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撒谎,对学习也不感兴趣,表面上很乖巧,暗地与父母作对

新生家长最常问的25个问题,第一个就说到心坎上了(转给老师和家长)培根幼师
新生入园,许多家长带着一肚子问题来到幼儿园,希望园长和老师能给出解答。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位办园20年的资深园长总结的25个家长最常问的问题,附带详细解答。园长和幼师可结合园所及孩子实际情况解答,也希望家长能认真看完,做好家园共育。
1、孩子不想来幼儿园怎么办?
新生入园,会产生分离焦虑,请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尽量不要给孩子请假。咱们幼儿园会开展积极有效的亲子活动和许多快乐的游戏体验,让孩子尽快熟悉幼儿园、爱上幼儿园。
●在家的时候,家长要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孩子描述幼儿园好玩的游戏设施、同龄小朋友的快乐陪伴,让孩子期待上幼儿园;
●入园的第一个月,放学后家长尽量不要问孩子的在园感受,让孩子自己“消化”分离焦虑带来的不适感。
推荐阅读:
《老园长的压箱底秘籍:避免孩子入园焦虑的8个妙招(转给老师和家长)》
《缓解新生入园焦虑有妙招!超实用的新生亲子活动方案》
2、为什么孩子一来幼儿园就生病?
3岁左右的孩子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抵抗力弱,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又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人生病全班倒下”的情况。
孩子初次入园,分离焦虑会让他(她)焦躁不安,心情抑郁,影响食欲和睡眠,使抵抗力更差,生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3、幼儿园里教什么?
在幼儿园里,我们的老师通过运动、游戏、学习、生活四大板块,教给孩子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让孩子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分享,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也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比如通过角色扮演,孩子可以熟悉各种社会角色,初步接触社会,培养责任意识。
学前教育不像考试分数那样具体,它是渗透在幼儿园生活的各个方面的。3年的教育生活,您会发现宝宝的惊人成长哦!
具体的课程我们每天会发布在家长微信群里,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也有详细的课程介绍。幼儿园有定期的亲子活动,到时候欢迎您来亲身体验宝宝的一日生活。
推荐阅读:
《“园长,你们幼儿园到底教什么?”》
4、为什么幼儿园不教拼音写字?
写字是非常精细的活动,需要手、脑、眼的多方配合,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过早接触写字和拼音,不仅打击孩子自信心,还容易造成手指疲劳和指骨畸形,影响身体的成长发育。
学前教育儿童处于前书写阶段,幼儿园主要通过涂写、画画、做标记等方式让孩子建立前书写经验和对文字的初步认识,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情感。
推荐阅读:《脑科学告诉你,让孩子过早学习知识都有哪些危害》
5、我家宝宝想跟那个上公开课的老师学习
咱们幼儿园的每位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学前教育培训的,教学能力都很高,您尽管放心。带班老师的分配是合理科学的,是幼儿园领导考虑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以及老师的教学水平,为这个班选择的最合适的老师。因材施教嘛,老师的配备也是这个道理。
6、为什么我家孩子照片这么少?
咱们老师主要是通过集体照的形式发布宝宝的在园情况,我们理解家长想多了解宝宝成长的心理,但老师的主要责任是照顾宝宝,拍照的时间确实有限,有时太忙,难免会有忘记给宝宝拍照的情况,还请家长理解。
您可以在家的时候多给宝宝拍照,记录宝宝成长的美好瞬间哦!
7、能让我家宝宝坐第一排吗?
开学初期,座次主要是根据儿童的身高安排的,待宝宝入园一段时间,我们的老师全面了解了宝宝的性格特征和身体状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座次。
如果您家的宝宝有什么需要老师特殊关注的地方,家长一定要及时告知老师哦!
8、孩子在幼儿园会受欺负吗?
