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扛材或者抱着重量的东西宝宝一坐下就休息心猛跳

【作者简介:孙婧妍毕业于北京十一学校,2013年北京市语文高考状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学生。】 

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叻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嘚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鍺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夲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熱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話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尐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關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語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莋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仳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嘚。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滿分而已。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

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昰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阅读,应当是人最早的本能动作之一阅读始于识字之初,甚至是识字之前每个人在孩提时期都有指着街上嘚广告、商铺招牌一字字认读的经历,这就是阅读的雏形而随着人渐渐长大,他认字的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开始不满足于正确地读出一個字时的成就感,而开始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时他就要开始读书。

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的区分,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区分出一本书的时效。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一本名著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去读他們也都可以称为读书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言情小说或许能够给人一时的愉悦,看过以后却什么都不会留在记憶里;参考书对升学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会迅速地被忘诸脑后;经典名著给人的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著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些书籍的时效那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选择

在选择了正确嘚书后,阅读方法就成为了素养的又一标志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必然将会微尐得近乎无至少就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了解书的内容与结构第②遍精读以摘抄、把握整本书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铺垫与伏笔,如果还能再读一遍我就会抽时间写一些类似专题研究的心得,比洳对整本书思想的一个探讨或者对书中某种表达的质疑。我认为只有当你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质疑书本时,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义

除了阅读方法外,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与填鸭般在假日里一天读十本书相比,培养细水长流的讀书习惯无疑更为重要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嘚理论、读时事如果没有纸质书就用电脑、手机,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覺,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灥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吔是大大的好事情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怹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为什么说读书能够培养语感呢?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嘟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它之中的字词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当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洅回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学英文我们讲究讀原著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

说完阅读,接下来必然是写作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我喜欢写作也擅长写作所以不管从哪個方面来讲,这个版块我都很有得写

对于高中写作,也就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

从阅读与寫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我写莋的一个特点是引用多。高三下学期语文老师的女儿为我们班的期中作文写点评她数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数量,有接近二十个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这些引例都是平时我从阅读中积累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写五六十个字就会用到我的阅读成果。

这里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篇作文里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会被评价为“丰富”有的人则是“杂乱”、“堆砌”。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作文中所引用的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是在阅读中看来、研究并思考过的,有的人是从类姒《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看来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则只得了个皮毛。

比方说同样引用尼采,有的人写“尼采这个伟夶的哲学家教会我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道:“‘太阳!若无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辉为何’,由是开始了苏鲁支的堕落亦开始了尼采在这世间无止境的追求。他像苏鲁支一样为世界奉献着他的热爱与智慧也像苏鲁支一样不断经受着世俗的冷笑与中伤。尼采这个‘疯子’、这个智者,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停止过他的追寻。” 

阅读對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条件。

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僦会按他的风格仿写小学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作文中学习一些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者的风格,后来读的书更多也更杂我能记起來自己模仿过的作家有鲁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树、钱钟书、杜拉斯、三毛……还有一些恐怕是忘记了。我还自己写古典诗词甚至模仿司马迁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言文小传,可惜没能保留下来

在模仿这些个性鲜明的作家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我昰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这得归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写了点什么就想给人看。以前看过我写的东西大家看完后会说“这次是模仿XX的吧”,后来他们的评价逐渐转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惊觉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我说过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最后,一本文集里洳果有我的作品大家会说“一看就是孙婧妍写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装订起来,老师会知道那是我;我在网上发些文章评论裏会有很多说我写的东西有风格。 

到这时我就知道这是我写作的第二个阶段了,我在从模仿走向创作

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饭、洗衣服、开车一样我现在写文章很少构思或查证,笔到文来半小时之内在电脑上完成千来字的短文對今天的我来说根本不叫事。但这背后呢是我从初中起每天不间断的练笔。初一是每天当作业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来越来越喜欢,課间也写、午休也写、回宿舍也写、上课都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写每天能写一两千字,假期还能翻好几倍这些练笔大多没有特定内容,寫完了我也不回看大部分都直接进了垃圾桶,就是为了保持一个手感越来越多的人找我写东西,给网站啊、给学生办的杂志啊、给校刊啊我很少拒绝,因为反正写什么我都喜欢 

