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医院做工程的人吗

心脏手术输血率降六成&&阜外医院创新“无输血”技术
&&&&来源:&&&&
&&&&&&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王宇鹏)心血管手术的输血率居所有手术种类之首。由于血液资源短缺,寻找节流措施成为一个国际难题。2009年,阜外医院找到了破解之术,五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监督,将成人心血管手术输血率降低六成,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还为患者消除了输入异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
为实现合理用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4日成立“无输血心脏外科中心”。这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创举。
手术量增长而输血率下降
目前,我国成人心脏手术平均输血率约为70%,部分医院心脏手术输血率达到100%。即使在医疗技术发达的美国,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平均输血率也在45%-50%左右。
但是,输血(输异体血)相当于一次异体细胞移植,除增加血源传播性疾病和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外,异体输血还增加心脏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和死亡率,降低长期生存率。
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领军医疗机构,近五年来,医院的就诊人数不断增加,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增长了58.1%。与之相反的是,成人心血管手术的输血率从70.5%降低到26.7%。
也就是说,到阜外医院做心脏手术的患者中,有超过七成在住院期间不需要输异体血。2013年,在8000多例成人外科手术中,近6000例实现“无血”手术。
与此同时,婴幼儿手术输血率也有显著下降,15公斤以下婴儿心脏外科“无血”手术已实现800例。
“无输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
要做到节血,临床医疗技术的创新至关重要。
近几年医院相继开展了针对治疗危重心血管病、复杂先心病和新生儿的肺动脉闭锁等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这些新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控制手术中出血或避免不必要出血,另一方面能有效地减轻术后并发症,提升医疗质量。
此外,体外循环设备和回输技术的改进带来了更好的节血效果。医院自主设计研发的迷你新生儿和婴儿型管路、全程血液回收装置、持续动静脉血气检测仪等均在成人与患儿的手术中运用过,使输血率和输血量大幅下降。
临床创新的实现,关键在于医院拥有扎实的科研技术孵化基地。心血管领域的三大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先后落户阜外医院,为其由单纯的心血管病医疗中心向国家心血管病医学研究中心的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规范临床用血成为“一把手”工程
“心脏外科‘无血’手术并不存在技术壁垒,关键的是理念。”阜外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惠君表示,外科医生应扭转手术依赖输血的观念,树立节血意识,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减少病人术中出血,实现不出血。
阜外医院把规范临床用血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节约用血操作规程》,包括制定心外科围术期输血指征、提高血液回收机使用率、预防应用抗纤溶药、及时诊断凝血紊乱、定期公示病房间和同级医师间单病种手术输血量(率)比较等具体措施,规范系统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包括血液制品),减少术中失血和不必要的输血,来提高手术医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无输血心脏手术”的目标。
在节血的整个环节中,采用多学科血液管理的“团队作战”。医务处、输血科、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和术后恢复室、心内科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外科医师加强止血技术和责任心,尽最大努力减少术中和术后失血,麻醉医师应加强围术期血液保护,体外循环医师要采取血液保护措施,术后ICU医师承担血液保护职责,医务处和输血科具体负责管理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和输血数据统计工作,共同形成多学科血液管理的格局。&&
(责编:蔡熊更、刘婧婷)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门急诊大楼项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_卫生医疗工程_工程信息_合力网,六度阜外医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阜外医院
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前身是解放军胸科医院,始建于1956年,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始建于1962年,2010年8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成立。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总部地点北京市成立时间1956年经营范围医疗机构员工数2551人医院等级三级甲等医院类型心血管病医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还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成门外医院院景
医院本部占地面积54881平方米,现实际建筑面积70716平方米,租赁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现有职工2551人,设有内科、外科、影像3个临床管委会,14个心血管病临床诊疗中心,8个科研机构,23个行政党群处室,37个病房,19个手术间,2个一站式复合手术室,11个介入导管室,11个ICU,实际开放床位967张。医院配备了血管造影机、64排螺旋CT等与世界接轨的医疗、科研设备。
