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习者自己从某种意义 英文材料中发现其意义的学习方式称?

高晓华的BLOG
&我的日志分类
My Article Sort
NEW article
&&第4单元 学习的类型与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02:13:41 &
第4单元 学习的类型与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内容提要:
帮助学习者了解不同的学习分类(内容、方式、性质)
介绍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生理、心理、认知风格、智力),认识自己的学习个性
学习是个性化的活动,认识自己的学习个性,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不同的学习对象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
1.&学习是个极其复2.&杂的现象;
3.&每个人的学习就象他的指4.&纹一样独特;
5.&尊重个人的多样性和特性是一个根本原则,6.&这一原则要求摒弃任何标7.&准化的教学形式。
8.&最高效的学习既要符合学习对象特征,9.&又要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因此,10.&对这两者的把握就成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和提高学习能力的诀窍。
学习目标:
掌握研究学习的类型;
认识自己的学习个性,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最有效学习方式;
认识各种学习分类;
掌握测定学习类型的量表和工具;
知识导学图:P-119
4.1&学习的分类
对各种复杂的学习活动进行科学分类是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的前提,也是学习研究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由于研究者们所持的观点和所依据的理论不同,对学习进行分类的标准、角度和出发点各异,就有不同的学习分类。
加涅的学习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①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
②刺激&反应学习(S-R的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景&反应&强化,即先有情景,作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③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④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⑤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⑦规则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⑧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前三类学习都是简单反应,许多动物也能完成。而且事实上,这几类学习大多是从动物实验中概括出来的。
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做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形成六类:
①连锁学习
②辨别学习
③具体概念学习
④定义概念学习
⑤规则的学习
⑤解决问题的学习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和及学习者的理解程度: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布鲁纳的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目标: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
4.1.1&根据学习对象和内容划分学习类型
从学习对象和内容上看,可分为三类: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
1.&知识的分类及其学习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也就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为基础的各学科知识体系。分为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1)&概念学习:概念是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2)&是知识的单元,(3)&思维离不(4)&开概念,(5)&由概念构成知识的逻辑体系。概念的学习有质和量的区别。概念学习的基本规律:
赫尔:概念习得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尝试与识别活动,建立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从具体经验中抽象出来。
布鲁纳:学习者通过积极探索,建立假设,验证假设,这一过程就是概念的形成过程。
罗斯:概念可以通过具体实例加以理解,这个具体实例可以代表概念,最典型的实例叫做原型。
奥苏伯尔:概念学习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进行,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本书:日常概念:生活经验、交流(见多训广);科学概念:专门学习、教育。概念的形成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应用大量变式进行比较识别,抽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定义的形式,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概念。
总结:感性、经验、假设、变式、同化顺应----认知结构的改变。
概念学习的工具:概念图、知识视化
(6)&原理学习:规则学习、命题学习,(7)&建立在概念学习基础之上,(8)&本质揭示了概念之间的关系,(9)&是个产生式系统----解决问题。
原理学习具备的条件:掌握概念、形成命题、原理应用。
(10)&问题解决学习:学习的高级形式,(11)&是在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12)&面对具体的问题情境,(13)&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原理的综合应用。是原理的产生式系统。是一种内化的经验、智慧和能力。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①认识、界定、提出问题;②分析问题,搜集资料;③提出假设,制定解决方案;④验证假设,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方法:尝试错误法、顿悟法、类比法、重新表述问题法、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法、big6法。
所谓Big6,确切地讲是取其6个步骤英文名称的一个字母,然后组合而成(B-I-G-S-I-X),如下面黑体字母所示:
①Besure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Task Definition
确切地了解探究的问题&&任务定义
②Identify source of information&Information Seeking
确认信息资源&&信息搜索策略
③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Location & Access
获取相关信息&&定位和搜索
④Select a solution&Use of Information
选择一个答案&&运用信息