如果孩子回家跟家长说在园受欺负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先联系老师问清楚事情原委。因为孩子年龄小,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可能是很小的事情,孩子把它“夸大”了。
小孩子嘛,爱打闹,也都比较调皮,相互有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孩子不喜欢记仇,很快就会忘记,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孩子确实在园发生了比较严重的事情,老师一定会主动联系家长的,不会隐瞒,请家长放心。
9、孩子说幼儿园里没有小朋友跟他玩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一样。孩子初入园,对新环境和小伙伴都很陌生,可能很想跟别人玩,但不知怎么表达或者害羞,不好意思加入,所以会有些孤单感。
●幼儿园每天都有不少集体活动,老师会创造很多让孩子融入集体的机会,也会经常鼓励孩子大胆参与。
●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与同龄伙伴玩耍的机会,带孩子去伙伴家里玩或者邀请伙伴来家里玩,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平日让孩子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信心,让他大胆参与集体活动。
10、一个班这么多孩子,老师看得过来吗?
咱们班的人数是严格按照教育局规定编排的,不会超额,您放心吧。每个班有两位老师,一位保育员。老师主要负责教学活动,保育员主要负责幼儿生活和卫生方面,虽然各有分工,但也保教结合,一定会尽心照顾孩子的。
11、你们幼儿园体罚孩子吗?
咱们幼儿园的老师都是经过十分规范的岗前培训的,坚决不允许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儿童,这一点家长尽管放心。有时候可能因为孩子的调皮吵闹,老师批评的语气会比较严厉,这一点请家长理解。
12、为什么孩子一回家就喊饿?
咱们幼儿园有专门的作息时间表,进餐遵循时间规定,孩子的饭量也很充足,吃饭时老师一直在旁边巡视,提醒没吃饱的孩子一定要告诉老师加餐。孩子回家喊饿,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
●初入新环境,孩子有些不适应或者入园焦虑造成食欲较差;
●孩子年龄小,总是坐不住,运动量大造成体能消耗快,容易饿;
●孩子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期,本身对营养需求就很大;
●园里的饭菜精细程度不如家庭饭菜,花样较少,影响孩子的食欲。
13、孩子不会用餐具,老师给喂吗?
孩子刚开始不会吃饭,老师会帮忙喂饭的,同时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并教孩子使用餐具。孩子年龄小,需要大人的精心照顾,但是我们不能过度保护甚至代替包办,这样不利于孩子发展,这一点您肯定也明白。
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在家时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能力。一开始让孩子先用勺子吃,慢慢过渡到使用筷子。
14、餐具混着用,卫生吗?
家长放心,每餐过后,所有餐具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使用的洗涤和消毒用品都是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
幼儿进餐从来不用一次性的餐具和塑料餐具。喝水的杯子是专人专用的,也会定期清洗消毒,都是非常安全卫生的。
15、幼儿园的伙食有营养吗?
咱们幼儿园的饭菜可能在色香味方面比不上家庭饭菜,但是营养一定是充足的。每日食谱都是经过充分的考量制定的,有专门的营养师把关。
幼儿园所有食品都要通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核,安全卫生。老师会在班级群里公布每日食谱,家长可以留意一下。
16、幼儿园里安全吗?
我们幼儿园有专门的安保人员,门卫必须24小时在岗,保证第一道防线的安全。接送孩子坚持接送卡制度,老师绝对不会把孩子交到陌生人手中。
从教室到户外游戏场地,幼儿园的各个地方都会定期安检,消除隐患。幼儿园的大小兴玩具都是无毒无害的,经过国家安全质量检查的。
每位老师都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和突发事故处理能力,紧急情况下会优先保护儿童人身安全,咱们幼儿园是很安全的。
17、下午放学后让孩子在幼儿园玩一会,我晚点来接
宝宝刚入园,会有分离焦虑,当宝宝看见别的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就自己还在幼儿园的时候,焦虑不安的感觉可能会加重,所以家长如果下午来得晚的话,一定要提前告诉宝宝这件事,以免影响孩子的心情。
咱们幼儿园老师基本在(下班时间)下班,在这之前,我们会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照看孩子的安全,你可以放心。
18、孩子在家知道上厕所,怎么一来幼儿园就尿裤子呢?
