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亚瑟不识数数

弱智宝宝有哪些特征?
弱智宝宝有哪些特征?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但是社会上总有些小孩属于弱智儿童。对这些弱智儿童来说,有些可能是不可逆转的,但有些却未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治疗,能够使父母和孩子都摆脱一生的痛苦。
例如某些引起弱智的疾病如克汀病、苯丙酮尿症等如能早期发现是可以治疗的,若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时再进行治疗则很难奏效。一些弱智儿如及早发现进行早期干预,智力可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甚至接近正常。
要能做到及早发现,必须了解哪些因素容易发生弱智,这些因素称为高危因素。引起弱智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妊娠、近亲结婚、有弱智家族史、孕早期感染、分娩异常及生后患有严重疾病等。凡具有高危因素者,应特别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小儿有无下列具体表现。
1.睡眠时间很长,整日安睡,不活泼,很少哭闹,有时伴尖叫,哭声无力;
2.会笑时间延迟,正常婴儿出生后4~6周便会对母亲微笑,弱智儿3~4个月时还不会笑;
3.神情呆滞,面无表情,正常儿一个月时就能注意周围环境,弱智儿对周围人和事物不感兴趣;
4.玩手指活动晚,正常儿3~4个月时躺着时看手玩手,弱智儿一般6个月以后才出现,且动作笨拙;
5.经常流口水、伸舌,1岁后此现象继续发生;
6.2~3岁仍继续将小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入口中,而正常小儿1岁后不再将物品放入口中;
7.对言语反应差,不注意大人和他说话,言语发育延迟;
8.不识数,3~4岁时或者更大些还不会数数,更不会简单加减计算;
9.开始抬头、翻身、坐、站立、行走等大运动发育均延迟;
10.有特异外貌,与一般小儿长得不一样。如发现以上表现,应让小儿到医院检查确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女人48小时评论排行
热门搜索: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正文
于全兴 给贫困母亲一个支点 23:58:28&&&&来源:&&北京青年报&&&&
  昨天是母亲节,为纪念母亲节,5月10日、13日,京津两地分别展出“母亲―――中国幸福工程西部行纪实摄影展”。纪实摄影作者、天津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于全兴自2001年起至今为“幸福工程”志愿拍照。他拍摄的420位贫困母亲中,以顾彩莲为首的近百位母亲因他的传播而摆脱贫困拥有幸福。  ■2001年起15次西部行为“幸福工程”拍照  ■拍了420位贫困母亲,近百位因他摆脱贫困  ■五年来,于全兴捐给母亲们钱物数万元  ■2005年,被选为“感动中国”候选人  故事一:母亲回报母爱  没有母亲的远见与坚持,我不会有今天穿梭募捐点,为人们八方援手激动着快乐着  浏览幸福工程网是于全兴每日功课。4月27日,该网挂着29位需救助贫困母亲(以下简称母亲)的照片及资料。