⑤Integrate the ideas into a product--Syn-thesis
把观点整合到作品中&&整合信息
⑥eXamine the result--Evaluation
检查结果&&评价
即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模式、方法、工具、技术、程序。
2.&动作技能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属于人的实践活动(而知识学习属于人的认识活动),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未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是人的外显行为的学习。
⑴两类学习的区别:
①从学习的分类来看,动作技能的学习是比知识的学习高一层次的学习行为,它不仅有知,而且有行,是知与行的统一。
②知识的学习是以对概念的理解为基础,而技能的学习则必须以对一系列操作程序的掌握和驾驭为基础。从记忆的类型来看,技能的学习不仅要运用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更需要运用&动觉记忆&,也就是如何运用神经系统来支配骨骼肌肉等一系列复杂操作活动和驾驭能力之经验的记忆。
⑵动作技能的内在心理结构
心理学家还对动作技能的内在心理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动作技能分解为认知成分、知觉能力、协调能力、个性和气质特征等四种成分。
①认知成分:指学习者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提出周密的计划。一般来说,操作水平越高,越需要作出判断、采取对策,对认知成分要求越高。
②知觉能力:指学习者必须对动作技能作出准确、敏锐的辨别和反应的能力,特别是对反应线索的知觉能力。
③协调能力:指学习者对组成动作技能的各部分动作的方向、幅度、速度、力量和顺序的选择能力、准确的调节能力,以及内部心里控制和外部动作的协调能力。手眼协调、手脚协调等。
④个性和气质特征:冷静与放松,情绪愉快且稳定,成就动机强,自信心强,自控能力强,意志力强等个性因素也是动作技能的重要成分。发男生和女生的不同。
⑶动作技能的学习的要领和考核成分
重点是掌握操作程序,达到操作自动化。必须以真实的任务驱动。学习的三个阶段:
1&掌握程序化知识,2&获得动觉记忆;
3&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
4&自如应用技能。
动作技能的学习要及和个性化的指导。动作技能的考核要考核具体操作。如我们本课程的考核。
3.&社会规范学习
(1)社会规范的本质、功能及其学习的复杂性
社会规范也又称作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用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调节个体与群体、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由此来实现对社会的调控,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发展。
社会规范从主体内部来讲,是个体所获得之社会交往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内化,同时又受到社会文化传统的熏陶和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与道德观念、社会舆论的规范与制约。
社会规范的学习要比知识的学习和动作技能的学习更加复杂。我国的心理学家冯忠良先生指出:&规范的学习是在认识与实践基础上,在头脑中构建起相应的品德结构而实现的。在规范的学习中,既要确立规范行为的需要及动力机制,又要确立规范行为的定向与执行机制。其中既包含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括行为规范的执行及情感体验等问题。&(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8年版第113-114页)
(2)道德规范与当前德育之误区
社会规范规范中最核心、最典型的是道德规范,而道德规范的学习与教育就是我们现在最重视、却又最缺乏深入学术研究。原因:一是道德规范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道德教育的复杂性;二是不了解社会规范的学习与知识、技能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学习类型,把知识的灌输与考试模式照搬照套到道德规范教育中来。
(3)德育的本质及其与智育的主要区别
本质:道德是规范人的行为之价值尺度。德育的目标培养、塑造个体的品德、信念和行为习惯。
区别:第一,智育中主要解决&知&的问题;而德育中则要解决&信&的问题。如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这是德育超出智育的目标和要求,这也是德育比智育更困难的地方。第二,如何促使受教育者将道德认识与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道德教育要实现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两层次转化,这才算实现德育的目标和要求。
但是,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性、道德支配,而且受个体感性欲望和眼前利益所驱使。这一方面需要有强烈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追求,另一方面则需要坚强的意志力。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是个体调节自身行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培养和发展这种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正是道德教育的实质所在,也是德育与智育的区别之所在。
(4)东西方道德教育共同面对的时代挑战
专家们警告说,全球性的道德危机一旦来临,其恶果决不亚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与这样的德育观相适应,必须探讨道德教育的复杂规律并创建各种道德教育的现代形态。在这方面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卓著,尤其是以班图拉&社会学习论&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以艾里克森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第三种力量&,以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发展学说。
4.1.2&依据学习方式划分学习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研究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他在认知领域对学习从两个维度分类,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学习者的理解程度,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学习是指学习没有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或学习者在学习中并未理解材料间的意义联系。例如,幼儿能背几百首唐诗。这种学习建立在&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基础之上。机械学习也是必需的学习方式之一。
有意义的学习指通过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联系而掌握学习内容的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要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有三个先决条件:
