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一直没小孩子一直流鼻涕 无奈

武安10岁男童得怪病 父母无奈铁链锁三年|铁链|爸爸_凤凰资讯
武安10岁男童得怪病 父母无奈铁链锁三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长城网邯郸9月2日电(助理记者韩毅 谢江涛)一个4米多高的石榴树、一个2米长的铁链子和一个10岁的男童,在武安市北安庄乡黄粟山村的一个小院内,却将石榴树、铁链和男童联在了一起,10岁的小君(化名)因患上了一种怪病,父母不得不在忙的时候用铁链把他锁在树上。
10岁男童智力不如2岁娃娃“孩子出生时白白胖胖,人见人爱,但直到年满2岁,同龄孩子都学会说话了,他还是只知道一个劲的哭,当时村里的邻居都劝我把孩子扔到远的地方,这是我的骨肉,我既然把他生下来了,就要对他负责。”小君的妈妈含泪告诉记者。母亲向记者展示小君幼时照片。谢江涛摄小君今年已经10岁,比同龄人稍微高些,身体也比较结实,可就是不说话。不但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妈,爸爸也只是在五六岁的时候叫过几次。听力水平也是很低下,只有在叫小君吃饭的时候,他能够听到懂,别的时候不管你说什么,说多大音,小君都像听不见一样无动于衷。自从小君得了这种怪病以后,这个家就开始踏上了“求医之旅”,邯郸、石家庄、北京都去了,各种检测都做过,按照医生的嘱咐喝过药,钱花了三四万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得到的结论都是孩子的智力水平低下,不如两岁的娃娃,有些自闭症症状。小君的残疾人证明。谢江涛摄“大医院我们去过了,可是就是弄不明白孩子到底是什么怪病,也送过石家庄和邯郸的特教学校,学费太贵了,家里就我一个月的2000多工资收入,供应不起孩子上学。我和他妈妈的要求不高,只是想让孩子学会说话,他有啥想要的可以说出来,能够在有生之年听见小君喊一声爸爸、妈妈,我们就知足了。”小君的父亲哽咽地说。养儿不是为了防老“哥哥,给你吃小面包。”小君两岁半的弟弟小乐(化名)将手中的面包送给哥哥,多么温馨的一个画面,可是站在一旁的小君爸爸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走进了旁边的小屋里。“我们一直没有再要一个孩子的想法,可是后来考虑到小君一天天长大,等我们老了养不动了怎么办,我们生小乐的时候,就是为了能让弟弟以后照顾哥哥,在小乐开始懂事的时候,我们每天就开始给他灌输照顾哥哥的想法,两个孩子我们都对不起啊”小君的母亲说到。小君的弟弟小乐虽然才两岁半,可是很懂事,有好吃的食物或者好玩的玩具都会主动给哥哥分享,也会主动拉哥哥的手,可是作为哥哥的小君却总是打小乐。这不禁让人想起那部著名的电影《雨人》。小君在独自吃饭。谢江涛摄记者临走的时候,小君独自抱着碗坐在沙发边发着呆,我们无法猜测小君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只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如果有爱心人士想帮助小君,请联系本站记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1/17 08:00
01/17 07:59
01/17 07:59
01/17 07:58
01/17 07:57
01/17 12:43
01/17 12:45
01/17 12:45
01/17 12:46
01/17 12:4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1/16 08:18
01/16 08:18
01/16 08:18
01/16 08:18
01/16 08:19
01/17 12:10
01/17 12:10
01/17 12:10
01/17 12:10
01/17 12:10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972792
播放数:1871417
播放数:619397
播放数:701540
48小时点击排行父亲通过网友微博转发孩子图片寻回被拐3年儿子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父亲通过网友微博转发孩子图片寻回被拐3年儿子
彭高峰与儿子回到宾馆里。受访者供图
日下午,彭高峰终于见到自己苦苦寻找了三年的儿子。图/邓飞
彭高峰在深圳寻子。三年了,彭高峰从未放弃过寻找儿子。资料图片
彭文乐走失前和母亲的合影。资料图片
