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吃什么好二年肺部出现积水,怎么办?急!

乳腺癌手术在转移肺部肺积水,怎么治疗_乳腺癌_百姓问医生
扫描二维码
乳腺癌手术在转移肺部肺积水,怎么治疗
来自:北京市 北京 浏览 362 次
提问时间: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4771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您好,乳腺癌肺转移有积水,治疗最好采用中医中药内服加外敷的方法,在控制病情发展的同时消除腹水,中药治疗不丢失人体白蛋白,消除后不容易反复。中医中药治疗首先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身体内环境,防止肿瘤继续转移,减少对人体的消耗,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并且中医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攻补兼施,扶正固本,祛邪而不伤正气,使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无痛苦地生存下去。
TA帮助了2843人
热门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我乳腺癌术后2月,现发现有肺结节,是转
44岁 13:08:00
病情描述:
我乳腺癌术后2月,现发现有肺结节,是转移吗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建议:你好,据你描述的情况肺部结节性质,不能明确是肺部转移。需要强化CT或PET-CT检查明确一下。
有关的更多问题,
我乳腺癌术后2月,现发...热词TOP
擅长:男科手术
擅长:泌尿外科疾病
擅长:外科综合
最近血糖上来了 饭菜不能吃
想买一点能治疗他牙齿的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好?
我乳腺癌术后...文章肺癌术后肺积水是怎么回事
专辑:肺癌
扫描二维码获取播放地址
肺癌术后肺积水是怎么回事
曾昭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
视频摘要:肺积水,有可能是复发的一个表现,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建议应该通过到医院去把这个积液抽出来化验检查。如果这个积水是的清,找不到癌细胞的,那我们也不能认为它是转移。如果这个积水是血性的,那可能转移或者复发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乳腺癌肺转移,有胸腔积液,求治疗方案?
乳腺癌肺转移,有胸腔积液,求治疗方案?
09-02-10 &
这么重大的事只能交给主治医生去按疗程进行了,你在这里问了也白问啊,只能在网上搜寻些大概的治疗过程和用药心里明白点就行了!人生了病就没得选择只能把自己交给医生处理了,就象待宰猪羊很没有尊严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乳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肺转移和肝转移。病人现在已经是属于多发转移,已经不适合手术,针对骨转移和肝转移,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方法。针对骨转移可以采取外放疗,对止疼以及控制癌细胞都比较有效,针对肝转移可以采取超声刀、内生场热疗、介入疗法以及消融疗法等,这几种方法对病人创伤较小,副作用也比较小,可以根据病人的详细情况考虑采用。同时可以配合中医中药的应用,中医中药可以起到扶正抗癌的作用,疗效还是很肯定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原发性乳++腺癌发生的明显因素。就乳+腺癌的治疗来说,尽快采取早期治疗措施,是乳腺癌唯一可能治愈的办法。乳腺癌的早期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配++合中+药调理,多数患者手术切除后可获得长期生存。乳+康+搭+当是很不错的中+药成分的药+物,是治疗乳+腺疾病的首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癌症是慢性病,在确诊之前,已经存在好几年了。只是由于胃气不足了,不能摄入大量营养,人体支持不住了,才出现了自我感觉。为什么一旦确诊,就急不可耐呢?其实,不去刺激肿块,肿块是不会迅速生长转移的。西医的细胞动力学,只是假说,没有实用价值。这种机械地推测,癌细胞以几何倍数递增的公式;并不能回答,原发癌很小,而转移癌很大的的原因;也不能解释,癌病人带瘤长期生存的现像;更不能说明,癌病人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肿块的生长速度是十分快的,几乎一天一个样,令人吃惊。因此确诊癌症之后,当务之急是喝加味[开胃汤]。 世界上,没有一个癌病人,像饿狼一样的吃肉,欢蹦乱跳,第二天就突然病死了。