孩子年龄小,主导泌尿的神经发育还未健全,储尿机能比较弱,本身就比较容易尿裤子。加上孩子“贪玩”的本性,经常一跟伙伴玩起来就忘了上厕所了,等他实在忍不住要上厕所的时候,其实已经尿裤子了。
有些孩子是因为初到幼儿园,对老师和新环境比较陌生,就算想上厕所也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告诉老师,所以容易尿裤子。
幼儿园课间会组织集体如厕,老师也会经常提醒有需要的孩子及时上厕所,孩子尿裤子只是个别的暂时的现象,家长不要太担心。我会多提醒咱们宝宝及时上厕所,这样就不容易尿裤子了。
19、我们工作忙,孩子就交给你了
您把孩子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好好教育孩子。但是孩子在园时间有限,所以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哦,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您一定要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20、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也有家庭作业?
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仅仅依靠在园的几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所有的问题也不可能在幼儿园都得到解决,许多拓展性知识的学习需要家长配合。
做作业不仅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亲子型的家庭作业也增加了您与宝宝的互动,您多陪伴孩子一分钟,孩子对您的爱也会多一份。
21、在家我要怎样辅导孩子,要给孩子报辅导班吗?
多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辅导”方式。空闲时间,您陪孩子读几本简单有趣的故事书,唱唱歌,跳跳舞,做个小拼图、小积木,或者全家散步、郊游,甚至做一场家庭卫生大扫除,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年龄小,不要过早教他小学的知识,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之前也跟您沟通过。非要报班,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报1~2个兴趣班即可,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22、什么时间跟老师交流比较合适?
有问题您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候与我们的老师当面沟通。如果想详细沟通,您可以提前联系老师,在老师的非上课时间内直接来园面谈或者打电话交流,这样更加方便。
希望家长尽量不要发短信或者微信联系老师,因为老师平时要照看这么多孩子,很有可能没时间看手机或者没留意到您的信息,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3、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这么乖,一回家就不听话了
比起在家,幼儿园有严格的规则,孩子不能由着性子来,而且幼儿园有不少比较乖巧听话的小朋友,榜样的力量对孩子来说是特别大的。家庭教养更随意一些,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自然一回家就“判若两人”了。
孩子在家也需要规律的作息时间,父母最好给孩子制定一些家庭规则,这样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24、宝宝胆小,不敢自己睡觉怎么办?
年龄确实是影响宝宝胆量的重要因素,孤独、黑暗的环境让宝宝不敢入睡是很正常的。在幼儿园,我们老师会通过儿歌、角色扮演游戏、寻找榜样等方式鼓励宝宝勇敢,在家里,家长除了鼓励之外,可以尝试这些方式。
●将卧室装饰成宝宝喜欢的样子,让宝宝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入睡;
●发现宝宝的依恋物,让这个物品陪伴宝宝入睡;
●睡前给宝宝讲一个温馨愉快的故事或者听一段轻柔的音乐。
25、宝宝撒谎怎么办?
孩子说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不要动怒,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处理这件事情。孩子年龄小,想象力十分丰富,有时候他们甚至分不清是想象还是现实才说谎;有时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或者犯了错害怕惩罚才说谎的,家长要正确引导。
●当孩子说谎时,家长跟孩子一起理清事情真相,让孩子明白不可以说谎;
●孩子犯错时,以理解宽容之心原谅孩子,让孩子不要因为害怕惩罚而说谎;
●奖励孩子的诚实,发现孩子说谎时必须严厉指出,不能让孩子觉得说谎没什么大不了。
都说儿童是花朵,老师是培育花朵的园丁,那父母呢?父母是滋养花朵的阳光和雨露,是土壤,是空气,也是水。
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小花”们才会开得更美哦!