  “思恋是一种什么样的痛?无奈是一种什么样的痛?绝望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折磨?”湖北籍男子彭高峰在自己的寻子日志中写道,这种切肤之痛是常人所难以感受的。
  昨天下午,在经历了八个不眠之夜后,彭高峰通过网友在微博上转发的孩子图片,
来源:潇湘晨报
辗转寻找到被拐走三年之久的儿子彭文乐。在见到儿子后,彭高峰放声痛哭嘶吼。已7岁的孩子对民警说:“哭的那个男的是我爹爹,我记得了。”据初步了解,当年在深圳街头抱走孩子的,就是他后来的养父,已在去年病逝。
  这次成功营救行动,也是近期在各大微博上掀起的民间打拐热潮的一个令人欣喜的成果。曾经在2008年采访彭高峰,并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帮助彭寻找爱子的《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陪同彭高峰一同赶赴江苏邳州的彭文乐养母家里认亲,并在微博上直播了解救过程。
  春节前获失子线索
  日,农历大年二十九,深圳关外公明镇合水口社区,湖北籍男子彭高峰和妻子却紧锁着眉头,丝毫看不出临近年关的节日喜庆。彭高峰说,当时自己想着,又要度过失去儿子的第三个春节了。
  当天晚上,彭高峰接到一名江苏大学生打来的电话,称在邳州见过一个孩子,神似微博上所传的彭被拐走的幼子彭文乐。据彭高峰事后回忆,接到这个电话后他并没有感觉,三年多来,他接到过不少类似电话,每次他都满怀希望去,多数是失望而归。
  那名大学生告诉彭高峰自己可以拍照片给他。大年三十的下午,照片到了彭的手中,他当时就蒙了,“那表情就是我孩子的”。
  随后他立刻打电话给深圳公安,辖地派出所所长也来到他的家中,确定大年初三出发去江苏寻找孩子。
  就在彭高峰与民警们赶往江苏时,曾经采访报道彭,并在随后几年中不断在微博上帮助彭寻找失子的《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也从湖南赶往江苏,并开始在微博上直播解救过程。
  两地联手一波三折
  彭高峰说,在去见孩子的路上,他非常害怕,根本无法入睡,“害怕这个信息是假的,因为太多假信息了,被骗得不敢再相信了,又害怕真的就是,因为有些接受不了现实。”
  寻找儿子的行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大年初四,彭高峰与深圳警方赶到邳州,心急如焚的他仍要遵守警方的办案流程,众人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摸清了孩子目前被收养的情况。
  大年初五,民警在按照部署赶往孩子的养母家时,却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孩子不在家,去外婆家拜年了。彭高峰说,这个突然的消息让自己绷紧的神经有些失控,他甚至想立刻冲到孩子那里,一把将他抱在手中,再也不撒手。
  “警察就安慰彭,我们需要忍耐,要一击必中。”邓飞说,在宾馆里等候时,彭高峰很崩溃,不断痛哭。
  邓飞说,在又一个不眠之夜后,昨天下午,警方冒险赶往孩子的外婆家,找到了正在玩耍的孩子,将他和养母带到了派出所。
  据邓飞在随后的新浪微博直播中讲述,在接到警方通知后,他陪伴彭高峰赶往公安局。路途中,彭不断抽烟,紧张,说不出话,还抓住邓飞的腿,手不断哆嗦,喊冷,甚至一度无法控制眼泪。
  孩子认出痛哭生父
  赶到派出所后,彭高峰一看见孩子就扑了上去,开始大哭和嘶吼,民警善意地提醒他不要吓坏了孩子。邓飞说,孩子当时愣愣的,后来告诉警察说,“哭的那个男的是我爹爹,我记得了。”孩子的养母则在一旁看着,一边抹眼泪。
  彭高峰流着泪,给家里打电话,翻来覆去就是一句,“是我们的孩儿,是我们的孩儿。”让孩子给妈妈说话时,孩子开口叫妈妈用的仍然是地道的湖北潜江话。通过向当地警方了解,彭文乐现在已经念二年级了,名字也被改成了韩龙飞。他目前学习很好,养母很爱他,待他很好。
  邓飞等人初步了解,孩子的养父就是2007年从深圳抱走彭文乐的那个男人,当时他也在深圳打工,有一个女儿,可能需要一个男孩子养老。孩子的养父因为得癌症,已经在去年去世。
  昨晚6点,彭高峰带着儿子住进了邳州市一个酒店。他说,父子俩要说一晚上的悄悄话。
  “丢孩后天都塌了”
  父子俩确实有太多的悄悄话要说。三年来的艰难寻子之路,对这个曾经是军人的汉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日,对于彭高峰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一天,他4岁的儿子彭文乐在深圳街头玩耍时,被一名男子强行抱走,“电子监视器显示,我的乐乐拼命挣扎,但还是被人贩子带走了。”