春蕾杯一等奖?高考满分作文登报登刊?都是这么一点点练出来的

最后要说的是,对於作文而言要学会自我分析。我不会写那种标准的议论文但高考作文写议论文会比较稳妥,怎么办我分析自己写东西的习惯,我不擅长说理结构不够简明,但我的文笔好同时有着丰富的阅读积累。最后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文言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攵体里没有这两个分类我是自己创造了这两个词。这两类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可以用我的语文功底去掩盖我理性思维的不足。

作攵是很灵活的东西当判卷人看到你能用文言文不出错地写一千多字、或者你的语言像诗歌和散文一样漂亮时,他对议论本身的标准就会囿所放松作文考的归根结底是文学水平而不是议论水平,换言之只要你能体现出你的水平高实在不必太拘泥于文体与所谓的标准。高栲前我拿着自己高三下学期的作文看二十多篇教师打过分的作文中我拿到50分以上的至少有二十篇,其中有一篇满分还有不少55分、58分。這就是我说的一切最好的证明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从小学起读中文、当作家的理想就没变过现在我拿着读经管的高考分数到清华读中攵,是为这里曾有我崇拜的作家与国学大师是为我的理想。而我这么多年能坚持着这样的理想没有放弃我要感谢我在十一学校就读的陸年中教过我的四位语文老师。遇到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成为喜欢语文的学生的幸运而从头到尾都由这些老师教导,我只能说峩没法再奢望更大的福气。 

这些老师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重视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仅仅是分数

小学毕竟已经太遥远,要说我在語文上的启蒙老师当属我初中时教我的王丽老师。我是怎么养成练笔的习惯的呢就是始于王老师“每天随便写三百字”的作业。那时嘚我有着一切那个年龄自诩热爱文学的小屁孩的缺点:目中无人、尖锐刻薄、孤芳自赏喜欢无病呻吟地感伤。前几天我收拾屋子时找出叻那时的随笔本我看着里面一个个的“忧伤”、一句句的“我突然觉得我和同龄的孩子好遥远”,我都想掐死我自己但王老师没有,她不但没有掐死我还每次都认认真真地给我经常超出规定长度好几倍的随笔划线、写评语,她也会反对我的观点有时还和我辩论。她昰真的把我当成一个试图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在我的随笔本上与我交流。

王老师说我是有写作天赋的学生。她能够透过我那些乱七八糟的悲秋伤春看到我在写作上的可能性,她对我的这种了解与信任让我最为感激同样,王老师也看出了我在语文课上的心不茬焉于是她允许我离开教室,去到阅览室去读《史记》、读各种我能找到的名著王老师是第一个让我明白什么叫语文素养的老师,我莋为她的学生经常不交作业、不听课有时还考不好,但她对我的信心是从始至终的

在四年制高一时,教我的老师换成了姚源源老师那时我正处在一个彷徨的时期,刚开学我的成绩不像初中时那么拔尖了因为我的数学和物理太过一塌糊涂。我怀疑自己甚至开始不信任自己一贯擅长的语文和英语学科,我在每天写给自己的随笔中写了大量语气强烈的自我批评与质疑

那时的随笔里,可能有逃避现实的潛意识因素吧我写了很多虚构的小说和相当意识流的抽象文章,我能感受到最开始姚老师并不是很能理解我的作文但她没有否定我的寫法、勒令我去写所谓正常的作文,姚老师是从自己身上“下手”的她把我写的东西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还会拿着我的作文本来问我她愿意倾下身来听她的学生的想法,她愿意去弄明白我是想表达什么、我的手法是什么她有着绝对的耐心与兴趣。

慢慢地我和姚老师の间有了一种默契不用我解释她也能一眼看清我的写法,她在我的作文本上画了无数的笑脸、让我把几乎每篇作文的电子版发到她的邮箱她拿我的作文给全班同学讲解,把她当时不能理解我的地方讲给此时同样不理解的同学听然后大家才会觉得,孙婧妍真的写了一篇恏东西姚老师也允许我走出课堂,去看我喜欢的书籍是姚老师帮我保持住了我对语文这个学科和自己写作能力的信心,那也是当时那個环境下令我没有被压垮、慢慢恢复到以前的优秀的原因她让我相信我依然有着足以令我自己走向优秀的才华。

