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什么是AS型和C型中耳炎,二型糖尿病能治愈吗吗?

分泌性中耳炎能治愈吗?
时间: 16:00:10
健康咨询描述:
我母亲今年60岁,一个月以前患分泌性中耳炎,耳朵里翁翁响,有水泡声,有轻微的耳痛听力下降了,医生建议穿刺,当时抽掉了好多水,恢复听力了,可只有半个月,又复发了,又抽掉了好多水,并吃了消炎药,打了三天半吊针,可现在又复发了,又长水了,并且耳朵里有水时,听力也没了,我们还做了CT,没发现什么问题,请问医生,这病要怎么治疗才会好,能彻底治愈吗?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我们急待您的回音!!
一位心急的女儿
感谢医生为我——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鼓室积液,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 ,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1. 症状:以耳内闷塞、听力下降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可有自听增强。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常继发于感冒后。儿童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2. 体征:早期鼓膜呈浑浊或轻度充血,鼓膜内陷,透过鼓膜可见液平或气泡,液平可随头位改变而变化。
       慢性者鼓膜增厚混浊,色发暗。
  3. 听力测试为传导性聋,声阻抗出现平坦型(B型)或高负压型(C型)鼓室导抗图。
  治疗:
  治疗原则:解除病因,排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恢复中耳粘膜正常功能。
  1. 病因治疗:
   (1)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肥大、下鼻甲后端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
   (2) 急性期选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3) 口服地塞米松或强地松,减轻中耳粘膜水肿和渗出。
   (4) 口服吉诺通或沐舒坦,稀释中耳分泌物的粘稠度、提高咽鼓管粘膜纤毛的活性、促进粘液毯的移动。
  2. 改善中耳通气
   (1) 应用血管收缩剂,如羟甲唑啉滴鼻减轻鼻腔及鼻咽部粘膜的肿胀。
   (2) 咽鼓管吹张:如鼓膜按摩、捏鼻鼓气、咽水通气或导管吹张法。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忌用。
   (3) 红外线或超短波透热理疗,改善中耳血液循环,促进粘膜水肿消退。
  3.清除中耳积液
   (1) 鼓膜穿刺抽液,并注入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或透明质酸酶,减轻粘膜炎症。
   (2) 鼓膜切开术:穿刺抽吸无效者,可作鼓膜切开术。
   (3) 鼓膜置管术:如分泌物粘稠,经上述处理无效,可经鼓膜留置通气管,直至鼓室内分泌物消失,咽鼓管功能恢复正常。
百度智能推荐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
挂号科室耳鼻喉科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并发疾病、鼓室症
常用药物、、、、、、、、、、、
参考价格:7.6
参考价格:8
参考价格:27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
参考价格:¥7.6
本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
参考价格:¥8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
向医生追问(追问最多5次)
补充提问(您还有2次补充提问的机会)
补充内容最少输入5个字。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段卫红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临床治疗方法众多,疗效不一。为探索更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于2004年9月~2005年8月,我们共对63例(78耳)经门诊反复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和传统的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随访6~9月,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确切,未发生1例咽鼓管损伤后粘连或其他并发症,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4年9月~2005年8月共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3例(78耳),男22例(26耳),女41例(52耳),年龄16~58岁,平均38.5岁,病史3月~10年,以耳闷、耳堵、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其他还伴有耳鸣34例(39耳)。