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陪伴我的人终身的人

爱,就是终生的陪伴
  资料配图&&&&倾诉人:风语&&&女&&&&采访人:记者&&端子&&()&&这个人&&好像在哪儿见过&&我的生活时时与美女相见,她们一个比一个漂亮,身材迷人,因为我的爱人是一个专职摄影师。有人为我担心,老公天天与美女在一起,你不担心吗?我的回答只是淡淡一笑。他们不明白,对任何一个人而言,共同经历过的日子才是重要的。&&我和爱人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介绍人只是把我们叫到一起,没停几分钟就离开让我们独处了。在我们的小县城,介绍人通常都是亲戚,而我的家人和他的家人却是多年的朋友,但是,我们俩并不相识。我们那天边走边聊,聊到很晚才各自回家。事后,我妈告诉我,她跟准亲家当时就说:哎,这俩孩子这么能聊,有戏啊!&&他对我说,第一眼看见我就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我笑他把自己当贾宝玉了,可我却不是林黛玉,虽然他反复说我们一定是见过的,比如曾经到我家旁边的影院看过电影,那时一定见过我,但我确实毫无印象。不过,说心里话,我看见他时的感觉是:就是这个人了。这算不算一见钟情呢?因为我不太认同这个词,我宁愿相信是前生有缘,不然,我们不会有那样强烈的感觉:他对我似曾相识,我对他非你莫属。&&那天的他在我眼里真的很帅,黑T恤,黑长裤,身材匀称,脸上洒满阳光。是的,他让我强烈认同的就是那种阳光的感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他那天的样子一直在我心底珍存着。&&经过热恋,我们很快结婚,一切都非常顺利。在家乡那个小城,我们各自有稳定并让人羡慕的工作,如果这样相守在小城,会有和我们双方的父母一样的人生轨迹——生儿育女,然后看着他们长大,准备好为他们带大孩子,同时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这种一眼可以看穿未来的生活对我来说是认可的,也做好了投入这种生活的准备,比如很认真地跟婆婆学做他喜欢吃的菜。但我爱的人并不接受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如果每天都重复同样的生活,那和死去有什么区别?我必须承认,我被这句话打动了。虽然,我能从父母的身上看到平和,但心底也有丝丝的不安,难道,我要每天看同样的景致、做同样的饭菜吗?&&爱他就与他在一起&&他先辞职的,去北京上学。我在家待产,同时也做好了与他会合的准备,去学一门新的技术,让人生有一个不同的转身。我们的决定遭到家人、朋友全面的阻击。其间我有过一些些动摇,但最终,我还是站在了他的一边。爱他就要与他在一起,不是吗?&&在一起,转眼已经15年。这期间,我们体验过几个不同的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也一起游历过很多风景秀美的小城。除了首都的忙碌、快节奏,我更难忘东北的凉爽清透,西南小城的纯朴自然。我们一直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甚至大部分时候是清贫的,但我们很快乐。我们的大部分收入被爱人用于置办更好的摄影器材和那些值得反复读的好书,而我在自己喜爱的领域坚守着、努力着,充实快乐。15年看似流浪的生活让我更清楚自己骨子里还是喜欢安定的,但这份安定一定要和爱的人在一起。我欣赏他的才华,更欣赏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虽然不敢拿王小波与李银河自比,但我欣赏那样的爱情,也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这份用心就是了解他、欣赏他,永远站在他的旁边。因为儿子一天天长大,马上要进入所谓叛逆期,我们决定在一个城市长期驻扎。最终还是觉得故乡亲,便来到郑州,离老家近,又能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听到亲切的乡音。&&初回郑州,有诸多的不顺利,换了好几个地方,只为搭建起自己喜欢的影棚。拆了建、建了拆,不停的搬家过程损失不小,但对我们来说,这些损失是值得的。为了保证生活不受太大的影响,他帮一些机构做一些其实他并不喜欢的拍摄工作。我看得出来,他内心有很大的抵触,但他坚持做了。他也在学着向生活做必要的妥协,也许是受我的影响。所谓夫妇,就是一点点互相影响吧。&&共同的经历比什么都珍贵&&这些年,我受他的影响很大,虽然在别人看来,我依然没心没肺地笑,体重更是增了不少,不复当年的窈窕身姿,但我知道,我对生活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些外在的部分,虽然有时被女友撺掇着也要去减肥,但只要他一句:“晚上不吃饭怎么成?那样会让你苍老的。”我就会乖乖地跟他一起去运动了。&&运动很简单,一起和他快走,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后。有时甚至会是很晚,但每晚一个半小时以上的暴走是必须的,雷打不动。之前是他自己走,通常他回到家时,我看到的情形是他的衣服被汗完全浸透了,T恤脱下来,往地上一丢,然后是“啪”的一声,他乐呵呵地去冲澡,我把湿汗衫拿起来洗,心想:热成这样,何苦。他曾经徒步走到开封,这样一个来回,我当初真是觉得太远了,而他乐在其中。&&现在,我和他一起风雨无阻地走在街头,郑州大大小小的街道被我们走遍了。这让我们在拍摄外景时比别人会有更多的选择,把这个城市淹没在平常之下的特质拍出来,拿出和别人完全不同的作品。所以,三年时间里,靠口碑宣传,我们稳稳地在郑州坚守下来。他为网店拍产品,接的活儿越来越多,添置的专业家伙也越来越好,从灯到镜头,每件都是他的宝贝。偶尔,我会想起在家乡最初相遇时的生活,表面看上去,似乎都在为生活忙碌,但内心的感受是不同的。