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文化幕府的体制

细川氏兴衰--室町幕府三管领之三 - 饮水思源
饮水思源 - 主题文章阅读  [讨论区: KOEI]本主题共有 1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 发信人: rickhunter (大隐隐于网), 信区: KOEI
题: 细川氏兴衰--室町幕府三管领之三
发信站: 饮水思源 (日22:39:56 星期五)
三管领家 摄津,丹波,(言赞)歧,土佐守护
镰仓时代 ~足利庶流的小领主~
细川氏之祖是足利氏初代义康的次子义清.义清之孙义季,于承久之乱之后,前往本家三河守
足利氏的三河国,定居于额田郡细川乡.同时移居的还有义季之兄实国(仁木氏),弟义宗(户
贺崎氏).但是,细川乡只不过是一小小村落,因而整个镰仓时期,细川氏不过一介深深依赖三
河守护足利氏的小领主而已.
~细川义季~
足利氏初代义康次子义清之孙.
承久之乱后,入三河,取细川为姓.
南北朝时代 ~四国地盘的确立~
从足利氏一门庶流中的庶流,成长为历任室町幕府管领的细川氏,全依靠了南北朝与之后的
观应骚乱.公赖之子和氏,赖春,师氏兄弟与赖贞(公赖之弟)之子显氏,定禅,皇海,直俊兄弟
,追随足利尊氏举兵转战各地.尊氏落难九州之际,一族被派往四国,从此确立了细川氏在四
和氏一派大多追随尊氏,而显氏派则跟随直义,遂于观应骚乱之时,两派对立.直义势衰落后
,显氏派随之失势.结果,和氏一派成为了细川氏的主流.
~细川和氏~()
公赖之子.通称弥八.阿波守.号竹溪.
举兵以来追随尊氏,被建武政权任命为阿波守.1336年(建武3年),一族被派往四国,与显氏一
道,因勋功而获
赏赐.幕府开府后,任引付头人与侍所头人,兼阿波,淡路守护.引退后,阿波,淡路分别由其弟
赖春,师氏继承.从而赖春成为京兆家(管领辈出的细川本家)始祖,师氏则成为淡路守护家始
~细川清氏~(?-1362)
和氏之子.通称弥八.初称元氏.左近将监,伊予守,相模守.
同叔父赖春等一道在观应之乱时从尊氏.之后,任伊贺,若狭守护,以及评定众,引付头人.足
利尊氏死后,二代将军义诠就任之际,任执事,左右幕府.不过,在招致京极道誉等诸将反感之
后,流落于若狭.其后,降南朝,一度占领京都.最后败死于(言赞)歧.
~细川赖之~()
和氏之弟赖春之子.母亲剃度后号里泽禅尼.通称弥九郎.右马助,右马权头,武藏守.
赖之于观应骚乱之后任"中国管领"(正式职制不是十分明确),在中国,四国地方伸展势力.细
川清氏在(言赞)歧白峰被讨取后,成为细川氏主流.二代将军义诠死后,年幼的足利义满就任
三代将军.在佐佐木道誉等有力守护的支持下,赖之担任执事(管领).之后,致力于辅佐义满
,强化幕府权力.1379年(康历元年),与斯波义将等人对立,辞去管领之职,引退四国(康历政
变),并受到追讨.备后反乱后,受备后守护职前往镇压,并上洛,辅佐继任管领的细川赖元(赖
之之弟).明德之乱之间,也担当镇压的职责.至赖之一代,显氏系统也获得了(言赞)歧,土佐
室町时代1 ~辅佐将军的管领家~
南北朝动乱之际,巩固了四国地盘的细川氏,到了赖元,满元,持之诸代,代代出任管领一职,
辅佐将军.细川氏遂成为与斯波,田山并称三管领的世家.
~细川赖元~()
赖之之弟,后成为赖之养子.幼名聪明丸,通称三郎,又名赖基.右马助,右京大夫.
赖之得势之时,任摄津守护.1379年(康历元年),赖之失势之时,随其退守四国.不久,复归幕
府,继兄出任三代将军义满幕府之管领.受义满之命,与南朝方交战,并立下军功,官复摄津守
护.明德之乱时,凭战功又获得丹波守护之职.以后,加上四国,世袭摄津,丹波.
~细川满元~()
赖元子.幼名聪明丸.通称五郎.右马助,右京大夫.入道称道观,岩栖院.
应永之乱中,作为先锋,立下汗马功劳,在畿内发展势力.这一时期,细川氏庶流两家获得和泉
守护,本家又获得阿波,淡路守护职,从此大阪湾周边为细川氏独占.在四代将军义持幕府中
,出任管领,参与幕政.参加了上杉禅秀叛乱,足利义嗣谋杀等事件的处理.
~细川持之~()
满元之子.通称九郎.中务少辅,右京大夫.
1429年(永享元年),兄持元早逝后继任家督,任六代将军义教幕府管领.义教推行强化幕府,
削弱守护大名的政策,持之遂与诸有力大名和议,向上谏言.然而,没有受到义教压制政策影
响的有力大名,却只有细川一家.1441年(嘉吉元年)义教被杀,嘉吉之乱兴,持之也随同义教
一同前往赤松宅邸,却幸免于难.随后,持之拥立义教之子义胜,讨伐赤松氏.
室町时代2 ~东军总帅~
细川胜元于八代将军义政之下,任管领,与田山持国争权.持国死后,田山氏分裂.胜元遂与势
力逐渐庞大的山名宗全对立.随着将军家,田山,斯波家家督之争蜂起,争夺日趋严重,复杂.
最后发展成为应仁之乱,乱中,胜元任东军统帅.
继胜元上台的政元与西军的山名政丰达成和解,平息了应仁之乱.之后,明应政变起,追放十
代将军义植,确立了专制体制.其后的幕府,形成了以独占管领的细川氏为中心的局面.然而
,政元的后继者之争,使坚固的细川一族分裂为两派,最后,连政元自己也在争夺中被暗杀.
~细川胜元~()
持之之子.幼名聪明丸,通称六郎.右京大夫.
1442年(嘉吉2年),父亲持之死后,以十三岁年级继任家督,受七代将军义胜偏讳,改名胜元.
与田山持国交替出任管领,共在位21年.特别在七代将军义胜与八代将军义政时期,管领权势
上升,扩大了自身势力.为了对抗田山持国,成了有力守护山名宗全的女婿,形成了与山名氏
然而,田山持国死后,胜元-宗全同盟失去了共同的敌人,两人逐渐反目.胜元遂于应仁之乱之
中,出任东军主将.