于全兴用鼠标点数“得到救助”的红色字迹。“哈,共有23位得到救助”,于全兴兴奋地点烟、喷吐,向记者一一介绍他拍摄的母亲―――田小梅、马贵梅、王彩华、马向莲……得到救助的是彩照,未得救助的是黑白照并配有文字―――全年差半年口粮、一天背13小时砖……  于全兴结缘幸福工程始于1996年母亲节。他供职的《家庭报》系计生协会报。母亲节前夕,作为该报摄影记者兼策划人的于全兴参与了为母亲募捐全过程。如报上刊登着幸福工程的标志性照片“母亲不应属于贫困”―――四川黄继美背着孩子流泪及配图文字“她家里连买火柴的钱都没有”。就是这张咸湿的影像及文字一经问世,黄继美一年便脱贫。该日,人们为黄继美代表的群体继续解囊。于全兴穿梭18个募捐点,为人们八方援手激动着快乐着。募捐结束后,组织者、参与者随活动结束而结束,而于全兴则从这天开始聚焦母亲。  母亲节过后,于全兴关注有关幸福工程的一切。倘若深究他为什么关注?而且越陷越深、越走越远,于全兴自己也说不清。圈内友人分析三个原因使于全兴如此执著。一是作为纪实摄影记者,于全兴志在母亲领域实现业务上的抱负,如解海龙之于希望工程。解海龙给孩子希望的同时亦拓展了自己的希望之路。同样,于全兴欲在给予母亲的幸福中追求自己的幸福。二是大孝子于全兴以报道母亲回报母爱。于全兴父亲去世时,母亲49岁,为全家七口人生计,于全兴记忆中,母亲的身影永远是动态的忙碌的病态的。她皱眉捶打腰腿的姿势让于全兴间接体验了母亲的辛劳―――糊纸盒、编织、浆洗、拾荒……而他从未听过母亲叹息。于全兴喜爱绘画,他用的画夹子是母亲用白布染成(于全兴保存至今)。画夹子做成一日,于全兴为母亲作画“天上太阳,人间母亲”。每年春节,于全兴刻吊钱、刻剪纸、翻制石膏像挨家提篮小卖。父亲去世后,父亲单位照顾于全兴姐弟顶替父亲,在旁人眼中这是天上掉馅饼,而母亲却向厂领导哭诉不同意,她要成全儿子的画家梦。连考三年美院的于全兴在母亲的鼓励下终于圆梦。于全兴承认“没有母亲的远见与坚持,我不会有今天”。三是于全兴从业务追求、情感释放的小爱升华为大爱。他迷恋幸福着母亲的幸福之感觉,特别是“人人幸福”网给予他的愉悦感让他欲罢不能。  关注幸福工程过程中,职业敏感让于全兴生发遗憾。他这样形容遗憾:“文字如海洋,图片像欲干未干的小河沟。”一般规律,能在第一时间打动人心的是一目了然的影像而非数目了然的文字。然而,幸福工程的乏图之憾恰给了于全兴梦想的空间。1996年至2000年,于全兴年年向报社打报告“给我一年时间采访贫困母亲”,但均因时机未熟而不能成行。在等待的日子里,于全兴搜集有关幸福工程文献。其中有一段文字让他“想起就肝颤,想起就想立刻走”―――生活在大巴山的一位母亲每天去远处挑水。一天因劳累饥饿,她背上的水桶倾倒,继而滚下山崖。不堪生活重负的母亲也跳下山崖,以命祭水。  等待的日子里,于全兴赴天津蓟县拍摄母亲并给母亲钱物。2001年,于全兴五年夙愿终得实现。行前,报社社长仪宏伟叮嘱于全兴的话是“你给我活着回来”。妻子对于全兴的支持是用三个晚上织了一副露指头的手套―――既方便他拍摄又免他受冻。母亲给儿子包了送行饺子。  故事二:见证贫困母亲  西部母亲写照:家徒四壁、小病硬扛大病等死当于全兴将学费交给覃纯菊时,大女儿立刻给他跪下了  日,于全兴踏上西部。此前,他对贫困的全部经验来自蓟县。待他目睹了西部贫困后,比较之下生发感慨:“蓟县算是小康了。”家徒四壁、人畜同居、因贫辍学、小病硬扛大病等死是西部母亲的真实写照。贫困原因―――生态恶劣、少地缺水、教育负担、文化低下、语言不通、因病致贫。  青海平安县寺台乡窑洞村的王生花丈夫因中风丧失劳动力。王生花家有两头骡子,为给丈夫治病卖了一头,得600元。2000年冬,骡子,家里的唯一经济支撑遗失了。一天晚上,王生花在寒冷中焦虑、绝望、自责地呼喊。