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DNA定量 乙肝hbvdnaE抗原高

您也许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因患这个病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对我另眼相看。至今未结婚,为了逃避现实我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让我对生活..
宋某因患肝硬化前往中国国际生命工程肝病科学研究院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其静脉破裂,属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王巍从事肝病临床研究与治疗近三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曾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参观访问或国际术交流。多次参加治疗肝病新药...
 多年的肝病研究、治疗经验使他对肝病领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多项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获得国际、省部级奖项,在多个权威杂志上发自己的研究成果...
 梅祥冬从事传染病工作30余年,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经常参加医院重症肝炎会诊和肝病研讨会议。在继承传统医学治疗方法...
 王三元从事内科传染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多年。1993年-1994年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教委和国际肝病协会选派,作为国内访问学者...
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培训、为一体的肝病预防、研究、治疗的专业机构.多年来,研究院始终面向肝病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保持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及世界亚欧肝病研究协会进行学术交流,多次受邀参加在新加坡、日本、芬兰、德国举行的各种....【】
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是肝病专科医院,担任全国无肝炎项目,成功治愈了数万名肝病患者,受到国际卫生部门的高度赞扬。2012年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共获得8项国际大奖,首创的"911生物疫苗疗法"被世界卫生组织权威认证,成为全球重点推广的治肝疗法....【】
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
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
专家康复热线:400-685-2938
专家在线QQ:
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 是一名乙肝大三阳患者 检查结果肝功正常 乙肝表面抗原大于225 乙肝e抗原1.561 乙肝核心抗体3.61HBV-DNA定量为6.02E04
时间:来源:健康咨询网 作者:www.jkzxw.net 点击:
yi gan mu qian huan mei you zhi yu de fang fa zhi yao gan gong neng zheng chang zan shi bu xu yao zhi liao de gan gong neng zheng chang de huan zhe chu yu yi gan mian yi nai shou qi mian yi nai shou q
乙肝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只要肝功能正常暂时不需要治疗的。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处于乙肝免疫耐受期,免疫耐受期是人的免疫系统对入侵的乙肝病毒没有反应的一段时间.这时病毒也基本不引起伤害,而人体对病毒也无&伤害&.此时抗病毒治疗几乎没有效果.所以你的这种情况不需要使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看了叙述,是乙肝大三阳,目前的肝功是正常的,HBV-DNA高了,这个情况可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从检测的结果看,您的情况是有病毒复制的,所以应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疗程也比较长,一般要一年左右的。
你好!多长时间复查一次呢?
------分隔线----------------------------
------分隔线----------------------------
------分隔线----------------------------去医院检查,乙肝大三阳乙肝HBV-DNA定量为7.28E+07乙肝三对半中乙肝表面抗原》225,乙肝E抗原》76.5,乙肝核心抗体》3.975,请问吃什么药?
- 健康早知道
去医院检查,乙肝大三阳乙肝HBV-DNA定量为7.28E+07乙肝三对半中乙肝表面抗原》225,乙肝E抗原》76.5,乙肝核心抗体》3.975,请问吃什么药?
