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化疗20年复发总共有哪些化疗方案?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中国科学家推翻现行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方案----中国科学院
&&&&&&&&&&&&&&&&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科学家推翻现行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方案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粤科宣
发布时间:
【字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团队会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国内7家医疗中心,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目前临床上采用针对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即同期放、化疗加3个疗程的“顺铂+氟尿嘧啶”(PF)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未能带来进一步的生存获益。这项成果以研究文章(ResearchArticle)发表在Lancet杂志的子刊,TheLancetOncology():1127–32)杂志上。
1998年,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最早报道了同期化疗联合PF方案辅助化疗将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3年的总生存率提高了31%。据此,美国NCCN(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的治疗指南据此推荐该方案成为中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该临床试验的患者主要为西方人,30%为高分化鳞癌,与高发区95%以上为未分化型癌的病理类型明显不同,并且该研究的对照组为单纯放疗,因此无法判断生存获益究竟是来自于同期化疗还是辅助化疗,或二者兼有。因此,对辅助化疗的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马骏教授课题组将508例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病人前瞻性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同期放化疗加3个疗程的PF方案辅助化疗,对照组为同期放化疗。经过中位随访时间为37.8个月的随访,两组病人在无瘤生存、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及无局部复发生存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辅助化疗明显增加黏膜炎、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并延长了治疗时间及增加了医疗费用。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使患者避免过度治疗,有效利用医疗资源。TheLancetOncology发表同期评论,国际知名放射治疗学JosephWee教授认为,该成果直接回答了长期困扰临床医生的辅助化疗是否有效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为综合治疗方案的进一步修订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国际知名头颈肿瘤专家MarcoMerlano教授对该研究进行了等级评定,推荐该文章为“必读(MustRead)类医学文献”(少于2%的医学顶级文献)。
中国科学家推翻&现行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方案
本报讯&(粤科宣)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团队会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国内7家医疗中心,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目前临床上采用针对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即同期放、化疗加3个疗程的“顺铂+氟尿嘧啶”(PF)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未能带来进一步的生存获益。这项成果以研究文章(Research&Article)发表在Lancet杂志的子刊,The&Lancet&Oncology():&1127–32)杂志上。
1998年,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最早报道了同期化疗联合PF方案辅助化疗将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3年的总生存率提高了31%。据此,美国NCCN(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的治疗指南据此推荐该方案成为中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该临床试验的患者主要为西方人,30%为高分化鳞癌,与高发区95%以上为未分化型癌的病理类型明显不同,并且该研究的对照组为单纯放疗,因此无法判断生存获益究竟是来自于同期化疗还是辅助化疗,或二者兼有。因此,对辅助化疗的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马骏教授课题组将508例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病人前瞻性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同期放化疗加3个疗程的PF方案辅助化疗,对照组为同期放化疗。经过中位随访时间为37.8个月的随访,两组病人在无瘤生存、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及无局部复发生存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辅助化疗明显增加黏膜炎、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并延长了治疗时间及增加了医疗费用。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使患者避免过度治疗,有效利用医疗资源。The&Lancet&Oncology发表同期评论,国际知名放射治疗学Joseph&Wee教授认为,该成果直接回答了长期困扰临床医生的辅助化疗是否有效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为综合治疗方案的进一步修订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国际知名头颈肿瘤专家Marco&Merlano教授对该研究进行了等级评定,推荐该文章为“必读(Must&Read)类医学文献”(少于2%的医学顶级文献)。