临床检查见鼓膜内陷、浑浊,呈橙色或淡黄色,30例(35耳)鼓膜可见液平面。声阻抗图呈B型51例(59耳),呈As型3例(4耳),呈C型9例(15耳);纯音听力测试传导性聋58例(72耳),5例(6耳)。言语频率气导平均听力损失范围在25 dB ~45 dB,平均36.5dB。所有患者均经门诊反复治疗无效,其中38例(46耳)曾行咽鼓管导管吹张治疗,16例(20耳)曾行鼓膜穿刺抽液治疗。6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38耳),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对照组32例(40耳),在耳显微镜下行传统的鼓膜切开置管术。
1.2 手术方法。实验组患者取仰卧位,以1 %丁卡因、麻黄素棉条反复麻醉和收缩鼻腔黏膜3次,在300鼻内镜下,清除鼻腔阻塞变,找出患侧的咽鼓管咽口,照相并记录咽鼓管咽口的形状,多呈裂隙形或脐形(图1,图2),在插管前先以抗生素液行咽鼓管咽口的清洗, 小心吸净咽鼓管咽口的分泌物,导入预置有硬膜外麻醉导管的金属欧氏管(放置硬膜外麻醉导管前,用丝线或龙胆紫标记要插入咽鼓管的刻度,一般取2.5 cm),在鼻内镜明视下,金属欧氏管嵌顿并引导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入约2.5 cm左右,当通过咽鼓管峡部时会有落空感,再插入0.1 cm左右,回抽鼓室积液顺利,用1 ml注射器反复注入并回抽0.5 ml~1 ml空气3~6次,以松动鼓室粘连,然后注入0.5 ml配好的混合液(一般用鱼腥草注射液2 ml加a-糜蛋白酶5 mg加地塞米松5 mg配制),退出金属欧氏管,留置硬膜外麻醉导管(图3),将硬膜外麻醉导管外端用无菌纱块包扎后固定于鼻旁面颊部。每1~2天治疗一次,一般需要治疗3~10次;轻症者一般治疗3~5次,重症者如反复行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或鼓膜切开置管等方法治疗无效者,治疗次数应适当延长到5~10次,每次治疗前要回抽陈旧的药液和分泌物,治疗时注入的药液可以逐次减少,治疗后口服抗生素和吉诺通,鼻腔局部应用达芬霖和辅舒良喷雾剂,一般治疗7~10天后拔管,拔管1周后复查,并判断疗效。
对照组常规消毒外耳道,用2 %地卡因行鼓膜表面麻醉5分钟,用鼓膜切开刀切开鼓膜的前下方或后下方,可有黏液溢出,吸净黏液后鼓室内注射适量抗生素加地塞米松液,再置入哑铃状的通气管,一端在鼓室内,另一端在鼓膜表面,两端的凹槽则嵌于鼓膜切口缘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组胺药及激素治疗,术后密切观察中耳渗液及通气管位置等情况。通气管一般3个月左右取出或自然脱出,随后1周复查,并判断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耳鸣、耳闷、耳堵等临床症状消失,纯音听力测试言语频率听力范围提高至正常(0 dB ~25 dB),声阻抗图呈A型;好转:耳鸣、耳闷、耳堵等临床症状减轻,言语频率听力范围有所提高,但未达到正常范围(25 dB ~35dB),声阻抗图呈As型或C型;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各项检查结果无改善。
手术后经过6~9月随访复查纯音听力测试和声阻抗。按照疗效标准评定,实验组34耳纯音听力测试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16耳,占42.1﹪,好转18耳,占47.4﹪,无效4耳,占10.5 %,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治愈8耳,占20.0﹪,好转21耳,占52.5﹪,无效11耳,占27.5 %,总有效率72.5﹪。两组疗效采用卡方(χ2)检验,P &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组别&&&&& 治愈(耳)&&&&&& 好转(耳)&&&&& 无效(耳)&&&&&& 合计(耳)&&&&& 总有效率(%)&&&&&&&&&&&
实验组&&&&&&& 16&&&&&&&&&&& 18&&&&&&&&&&& 4&&&&&& &&&&&&38&&&&&&& &&89.5﹪