乙肝两对半135阳性,若检查肝功异常,转氨酶超过正常2倍以上,HBV-DNA阳性,常提示慢性肝炎活动期,即免疫已经启动,此时应把握好治疗时机,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疗。近些年随着疫苗普及,新生儿及儿童HBsAg (+)携带率明显下降,母婴阻断成功率也在90%以上。因此,HBsAg (+)携带者只要有生育条件,完全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育出健康的宝贝,但千万记住一定要去妇产科及肝病专科咨询就诊,进行母婴阻断策略。
等待您来回答
该问题来自:康知网是中国第一家真实的社会化健康问答社区,致力于做中国最有良知的健康网站。烹饪美食领域专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HBV-DNA定量与ALT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年03期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HBV-DNA定量与ALT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比较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HBV-DNA含量与AL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628例患者血清HBeAg含量,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含量,并对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组的HBV-DNA定量阳性率(94.78%)显著高于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组(31.82%)和HBsAg阳性、抗-HBc阳性组(35.51%,P0.01);HBeAg含量4.0Ncu/ml患者中血清HBV-DNA含量107组的阳性率(67.03%)显著高于HBV-DNA含量105~7组(44.45%)和HBV-DNA含量103~5组(7.69%),而HBeAg阴性患者HBV-DNA检出率仍较高;HBV-DNA(+)组与HBV-DNA(-)组的ALT异常率差异显著(P0.01),HBV-DNA(+)组之间HBV-DNA含量高低与ALT无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eAg含量与HBV-DNA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HBeAg阴性不能代表病毒停止复制;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DNA含量有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12.62【正文快照】:
HBV病毒为具有多种蛋白抗原并能导致机体产生多种抗体的DNA病毒,HBV感染后,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多种疾病状态[1]。目前对于人体内HBV感染的乙肝活动期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观察多使用乙型肝炎e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娇健,孙慧伶,丁友法,张洪梅;[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年06期
胡晓芳,孟冬娅,郭大文,郑威,高洪福;[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白艳丽,李建平,计玉仙;[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曹利,吴引伟,李敏;[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年04期
齐文杰,黄德庄,张建成,贺丽香,闫惠平;[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君,传良敏,杜琼;[J];贵州医药;2001年08期
陈雪礼;熊莺;史国香;刘晓峰;梅锦;;[J];江西医学检验;2005年06期
陈劲松;[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年06期
李君,陈娟,臧桂珍,李鹤林;[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赵颖,卢银红,杨宝珍;[J];宁夏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胡晓芳,孟冬娅,郭大文,郑威,高洪福;[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邓君,饶绍琴,杜琼,文安阳,杨明清;[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谭玉慈;;[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1期
林江;温先勇;向成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09期
严迎娣,唐锡尔,陈离伟;[J];医学文选;199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重阳;[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赵玉红;[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继东;[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0年04期
谢新宝;朱启镕;;[J];传染病信息;2006年03期
雷学忠,赵建勤,刘丽,丁柳,赵连三;[J];四川医学;2000年11期
张华,李永兴,许叔祥;[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年04期
王添章,张宜俊,刘树人,郑茉莉,朱征宇,甘建辉;[J];检验医学;2004年01期
沈哲式;金仁顺;朴东明;张英哲;;[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13期
李开柱;;[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07期
庄辉;;[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年S1期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07期
夏邦世,沈忠海,马红松,朱金明;[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春兰,谢敏,蔡晓莉;[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9年03期
张光曙,卓海龙,徐传镇,丁明权,于建国,甘天福;[J];实用医药杂志;2002年02期
李稻,程新建,施蓉,杭勤,黄冬生,顾文莉,姜节洪,陶义训;[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年05期
吕娇健,孙慧伶,丁友法,张洪梅;[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年06期
蔡卫平,唐小平,陈劲峰,张复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年03期
陆坚,马为民,袁静;[J];实用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陈曲波,张林林,侯孟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8期
尹华发!230022.合肥,卢建溪,高志良;[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年04期
向海平,郭雁宾,孟庆华,王健生,黄德庄,谢祖婉,林尊慧,靳海英,刘德恭;[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金良;;[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1年08期
段国荣;;[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年03期
王焱;仰大贵;周晓萍;;[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年04期
江守伟;周仲松;程君;徐楠;孙秋林;;[J];肝脏;2011年04期
李晓斐;王丽娜;;[J];检验医学;2011年07期
王丽晶;熊伍军;;[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年03期
王立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4期
陈东东;刘广勤;王栋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1期
朱楠;袁伟杰;;[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1年01期
付建军;白艳丽;王巧侠;赵怡生;赵英仁;李建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祥平;任向荣;;[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黄力毅;罗光汉;吴继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孙庆丰;丁继光;徐道振;李蕴铷;王文冰;;[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李君文;王姝;金敏;陈照立;王新为;谌志强;邱志刚;;[A];2011中国(威海)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治疗前沿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杨双旺;赵伯成;孙佩;肖蔚;;[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张德忠;;[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赵伟;薛蓉;周镇先;吴引伟;韩颜新;李建农;蒋建东;陈红珊;;[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孙殿兴;李东;郭争荣;李敏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丁静娟;王梅;刘悦晖;;[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李仁龙;刘靖元;马翔;邓章莉;谢华;王平;;[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朱宝申;[N];石家庄日报;2009年