此外,胜元参禅于妙心寺的义天玄承,雪江宗深,创建了京都的龙安寺,丹波龙兴寺;对医术也
有所研究,著有&&灵兰集&&,还嗜好和歌,绘画和打猎.
~细川政元~()
胜元之子.幼名聪明丸.通称九郎.右京大夫.
1473年(文明5年),胜元死后,八岁继位.因年幼,管领职位被田山政长夺去.但是,细川氏势力
仍在,政元反对九代将军义尚的六角征伐,于是没有一同出征.义尚死后,拥立足利政知之子
清晃(之后的义澄),从而与日野富子对立.
日野富子所立的十代将军义植征伐六角,田山基家,使得将军家威严日趋回复.不能容忍的政
元遂于1493年(明应2年),乘义植征讨田山基家之机,于京都叛乱,立义澄为十一代将军(明应
明应政变后,政元任管领,总掌政务.然而,细川氏家臣政务不通,政元自身也耽于修身之道,
政务不甚了了.
政元无子,领养子二人,为澄之与澄元.因此,政元晚年,有力家臣分裂为两派,彼此争斗不已
.在争夺中,政元于1507年(永正4年)为澄之派的香西元长所杀.自此,细川家如同其他守护家
一般,也走上了分裂和衰落的道路.
战国时代 ~二川分流~
政元为澄之派的家臣所暗杀后,澄之与澄元继续争夺家督,而最终的胜利者是澄元.借着幕府
混乱之机,前将军义植由大内义兴拥立,杀回京都.细川氏一门高国,摇身变为义植派,反叛了
澄元.最后,澄元战败,高国当上了细川家家督与管领.
澄元与高国的争斗延续了下去.细川家也彻底分为两派,这场变乱就是所谓的"二川分流".高
国死后,澄元之子晴元掌握了幕政.战国之乱中,家臣三好氏抬头,三好长庆最终推翻了晴元
.高国养子氏纲被立为管领,但也只不过是长庆的傀儡而已.
晴元之子昭元随从足利义昭,从属织田信长,娶信长之妹为妻.
~细川澄之~()
聪明丸,九郎.关白九条政基之子.1491年(延德3年),成为了管领细川政元的养子.公家出身
的澄之之所以能成为细川家的养子,是因为澄之之母与将军义澄之母是姐妹.然而,细川家臣
中拥立武家出身者为家督的意见也很强大,政元于是又将一族的出身的澄元领为养子.于是
,细川氏家臣陷入了分裂.
1506年(永正3年),澄元从阿波上洛后,政元将京兆家(细川氏本家)的分国丹波让与澄之,摄
津让与澄元.得到丹波的澄之与丹后的一色义有之间发生了战争.
1507年(永正4年),劣势逐渐扩大的澄元派的香西元长兄弟暗杀了政元(永正政变),澄之随即
与一色氏达成和议,返回京都,继任细川氏家督.但是,心腹大患澄元却逃走了.在政元被杀3
8天后,澄之受澄元派的细川高国,政贤等攻击,自杀身亡.
~细川澄元~()
六郎.阿波守细川义春之子.1503年(文龟3年),成为细川政元养子.
1506年(永正3年),率三好之长等上洛,任摄津守护.1507年(永正4年),澄之派暗杀政元后,逃
往近江.高国等消灭澄之后,再次上洛,继承家督.
乘此混乱时机,前将军足利义植得大内义兴拥护,向京都进军.而澄元却怀疑讨灭澄之有功的
细川高国里通义植,将之疏远.1508年(永正5年),战斗中处于劣势的澄元逃往近江.1509年(
永正6年),1511年(永正8年),两此率军迫近京都,但均为拥立义植的细川高国-大内义兴联军
所败.之后,无力挑起大的战事,蛰伏于本居阿波,寻找打败义植,高国,义兴的机会.
大内义兴归国后,义植与高国渐生龌磋,高国政权基盘削弱.觅此良机,澄元率军入京,得到与
高国对立的将军义植的支持,复任家督.不久,受高国反击,失去三好之长,再次回到阿波,之
后失意死去.
~细川高国~()
六郎.民部少辅,右京大夫,武藏守.从四位下.法号道永,常桓.道号松岳.细川氏一族野州家
政春之子,由于野州家没有获守护之职,地位次于本家.
1507年(永正4年)的混乱中,会同澄元派消灭了澄之.但是,因为高国的姐姐嫁给了支持前将
军义植的田山尚顺,义植上洛之际,高国为澄元所怀疑.1508年(永正5年),高国举起支持将军
义植的大旗,迎接义植,大内义兴,田山尚顺军势入京.义植因此任命高国为细川氏家督,并任
管领,建立了与大内义兴的联合政权.
1511年(永正8年)船冈山之战,迅速打败了澄元军之后,迎来了高国政权的安定期.但是不久
,1518年(永正15年),联合政权支柱之一的大内义兴回国后,高国与将军义植的分歧加剧.15
20年(永正17年),澄元军入京之际,澄元复被任命为家督.而高国也得到了六角定赖的支持,
夺回京都,将义植追放,迎立由赤松家抚养大的足利义晴为将军.
1526年(大永6年)高国杀害了有力部将香西元盛,于是元盛的兄弟波多野植通,柳本贤治叛逃
至晴元(与高国争夺家督的澄元之子)方.细川晴元及三好元长利用了高国政权内讧的机会,
于1527年(大永7年)登陆本州,拥立足利义维(义晴的兄弟),设立界公方府.高国与将军义晴
则从京都出逃,前往近江.
与将军义晴如朽木般落难的高国,流落于伊贺,伊势,近江,越前,出云,备前等地,寻求夺回政
权的机会.1529年(享德2年),着落于备前的浦上村宗,开始了反击,翌年破柳本贤治,进军摄
津;1531年(享禄4年),于摄津天王寺大败,被俘切腹.
~细川晴元~()
聪明丸,六郎.右京大夫,从四位下.细川澄元之子.
1520年(永正17年),父澄元死后后继.1526年(大永6年),与三好元长等举兵,翌年立足利义维
,破高国,建立界公方府.尽管没有被正式承认,却掌握了畿内的实权.1531年(享禄4年),再破
高国于摄津天王寺.
1532年(天文元年),因北河内守护田山氏内部抗争原因,晴元与有力部将三好元长对立加深
,最终将元长攻灭.同时,将站在元长一方的将军义维追放.