  老家在湖北潜江的彭高峰曾过着平凡又普通的三口之家生活。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夫妻二人带着儿子来到他们眼中的国际大都市,两人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镇开了家电话超市。
  为了寻找儿子,彭高峰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并在自家电话超市外悬挂着“寻亲子、悬赏10万”的灯箱和横幅,还在网上开起了寻子博客。他每天清晨从出租房来到店里,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QQ,看有没人给他留言,每次都是失望。彭高峰说那是种煎熬。
  彭妻自从孩子丢失后,头几个月天天以泪洗面,现在还老是自责“没带好孩子”,有时会神情呆滞,别人抱着孩子从她面前经过,她就会睁大眼睛盯住孩子不放,然后大滴眼泪夺眶流出。
  三年专职寻子之路
  彭高峰说,在孩子被拐不久后,便把店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则走上了专职寻子路。彭高峰坚信可以找到儿子,因为彭文乐相貌很奇特,眉眼很宽,三四岁就长得像个大孩子,看一眼就能记住。孩子失踪后他还是去给儿子交保险,保险工作人员很惊讶,说“你的孩子不是失踪了吗”,他说,我会找到儿子的。
  三年中,彭高峰四处奔波,散发寻子广告,虽然一直没有儿子音讯,却由此认识了许多和他们一样的伤心父母。家长们总结出,常常是一瞬间的大意,导致终日的悲痛。同病相怜的他们走到一起,建起了QQ群,分享信息、互相支撑,扩大寻子范围,提高找到孩子的机会。
  据彭高峰介绍,目前比较活跃的民间自发救助方式,包括宝贝回家网站、西安的寻找爱子联合会及广东东莞、河南郑州等地的寻子联盟等。
  “当时想,就算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能帮其他家长找到孩子,我们也一样高兴!”彭高峰说,自己积极参与到这些组织中。三年中,他每天通过各种途径留意走失儿童的信息,并及时把这些信息在网络上与丢失孩子的家长共享。彭高峰说,自己还曾经参与解救过被拐儿童,帮几位家长找到了孩子。
  今年春节,在微博上掀起一轮民间打拐、解救乞讨儿童的浪潮中,彭高峰终于找回自己的乐乐。
  ■日记摘抄
  苦涩的三年寻子日记
  彭高峰,湖北潜江人,现年33岁,退伍军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
  他在日记开头写道:“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漂亮的妻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他的名字叫彭文乐。”不幸发生在日晚,孩子在他经营的电话超市前突然“消失”了,长达三年的寻子之路从此开始。
  方圆2公里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撕心裂肺的呼叫声。――事发后,彭和妻子在事发地附近寻找孩子
  我已经失去了理智,当时就给办案警察跪下了。我乞求,我痛哭,我呼喊。――办案民警赶到,彭回忆当时的场景
  错过了堵截人贩子的时机,我的孩子可能就被人贩子带走了。――事发当晚,彭到派出所,初步怀疑孩子被拐卖
  我80岁的老奶奶晕倒了,她经不起这么大的打击,一直瘫痪在床上,现在我还在深深的自责。――事发后,彭将消息告诉了家人
  一首《别让妈妈的世界泪雨飞》主题歌彻底的击破了我的神经。我在网吧痛哭起来。――彭高峰街头寻子未果后,把希望寄托于网络,记录首次上网的情景
  卓爸紧紧的握住我的手,没有语言,只有同泪,命运把我们捆在了一起,不是亲人胜亲人。――网络上,彭高峰认识了同样丢子的孙卓,彭记录两人初次见面的情景
  我千万不可以倒下,要是我垮了,我的这个家就完了。――彭的岳母在寻子过程中晕倒。彭记录了在抢救室见岳母的情景
  有我在,天塌不下来。我就是变卖家产也要把孩子给你找回来。――媒体首次答应对此事进行关注,面对几经崩溃的妻子,彭说出了此话
  寻亲子店建成后,每天围观的人好几万,我的寻人启事也一万份一万份地加印,但始终没有征集到有用的线索。――媒体关注后,彭建起了寻亲子店,店面挂有多张孩子的照片,上面写着“悬赏10万,征集当日目击者提供线索”
  我们7个家长坐火车,没有钱买坐票,只能在厕所旁的角落里勉强坐会儿,1个人的位置,7个人轮回坐,就这样,我们一起坚持了16个小时。――彭和其他丢子的家长认为,孩子可能被拐卖到了大城市,于是便“撞大运”地来到北京寻子
  我们全家4个人,24小时不停的看录像,大概看了一天一夜。――事发2小时内,人贩可能从8个路口逃窜,彭记录和家人反复看录像的情景