马振;[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孙仁渊;[N];健康报;2009年
孙国根;[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石月文;[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李天舒;[N];健康报;2009年
健康时报记者
冯丽安;[N];健康时报;2009年
戴秀娟 河南省中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袁志勇 通讯员
黄显斌;[N];科技日报;2009年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范建高;[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仙娥;[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牟劲松;[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边涛;[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陈敏;[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唐彤宇;[D];吉林大学;2009年
纪冬;[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秦艳丽;[D];复旦大学;2010年
彭忠田;[D];中南大学;2007年
王林;[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曾爱中;[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金霞;[D];山东大学;2005年
樊和斌;[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姚永远;[D];山东大学;2010年
刘颖宏;[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金晗英;[D];浙江大学;2006年
郑自华;[D];暨南大学;2007年
刘博;[D];四川大学;2007年
闫秀萍;[D];吉林大学;2008年
葛善飞;[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位兴辉;[D];南华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乙肝表面抗原 -
乙肝病毒结构
1976年10月,(WHO)专家会议规定了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sBsurfaceantigen)统一缩写为HBsAg。它的分子量为2.4×1000000,系由混合的组成,含有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等。其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甲醛可使其灭活,将其加热到60℃10小时可降低其抗原性,100℃5分钟可完全灭活。  
乙肝表面抗原一般是在感染乙肝病毒1~2周之后出现,意味着乙肝病毒的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为HBV感染的标志。如果肝功能及其他HBV感染指标均正常而仅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且未见症状与体征的话,则可能为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既往患过乙肝,现肝功能已恢复正常,惟乙肝表面抗原尚未转阴而已。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指乙肝病毒外壳部分所含的与管型颗粒,现分为八种不同亚型和两种混合亚型。 乙肝表面抗原在乙肝病毒感染早期出现于病人血循环中,可持续数月、数年乃至终身,是诊断乙肝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指标。但在所谓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可以阴性,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等血清学标志则可阳性。
乙肝表面抗原 -
乙肝表面抗原 和乙肝e抗原是反映乙肝病毒外壳部分,如果人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那么体内就存在乙肝病毒,但是是否复制还要结合乙肝病毒DNA检查来判断;
乙肝表面抗原 -
乙肝病毒的表现型是其亚型(subtype),由外膜主蛋白上的一些残基决定。主蛋白携带两对相互排斥的亚型决定簇d/y和w/r,由此组成乙肝表面抗原的4个主要亚型:adw、adr、ayw、ayr。  
adr亚型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与这一地区流行的C基因型一致。中国另一流行亚型adw在世界各地有广泛分布,故包含众多基因型(A、C和D)。中国少见的ayw和aydw均为D型。
乙肝表面抗原 -
肝病专家介绍,在不同的,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范围会有很大不同。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的范围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其值也有所不同。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1、ng/ml表示法。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ng/ml)大于0.18ng/ml,那么就表示该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而被视为阳性结果,反之被认为是阴性。
2、S/CO值表示法。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S/CO)大于1S/CO,那么就表示该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而被视为阳性结果,反之被认为是阴性。
3、S/N值表示法。
AXSYM免疫分析仪得到S/N的值,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S/N)大于2.1S/N,那么就表示该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而被视为阳性结果,反之被认为是。
乙肝表面抗原 -
国内最常使用的测定表面抗原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次是放射免疫试验(RIA)。  
ELISA简单、方便、快速,进口试剂盒可测到的血清表面抗原最低浓度为0.2ng/ml,国产试剂盒目前能达到0.5ng/ml。
乙肝表面抗原 -
把患者血清稀释2~12倍后,与已知浓度的表面抗体相混合,产生的最高值便为表面抗原滴度。从这里可以看出,稀释数愈大而出现凝集时,说明血清中表面抗原含量愈多。血清中HBsAg含量与传染性成正变关系,但非肯定的一致关系。高滴度的HBsAg可作为有传染性的参考指标。临床可根据乙肝表面抗原滴度的高低估计患者传染性的大小。滴度越高,e抗原(HBeAg)、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P)、乙肝病毒(HBV-D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传染性也越强。  
肝炎的严重程度和HBsAg的滴度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譬如相同的HBsAg携带者,既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也可见于肝硬化甚至肝癌。有些无症状HBsAg携带者,肝功正常,HBsAg滴度往往很高,而在一些重型肝炎肝功能严重损害,HBsAg滴度却较低,有时甚至是阴性。
乙肝表面抗原 -
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表示体内已感染乙肝病毒。在急性感染中,乙肝表面抗原一般持续存在1-6个月,如果之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表明急性乙肝已经治愈,若仍然为阳性,便变成慢性乙肝,若乙肝表面抗原出现过多,便成为暴发性急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 。
1、乙肝潜伏期。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感染者血清中最早出现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一般在乙肝发病前2-3周已阳性,发病时达高峰,80%的感染者在发病后4周内消失。
2、体检或验血偶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能是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亦可能是感染后因症状轻微而未及时诊治,发现时肝功能已恢复正常,但HBsAg。此类人群需经常检查肝功能,出现异常及时治疗。
3、慢性乙肝。有症状和体征,不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同时有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且血清转氨酶又经常升高,这此情况表示患者体内病毒在繁殖,对肝脏不断损伤,最后可发展为,少数可发生肝癌,应积极治疗。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该怎么办?