义维被追放后,晴元接近从前高国所立的将军义晴.1534年(天文3年)迎义晴,两年后,升至相
当于管领的地位.1543年(天文12年),高国养子氏纲起兵,1548年(天文17年)有力部将三好长
庆(元长之子)拥立氏纲反叛.1549年(天文18年),晴元挟将军义晴,义辉父子逃向近江,晴元
之后,几次反击三好,回复政权均未成功.1561年(永禄4年),与长庆和睦,栖居摄津普门寺,两
~细川氏纲~(?-1563)
次郎.右京大夫.细川尹贤之子,细川高国养子.室町幕府最后的管领.
与细川晴元对抗,1548年(天文17年),受背叛晴元的三好长庆的拥立,破晴元军入京,并被任
命为幕府管领.
名为管领,实权却为三好长庆所握.后来移居摄津淀城,于当地死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FROM: 218.79.207.206]
本主题共有 1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日本幕藩体制的建立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日本幕藩体制的建立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677.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日本幕府时代的基督教徒大起义——岛原之乱
“岛原、天草之乱”是日本九州的天主教徒为了坚守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而发动的大起义,起义军被德川幕府派出的12万大军所镇压。根据幕府的记录,3万7千名参加起义的天主教徒全部被幕府军队残酷地杀害了,女人和孩子也被毫不留情地斩首。唯一的幸存者是60岁的山田右卫门作,他也是起义军的领袖之一。山田右卫门作的手抄本供认书后来在日本的民间被发现。他是因为在战斗的后期准备投降幕府而幸存下来的。
岛原之乱促成了江户幕府锁国体制的最终完成。
末期,随着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到达日本,天主教在日本迅速传播。日本皈依天主教的人数直线上升,九州,,一带信教的人最多,日本的天主教徒总共达30万人。
日本人的宗教感情是很强烈的,大批日本人改信天主教,引起了日本统治阶级的恐慌,担心会影响日本的国教——神道教和日本的主流宗教佛教。此时日本的总人口大概为1200万。
天主教初到日本是在1549年,登陆地点是鹿儿岛。到岛原之乱时,天主教在九州已有近90年的历史,可谓根深蒂固。鹿儿岛一带教会大行其道。
鹿儿岛就是后来明治维新时期推翻德川幕府的主力萨摩藩所在地。
当年丰臣秀吉平定九州时,曾看中一个有马大名领地的美女,便要将其带回,而此女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力陈丰臣秀吉的做法有违一夫一妻教义,坚辞不就。当时,丰臣秀吉已有宁宁和300多个美女。
但当时的世道是强者可以为所欲为,一个普通女人居然敢不服从“关白”的命令,恼怒的丰臣秀吉发布禁教令。
当时禁教令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各日本大名继续允许基督教的传播。西日本地区出现了很多天主教徒的大名,比较有名的天主教徒大名是肥后国的小西行长(肥后国属于九州,靠近长崎)。肥后国后来也是推翻幕府的西南四强藩之一。
靠近长崎的岛原半岛的领主有马晴信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大名。岛原是长崎东部的一个钩子形半岛。岛原人大部分是天主教徒。山田右卫门作是有马晴信的家臣。
天主教精神信仰成为战国混乱时代人们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传教士为人们免费治病,救活了很多快要死之人,人们都认为是上帝救了这些将死的病人。有马晴信答应外国传教士,破坏本地的神社和佛教寺庙,让人民改信天主教。外国传教士向有马晴信提供硝石和铅。
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实际掌握了日本的最高权力。
1612年,德川家康以判乱罪处死了有马晴信。不过,因为有马晴信之子有马直纯从小在德川家康身边长大,又娶了德川家康曾孙女为妻,所以德川家康叫有马直纯继承了其父的4万石俸禄去当岛原领主。有马直纯虽然也是个天主教徒,但为报答德川家康厚爱,毅然退教,发誓要将天主徒斩草除根。
1613年,德川家康发布禁教令,幕府在全国禁止天主教。岛原的外国传教士被驱逐出境。长崎的云仙山区成为长崎地区屠杀天主教徒的场所。
岛原天主教徒从这时起便开始了劫难。有马直纯大开杀戒,将不愿弃教者活活烧死。可结果不怕死的教徒反而更增加了勇气。
幕府认为有马直纯治不了教徒,便把他调到,但他的很多部下不愿离开故乡,宁可落魄为浪人、百姓,这部分人后来参加了起义军。
接替有马直纯来岛原当领主的是松仓重政,此人是个筑城名人,到此地当然不满意日野江城,于是大兴土木,要钱要工。这样,岛原人民受的是双重苦难——信教不准,还要无休止地出钱出工。不愿弃教者不仅遭到汤浇、火烧、投入大海,而且,还被丢进云仙温泉硫磺火山口活活熏死。不仅如此,松仓重政征税也极其苛刻,种一棵烟草,收获烟叶的一半要上缴;种的茄子要预计结几个果,有时收成不好,收获的东西要全部上缴。
松仓重政死后,其子松仓胜家继任藩主,他更为残暴。在岛原藩的近邻,天草岛所属的唐津藩,天主教徒同样受到非人的待遇。
通过血腥的镇压手段,天主教在岛原和天草一带一度销声匿迹了。背弃了天主教的山田右卫门作成为松仓的家臣。