对照组&&&&&&&& 8&&&&&&&&&&& 21&&&&&&&&&&& 11&&&&&&&&&&&& 40&&&&&&&& 72.5﹪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和中耳鼓室的感染以及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但一般认为咽鼓管阻塞和功能障碍是本病的基本病因[1]。咽鼓管咽口形态可能和其功能有关[2],咽鼓管咽口开放不良可能更容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3]。本组患者都是在鼻内镜下经过了咽鼓管咽口的观察,全部呈现裂隙状或脐形等开放不良表现,说明咽鼓管咽口开放不良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之一。在手术中,我们还发现了鼻腔及鼻咽的多种并发疾病,包括炎症和肿瘤等。Yang等[4]认为鼻咽癌可以通过咽鼓管转移并压迫咽鼓管,报道了相关病例。所以,炎症导致咽鼓管的逆行感染,以及肿瘤导致的机械压迫和侵犯,都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原因。
治疗上需要在治疗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疾病的同时,对中耳的粘稠分泌物、胶耳、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行治疗,以免发生中耳粘连、鼓膜硬化等造成听力的严重丧失。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关键是使阻塞的咽鼓管重新开放,恢复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5]。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咽鼓管导管吹张法、鼓膜穿刺抽液法、鼓膜切开置管术等方法,其中咽鼓管导管吹张法疗效虽好,但只是短暂效应,有多次重复吹张治疗的必要[6],由于不能在明视下操作,不易找到咽鼓管咽口容易造成损伤及粘连,也不能对鼻咽周围病变进行检查和治疗,较为盲从,病人也难以坚持;近些年来,鼓膜切开置管术应用最普遍,其疗效也较好[7,8],但它只是中耳引流及平衡气压的一种方法,未能对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行纠正,还有发生诸多并发症的可能,如:鼓膜萎缩、鼓室硬化、永久鼓膜穿孔、鼓膜钙化、化脓性中耳炎、鼓室胆脂瘤、易堵管、易脱管等。
鼻内镜下的咽鼓管置管术是在鼻内镜的直视下,准确将导管插入咽鼓管,避免了盲目操作;同时可检查和发现鼻腔的隐性病变,如鼻咽癌等;通过咽鼓管的自然通道插入导管到鼓室,并通过导管吹张鼓膜、注入药液直接作用于鼓室和咽鼓管,在不损伤鼓膜的前提下达到抗炎消肿、减少渗出、稀化和排除黏液、恢复中耳压力平衡等治疗目的;在插管前先行咽鼓管咽口的清洗,避免把鼻咽分泌物带入鼓室;经过一段时间的置管,还起到扩张咽鼓管的作用;硬膜外麻醉硅胶导管对组织几无刺激作用,头端光滑质中,较易置入,不易损伤黏膜,本组未发生1例咽鼓管损伤或粘连病例;硬膜外麻醉硅胶导管管壁有一定弹性,通过咽鼓管峡部后不易脱出。注入的药物中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可以杀灭细菌,а-糜蛋白酶有稀化中耳分泌物、促进积液排除的作用,置管后一般间隔1~2天换药一次,留管7~10天左右,因其疗效与病程长短有关,因此,对病程较长的也可尽量延长留管时间,但也不宜超过30天。留管后可反复多次治疗,使鼓室保持持续的药液作用,对病变黏膜转归和减少复发有积极的作用。所以,鼻内镜下的咽鼓管置管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较好方法。
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应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将恢复和保护咽鼓管的生理功能作为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9]。鼻内镜下的咽鼓管置管术,因为是在鼻内镜直视下操作,其适应症可适当放宽,但是伴有鼻咽部急性炎症、重度鼓膜萎缩或者有出血性疾病者及伴严重心者应慎用此法。对于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因为患儿的听力下降可影响语言的发育和学习的进步,更应该积极治疗,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的预后还与咽鼓管的调节功能有关,咽鼓管的调节功能差是咽鼓管功能的基本缺陷,也是该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10]。所以,如何提高和恢复咽鼓管的调节功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分泌性中耳炎的远期疗效。我们报道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法,是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诸多方法之一,因为它是在鼻内镜明视下进行的,与传统鼓膜切开置管手术和咽鼓管导管吹张相比,避免了鼓膜损伤和重复操作的弊端,且操作简单、准确、无创伤,疗效好,病人容易接受,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提供了一个良好途径,因此值得推广。
发表于: 13:29
请问大夫现在感觉咽鼓管粘连是否可以通过此方法治疗?