初度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1/2~2周后复查1次,同时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有条件,还可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转氨酶显明增高者成住院疗养。无转氨酶增高而其它指标有不同程度增高或阳性时应请医师对自己的转归和传染性作出发轫评价。必要时应协作医师做肝活检,分析肝脏是否生活病理变化,有病理阳性发现者应按现症乙型肝炎管制。
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者,每3个月应复查1次。纯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且无症状者,可6个月至1年复查1次。因为转变为肝炎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好几倍。
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妇女特地要留意经期卫生,谨防经血污染手和大凡用品,防止赤手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已怀孕者应请医师定期检验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象征。她们的新生儿最好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预防注射,保护好下一代。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食具、牙具、刮面刀、注射器、穿刺针、针灸针等应与其他人隔离。要防液、血液和其它分泌物污染环境,感染他人。
纯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兼有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者可以正常、学习、作事、人托,按期进行医学观察,但不能参与献血活动。
乙肝表面抗原 -
表面抗原阳性的危害
肝表面抗原阳性时还要确诊是慢性乙肝还是急性乙肝,通过查体偶然发现的乙肝多为慢性,慢性乙肝有症状和体征,不仅HBsAg阳性,同时有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且血清转氨酶又经常升高,这此情况表示患者体内病毒在繁殖,对肝脏不断损伤,最后可发展为肝硬化,少数可发生肝癌,应积极治疗。
所以应该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复查,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感染五项指标(俗称为“两对半”)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查,如果五项指标全部阴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也为阴性,可排出乙肝的可能,并可接种乙肝疫苗;如果五项指标中第一项指标表面抗原(HBsAg)为阳性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阳性,可断定为乙肝患者。
乙肝表面抗原 -
表面抗原阳性怎么办
初度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1/2~2周后复查1次,同时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及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有条件,还可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转氨酶显明增高者成住院疗养。无转氨酶增高而其它指标有不同程度增高或阳性时应请医师对自己的转归和传染性作出发轫评价。必要时应协作医师做肝活检,分析肝脏是否生活病理变化,有病理阳性发现者应按现症乙型肝炎管制。
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者,每3个月应复查1次。纯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乙肝e抗原阳性,且无症状者,可6个月至1年复查1次。因为
病毒携带者转变为肝炎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好几倍。
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妇女特地要留意经期卫生,谨防经血污染手和大凡生活用品,防止赤手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已怀孕者应请医师定期检验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象征。她们的新生儿最好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预防注射,保护好下一代。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食具、牙具、刮面刀、注射器、穿刺针、针灸针等应与其他人隔离。要防止唾液、血液和其它分泌物污染环境,感染他人。
纯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兼有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者可以正常工作、学习、作事、人托,按期进行医学观察,但不能参与献血活动。
乙肝表面抗原 -
乙肝表面抗原是一个感染乙肝病毒感染指标,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乙肝表面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乙肝表面抗原既然是乙肝病毒感染指标,乙肝表面抗原的存在代表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则代表没有乙肝病毒感染,若是乙肝五项全阴,应及时的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时也不要得意太早,尤其是一些乙肝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以为乙肝表面抗原转阴[3]而沾沾自喜,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了,这种情况是乙肝病毒变异所造成,此时的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是一种假象,因此乙肝患者不能轻视,必须及时的定期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及时的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表面抗原 -
乙肝表面抗原
在临床上,一般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没有肝炎症状或体征,其他各项检查指标也正常,且这种状态已经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称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又称乙肝病毒携带者。
多数学者认为,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形成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还与、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诊断标准共有三个:
1、血清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但肝功能正常。
2、无既往乙肝病史而且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3、肝脏穿刺活检正常或大致正常。
当出现以上几种情况是则判定是乙肝病毒抗原携带者。