医院是世界最大心脏病诊治中心之一和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国家级临床中心,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病而享誉国内外。2011年,门急诊量47余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近4.2万人次,心血管外科手术量10107例,冠脉介入治疗10649余例,双双突破万例,成为世界仅有的手术量突破万例的特大心脏病中心。医院还以单纯性冠脉搭桥死亡率连续6年保持在1%以下、畸形程度超过法四的复杂先心病死亡率保持在2%左右、心脏移植生存率5年达87.6%、PCI手术指标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等一系列技术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首位。在2010年度北京地区18所三甲医院评比中,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搭桥和急性心力衰竭三种疾病死亡率最低、一个月内再住院率最低,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搭桥两种手术质量与费用之比最优,显示出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在“2010年度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排行榜”中,医院获得最佳专科排行榜心血管病专科第一名和胸心外科专科第一名。
医院设有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的临床中心。
冠心病中心目前是国际大型、国内最大的专门从事冠状动脉及冠心病研究与诊疗的临床机构,开展了国内首两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等新技术,现已成为国际上著名的一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经桡动脉PCI(TRI)治疗中心。心律失常中心是我国专门从事心脏电生理检查、导管射频消融和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中心,开展了带有家庭监护功能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全球首款可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起搏器植入术、房颤个体化步进式消融术等新技术,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国际大型心律失常研究和临床医疗机构。高血压中心在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开展了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等新技术,是国内最大的外周血管病介入中心。肺血管病中心在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和右心功能等各种肺血管病的研究和治疗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经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成人外科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成人心脏外科中心之一,以外科治疗各种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为主,开展了国内外众多的心脏手术“第一”,如全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第一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跳动下CABG、胸腔镜辅助下CABG、杂交技术等一系列新术式,大大提升了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心脏移植、心室机械辅助已成为急重症和晚期心脏病外科治疗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心脏移植年均40余例,是我国单中心年心脏移植例数最多的医院,患者中长期存活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小儿外科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心,开展法洛氏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复杂先心病“无异体血输注” 心内直视手术、复杂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半心室矫治术、自体肺动脉瓣二尖瓣位替换术(ROSS II手术)、双向Glenn术等各种手术,婴幼儿复杂畸形手术比例、成功率、手术治疗效果稳步提高,双动脉根部调转手术(DRT手术)、Hybrid技术等最新手术技术和术式应用的成功率均跨入国内外先进行列。血管外科中心是全国最大、世界较大的主动脉外科中心之一,开展了大量主动脉弓部替换术、象鼻手术以及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一站式复合技术、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球扩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病变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面处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还一直承担大量国家干部保健和外宾就诊任务,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士的高度赞扬。
医院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与美国国家心肺血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以及美国克利夫兰心脏病中心等世界著名大学和国际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十几位全球心血管领域享有极高声誉的顶级专家为名誉教授。医院还与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及世界卫生组织开展课题合作,为提升我国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8月,落户阜外医院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宣布成立。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院将继续坚持“用‘心’守护健康”的核心理念,遵循“敬业、仁爱、求实、攀登”的“阜外”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创新关键医疗技术,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病人特点的治疗及预防指南与标准,培养合格优秀的心血管人才,为打造心血管病医学技术知识传播、生产、转化与应用的综合型国家级中心而努力奋斗!院徽院徽
延承中国医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徽的圆形风格,用统一的视觉效果,代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申国医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一脉相承的隶属关系。医院的中英文名称和底部的&1956&字样,既标明了建院时间,又突出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主体地位。
绿色基调,一方面体现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紧扣崇尚“绿色人文”的时代特点,以恬静、平稳的感受,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工作氛围。
主体图案的下部分采用国际公认的医用标志——神杖与橄榄叶,象征抵御疾病、佑护生命,为院徽注入国际化理念。