“华佗”启动“中风孤岛”救援行动
本报讯&(粤科宣)日前,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广东省红十字会等单位在广州共同启动“中风孤岛人群救援中国行”系列活动,活动将为千名符合“中风孤岛”的救助申请提供援助。
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我国现有脑卒中(俗称中风)患者约7000万人,每年新发患者约200万人,约有7%的中风患者因心理抑郁最终自杀。因此,“打破心灵壁垒、避免孤岛效应”已成为挽救中风患者的崭新课题。
据“中风孤岛人群救援中国行”组委会介绍,本次救援行动是奇星药业多年来对中风患者援助的一次全面升级。2010年6月,广东省红十字会和奇星药业共同倡导发起并建立全国首家中风医疗专业救助基金——白云山奇星博爱中风康复(华佗再造)基金,旨在为患有中风疾病的贫困、低保人群提供医疗救助,同时开展针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教育、康复辅导等公益项目。
截至目前,奇星药业每年为基金捐赠的资金和药品总价值不低于100万元,已经建立8家定点医院、20多家工作站,救助贫困中风患者1345人,发放救助药品华佗再造丸29348瓶。作为基金会的唯一指定药品,奇星华佗再造丸已连续13年居我国中成药出口第一,并远销海外2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流用药之一。
广东成立核医学专业委员会
本报讯&(粤科宣)日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于广州正式成立。
核医学是核技术在医疗里应用的边缘学科,是借助能量低、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引入体内后进行诊断和治疗,也是目前核能应用领域内最安全的一项应用。
核医学是一个独立的三级学科,核医学影像使用的同位素,在影像部分使用的是参与体内代谢的放射性同位素,在分子水平反映主要是机体的代谢,因此又被称为分子水平的显像;在体外分析上,首次实现了超微量的分析,时至如今放射免疫分析仍然在临床诊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验领域,目前仍然只有放射性同位素不仅可以在动物体内,而且可以在人体内进行活体示踪。在治疗领域,核医学不仅可以进行传统的甲状腺疾病的诊治,而且在肿瘤治疗领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核医学在中医研究领域,可能从细胞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疾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将中医的舌诊、脉诊的变化与疾病的代谢变化联系起来;利用核医学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在针灸治疗和研究方面具有可视性、无创伤性和定量化的特点;以及分子影像学设备在中药的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核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定位与主要任务:核医学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更好地提高诊治能力和学术水平;促进中西医结合核医学规范化建设和发展,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联合团结有志于中西医结合的力量,充分利用中医院和中西结合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更好地解决核医学疾病治疗的某些方面或某环节的难点,找到突破点,使疾病疗效更好地提高。同时不断深化和完善,充实丰富中西医结合内涵,形成中西医结合体系,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林庆良1宗井凤2林少俊2陈炬辉2韩秋凤3练刚4潘建基2(通讯作者)
1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院350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350001;
2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350014;
3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350004
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350014
【摘要】目的:分析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化疗和疗效的临床资料,为临床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挽救性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鼻咽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2检验比较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与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紫杉类+铂类与吉西他滨+铂类的有效率(RR)差别,Log-rank test比较治疗到进展的时间(TTP)差别。结果:全组114例患者,10例失访,随访率91.2%。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3~83个月),90例死亡,24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53.5个月(10~83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5%、41.2%、27.2%。114例患者共化疗511周期,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RR为73.4%,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RR为84.0%,两者R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36),两者中位TTP均为8个月;紫杉类+铂类与吉西他滨+铂类的RR分别为87.1%、86.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65),两者中位TTP分别为7个月、12个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97)。结论:对于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和区域控制良好的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与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比较、紫杉类+铂类与吉西他滨+铂类比较,不管是有效率还是治疗到进展的时间,均无明显差别。