但是,一些有马晴信的家臣和岛原人不愿意放弃基督教,他们秘密地组织了CONFRARIA秘密团体,继续信仰天主教。CONFRARIA的信条是,忍受拷问和侮辱,坚定自己的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
1628年,岛原的天主教徒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罗马天主教的教宗乌尔班八世给岛原的天主教徒写信,他说罗马教廷将向岛原派出大批准备殉教的传教士。
1634年起,岛原、天草地区连续发生天灾,民不聊生。已经放弃天主教信仰的岛原人又重新开始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在岛原死灰复燃。人们认为灾难是因为他们背弃了天主教后,上帝给予他们的处罚。
禁教令发布后23年,在岛原出现了一个传说:异教徒将受火刑,地狱之火将在日本燃烧,上帝的使者将出现在九州。
天草四郎是天草岛上的基督教徒益田甚兵卫的儿子。天草自小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且外表俊秀。令人吃惊的是,他非常精通基督教的教义。人们认为他就是上帝的使者。
1637年10月23日,苦难中的人们成千上万地聚集在天草四郎的周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10月25日,他们开始起义,发动了暴动。山田右卫门也重新信仰了天主教,跟随了天草四郎。他们立天草四郎为基督教大将。期待葡萄牙援军到达。
起义军是平时手拿锄头、锹镐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和少数町人(商人),而且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妇女、小孩和老人。北九州地区是天主教传播的中心区域,战国后期有大量平民甚至武士都皈依了天主教,这些人在“大殉教”后都被迫潜伏了下来,趁着这次动乱再度抬头。因此固守原城的并非仅仅数万农民,其中也掺杂了很多信奉天主教的浪人。
在天草四郎的领导下,起义军迅速占领岛原半岛南部的岛原城的废城——原城,于城上竖立起十字架,挂上画有十字架和圣像的旗帜。原城三面临海,地势险要。
参加起义的岛原、天草农民共三万七千余人,其中有战斗力的为一万三千余人。天主教起义者写信给罗马天主教梵蒂冈教廷,请求支援。外国天主教援军是支持岛原天主教徒战斗下去的动力。
罗马天主教廷派出了一些徒手的传教士,但是他们无法在已经闭关锁国的日本登陆。期待中的葡萄牙援军没有来。
原城内经常举行礼拜,每星期讲道两次。主持讲道的是天草四郎。在四周城墙的外侧,都画有红色的十字形,还竖起了许多小旗和木制的大小十字架。
1637年12月,幕府接到岛原、天草农民起义的消息,急派板仓重昌为幕府专使,赴九州镇压起义军。板仓重昌来到岛原城中,集合了周边诸侯12万4千军队,其人数相当于城之战德川一派人数。
板仓重昌一开始并没有把义军放在眼里,认为那些作乱的农民根本不懂打仗,如何会是幕府军的对手?然而一连发起两次总攻都未能得手,己方反而损失惨重,重昌不禁涔涔汗下,意识到原城中定有深通兵法之人存在。
1638年元旦,板仓重昌对原城的起义军又发动了突击进攻。原城起义军的奋力反抗,男子开枪,女子投石块,幕府军队大败,死伤4000余人,板仓重昌战死。原城的起义军只死伤了17个人。
1月4日,松平信纲到达九州担任新的指挥官。他改变战术,围而不攻,企图等待城中粮尽,起义军自动瓦解。
松平信纲命令手下的人用弓箭把劝降信发射到原城里,他在信上说:参加起义的人,只要放弃基督教信仰并出城投降,都可以被饶恕。
起义军回信说:我们已经做好为上帝献出生命的准备。
天草四郎还期望长崎的荷兰人前来救援,然而在松平信纲的指使下,荷兰炮舰却于1月13日开到原城附近的海面,向城内开炮。炮击持续了半个月,遭到炮击的原城城内的天主教徒死伤惨重。
幕府希望从心理上瓦解起义军的斗志——天主教有何可信?上帝又有什么用?同样信奉上帝的荷兰人,不也是你们的敌人吗?
松平信纲的策略取得了效果,原城中粮草越来越少。起义军士气低落。山田右卫门作准备投降幕府军,他的行动被起义军发现,起义军把他关了起来。
27日,幕府军开始总攻。
起义军打开城门,杀了出来,其中有不少手持竹矛的妇女儿童,出城者被悉数杀死。
28日,原城被攻破,留在本丸的伤兵和妇女儿童大多自杀了,有些人纵身跳进火海,一些人跳崖慷慨赴死。攻进城里的官兵屠杀了所有的幸存者,战斗极端惨烈,3万7千名教徒全部被杀,他们将生命献给了信仰。天草四郎也战死。
原城现在是日本的遗址公园,日本考古学家在这里挖出大量被砍碎的人骨,以及各种小的金属十字架,有些十字架已经被烧得变形,可见战斗的激烈。
战后,岛原、天草几乎成了无人区,幕府只好叫赞岐(香川县)的农民迁到这里。
幕府认为“岛原之乱”是天主教徒造反,决定彻底禁教。
幕府通过举行“踏绘”的仪式,来鉴别日本的天主教徒。所谓“踏绘”,是指将印有圣母玛利亚的画像扔在地上,让怀疑为教徒者用脚去踩,肯乖乖从命的定非天主教徒,或者虽是教徒却有心悔改,否则就将被处以火刑。
1639年,日本禁止葡萄牙船来航;2年后,又将荷兰商馆迁至长崎,禁止外国船员和日本人来往。日本就此基本断绝了南蛮贸易。唯一例外的是荷兰人,在日本设置了分公司,向幕府保证绝不传播。但即便是荷兰人也只准在的出岛建造商馆,而不得踏入日本内地一步,可以说,整个日本只有长崎一地是半对外开放的,幕府通过直接统治长崎而垄断了所有对外贸易。日本的西医又叫“兰医”,西方文化叫“兰学”。
唯一的幸存者山田右卫门作成为松平信纲的家臣,他后来隐居在。几百年后,人们在他住过的村子旁边的佛教兴照寺里,发现了隐密的有十字架的基督教灵碑。它可能是山田右卫门悄悄地做祈祷用的。失去了妻儿,失去了家园,山田右卫门作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再次信仰基督教的呢?