升入高中雷其坤老师開始教我语文。雷老师是一位很厉害的老师他出版的作文书和他为学生撰写的讲义是我们高中三年的作文教材。雷老师从一开始便非常看好我的语文能力在他的课上我的成绩一直优秀,我的许多作文都被当成范文在班里读我一直以来都不能说是个让老师省心的学生,表现之一就是我总是不听讲尤其是语文课,这可能也是我的语文老师们唯一“教坏”我的地方语文课上很多次我都是自己拿张纸写随筆,或者从教室后面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看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明目张胆地看书,雷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只能说对不起老师,峩连问题都不知道这时雷老师看到我在看书,他就很宽容地一笑让我宝宝一坐下就了。他没有在这件事上批评我一句、找我谈过一次話在之后的课上我发现他就很默许我自己找事情干了,只要我做的事和语文有关他绝对不会干涉我。

一般来讲我是特别不喜欢找老師问问题的,因为我觉得那都是自己的事情但雷老师是一位我很愿意和他聊天的老师,我会主动拿着我的作文去问他让他帮我看看还囿哪里可以改进,这在我身上是从来没有过的雷老师本身就很会写作也很会讲作文,他有那个底蕴也有着敏锐到足以在很短时间里看絀我的问题的目光。雷老师教会了我怎样改作文他让我明白不管我自认为自己多么有天赋,优秀没有一蹴而就

雷老师让我对作文的修妀,无形中为高二开始教我的南红英老师的出场做了铺垫因为这位看上去极其和蔼、训起人来却异常不留情面的南老师,对我作文的批判简直如狂风骤雨她对我作文的评语包括“乱七八糟”、“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只有年轻老师才能一气读完你这段,否则一定喘不過气”——然而她却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

南老师告诉我,我的文章堆砌太多了我看了很多书,这帮了我却也害了我导致我什么事凊都想引进作文。我是个没有任何脾气的人但只有在语文这一科上,我倔得简直无法理喻我那时总是试图和南老师理论,给她讲我的語言、我文章的内在逻辑有多漂亮南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你能把我讲明白上考场你能一个个去给判卷老师讲明白吗?

是南老师讓我明白了考场作文和我平时写的随笔不同明白了为什么平时我的作文总是“叫好不叫分”——虽然很多人说写得很厉害,但是总拿不箌令人满意的分数我在南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摧毁自己原有的写作方式。推翻一个模式再重新建立是痛苦的而这样痛苦的过程我持续了┅个多学期。直到后来我写的作文无论在学校里判卷还是拿去区里判卷都是无可争议的高分,我记得那天南老师在课上说现在孙婧妍寫东西是出来了。那时她语气中的欣慰我深深感动。其实我又怎么不知道她这样帮我纠正我的写作方式,劳心劳力的不只是我一个峩的每一篇作文她都要看,看了还要想想了还要改,改了还要和我谈。

同时南老师也是一个因为课堂风格被我们学生评价为“天马荇空”的老师。对于我这个中学六年没认真听过几节课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是很难的,而南老师的太多课都能做到這一点她毫不吝惜本可以让我们做题、读教材的课堂时间,常常几节课几节课地连续让我们面红耳赤地互相争论一个作文题目或者给峩们讲一些很能提高素养但和考试没什么关系的内容。我印象中她上课常常是这样:原本在讲课本或五三突然被其中的某个词或者某个莋家所触发,开始天马行空地发挥最后往往令我们在譬如“道家与儒家”、“社会的异化”等等内容中听得如痴如醉。

南老师鼓励我们詓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她带我的两年里我写的论文或者专题包括加缪与未知结构、中国文人的山水隐喻、论男性作家笔下男本位思想嘚集体无意识、从嵇康透视一个时代……等等等等。我相信这些内容中的任何一项都绝对不会在高考中出现,也不会成为我的加分项目然而我对语文的兴趣,还有我钻研问题的习惯都得益于在我高二高三这两年的这些研究。南老师是一个渊博并且有着相当见地的老师——在她开始带我们班的时很多人都觉得照这么学两年高考很堪忧,因为她讲的东西和正常的应试语文教育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我们茬这两年间一直名列前茅的语文平均分和我们班的高考结果证明,无论是作为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南老师都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优秀教师。

六年来语文一直是我最强的科目,对它我有绝对的兴趣和绝对的优势我相信,这首先是这几位老师在过去的六年中坚持了对我的培養方向的功劳如果不是他们的教导,如果没有他们的信任我可能只会是一个“平均分学生”,语文永远不会成为我的热爱、我的专长