【关键词】鼻咽癌;远处转移;化学疗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12-0193-02&&
&&&&&&& 鼻咽癌起病隐匿,病理类型以非角化型癌为主,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血道转移,临床上转移性鼻咽癌(M1)占初诊鼻咽癌的6%~15%,单纯放射治疗后Ⅰ、Ⅱ期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低于10%[1],而Ⅲ、Ⅳ期患者的远处转移率约为30%,尽管鼻咽癌治疗中IMRT的应用,使得3年局控率可提高至90%以上,但是远处转移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7]。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临床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为避免局部或(和)区域复发对化疗和疗效评价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的对象是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和区域控制良好但出现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化疗和疗效的临床资料,为临床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挽救性化疗提供依据。
&&&&&&&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01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确诊的根治性放疗后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判断远处转移的标准:影像学提示多发肺转移、多发肝转移、多发骨转移或多个器官转移者,排除原发于其它脏器后确定为鼻咽癌远处转移;影像学发现单个病灶肺转移(伴或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肝转移、腋窝等浅表淋巴结及胸壁转移等,均有病理诊断支持;两种影像学同时(包括ECT、MRI、CT)提示单个骨转移灶,排除原发于其它脏器后,判断为骨转移。入组标准:初诊时均经组织学活检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发生远处转移时影像学支持有1个以上的远处转移病灶;确诊转移时无伴随鼻咽或颈部淋巴结复发;转移后有行全身化疗。符合上述要求的共有114例,男性97例,女性17例,男女比5.7:1。初诊时中位年龄43.5岁(15~75岁),转移时中位年龄45岁(16~77岁)。病理类型(WHO 1978年分类标准):II型 112例(98.2%),III型2例(1.8%)。根据AJCC/UICC 1997年分期标准,初诊T分期:T1 4例,T2 32例,T3 47例,T4 31例;初诊N分期:N0 6例,N1 46例,N2 44例,N3 18例;初诊时临床分期:II期14例,III期58例,IV期42例。初诊时行常规放射治疗79例(69.3%),35例(30.7%)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全组中位外照射剂量7000cGy(cGy)。初诊时92例(80.7%)行化疗,全组中位化疗2周期(0~6周期),初诊化疗方案有&紫杉醇+DDP&、&吉西他滨+DDP&、&5-Fu+DDP&。
&&&&&&& 1.2 转移后的治疗方法:   114例患者均接受了全身化疗,其中48例接受单纯全身化疗,66例行全身化疗辅以其他治疗(包括局部姑息放疗64例、局部切除手术5例、介入栓塞化疗2例等)。姑息放疗包括转移灶如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病灶等姑息性外照射,总量给予30~60Gy。
  114例患者共接受511周期化疗,全身化疗具体采用的方案根据以下原则:选择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首次化疗按照体表面积计算给药剂量,每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一次,必要时调整方案或给药剂量。发现转移后一线化疗方案采用TP(紫杉类+铂类)方案者55例,采用GP(吉西他滨+铂类)方案者43例,采用PF(5-Fu+铂类)方案者16例。病情进展者中除采用上述化疗方案外,另有采用&单药培美曲塞&、&单药希罗达&、&博安霉素+DDP&等其他化疗方案,部分患者更改化疗方案时铂类不变。全组中位化疗3个周期(1~20个) ,平均化疗4.5周期。
&&&&&&& 1.3 化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方可评价客观疗效。近期疗效的评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其中CR+PR患者所占的百分率为有效率(RR)。
&&&&&&& 1.4 统计学方法:  转移间隔时间定义为自初诊首次治疗开始之日到确诊远处转移之日的时间间隔。治疗到进展的时间(TTP)定义为化疗有效的病人由化疗开始之日到证实病变进展之日的时间间隔。生存时间定义为自确诊远处转移之日到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2检验比较RR差别,Log-rank test比较TTP差别,以双侧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 2.1 转移情况及转移后生存情况:  全组中位转移间隔时间为17个月(3~114个月),按转移部位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0.9%)、单纯肺转移19例(16.7%)、单纯骨转移30例(26.3%)、单纯肝转移16例(14.0%)、多脏器转移48例(42.1%)。
&&&&&&& 随访至2011年10月,10例失访,随访率91.2%。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3~83个月),90例死亡,24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53.5个月(10~83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5%、41.2%、27.2%。