点评扫一扫发现更多美食攻略申请入驻写评论发布孩子放假在家依然懒理父母(组图)
16:43:27 来源: (广州)   
  专家点醒家长:无论放假与否,要学会对仔女放手
  本报记者 陈晓璇 实习生 蔡雁 刘颖 林慧婕
  城事调查
  作业做完没?”“别看电视了!”“快点去睡觉!”———这是家长最喜欢讲的三句“口头禅”。前不久,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有关“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调查发现,孩子最不喜欢听这三句话,因为让他们“很无奈,有点烦”。
  这两个月,学生放暑假了,家长不好意思再用这三句“口头禅”来过度“干涉”他们。在这个“非常态”的时期,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否“缓解”?我们调查发现,家长与孩子在这“非常态”阶段出现了新的“错位”,亲子关系甚至因此越走越远……
  年龄不同 心智迥异
  小学生———比较乖巧,听家长安排,且很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玩。
  初中生———普遍认为属于“危险的14岁”,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大多会出现叛逆。
  高中生———成人状况更加明显,意识到自己成熟了,完全想独立,大多不愿意跟父母在一起活动。
  孩子暑假 第八脸谱
  每个地方的规则不一样,小孩子表现出来的“人格面具”就不一样。在家里过的是亲情生活,在学校过的是群体生活,所以给孩子带来的性格表现不同,呈现出“第八脸谱”。主要症状为以下几组矛盾———
  1、独立和依赖的矛盾2、理想和现实的矛盾3、自负和自卑的矛盾4、沟通和封闭的矛盾(以上观点来自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医生 胡慎之)
  志愿者赵广军有话说
  我觉得父子、母子关系是相互的,只要互相尊重,坦诚相对,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结。
  我和所谓的叛逆或“边缘”青少年交往,都是先在网络游戏中相识,慢慢一起玩,到最后成为好朋友的。其实他们的思想很单纯,无非就是听不进父母的“唠叨”,受不了父母的管教,他们想有一个自己独立的天地,发挥、宣泄,于是进入了网络游戏的世界。此外,他们会变得比较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但他们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却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内心世界很矛盾。
  化解矛盾三个关键
  ———各阶段任务不同
  很多家长惊讶:孩子一上初中,亲子关系就开始紧张,为何之前没有发现?其实不然,孩子六七岁是跟父母的第一个分离阶段,从那时的亲子关系可以远观未来。广州心桥教育机构家庭教育专家麦玉莲建议,根据小孩的不同成长阶段,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刚出生,父母要给以积极的关注,尽可能陪在婴儿身边,这是在奠定亲子关系的基础;两三岁时要开始建立规则,不能对小孩百依百顺,过分宠爱;六七岁时孩子有第一个分离期,上幼儿园了,有了小伙伴,这时给予关爱的同时要给予自尊感;7岁到12岁时,要给予稳定的环境;青春期前期(13-16岁)给予独立的空间,鼓励多交朋友,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隐私;到了十七八岁,孩子长大了,这时父母应该学会放手。———不要吝啬“表扬”
  孩子叛逆只是想成为自己,能在众人面前直呼“我是谁”,因此必须给予自信,父母的表扬对孩子很重要。
  ———淡化上下位角色在不少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十分紧张,有时甚至严重对立。这样的家庭,很可能是父母角色的主导地位太强造成的。涂敏霞提醒,网络时代使得孩子获得的信息、经验比家长还要多,出现“后裔文化”,即在某些方面家长要反过来向孩子学习,摒弃权威意识。(应采访对象要求,本版提及的孩子名字均为化名)