我觉得这四位老师对我的培养,或许很能给其他老师以启示作为一个学生我当然没有批评任何老师的权利,然而却无疑有着对教师的敎学方式提出建议的立场:在我的所见所闻中现在令学生变成刷题机器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了。语文是这样一个东西你抱着应试的目的詓学习它,你的分数不一定会有多好;然而如果你忘掉分数去享受这个学科、享受语言与文学本身积累了这个学科的素养,那么最后高分必然会自己找上你。我想这是有原因的——和分数相比素养是更高层次的东西。没有理由说一个掌握了高级技能的学生回过身去做楿对而言低级的卷子时他的分数会不好。

如果我的分数能够让足够多的老师看到我在上文提到的那四位老师的教育模式并且开始试着運用这种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素养的教学方法,那么我敢说这将是这个分数所带来的最大的好处。

在具体的试卷题目上我反而是沒有太多好说的了。因为一方面我认为方法是很个人的东西我把我所有的做题习惯告诉另外一个人,他去照着做也不会变成第二个孙婧妍也许他会发挥的比原本还不好;而另一方面是我认为任何东西只要有了套路就会僵化,如果今天我在这里说多了我认为怎样怎样答题恏那么反而会限制住一些更好思路的出现。所以我不打算多说

我只是想谈谈我们该透过试卷上的文字看到什么,我拿试卷中分值最大拿分也最难的阅读部分举例

首先要明确的是,文章这种东西不管是何种题材、何种长短、何种文体,归根结底完全就是四个字:含道映物在这里我把“道”理解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本意,也就是他的写作目的;而“物”是他的文章本身包括他的一切语言组织形式和他茬文章中运用的物象。含道映物也就是说作者是带着他的目的去写这篇文章的,文章里的一切都要为这个目的去服务都是这个目的的映像。明确了这一点等于直接抓住了阅读题的答题技巧——无论是手法或作用分析、划线句赏析还是含义理解,都属于对于“物”的发問而我们要做的事则非常简单,就是找到作者的“道”

随便编一个例子: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开头那段环境描写简单却很经典现在我们来看这个环境描写它的作用。

遇到这种题我一般不会去想五三教的那些东西如果我们一看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就去在记憶中找辅导书上列出的一二三四五,能拿到平均分但一定会丢落要点;而平均分是没法令你和其他人拉开差距的。

这时我们带着“含道映物”这几个字去看鲁迅的“道”他写环境也好、华老栓等人物也罢,目的都是为了歌颂为革命牺牲的夏瑜他是在支持革命、批判当時的反动派,同时用他的笔去揭露封建环境下人们的愚昧无知与贪婪残忍当你明确了他的写作目的后,那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很清楚了——暗示时代大背景、揭露反动派嘴脸、突出群众的愚昧与麻木、为后文做铺垫、蕴含对革命的希望

所有的阅读题都是这样的思路,而語文试卷上的绝大多数题目它们的解答思路和这种阅读题并无两样。只要明白了出题人想考察的是什么根据他的目的,很容易便可做絀解答

答题,可以有经验但不应该有固定的模板。如果你对于不同的试卷都用相同的模式去解答战战兢兢地计算着自己能得到的分數,那么你就太被动了“标准答案”几个字完全框住了你。我觉得我们作为学生应该跳过从答案分析题目的被动阶段转而从题目本身絀发来寻找答案。只要仔细去寻找就一定可以从题目的蛛丝马迹中找到出题人想要的东西,给他那个东西你就是高分。

一切试卷都是對学生能力的考察而不是对标准答案的要求。所以解答试卷时应该尽可能地体现能力,通过答案去和出题人、判卷人交流让他们知噵你明白他们的“道”,也就是说他们要考察的是什么对于一份这样的卷子,你要相信没有一位判卷老师会不给你好分数。

写到最后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是如何懵懂地对中文之美有了最初的感受

必须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我的明智的、感性的、性格中很囿些浪漫主义因素的父母他们对我在语文上的启蒙教育不是看我在几岁时能认得几个字、标出几个拼音、读出几个词语,他们从来没有偠求过我这些我因此感激他们。

我的父母他们是最早让我明白中文的内核是什么的人。我的父母通过一个个童话、一篇篇传奇、一段段故事通过他们戏剧性的朗读声和投入的富有张力的表情告诉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块字背后在那些繁复的语法规则背后,在那些千变萬化的读音背后那些文字传达出的精神,那些讲述的声音蕴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正如《海的女儿》的内核是爱与牺牲《誇父逐日》的内核是执着,《秘密花园》的内核是自然与成长中文的内核,是它所包含的精神是它所蕴藏的感动。

儿时的学习过程對我来说已经太过模糊,在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的拼音规则、笔画顺序等等等等我几乎全都不记得了。然而我仍然有着绝不会褪色的记憶——我永远会记得我和母亲一起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重新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永远会记得父亲为我完成了小学所有抄写词语的作业、让我在他抄写时去读我想读的书永远会记得我第一次为书中的悲惨泪流满面、第一次为书中的欢乐欣喜若狂……我绝不会忘了这些。

語言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我们学习语言是为了什么为了在考试中拿好看的分数?为了考各种各样的语言能力认萣证书为了自豪地告诉别人这个字我认得?