(1)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即新旧知识在人类认识范围内可以建立实质性的联系;(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的学习心向,有一种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愿望。任何学习,只要符合以上条件,就是有意义学习。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接受现成的概念、结论、原理,它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在接受学习中,学习者不需要独立发现学习对象的特征和联系,仅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基础,把学习材料归纳于自己的知识和操作方式的认知结构即可。
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材料一般以未有定论的实际性材料为主,不是现成的结论。发现学习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基础,是学习者对信息的重新组织和意义转换,从而发现学习对象和现象隐蔽着的特征和联系。
3.四种不同学习方式的交叉关系
奥苏贝尔以一个图表对这四类学习及其关系进行了对比,P-134
奥苏伯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绝大多数都是有意义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主要是靠接受言语传授。有意义接受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基本形式,在教师的言语讲解和指导下,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和主要方式。
针对&一切接受学习都是机械的,一切发现学习都是有意义的&这一看法,奥苏伯尔指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者既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有意义的,这必须以学习所处的条件而定。例如: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法,有的学生在机械学习,而有的学生却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有创造性地学习,那么这些同学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同样道理,即使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新知,但如果学习者心不在焉,不主动参与,他的学习就只会是机械而无意义的。
4.1.3&依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划分学习类型
上述两种分类都是基于心理学对学习活动的研究。美国当代教育学者马厅的分类与他们不同。他从社会的角度观察了学习者,以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来划分学习的类型,马厅对学习分类如下:
1、教师传授式的学习:用这种学习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其实只占了人的一生中所学知识的10%,这种学习方法最传统,但在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却是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
2、学生自主选择式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习内容与学习者本身会紧密相连,其方法包括探索、试验、自我教育、调查和保持好奇心;
3、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人们在学习语言、文化、习惯及一些社会规则和行为时常用到这种方法,尽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学习,但实际上人们70%的知识都是通过这种方法习得的;
4、通过反思学习:人们在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反思时,常常会产生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观点,这种学习需要一定的内在的能力,如综合、创新、直觉、智慧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等,通过反思学习有利于灵感的突现和创新意识的激发,但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使用这种学习方式的仅占1&2%。
4.2&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以上所介绍的几种学习分类尽管各不相同,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分类都是从学习客体或学习对象的角度所作的学习分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从学习主体的角度对学习者进行分类研究,揭示不同学习者在学习方面所表现出的复杂个性差异。比如,不同个体对外界信息刺激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的不同,由此形成了学习者在学习上的不同类型与不同风格,主要表现在时间偏好、感知觉通道、知觉风格、思维方式、大脑优势半球、动机与情感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有助于每个学习者更深刻、更自觉地反思和了解自己的学习个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4.2.1&个体差异与422&423&424&425&个性化学习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习者。每个学习者的学习就象他的指纹一样独特。因此,最高效的学习就是符合学习者个性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未能做到因材施教,总是习惯于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习者的个性,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个别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又称个性差异、个体差异。通常指个体在内在身心结构和外在行为习惯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在生理方面,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性别、年龄、身高、体质、体能、感知觉、以及种族等方面的差异;在心理方面,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智力类型、兴趣、爱好、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差异,也有的学者将个性心理差异进一步区分为智力的差异与非智力的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4.2.6&学习者学习风格的个性差异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的习惯、偏好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活动方式。
1.学习者的生理差异
学习者的生理差异可以从学习时间偏爱、感知觉通道的偏爱、学习环境的偏爱等几个方面来了解。
⑴学习时间的偏爱
①清晨型(即百灵鸟型):这类学习者在清晨的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②上午型:这类学习者在四个时间段中,上午学习的效率最高。(见图4&2:清晨型和上午型)
③下午型:这类学习者偏爱下午学习,这时学习效率最高。在四种类型中,该类型的学习者较少,但确实存在。