我国有1.2亿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尽管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没有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也基本正常,除了部分工作(如饮食服务、幼教保育人员)从业受限制外,其他完全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地工作学习。但是,大多数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肝组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八点:
1、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定期到医院随访检查。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发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由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液中含有完整的病毒颗粒,能感染他人,因此,他们不能献血,也不能从事餐饮服务、育儿工作。
3、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女性月经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冲洗外阴部的浴盆和要单独使用;当有外伤出血时要妥善处理,伤口要认真包扎,被血污染的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应焚烧,防止血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4、严防医源性传播。含百万分之一毫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液进入人体,即可引起感染。因此,防止医源性传播是预防乙肝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他们使用的注射器、采血针等,必须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要及时焚烧处理。
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孕妇,分娩前后或人工流产时,要注意卫生防护,防止血液污染环境。同时,为了达到保护儿童免受感染的目的,应对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按程序完成全程免疫。产妇在乳房受伤时,应停止哺乳。
5、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饮食原则,应是“三高一低”,即较高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蛋白质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而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需要肝脏参与而增加其负担。
6、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忌烟酒。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被人体吸收后,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破坏肝脏的生理功能,使肝细胞坏死,同时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使肝内脂肪堆积,进而引起肝脏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肝硬化。
7、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节制性生活。过度的性生活不仅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乙肝也是一种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从携带者的精液、唾液、月经和分泌物中,都能检出乙肝病毒。性交过程中,病毒还可通过损伤的黏膜而传染。
8、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保持心情舒畅。祖国医学认为:“怒则伤肝”,肝脏喜疏泄、条达,如果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则会致病。肝炎病人在生气时,常常会引起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因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保持心态的平和。
乙肝表面抗原 -
定量监测的重要性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欧洲肝病年会中,与会的专家们还特别强调了表面抗原定量监测的重要性。在目前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中,大家往往关注ALT、HBVDNA等指标,了解肝脏功能以及乙肝病毒是否被有效抑制等情况。对于表面抗原只作定性分析,例如是“阴性”还是“阳性”,以了解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
2007年美国肝病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引起与会专家的广泛推崇。研究旨在观察表面抗原在血清中的,以预测长效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在停药后的长期疗效。通过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可以发现,在治疗期间,长效干扰素可以诱导患者血液中表面抗原浓度的显著下降。
治疗48周时,当患者血液中表面抗原的浓度低于10国际单位/毫升,或者治疗过程中表面抗原浓度下降的幅度超过2log10国际单位/毫升时,停药后随访3年,这些患者发生表面抗原阴转或转换的几率大大增加,分别达到52%和42%。
研究同时发现,虽然患者在治疗期间有HBVDNA明显抑制和阴转,但这只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良好开端,但对进一步的表面抗原的清除却无足够影响。
“由此可见,表面抗原的定量检测可能成为停止治疗后持久应答的预测指标。”的肝病专家MauriziaBrunetto在发言中表示。
因此专家提醒,在临床治疗中,不仅要重视传统指标的检测,还应加强表面抗原的定量监测,有助于预测乙肝治疗的疗效,增加医患对慢性乙肝的治疗信心。
乙肝表面抗原 -
治疗新价值
乙肝表面抗原
表面抗原可反映肝内病毒水平
众所周知,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若在急性期内不能将之彻底清除,则变为慢性HBV感染,病毒会一直留在体内,随时可能“作怪”。
其中,位于肝细胞核内一个叫cccDNA的,正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始模版”,所有HBV均靠它复制出来。
“我们平时所作的HBV-DNA定量病毒量检测,其实是反映血液中的乙肝病毒的水平,而表面抗原的水平,可以反映肝内的病毒水平。”中西结合肝病专家解释,表面抗原滴度越低,肝内病毒量越少。尽可能地把肝内病毒持久抑制甚至清除,正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疗效。
治疗停药后,疗效仍在提高
正因表面抗原水平能放映肝内病毒的情况,且属于无创检查,故在治疗过程对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可了解肝内病毒的情况,以及预测停药后的持久疗效,对指导治疗意义重大。