这是因为癌病人死亡的必经之路,都是顽固性厌食症。而厌食症,和肿块大小、生长部位、转移程度等,并没有正比关系。癌病人厌食症的产生,是由于癌细胞进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大量的乳酸造成。因此癌病人不喜欢吃甜食。这就是越吃甜食,病情越严重的原因。 给病人灌服药引子加味[开胃汤]以后,病人处于饥饿状态,吃东西容易吸收,而且吞噬细胞活性增强。即便不进行任何治疗,病人也能生存很长时间。如果不给病人灌服加味[开胃汤],那么病人的自然生存期就很短。但是如果给病人灌服加味[开胃汤]的同时,又给予放疗化疗、有毒的中药等,去破坏胃气;那么病人也不能出现饥饿状态,吃东西也不容易吸收,而且吞噬细胞活性也减弱了;病人的自然生存期也很短。如果不给病人灌服加味[开胃汤],而是只给予放疗化疗、有毒的中药等,那么病人就很快死了。因此,治疗癌症,使病人丧失饥饿感则失败,使病人加强饥饿感则成功。 癌症病人应当喝的加味[开胃汤]:生北山楂100克,广木香50克,猪苓50克,杭白菊50克。每日一剂,水煎频饮。中药材生山楂,要北山楂,水果店的鲜的好。注意是否有农药!中药材木香,要广木香,有一点苦味;不要发霉的;发霉了就软了,有怪味;病人喝了就要吐,使人误认为胃气已绝。中药材猪苓,不要发霉的。发霉了就软了,有怪味;病人喝了就要吐,使人误认为胃气已绝。中药材菊花,颜色、品种和产地很多,但是要不苦的菊花,茶叶铺的好。苦菊花自古以来是不能吃的。但是现在有的药铺,胡乱采购菊花。一个是发霉,一个是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发霉了就软了,有怪味;病人喝了就要吐,使人误认为胃气已绝。 一般用一朵一朵的杭白菊就很好。不要买压成大片状的杭白菊,这是湿药压片增加重量,好赚你的钱,又极易发霉。也不要买贡菊,其味甚苦。 药引子加味[开胃汤]的药材,都是自己到附近的中药店去买。熬好以后,应当是酸的,有一点点苦味。家属要尝一尝,没有很苦的味,没有怪味,再让病人喝。如果味道不对,很可能是某种药发霉了。一定要重新买,绝对不能凑合。通过买这么简单的中药,你可以知道中国大陆的中药质量,存在很多问题。 煎熬[开胃汤]的方法如下: ①要把药物放在干净的玻璃锅或者铝锅里,锅不能有怪味。不能用含大量铜离子的铜锅,不能用含大量镍铬离子的不锈钢锅,不能用含大量釉质的陶瓷锅,不能用含大量铁离子的铁锅;也不要使用现代的沙锅,因为现代制造沙锅的砂子,已经不讲究选料了,含有许多有害的杂质;因此,在山楂的果酸作用下,这些有害杂质就会变成溶于水的离子而产生毒性。当然铝锅也不理想,因为含有铝离子,有促使动脉硬化之嫌,但是不致癌。当然最好是玻璃锅,可是有些国家的市场,没有大的玻璃锅。因此大量生产大的玻璃锅,是非常必要的。 ②放一升凉水,泡上半个小时,把药物浸透,把干药变成湿药,再把泡药水倒去不用。注意,干药不能直接煮,因为干药吸水会糊锅,也熬不透。因此,泡药工序历来是熬中药的规矩。 ③然后放一升凉水,盖上盖儿;大火熬开,再变小火熬半小时,把药汁倒出来。 ④再放一升凉水熬。 ⑤把煎熬两次的药汤,放在保温壶里保温,渴了就喝,不限次数。注意!不能喝冰冷的药汤。 ⑥药汤大约有1500毫升;每次喝100毫升左右;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喝。这样才能让胃舒服,一点点增强胃气。 ⑦药汤千万不要加糖,吃糖会降低饥饿感。也不要加蜂蜜。如果嫌有药味,可以熬药的时候加入十个小红枣。 ⑧熬药的水量可以自己调节,能喝多少熬多少。但是要在当天喝完;不要喝隔夜的药汤。 ⑨注意!年龄小于14岁或者大于70岁,以及体重不足50公斤者,[开胃汤]的剂量要减半,熬药的水量也要减半。 ⑩要注意中药的质量。中国大陆的一些药铺,使用喷水枪喷湿药材,增加药材的重量是缺德的;使用硫黄烟熏发霉的药材更是害人的;发霉的药材含有致癌物质黄粬霉素,硫黄又是壮阳物质;谁买了这种药材,不治病还要添病。因此第一次购买[开胃汤]的时候,每种药各买10克;回家试着熬一次,喝着应当是酸味,有一点儿苦。尝一尝不很苦,再正式去买。如果味道很苦,就是药材的质量不好,可能是药材发霉了;反而苦寒伤胃了。要换一家药铺再买。 这种小汤药,中医叫药引子,是为后面的治疗打基础。基础打不好,治疗就不顺利。这样,直至出现饥饿感,能够吃肉了,吃了很舒服,才能使用专科药物。 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种方法,例如: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增强剂、维生素、微量元素、包括[控岩散],能够控制癌块的发展。偏偏牛蹄筋汤,能够控制癌块的生长和转移。这是非常奇怪的。要把半斤牛蹄筋切成寸块,放两升凉水,用小火熬一夜。记住了,小火大锅要通风。第二天把肉渣捞去喝汤。这叫无渣流质,吸收率高达80%;由于牛蹄筋的胶原蛋白经过长时间的加热水解,变成了氨基酸,极易被人体吸收。这是一个人一天的最低需求量。可以增加,不要减少。因此病人的体质恢复较快。尽量不放佐料,放点腌菜盐就行了。也可以加入生山楂50克、小红枣10个一起熬,味道可能好一些。癌病人除了喝牛蹄筋汤之外,因为营养不良,还要经常喝鱼汤。要用有鳞的河鱼熬汤。比如:鲤鱼、鲢鱼、鲫鱼等。要买一尺左右的大鱼,把两斤鱼收拾干净以后,不要除去鱼骨和鱼鳍,放两升凉水,用小火熬一夜。