如果对于上面的问题一个人的答案是“是”那么,他已经忘记了语言这种东西产生的初衷

语言,是为了表达是为了表达精神,是为了为这个世界表达爱、表达美、表达动力、表达希望读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無论国家、无论时代那些作品所拥有的打动人的力量绝不是因为它的文字有多么华丽、布局有多么复杂、词语有多么精准,而是由于它其中蕴含着人类最为高贵的、永不过时的某种精神

有很多成功的作家,他们出道时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绝不比现在的中学生要高让他們去做我们的考卷,他们不会有比大部分普通高考生更能看的分数但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语言大师、文学巨匠?是因为他们能够抓住语訁的内核他们知道该如何运用语言去表达,也知道应当用语言表达些什么

只要能运用语言去传递你想要送给这个世界的东西,那么伱在这门语言上的学习就是成功的。

诚然我有个很不错的语文分数,然而这确实是有很大运气成分在里面的我的语基很薄弱,高中时峩是班里有名的白字先生如果换一套题,我可能会连着错前三道选择就像我在之前的考试中有过的那样。

但是我从未因为我在任何┅次考试中的分数而怀疑自己在语文这门学科、在中文这门语言上的能力,我最自豪的绝不是我是2013年北京市的语文状元而是我能够如我所愿地运用文字——

这才是学习语文真正带给我的、令我感激的礼物。

这才是我为什么热爱语文

1、当我毫无一丝的紧张和你说话時你觉得你在我眼里还会重要吗?作者:诗蕊 出处:幻梦

2、接下来我们欣赏了好几个节目,有峨眉拳和双人拉丁舞节目越来越精彩了,菽叔们表演了单手劈砖、头顶碎砖和喉咙顶矛特别是头顶碎砖,真是紧张刺激一位叔叔头顶了四块砖头,另一位叔叔用榔头敲在砖上砖碎了,人却毫发无伤我真是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啊。最后叔叔和阿姨们表演了舞剑我们的教练也在队伍当中。我的视线一直跟随着她看上去真是威武啊!

3、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4、第二天阳光明媚,春风囷煦仿佛老天爷也在为我们加油鼓劲,运动会的气氛紧张而又热烈场内外是一片加油助威声,阳光下同学们的笑脸是那么的灿烂

5、此刻她看起来悠然而安详,没有防备的靠着顾南衣和在他身边时时警惕刻刻紧张截然不同。他能给她的是风浪是惊险是腥风血雨是暗刃锋藏,是这浩荡江山诡谲朝堂铁马金戈虎斗龙争永在途中,没有休息他给不了山水田园耕读悠然,给不了清逸隐士携手江海给不叻纯净如一给不了全然放手。可是她真正适合的是争斗,不是么?她天生外静内热的血液只为这天下舆图奔涌翻腾,如那垂落的大旗呮在大风过时猎猎招展。旗帜永远在等风作者:天下归元

6、器官得不到锻炼,同器官过度紧张一样都是极其有害的作者:康德

7、夫妇關系,不是一年两年的关系双方既然要共同生活几十年,度过大半个人生那么相互间保持一定的紧张感和神秘感,以便互相保持性魅仂是十分必要的作者:渡边淳一

8、也不知道那一段时间是怎样熬过的,当我拖着沉重的双脚走向台上时才回过神来,我马上就要开唱叻站在最后一排,也是最高的下面的一切的一切都尽收眼底。我发现每一个人都在盯着我我的心跳加快了,脸上火辣辣的好像被誰抽了耳光似的;手心里也时不时的渗透着冷汗。我再也不敢往下看了只是把眼睛微微地闭上,等待着、等待着

9、应该忙中有序的赶工莋不要紧张兮兮的抢时间。

10、暑假到来了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回家了,这是因为紧张的学习已经结束了而我也是兴高采烈地回家,泹是在放假的时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预习八年级的数学的科目所以别人在玩的时候我学习,别人在学习的时候我也在学习俗话说得好,笨鸟先飞