30时日本的总人口大概为1200万。16373700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室町幕府 -
室町幕府,1336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
建立的武家政权。1392年之前有南北朝的对立,尊氏与直义的对立等,到底三代将军
时政权才稳定下来。由强大的守护大名任“管领”等要职,辅佐将军。应仁之乱与细川政元的政变之后,幕府势力衰弱,1573年(天正元年),第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驱逐,幕府灭亡。
室町幕府 -
以1336 年11 月7 日公布的
为标志,拉开了足利幕府的统治序幕。《
》是当时调整道德行为的一种规范,它的很多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要求,为足利氏能够最终击败南朝奠定了基础。
幕府成立后,曾先后控制南朝势力,平定接踵而来的“
”(1391 年)与“
”(1391 年12 月)。但幕府内部就如何对待皇室、贵族等政策方面发生分歧。
与幕府执事
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越演越烈,以至1350 年2 月足利直义背叛北朝,投奔南朝。1351 年1 月,直义率南朝军大败北朝军。2 月足利尊氏与直义兄弟和好。不久又因关于南北统一的主张不同,兄弟再次反目。1353 年2月,尊氏在镰仓杀死了直义。1358 年4 月,足利尊氏病故,同年12 月,
任幕府第二代将军。
1367 年11 月,足利义满就任第三代将军。而日本真正得以树立稍微安定的政权,是在1392 年足利义满统一
义满执政后,对社寺势力进行抑制,尤其是对实力较强的守护,不失时机地给予打击。1390 年削弱大守护土岐氏势力,1391 年镇压了山名氏势力,1399 年平定了拥六国守护之职的大内氏势力等。在此期间,义满促进了南北的统一。
1467 年,围绕将军继承问题,幕府内部形成分裂,
两大名的倾轧白热化。以
为统率的16 万东军挟天皇、将军与以
为首的11 万西军在京都展开大战。势均力敌的两支大军经过十一年的持久战,难决雌雄。及至胜元、持丰两氏相继病死,政弘返回周防,双方部队才开始撤去。长期的战争使得当时的京都百疮千孔,荒芜人烟,一些巨刹、邸宅多数为战火所毁。公卿们因为不堪生命之危险与经济之困窘,大多逃离京都,避难于地方。至此幕府权威完全扫地。当时的将军义政无意于政治,不仅在战乱中大兴土木,营造别墅银阁寺,还在戈矛声中饮酒作乐,过着风雅生活。其子义尚继位后,曾想重整幕府威势,却于亲征近江的
时阵亡。于是幕府之势已是风前之烛,岌岌可危名存实亡了。
室町幕府 -
室町幕府在行政方面由将军综理一切政务。其下设“管领”,以辅佐将军,一般由足利氏一族的斯波、细川、畠山三氏轮流担任,谓之“
”。管领之下有侍所、
,政所等机构,而以侍所最为重要。
侍所的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京极、赤松四氏担任,谓之“四职”,负责
的统治与行政诉讼。“问注所”的首长称“执事”,此机构除保管幕府的记录、文件外,也负责文书的误谬、伪证以及证件遗失等诉讼的审理工作,执事由三善氏子孙世袭。政所首长也称“执事”,此机构与
的政所有所区别,它只主持幕府财政,审理有关买卖、借贷、质押等方面问题。最初执事一职由
担任,后来则由伊势氏世袭。虽有“执事代”辅佐,但伊势氏却又别置“政所代”,使之负责实务,由蜷川氏世袭这一职位。此外又与前代一样设有“平定众”、“引付众”。
地方上,在镰仓方面设有“关东御所”,其下有“
”。关东御所原由尊氏长子义诠负责,后来改有次子基氏及其子孙世袭。除守护由将军任免外,其它关东方面的事物均委诸“关东管领”。关东御所下设有“关东管领”、“平定众”、“引付方”、“政所”、“问注所”、“侍所”等,几乎与幕府相同。在
”,东北地方设有“
与镰仓幕府一样,在诸国置“守护”和“
”,惟其性质两者有异。镰仓幕府的守护与地头都是幕府将军的御家人,两者之间形成主从关系。室町时代守护大多由足利氏同族和有力家臣担任。他们一方面拥有裁判诉讼、处理无主田地、征收税款、催促兵役的权利,同时不断侵吞庄园,将领国的国人变成自己的家臣团,逐渐发展为守护领国的守护大名。
室町幕府 -
在财政方面,由于室町幕府对守护、地头的统治并不彻底,所以其经济主要来源于分散各地的约二百余处的直辖地“
”,由将军近臣“近习”、“
”以“代官”身份负责管理,并代征“年贡米”、“年贡钱”,作为将军家的生活费用与“代官”的俸禄。必要时,虽也向诸国守护、地头课税,但他们未必从命。因此不得不在畿内的交通要道设“关所”,征收“关钱”,或在渡口收取“津料”。并且对京都内外的“土仓”(当铺)与“酒屋”(酒坊)课征“仓役”、“酒屋役”。还经各地守护、地头向“公田”征收“段钱”,向“在家”之民征收“栋别钱”。如临时有事而经费不足时,也向“有德人”(富豪)告贷。所以室町幕府的财政自始至终很不稳定。为了解决经济拮据问题,与明朝进行“
”,也逐渐成为幕府的重要财源。
室町幕府 -
经济和文化
前期农业与手工业足利尊氏
室町前期日本经济有显著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农具继续得到改良,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按成熟期先后水稻已有早、中、晚稻之别。应永10年(公元1403年),到日本的朝鲜通信使在其回国报告书中,曾对日本农民利用水力推转水车引水灌田的方法表示羡赏。由于灌田技术的改进,连某些经济落后地区也实行了稻麦复种。应永27年(公元1402年),至日本的朝鲜回礼使
在他的《老松堂日本行录》一书中甚至提到三季稻的事。由于这些原因,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显著增加,上田一反可获1石3至4斗收成,这和以后16世纪下半期的产量差不多。粟、稗、黎等作物广为耕种,经济柞物芝麻、茬(灯油原料)、蓝草(染料)在各地也开始栽培。人们懂得了适应土壤特性选定品种,所以各地出现许多特产,例如北陆、东北地方的大麻、蓖麻,宇治和姆尾(京都府)的茶,甲斐(山梨县)和纪伊的桔子等。渔业、盐业也有发展。鱼市场在各地出现。制盐大规模利用了盐田,取代原始的燃烧海草的制盐法。
手工业生产方面,
、播磨、越前、但马、赞岐、大和等地的造纸业,河内、备前、
的制陶业,河内、大和、