  在离我们超市很近的路口,一名男子抱着一个小孩飞速的横穿马路。我的全身的细胞突然的沸腾了。我反复的倒回来看,我们全家确定就是我们的孩子乐乐。――彭从视频中首次看到了儿子彭文乐
  我孩子已经挣脱了人贩子的手,趴在地下大哭。路上还有很多的行人。也有很多的目击者看了我的孩子,如果这个时候有人上去问上一句,也许可以挽救我那可怜的孩子。但是冷漠的路人最终事不关己的走开了。乐乐还是眼睁睁的被那个魔鬼抱走了,消失在茫茫夜幕中。――彭对路人的行为表示遗憾
  每个细小的线索,我都不会放弃。――媒体关注后,有很多热心市民给彭致电,或是安慰或是提供线索
  5?12地震发生后,看着从废墟中搬出的一具具小孩的尸体,我不知哭了多少次,最终,我买了去四川的票,要去那里当志愿者,解救孩子的生命。――因灾区全面戒严,彭的行动未能成功,寻子之路已经耗费了他家多半的财产。最终,彭掏出200元钱捐给了灾区
  街头碰到每个人,我都会从书包中掏出寻人启事,别管人家要不要,多问一个人就多一份希望。在街头,饿了就买几个馒头充饥,困了就在公园或是天桥底下睡一会。――彭记录下寻子过程中的经历
  就算不是我的孩子,我也要帮他们脱离苦海,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寻子过程中,彭带领记者赶赴山沟里,帮助解救其他被拐儿童。彭在广西藤县发现了2名被拐儿童,事后两人被公安机关救出,彭记录了当时的心情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王维维 韩大鹏
  彭文乐母亲熊依妮:我巴不得儿子马上飞到我面前
  红网长沙2月8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 周喜丰)“我太激动了,太高兴了。”28岁的母亲熊依妮向记者描述着记者的心情。她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听得出,她很开心。
  “他叫我,就叫我,叫妈妈”
  8日傍晚,记者联系上彭文乐的母亲熊依妮时,她说她一整天都守在电话边上,等丈夫的回信,等儿子的声音。
  大年二十九的一个电话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期待。来电说,在江苏邳州发现一个孩子很像彭文乐。直到大年初四出发时,熊依妮的心里不在打鼓,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是,信息举报人提供的孩子的照片和所生活的地点清清楚楚,又没有提钱的事(之前,夫妇俩遭遇过骗子),这让他们带着很大的期待,觉得这次把握比较大。
  2月8日下午4点左右,她终于接到又一次接到丈夫的电话,电话那头声音都变了,丈夫哭着告诉她,儿子找到了,她也哭了。随后,她与儿子通了大概半个小时的电话。
  “他叫我,就叫我,叫妈妈”,熊依妮不断地问儿子还记不记得她,记不记得以前的一些事。电话里的声音有点陌生,带着江苏口音,有些话她没听明白,心里有点酸酸的,不好受。但是,儿子说,还记得她,她又感到什么都可以放下了。
  “我现在就巴不得儿子马上飞到我面前来”,熊依妮说,儿子应该马上就能认出妈妈,因为之前,熊依妮一直将儿子带在身边,像手心里的宝。
  湖北老家:要摆几桌庆祝
  自从儿子被拐之后,彭高峰、熊依妮夫妇就没有回过湖北潜江老家过年。
  熊依妮说,因为儿子一直没有找到,他们怕过年过节,在那样喜庆的日子里他们没办法高兴起来。三年来,想念、内疚、伤心等复杂的情感纠结着这对年轻的父母。而今,所有的愁云一扫而去。
  今年春节,彭高峰将父母接到了深圳过年,哥哥彭峰则回到湖北老家。彭峰对记者说,下午接到弟弟的电话之后,老家的亲戚十多个人围在一起庆祝,“要摆几桌”。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关于&& 的新闻大班额背后的无奈:资源分配失衡 苦了孩子累了老师
  大班额背后的无奈
  苦了孩子累了老师大班额是怎样形成的?消除“大班额”的努力
  近期,每年一度的小学新生划片入学又开始了。“大班额”“就近入学难”“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等,又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话题。
  有些小学一个班的学生人数高达70多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班额的1.5倍!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这些拥挤的庞然“大班”?