这是一个人一天的最低需求量。可以增加,不要减少。因此病人的体质恢复较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油煎鱼再熬汤。那是油汤。不信可以试一试,往水里加点植物油,熬开了就会出现牛奶一样的汤,这是油汤。也不能熬完汤以后,鱼还是完整的,必需是熬成渣子扔掉。尽量不放佐料,放点腌菜盐就行了。也可以加入生山楂50克、小红枣10个一起熬,味道可能好一些。癌病人不仅要喝鱼汤,而且还要经常喝瘦牛肉汤。要买带肌腱的瘦牛肉。把一斤瘦牛肉绞成馅,放两升凉水,用小火熬一夜。记住了,小火大锅要通风。第二天把肉渣捞去喝汤。这叫无渣流质,吸收率高达80%;由于瘦牛肉的蛋白质经过长时间的加热水解,变成了氨基酸,极易被人体吸收。这是一个人一天的最低需求量。可以增加,不要减少。因此病人的体质恢复较快。尽量不放佐料,放点腌菜盐就行了。捞出来的肉渣,还是可以吃的。也可以加入生山楂50克、小红枣10个一起熬,味道可能好一些。注意肥肉汤是不能喝的,因为脂肪制造高血脂。贫血的癌病人要吃牛肝,或者猪肝、以及血豆腐。要自己买生的自己做,不要买熟食。因为熟食使用了大量的辛辣佐料。怎么做呢?比如买了猪肝。先把猪肝放在冰箱里冻一个小时。然后把猪肝切成一毫米的薄片。把猪肝片挂上淀粉糊。用热锅温油把猪肝片炒熟。可以放一点儿胡萝卜片、黄瓜片、放点儿酱油、腌菜盐就行了。也可以把这些食品煮熟,捣成碎末吃。注意:①这些食品每天吃半斤就可以了,多吃不容易被吸收。小孩子和老年人,以及体重不足50公斤的人,用量要减半。②买肝脏的时候,要买鲜红的,而不要买棕红的。棕红的肝脏已经不新鲜。买血豆腐要买软的,不能买硬的。硬的血豆腐是用化学试剂泡过的。③吃了这些食品,大便是黑色,潜血试验是强阳性;容易使人误认为是消化道出血。 无论喝鱼汤还是牛肉汤,如果不能吃其它食物,都要补充维生素。最好的维生素是蔬菜水果。要把蔬菜水果用榨汁机,榨取液体喝。因为鱼和牛肉,经过长时间的加热水解,破坏了维生素。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西红柿的维生素含量比较高,但是一定要生吃。 果汁是天然的维生素,是安全无毒的,而化学合成的维生素是有毒的。尤其是化学合成的维生素E,也叫生长素;据说能够克服自由基,使人长生不老。但是这是刺激家畜生长的药物,也是刺激儿童性早熟的东西,更是刺激癌块生长转移的东西,不怕死的尽管吃吧。注意:①蔬菜水果一定要洗净去皮。②榨取的果汁要马上喝,不可保存。③中国大陆一些化学饮料,贴着鲜果汁的标签,这是明目张胆的害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乳腺癌和治疗失败乳腺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自1997年1月~2000年4月采用综合治疗女性乳腺癌并发胸腔积液32例,收到近期控制胸腔积液的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32例,年龄23~78岁。均为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伴局部复发或/和远处转移。临床发现胸腔积液与首次外科治疗的间隔时间为1~13年,中位时间为4年7个月。全组原发性肿瘤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胸腔积液均为血性或淡血性,均经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1~3次)。均为单侧。经胸腔穿刺治疗24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8例。 1.2  治疗方法
   全组患者均以胸闷憋气、咳嗽为主要症状,故首先采用“急则治标”的治疗原则,进行局部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IL—2)和/或顺铂(DDP)。10例少量胸腔积液(不超过前第6肋间水平)和15例中等量胸腔积液(不超过前第4肋间水平)者行胸腔穿刺抽液,7例大量胸腔积液(超过前第4肋间水平)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每次用药后仰卧、左右侧卧、下床活动各10分钟,使药液在壁、脏层胸膜均匀分布。
   胸腔穿刺成功后接一次性输血器,将胸腔积液放尽或抽尽,然后向胸腔内注入IL—2 200~400万IU,治疗后1周复查X线胸片,若胸腔积液仍处于可抽取状态,再重复穿刺1次,放水后向胸腔内再注入DDP 80~100 mg/m2,配合静脉输液,水化利尿,碱化尿液以保护肾脏。若仍有可抽取胸腔积液则循环重复治疗。大量胸腔积液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待胸腔积液放尽后向胸腔内注药,夹住引流管,24h后放出胸腔积液,用药方法同胸腔穿刺者。
   根据病人体质进行全身治疗,无应用阿霉素限制因素者用CAF方案,否则用CMFP方案,5例病人应用含紫杉醇类或诺维本等新药方案。配合对症治疗,酌情配合内分泌治疗。 1.3  结果 全组经1~3次治疗均收到完全控制胸腔积液的效果,其中经第1次治疗胸腔积液完全消失者8例,第2次治疗后消失者16例,第3次治疗后消失者8例。用IL—2后短期内出现发热者22例(37.5~39.5。C),在体温低于38.5。C时,一般不作处理,在超过此值时给消炎痛栓、地塞米松等治疗,全组均无高热持续3天者。用DDP后部分病人出现低热、胸痛、消化道反应,1周后自行缓解或消失,经水化利尿、碱化尿液,有效地保护了肾脏,未发现有肾功能损害者。 2  讨论
