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在临床上地上河的危害害

肛门病术后电针白环俞镇痛对患者血清中PGE2影响的临床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肛门病术后电针白环俞镇痛对患者血清中PGE2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白环俞镇痛的效果与患者血清中PGE2含量的关系,探讨肛门病术后的电针白环俞镇痛的机理。
方法:本研究按入院顺序依次统计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信息,自2012年8月-2012月11日共统计99例,临床研究过程中退出和剔除患者共39例,最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且顺利完成研究的的男女各30例。本次临床研究采用患者针刺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将患者针刺前的疼痛程度评分定为对照组A1,血清中的PGE2的含量作为对照组A2;电针刺激患者双侧白环俞穴后,再次评定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并记为治疗组B1,此时的血清中PGE2的含量为治疗组B2。对照患者针刺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血清中PGE2的含量的变化情况,记录并分析观察指标数据,最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1.肛门病术后电针白环俞镇痛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无差异(P>0.05)。
2.电针镇痛的总有效率达91.67%。且根据疼痛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组中PGE2含量较对照组降低,经SPSS统计分析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1.电针白环俞对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有明显疗效。
2.PGE2在电针白环俞镇痛机理方面有重要作用。
3.电针白环俞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确切,疗法绿色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R266【目录】:
中文摘要6-7ABSTRACT7-9英文缩略语9-10前言10-11文献综述11-19 一 肛门病术后疼痛的病因病机11-12
1 中医学观点11
2 现代医学观点11-12 二 肛门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12-14
1 电针白环俞治疗法12-13
2 耳穴贴压治疗13
3 埋线法治疗13-14
4 其他方法14 三 疼痛与 PGE2 的关系14-17 四 针刺与 PGE2 的关系17 五 展望17-19实验研究19-30 一 研究目的19 二 研究方法19-21
1 临床资料19
2 诊断标准19-20
3 研究标准20-21 三 临床研究方案21-24
1 实验器材21-22
2 临床研究步骤22
3 电针治疗步骤及方法22
4 电针前后观察指标22
5 临床研究量化指标测定22-24 四 注意事项24-25 五 剔除及脱落病例25 六 依从性评价25 七 临床实验结果及疗效分析25-30
1 患者一般情况25
2 结果25-30讨论30-38 1 疼痛机制30-32
1.1 中医疼痛机制30-31
1.2 现代医学的疼痛机制31-32 2 针刺镇痛机理的认识32-34
2.1 中医学对针刺镇痛机理的认识32-33
2.2 现代医学对针刺镇痛机理的认识33-34 3 白环俞取穴依据34-35 4 电针治疗依据35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35-36
5.1 疼痛量表分析35-36
5.2 PGE2 含量分析36
5.3 疼痛分数与 PGE2 的关系36 6 肛门病术后电针白环俞镇痛的优点36 7 问题与展望36-38结语38-39致谢39-40参考文献40-45附表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进;;[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周建华,冷炎;[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孙文晓;张海港;李晓辉;王秀琴;韦卓;;[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9期
唐春萍;江涛;龚梦鹃;杨超燕;肖逸翔;霍敏健;;[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赵红;王莹;冯艺;杨拔贤;邢志敏;王旻;余力生;;[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江小青,姜保华,葛大胜,汪爱珍,章礼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杜景华,齐立卿,王金榜;[J];河北中医;2005年02期
张哲;崔丽芹;苑艳娟;鲍虎豹;李杏艳;钟瑾;郭新宇;;[J];河北中医;2010年10期
蒋晓林,王为;[J];黑龙江中医药;2002年06期
钟剑强;[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康红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黄文虎;葛锋;刘迪秋;陈朝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王跃秀;[J];北京中医;2004年01期
高冲;刘永平;;[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陈加林;;[J];重庆医学;2011年27期
马志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谢长春;何纯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年01期
潘少骅;彭小南;洪卫祥;;[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年03期
刘展慧;孙波;赖小珍;廖健南;;[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年12期
罗晓曦;茹海凤;;[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国喜;罗湛滨;;[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陈静子;郭义;郭永明;王江;薛明;刘喆;;[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郑苏;彭力;穆敬平;程建明;;[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苏程果;周友龙;;[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张海霞;汪德瑾;于建春;韩景献;;[A];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2010新疆)论文集[C];2010年
王贵波;罗超应;郑继方;李锦宇;王东升;丁明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刘学莲;高树中;;[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段颖华;李万瑶;;[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蔡玉梅;陆坚;郑继范;;[A];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李贵信;夏建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振宇;[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苗琳;[D];南开大学;2010年
熊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简嘉良;[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林锦长;[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春华;[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王荣国;[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荣培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张俊海;[D];复旦大学;2005年
李崖雪;[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毅强;[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敏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鲁龙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晓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杨清;[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由冬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吕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则彦;[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辛超;[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二容;[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2期
胡成穆,李俊,徐叔云;[J];安徽医药;2001年03期
方剑乔,阚方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潘善余;[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任晓艳;[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12期
周建华,冷炎;[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张仕年;冀斌;邵铭熙;;[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罗学娅,李明辉,吕莉,罗原丽,张宁;[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邓革强;[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刘兆平,李文仙,于波,卢承前,陈君石;[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凛;;[J];江西医药;2006年05期
陈蕊;林大勇;付勇强;关庆增;谷松;;[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5期
邓家刚;郝二伟;郑作文;杨柯;阎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10期
魏辉,翁潭潭,梅骅,张梅,吴玲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年07期
朱萱萱;沈洪;张忠华;邱召娟;郑凯;;[J];中医药学刊;2005年12期
杨武双;杨修;林清国;刘东晖;王殿洪;岳武;;[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5年04期
陈曦;李远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12期
易剑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11期