  有数据显示,正是由于班额过大,目前的小学中还产生了患近视的学生增多、上课时回答问题的机会少、老师作业批不过来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记者展开调查,探究“大班额”产生的根源和破解之道。
  挤破头的大班额
  前几天,杨敏(化名)的孩子幸运地成为兰州市安西路小学2013级新生。可是刚报到,杨敏又开始犯愁,因为他孩子的班上有60多名同学,而且老师还告诉她,这只是公布的录取名单,按惯例,开学前每个班还可能增加8-10名新生。
  “每个班70多个孩子,坐在教室里连腿都伸不开,怎么能专心学习?再加上我家的孩子比同班孩子要大8个月,个子也比同龄人高,万一安排坐在最后一排,可能连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楚,我真担心他的学习环境。”杨敏忧虑地说。
  去年升入科学院中学初一的王林(化名)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开学后,我才知道我们班竟然有83名学生,座位从讲台前一直排到教室最后面的墙根,下课时着急上厕所的同学只能翻桌子往外跑。”王林说自己的座位靠后,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他很多都听不清楚。
  听到孩子反映的这个情况后,王林的父亲曾专门找老师反映情况,但老师无奈地告诉他:“班上人这么多,我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坐到前面。再说,如果所有家长都来找我调座位,我这个老师也没法当了。”
  记者走访发现,“大班额”现象在我省其他城市也非常普遍。
  来自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迎国检时,兰州市各区县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很突出,而最严重的是城关区,该区小学班额在65人以上的班级有183个,占小学班级总数的14.65%。中学班额在65人以上的班级有42个,占中学班级总数的7.06%。“大班额”问题不仅出现在兰州,白银、武威、定西等大部分市州的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也都比较突出。
  班额过大,也让任课老师叫苦连天。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每天除了备课、上课以外,还得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他每天批改70本作业要花3个多小时。有时,实在批改不过来了,就让家长批改,家长对此也有怨言。一位青年教师坦言:“实在太累了!一个班70多个孩子,大事小事都要来找你,每次课间休息都成了‘法官断案’时间,疲于应付。”
  苦了孩子累了老师
  “学生太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是大多数老师最为担心的问题。“六七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只有几名学生有提问或回答问题的机会。”面对大班额,老师们显得很无奈。
  “上一节课,维持课堂纪律就得花很长时间。”一位小学老师这样说道,小学生遵守纪律的自制力较差,不听老师的话,上课时捣乱的、说话的层出不穷。
  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在学校里一个老师带两三个班的课程是常见的事,而且,不少老师还有兼课。在一个六七十人的班上,让老师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授课,这确实很难做到。
  在城区学校里,老师的办公桌几乎都被作业本“占据”。在采访中,记者在一个老师办公室里看到,老师办公桌上一摞摞作业本、练习册堆成了山,中间只留有一小块地方供老师批作业、写教案之用。走进办公室,如果老师不站起来,别人很难发现那个办公桌前还有人。
  记者大致计算了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带三个班的课,一个班按70名学生算,每天得批改的作业本、练习册就有420本。“老师没有时间从事教学研究,更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不仅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而且身体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位老师说。
  班额越大,老师的工作量也就越大。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她教的班有76名学生,每天她5时多起床,到20时学生下晚自习后自己才能休息,一天10多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让她疲惫不堪。
  而在一些寄宿制学校里,老师的负担更重,从早上5时起床,跟操、检查早自习、上课、批改作业,晚上还要跟晚自习、检查学生宿舍,一直到23时熄灯,才算下了班。
  一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师坦言,近年来,虽然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是这场改革的核心内容,但50人的班和70人、80人的班给老师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当教师从讲台上往下看时,50人以上或更多时,则是模糊一片,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为了让每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每一堂课下来,教师的嗓子都要喊哑了。由于学生人均教室占用面积明显偏低,课桌距离黑板较近,久而久之,坐在前面的学生视力都会下降。
  大班额是怎样形成的?