之后,王生花耳生疖子,右臂瘫痪。不久,王生花公公中风。王生花用独臂支撑全家五口人生计。于全兴环顾王家,粗算一下全部家当,价值不足百元。于全兴将身上唯一的一个鸡蛋给了王生花。王生花转身将鸡蛋掰碎送进孩子嘴里。  于全兴在宁夏袁秀英家见识了讨债场面。袁秀英因丈夫去世、儿子结婚拉下饥荒。为还债,家中粮食仅够吃半年,余下半年向政府和乡亲借粮。袁秀英还债的唯一能力―――打草。于全兴在与袁秀英交谈中,袁家院子里聚集了三个讨债人,置身二米高的草垛上的袁秀英默默捆草,患眼疾的眼里哗哗流泪……于全兴放下相机,掏兜。债主满意离去。袁秀英向于全兴作揖,口中喃喃,于全兴听不懂,知道是感谢他的话。  甘肃陇西县的水像血一样珍贵。刘引引建不起水窖,她每天去四五里远的地方挑水吃。往返一趟需花一个多小时。镜头下,于全兴断定“混浊的城市人肯定不喝的水”,刘引引一家却视为宝物。刘引引对宝物的处置是将其锁在柜子里。  宁夏固原县大湾乡马厂村谢芳玲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一排奖状,那是谢芳玲女儿的荣誉及全家荣耀,然而这墙上亮点随谢芳玲疾病而暗淡。卧病在床的谢芳玲叹气:“娃儿不上学了,我这病,咋还上得起学。去年打了400公斤粮食,现在就没得吃了……”学业优秀的女孩望着墙上的奖状又望望于全兴。于全兴明白女孩的期盼,但他惭愧“有帮人之心无帮人之力”。此前,他承诺负担重庆城口县棉纱乡三河村覃纯菊大女儿学费。覃纯菊丈夫曾不堪贫困,抛下两个女儿离家出走,九年无音讯。覃纯菊卖山菜供女儿读书。覃让于全兴记住了两句直白的话:“娃儿不上学是一辈子受穷,上了学是立刻受穷。”在暂时受穷及一生受穷的选择上,覃选择了前者。当于全兴将学费交给覃纯菊时,大女儿立刻给他跪下了。  云南威信县扎西镇玉京山村,于全兴见识了一个5岁的放牛娃。其母杨正莉向于全兴解释让5岁女儿帮人放牛的目的“能混顿饱饭”。  “土被偷走了,粮食不够吃”,于全兴乍闻甘肃礼县白河乡白河村韩罗虎的抱怨声,一时没反应过来,后经韩解释得知,她家土地上的土被人偷走盖房子,因此影响了粮食收成,歉收导致贫困,贫困逼使17岁大女儿去兰州打工,10岁的二女儿寄养亲戚家。于全兴问韩罗虎:“怎样才能使日子过得好一点呢?”“养上一两头母牛就成。”韩罗虎说。  故事三:愿所有母亲都有顾彩莲一样的运气  他的报道让顾彩莲一家过上幸福生活  他劝募时,眼镜后面常泛泪光  养牛脱贫是西部母亲共同梦想,顾彩莲即因于全兴将她养牛梦想告知全国才拥有幸福。2001年11月,于全兴四下西部,在云南丘北县官寨乡丫口村,两个没穿鞋的孩子引起于全兴注意,穿一双咧嘴布鞋的母亲背一个领一个。他们身后是用一根粗树干支撑着的倾斜的茅草屋。于全兴迈进茅草屋,由于光线太弱,他不得不点燃打火机,就着光亮才看清全部家当―――地上有口锅,门后有张用四根木头桩子搭成的床,床上一个被当地人称之“提起一串串,放下一团团”的烂棉絮,仅此而已。村干部介绍顾彩莲家经济状况,年收入不足百元,每年有四个月粮食缺口,靠国家救济,还欠不少债。  于全兴将相机对准顾彩莲,而顾总是弓着腰咳嗽。她低下头,面露愧色:“生了第二个孩子后就胸口疼,经常咳嗽,全身没劲,一走路就喘,干不了地里活。”即便这样,她要编竹箩让丈夫在赶场时卖钱买盐。顾彩莲说话时不停咳嗽。于全兴问她是否去医院检查过?她没回答,而是说她儿子患有软骨病,她担忧6岁女儿干不动地里活儿。顾彩莲说这些话时,语气平静,面无表情,这让于全兴产生一种错觉“像是讲别人的事”。望着颓倾茅屋下贫病交加的母子三人,于全兴问顾彩莲有什么愿望?她脱口而出:“如果谁能帮我一些钱,养一头牛,转过年来下了小牛,我就可以还钱。”于全兴对准顾彩莲盼牛的眼神揿动快门。