏陶,对金石书画等艺术从小就喜爱,加之生性通敏,束发读书时即嗜雕刻。八岁时,一次家宴,来了许多名流亲友。席间听说叔儒工画马,有人倡议是否请当筵一试。叔儒即起揖就案,执笔挥洒。顷刻,一马画毕,立于纸上,神骏异常,席问传观,诧为神童。
叔儒岳丈乃闽中巨富,婚后曾在岳丈林颖叔家住了三年,遍观林家旧藏,三代吉金文字以及宋元书画甚多,因而艺事大进。辛亥革命后,他在沪上鬻画刻印,有一马黄金十笏之说。所作花鸟山水清秀典雅,书法亦文秀有加。篆刻则宗秦汉古繁印,其印风方正平稳,隽秀文静。对宋之圆朱文的研究发展有重要贡献。此外,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弟子五十多人,造就出许多杰出的门人来,如方介堪、陈巨来、叶露渊、陶寿伯、张鲁庵、徐邦达等。
陈巨来《安持精含印话》云:"迩来印人能臻化境者,当推安吉吴昌硕丈及先师鄞县赵时枫先生,可谓一时瑜、亮。然崇昌老者,每不喜欢叔儒先生之工稳;尊叔儒先生者,辄病昌老之破碎。吴赵之争,迄今未已。余意观二公所作,当先究其源:昌老之印,乃由让之上溯汉将军印,朱文常参甸文,故所作多为雄厚一路;叔儒先生则白手为叔上窥汉铸印,朱文则参以周秦小玺,旁及币文、镜铭、故其成就开整饬一派。取法既异,岂能强同。其二公法度精严,卓然自振,不屑随人脚后则一也。"
陈巨来为叔儒入室弟子,所沦当最具真知酌见。
朱文"乐天知命"寿山双色芙蓉石章2.2 &21&12.2cm
白文"先忧事者后乐事"寿山巧色高山石巧雕双狮钮章2.9 &2.9 &9.1 cm
而去深感悲痛,梁启超认为陈师曾的逝世是"中国文化界的地震",吴昌硕挽日"朽者不朽",齐白石为痛失知己而老泪横流,老人有"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之句。
陈衡恪最后居京十年,是其艺术创作的盛期,但时CMt对他毕竟太残酷了,他没有完成个人艺术的全部里程,但在理论上完成了一个重要课题一一即在文人画受到冲击的时候,由于他在理论上的阐发,稳定了文人画的阵脚,也促进了文人画的变革。他指出:"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这些观点非对中国民族艺术之美学思想有深刻认识者不能道出。
陈衡恪其治印初由黄易、奚冈、赵之谦等人手,后转为喜缶翁印风而师之,得吴昌硕纯刀入石之妙,出奇造意,不因避酣熟而陷狂野,神理白媚,往往于拙中见巧。友人姚华论其印云:"师曾印学导源于吴缶翁,泛滥于汉铜,旁求于鼎彝,纵横于砖瓦甸文,盖近代印人之最博者。又不张门户,不自矜秘。"弟子王友石录其平时论印之说十七则,即论审字、定体、布局、印制、刻法、周秦印玺、汉印、泥封、碑碣、金文、陶文、砖瓦文、邓派、后浙派、前徽派等,凡四千余字为《槐堂摹印浅说》,齐白石为之序。他的篆刻喜以冲刀出之,印面气势雄伟,酣畅淋漓。边款也质朴峭拔,迥异于时辈。《心居》刀法爽辣,在平直的篆法中体现汉官印朴茂的情趣,"居"字的"尸""古"互相穿插也十分别致,将古籀篆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刚健挺劲为难得的精品。"情痴"以方折的用笔表现为略显圆转的体势,处理得十分自然,两字的旁逸弧线穿插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陈衡恪英年早逝,未得尽展其才华,存世作品不多。但他在现代画史和印学史上是一位有相当代表性的人物,故一般研究中国现代画史的人,往往从他开始。
寿山薄意朱文印"心居" 1.8&1.8 &7.6cm
寿山螭虎钮朱文印"情痴" 2.2&2.3&4.3cm
创设西泠印社的功臣王褪
王禔(),原名寿祺,号维季,字福厂(即庵),别号印佣,晚号持默老人,斋名麋砚斋,浙江余杭县人。王福厂父同伯是浙江有名的金石家,幼承家学,十来岁就刻得一手好印。1904年,他二十五岁时,即与丁辅之、叶品三、吴石潜等在杭州孤山创设西泠印社,至1914年始建完成。他们对我国印学的提倡,功绩昭著。