别人看到的是我们的业务越来越多,看到的是他多年不变的好身材,看到的是我依然灿烂的笑容,就像他当年初见我时一样,而我自己知道,在经历过一些体验式的漂泊生活后,对生活不是妥协而是潜入底部的沉静。因为我们始终在一起,所以,我懂得他,他明白我。也因此,我根本不必担心情感上会有任何的波动,或者说,即使是有什么波动也不会惊扰到我。对我们而言,那些共同的经历比什么都珍贵。&&&&&&记者&&手记&&一次轻松无比的“倾诉”,与其说是她倾诉,不如说是我想挖料。内容很多,但我感受更多的是她的感受,那就是一个女人步入中年后的淡定和从容。是的,什么都没有共同经历更重要。我着重表达了他们的初遇,而生活中有太多的恋人、夫妇有过类似浪漫美好的心动时刻,但随着时光的流转,曾经的美好也偷偷溜走了。&&在婚姻中,跟随是如此重要,保持彼此身心都在一起的状态是留住美好的根本。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四川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30岁,山西太原,174cm,3000元以下
周边征婚:“用我的余生,陪伴她们终生”_凤凰资讯
“用我的余生,陪伴她们终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了防止母亲腿脚肌肉萎缩,崔荫森每天早上给母亲翻身后,还得给她按摩身体,晚上睡觉前,还要给母亲洗热水脚、捏足、进行腿部按摩。母亲常年卧床,大小便都在床上,但崔荫森从不嫌脏。“我现在只有用我的余生,用我的全部爱,陪伴她们终生,将来即使我离开人世,我也可以不悔心了。”
原标题:“用我的余生,陪伴她们终生”82岁孝子贤夫,无怨无悔守望病床前百岁老母和八旬老伴
“用我的余生,陪伴她们终生”
为人子,他将孝道诠释得淋漓尽致,为人夫,他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当初“海枯石烂永不分离”的诺言,感动了周围的每一个人。今年12月12日,绵阳市江油崔荫森家庭以孝老爱亲的典型事迹荣膺“全国文明家庭”光荣称号,82岁的崔荫森得去北京领奖,临走前他在老伴儿脑门上亲了一口。“我这一生过来遇到两个女人,一个是我妈,一个是我爱人。”
12月13日,在成都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崔荫森手捧荣誉证书幸福地笑着。“在我的前半生,想握毛主席的手,没握住,但在后半生,到八十几岁了,握住了习主席的手,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和荣誉。”
不悔:用我余生,伴其终生
82岁的崔荫森是攀长钢公司退休人员、原长钢三厂高级工程师,1994年10月退休。早晨7点半,崔荫森便匆匆起床,先为瘫痪在床、102岁的老母亲蒸上两个鸡蛋羹,再为82岁、行动不便的老伴煮两个饺子,热两瓶牛奶,然后搀扶老伴起床穿衣、上厕所、洗漱。把老伴安排妥当了,再去母亲床前,给她洗脸、翻身、擦身、喂饭。然后再去买菜、做午饭、推老伴外出散步、锻炼,多年来,这些琐碎小事已成了崔荫森每天生活的全部内容。
老伴虽然有点老年痴呆,但崔荫森要是出去买菜,她就趴窗户上瞅着,等他回来。“有时我睡午觉,她看我被子没盖好,她自己行动不便还扶着摸着过来把那小垫儿给我盖上,年轻时我们对感情不太细腻,到老了,这种情感还越来越强烈。”崔荫森幸福地说。
母亲双目失明,加上长时间卧床,生物钟紊乱,白天没精神,晚上却兴奋,一夜要醒来好几次。崔荫森便将自己的床搬到母亲房间,形影不离地照看她。“很早以前,朋友劝我,能不能找个保姆代替你。我都拒绝了,保姆不会有这么细致的照顾,我照顾了几十年,知道怎么才能照顾好她们。”
为了防止母亲腿脚肌肉萎缩,崔荫森每天早上给母亲翻身后,还得给她按摩身体,晚上睡觉前,还要给母亲洗热水脚、捏足、进行腿部按摩。母亲常年卧床,大小便都在床上,但崔荫森从不嫌脏。“我现在只有用我的余生,用我的全部爱,陪伴她们终生,将来即使我离开人世,我也可以不悔心了。”
相守:做人要讲良心讲回报
崔荫森是长春人,12岁那年,父亲去世,32岁的母亲守寡没有再嫁。为了把崔荫森抚养成有用的人,不识字的母亲一人耕种10亩田地,坚持让崔荫森从小学一直读到东北大学毕业。
成家后,崔荫森把母亲接来与他们夫妻同住。1987年,母亲双目失明了,2012年,母亲又在家中意外摔倒,将股骨摔断,从此瘫痪在床。而老伴1994年患上了白内障,眼睛换了人工晶体。2008年有一只眼睛因青光眼晚期而失明;2010年又患上了腰椎压缩性骨折,尾椎骨骨折,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女儿家在外地,不能随时侍候老人,于是,所有的家务及责任都落在了崔荫森一个人的身上。
几十年来,崔荫森每天亲自动手,买菜、包饺子、蒸馒头、下面条……连母亲的衣服都是崔荫森自己裁剪样式,用针线做出来的。母亲吃得慢,得一口一口喂,喂到嘴的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喂下一口,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每天照顾两个病人虽然辛苦,崔荫森却无怨无悔,他觉得做人要讲良心、讲厚道、讲回报,“结婚成家,娶妻生子,不就是为了老了有那么一天,互相照顾,互相相守?她们现在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她们。”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实习生张豪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61259
播放数:694405
播放数:451243
播放数:769501
灯谜猜猜猜,“元旦过生日”,打一城市名称?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些陪伴我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