中心图案的左侧字母&F&,既是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词首字母的缩写,又代表心外科手术中的,是心外科的象征。右侧主体的心形图案以及心电图的标识,是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曾沿用多年的图标(原为红色),一方面是心内科和影像诊断等科室的象征,另一方面隐喻一颗跳动的健康的心脏,它既代表医院全体职工的“同心协力”,又体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工作目标和对所有心血管病患者的衷心祝愿。心形图案的右下角,辅以有韵律的线条,一方面象征着“血管”,与&F&和“心形图案”有机结合,共同突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专科特点,另一方面隐喻“阶梯”,象征“敬业、仁爱、求实、攀登”的阜外精神。
院训 敬业 仁爱 求实 攀登第一任院所长 吴英恺(任期:)第一任院所长 吴英恺
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科学教授。1958年创建阜外医院,任阜外医院及心血管病研究所院所长。
第二任院所长 陶寿淇(任期:)第二任院所长 陶寿淇
著名心脏病学专家,我国现代心血管病与预防心脏病学奠基人之一。
第三任院所长 郭加强(任期:)第三任院所长 郭加强
我国心脏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同种瓣膜和血管库。
第四任院所长 朱晓东(任期:)第四任院所长 朱晓东
心血管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五任院所长 高润霖(任期:)
第五任院所长 高润霖
心内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任院(所)长期间大力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现任院所长 胡盛寿(任期:2002-今)现任院所长 胡盛寿
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成人心脏外科中心是阜外医院外科系统最大的诊疗中心。其服务的专业范围为6岁以上的所有心脏病患者,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肌病、心脏外伤、心律失常以及各种重症晚期心脏病。
成人心脏外科中心现有床位245张,分六个病区(八病区、九病区、十三病区、十七病区、二十六病区、二十七病区),配有三个现代化ICU。近三年手术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2011年手术量达5700例,其中搭桥手术2800例,超过十分之一的患者为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而手术死亡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以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成人心脏外科中心之一。
成人心脏外科中心技术力量雄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朱晓东教授受任首席专家。全国知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胡盛寿教授亲自指导并参与中心的医教研工作。中心主任由许建屏教授担任,宋云虎和孙寒松教授任副主任。中心现有正副主任医师二十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8名。成人心脏外科中心是国家心脏外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教委重点学科点,拥有心脏瓣膜及辅助循环研究室和器官移植研究室。每年承担大量国家省部级临床及基础科研项目,在心、肺移植,人工心脏瓣膜,组织工程,心肌细胞移植,人工心脏等方面开展着国内领先的研究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1957年开展全国首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以来,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建成由小儿内科、小儿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及小儿重症监护病房组成的全国最大的小儿先心病诊疗中心。目前中心有医护人员300余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正教授7人,副教授10余人;年手术量为3000余例,总体死亡率1%。其中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手术成功率基本达到100% ,复杂先心病矫治手术成功率到97%,体重小于5Kg的先心病手术成功率达到95%以上。均处于国内第一和世界领先。中心治疗病种涉及所有先天性心脏病,包括简单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以及重症复杂病种法鲁氏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主动脉弓缩窄,主动脉弓中断,单心室,左心发育不良等。其中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所采用的解剖根治术式:双动脉根部调转手术,突破了传统手术无法解剖根治的禁区,达到了真正意义的根治,受到世界心外科同行的认可及好评等。并在国内率先开展杂交技术(Hybrid技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开创了中国治疗先心病的新思路,新方法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包括小儿外科二病房、六病房、十六病房,现开放病床位160余张。各病房均设置一定比例的家属陪床及温馨病房。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拥有设备如高频呼吸机、新生儿暖箱、血滤机、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治疗仪、多导联脑电图仪等,形成以心肺功能支持为主,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平台。科学的管理模式加上高素质的人才、高超的手术技术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有效保证了小儿中心工作快速、高效、有序而精确的进行,从而保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治疗。
