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失调检查

> 妇科内分泌检查
妇科内分泌检查
包括卵泡促激素、黄体生存激素等6个项目。
等卵巢疾病的诊断。
月经不调、不孕的女性
欢迎你,jessfgs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检查
常见检查项目
50-70元/次
20~60元/项
20~100元/项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高血压的检查
(1)血清甲状腺激素谱:血清FT4与FT3不受血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的影响,能够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总T3和总T4。GD甲亢者血清FT3、FT4显著升高。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除固有的实验误差外,还因地区、患者年龄以及测定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2)血清TSH:甲状腺功能改变时,TSH的波动较甲状腺激素更迅速而显著,故血中TSH是反映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功能的敏感指标。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血清TSH在甲亢诊断中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确认。无论是典型甲亢,还是亚临床甲亢,血清TSH均显著降低。但垂体性甲亢及某些非内分泌系统肿瘤所致甲亢TSH明显升高。
(3)甲状腺摄碘率(RAIU):典型GD甲亢者RAIU增高,伴峰值前移,且不被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所抑制。但甲状腺炎所致甲亢,RAIU往往降低,碘甲亢及药物性甲亢亦见RAIU低于正常。因此,所有甲亢患者均应常规接受RAIU检查。
(4)甲状腺特异性抗体:80%~100%的Graves病初发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尤其是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为阳性。50%-90%的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或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为阳性,但滴度不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高。
(5)甲状腺影像学检查:B超及核素扫描可确定甲状腺位置、大小及有无结节,对异位甲状腺的诊断有重要价值。GD甲状腺一般表现为弥漫性肿大,无明显结节。MRI和CT检查不作为常规,仅仅在甲状腺肿大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出现相应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以及怀疑有恶变且发生局部转移时考虑选择。
皮质醇增多症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大量皮质醇使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但促进淋巴细胞凋亡,使得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再分布,这两种细胞在外周血中的绝对值和白细胞分类中的百分率均减少。
(2)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与红细胞增多、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增强、血液中Ⅷ因子及VWF浓度升高,易形成血栓等因素有关。
(3)尿17-OH,17-KS、游离皮质醇(UFC)测定:24小时UFC测定被广泛用于Cushing综合征的筛查。正常情况下,人体约有10%的皮质醇处于非结合状态,具有生物活性。正常游离皮质醇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大部分在肾小管被重吸收,而通过肾脏的排泄量较恒定。当血中过量的皮质醇使循环皮质醇结合蛋白处于饱和状态时,尿中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即增加。RIA测定24小时UFC可反映机体的皮质醇分泌状态,其升高程度与Cushing综合征病情平行。正常上限波动范围为220~330nmol/24h(80~120&g/24h)。当排泄量超过304nmol/24h(110&g/24h)即可判断为升高。可通过测定尿肌酐排泄率来判断标本是否收集完全,从而排除假阴性结果。