   乳腺癌肺转移和/或胸膜转移并发胸腔积液是乳腺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转移的癌细胞向胸腔内脱落、播散、种植,形成癌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②淋巴管堵塞,胸腔积液回流受阻,淋巴液外漏;③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恶病质和低蛋白血症引起胶体渗透压的改变等。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即意味着已局部或全身转移,失去了手术治愈的机会,而放疗和/或全身化疗也不能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的生成。如何有效地控制癌性胸腔积液,减轻病人痛苦,是临床医师研究的课题。癌性胸腔积液临床控制较难,治疗方法也较多,如胸膜切除、胸腔内喷撒滑石粉和胸腔注入四环素等,虽有一定疗效,但操作复杂,毒性作用大,病人痛苦大;单纯抽液仅能暂时缓解症状,有效期短,复发快,反复抽液可致低蛋白血症、全身衰竭等,单纯抽液后,96%的病人于1个月内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4.2d[1];胸腔内给予自体或异体LAK细胞以及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过程较为复杂,价格昂贵,病人经济负担较重;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内给予化疗药和/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低廉。
   铂类化合物是重金属抗肿瘤药物,特点为抗瘤谱广,抗瘤活性高。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DDP和卡铂(CBDCA),主要作用机制是药物水解为阳离子水化物,与细胞内亲核基因结合,主要与DNA链上的碱基发生作用,改变其作为正常复制模板的功能,导致DNA复制障碍,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DDP是一种高效抗肿瘤药,不仅全身给药疗效高,局部给药疗效更好,半衰期长,吸收缓慢,杀伤肿瘤细胞时间长,吸收后又起到全身抗癌作用,且为化学制剂,可引起反应性胸膜炎,病变浆膜面胶原纤维合成,使脏、壁层胸膜粘连,闭锁胸腔,阻断液体再生,达到控制胸腔积液的目的[2]。DDP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液尿素氮升高和肌酐廓清率降低,单次用药剂量较大时应水化、利尿、碱化尿液,以保护肾脏。
   肿瘤宿主的免疫功能,尤其是肿瘤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之间关系密切。目前认为,IL—2抗肿瘤活性的机制在于:①能激发内源性NK细胞活性并增加体内效应细胞总数;②维持过继转移LAK细胞的活性;③激活诱导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④提高单核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⑤能刺激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干扰素等 [3]。IL—2的生物功能广泛,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生物反应调节物质。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作用于各类免疫效应细胞之间,起着“第二信号”的作用。乳腺癌病人IL—2产生不足可能是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晚期病人免疫抑制重,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慢,调动和恢复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非常重要。IL—2半衰期较短约3~22min,全身用药维持时间较短。胸腔内注入IL—2,局部药物浓度高,吸收缓慢,维持时间延长,增强了肿瘤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发挥局部抗癌作用,吸收后激活体内免疫活性细胞而产生全身抗癌作用。IL—2毒性是剂量依赖性的,主要表现为体液潴留,体重增加,偶尔产生输液反应,停药后则迅速消失。大剂量用IL—2时可出现急性肾衰、肝功能异常及消化道反应。