、京都地方的酿酒业,山城的榨油业以及獭户内海沿岸的制盐业都很有名。中国地方的制漆业也很有名。以河内、大和、相模、京都等地为中心的金属铸造业和以加贺、丹后、美浓、尾张、常陆等地为中心的纺织业尤为突出。由于明代中国纺织工匠大批渡日进行技术交流,在山口、博多、界等新兴城市便开始了高级丝织品金缕、缎子、绉绸等的生产,产品可与中国丝织品媲美。日本的天鹅绒生产技术也很高,产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如中国即有漳州的纺织业仿造日本的天鹅绒的记载:“天鹅绒本出倭国,今漳州以绒织之,置铁绒其中,织机割出,机织云燕,殆夺天工。” 商业、交通与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市场繁荣。当时市场普及全国各地,从“三斋市”(每月开市3次)发展到“六斋市”(每月开6次)。镰仓末其以来发展成为专门的居间商人“”,在水陆要地和城市里日益增多,拥有巨额财富。有些还经营海外贸易,变成大金融业者。商业业者的“座”(同业公会)多起来了,在经济发达的近锻地方,尤其在京都、及其周围最多。以奈良兴福寺大乘院和为本所的座就有油座、粉座、酒座、凉粉座等80多个。山城大山崎离宫八幡宫所属油座规模巨大,拥有10多国的茬胡麻(灯油原料)及其制品买卖的垄断权。
交通发达,运输力很强的海上交通尤其发达。主要的海陆干线计有从中国、四国地方渡进入摄津的兵库,再溯淀川通往京都、奈良的道路;有从北陆方面经越前的敦贺,横穿琵琶湖直往大津、京都的路线;还有一条是沿东海道沿岸航至伊势的桑名登陆,再从近江通到京都。
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除原来一些古老的政治、宗教中心京都、奈良、镰仓等城市在继续发展成为商工业城市外,同时也出现一些新兴城市。有些是在港湾、交通枢纽处发展起来的港湾城市。著名的有对外航路的起点界(和泉国)、濑户内海北岸的兵库(摄津)、小滨(若狭)、沿岸的坂本(近江)、大津(近江)等。另一些是“”,这是在守护大名的山上城堡和居地附近交通便利的平原地方产生的。守护大名居地日益增多的家臣等消费阶层,把手工业者和商业居民引向这里。这类城市在室町后期尤多,最典型的有山口(大内氏城堡)、静冈(今川氏城堡)。再一些是寺社门前的“”,以宇治山田(三重县)为代表。定居在城市里的商人,从镰仓末期起开始被称为“”。15世纪的日本城市还都处在的统治之下。朱子学与《神皇正统记》在镰仓时代就传入日本了。当初将朱子学带到日本的是(公元1166年—公元1227年)和(公元1202年—公元1280年)两禅僧。圆尔之后在日本积极传播朱子学的有宋僧兰溪道隆、、元僧。镰仓时代朱子学没有被当作一种独立的学问加以研究,而且它是依附传入日本的,只是作为禅僧的一种文化教养,作为传播禅宗的一种辅助手段,主要在禅僧中间流行,停留在兼学的程度上。至(公元1333年—公元1392年),情况便不同了。义堂周信(公元1325年一公元1388年)从的价值来谈新旧两注的不同,把儒学作为政道的一种参考,为足利义满讲《中庸》、《大学》、《鲁论语》(鲁国所传的《论语》)。他对义满说,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明德、正心、修身为先。义堂之后岐阳方秀及其弟子云章一庆、翱之惠风等大力宣扬朱子学,朱子学不但在关东,在全日本已取得了稳固的地盘。
“”失败后,朱子学被南朝统治者用作同室町幕府和北朝皇室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在记述从“神代”至南朝后村上天皇即位(公元1341年)的历史著作中,著者北田亲房仿照朱熹的宗旨,大力宣扬“大义名分论”,笔诛“乱臣贼子”。他还按唯心主义理气之说,对由来已久的“国土生成”和“天神出现”等神话加以演绎,为所谓“肇国悠久”和“皇位神圣”说赋以哲学“理论”,并通过所谓“神器授受”说论述皇统的继承,为南朝正统说提供根据。《神皇正统记》大大发展了,为所谓独特的日本“神国国体”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这个“国体论”到明治以后曾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奴役人民、进行侵略的思想武器。 民间文艺
民间文艺创作的最大成就,是作为戏剧完成的“”和“”,以及作为戏曲完成的“能乐”的“谣曲”和“狂言”的乐曲。“能乐”是一种使用“能面”(能乐用面具),由谣、舞蹈、伴奏所构成并伴以谣曲演出的乐剧。“能乐”的前身是民间流行的“猿乐”和“田乐”,起源于中国唐朝的散乐,进入镰仓时代又采用了歌舞乐曲,逐渐变成戏剧的文艺形式。至室町前期,经过大和“猿乐”的观世座(剧团)的著名演员观阿弥,尤其他的儿子世阿弥(公元1363年—公元1443年)的努力,使“能乐”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艺形式。世阿弥还统一了散在各地的民间艺术,集当时日本歌舞之大成,创造了日本民族戏剧。他的《花鼓书》是日本最早的一部戏剧艺术理论著作,奠定了日本的民族艺术理论基础。他的是日本最早的一部戏剧创作方法的著作。他一生创作的“谣曲”至少有90多种,其中有些是历史故事、传说,歌颂英雄武士、高僧,为足利义满和武士们所欣赏。但也有不少是揭露社会矛盾的,有些今天尚在演出。
当时在能乐剧歇幕时总是穿插演出“狂言”。如果说能乐在颇大程度上是属于武士阶级的戏剧,那么狂言便完全是一种优秀的民间文艺。遗留下来的300多篇“狂言”,用的是当时的口语,表演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完全是对当时统治阶级人物的尖锐批判和辛辣讽刺,揭露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能乐”和“狂言”的发展,给后来“歌舞伎”和“人形净琉璃”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文学艺术
室町时代贵族文学几乎没有什么成就可言,只是若干贵族文人完成了、《万叶集》、等一些古典著作的抄写本和注释书而已。此时禅僧的十分兴盛。五山有京都五山和镰仓五山之分,公元1386年足利义满整顿五山制度,将南禅寺置于五山之上,京都五山为天龙寺、相国寺、建仁寺、东福寺、万寿寺;镰仓五山为建长寺、圆觉寺、寿福寺、净智寺、净妙寺。这里的五山僧人学习中国语,入山为僧必须考中国语,及格后方能出家为僧。所以他们都精通汉文学,写了许多汉诗、日记、语录、文章,杰出的作家辈出,如虎关师栋、义堂周信等。除五山汉文学外,武士文学作品较有价值的是一书。这是一部历史小说,记述从“建武中兴”和南北朝大约50年间战乱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社会面貌以及各阶级的动态和思想。
随着农民、町人力量的不断壮大,民间文学兴起,出现了新的创作形式,如后来被称做“御伽草子”的通俗易懂的短篇小说和“”。它们中有的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有的是鸟兽虫鱼草木拟人化的童话,这些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人民性。“连歌”是几个人、十几个人一起在相互联咏中不断创作联句的一种诗歌体裁。这种体裁起源于和歌上下句的两人联咏,在平安时代已经出现,到镰仓时代发展成50句100句的联句,开始打破贵族的垄断而推广到武士和人民群众中。至室町前期便脱离和歌而独立,在人民群众中形成连歌热,用来歌颂自己的劳动和表现对统治阶级斗争胜利的喜悦。14世纪中叶,辑成一部优秀的连歌集 ——《菇玖波集》,奠定了连歌兴盛的基础。