  调查一冷一热
  但见父母埋怨多 却闻孩子声音弱
  暑假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疏远了,还是亲近了?近日,本报联合21cn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调查的父母和孩子人数悬殊,有约200名家长投票,但只有不到10个孩子投票。父母的积极与孩子的无言,或多或少地显现出父母的焦急和孩子的冷淡。调查显示,有40%的孩子暑假在家每天和父母的交谈时间不足30分钟,62%的孩子最讨厌父母讲“不准看电视”这句话;最讨厌父母的行为依次是偷看隐私、干涉上网和不准出去玩;40%认为父母是约束自由的“烦人”。
  对于“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这一问题,不少孩子坦言“有情绪,觉得父母讲话很烦”;也有不少孩子说“有意见,但不想说出来”。与此对应的是,82%的家长经常或有时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但超过一半的父母却认为和孩子关系不好的原因是双方交流不够,而不是自己不了解孩子。
  调查中出现了两个100%:100%的孩子认为如果父母跟他们朋友般相处,他们会很满意。尽管跟父母关系有点僵,但100%孩子都希望能跟父母改善关系。
  放假喜欢独处
  不愿与家人相处 宁愿与同伴相聚
  家长陈女士一直很纳闷,现在讨孩子欢心怎么就这么难?想与儿子出外好好玩上几天,无奈却是“热脸贴上冷屁股”,儿子以与同学约好为由,不愿与家人同游,只愿与同学出外。旅游回来,除了吃饭冲凉,儿子成天关在房间里看电视、玩游戏,就是提不起兴趣与父母多聊聊。
  无独有偶,双胞胎的大明和小明,也认为兄弟俩前世跟妈妈有仇。“每次跟妈妈吵架,总像是得到宣泄一样,很满足。”
  小明说,哥哥大明今年读高二,在班里是班长,自己学习成绩也算中上。但是,兄弟俩就是受不了妈妈严厉的管教,经常跟她对着干。有一次,我们排排坐着看电视,放声大笑,妈妈下班回来,见状便火冒三丈,“啪”一声把电视关了,对着我们大吼:怎么不去做作业?!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小明兄弟俩最讨厌妈妈说这句话。“我和哥哥都算是好学生,但回到家好像就变成了坏孩子”。
  “青少年承受压力的年龄下移,引发亲子间代沟下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近年来,儿童的压力不但持续增长,为就读名牌小学和中学,许多小学生甚至幼儿被迫参加培训班,以增加应考时的砝码,由此产生叛逆,代沟不可避免。小孩过早承受压力会产生恐慌,使亲子间代际之争提前到来。
  分析以“爱”控制
  家长假性为孩子 归根到底是利己
  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医生胡慎之说,家长担心孩子,其实是一种焦虑,一种以“爱”为名义的控制,这种“假性的为他”,归根到底是“利己”,也就是说父母的担心其实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假如孩子出游,经常主动打电话回家,那就说明孩子自由了,并惦记着家里,这才是正常的亲子关系”。
  “信息化时代动摇了父母和教师的权威地位,现代的父母不好当,老师不好当,独生子女的教育和环境存在严重偏差,竞争的残酷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线,青少年对父母的挑战太尖锐了。”孙云晓指出,父母过高的学历期望和不当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童年恐慌”。目前家庭教育的最大危机是教育荒废的偏向,表面上教育抓得很紧,但人格教育却被忽视了。
  家长苦恼原因
  孩子长大要自由 父母要会放开手
  对于家长的种种苦恼,胡慎之说:“道理很简单,孩子长大了,要自由!”