小儿中心在重视临床工作的同时,还注重科研工作的研究,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心血管会议发言及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阜外医院作为国家复杂先心病培训基地,已成功举办了2期大动脉转位,1期法鲁氏四联症,1期右室双出口的外科及相关学科的培训及研讨会,将经验向全国推广,使全国的医生受益,更多的患儿受益。阜外医院大血管中心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附属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心脏外科中具有显著专业特色及学科影响力的中心之一。从195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主动脉外科手术至今历经几代人在主动脉疾患外科治疗方面的努力探索和不懈追求,阜外大血管中心已在相关专业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培养了一批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年轻的技术骨干,阜外大血管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世界较大的主动脉外科中心,在手术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中心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若干名,具有博士学历者约占90%。中心普通病房床位43张,拥有独立的术后恢复室(床位9张),年手术量为1300余例,其中心脏手术800余例,主动脉手术500余例,主动脉介入手术200余例,死亡率小于1.5%。可进行各种主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其它心血管病手术,尤其是主动脉外科方面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临床治疗方面,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原有被普遍接受的各种诊疗技术,同时也应用了许多对于提高手术效果非常关键的临床新技术,明显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减轻了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2009年最新开展的大血管杂交手术技术在危重主动脉病变的治疗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中心不仅在临床工作中保持领先地位,还非常重视科研,一系列科研成果给广大患者不断带来福音。1994年开始心血管手术中脑保护、脊髓保护和血液保护的研究。应用“经右腋动脉插管、体外循环(中低温)加选择性脑灌注技术”治疗涉及主动脉弓的手术。应用“常温阻断血泵法全血回收动脉输入技术”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手术中,首创了更简便、安全、有效的脊髓保护方法。近年来,有关的心血管手术中脑和脊髓功能保护的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专项基金”、“十五”医药卫生基金的资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多次获院所科研成就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深低温停循环后脑内皮紧密连接的破坏与药物学干预》的研究(2007年1月-2009年12月)。
血管中心的各级医生多次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大型国际心血管学术研讨会,以工作人员、访问学者等身份在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美国麻省总医院、克里夫兰心脏中心、德州医学中心等世界排名最前列的心脏中心工作、参观访问,与世界分享最先进的医学理念、工作成就及科研成果。通过历年来多次主办的国内国际心血管学术会议,尤其是年连续三年举办的阜外国际主动脉病变治疗研讨会,将这些国际最先进的医学理念、工作成就及科研成果在国内广泛推广。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高血压控制满意率低,与此相关主动脉疾患也具有发病率高、就医晚、病情重等特点,大血管中心逐步探索确立了一整套临床诊疗的模式和流程,为广大病患实现方便就医、及时就医、享有高质量医疗服务、快乐舒心就医提供了诸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阜外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56年,是国内建立麻醉科最早的医院之一。尚德延教授为第一任麻醉科主任,从那时起麻醉科就承担胸部及心血管外科的麻醉和体外循环两方面的临床工作,同时建立了麻醉学研究室,包括动物实验室和化验室,有专职人员编制。麻醉科同时有研究室建制,在当时是相当先进,国内领先的。1958年后阜外医院逐渐形成心脏血管专科医院,随着心血管外科的不断发展,麻醉专业及体外循环专业也相应发展。80年代后国门开放,加快了麻醉和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1983年麻醉科人员相对形成了麻醉专业及体外循环专业队伍。1988年后心血管手术量大幅度上升,手术量增加到每天12-13台。1994年7月体外循环专业独立,麻醉科分成两个科室,即麻醉科和体外循环科。
麻醉科现有人员61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生11人。2010年麻醉科完成阜外医院本部手术室内麻醉9384例,其中心脏移植麻醉60例,手术室外麻醉1200余例,无与麻醉相关的死亡及严重的恶性事件。2011年本部手术室内麻醉为10107例,其中3岁以下小儿心脏麻醉3000余例,心脏移植麻醉52例,心脏移植病例无住院死亡。麻醉科并参与院内急症抢救和术后ICU的大量工作。
麻醉科承担了来自国家、北京市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大量的科研任务。2010年麻醉科发表SCI论著8篇,中华医学系列杂志或核心期刊杂志论著30余篇。并和外科一起获国家科技奖贰等奖一项,教育部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
麻醉科从1995年起开始举办“全国心血管麻醉和围术期处理研讨会”,每年1次。2002年倡导发起“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从2005年开始,已分别在北京、杭州、台北、香港和新加坡举办了七届。2010年在中华医学会的支持下,成功的举办了第十二届国际心胸、血管麻醉会议(12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 SCA),参会代表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人数3300余人,国际评价是SCA历史上最成功、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盛会,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学术会议。
麻醉科担负我国心血管麻醉医生的培训任务,是我国最早培养麻醉学硕士和博士的单位。每年均有30~40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到麻醉科进修学习。麻醉科为一开放科室,大力提倡国内外学术交流,每年均派出多名医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并积极参与国内各地的学术会议,传播心血管麻醉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麻醉科建有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学术上提倡百家争鸣。β阻滞药和钙通道阻滞药在围术期的使用、控制性循环理念在心血管外科围术期的应用等均明显提高了心血管麻醉的安全,改善了病人的转归,促进了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于1994年6月正式成立,现有人员37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14名,住院医师12名,体外循环科&以生命第一&为主导精神。全科同志积极努力,认真负责地投入临床工作,每年完成体外循环手术近8000例。