  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中小学校46人-55人为“大班额”,56人-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
  就兰州市一些学校“大班额”问题的产生原因,早在2008年的全省“两会”上,民盟兰州市委联名提交了《关于解决我市中小学大班额现象的提案》。
  该提案认为,形成“大班额”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城区学校的规划建设未与城区发展同步。二是随着市民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增加,“择校”之风盛行,这是优良学校大班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增多,随父母外出的学龄儿童骤然增多,这些生源的涌入,直接导致了城区学校大班额的形成。
  在兰州各区县,每年都有大量择校生辗转于各学校之间。择校引发“大班额”,兰州市区许多口碑较好的中小学校,每个班级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
  另外,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增加了城区学校压力。据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兰州取消流动人员子女借读费,实行就近入学政策,进城读书的学生猛增。目前,兰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达15万人,仅在城关区就有3万多名外来务工子女需要就近入学,按每新建一所小学可以容纳1500名孩子计算,需要新建20所学校,所需资金超过20亿元。
  而事实上,近年来兰州市城关区新建的学校只有3所,其中两所为企业或私人办学,并不能有效吸收适龄学生。
  据统计,近几年来,兰州已经接收的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已经达到十余万人,这给兰州教育造成了巨大压力。另外还有一些历史因素,大办重点校、重点班,形成教育资源不均衡,管理、师资有差异等现象,这些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也加剧了“入学难”“大班额”等现象。
  然而,据了解农村地区的很多教育资源又大量闲置,有些农村中小学甚至出现招不上学生的情况,兰州市部分农村小学的班额平均才20多人,而且,一些农村和城镇郊区学校学生还在不断减少。
  有关专家指出,大班额的形成,是学校建设跟不上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如果不解决教育不平衡的问题,大班额现象只会加剧而不会消失。
  消除“大班额”的努力
  近5年来,有关方面也一直采取各种手段,试图破解这一难题。
  2010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的实施意见》指出,原则上每班学生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生源压力过大的地方,应加大扩容工作力度,确保到2012年基本解决新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和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然而3年过去了,这个目标始终难以实现。在多项大班额的“瘦身”政策实施后,兰州市部分中小学名校“大班额”明显失控,人数不降反增。
  针对这些问题,不少市民在兰州市教育局官网上留言询问原因和对策,得到的官方解释是:兰州市主城区常住人口本来比较集中,加之城市流动人口剧增,政府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予以照顾,因此,各校只能通过增大班额解决学生入学。
  为缓解教育资源紧缺压力,2010年起,兰州市教育局适度扩大办学规模,通过翻新、扩建,增加学校容纳能力。然而,翻建、扩建学校只是消除大班额现象的一个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随后,兰州市提倡进行一体化办学、集团化办学,实行学校标准化建设,消除学校硬件和师资差距。
  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大班额”现象愈演愈烈。
  省教育厅的一位专家直言,“相较于家长的名校情结、外来务工子女增多、教育资源不合理等因素外,新建、配套教育资源的工作明显滞后,才是这个问题始终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
  据这位专家讲,2011年,兰州市禁止教育规划预留用地改为他用,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照人口规模5000人设立1所幼儿园、1万人设立1所小学、3万人设立1所初中、8万人设立1所高中和1所职业学校的标准配套建设学校。
  按照这项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按照“谁开发,谁建设”的原则,依据住宅区居住人口规模,配套建设幼儿园和中小学,实行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套建设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但这一要求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以安宁区的沙井驿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该小区建筑规模近50万平方米,根据规划,需配套建设1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但是目前小区没有配件,居民入住后,面临无学可上、无园可托的境遇。”
  “光建住宅小区,不进行配套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当然会导致主城区学校的大班额现象愈发严重,”这位专家说,“目前,就我所知,成规模的新建小区,只有金港城和新港城两处建成了学校。新建的鸿运润园虽然建成了教育用楼舍,但一直没有办学。”
  据鸿运润园的一位物业管理人员称,“我们是打算几期工程都竣工后再办学校,”但他也坦承,“如果办了学校,进出的人员会变得很复杂,不利于日常管理。”
  “如果所有的开发商都这样想,在寸土寸金的兰州市主城区,将不会出现新的学校,‘大班额’的现象也无从解决。我建议通过立法的手段改善孩子们的就学环境。”这位专家说。(马国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一直哭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