例如,通过定期(如治疗12周、24周时)对抗原进行定量检测,除可了解e抗原变化外,还可及早获悉表面抗原能否消失,以及未来消失的可能性。曾有针对e抗原阳性(大三阳)病人的研究显示,在使用基因定性定量技术与体细胞加抗病毒疗法治疗期间,表面抗原滴度下降到一定数值时,e抗原血清转换(大三阳转小三阳)率较高,且在这些病人中,有望获得表面清除。
“若表面抗原水平无多大变化,意味其消失的机会较低。”此时医生可尝试调整治疗,如延长治疗等,这样,有部分人仍可能出现表面抗原的滴度下降。另外,长沙方泰医院中西结合肝病专家表示,在基因定性定量技术与体细胞加抗病毒疗法,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切断病毒复制链,能够迅速清除病毒,消除肝脏
炎症,修复受损肝细胞,打破免疫耐受,重建机体免疫系统,阻断肝脏纤维化进程,防止恶性病变及并发症。这一系列治疗结束时,表面抗原的清除率并不高,
但在停药后,疗效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一项对e抗原阴性(小三阳)病人的研究显示:在使用基因定性定量技术与体细胞加抗病毒疗法治疗12周结束后,表面抗原水平仍会继续下降,若降至一定水平,就可能出现表面抗原的清除(停药时的表面抗原清除率为3%,到第三年时,则达12.2%)。
国内医院也开始做定量检测
在过去的慢性乙肝治疗中,表面抗原自然转阴的概率非常低,曾一度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也正因此,乙肝病毒受抑制及e抗原血清转换称为目前的现实治疗终点。
乙肝表面抗原 -
乙肝表面抗原误区一:表面抗原阳性的急性肝炎就一定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急性肝炎就不是乙型肝炎。
临床上经常碰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伴有黄疸和谷丙转氨酶升高,医生很自然会考虑到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但黄疸和谷丙转氨酶升高是非特异性的、只要肝受损害导致肝功异常时就可出现,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如感染上其它类型的肝炎或合并某些细菌,立克次氏体感染等所致肝炎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所以不能单凭患者表面抗原阳性这一点就简单地诊断为乙型肝炎,而应根据原发病不同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得出正确诊断,以免误导治疗。
表面抗原阴性的急性肝炎也不能轻易排除乙型肝炎的可能性。因为有的急性乙肝患者其表面抗原滴度低、消失快,若检测方法不灵敏则易漏检。
此时应对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进行动态观察,有条件的还应检测HBvDNA,DNA一P等项目的检测,它们才是乙肝病毒感染最特异、最灵敏、最直接的指标。
误区二:用表面抗原滴度的高低来判断传染性的有无。
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含病毒核酸,故表面抗原本身并不具传染性,而其滴度的高低也不能代表传染性的有无。但表面抗原阳性血清不论其滴度高低都可能含有传染剂量的病毒颗粒,有人把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的血清稀释千万倍后仍具有传染性,此时用灵敏度很高的方法来检测表面抗原都是阴性。
因此,即使血清表面抗原阴性也不能排除有传染性的可能。目前已证实在表面抗原阴性患者的血清和肝组织中仍可查到乙肝病毒DNA,则仍具有传染性。
误区三:把表面抗原滴度的高低作为评价病情和疗效的指标。
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其滴度可经常波动,滴度和病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不少表面抗原滴度相同的人,他们可能是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也可能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甚至是肝硬化、肝癌。
所以既不能用表面抗原滴度的高低来判断肝炎的病情,也不能用它来判断药物的治疗效果。真正有效的临床应有利于表面抗原、e抗原、多聚白蛋白受体、乙肝病毒DNA及DNA多聚酶等病毒标志物的清除。
乙肝表面抗原 -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该项检查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乙肝表面抗原本身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2、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仅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3、乙肝表面抗原的滴度高低可判断患者的传染性,HBsAg的滴度越高,HBsAg及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传染性也就越大。
4、“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
5、“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
(1)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仍然有传染性。
(2)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少数“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
吉林拥有全国一流专家队伍,最先进的肝病检测治疗,为乙肝患者提供乙肝两对半、肝功能、B超、乙肝病毒DNA等检查化验。医院由从事肝病临床与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的专家坐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根据患者病情提供最专业乙肝个性化治疗方案。量身定做的治疗方案使乙肝治疗更具针对性,提高了乙肝治疗的效果,目前已使1800名乙肝患者得到康复。
乙肝表面抗原 -
弱阳性的意义 
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但是乙肝病毒数量少,病毒复制慢,传染能力较弱。  
一、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对于正在进行治疗的乙肝患者来说,是一种好的现象,它表明乙肝表面抗原正在进行血清转化,即表面抗原阴转,表面抗体阳转,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说明患者的病情正在好转,应该坚持积极的治疗。  
二、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是代表人体感染了乙肝,但是病毒复制比较慢,传染性较弱,出现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绝对不能轻蔑,尤其是乙肝小三阳患者!这种情况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会是病情进一步的加重,最后演变成为肝硬化或者是肝癌。
乙肝表面抗原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可以结婚吗
HBsAg阳性意味着乙肝病毒感染,携带乙肝病毒。已经证实,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尤其是HBeAg、HBV-DNA阳性者。已有多例未婚男女一方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另一方未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婚后不久发生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炎)的报道.那么,婚前发现一方HBsAg阳性怎么办?