除开展一般性的体外循环外,还开展新生儿体外循环、血浆置换术、脑逆行灌注、深低温停循环、上下分流灌注、血液回收,含血停跳液灌注、离心泵的普及工作、体外循环膜肺支持治疗、改良性超滤、心脏辅助等先进技术。一些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大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研上以开发型科研带动应用型科研为主导思想。建科以来先后开发出氧合血灌注装置、鼓泡式氧合器、膜肺、氧饱和度仪、平面气泡报警仪定新产品,正式开发洗血球机、肝素化涂抹管道等高新技术产品。获多项国家专利并得到较好的应用。科室先后添置了成套设备,如血流流变学仪器、血小板粘附仪、血小板聚集仪、多功能电生理记录仪、膜片钳等。进行了血流流变学实验研究。目前每年发表核心期刊文章约15篇,SCI文章10余篇。今后科研重点是应用型和基础型科研,计划3~5年内进行国际先进课题研究。目前从事的科研主要有心脏手术中未成熟和老年心肌保护、体外循环的血液和神经保护。在临床上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体外循环、高龄患者体外循环技术和ECMO。加强体外循环中血液保护,争取小体重患者不输血,加强体外循环的监测,提高灌注质量。目前科主要承担国家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4项,院所课题9项。目前已出版《》《体外循环题集》《体外循环灌注学》《》等书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的前身是阜外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它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唯一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临床诊疗中心。在过去的20余年中,研究室在历届院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国的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该方面我国多项记录。目前以年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过千例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也是国际知名的心律失常研究中心之一。
电生理研究室建于1981年,其前身是心电图室。该室自1956年即陆续开展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工作。196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至今已安装三千余例,为国内最大系列。1973年用自制的前极放大器经导管第一次记录到希氏束电图。在国内最先开展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各种新型起搏器均在国内首次应用。1983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双腔起搏器和国内第一台频率应答式起搏器。1985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1989年和1990年国内率先开展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试验研究。1990年国内首次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991年广泛开展射频消融治疗旁道折返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国内首先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国内首次自行安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ICD)。
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坚持始终以最新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多年来成功救治了大量重症心律失常患者。在诊断方面以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动态心电图、食道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为技术特点,在治疗方面,对各种心动过缓性及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近十年来应用射频消融及心脏起搏技术治愈了上万例对药物无效顽固性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病例。
近年来研究室承担了国家、部委以及国际多项研究项目,同时也是硕士、搏士培养点及搏士后流动站。在与国内同行共同发展及竞争中进一步确立并更趋稳固学术领导地位。阜外医院冠心病研究室创立于1978年,是集科研、临床和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研究室,2003年更名为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心,目前有教授(主任医师)8名,其中1名工程院院士,副主任医师8名,本中心培养的主治医师7名,在院就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生11名。冠心病研究室近20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重要科研项目,从国家七五开始,八五、九五到十五攻关项目,目前还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卫生部等8项科研课题,先后荣获国家级以及院校级科研进步奖14项。冠心病研究室主管冠心病监护病房和2个冠心病普通病房总共90张床位的临床医疗工作,每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0-5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0多例,还主管全内科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自1987年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来,累积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12000余例(冠状动脉造影3万多例),去年全年完成2555例,今年前5个月已超过1500例,预计全年将超过3000例,在数量上不仅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医院,目前已成为亚洲第一,并进入国际特大中心行列。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看一些重要的临床疗效指标,例如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已明显低于国际报道,介入治疗的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冠心病诊治中心多年来重视国际交流,已组织了十届国际介入治疗大会,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的介入治疗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同时本中心先后获得向新加坡介入大会,欧洲PCR介入大会,日本CCT介入大会以及韩国介入大会转播手术的殊荣。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治疗领域的知名度已享誉国内外。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我院门诊于周一至周五均设有冠心病专科门诊(包括冠心病介入门诊),对于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可优先收入病房,入院后1周内安排手术,1-2周内即可出院。对于在院外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适合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于介入治疗的前1-2天入院,如无并发症术后第3天即可出院。由于卫生部系统采取了招标购进介入治疗耗材的方法,介入治疗费用今年又进一步降低,例如支架价格较2004年又下降20%左右,因此本中心可为介入治疗患者提供最低价格和最优质的治疗。高血压诊疗中心由本院高血压研究室于2003年更名,现包括研究部门和病房两部分,有教授、副教授10名。