   本组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配合对症治疗,使有效率达100%,而治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通过对症治疗均能完全或大部分克服。对于该类病例全身化疗方案的选择原则,首要的是必须调查清楚先前用药情况,这是避免或降低化疗毒副作用的关键环节,如患者在首次辅助化疗时已应用CAF方案,且阿霉素用量已达到临界剂量,则必须避免应用。其二是应“顾全大局”,在用药选择及剂量选择时应考虑到晚期患者对治疗的可耐受性,即在病人身体能耐受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其三应注意化疗方案的“有效性”,这类病例多是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病例,公认治疗乳腺癌优选的CMF及CAF方案可能已不是治疗这些病例的有效方案,必要时应启用二线化疗药物,有条件的病例,宜首选含泰素、泰索帝及诺维本的治疗方案。
   这类病例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指征及时机,作者的观点是在综合分析病史及治疗史资料的前题下,应用指征允许“适当从宽”掌握,在有应用指征时,一般情况差者可与胸腔积液局部治疗同步单独应用;如既有内分泌治疗指征也有化疗指征时,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同步使用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乳腺癌和治疗失败乳腺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自1997年1月~2000年4月采用综合治疗女性乳腺癌并发胸腔积液32例,收到近期控制胸腔积液的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32例,年龄23~78岁。均为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伴局部复发或/和远处转移。临床发现胸腔积液与首次外科治疗的间隔时间为1~13年,中位时间为4年7个月。全组原发性肿瘤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胸腔积液均为血性或淡血性,均经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1~3次)。均为单侧。经胸腔穿刺治疗24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8例。 1.2  治疗方法
  全组患者均以胸闷憋气、咳嗽为主要症状,故首先采用“急则治标”的治疗原则,进行局部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IL—2)和/或顺铂(DDP)。10例少量胸腔积液(不超过前第6肋间水平)和15例中等量胸腔积液(不超过前第4肋间水平)者行胸腔穿刺抽液,7例大量胸腔积液(超过前第4肋间水平)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每次用药后仰卧、左右侧卧、下床活动各10分钟,使药液在壁、脏层胸膜均匀分布。
  胸腔穿刺成功后接一次性输血器,将胸腔积液放尽或抽尽,然后向胸腔内注入IL—2 200~400万IU,治疗后1周复查X线胸片,若胸腔积液仍处于可抽取状态,再重复穿刺1次,放水后向胸腔内再注入DDP 80~100 mg/m2,配合静脉输液,水化利尿,碱化尿液以保护肾脏。若仍有可抽取胸腔积液则循环重复治疗。大量胸腔积液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待胸腔积液放尽后向胸腔内注药,夹住引流管,24h后放出胸腔积液,用药方法同胸腔穿刺者。
  根据病人体质进行全身治疗,无应用阿霉素限制因素者用CAF方案,否则用CMFP方案,5例病人应用含紫杉醇类或诺维本等新药方案。配合对症治疗,酌情配合内分泌治疗。 1.3  结果 全组经1~3次治疗均收到完全控制胸腔积液的效果,其中经第1次治疗胸腔积液完全消失者8例,第2次治疗后消失者16例,第3次治疗后消失者8例。用IL—2后短期内出现发热者22例(37.5~39.5。C),在体温低于38.5。C时,一般不作处理,在超过此值时给消炎痛栓、地塞米松等治疗,全组均无高热持续3天者。用DDP后部分病人出现低热、胸痛、消化道反应,1周后自行缓解或消失,经水化利尿、碱化尿液,有效地保护了肾脏,未发现有肾功能损害者。 2  讨论