这张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经典照片随后被众媒体传播全国。自此,一笔笔汇款让顾彩莲过上她做梦都梦不到的好日子。有人打趣顾彩莲说的话是“字字千金”。顾彩莲收到的第一笔捐款600元来自江苏某教师。一位珠海读者致信顾彩莲:“我虽靠工资生活,但经济条件比你好些,所以我有责任有道义有能力帮你一把。”浙江一位军人鼓励顾彩莲:“特寄上400元资助你发展经济,我相信你们一家一定能走出贫困。”某部队一战士拿出每月津贴20元为顾彩莲实现买牛之愿……顾彩莲的翻身典型诠释了瞬间世界名言:“有激情的影像才有力量,有力量的影像才能有效地干预社会(桑塔格语)。”  2002年母亲节(5月11日)及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于全兴在京展览《走近贫困母亲―――幸福工程西部行纪实摄影》。众媒体将母亲影像传播全国。随后,幸福工程组委会收到捐款200多万元。无疑,顾彩莲是收获幸福最多的母亲。  计生委主任张维庆看了影展后说:“我要见见作者。”  2005年春节,于全兴回访顾彩莲。乍一见面,于全兴一时没认出又黑又瘦的她,村干部解释:“忙的,有钱了嘛,家里地里有忙不完的活儿。”顾彩莲笑称于全兴恩人,她笑着向于全兴汇报―――病好了,债还了,盖了石瓦房,有了自行车、缝纫机、录音机。养了三头牛,四只羊,三头猪和十几只鸡。2003年春节,她结婚11年来第一次杀年猪……顾彩莲说的土话,于全兴听不懂,但他懂得她的身体语言,她作揖流泪微笑。一会儿工夫,她家挤满了乡亲。这让于全兴记起四年前,因为贫穷,村民不愿与她家来往。一瞧不起二怕借钱。如今,全村首富的顾家成了聚会点。望着顾彩莲的笑脸,于全兴二问顾彩莲往后愿望,她的回答竟使于全兴泪湿取景框“让孩子到县城读书”、“用多余的钱帮助别的姐妹。”  日,于全兴收到顾彩莲寄来的包裹,内装她用缝纫机缝制的民族坎肩。于全兴接到邮件第一个反应“她终于脱贫了”。脱贫前,顾彩莲舍不得花一张邮票钱。  2001年一年,于全兴五赴西部。在西部9省34个贫困县拍摄了301位母亲。如果说那一年他主要是怀揣摄影师的个人梦想踏上西部,那么以后的往返则是以志愿者身份帮助母亲实现拥有幸福的梦想。五年,于全兴所为超出了一个摄影师的视觉表达,而更像以镜头做社会纪实报道的记者。  2003年,于全兴在化缘中度过,其经历如同解海龙“见人就说希望工程,恳请人们给予孩子希望”。于全兴亦然。他劝募时,眼镜后面常泛泪光,乃至熟人称把幸福工程挂在嘴边的他是“祥林嫂”。2004年、2005年,于全兴共赴西部10趟。2004年年底去广西、云南前夕,于全兴为筹集路费卖了私车。五年来,于全兴捐给母亲们2万多元,衣物、药品无计其数。他每去一趟西部,其规律是,最后一站将行李中衣物全部留给母亲。  15趟西部行,理想主义的于全兴每次怀揣理想前往:“愿所有母亲都有顾彩莲一样的运气。”  故事四:“贵州母亲最需要帮助”筹集善款使四位母亲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牛总结贫困母亲的六大共性  日至19日,于全兴来到贵州、重庆。四川,走过西部11省,于全兴在比较中得出:“贵州最穷,贵州母亲最需要帮助。”美丽着贫困着的贵州,在于全兴视觉里心理上形成的不和谐令他的镜头较多地聚焦这片土地。  4月3日,于全兴来到贵州纳雍县猪场乡倮保儿鸟村,该村2004年通电,该村197名母亲中的80%卖过血。祝贤美的卖血经历是一个月卖血两次,一次得60元,一年最少卖4次,已连卖三年。每次卖血后返乡,为省路费20元,她要走一天山路。很多次,她卖血之后就去煤矿背煤,“头昏背不动。”她说。