h***(来自浙江省金华市联通的网友)
三年前因为鼻炎鼻子堵塞的厉害,不慎擤鼻涕时,把鼻涕擤入中耳内,引起过中耳炎,以后每年都经常会把鼻涕擤入耳内,同时自己也经常用力捏鼻鼓气,现在吞咽口水或大声说话时经常有口水会进入耳内,此时会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增强,吃汁水多的食物,比如西瓜之类,如果大口咀嚼汁水多的食物时,有时也会有些许汁水从咽鼓管进入耳内,以前液体进入中耳内,打吊针基本4~5天都会痊愈,两个多月前吃汤包时,大口吞入咀嚼时有汤汁进入耳内,因为食物温度比较高,耳内还感觉有点烫伤的疼痛感,现在耳镜检查也看不太出积液了,而且我们这的大夫也说从鼓膜处看不到明显的积液,就无需治疗了,但是中耳内一直有胀痛的感觉,特别是抗真菌药物停用以后疼痛感会加重一些,而且现在耳朵周边一直伴有偏头痛,还感到耳内有潮湿和异物感。2月16号时因为那几天鼻子有些鼻塞,自己往右侧鼻孔滴入了几次酒精后,每次滴入酒精后都会把头部很快地侧向右侧,当时鼻咽镜检查右侧咽鼓管口有些血肿,地区市医院说是咽鼓管酒精烧伤,刚开始用了呋麻滴鼻剂收缩红肿,用了呋麻以后咽鼓管会感觉特别的扩张,每次使用滴鼻剂时从鼻腔滴入,然后头部侧向右侧,药水都会从咽鼓管流入鼓室内,并且摇晃脑袋时,还可感觉药水在鼓室内流动,可以流向鼓室深处,头部直立时药水过一会又会从鼓室内内流出,流出时并有一些血腥味,现在停用呋麻后感觉咽鼓管扩张有所收缩,但只要一用类似呋麻之类有刺激感的药水,咽鼓管就会感到扩张。以前大声说话时和大口吞咽液体时是左侧咽鼓管更加容易进入液体或者唾沫,会导致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增大,并且以前胃部反酸反呕时有些许胃酸从喉咙进入鼻腔时,有时会有胃酸渗入左侧咽鼓管内,左侧咽鼓管处一直有麻麻的感觉。但是现在右侧咽鼓管擤鼻涕时按住左侧鼻孔,右侧鼻孔擤鼻涕时非常轻也会有些许鼻涕进入中耳内,并且每次有些许鼻涕进入时,头皮就会一阵发麻。
出汗时汗水在鼻孔处,往鼻腔内吸右侧中耳内也会感到阵阵刺激感,并且现在张口闭口做咀嚼动作时,右侧咽鼓管内会感到相互摩擦和蠕动的感觉,做咀嚼动作时有时会感到血腥味,同时咽鼓管内感到不适和异物感。现在睡觉时要是右侧耳朵朝下,会感到鼻腔内的些许液体从咽鼓管口渗入进咽鼓管,耳朵附近和右侧咽鼓管处就会出现有刺激感和麻麻的感觉,而且吃东西时耳朵附近也会有麻麻的和刺激的感觉,最近这几天感到咽鼓管处受到刺激时,比如汗液或者反呕时有东西进入鼻腔,会比较快的扩张开,同时感到咽鼓管有明显的扩张,平时咽鼓管无刺激时,又感到收缩的特别紧,感到粘连在一起并伴有些许疼痛,而且酒精把鼻腔粘膜也有烧伤,之前鼻腔粘膜也有出血并伴有鼻塞,不过现在出血的症状的已经基本消失,但眼角泪道处感觉很不适,右边眼睛内现在也时常觉得干燥。而且现在右侧鼻内总是感到很干燥,右侧鼻腔内已经几乎很少分泌粘液了,并总是伴有一丝疼痛。因咽鼓管烧伤,在医院又输了7天的头孢地嗪吊针,但是中耳内还是非常的疼痛,有汗液或者刷牙有液体吸入鼻腔内,咽鼓管处就会有刺激感,并且感到头皮发麻,2月27号时吃完花生后因为腹胀反呕,当时躺在床上,反呕时进入鼻腔,有食物残渣进入咽鼓管,现在感觉有细小的花生残渣卡在咽鼓管内,咽鼓管处有些许疼痛。我们这的大夫说从症状考虑像咽鼓管异常开放,但声导抗又基本正常,从鼓膜处观察中耳也基本正常,咽鼓管烧伤的当天做了乳突CT显示正常,但是中耳内一直非常的疼痛,不过我们这的大夫说医院的CT机分辨率并不是很高,建议我去大一些的医院做一下高频率的磁共振或者1毫米分层扫描的CT,确诊一下鼓室深处是否有不太容易观察到的炎症。请问大夫,中耳内和咽鼓管处一直感到疼痛并且咽鼓管粘膜损伤的话该怎么办?后来得知咽鼓管内长有纤毛,被酒精烧伤后纤毛还可恢复吗?如果咽鼓管内粘膜损伤后咽鼓管内产生瘢痕,纤毛是不是就不可以正常恢复了?高频率的磁共振和1毫米分层扫描的CT哪种检查更有助于中耳和咽鼓管粘膜炎症的确诊,还有我吞咽和大声说话还有单鼻孔擤鼻涕或者吸鼻子时经常会有液体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内,老是有脏东西进入咽鼓管和中耳内是否会引起真菌感染?并且吃东西的时候耳朵附近总会感到有刺激的感觉和麻麻的感觉。要是咽鼓管异常开放的话,是否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谢谢!