王福厂青年时代曾供职于铁路部门,任计算及测绘之职,公余常逗游于厂肆间,购得不少历代篆刻名家印章。二十八岁那年即拓行一套《福厂藏印》,共收丁敬、邓石如等三十九家。其中有的印文被磨去,也将边款拓出,这种保存文化之精神,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三十四岁至北京,应邀赴北京任印铸局技正,时全国官印,悉由印铸局篆铸。又应当时故宫博物馆马衡院长之请,聘为顾问,对清宫所藏金石书画等文物参以鉴定评审,所见日多,艺事日进。他的圆朱文秀美流畅,不论文字的笔画繁简,都能自然融洽地统一于印面,使人有面对潺潺流水,依依垂柳的柔和优雅之感,特别是朱文多字印,其意法的妥帖可谓无出其右。
朱文"传是楼"田黄红田薄意随形章 3.3 &2 &4.8cm
白文"凿开风月长生地"白芙蓉螭虎钮章5 &2.2 &4.3cm
朱文多字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将军洞芙蓉狻猊钮章。 3.5&4.5&4.3cm
朱文"以学愈愚"寿山牛蛋黄双螭穿环钮扁圆章 19 &4.5 &7.7cm
白文"吉羊"琥珀鼠钮方章 1.6 &1.6 &3.2cm
白文"乐"寿山搁溜田薄意浅雕梅兰竹,该田石因显露地表,长期受阳光风雨侵蚀,失去原来的温润,变得粗涩多裂。
吴中一时名手王云
王云(),字石芗,一字石香。江苏苏州人,秉性孤介,终身未娶,尝以道观为家。工刻竹,刻扇骨尤精。以细边朱文为擅长。在当时印坛动辄浙、邓各派双峰对峙之时,像他这样以朱文见长,又是以细印文粗边框或粗印文细边框的特殊形式处理为之,倒是十分特殊的。
苏州从文彭开始算起,篆刻也算源远流长。"塔影园派"顾苓在苏州艺林中可谓独树一帜,王云自幼从顾苓上溯文彭,耳濡目染,得其林郁石虚之气。"寒香深处"一印平实工稳,有相当的水准,足见他的步趋其着眼点也是相当高的。时称他为吴中篆刻名手,信不谬也。王云的价值即在于他以晚近的立场孤军奋斗,去重温明代文人印的形式趣味,以孜孜铁笔,承传吴门书画印家的遗风,其创作动机,是极其风雅的。
朱文印"壶中日月长"红芙蓉蟠螭钮印章2.5&3.8&4.3cm
白文印"寒香深处"青田季山石随形薄意印章3.2 &32 &11 cm
虞山弟子邓散木
邓散木(),原名铁,字钝铁,后改名散木,别署芦中人,虚不、楚狂人,自署一足、夔、斋馆有厕间楼等。他自认为长于诗、书、印,短于填词及作画,故又白署"三长两短斋"。邓铁是上海人,可他一生中对常熟虞山感情特别深厚,人们往往只记得在他三十一岁时拜赵古泥为师,习篆刻,书法则问业于萧蜕庵,因两师皆为常熟虞山人,故自称"虞山弟子"。
在邓铁的人生第一个转折关头,影响他后来一生的是一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常熟裁缝师傅韩不同。1913年秋天,十六岁的邓铁,因不堪奴化教育,顶撞英人所办华童公学的英籍教员,愤而离校,归家自习国文和书法。可是,因为没有"师傅领进门",只能是盲目地练习。每天读倦写累了,邓铁便到弄堂口看热闹散心。
有一天,邓铁按母亲吩咐,请弄口成衣摊韩不同师傅到家里来量体裁衣。韩师傅为邓母量完尺寸,刚想告辞,见邓铁正在专心致志地埋头书写,就饶有兴趣地走到邓铁身后观看,当即给邓铁指点示范起来,并指出:"埋头苦练,不讲究方法,就算练十年廿年,也练勿出好字来的!"裁缝师傅还会写一手好字?疑惑的邓铁只见韩师傅饱蘸墨水抬起手臂使手臂和肩头形成一个水平的大弧圈形,然后,拳着五个手指头,悬腕正锋,下笔如飞。不一会工夫,一一页大字写成,是何绍基笔体。邓铁看着发呆,等不同师傅放下毛笔,他便当场恳求拜师学艺。
从此以后,不同师傅不仅常教邓铁练书法,还教授他练习各种防身的招术,什么站马桩、打弹腿、雨伞十八、条棍十八等等。邓铁的指、腕、肘、臂,都逐渐变得很有力量,身体也更加健壮。他可以单手握住核桃,一用劲,将核桃"握"得支离破碎。这一招,使家人感到吃惊之极。在书法上,邓铁也明白,写字要依靠腕部、肘部和臂部三个部位同时发力,力量也要均衡。为此,就必须悬臂,而且要悬得同肩胛一样齐;悬臂不容易,必须下大力气、花大功夫锻炼。而所有这些,在以前,邓铁是闻所未闻的。他眼前这位成天弓着腰,在大大的裁缝桌上忙个不停的人,居然会有这等惊人的好书法好身手!令邓铁如痴如迷。