(4)血、唾液皮质醇的测定及其昼夜节律变化:采血测定皮质醇浓度是确诊Cushing综合征的较简便方法,正常人基础值正常,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正常。由于皮质醇呈脉冲式分泌,而且皮质醇水平极易受情绪、静脉穿刺是否顺利等因素影响,所以单次血皮质醇的测定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价值有限。唾液中皮质醇的浓度与血游离皮质醇平行,且不受唾液分泌量的影响,故测定午夜0∶00(谷)和早上8∶00(峰)唾液中皮质醇浓度也可以用于Cushing综合征的诊断。午夜唾液皮质醇浓度增高,结合24小时UFC排泄增加,其诊断Cushing综合征敏感性可达100%。
(5)血ACTH测定:肾上腺皮质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其血ACTH水平均低于正常低限,因肾上腺肿瘤自主分泌的大量皮质醇,严重地抑制了垂体ACTH的分泌。ACTH依赖性的Cushing病及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血ACT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6)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
1)标准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正常人在应用标准地塞米松抑制的第二天,尿17-OHCS下降至6.9&mol/24h(2.5mg/24h)或以下,UFC下降至27nmol/24h(10&g/24h)以下。Cushing综合征者此项检查不被抑制。
2)午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午夜地塞米松1mg抑制后测定血皮质醇水平被抑制到140nmol/L(5&g/d1)以下,则可排除Cushing综合征。
(7)CRH兴奋试验:垂体性Cushing病患者在静脉推注羊CRH1-41 100IU或1IU/Kg体重后血ACTH 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上升,上升幅度比正常人还高,而多数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无反应。本试验对这两种ACTH依赖性Cushing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8)静脉导管分段取血测ACTH或ACTH相关肽:对异位ACTH综合征和垂体性Cushing病的鉴别及对异位ACTH分泌瘤的定位有意义。如将导管插入垂体的引流静脉&&双侧岩下静脉,双侧同时取血或静脉注射CRH后双侧同时取血测ACTH,对垂体ACTH瘤的识别定位(确定肿瘤在左侧还是右侧)有重要意义。
(9)影像学检查有益于鉴别病因和肿瘤定位:1) 首先应确定肾上腺是否存在肿瘤。目前肾上腺CT及B型超声检查已为首选;2) 肾上腺放射性核素131I-胆固醇扫描对区别双侧肾上腺增生还是单侧肾上腺肿瘤有益;3) 蝶鞍CT冠状位、薄层、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及造影剂加强等方法,可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发现率。目前分辨率最好的CT的微腺瘤发现率为60%;4) 蝶鞍磁共振(MRI)检查优于CT。为发现异位ACTH分泌瘤,胸腺应列入常规;5) 如有可疑,应进一步做体层或胸部CT。位于胸部的异位ACTH分泌瘤约占异位ACTH综合征的60%。其他应注意的部位是胰腺、肝、肾上腺、性腺等,但异位ACTH瘤的原发部位远不止这些,应结合临床决定检查部位;6) 为了解患者骨质疏松的情况,应作腰椎和肋骨等X线检查。如为恶性的肾上腺肿瘤或异位ACTH分泌瘤,还应注意是否有其他脏器的转移。
嗜铬细胞瘤
在发作期间可测定血或尿儿茶酚胺或其代谢产物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苦杏仁酸(VMA),如有显著增高,提示嗜铬细胞瘤。超声、放射性核素、CT或磁共振可作定位诊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实验室检查血钾、钠、血浆肾素活性、尿醛固酮。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增大有较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放射性核素、C'r、、MRI可确立病变性质和部位。选择性双侧肾上腺静脉血激素测定,对诊断确有困难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经典网上问答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咨询在线医生推荐到广播
36292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悦小妹丶)
第三方登录:|/|/|/|/|/|
//|//|//|//|//|
内分泌(性激素)检测