  乳腺癌肺转移和/或胸膜转移并发胸腔积液是乳腺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转移的癌细胞向胸腔内脱落、播散、种植,形成癌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②淋巴管堵塞,胸腔积液回流受阻,淋巴液外漏;③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恶病质和低蛋白血症引起胶体渗透压的改变等。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即意味着已局部或全身转移,失去了手术治愈的机会,而放疗和/或全身化疗也不能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的生成。如何有效地控制癌性胸腔积液,减轻病人痛苦,是临床医师研究的课题。癌性胸腔积液临床控制较难,治疗方法也较多,如胸膜切除、胸腔内喷撒滑石粉和胸腔注入四环素等,虽有一定疗效,但操作复杂,毒性作用大,病人痛苦大;单纯抽液仅能暂时缓解症状,有效期短,复发快,反复抽液可致低蛋白血症、全身衰竭等,单纯抽液后,96%的病人于1个月内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4.2d[1];胸腔内给予自体或异体LAK细胞以及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过程较为复杂,价格昂贵,病人经济负担较重;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内给予化疗药和/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低廉。
  铂类化合物是重金属抗肿瘤药物,特点为抗瘤谱广,抗瘤活性高。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DDP和卡铂(CBDCA),主要作用机制是药物水解为阳离子水化物,与细胞内亲核基因结合,主要与DNA链上的碱基发生作用,改变其作为正常复制模板的功能,导致DNA复制障碍,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DDP是一种高效抗肿瘤药,不仅全身给药疗效高,局部给药疗效更好,半衰期长,吸收缓慢,杀伤肿瘤细胞时间长,吸收后又起到全身抗癌作用,且为化学制剂,可引起反应性胸膜炎,病变浆膜面胶原纤维合成,使脏、壁层胸膜粘连,闭锁胸腔,阻断液体再生,达到控制胸腔积液的目的[2]。DDP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液尿素氮升高和肌酐廓清率降低,单次用药剂量较大时应水化、利尿、碱化尿液,以保护肾脏。
  肿瘤宿主的免疫功能,尤其是肿瘤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之间关系密切。目前认为,IL—2抗肿瘤活性的机制在于:①能激发内源性NK细胞活性并增加体内效应细胞总数;②维持过继转移LAK细胞的活性;③激活诱导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④提高单核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⑤能刺激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干扰素等 [3]。IL—2的生物功能广泛,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生物反应调节物质。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作用于各类免疫效应细胞之间,起着“第二信号”的作用。乳腺癌病人IL—2产生不足可能是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晚期病人免疫抑制重,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慢,调动和恢复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非常重要。IL—2半衰期较短约3~22min,全身用药维持时间较短。胸腔内注入IL—2,局部药物浓度高,吸收缓慢,维持时间延长,增强了肿瘤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发挥局部抗癌作用,吸收后激活体内免疫活性细胞而产生全身抗癌作用。IL—2毒性是剂量依赖性的,主要表现为体液潴留,体重增加,偶尔产生输液反应,停药后则迅速消失。大剂量用IL—2时可出现急性肾衰、肝功能异常及消化道反应。
  本组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配合对症治疗,使有效率达100%,而治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通过对症治疗均能完全或大部分克服。对于该类病例全身化疗方案的选择原则,首要的是必须调查清楚先前用药情况,这是避免或降低化疗毒副作用的关键环节,如患者在首次辅助化疗时已应用CAF方案,且阿霉素用量已达到临界剂量,则必须避免应用。其二是应“顾全大局”,在用药选择及剂量选择时应考虑到晚期患者对治疗的可耐受性,即在病人身体能耐受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其三应注意化疗方案的“有效性”,这类病例多是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病例,公认治疗乳腺癌优选的CMF及CAF方案可能已不是治疗这些病例的有效方案,必要时应启用二线化疗药物,有条件的病例,宜首选含泰素、泰索帝及诺维本的治疗方案。