拜不同师傅的第二年端午前后,成衣摊的常熟同乡探亲归来,告知邓铁韩不在家乡染病身亡。邓铁才从那位师傅口中,了解了不同师傅原是个读书人,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武双全"小秀才"。弱冠以后,他果然中了文武秀才。不幸的是,家中遭火灾,又遇地痞流氓等恶势力纠缠,无奈,不同隐姓埋箱,改学裁缝,只身到十里洋场上海混饭吃。据说,他原来姓韩名森广。
在邓铁的人生第一个转折关头,这位寻常之辈韩不同师傅,给予邓铁的深刻影响,到了邓铁花甲之年,依旧念念不忘地谈起他。怀念极了,便形诸文字。1957年下半年,邓散木六十初度,遭蒙政治"灾难",他一面埋首二著述,一面更加缅怀所有曾经对自己有热心帮助的人。于是,他特意为不同师傅一这位在他自学成才的道路上起过领路作用的人,写了一篇虽短小却颇为生动的文章"记韩不同》。文末,邓铁以深沉蕴蓄的情感写道:"每当提笔写字,随时还会有一个矮小瘦弱,文质彬彬的人影子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位瘦弱却很有传奇色彩的缝衣匠,便是韩不同!一位来自常熟虞山脚下的裁缝师傅。
邓散木治印师法赵古泥,他常对学生讲"印人必须是书家,书家未必是印人。治印毕竟不同于书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绘画艺术的因素,就是章法。"邓散木在印章章法上研究极深,常有过人的奇思,许多作品的布局令人拍案叫绝,一生留下50多本印谱,五千多方印拓,所著((篆刻学)),以清劲端和的小楷书之,集篆刻教材与书法范本为一体。1955年,应人民教育出版社之聘,至北京工作。大鸣大放之际,因上书文化部《书法篆刻是否孤儿?》和《救救书法篆刻艺术》,为书法篆刻请命,被划为"右派",惨遭厄运。1960年,左足被截;翌年伤右腕;逾年割胃;其后一年即以胃癌逝世。
邓散木晚年书法的"涩",篆刻的"涩",这里面既有着返真归朴的那一面,也有着那么多的愁苦与不平。值得一提的是,邓散木的艺术成果为新虞山印派在印学史卜的地位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寿山五彩杜陵狮钮对章白文"有所为" 2.7&2.8&8.1 cm寿山五彩杜陵狮钮对章朱文"禅意" 2.7
&2.6&83cm
朱文"风景这边独好"红芙蓉子母螭钮章5.1&2.9&8.2cm
朱文"千难一易"寿山花旗降竹鸡钮童4.6 &2.7 &6.3cm
白文"见素抱朴"高山石甲虫花果钮章24 &2.9 &9.8cm
白文"隹堪吃饭"寿山鱼脑冻吉象钮章 3 &3 &7cm
平生治印不下三万方的陈巨来
陈肇(),字巨来,后以字行,别署安持,安持老人,斋名安持精合,浙江平湖人。十九岁拜赵叔儒为师,叔儒先生为一代宗师,兼精书画篆刻者,见他于印领悟胜于书法,乃令专功于印,且诲之日:"尔须多学汉印,不必拘于学我,学我即像我,终不能胜我也。"后由师介绍认识吴湖帆,见识既广,艺事猛进。从吴湖帆处借得珍本汪关《宝印斋印式》十二册,潜心研究七个寒暑,刻遂炉火纯青,工稳老当。后又得见平湖葛书征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攻圆朱文。平生治FP不下三万方,各大图书馆请他刻圆朱鉴藏印甚多。书画名家张大千、溥心禽、吴湖帆用印多出其手,有《安持精合印话》等行世。陈巨来在赵叔儒门下的弟子中称得上是佼佼者,赵叔儒赞他"刻印醇厚,圆朱文为近代第一"。
白文"忠厚传家"寿山荔枝萃狮钮章,该印为陈巨来76岁时(1981年)所作。1&0.9 &8cm
白文"美意延年"寿山红杜陵蟠螭钮章2.8 &2.8&6.3cm
白交"意与古会"寿山巧色荔枝冻高山三螭钮章2.6&2.6 &7.3cm
徐悲鸿最器重的画家兼印人陈子奋