在对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检查和治疗中,医生常要求患者检测血清内的性激素六项。 通过所测定的血清内多种性激素含量的改变并结合观察到的临床表现,来研究和判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 用于预测排卵时间、对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检测和对不孕不育原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生理情况下,月经刚开始时脑垂体释放促卵泡激素(FSH)。 FSH的作用是刺激卵巢表面大约20个卵泡的生长,每个卵泡内有一个卵子。 在接下去的两周内,卵泡不断长大,同时卵巢分泌另一个重要激素-雌激素。 雌激素进入血液并向大脑发出负反馈信号。 如果血液中雌激素浓度很高,就会抑制FSH的释放,使得只有一个卵泡能获得足够的FSH刺激并成长为成熟卵泡。 这就是大多数人怀孕只会有一个孩子的原因。 雌激素水平升高又会刺激垂体释放黄体生成素(LH),LH的大量释放使成熟的卵子从卵泡内释放出来,这就是排卵。 排卵监测不但要确定患者有无排卵或排卵日,还要在排卵前的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预知排卵的发生。 所以其监测方法有:超声、性激素的测定、宫颈评分及基础体温(BBT)的测定等。 各种排卵指标或参数在排卵监测中随着周期的变化有不同的意义,以下只谈性激素的测定在排卵监测中的意义。 一、性激素检测的内容 在女性内分泌的检验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六项,它们的符号和中文名称是: 1. FSH (促卵泡激素) 2. LH (促黄体生成素) 3. PRL (催乳素) (注:以上三种激素是垂体分泌的) 4. E2 (雌二醇) 5. PROG(孕酮) (注:以上二种激素是卵巢分泌的) 6. T (睾丸酮) (注:可由肾上腺和卵巢分泌) 二、检测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性激素的检测时间是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的,可分为: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 医生会根据临床需要而要求患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做检测,以便了解体内的具体内分泌情况。 1,卵泡期检测: 是在月经周期的第2~3天内测定血清中的性激素,目的是为了了解卵巢的“基础状态”。 而检测的内容是全部的六项,不可缺少。因为各项性激素可以反映不同的情况。 如促卵泡素(FSH)过高,说明卵巢的储备功能差,这时可先用药增加卵巢储备,保护卵巢内的激素受体; 如雌二醇(E2)过高,考虑病人可能有残存的卵泡,提示不宜进行促排卵治疗; 如促黄体生成素(LH)过高,就会影响卵泡质量,卵泡受精力下降,流产率增加,可先行降LH治疗; 如催乳素(PRL)过高,也会影响排卵和黄体功能,这时主要用溴隐亭对症治疗即可; 如睾酮(T)过高,会影响卵泡的发育,造成无数的小卵泡竞争性发育迟缓或根本不发育。 而如果FSH、LH、E2均太低,就可能是下丘脑-垂体性的功能低下,可考虑用促性腺激素替代治疗。 2,排卵期检测: 是在月经周期的第16~17天测定性激素,结合B超,可了解卵泡的发育状态。 此期,只测定 FSH、LH、E2、P 才有意义。 当E2正常,卵泡大小也正常,LH有峰值,P值不高,是理想的排卵条件,预计可于LH峰出现后的24~36小时排卵。 此期的激素水平分泌异常,会引起卵泡发育与排卵障碍。 如E2过低,而超声显示卵泡大于或等于1.8cm,可考虑卵泡未发育成熟或此为空卵泡; 如E2正常,而卵泡小于或等于1.6cm,可能刚排卵或有多个小卵泡发育,还有遗漏的可能; 如E2正常,卵泡大于或等于1.8cm,LH无峰值出现,说明性腺轴正反馈机制障碍或卵泡未熟; 如E2过高,还可预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 如卵泡小于或等于1.4cm,LH或P已升高,提示卵泡过早黄素化; 如P大于2ug/L,提示子宫种植窗口关闭,囊胚着床机会下降。 3,黄体期检测: 在月经周期的第21~22天,测定E2与P,以了解黄体功能,一般于排卵后的6-7天测定较为准确。 如在黄体高峰期,P值过低(&10ug/L),提示无排卵或无排卵黄素化; 如P在10-15ug/L之间,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或卵泡不破裂黄素化; 如P大于15ug/L,提示黄体功能正常。但此时E2过低,亦是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之一,需要对症治疗。 黄体功能不足有时也是卵泡的质量问题,主要在排卵前进行处理。 六项激素的临床意义 1、雌二醇(E2): E2是雌性激素中活性最强的一种,主要产自卵巢的卵泡和胎盘,少量产自肾上腺和睾丸。 血清E2测定对评价各种月经异常是非常有用的指标: 如女孩青春期提前或延迟、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卵巢早衰等。 在不孕症患者中,血清E2的监测对于监控诱导排卵及随后的治疗, 如用克罗米芬、LH释放激素(LHRH)或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的治疗是非常有用的。 