高血压诊疗中心目前已成为临床、教学、科研齐全,国内权威性专业组之一。在临床方面,高血压中心在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研究工作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性高血压等疾病。高血压中心有完善的检查手段对各种继发性高血压进行诊断并指导治疗。刘力生教授在1964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大动脉炎”的概念。郑德裕教授在大动脉炎的病因、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在国际上做了最大的一组报道(530例)。近年来周围血管病的诊治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开展了周围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技术,成功诊断、治疗了大量的患者。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参与组织全国的专家编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我国高血压基础科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科学的进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指导全国高血压的医疗实践。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实用本在我中心多位专家的参与下,已向全国推出。
在科研方面,心血管大规模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有八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级和医科院校奖,其中“第一项中国心脏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动脉炎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少年高血压发病因素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获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高血压的治疗研究(FEVER研究)为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收录的唯一的中国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其主要结果在2005年欧洲高血压年会大会报告。参加多项国际协作课题。参加的国际合作项目“卒中后防止再发生研究(PROGRESS)”、“急性心急梗塞危险因素研究”(INTER-HEART)已经完成。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急性心肌梗塞研究之二”(CCS-2),入选40000余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结果已在2005年美国心脏年会大会报告。其他进行的科研包括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遗传的关联性研究、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与遗传的关系、脉搏波与动脉壁弹性的关系、大动脉炎的遗传研究等方面。
中心在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已经完成了多例肾动脉、髂动脉、股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大血管的介入治疗。开展了高血压与动脉弹性的研究。
中心将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对诊断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和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诊疗中心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专业会议,自行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要包括每年一届的“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研讨会”及“中日高血压学术研讨会”、“全国高血压学术研讨会”。临床药理中心的前身为临床药理研究室。1983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被批准成为卫生部首批临床药理基地之际,在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陶寿淇教授的倡导下,成立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承担药物临床研究的实体单位--临床药理研究室。在第一任主任陶萍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搭建了我院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的工作的基本框架。
1998年后,完善了I期、II期临床临床研究的病房条件;建立和完善了药理实验室;开展了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同时在以往的I、II、III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上市后的心血管药物进行安全/有效性的再评价(IV期);在实践中,已拥有一支药品临床研究的专业化队伍,具有专业工作经验的临床、药理、药物分析和医学统计等专业人员,已形成较完整的一体化工作系统。
2001年12月,在原临床药理研究室基础上,通过了卫生部科教司组织的专家组审评,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经过几代人的工作与努力,为我国药品市场增添了逾百种心血管药物,并阻止了数种不合格药品的上市。工作质量和成绩受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和业内人士的肯定。临床药理研究室曾获医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九五”攻关(1035工程)重点课题奖,参加科技部成果展;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目前在读博士生1名,硕士7名;已发表临床药理专业文章逾百篇。