&&&&&&& 2.2 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顺铂组)与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奥沙利铂组)比较:  顺铂组共94例,其中CR 3例(3.2%),PR 66例(70.2%),SD 20例(21.3%),PD 5例(5.3%),RR为73.4%。奥沙利铂组56例,其中CR 2例(3.6%),PR 45例(80.4%),SD 5例(8.9%),PD 4例(7.1%),RR为84.0%。两组RR比较&2=2.217,P=0.13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顺铂组中位TTP 8个月,奥沙利铂组中位TTP 8个月,两组TTP比较&2=0.001,P=0.97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2.3 紫杉类+铂类(紫杉类组)与吉西他滨+铂类(吉西他滨组)的比较:  紫杉类组共62例,其中CR 0例,PR 54例(87.1%),SD 7例(11.3%),PD 1例(1.6%),RR为87.1%。吉西他滨组50例,其中CR 1例(2.0%),PR 42例(84.0%),SD 5例(10.0%),PD 2例(4.0%),RR为86.0%。两组RR比较&2=0.029,P=0.86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紫杉类组中位TTP 7个月,吉西他滨组中位TTP 12个月,两组TTP比较&2=0.462,P=0.49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3讨论
  转移鼻咽癌预后较差,文献[8,9,10]报道鼻咽癌远处转移2年生存率&10%,不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治疗后生存情况明显改善,文献报道结果不一:赵勇等[11]报道94例首程治疗后远处转移鼻咽癌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5%、11.5%,转移后的放疗或化疗以及疗效是鼻咽癌远处转移病例的独立预后因素;冀晓辉等[12]报道102例初诊或治疗后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中位生存期10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4.8%、14.6%,转移后未行化疗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韩露等[13]报道46例首诊伴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采用化疗及局部姑息放疗等治疗措施,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47%、30%,转移灶是否放疗是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通过比较上述报道的病例资料,笔者认为各组生存差异与病例中化疗患者或姑息放疗患者所占的比例不同等有关,全身化疗或姑息放疗者比例越高,生存情况越好。本研究共有114例患者,均行全身化疗,共接受511周期化疗,中位化疗3个周期(1~20个) ,平均化疗4.5周期,局部姑息放疗患者有64例(56.1%),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5%、41.2%、27.2%,与韩露等[13]报道的首诊伴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接近。
&&&&&&& 远处转移鼻咽癌临床治疗上以全身化疗为主,大量化疗药物用于转移性鼻咽癌的治疗,比较常用的有顺铂、卡铂、多柔比星、甲氨蝶呤、博来霉素、5-Fu、环磷酰胺、长春花碱等,其有效率为10-30%[14]。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药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等应用于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治疗中。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药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有效率在30%以下。目前,PF(5-Fu+DDP)方案仍然是临床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标准化疗方法,其总有效率为52.7%-83.3%[8]。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鼻咽癌,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临床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三药联合方案似乎提高了临床缓解率,但治疗毒性似乎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四药或者四药以上的方案并不能带来更高的临床有效率,而治疗毒性增加。本研究中的病例主要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以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RR 73.4%,与文献[8]报道的PF方案总有效率相符;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RR为84.0%,紫杉类+铂类RR为87.1%,吉西他滨+铂类RR为86.0%,均略高于文献[8]报道的PF方案总有效率,但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尚需行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对于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化疗,如何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临床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主要方法,而且双药方案临床有效率、治疗毒性均可接受,因此本研究主要讨论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临床常用铂类化疗药物主要包括顺铂、奈达铂、卡铂、洛铂、奥沙利铂等,其中顺铂属于第一代,价格低廉,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肾毒性、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奥沙利铂属于第三代,价格较昂贵,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临床上与铂类药物组成双药方案的常用药物有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5-Fu等。