在体外受精(IVF)中,对卵巢进行过刺激时, 通常每天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使用和卵母细胞的收集进行最佳的调整,也需要检测血清E2浓度。 女性的正常参考值: 青春期前: 0~8ng/L, 成人: 24~315ng/L, 绝经期: 0~32ng/L, 妊娠期至: 32,000ng/L, HMG治疗者:350~750ng/L。 排卵前E2出现高峰期: 734~1468 pmol/L (200~400 pg/ml), 24小时后又出现LH高峰期,平均25IU/L。如无此两个高峰,应考虑是无排卵。 2、孕酮(P): 女性主要由卵巢和胎盘产生。 孕酮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增生,为受精卵植入做准备。 从孕酮浓度的升降可以推测卵巢滤泡和黄体的活动,因此血液中孕酮测定在临床上用于监测未怀孕妇女的排卵和黄体的正常功能, 孕酮疗法监控及早期妊娠的评价等,在判断黄体功能状态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不怀孕妇女和反复自然流产妇女可帮助查找原因。 在月经周期中,孕酮的浓度: 滤泡期:0.14~1.61μg/L。 排卵期后明显上升,黄体期达:2.41~31.2μg/L,并与血中E2的增加平行。 妊娠足月时可高达: 150~200μg/L。 血清孕酮的升高:见于葡萄胎、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孕妇、多胎、继发性高血压、先天性17-a羟化酶缺乏症、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卵巢颗粒层膜细胞瘤、卵巢脂肪样瘤。 孕酮的降低:见于先兆流产、黄体功能不良、胎儿发育迟缓、死胎、严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在月经周期第18~26天,测三次血P,如均小于15.9 nmol/L (5ng/ml)可诊为黄体功能不健。3、睾酮(T):T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雄激素。 女性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卵巢也能分泌少量。 女性中高水平的睾酮一般见于多毛症、男性化、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肿瘤、肾上腺瘤和肾上腺增生。  4、催乳素(PRL): PRL在人体内主要是发动泌乳,使已充分成熟的乳腺小叶向腺腔内泌乳。对乳腺的发育有一定的作用。 在妊娠中期与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协同作用。对卵巢激素的合成、黄体生成及溶解有一定作用。 对胎儿的发育和成长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胎儿肺的形成。 在机体的应激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 PRL的分泌受下丘脑的控制。 正常的哺乳和对乳房的机械刺激也能导致PRL的释放,身体和情绪的应激反应、低血糖、睡眠也可引起PRL升高,能抑制性腺功能, 因此,它也为测定不孕症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育龄妇女,血清中PRL增高可引起“非产性”溢乳、闭经及月经失调等; PRL过高的原因有:甲状腺机能减退、垂体或下丘脑肿瘤、肾功能衰竭、手术、 服用某些药物(雌激素、利血平、甲基多巴、安宁、酚噻嗪等)、性交等; PRL减低的原因有:垂体机能减退、Sheehan综合征、服用某些药物(溴隐停、多巴胺等)。 绝经后妇女的PRL下降,低于正常月经周期的妇女的数值。  催乳素(PRL)是由垂体前叶所产生,成人女性的正常值在 4~21μg/L 范围。 高催乳素血症: PRL>1.2 nmol/L (30ng/ml) 一般少于50ng/ml)不需治疗 PRL>2.0 nmol/L (50ng/ml) 应予治疗。 PRL>4.0 nmol/L (100ng/ml),提示微腺瘤。 5、促卵泡刺激素(FSH): FSH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并受下丘脑产生的黄体激素释放因子(LHRH)的控制。 育龄妇女的月经期内,血中FSH水平随雌二醇和黄体酮的水平变化而变化。 在排卵前FSH明显升高,达一峰值。 FSH的增高还见于原发性卵巢衰竭、妇女绝经后期及性腺切除后。 FSH下降提示下丘脑垂体轴机能异常,可见于垂体功能障碍引起的闭经、Sheehan综合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等。 在月经第3天测量血液中卵泡刺激素(FSH)的浓度,可用来预测受孕能力。 如果FSH高于15mIU/mL,则代表着生育能力较差, 如果高于40mIU/mL,在临床上代表着卵巢功能衰竭。 6、促黄体生成素(LH): LH的分泌受下丘脑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控制,并随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变化而变化。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故血清中LH升高。 