h***(来自浙江省金华市联通的网友)
段卫红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段卫红大夫
段卫红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段卫红的咨询范围:
耳、鼻、咽、喉部分的疾病问题。粘连性中耳炎治疗方法
来源:互联网
(三)听骨链广泛固定时,可配戴助听器。
粘连形成后,治疗困难,目前手术效果并不理想。有手术指征时,可在手术显微镜下松解鼓膜和听骨链的粘连固定,清除两窗的纤维闭锁,重建含气的中耳腔。为防止再度粘连,可在鼓室内留置硅胶或聚四氟乙烯薄膜,二期手术取出。
(二)手术治疗
增殖体肥大或鼻部炎症妨碍咽鼓管功能时,应及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应及时作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排出中耳积液,必要时可以留置通气管。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抗生素的剂量要充足,用药时间于症状消退后不得少于5日。
(一)积极预防和治疗病因,防止纤维性粘连。
粘连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三)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重者有时可出现混合性聋。声阻抗-导纳测试的鼓室导抗图呈现低峰型(As型)或鼓室负压型(C型),镫骨肌反射消失,以上提示鼓膜和听骨链活动受限、咽鼓管功能不良。
(二)鼓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或萎缩、增厚、瘢痕形成及钙化斑。原有鼓膜穿孔者,新生的鼓膜菲薄,呈半透明状。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减弱或消失。
(一)病人既往多有中耳炎病史。主要症状为听力减退、耳鸣。
粘连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粘连性中耳炎是中耳内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是既往中耳炎症的结果。儿童容易发生粘连性中耳炎。因此,家长要注意了解粘连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表现。
相关搜索:&&&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天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小儿中耳炎治疗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小儿中耳炎治疗方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型糖尿病能治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