④夜晚型(即猫头鹰型):这类学习者在夜间大脑高度兴奋,且特别清醒,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效率特别高。
⑵感知觉通道的偏爱
人们接受信息、进行学习,要借助不同的感觉器官,如凭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摸等。一般,只使用视觉通道,仅能记住材料的25%,只使用听觉通道,能记住材料的15%,而视听结合,使用多通道参与学习活动,则能记住材料的65%。不同感知觉类型的学习者,在学习上有不同的表现,所应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从感知觉方面看,学习者主要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三种类型:
视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而学习。喜欢通过图片、图表、录像、影片等各种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达信息。他们将所听到的事情想象成图像,将所要说的话以形象来取代。他们通过观察所学到的,往往比从交谈、聆听或是实际习作中所学到的东西还要多。在学习上,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涂写,要比阅读文字或聆听语言更有效。这种类型的学习者喜欢阅读,而且能够比较容易地从书本上吸收知识。他们能将所读的文章轻而易举地记住,并转换为口语,因而在复述或书面测试中容易取得好成绩。他们一般都很自信,而且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学习有自主性和计划性,有时还具有创造性。但由于过于认真而缺乏一定的表现力,举止呆板,书呆子气很重,由于过于自信,也表现出一种自负的倾向。
听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喜欢通过讲授、讨论、听磁带录音等口头语言的方式接受信息。
这种类型的学生上课一般都能力认真听讲,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他们的劣势在于过多地注意原有的知识,有时可能会影响他们潜力的充分发挥。
动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双手和整个身体运动进行学习,如通过做笔记、在课本上划线、亲自动手操作等来学习。他们不喜欢老师整堂课的讲解和板书,也不擅长言语表达。他们往往在体育、自然、课外活动等需要他们动手操作、实验的学科中表现得较为突出。这类学习者往往比其他学习者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这种学习类型的学生做事一般都比较守信,而且一旦集中于某事,就会做出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忽冷忽热,虽精力旺盛,但由于热衷于太多的事项,最后常常是一无所成。
④除上述三类典型的学习者外还有混合型。
⑶学习环境的偏爱
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偏好包括对声音的偏爱、对光线的偏爱、对温度的偏爱、对坐姿的偏爱等。
①声音偏爱
学习者学习时对声音的偏爱注意表现为三种:
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
喜欢有一些背景音乐
能容忍一定程度的噪音
②光线偏爱
学习者在学习时对光线明暗有不同偏爱,有的喜欢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学习,有的喜欢在光线柔和、偏暗的环境中学习。
⑶温度偏爱
学习环境中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反之,室温偏高或偏低,都不利于学习。学习者对温度的偏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喜欢在温暖的室内学习,另一种是喜欢在凉爽的室内学习。
⑷坐姿偏爱
学习者对学习时的坐姿有不同的偏爱,有的坐姿正规,喜欢固定座位,端坐在桌前看书学习效率较高;有的学习时坐姿随便,喜欢随遇而安,或坐或躺在地毯上、椅子上、沙发上、床上。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坐姿统一,就没有考虑到学习者对坐姿偏爱的特点。
2.学习者的心理(认知风格)差异
学习者在学习上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知的差异,其中有智力、知觉方式、解决问题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二是非认知的差异,包括性格、社会需要、焦虑水平、学习坚持性等方面的差异。
⑴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差异
场独立型者往往倾向于以内在的参照而不是外在参照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对他人不感兴趣,喜欢孤独的与人无关的情景;社会技能低,不善于社交。
场依存型者则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情景中区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对他人感兴趣;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社会技能高,善于察言观色。
⑵思维方式的差异
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的课程和教学教授安东尼.格里高采用新的分类: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有序思维与随机思维。他把这两组思维类型交叉,从而形成四种思维类型:
具体而有序的思维者:他们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他们以有条理的、有序的、线性的方式加工信息。对他们来说,现实是由他们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所能感觉到的东西组成的。他们能够很容易地发现并回忆起细节,轻松地记住具体的信息、公式和规则。对这些人来说,&亲自动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具体而随机的思维者:他们是实验者,像具体而有序的思维者一样,他们是以现实为基础,但是更愿意采取试错法。他们经常有直觉的跳跃,这对于真正创造性的想法是十分必要的。他们有强烈的发现、选择并按自己的方式行动的需要。如果你是具体而随机的思维者,那么运用你的分散思维能力,相信从不止一个角度看事物会很有用。使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给自己最后期限。接受你要求变化的需要。
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通过深思组织信息,并能在自由的、注重人的环境中更好地发展。对于这类人来说,真正的世界是感觉和情绪的世界。他们的头脑通过深思来吸收和组织思想、信息和观念。如果信息是拟人化的,他们记得最牢。当他们处于一个组织严密的环境中时,他们会感到受压抑。如果你是一个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那么运用你天生的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清楚地认识到强烈的情绪是如何影响你的注意力的。通过合作发展你的学习能力。先看一下总的情况,注意要允许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工作。提醒你自己通过大量可见的提示来做事,例如把彩色的标签贴在你能看见的地方。
抽象而有序的思维者:喜爱理论和抽象思维的世界。他们喜欢用概念思维并且分析信息。他们的思维加工是逻辑的、理性的、理智的。他们可以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和研究科学的人。对他们来说,他们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东西上,例如关键点和重要的细节。抽象而有序的人所偏爱的活动是阅读,当有一个项目需要研究时,他们会一丝不苟地做。通常,他们喜欢单独工作,而不是在群体里。如果你是一个抽象而有序的思维者,给你自己一个逻辑方面的练习,增进你的智力,把你自己引向高度结构化的环境。