临床LH升高常见于: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垂体或下丘脑肿瘤、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 LH水平降低,可引起不育,常见于:垂体功能障碍、Sheehan综合症、 垂体切除、肥胖性生殖器退化综合症、神经性厌食及使用雌激素后。 FSH与LH 皆由垂体前叶所产生,在月经周期内呈脉冲式分泌,有明显的时间差异。 在女性,FSH可促进卵泡成熟,是诊断不孕症的重要项目。 月经中期的LH高峰可促成排卵,在预测排卵时间上具特殊重要性。 LH与FSH在月经周期中呈“同步变化”,常同时检测。 其正常参考值:   滤泡期 排卵高峰 黄体期 FSH(IU/L) 5~20 12~30 5~15 LH (IU/L) 2~30 40~200 0~20 ============= 若FSH和LH水平很低,说明是垂体功能不足; 如果FSH和LH正常或增高,说明垂体没有问题而是卵巢本身的问题,它存在功能早衰的可能性。 这时仍需继续坚持人工周期治疗,以保持卵巢和子宫功能。 高促性腺激素症: FSH >40 IU/L (40 miu/ml)LH > 25 IU/L (25 MIU/ml)E2 < 110 pmol/L (30pg/ml)若见于40岁以下妇女,应考虑是卵巢早衰或卵巢不敏感综合症。 若FSH特别高,则可认为不能生育。 若LH也高,则卵巢功能衰竭的诊断可以确定。
内分泌参考标准值单位 卵泡期 排卵期 黄体期 绝经期 男性 FSH 促卵泡激素 mlU/ml 3.4-9.3 5.7-22.3 1.7-6.4 18.2-140.2 0.7-23.7 LH 促黄体生成素 mlU/ml 2.9-12.4 6.9-166 0.6-9.7 13.5-55.5 0.1-9.3 PRL 泌乳素 ng/ml 绝经前0.3-18.8 绝经后6.5-17.2 0.3-11.2 E2 雌二醇 pg/ml 12-48 153-237 48-172 10-45 10-45 PROG 孕酮 ng/ml 0.19-0.90 1.6-18.6 0.09-0.73 0.18-0.9 TESTO 睾酮 ng/ml 0.1-.1 2.6-13.6
附: 激素是由人和动物某些细胞合成和分泌、能调节机体生理活动的特殊物质。 “激素”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为“奋起”或“激起”。 现在把凡是通过血液循环或组织液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都称为激素。 激素的分泌量均极微,为毫微克(十亿分之一克)水平,但其调节作用均极明显。 激素作用甚广,但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 调节代谢及生理过程的进行速度和方向,从而使机体的活动更适应于内外环境的变化。 激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的专一性受体蛋白结合而将信息传入细胞, 引起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相应的连锁变化,最后表达出激素的生理效应。 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1,通过调节蛋白质、糖和脂肪等物质的代谢与水盐代谢,维持代谢的平衡,为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2,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确保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及成熟,并影响衰老过程; 3,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活动; 4,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成熟,调节生殖过程; 5,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使机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注意:各个医院所用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的试剂盒不同,所以,其正常值也不同。主要以医院所给的为准。另外还要看报告单上的数值“单位”,比如:ng/mL pg/mL iu/L pmoL/L 等。如果我可以加分的话我一定给你加分,我觉得真的太经典了啊很好,很全面,谢谢!在临床上,有些教授也未必能知道的这么详细,总觉得很多人在敷衍了事,你真的很强,佩服!很好,很详细。谢谢。真的很好,我问主任都没能答出来,一般都是来就测,不管时间,结果正常就OK,不正常过一段时间再测.,吃药,直到测量正常很好~能说说你的这些综述来自那些文献吗?以便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谢谢~
您的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性内分泌六项检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