本研究中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RR低于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RR,但两者不仅RR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中位TTP均为8个月,TTP比较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紫杉类+铂类与吉西他滨+铂类两者RR接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中位TTP分别为7个月、12个月,虽然后者中位TTP较前者长,但比较两者TTP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在本研究中,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与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比较、紫杉类+铂类与吉西他滨+铂类比较,不管是有效率还是治疗到进展的时间,均无明显差别。&
&&&&&&& 本研究虽然是回顾性分析资料,但样本量114例较大,且存活患者中位随访53.5个月,随访时间较长,结果较为可靠。在疗效分析方面,不仅比较了化疗方案的有效率差别,而且也比较了TTP差别。然而,转移鼻咽癌患者常常是先后使用多种不同化疗方案,较少有多周期使用同一个化疗方案的情况,因而无法比较各种化疗方案的远期疗效或毒副反应差别。本研究比较临床上常用的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结果表明: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与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比较、紫杉类+铂类与吉西他滨+铂类比较,不管是有效率还是治疗到进展的时间,均无明显差别。临床上在选择具体的化疗方案时需要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因此本研究虽未得到阳性结果,但对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选择适当的化疗方案仍有参考价值。
[1]Xiao WW, Han F, Lu TX, et a1.Treatment outcomes after radiotherapy alone for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
[2]林少俊,陈传本,韩露,等.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230例初步结果[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66-70
[3]Nancy Lee, Ping Xia, Jeanne M, et a1.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 update of& the UCSF experience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2-19
[4]赵充,韩非,卢丽霞,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J].癌症,):
[5]Kwong DL, Sham JS, Leung LH, et a1.Preliminary results of radiation dose escala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374-381
[6]宗井凤,马骏,唐玲珑,等.鼻咽癌综合治疗策略研究&749例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 ): 538-542
[7]高黎,易俊林,黄晓东,等.鼻咽癌根治性放疗10年经验总结[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49-256
[8]Lin JC,Jan JS,Hsu CY. Outpatient weekly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distant metastasis[J].Cancer,-640
[9]王成涛,曹卡加,李茵,等.鼻咽癌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J].癌症,):212-215
[10]杨凌,林色南,潘建基.鼻咽癌肝转移69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99-100
[11]赵勇,文浩,李永楷,等.鼻咽癌首程治疗后远处转移病例的预后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184-186
[12]冀晓辉,张洪,蒋明,等.102例远处转移鼻咽癌预后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586-588
[13]韩露,林少俊,李夷民,等.46例首诊伴远处转移鼻咽癌的预后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70-172
[14]Chan AT,Teo PM,Leung TW, et al.The role of chem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nasophayngeal carcinoma[J] .Cancer,3-1012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您的位置:
> 鼻咽癌的四种化疗方案
鼻咽癌的四种化疗方案
摘要:早期患者放疗效果较好,故放疗成为其首选及主要的治疗方法,5 年生存率约75%~85%。但临床就诊约60%~70%的患者发现时已是局部区域晚期,中晚期患者单纯放疗疗效差
  早期患者放疗效果较好,故放疗成为其首选及主要的治疗方法,5 年生存率约75%~85%。但临床就诊约60%~70%的患者发现时已是局部区域晚期,中晚期患者单纯放疗疗效差,5年生存率仅37%~55%。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这类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常用放联合方案提高疗效。的四种化疗方案:
  1、鼻咽癌诱导化疗
  诱导化疗是指放射治疗之前所使用的化疗。诱导化疗的优势是可能杀灭隐匿的亚临床转移病灶;诱导化疗后可以使得原发肿瘤有效缩小,有利于减轻肿瘤负荷和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肿瘤中心的乏氧细胞,增强肿瘤的放射敏感性而提高局部区域控制率;患者放疗之前营养状况一般比较好,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依从性;此外,在放疗前肿瘤局部血供好,化疗较易到达肿瘤内部并发挥抗肿瘤作用,而且,某些化疗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可能能提高放疗的近期疗效。因此,诱导化疗目前仍较广泛应用于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但诱导化疗的不足之处在于可造成放疗延迟, 营养状况下降, 部分降低放疗耐受性, 加重放疗副反应, 治疗费用相应增加等