这时期绘画艺术的显著特点是“”走向衰落,而仿宋元画风的水墨画风靡一时。奠定日本水墨画基础的是掸僧如拙及其弟子周文,而使其获得完善发展的则是周文的弟子雪舟等杨。雪舟朗,从当时中国名画家李在和、张有声学得泼墨技法。他的卓越成就在于吸收了中国绘画的长处,结合日本人民的思想感情,在继承发扬民族绘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出色地创造出自己的民族风格,丰富了日本的文化内容。因而他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被誉为“古今之画圣”。他的水墨画选题颇广,有优美的山水画,有栩栩如生的花乌画,还有逼真的肖像画。主要作品有《育玉山》、《山水长卷》(长达52尺)《四季山水图》等。
建筑方面最著名的是公元1397年足利义满建造的金阁。它是临池而造的三层楼阁,其式样采取结合形式,即第一层寝殿式,第二层佛堂式,第三层禅宗式。这种结合形式可以看到公家与的结合和平安文化与的统一。&
后期农业、矿业与手工业足利义昭冢在富国方针指导下,大名们都大力发展生产。他们鼓励农民开发新田,致力于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修和灌溉体系的整备。庄园制的基本消灭、复杂的土地领有关系的单一化,使在分国内有计划地大规模整治水利成为可能。武田信玄组织人力兴修釜无川堤坝(信玄堤坝)和越中佐佐氏治理常愿川等事,都非常有名。新田开发和水利事业的发展,使许多极易受灾的低洼地变成高产水田地带,耕地面积有了大幅度增长。厩肥、人粪尿得到更广泛利用,同时大量进行割草积肥也有了可能。除实行稻麦轮作外,旱田作物也实行了小麦与大豆、小麦与养麦的轮作。随之,单位面积产量继续有所提高,在先进地区畿内,稻每反(992平方公尺)产量高达3石。从前一时期开始的商品作物生产普及各地。城市近郊也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蔬菜生产,供应城市需要。从前仅在宇治地区栽培的茶,如今开始在大和、丹波、伊贺、伊势、骏河、武藏等国种植。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棉花的栽培也开始了,从三河迅速普及各地,增加了人民的衣服原料来源。烟草、甘蔗、甘薯等新作物的种植也有了广泛发展。
矿山对于获得货币和武器的原料十分重要,因此们对开发矿山也抱着极大的热情。当时采矿和冶炼技术都有明显提高。铜矿已从露天转向坑道开采。银的冶炼自16世纪30年代开始采用先进的中国。黄金不只从砂金里,也从矿石中进行提炼,产量大增。奥羽的金矿,对马的银矿,但马、备前、备中、美作的铜矿,尤其大名中大内、尼子、毛利诸氏经营的甲斐金矿都很有名。这三种矿藏的开发为后来铸造硬币创造了条件。此外伊势的水银,南海的硫黄等开发也很重要。水银、硫黄和金、铜都是对中国(明)贸易的重要输出品。
由于国内需要和对明贸易的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也惊人。棉花生产的发展引起棉纺织手工业部门的出现。茶叶栽培的普及导致瓷器生产的扩大。高级绢纺品生产出现了京都这个新的生产中心。京都西城区(西阵)的高级纺织品生产驰名全国。金属工业方面基于大名的要求和对明贸易的需要,非常发达,并且由于枪支传入而开始了枪支生产,但农具、手工业工具及生活用品的生产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农具需要量的增加,在各地的町、村便产生了专职锻冶与铸造的工匠。这些工匠摆脱了庄园领主的束缚,拥有自己的作坊和工具,或接受社会订货而收取加工费,或生产向市场出售的商品。 商品经济的发达
农村举行市集的次数增多了。从每月6次增至9次。在城市中,每日市集已成经常现象,市场上陈列着几十种商品,包括品种 广泛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在城市里,专业化的市场也纷纷建立起来,例如淀的鱼市,京都的米市,奈良的马市等。市场的繁荣说明了16世纪在社会生产力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劳动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室町后期也是日本海外贸易的大发展时期。16世纪上半期日明勘合贸易(凭明朝发给对照符契的商船进行的贸易)空前繁荣。 从16世纪中期起,日本同欧洲,也同东南亚各国开始了贸易联系。有一些大名、豪商和寺院直接参加了对外贸易。海外贸易的大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手工业生产新部门的出现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劳动的分工。
所有这些都构成为室町后期日本城市大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几乎变成荒野的京都,乱后再次作为商工业的中心地繁荣起来,人口估计约达20万左右。进入16世纪,界、博多作为对中国、朝鲜、和南海贸易的基地有飞跃发展。从前一时期起作为港湾城市发展起来的小滨、敦贺、大津、大凑、兵库、尼崎、尾道等,也臻于繁荣。在一些城市,商工业者独立的倾向显著。曾经只是指商业地区的町,已逐渐又带有社会组织的色彩。住在这里的以 商工业者为主体的居民统被称作町民(“”)他们建立起町的自治组织“”,实行自治。
随着家臣团集中于大名城下,大名们还努力使商工业者逐渐集中于此。为发展商工业,不少大名废除妨碍商工业自由活动的特权行会“座”,开放所谓“乐市”、“乐座”市场,免除市场税、商业税。还废除领国内各地的关卡,城下町遂作为分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繁荣起来。大名们出于经济和军事目的,恢复早已荒废了的驿站驿站马制度,以大名的城下町为中心整顿了大道。在所有要害之地设驿站驿站马,便利了国内陆路交通,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达。 自治城市的出现
“应仁之乱”后的京都虽然没有实施全市的自治,但是、清水、北野等门前町以及室町等市场町都是由各町四民来管理的。祗园町町民所举行的祗园祭典,既加强了他们的团结,也显示了他们的富有。此种町民的自治是室町后期各城市出现的新动向。