陈子奋(),字薏乡,号无寐,福建长乐人。画擅白描,得陈老莲、任伯年用笔之妙,篆刻承家学,宗邓石如、并冶皖浙两派为一,尤能融人甲骨、钟鼎、玺印。刀法峻爽、印面光洁,善网融藏锋而力厚思沉。曾任中小学教师,后鬻艺为生,新中国建立后任福建文史馆馆员。著有《颐谖楼印话》、《寿山印石小志》,出版有《名将印谱》。他与徐悲鸿交往始于1928年。白结识后,悲鸿经常去信讨论治印,并在一通书札中给予陈子奋以殊高评价:"当代印人精巧若寿石工,奇岸若齐白石,典丽则乔大壮,文秀若钱瘦铁,丁佛言、汤临泽等亦时有精作,而雄浑无过于兄者。"徐悲鸿《伯乐相马图》题记日:"戊辰(1928年)夏尽,薄游福州,乃识陈先生薏乡,年未三十,已以篆刻名其家。为余治t游于艺'、'长咸(加鸟旁)颔亦何伤'、'天下为公'诸章,雄奇道劲,腕力横绝,盱衡此世,罕得其匹也。"
寿山白高山冻蟠螭钮白文印《似介眉寿》 2.9&2.8&4.2cmra
自出新意的来楚生
来楚生(),原名稷勤,号然犀,别号负翁,一枝,非叶,书斋名然犀室,安处楼。晚年易字初生,亦作初升。浙江萧山人。于杭州宗文中学毕业后,继母欲使进北京大学习法律,因祖父逝世耽搁不果,改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国画,得尝所愿。其时潘天寿先生任教其间,来楚生深为倾慕,书画均受其影响。美专毕业后居杭州,潘天寿先生亦移杭州执教,于是师生关系甚为密切。抗战爆发,举家迁沪,来楚生在上海常以书画篆刻鬻艺自给。后改任教职,以继家计。曾与同道组织东南书画社,定期雅集,切磋艺事。1946年曾在上海((中国画苑》举行个展,颇受好评。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晚年受聘为七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来楚生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书画篆刻均独具风格,有书、画、篆刻三绝之誉。其画清新简逸,在现代花鸟画坛独树一帜,书法拙中寓巧,草书、篆隶享有盛名。篆刻远师秦汉,近取益吴熙载、吴昌硕、齐白石,自出新意,开创一代印风。其肖形印融汉画像古肖印为一炉,活用汉画像之法,旧瓶新酒,朴拙恍如汉制,在印坛冠绝古今。有《来楚生印存》、《来楚生书法集))行世。1949年,邓散木曾题印赞云:来楚生在晚年印艺大放光彩,变吴昌硕的圆劲为方挺,章法流走自然,线条拙朴老辣,雄劲苍古,其秦汉刻石刀法更趋炉火纯青。来楚生的边款也成就卓绝,诸体毕备,以老辣朴茂为特色。
寿山花芙蓉双螭戏珠钮白文印章"静者寿安得生",来楚生中年时作品,刻于1949年孟冬4.8 &2.3 &5.Ocm
寿山角端钮朱文印童"冷暖自知" 2.3 &2.3 &4.Ocrn
异彩纷旱的明清石章印钮
石章虽小,却有琴棋书画之雅。小小的印章,集书法、美术、雕塑于一体,又以众多名贵、稀有的矿产为物质依托,是非常独特的一种艺术珍品。在方寸之间就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篆刻艺术的发展必然也促进印钮艺术的发展,许多雕刻高手在易于受刀的石印上随心所欲地雕镌出精美的印钮,两者结合相得益彰,石印自此开始盛行。
圆雕是明清印钮上主要运用的雕刻手法。明代民间石章印钮制作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从出土和传世的实物来看,石章上雕刻的动物题材有螭、狮、虎等,其他质料的印样式则见有龙龟、辟邪、天禄、牛等。造型手法都以写实为主。
清代印钮在康熙至乾隆时期是我国印钮艺术发展的高峰期,而且无石不钮,涌现出不少雕钮高手,他们雕刻出许多精美绝伦的钮饰远超过历代,流传至今。此时期印钮也受到清代帝王的钟爱,他们除了在贡品中寻求精美的印石外,甚至还招募名工雕手在宫内为宝玺制钮,许多世间罕见名石名工的印钮被帝王及其权威所拥有,这可以从今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得到证实。
清康乾年问除了采用圆雕手法塑造各种动物题材外,又流行浮雕的钮式,多表现螭纹钮,云纹钮,并糅合凤鸟、蝙蝠、八仙等吉祥、神仙内容,风格茂密,刀法圆健,给人以丰富华丽的感受。