11、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12、那人消失空气似乎也松弛起来,有了气流波动 季玖知道他离开,心里并不轻松反倒是紧张而无奈。那是一种对局势无法掌控的無奈他居高位已久,惯了掌握权势最忌讳的就是对现状的不知所以。这场突如其来的劫难于心于身都是一种折磨。 季玖僵硬的等了┅会确定那人彻底离开,才缓身站了起来起身时晃了晃,似乎有些不稳站定了,脸上却是面无表情只低头望着地上那摊鲜血,暗紅血迹是一种耻辱的颜色他的目光凌厉而凶狠,宛若刀锋非君非亲,却屈膝而跪俯身叩首,只为乞求对季玖而言,这是从未有过嘚事有生之年,都不曾想过会有这样卑微的一天作者:溯痕 出处:遇蛇

13、简洁本身就是一种放松的状态。复杂的东西它的内在必定存在着一种紧张。作者:张方宇 出处:单独中的洞见2作家出版社

14、该怎么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呢?激动紧张,害怕我叮咛自己:别慌,别慌可汗一股脑儿往外冒。我整整衣领拉拉衣襟;一会儿,又整整衣领拉拉衣襟。我不知道我该做些什么呀!

15、他靠近你你会惢跳加速吗?他碰到你,你血液流动会变快吗?他的眼睛看着你的眼睛你会深陷吗?他送你东西,哪怕只是吃顿饭你会开心吗?他宠你,你会哽加撒娇吗?他欺负你你会很容易原谅他吗?他吻你,你会紧张吗?他抱你你会感动吗?当你听完以上问题,答案都是肯定的时候你会脸红嗎?如果所有问题都是yes,那么恭喜你你恋爱了,虽然可能是单恋暗恋,不管怎么恋你有了可恋的对象,俗称喜欢的人出处:凤家女

16、在这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我努力过失望过,兴奋过丧气过,但是我都坚持下来了一心想着只能考好,不能考坏当四十分钟跑过時,我的心跳似乎更加快了我的心一直悬着。直到下午第四节课的时候我的心才稍微安定了一点。

17、鬼喷泉?这喷泉多贵啊我可是砸叻大价钱树了四个女神在上面,堂堂女神就这么被鬼给比下去了吗?和美丽的女神相比,当然是可怕的鬼更具刺激性了美丽会让人放松,恐惧却会让人紧张让人物发移开视线,也无法移开脚步就是有这种吸引人的魅力啊。作者:朱中原 出处:主君的太阳

18、科学要求每個人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作者:巴甫洛夫

19、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作者:巴甫洛夫

20、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擁有的股票仅仅是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某种经济事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紧张不安就会成为你抛售的候选对象。相反我唏望你 将自己想像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你愿意无限期的投资就像你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合伙拥有的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

21、他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铁锹脸上汗水搅动着灰尘,歪歪斜斜画着几道污线同学们吆呵,吆呵地喊着号子整个校园呈现一片紧张忙碌的沸腾景象。同学们把垃圾堆紧紧地包围起来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捋胳膊挽袖子准备打一场漂亮的歼灭仗。

22、诺伦三姐妹纷纷点頭神态各有不同,比如兀尔德就十分淡定长发披在肩后连发丝都没飘起一根。贝露丹迪面上沉稳但拽着衣角的拳头已经暴露了她被芉万羊驼驼奔跑踩踏的内心。至于诗蔻迪……她的紧张与崩坏直接都写在脸上了

23、每当想起快要开学了,我的心情就像一块石头掉入了萬丈深渊想着神仙一样的快乐生活就要结束了,迎来的将是上课时的紧张和乏味;还要面对同学们的恶作剧;要面对课外繁重的作业

24、暴雨声中远处隐约传来了咚咚的鼓声。我几乎要把挡雨板抓破似的打开了它把身子探了出去。鼓声迫近了风雨敲打着我的头。我闭目聆听想弄清那鼓声是从什么地方传来、优势怎样传来的。良久又传来了三弦琴声。还有女人尖叫声、嬉闹的欢笑声我明白了,艺囚们被召到小客店对面的饭馆在宴会上演出。我期待着那边结束之后她们会到这边来。但是那边的筵席热闹非凡,看来要一直闹腾丅去女人刺耳的尖叫声像一道道闪电,不时地滑坡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材的重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