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自治是界市。界作为濑户内海航路的终点,其重要性最初不及尼崎和兵库,然而随着应仁乱后细川氏将此处作为勘合贸易的基地,于是骤然繁荣。接着也以这里为据点,一跃成为最大的港湾城市。界也向以刀剑、绢织品和漆器产地闻名,枪支传入后,作为枪支制造的中心地更增加了其重要性。界原为京都寺院的一个庄园,其自治可溯源于15世纪初村民集体负责向庄园领主交纳年贡(“百姓请”);至15世纪末产生了由门阀商人组成的议会,出现城市自治。16世纪中,这种议会成员达36名,称为“36人众”,每月由其中3名代表轮流管理市政,裁断诉讼,处罚罪人。该市更三面围以护城河,拥有自己的武装。这时期来到界的一位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向本国政府报告说,界富庶而和平,象意大利自由城市咸尼斯那样实行自治。当时界的人口已超过五万;永禄11年(公元1568年)命令界出“”(军用金)3万贯,界绝交出。当信长企图以武力征服时,界议会便致书另有享有自治权的城市——摄津的平野,呼吁以武力联合抵御。此举意义至大,如所指出,它证明此时日本“甚至还有过近代自由城市共和制联盟的萌芽。”
除界和平野外,筑前的博多、伊势的桑名也属于享有自治权的城市。但是这类城市为数极少,远不及中世纪的欧洲。较多城市只是享有部分的自治权,有如京都情形。随着16世纪城市的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壮大起来,成为争取消除封建割据、建立统一集权国家的一支重要势力。 文学艺术
室町后期的文学仍以扎根于人民群众生活的“御伽草子”和“连歌”为代表,新兴曲艺“能乐”和“狂言”也在继续发展。属于“御伽草子”的短篇小说在整个室町时期共有500多篇,至江户享保年间被整理出版23篇。连歌的发展达于顶峰。宗抵(公元1421年—公元1502年)撰辑《水无獭三吟百韵》和《新撰菇玖波集》等诗歌集,确立所谓斯文的正派风格连歌,提高了连歌的艺术性,但却失去了大众性而拘泥于规则。为补救它,乃兴起作为连歌余兴的徘谐(恢谐、滑稽之意)。(公元1465年—公元1553年)撰《新撰犬筑波集》,被视为徘谐连歌之祖。
能乐方面,继世阿弥之后,音阿弥被誉为绝妙名手。他在观世弥、世阿弥成就的基础上精益求精。观世座之外,金春座出现了禅竹、禅风,据称两人都不亚于音阿弥的选材。应仁年问动乱使猿乐一时陷于衰落,但后来又有长足发展,虽然丧失了幕府这个保护者,但却得到地方武士和城市庶民阶层的支持。公元12世纪末的“”此时更加盛行。“”和“古净琉璃”也广为流行。幸若舞是曲舞的一种,公元15世纪若丸所创,以战争和恋爱为题材,受武士欢迎。净琉璃是一种用弦伴奏的说唱曲艺,其名称源于源义经同净的恋爱故事,至江户初期古净琉璃发展成现代净琉璃。戴着装饰品和化装的民间舞蹈也颇盛行。旧历7月15日举行的盂兰盆会舞尤其盛行。小调也为人们所喜爱,公元1518年出现一部《》辑录这种民间小调300余首。
绘画方面,(公元1434年—公元1525年)将中国画的技法使用于大和绘上,发展了优美的传统技法,使大和绘复兴起来。狩野正信(公元1454年—公元1530年)也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发展大和绘,曾任幕府的宫廷画师,为足利义政、义尚服务。其子狩野元信(公元1476年—公元1559年)继承父风,集狩野派画风之大成。遗作有京都大镕寺大仙院的《海边花鸟图》(公元1513年)和东海底的《潇湘八景图》等。
建筑方面,文明15年(公元1483年)足利义政建成东山山庄,其中银阁不亚于义满建造的(公元1397年),极其豪华。建筑式样采用书院式,佛殿和住宅相结合,与庭园取得调和。银阁的附属建筑物东求堂和茶室同仁斋,建筑手法高雅,象征闲寂清雅的茶道趣味。工艺方面,出现了(公元1440年—公元1512年),擅长刀剑金属工艺雕刻和漆器制造。 医学
室町时代日本医学在吸收中国医学成就、总结自己经验方面继续获得发展。正平17年(公元1362年)著名医学家撰医书《福田方》。此书既综述了金、元、明时期中国医学,又肯定了日本的医疗经验,分疾病为12类,创造性地提出按病因、症侯、诊断、类症鉴别、预后和疗法的顺序撰写医书的方法,尤其论述研究既往症的必要性。释生西所撰《五体身分集》(公元1369年)也具有同样倾向。此时对医书中使用的汉语大部分进行了“和训”,把读者从难解的汉文原文中解放出来。这为日本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室町后期,不少日本医学家到明代中国交流医学成果。公元1494年(公元1465年—公元1537年)回国后大力提倡李朱医学(李东垣和朱丹溪的医学),为日本李朱学派的开山祖。此派认为疾病起于“外感”和“内伤”,因而在治疗上避免使用寒凉药剂,着重和平药剂。三喜的弟子著《》(公元1574年),结合日本实情发挥了李朱学说,使此说风靡全国。医学家兼本草学家和针炙专家也有名。两人在明期间都曾行医,医术博得中国医学家的好评。明朝也有一些中国医学家移居日本,如陈祖田、智光等人,他们对日本医学的发展多所裨益。
室町幕府 -
代氏名院号官位在职享年墓所1足利尊氏等持院正二位权大纳言日 - 日54等持院2足利义诠宝筐院正二位权大纳言日 - 日38宝筐院3足利义满鹿苑院从一位太政大臣日 - 日51相国寺4足利义持胜定院从一位内大臣日 - 日43-5足利义量长得院正四位下参议右近卫权中将日 - 日19-6足利义教普广院从一位左大臣日 - 日48十念寺7足利义胜庆云院从四位下左近卫中将日 - 日10安国寺8足利义政慈照院从一位左大臣日 - 日55相国寺9足利义尚常德院从一位内大臣日 - 日25相国寺10足利义材惠林院从一位权大纳言日 - 日53西光寺11足利义澄法住院从三位参议日 - 日32-12足利义稙①--日 - 日--13足利义晴万松院从三位权大纳言日 - 日40义晴地藏寺14足利义辉光源院从三位参议左近卫中将日 - 日30-15足利义荣光德院从五位下左马头日 - 1568年9月末29西光寺16足利义昭灵阳院从三位权大纳言日 - 日②61-注:①第12代将军与第10代将军是同一个人,所以一般认为室町幕府只有15代将军。这是种错误的看法,应当是共有16代将军由15人担当。
②日是丰臣秀吉宣布“公卿辅任”的日子,也就是室町幕府正式灭亡的日子。而一般则把日织田信长放逐将军的日子视为室町幕府实际灭亡的日子。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日本学论坛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河北林业科技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18:42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町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