  这类病例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指征及时机,作者的观点是在综合分析病史及治疗史资料的前题下,应用指征允许“适当从宽”掌握,在有应用指征时,一般情况差者可与胸腔积液局部治疗同步单独应用;如既有内分泌治疗指征也有化疗指征时,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同步使用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乳腺癌和治疗失败乳腺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自1997年1月~2000年4月采用综合治疗女性乳腺癌并发胸腔积液32例,收到近期控制胸腔积液的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32例,年龄23~78岁。均为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伴局部复发或/和远处转移。临床发现胸腔积液与首次外科治疗的间隔时间为1~13年,中位时间为4年7个月。全组原发性肿瘤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胸腔积液均为血性或淡血性,均经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1~3次)。均为单侧。经胸腔穿刺治疗24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8例。 1.2  治疗方法
  全组患者均以胸闷憋气、咳嗽为主要症状,故首先采用“急则治标”的治疗原则,进行局部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IL—2)和/或顺铂(DDP)。10例少量胸腔积液(不超过前第6肋间水平)和15例中等量胸腔积液(不超过前第4肋间水平)者行胸腔穿刺抽液,7例大量胸腔积液(超过前第4肋间水平)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每次用药后仰卧、左右侧卧、下床活动各10分钟,使药液在壁、脏层胸膜均匀分布。
  胸腔穿刺成功后接一次性输血器,将胸腔积液放尽或抽尽,然后向胸腔内注入IL—2 200~400万IU,治疗后1周复查X线胸片,若胸腔积液仍处于可抽取状态,再重复穿刺1次,放水后向胸腔内再注入DDP 80~100 mg/m2,配合静脉输液,水化利尿,碱化尿液以保护肾脏。若仍有可抽取胸腔积液则循环重复治疗。大量胸腔积液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待胸腔积液放尽后向胸腔内注药,夹住引流管,24h后放出胸腔积液,用药方法同胸腔穿刺者。
  根据病人体质进行全身治疗,无应用阿霉素限制因素者用CAF方案,否则用CMFP方案,5例病人应用含紫杉醇类或诺维本等新药方案。配合对症治疗,酌情配合内分泌治疗。 1.3  结果 全组经1~3次治疗均收到完全控制胸腔积液的效果,其中经第1次治疗胸腔积液完全消失者8例,第2次治疗后消失者16例,第3次治疗后消失者8例。用IL—2后短期内出现发热者22例(37.5~39.5。C),在体温低于38.5。C时,一般不作处理,在超过此值时给消炎痛栓、地塞米松等治疗,全组均无高热持续3天者。用DDP后部分病人出现低热、胸痛、消化道反应,1周后自行缓解或消失,经水化利尿、碱化尿液,有效地保护了肾脏,未发现有肾功能损害者。 2  讨论
  乳腺癌肺转移和/或胸膜转移并发胸腔积液是乳腺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转移的癌细胞向胸腔内脱落、播散、种植,形成癌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②淋巴管堵塞,胸腔积液回流受阻,淋巴液外漏;③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恶病质和低蛋白血症引起胶体渗透压的改变等。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即意味着已局部或全身转移,失去了手术治愈的机会,而放疗和/或全身化疗也不能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的生成。如何有效地控制癌性胸腔积液,减轻病人痛苦,是临床医师研究的课题。癌性胸腔积液临床控制较难,治疗方法也较多,如胸膜切除、胸腔内喷撒滑石粉和胸腔注入四环素等,虽有一定疗效,但操作复杂,毒性作用大,病人痛苦大;单纯抽液仅能暂时缓解症状,有效期短,复发快,反复抽液可致低蛋白血症、全身衰竭等,单纯抽液后,96%的病人于1个月内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4.2d[1];胸腔内给予自体或异体LAK细胞以及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过程较为复杂,价格昂贵,病人经济负担较重;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内给予化疗药和/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低廉。