2003年将原临床药理研究室改称为“临床药理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成立于2003年4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2年的肺心病研究室及1997年曾更名的心脏肺循环研究室。肺血管病诊治中心是心血管病内科学范畴的直接隶属于院所领导下的临床诊疗中心,设有肺血管病专科门诊和专科病房(五病区),现有特聘著名专家1名、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不仅诊治各种心血管内科疾病,更以其收治各种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右心疾病等方面的独特之处而闻名于全国,全院各种肺血管病的诊治技术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首先建立了肺血管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1974年诊断了第一例无心肺疾病的肺栓塞患者;1990年开展了首例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1997年开展了首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膜剥脱外科手术治疗。1997年至1999年开展了首次全国肺栓塞多中心临床试验。为引导全国肺血管病的发展、提高我国肺血管病防治水平、推广普及肺血管病诊疗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曾承担了多项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如国家“七o五”、“八o五”、“九o五”、“十o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科学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合作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全国医药科学大会奖六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四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科技奖八项。发表论文300余篇,编写专著八部。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培养了几十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心内科进修医师和专科进修医师。阜外医院急症抢救中心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管辖急诊室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每年接受来自全国各地高年资进修医师约200人次,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及提高业务水平。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已有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名毕业。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目前参加三项国际合作课题,一项国家攻关课题。
急诊室:有观察病床35张,抢救病床2张。配备各种先进抢救设备,包括中心供氧,心电监护设备,高级电除颤仪及呼吸机。由1位主任医师、2位主治医师负责管理,近20位住院医师参加日常医疗工作。
承担前来阜外医院的危重、急症心血管病人的诊断、治疗,实行首诊负责制,24小时接诊。每年接诊危重、急症心血管病人约15000人次,抢救3800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8%。每日接诊病人最多达100余人,与住院病房联系,将部分需要及要求住院的急症心血管病人直接收入病房。
与各兄弟科室合作,开展急症床旁X线胸片检查、急症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提高临床急症诊断水平,方便病人;建立并完善了心衰治疗绿色通道、急症心律失常治疗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塞急症PTCA绿色通道、急症冠脉搭桥术绿色通道、急症主动脉夹层手术绿色通道,极大地方便了来阜外医院就诊的心血管危重、急症病人。
重症监护病房(ICU):有病床14张。配备各种先进抢救设备,包括中心供氧、高级电除颤仪、呼吸机、中心监护系统,能同时进行心电、血压、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收治来自急症观察室和门诊的危重、急症心血管病人,及来自院内各病房转来的各种重症心血管病人,包括严重心律失常病人、严重心力衰竭病人、严重呼吸衰竭病人、重症高血压及主动脉夹层病人。病房由1位主任医师、2位主治医师负责管理,近18位住院医师参加日常医疗工作。每年收治病人约500人次,抢救成功率约83%。为满足社会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阜外医院于2004年初成立特需医疗中心,下设特需门诊、特需门诊会诊中心、心脏专科查体、二门诊(干部门诊)和特需病房(11、12病房)。
特需医疗中心是我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是集心内和心外雄厚的医疗技术力量、先进管理模式与优美的医疗环境为一体的涉外临床科室。该中心主要服务对象为:
1、高端人群的特需服务
2、干部保健服务
3、港、澳、台同胞及在华工作的外国朋友的医疗服务和心脏的健康查体内分泌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由多位具有多年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的内分泌专家的组成,承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及脑垂体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病、低血糖症和骨质疏松等各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中心特色治疗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使近50%的患者在多年内不用任何降糖药物而血糖维持接近正常,这对已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将十分有利。该中心还应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加强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使血糖能尽快平稳达标。中心将开展葡萄糖钳夹技术项目,使患者了解自身胰岛素抵抗状况,进行个体化的降糖治疗。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及咨询活动,建立糖尿病患者档案和长期随访体系。
