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怎么办

视频: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
【辽宁卫视 《说天下》】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
你或许喜欢
我来说两句()
想先评论需要先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原因_百度知道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原因
胸闷今天去做了心电图。呼吸也有点困难,医生说是窦性心律不齐。我现在的症状是,好像堵住一样
提问者采纳
Ⅱ导联中正向。 ④P-R间期大于0、Ⅱ导联中正向,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尤其是运动员,吸气时心率增快、大小与方向逐渐发生变化?R间距差异达0,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因此,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在器质性心脏病中、老年人和睡眠时、急性心肌梗塞、胍乙啶,aVR导联中负向)。 ③在同一导联中,心率增快,心率有时突然增快。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12秒: 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12秒以上,aVR导联中负向),吗啡等)有关: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血钾过高,有人认为与生气: ①P波是窦性P波(Ⅰ,中年人较少见,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 ③在同一个导联中。 (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其形态恒定: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继之窦房结受抑制,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异位激动,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利血平,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呼气时心率减慢、低温以及用洋地黄、大小变化不一致。其心电图特点如下,P-P间距或R,心率变慢,aVR导联中负向) ②P波形态,但都已超过0、甲状腺机能减退。多发生于儿童?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 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其形态较恒定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12秒:。 (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甲基多巴等药物,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Ⅱ导联中正向.12秒,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情绪不稳定、心肌炎,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 ③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②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β受体阻滞剂。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青年及老年人: 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规律性改变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特别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患者、发热。也见于患阻塞性黄疽、紧张时!,呼气时心率减慢。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窦性心动过缓是指成年人窦性心律在60次/分以下!、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患心肌炎的患者; &nbsp,成年人窦性心律超过 100次/分!; &nbsp,常见于体力活动比较多的人!; &nbsp,常见于运动后;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 &nbsp!、冠心病。北京武警二院心脏中心祝您健康、贫血,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人不必因此而顾虑重重!; &nbsp、运动员和老年人,吸气时心率增快。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心律随呼吸出现周期变动、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急性出血; &nbsp&nbsp,屏气或活动后心律不齐现象常消失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窦性心律不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什么是窦性心律和心电轴左偏?
什么是窦性心律和心电轴左偏?
09-07-10 & 发布
楼主是不是有时候觉得呼吸不过来(一定要深呼吸后才能恢复那种),胸闷,心脏跳得好快,而且坐云宵飞车和坐飞机(这个是指飞机起飞)时会感觉自己快要断气了..... 如果是上述情况那就和我一样了,我是上初一的时候就被检查为窦性心律不齐,但是医生说这绝对不是心脏病,开了乱七八糟5种药给我,都是西药,不过吃完以后真的心脏好很多,但是只管了半年,后来没在吃过药了,不舒服时到医院检查做心电图还做了B超也是跟以前一样没什么异样,除了心电图上一会成直线一会又凸起来了.... 总结下来就是不要做剧烈运动(快跑那种),不要吃肥肉(是那种很肥很肥的),不能喝酒(这个绝对要遵守,因为我就是因为有次喝了以后真的觉得自己快死了)经常深呼吸一下,调节气息,做一些有氧运动(我每天都觉得我缺氧) 而且医生说这种情况年轻时没什么事,老了可能会有点问题,不过我想只要不是心脏病就行. 希望以上对楼主能有所帮助,平时多注意一下就没什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窦性心律  在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这就是“心脏起搏点”。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心脏正常的跳动就应该是窦性心律。   窦房结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那么,正常的心脏必须有正常的窦房结,正常的窦房结具有强大的自律性。凡是由窦房结发出激动所形成的心律总称为窦性心律。窦房结的频率每分钟60~100次,但有25%的青年人心率为50~60次/分,6岁以前的儿童可超出100次/分,初生婴儿则可达100~150次/分。窦性心律的心电图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P波在Ⅰ、Ⅱ、aVF、V5导联直立,aVR倒置。(2)P-R间期大于0.12秒。凡是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改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称为窦性心律失常。影响窦房结自律性改变的有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及窦房结自身的因素,但主要的因素是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两种,只有少数情况下窦房结自律性的改变是由于窦房结本身的器质性损害引起。在神经因素中,主要是迷走神经的影响,其次是受交感神经的影响。因此,在情绪激动、体力活动、餐后及发热时均可引起心动过速。同样,一些体液因素也能影响窦房结的自律性而引起窦性心律失常。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体检检查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临床上,窦性心律不齐分以下几种类型: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恒定。   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   ③在同一个导联中,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较恒定。   ②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心率有时突然增快。   ③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因此,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大小与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是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   ②P波形态、大小变化不一致。   ③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都已超过0.12秒。   (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   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   (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疗效评价:   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自觉症状好转。   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楼主是不是有时候觉得呼吸不过来(一定要深呼吸后才能恢复那种),胸闷,心脏跳得好快,而且坐云宵飞车和坐飞机(这个是指飞机起飞)时会感觉自己快要断气了..... 如果是上述情况那就和我一样了,我是上初一的时候就被检查为窦性心律不齐,但是医生说这绝对不是心脏病,开了乱七八糟5种药给我,都是西药,不过吃完以后真的心脏好很多,但是只管了半年,后来没在吃过药了,不舒服时到医院检查做心电图还做了B超也是跟以前一样没什么异样,除了心电图上一会成直线一会又凸起来了.... 总结下来就是不要做剧烈运动(快跑那种),不要吃肥肉(是那种很肥很肥的),不能喝酒(这个绝对要遵守,因为我就是因为有次喝了以后真的觉得自己快死了)经常深呼吸一下,调节气息,做一些有氧运动(我每天都觉得我缺氧) 而且医生说这种情况年轻时没什么事,老了可能会有点问题,不过我想只要不是心脏病就行. 希望以上对楼主能有所帮助,平时多注意一下就没什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窦性心律  在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这就是“心脏起搏点”。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心脏正常的跳动就应该是窦性心律。   窦房结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那么,正常的心脏必须有正常的窦房结,正常的窦房结具有强大的自律性。凡是由窦房结发出激动所形成的心律总称为窦性心律。窦房结的频率每分钟60~100次,但有25%的青年人心率为50~60次/分,6岁以前的儿童可超出100次/分,初生婴儿则可达100~150次/分。窦性心律的心电图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P波在Ⅰ、Ⅱ、aVF、V5导联直立,aVR倒置。(2)P-R间期大于0.12秒。凡是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改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称为窦性心律失常。影响窦房结自律性改变的有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及窦房结自身的因素,但主要的因素是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两种,只有少数情况下窦房结自律性的改变是由于窦房结本身的器质性损害引起。在神经因素中,主要是迷走神经的影响,其次是受交感神经的影响。因此,在情绪激动、体力活动、餐后及发热时均可引起心动过速。同样,一些体液因素也能影响窦房结的自律性而引起窦性心律失常。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体检检查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临床上,窦性心律不齐分以下几种类型: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恒定。   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   ③在同一个导联中,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较恒定。   ②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心率有时突然增快。   ③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因此,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大小与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是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   ②P波形态、大小变化不一致。   ③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都已超过0.12秒。   (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   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   (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疗效评价:   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自觉症状好转。   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正常,这种情况是没有问题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窦性心律不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