王佩;赖瑛;吴锡铭;;[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9期
严继贵;王迎新;俞丽霞;;[J];中成药;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文珠;周培娟;赵春华;;[A];全国中医药疼痛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会刊[C];2010年
高志雄;王威;;[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周艳杰;;[A];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李春香;李岩;吴淑梅;;[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喆;朱永旺;蔡晓婧;曾超;邵晓梅;;[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孙洁;温进;魏惠芳;仲大奎;曾霈君;李滢;杨磊;李晓泓;张露芬;;[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孙洁;温进;魏惠芳;仲大奎;曾霈君;李滢;杨磊;李晓泓;张露芬;;[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王小微;李超;张新;王毓林;何康民;李佳琪;毛应启梁;王彦青;;[A];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董自斌;;[A];第四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6年
秦旭华;金沈锐;李祖伦;;[A];第四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范晓艳;[N];医药经济报;2004年
周军;[N];保健时报;2005年
郝宏华;[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周建华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梁新;[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林明;[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王震虹;王祥瑞;[N];中国医药报;2004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宋蔼荣;[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王萧逸;[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载莹;[D];湖北中医学院;2002年
李文迅;[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孟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赵征宇;[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王文炫;[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姵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辛立;[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王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裴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余晓慧;[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玉立;[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杜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杜宇;[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任天女;[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程华东;[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马良宵;[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赵瑞;[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张利泰;[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左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刘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请,我要!
前路减压治疗颈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MMP-3与IL-6的影响
&&&&&&&&&  近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评价前路减压治疗颈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指出,前路减压治疗颈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后效果佳,能充分减压,迅速恢复颈椎稳定性,改善脊柱功能,安全性高,其有效降低血清MMP-3与IL-6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机制之一。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2期《
&|&|&|&|&|&|&|&|&|&
  近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评价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MMP-3)和(IL-6)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指出,前路减压治疗颈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后效果佳,能充分减压,迅速恢复颈椎稳定性,改善脊柱功能,安全性高,其有效降低血清MMP-3与IL-6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机制之一。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2期《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上。
  对48例颈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术前、术后JOA评分、Cobb&s角测量评价临床疗效,采取静脉血检测术前、术后的血清MMP-3与IL-6水平。
  治疗预后优良率为91.7%,术后JOA评分与伤椎高度比显著升高,Cobb角和椎管占位率明显下降,术后的血清MMP-3与IL-6值都明显降低,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浅表感染、内固定断裂及颈椎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16%。
   相关链接: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您的位置: &
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VEGF、Ang-2的影响
优质期刊推荐&&请,我要!
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EMR术中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  近期,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分析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术中血清学指标的影响。研究指出,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为EMR术患者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全身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有助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保护。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8期《海南医学院
&|&|&|&|&|&|&|&
  近期,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分析联合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术中血清学指标的影响。研究指出,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为EMR术患者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全身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有助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保护。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8期《海南医学院学报》杂志上。
  选择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EMR治疗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81例,接受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81例,接受局部黏膜麻醉联合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应激指标、免疫指标等方面的差异。
  (1)观察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血清中白介素-23(IL-23)、白介素-32(IL-32)、降钙素原(PCT)、&-内啡肽(&-EP)、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血清中皮质醇(COR)、血管内皮素(ET)、甲状腺激素(TH)、胰岛素(Ins)等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D11b、CD18、CD20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56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相关链接: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血清CA125、CEA、Fer、NSE联合检测小细胞肺癌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单位:
临夏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731100
母体文献:
第5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暨国际检验与临床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
第5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暨国际检验与临床高峰论坛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学会
在线出版日期: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上河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