  铂类化合物是重金属抗肿瘤药物,特点为抗瘤谱广,抗瘤活性高。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DDP和卡铂(CBDCA),主要作用机制是药物水解为阳离子水化物,与细胞内亲核基因结合,主要与DNA链上的碱基发生作用,改变其作为正常复制模板的功能,导致DNA复制障碍,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DDP是一种高效抗肿瘤药,不仅全身给药疗效高,局部给药疗效更好,半衰期长,吸收缓慢,杀伤肿瘤细胞时间长,吸收后又起到全身抗癌作用,且为化学制剂,可引起反应性胸膜炎,病变浆膜面胶原纤维合成,使脏、壁层胸膜粘连,闭锁胸腔,阻断液体再生,达到控制胸腔积液的目的[2]。DDP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液尿素氮升高和肌酐廓清率降低,单次用药剂量较大时应水化、利尿、碱化尿液,以保护肾脏。
  肿瘤宿主的免疫功能,尤其是肿瘤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之间关系密切。目前认为,IL—2抗肿瘤活性的机制在于:①能激发内源性NK细胞活性并增加体内效应细胞总数;②维持过继转移LAK细胞的活性;③激活诱导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④提高单核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⑤能刺激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干扰素等 [3]。IL—2的生物功能广泛,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生物反应调节物质。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作用于各类免疫效应细胞之间,起着“第二信号”的作用。乳腺癌病人IL—2产生不足可能是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晚期病人免疫抑制重,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慢,调动和恢复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非常重要。IL—2半衰期较短约3~22min,全身用药维持时间较短。胸腔内注入IL—2,局部药物浓度高,吸收缓慢,维持时间延长,增强了肿瘤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发挥局部抗癌作用,吸收后激活体内免疫活性细胞而产生全身抗癌作用。IL—2毒性是剂量依赖性的,主要表现为体液潴留,体重增加,偶尔产生输液反应,停药后则迅速消失。大剂量用IL—2时可出现急性肾衰、肝功能异常及消化道反应。
  本组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配合对症治疗,使有效率达100%,而治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通过对症治疗均能完全或大部分克服。对于该类病例全身化疗方案的选择原则,首要的是必须调查清楚先前用药情况,这是避免或降低化疗毒副作用的关键环节,如患者在首次辅助化疗时已应用CAF方案,且阿霉素用量已达到临界剂量,则必须避免应用。其二是应“顾全大局”,在用药选择及剂量选择时应考虑到晚期患者对治疗的可耐受性,即在病人身体能耐受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其三应注意化疗方案的“有效性”,这类病例多是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病例,公认治疗乳腺癌优选的CMF及CAF方案可能已不是治疗这些病例的有效方案,必要时应启用二线化疗药物,有条件的病例,宜首选含泰素、泰索帝及诺维本的治疗方案。
  这类病例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指征及时机,作者的观点是在综合分析病史及治疗史资料的前题下,应用指征允许“适当从宽”掌握,在有应用指征时,一般情况差者可与胸腔积液局部治疗同步单独应用;如既有内分泌治疗指征也有化疗指征时,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同步使用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建议你找一下河北保定的王老中医,他有专治各种肿瘤,&,纯中药治疗,此药可内服外用就会医治好的,&你在网上打上他的名字就可在找到他&,上面有他的电话:一五九三三五二四0二四,他会告诉你治疗方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