  2、鼻咽癌放疗、化疗同时进行
  同期放化疗是在放疗的同时给予化疗,使肿瘤细胞细胞周期同步化而增加放疗敏感性;化疗药物干扰肿瘤细胞的亚致死损伤的DNA修复,增强放疗效果;化疗药物直接的杀肿瘤作用。以往大量研究证明顺铂具有其独特的放疗增敏作用, 而且常规剂量的毒副作用低, 其毒性与放疗毒性不相叠加, 故顺铂被认为是目前相对较好的同期放化疗的化疗药物之一。
  3、鼻咽癌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是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结束后进行的化疗。目的是杀灭放疗后局部区域可能的残留以及全身亚临床转移灶,并可能推迟远处转移发生的时间。但是,鼻咽癌患者经过放疗之后,粘膜炎症未恢复、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往往对辅助化疗难以耐受。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也显示辅助化疗并不能显著提高鼻咽癌的生存率。
  4、鼻咽癌姑息化疗
  一直以来,远处转移鼻咽癌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化疗作为全身治疗的手段,对于远处转移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部分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如果复发与首程放疗之间的时间短,或是放疗后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遗症,此时姑息性化疗成为他们的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见不少文献报道了少数远处转移的患者经过化疗获得长期缓解或生存的报道,提示鼻咽癌姑息化疗有着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化疗药物和化疗方式的选择、患者个体化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化疗降低了24%肿瘤失败或死亡危险比,5年生存获益提高6%,5年无肿瘤相关事件生存获益10%,其中同时期放化疗方式获益最多,同时对于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控制率亦有所提高。同时期放化疗&诱导或辅助化疗目前已成为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实习编辑:庄智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四种常见的鼻咽癌化疗方案,你知道吗?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鼻咽癌的TNM分类根据鼻咽癌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的程度,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和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2002)第五版的方案如下:1.解剖划分(1)后上壁:从软硬腭交界到颅底(2)侧壁:包括咽隐窝(3)下壁:包括软腭上面注:后鼻孔缘属于鼻腔部分。2.TNM临床分类T:原发癌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无原发肿瘤之证据Tis:原位癌T1:肿瘤局限在鼻咽部T2:肿瘤侵犯咽部软组织和/或后鼻孔T2a:无咽旁组织侵犯t2b:咽旁组织侵犯T3:肿瘤侵犯骨质和/或鼻窦T4:肿瘤侵犯颅内和/或颅神经、颞下窝、喉咽或眼眶注:咽旁侵犯指肿瘤突破咽基底筋膜,有咽后、咽侧壁浸润。N:区域淋巴结转移N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同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不超过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区域N2:双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不超过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区域N3:一个或数个淋巴结转移N3a:淋巴结直径大于6cmN3b:进入锁骨上窝注:中线淋巴结视为同侧淋巴结M:远处转移Mx:远处转移不确定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3.组织病理学分级G:组织病理学分级Gx:组织分级不确定G1:高分化G2:中度分化G3:低分化4.分期0期:TisN0M0I期:T1N0M0II期A:T2aN0M0II期B:T1N1M0T2aN1M0T2bN0N1M0III期:T1N2M0T2aT2bN1M0T3N0N1N2M0IV期A:T4N0N1N2M0IV期B:任何TN3M0IV期C:任何T4任何NM1 鼻咽癌的临床分型鼻咽癌在临床发展过程中,可见同一病理类型患者出现截然不同的临床表现;亦有不同类型基本按同一途径扩展和播散。临床上可分成3种类型:1.上行型亦称脑神经型或A型:有第II、第III、第IV、第V、第VI对脑神经的侵犯和(或)颅底骨质破坏,但没有颈淋巴结转移。2.下行型亦称颈淋巴结广泛转移型或D型: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广泛转移,累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灶大于8cm*8cm*8cm,但无上述脑神经的侵犯,也没有颅底骨质破坏。3.上下行型亦称混合型或AD型:有单侧或双侧或局限于一组的淋巴结转移,小于8cm*8cm*8cm,兼有上述脑神经的侵犯或颅底骨质破坏。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颅骨骨折是指颅骨受到暴力作用导致的颅骨结构的改变引起的。对于生命安全有极大的隐患,下面我跟大家具体的...
颅骨骨折是指颅骨受到暴力作用导致的颅骨结构的改变引起的。对于生命安全有极大的隐患,下面我跟大家具体的...
颅骨骨折是指颅骨受到暴力作用导致的颅骨结构的改变引起的。对于生命安全有极大的隐患,下面我跟大家具体的...
颅骨骨折是指颅骨受到暴力作用导致的颅骨结构的改变引起的。对于生命安全有极大的隐患,下面我跟大家具体的...
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者。病因与种族易感性(黄种人较白种人患病多)、遗传因...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鼻咽癌化疗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