祝贤美的经济来源是“红与黑”,然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红与黑仍填不满生产所需及债务黑洞。1998年,祝贤美儿子突然拉肚子,两天后不治身亡。为给儿子治病,祝贤美夫妇欠债1300元,丈夫为还债去广东打工,至今无音信。2005年10月,祝贤美赴广东找丈夫,遍寻不着。在广东打工的表弟劝表姐回家,“姐夫要么外面找人了,要么死了。”祝贤美一路哭回家。之后,祝贤美帮人喂牛,不幸,牛因瘟疫死亡,祝贤美又欠下2000元赔牛款。失夫亡子欠债的祝贤美以鲜血与体力苦熬岁月。今年,祝贤美赊了300斤化肥,而300斤化肥只够土豆施肥,苞谷尚无。她对幸福的憧憬与顾彩莲一样:“如果有好心人帮我买上一头牛,下了小牛,我就可以还钱了。”  于全兴对祝学英印象至深的是她的年龄及她说的话:“活着不想岁数。”看起来绝对50多岁的祝学英,实岁却是44。祝学英拾荒、打零工给儿子交学费。祝学英儿子在纳雍三中读高中。她一星期给儿子送煤一次(做饭、取暖),一次背30公斤,已背三年。一次下大雨,祝学英摔伤,拖着伤腿,她分两次将煤背到学校。于全兴问她:“不背不行吗?”她摇头:“娃儿没煤烧,怎么吃饭。”2005年,祝学英借苞谷400斤。她现欠外债6000元(含学费、化肥、盐巴、粮食)。一次给儿子开家长会,老师拜托祝学英:“你儿子学习不错,要把他供出来哟。”此话逼使祝学英去水城县捡荒。与顾彩莲、祝贤美一样,祝学英憧憬幸福的第一步是“有头牛”。  于全兴第一眼见安琴时便断定她有病。果然,脸色蜡黄的安琴诉说腰疼,腿没劲。整天吃药,不知得的什么病。于全兴从她吃的药上判断,她患的是腰椎结核。为治病,安琴将买种子、化肥的钱用来买药。因此她家每年缺粮四五百斤。安琴女儿杨义珍上初中二年级,成绩年级排名第五。在学费、药费只能选其一情况下,15岁的杨义珍选择了辍学。她替母亲放羊、帮邻人放牛。杨义珍的希望是“下了小羊卖钱,用卖羊的钱治病”。于全兴问杨义珍还希望什么,女孩流下泪水:“我要上学。”  王光秀丈夫死于矿难。家里失去了顶梁柱,王光秀到镇上帮工,一天做工四五个小时,仅得6元钱。2005年,王光秀借了700斤苞谷。2006年3月便断粮了,无奈又借200斤。于全兴目睹了她烧饭的“智慧”。她将苞谷磨粉熬粥,如果吃现成苞谷,她认为“糟践了”。她展望愿景:“赊两头小猪,年底将卖猪的钱买牛,然后养牛,下了小牛后盖房。”于全兴给她算了愿景时间表:“差不多要五年。”  2004年通电的倮保儿鸟村,于全兴采访的上述人家皆不点灯,共同说法“交不起电费”。由此共同说法,于全兴还发现其他共性。一、母亲的脸与手。脸分不出年龄,手辨不出性别。如覃纯菊的手,筋骨暴露、骨节粗大。她曾背负50公斤沙子,无数趟往返山上山下,硬是背出一栋屋;二、母亲不会笑。面对镜头的她们,百分百愁眉苦脸、蓬头垢面、木讷、无奈、期盼;三、母亲认命。宿命地认为命该受穷;四、母亲没有自己。她们活着一为孩子,二为丈夫。比如年年岁岁吃土豆、苞谷饭的贵州,母亲一般吃土豆蘸辣椒盐水,而把苞谷留给丈夫、孩子。所有母亲说自己时语气表情正常,说到家人时眼泪断线、泣不成声。最典型例子是顾彩莲,她在分配3000元善款用项时,病魔缠身的她竟没给自己留出治病的钱,倒是她丈夫一再坚持;五、50%母亲患妇科病;六、80%以上母亲是文盲。由此,于全兴呼吁除经济扶贫,还要文化扶贫。文化扶不起,经济必难自立。比如,一位姓夏的母亲不识数,不知道自己生日也不知孩子年龄。文盲的她竟二次到计生办要求再做一次结扎,再补贴她5元钱。  15次往返西部,每次回津路上,阿基米德名言总在于全兴脑中浮现,“给我一个支点,我便能撬动地球。”于全兴套用此话,“给母亲一点资助,她便能摆脱贫困。”比如给母亲10元钱,她家就有半年盐吃。