  胡慎之长期研究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很了解。他分析,初、高中生,刚好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要做的事太多了,心里要承受的东西太多了。首先,他要跟父母分离,想独立;第二,他要承受孤独,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第三,对于未来世界的恐惧。这三座大山压在孩子身上,就产生了所谓的“叛逆”。
  “在父母眼中是叛逆、不听话,其实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变化。”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涂敏霞也认为,并不是以前的孩子就没有青春期叛逆,只是以前兄弟姐妹多,都向父母争宠,父母压力轻。但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一家人“盯”着孩子,孩子压力会变大。加上不少父母刚好处于更年期,烦躁的更年期碰上叛逆的青春期,亲子关系自然就紧张了。
  “父母要学会放手!”胡慎之说,所谓“放手”就是给予孩子有规则的自由度,相对的自由。比如孩子成年了,暑假想学学车,只要到了法定年龄,家长就不应该担心安全问题而拒绝孩子的要求,这样会让孩子感觉父母仍然把他当没长大的孩子,“他们最想的就是长大成为自我,家长这样的阻挠反而会引起矛盾。”再比如,放假了,孩子想跟同学,甚至是异性朋友出外郊游,只要他已经成人了,除了必要的提醒,父母最好也不要极力反对。
  一旦放手,是否意味着孩子会离得越远?胡慎之说,孩子从小到大,从父母抱着、搀着,到后来自己一个人走,似乎距离感在增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距离拉远是必然的,但放手只会促进亲子关系。
图:与孩子如此融洽的相处真是这么难吗? 本报记者 侯恕望
  父母与孩子对峙的日子很痛苦
  一个讨厌父母的大男孩
  记者对话
  高考成绩放榜已久,可对余女士来说,儿子小博考了多少分,至今仍是一个谜。
  “告诉你们又怎么样,你们又帮不了我。”小博撇下这句话,就开始四处找工作,决心独自出来闯世界,早日离开父母的管束。小博今年19岁,高大帅气。但余女士却总是暗自悲伤:从上初中开始,母子便话不投机。亲子关系为何闹得如此之僵?余女士找原因找了好几年,似乎还找不到让自己信服的理由。“可能是从小被我惯坏了。”余女士说儿子虽然从小很调皮,但很聪明。“可能是我们的管教方法不对。后来发现儿子的学习成绩很差,便老是用‘激将法’刺激儿子。”可是无论余女士怎样对待儿子,或亲近,或责骂,小博都不言不语,一副“冷战”到底的样子。直到去年有一天,余女士忍无可忍,举手打了小博一巴掌,没想到儿子反弹强烈,一把将她推倒在地……从此,母子形同陌路。对峙的日子很痛苦,余女士多番向儿子低声下气“示好”,但小博却坚决不搭理母亲,甚至偏激地说:我很痛恨生长在这个家,妈妈是我的仇人。记者一直努力尝试走入小博的内心世界,但小博拒绝见面接受采访,在记者的一再恳求下,他终于答应深夜上QQ跟记者聊天。
  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们如约在QQ上见面。点击进入他的QQ空间时,发现小博并不真正是一个寡言的孩子,他的思想在激烈地斗争着,签名档上写着“过去不想,现在不提!”在空间里,还有一篇《往事如烟》的文章,写着他已经把以前的日志都删除掉了,“过去了就不要再留恋,以后重新过好自己的日子……再怎么悲伤,再怎么痛苦,地球还是转着,日子照常得过。”
  在惊讶中,记者和小博进行一番深夜长谈,节选其中对话如下———
  记者:近来过得怎样?
  小博:还好,找到了一份每月800元的工作。
  记者:跟父母相处得好吗?
  小博:老样子!昨天才跟妈妈吵了架。
  记者:为什么?
  小博:我很难忍受她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记者:为何不喜欢妈妈?小博:唠叨!上小学了,妈妈只会一味地督促我把书读好;初中了,我的学习没跟上,本来心里已经很烦,但妈妈只会一味责怪我;后来,父母想亲近我,但孤独的我已经难以接受了。
  记者:家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博:很难说,谈不上冷漠,也谈不上温暖,我想要的他们给不起,管我的自由。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但总觉得最终还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没理解到我的苦衷。
  记者:你的苦衷是什么?
  小博:我很想做自己。尽管我的成绩不好,但希望他们能支持我,不要站在对立面责骂我,让我很自卑,越自卑越堕落。
  记者:为什么对父母不理不睬?
  小博:第一,我怕说错话得罪人;第二,我只跟我比较谈得来的人说话。
  记者:妈妈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能否跟妈妈和好,说说话?
  小博:无所谓,我已经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不知能跟她说些什么,我们距离太远了。
  母亲自述
  暑假与女儿的唯一对话
  暑假的一个月里,我给女儿的电话至少30个,但是不想受家庭约束、独自跑到外地的女儿最多或冷漠或应付式地接一二个。
  我多么渴望听到女儿的声音。每遭冷遇,我心如刀割!