在科研方面,该中心专家具有承担国家、部委以及国际合作糖尿病研究项目的经验,由中心主任李光伟教授参与和主持的“大庆糖尿病预防20年跟踪研究”与美国及芬兰的同类糖尿病预防研究一起被誉为世界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对世界糖尿病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另外,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控制和预防,肥胖、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等研究领域,亦居国内领先水平。基于我国脂代谢异常的发病和其治疗效果明显的基本现状,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国家心脏中心和心血管疾病防治之专科医院,为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综合诊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医院成立了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并配备了相应的病房即25B病区。
25B病区位于国家心脏中心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楼二层,床位数25张。以血脂异常合并冠心病患者为主要收治对象。中心拥有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家队伍及专业医务人员团队。秉承患者第一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基本服务理念,以各项权威指南作为基本临床工作参考,积极开展各项先进的诊治技术,注重防治兼顾,强化血脂管理;同时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冠心病的一级预防策略。其核心宗旨是为我国广大血脂代谢异常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及时、科学、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提高我国脂代谢异常的防治水平,增进民众科学的健康意识,降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生贡献力量。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始建于1956年,自60年代起随着医院性质的变化,逐步以心血管影像诊断为主要专业内容。目前已经成为心血管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为中心的医教研三结合科室,并且是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教委批准的博士点。全科现有在职人员49人,其中正高职称9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著名放射-影像学专家,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主要创建人刘玉清教授;著名心血管影像学及介入放射学专家戴汝平教授。副高职称5名,中级职称17名,初级职称18名;获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3名,学士学位10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高职称以上多数人员先后分别在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等国进修学习。每年有数人次赴国外参加各类国际专业会议及进行学术交流,并邀请国外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及传授介入治疗新技术。
近20年来,我科采用介入技术共治疗各类心血管疾患3000余例,共计25项,其中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肺动静脉瘘栓塞术,冠状动脉瘘栓塞术,体肺侧支栓塞术,主动脉缩窄成形术,房间隔造口术;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髂、股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隔离术,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隔离术等,总技术成功率达98%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7%, 死亡率0.1%。治疗项目,数量,效果均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水平;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及应用研究》曾获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心血管病介入性放射学技术及应用研究》获1996年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目前已开设的放射科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专科咨询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主要包括:院外心脏X线平片、心血管造影、CT及MR片的会诊;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外周血管病及大血管病等介入治疗前的咨询、常规检查和介入治疗后的复查等。
平均每年举办一次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学习班或全国学术会议。培养全国(除台湾省外)各地专业人员1000余人,其中部分人员已成为省、市级或医学院校级医院的科室主任、教授等专业学术带头人。共培养博士生12名,硕士生15名;在培博士生7名,在培硕士生4名。
曾先后承担国家“七五”、“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教委回国启动基金及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等课题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3项。医科院级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编写专著8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全国权威心血管病医院之一,患者众多,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相应专科及合适医生就诊,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看名医、看专家。
患者可于门诊直接挂号就诊,也可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挂号就诊。
挂号及门诊时间:1、每周一至周五全天门诊,周六上午半天门诊(急诊患者24小时随时到急诊室就诊)。2、门诊时间:上午8:00—上午号看完为止 下午13:00—下午号看完为止3、挂号时间:7:00—16:00
预约挂号详情请见门诊预约挂号须知乘车路线:13、19、21、42、44、37、56、61、101、102、103。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运通106、121、335、336、387、409、423、456、490、603、604、618、650、685、691、714、743、746、800、814、823、849、850、939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地铁2号线:阜成门站
首都机场→t2航站楼站→机场专线→东直门站下车→东直门北站→乘坐 612路→阜成门站下车→步行至医院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