首先应去看传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确定有无慢性肝病.HBsAg阳性者中相当一部分人肝功能正常,无肝炎临床表现,称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如果经检查证实是慢性乙肝。肝功能又明显异常者,最好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无论有无慢性肝炎,确定其有无传染性十分重要,这时需做多项检查包括HBV-DNA检查才能确定.一般来说,HBeAg阳性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但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中月有65%的人有病毒复制,也有传染性染。有无传染性,需再查HBV-DNA方能确定总之,HBeAg阳性,肝功能已有变化特别是有黄疸者,千万不要急着结婚.婚后由于多方面因素,常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存短期内恶化。肝病患者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肝炎目前有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及与乙型肝炎有密切关系的δ肝炎,任何型的肝炎在急性期有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或GPT升高时都不适宜结婚,等到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再考虑结婚。但是乙型肝炎的恢复与否,不能用转氨酶作为指标,SGPT恢复正常,乙型肝炎病毒可在体内长期存在,如其表面抗原(HBsAg)阳性,尤其是合并有e抗原(HBeAg)阳性者,可通过血液,唾液等分泌物而传染给健康人,一个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有没有传染性,主要取决于HBV在肝内的复制程度,如果病毒的复制很活跃,这个人的血液就有很强的传染性。反映HBV复制的指标有:(HBcAg)、(HBeAg)、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DNA-P)、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酸核酸分子探针(HBv—DNA分子探针)等。
在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可达10%左右。但大部分人基本上无自觉症状,他们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他们对周围同志的健康,影响不太大,因此是可以结婚的,但如原来化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阳性,结婚前最好先化验一下本人的,如果抗-HBe阳性,说明传染性较低,可以结婚;如果抗-HBc,HBeAg阳性,那么就要再查对方的血清,如果是抗-HBS阳性,说明对方对HBV已有免疫力,一般不会再感染,如果对方HBsAg、抗-HBs和抗一HBc都是阴性,说明对方对乙型肝炎很容易感染,暂时不要结婚,可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或者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待体内产生抗体后再结婚,可以减少或防止HBV的感染。
乙肝表面抗原 -
阳性者与婚育
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非常健康的人在查体中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便以为自己得了乙肝,心情非常沮丧,而其周围的人也非常紧张,害怕自己被传染,尤其是未婚青年更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事实上,单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不能断定其有无传染性的,如果它只是乙肝病毒完全清除后残留下的衣物,那他就不具有传染性。如果体内乙肝病毒仍然存在,那传染性的强弱就要取决于病毒在肝内的复制程度。如果病毒的复制很活跃,大量的病毒颗粒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人的血液就有很强的传染性。
v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很多,如HBsAg,HBV-DNA、抗-HBclgM等,最简单便廉的方法就是查一下乙肝五项指标。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阳性(即为大三阳),其血液就有高度传染性;如果抗-HBe阳性,其血液的传染性就较低。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结婚前最好先查一下本人的乙肝表面抗原和抗-HBe,如果抗-HBe阳性,说明传染性较低,可以结婚;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要再查对方的血清,如果是抗-HBs阳性,说明对方对乙肝病毒已有免疫力,不会再感染。如果对方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抗-HBc都是阴性,则可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灭活疫苗,待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后再结婚。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9次
参与编辑人数:1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33:15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hbvdn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