  18岁的女儿美丽又聪明,一向是我生命的最重要。偏偏女儿不领情,对母亲的牵肠挂肚视而不见。打电话不应,为了讨好女儿,每晚临睡前,我必定在女儿的QQ上留言。女儿上网是隐身的,她可以看见母亲,但是我只能感觉到她在线。对于母亲发自肺腑的长长留言,她基本上只回应两三个字:“我很好,别担心。”
  尽管我倾尽爱心,但总觉得女儿越来越陌生。母亲抑郁痛苦,尝试了种种语言,却找不到和女儿对话的路径。女儿宁愿没吃没喝,也不愿多呆在家面对母亲,她的快乐只留给她的同龄人。
  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我知道女儿很孤独也很渴望温情,但是我就是无法走进女儿的世界。
  于是,女儿一次次离家出走。母亲就在电话和留言上锲而不舍地自言自语。只有一次,女儿爽快地回答了母亲的“自话”。
  记得那次的话题是“爱情”。我的留言是:“爱情是最浪漫最美好的,但是,爱情又是最物质最现实的。”很快,女儿在网络上回答说:你说的所有话里,这句才是正确的。
  天啊!
  母女近一年的对话里,我就听到了这么一句回应的话。我赶紧抓住机会想多说几句,女儿又沉默了……
  身为“白领”的我,一直自认为很开明很容易与人沟通,但是,面对在信息爆炸氛围里浸泡着长大的女儿,却渐渐觉得力不从心,甚至完全失语。痛苦的我不断自我安慰,在女儿这一代人的语言里,也许不能掺杂一丝丝虚伪和矫情。两代人,血缘上是母女,而在语言上、在精神世界里,可以对话的东西实在少得可怜!
  想通之后,我开始放弃走进女儿内心的欲望,决心放下我一直舍不得放下的孩子,让母女间的沉默继续,让孩子走她自己的路。
  我不知道这样,女儿是否受落?转而给她那可怜的妈妈一点点温情。———傅女士
  大城小议:读懂孩子
  孩子如一本书,看你怎么读。做父母其实是要学习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期,我们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能够帮助或者引导孩子们度过青春期。然而,到头来,我们会发现,自己其实帮不了什么,而合格的父母,只不过是在陪伴自己的孩子,度过他们的青春期。
  父母不希望孩子犯错,特别不希望孩子犯自己犯过的错。但是,父母又总是要求孩子依照自己的模式生活,这里面有着深刻的矛盾的。孩子们其实都懂得,父母的生活方式并非完美的。孩子们是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习的,而并不是从父母说什么中学习的。如果你想影响孩子,做比说来得重要。孩子们在成长中感觉到自己被人支配着生活,青春期的他们有了独立人格,希望自己支配了,所以他们显示出脱离这种支配的倾向。当父母压抑这种倾向时,摩擦就产生。其实青春期的孩子的所谓叛逆,一切缘于他们不再把自己看作是孩子,也不希望被看作是孩子。
  有医生总结孩子青春期的八张脸谱: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自负和自卑的矛盾、沟通和封闭的矛盾。但我们成人一辈子又何尝不是存在这些矛盾,只不过,成人们已经学会用自己的管道,排解这些矛盾。事实上,我们总是认为自己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是最好的,所以总期望自己的孩子继承。但可悲的是,每一代人面对这些矛盾的表现形式并不同,在他们没有找到属于自己而又为社会所认同的方式之前,他们都还是“叛逆的”。
  读懂孩子,就是不要把他们当作可随意支配的孩子。
  图:孩子放假在家宁愿独处也不大愿意与家人相处 本报记者 何奔 实习生 陈文俊 黄志平 摄
  (夏天/编制)
本文来源:
残奥精彩推荐
网易百城记
今日网友最爱奥运新闻
体育热点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