因此于全兴募集善款时,多以这样的话劝募,“家庭是社会细胞,母亲是家庭核心,帮一个人就是一个人,帮母亲则是帮一家人,帮母亲是帮根。”2004年年底,于全兴在甘肃会宁县新添堡乡拍摄了帮根场面。于全兴带来的善款使四位母亲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牛。牵牛时,四位母亲一身过年装扮―――新衣、花头巾、簇新单布鞋。时值寒冬,大地积雪。于全兴问母亲“脚不冷啊”,她们笑答:“家有喜事了嘛。”  故事五:见证现实,干预现实,改变现实不拍母亲流泪,拍出母亲的尊严五年来,他以“一点不能沾”的自律保持着人格洁白  纵观于全兴镜头下数千张母亲面孔,除却祝贤美克制流泪的脸,没有第二张哭泣的脸。“不拍母亲流泪的照片”。于全兴自与青海才仁巴毛―――第一位母亲面对面,便对自己做出了专业要求,“拍出母亲的尊严、顽强、坚韧、勇敢及承受力。”自此,于全兴在平等与尊重的立场上,客观、真实、直接地纪实报道母亲这一边缘群体。  于全兴做摄影记者时,他的焦点始终对准民生―――取奶难、装电话难、福利院残疾儿童、临终关怀……西部母亲对于全兴来说“不过是远方的民生”问题。国际摄影界定义纪实摄影三个目标:见证现实,干预现实,改变现实。如刘易斯?海因在棉纺厂拍摄的《童工》促成禁用童工法的诞生。侯蒙?德巴东拍摄的《精神病院》导致一场飞越疯人院的革命―――由封闭式治疗改为社区开放式。1972年,尤金?史密斯拍摄的《智子和她的母亲?日本水R》敦促政府修正了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路线。罗伯特?卡帕拍摄的手举儿子遗照的《那不勒斯的母亲们》引发世界呼吁和平。于全兴拍摄的母亲系列旨在呼唤公民给母亲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非幸福工程基金会能独家支撑。  国际摄影界还列出纪实摄影师必备素质―――悲悯情怀、特殊勇气、忠诚事业,淡泊心性、持之以恒的态度。于全兴的五年足迹展示了上述素质。作为从事慈善事业的人来说,一个最重要素质是―――清廉。五年来,于全兴以“一点不能沾”的自律保持着人格的洁白。比如他向幸福工程组委会报销的票据里只有车票、住宿费两种。吃喝用,他一切自费。于全兴不仅自律甚严,对人亦然。每次交给当地人钱物时,他总是有意点拨“这可是善款啊!”  母亲节过后,于全兴准备以讲座、展览方式化缘。就摄影工作而言,他说基本告一段落。下一步是如何让上网的影像拥有幸福。于全兴欲走群众路线将幸福落在实处,最终达至东西和谐。  ■链接  幸福工程  日,“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正式启动。王光美任主任。幸福工程任务:治穷、治愚、治病。治穷―――以小额贷款、直接到人帮助贫困母亲发展家庭经济;治愚―――兴办母亲学校及各类培训班,教授文化知识、农业技术;治病―――治疗常见妇科病,教授生殖保健知识。  幸福工程的运作模式是将社会各界捐赠及募集资金用于各县、区项目点,即为每户贫困母亲提供无息贷款1000元至3000元用于发展生产(手工业、加工业、种植业),归还时间二至三年。届时,回收资金再救助其他贫困母亲。  幸福工程实施11年,投入资金3.1亿,在29个省、市、自治区389个县建立项目点,已救助15.4万贫困母亲,其中89.5%贫困家庭顺利脱贫。1997年始,幸福工程将每年母亲节定为“救助贫困母亲活动日”。  幸福工程捐助电话:
版权所有&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年不识愁滋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