到了晚清与浮雕相结合并参用竹刻方法演化为"薄意"雕刻,这种新技法融合中国画因素,刻法入石较浅,经过修饰,刀法浑融无迹但意境深远。通常在印体四周,整体构图,组成一帧画面,易于表现山水、花木、虫鸟、人物相结合的题材,既装饰了印体,又不损及印材,适宜于田黄等名贵石章以及自然形材上施用,而且通过墨拓复制,又可成单独欣赏的艺术品。
渔童钮方章 寿山太极头童子祈福钮方章(一)
寿山太极头童子祈福钮方章(二) 寿山红高山石獬豸钮对章(王福庵刻印款)
回首狮钮方章 螭虎钮椭圆章
太狮少狮钮田黄石方章 太狮少狮钮田黄石方章 背面
双螭钮黄芙蓉方章 狮钮方章(吴昌硕刻款印)
虎钮方章 金鱼戏水钮方章
盘螭钮青白玉方章 单凤钮椭圆章
盘龙戏水钮方章
四面薄意秋山高士方章(徐三庚刻款印)
薄意浅雕游春图田黄石椭圆章
印石市场情况
印章作为艺术收藏品具有不同的价值含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鉴赏价值以及投资价值。收藏品只有在商业流通中才能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同时,也能实现收藏品的升级换代。当前,中国印章市场上经常流动的都是石质印章,其他印材几乎不见。前些年还有过明代德化窑出的狮钮瓷质方章,成交价为5000元人民币;高凤翰雕的竹根印,成交价在1元之间;明代铜质印章,成交价元人民币;清代一方鎏金铜印,成交价约人民币10000::元。但这只是在国内市场上有见。明、清之际的名家流派原石印章,稀若凤毛,难能一见。国家明文规定,清代乾隆以前的文物不准出口,所以,即使民间有收藏的,也不一定流入市场。事实上,民间印石收藏的主流也就是对石质印章的收藏。拍卖市场上晚清、民国名家印章时有出现,但清代乾嘉时期、明末清初名家印章十分罕见。
1996年秋季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传出的信息是中国古董珍玩拍卖中,印石田黄的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印石收藏中有句老话:"鸡血、田黄、石中之王;四两黄金一两田黄"。田黄石向以质地细腻、色泽晶莹、产量稀少而价格昂贵著称于世。1996年秋季北京翰海拍卖中的一方明代后期田黄兽钮章,仅重14克,而拍卖成交价竟高达19万元人民币(不包括佣金)。若按此价格计算,老话''四两黄金,一两田黄"已跟不上形势,应改为:一两田黄(16两制)40万元入民币。这就不能不使人瞠目结舌了。
总结这几年艺术品拍卖中印石拍卖的成功经验,首先是整体的印石,尤以田黄为甚,质量高。无论色泽、品相、雕工、年代,都可以说是印石田黄中的佼佼者,有较强的吸引力。其次是买家众多,气氛热烈,场卜一争再争。第三,印钮和印面雕刻的名家真品,价格高昂,反之则不然。
我们再来看看1998年春季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的清初杨玉璇雕田黄布袋和尚自然章,此尊布袋和尚色泽浓郁,通透鲜明。因年代久远,作品珍稀,预估价为100~150万港元,比以往的田黄石预估价高出许多,一般藏家都以为田黄布袋和尚将会漏标,令人惊讶的是最终竟以200万港元拍出。
一方田黄薄意雕高士图印章,100克,预估价6-8万港元,而成交价19万港元,超出底价数倍之多。
只是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从北京到香港,田黄石的价格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可以分析得出如下的结论:印石市场的收藏群体,不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印石市场仍方兴未艾。由于田黄十分突出的成交记录,再次表明印石中的精品在收藏市场中,更具魅力,更能挖潜增值。
除了田黄印之外,寿山芙蓉石、艾叶绿,浙江"封门青",昌化鸡血印章以及水晶、琥珀印章也当然看好
续完。四篇文字见感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三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