⑶左右脑差异
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存在着差异,且两半球各有相对的优势。神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所能有效加工的信息种类是不同的。具体地讲,那些属于左优势半球(右利手)的人,更善于对语言、逻辑及时间性的信息进行加工;而那些属于右优势半球(左利手)的人,更善于对那些非语言的视觉和空间信息进行加工。
左右脑在结构上的对称性和功能上的差异性,可通过以下图示做大致的概括:
可见,左脑优势者是以逻辑的方式吸收信息,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将各种信息按时间顺序排成一个连续的系列,然后再对问题做出反应。右脑优势者通常喜欢先吸收大的整体的描述,他们非常适应于包含了形象、想象、音乐、艺术和直觉的描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将各种信息整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空间关系的组织,然后对这个空间组织进行整体性反应。
根据个体的大脑优势半球差异,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分为左脑型、右脑型、左右脑混合型三类。
学习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较多地使用左脑。该类型的基本特征是学习工作积极主动,爱用言语的、逻辑的方式处理信息,对细节问题特别敏感,善于分清其主次,抓住重点,做事自觉性、计划性、条理性强,有责任心。
学习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较多地使用右脑。他们的基本特征是:容易接受新东西,空间概念较强。喜欢以直觉的方式处理信息,善于把握整体,喜欢灵活的规则和活动,需要自律训练。喜欢趣味性、形象性的学习材料。
⑶左右脑混合型
个体兼有左脑型和右脑型两者特点。对左脑或右脑的偏爱取决于学习情景、学习任务的性质等因素,有时较多地使用左脑,而有时较多地使用右脑;左右脑之间的联系有的紧密,有的不紧密。
面对各类学习任务,有些学习任务需要左半球参与得多些,有些则需要右半球参与得多些,还有些要求左右半球同时参与的程度基本相当。不过总的说来,混合型兼有左右脑两者的特长,因而适应性更强,尤其在完成复杂任务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3.情感和意志的差异
⑴意志力差异
学习意志力指个体为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地克服困难的能力,通常以学习者每次学习活动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为标志。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意志力表现不一,有的学习者在完成一项较难任务时,做事尽力而为,坚持不懈,克服困难,面对挫折不气馁,勇往直前直至完成任务;而有的学习者则责任感轻,做事松松垮垮、坚持性差,随便应付了事,一遇挫折就灰心退缩,以至完成不了规定的任务。学习意志力受学习的情境因素、学习任务对学习者的吸引程度、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态度、成就动机、交往动机以及成人的榜样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意志力可以通过中性的或积极性的反馈得到改善,尤其是根据学习者个体的学习目标所进行的反馈。
⑵成就动机差异
成就动机是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内在推动力量。它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默里(Murry)1938年提出成就需要的概念,将它定义为努力克服困难、力求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取得成就的愿望或倾向。此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勒兰(D.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J.Atkinson)等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就动机在各学习者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倾向和水平。
奥苏伯尔(D.P.Ausubel)等人结合学生的学习,将成就动机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1)认知的内驱力。它是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直接指向学习任务的内驱力或动机。这种内驱力在个体身上最早是由兴趣和好奇心所驱使,这种动机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学习活动本身所提供的实际获得的知识。研究表明,认知的内驱力属学习者自发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整个成就动机中是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它是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内驱力。一般说来,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与他所赢得的地位是相一致的。学习者为赢得一定的地位,促使自己去努力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也是学生成就动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动机成分不象认知内驱力那样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完成任务当作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一旦出现手段和目的不一致,即完成了学习任务并没有导致他个人地位的提高,则学习的动机就可能减弱。所以,自我提高内驱力这种动机成分的功利性很强。(3)附属的内驱力。是为得到他人的赞许、表扬而表现出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内驱力。学习者的学习既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地位,而是为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或认可。换言之,学生的学习取决于师长的外在强化,一旦外在强化撤除,附属内驱力就会减弱甚至消失。成就动机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成就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受年龄、性格、人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倾向的特征,构成学习者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解为两种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倾向,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倾向。这两种倾向不同水平的组合,反映了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力求成功的学习者,往往确立相对适中的学习目标,力求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目标,积极进取,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坚持性强,有较好的学业成就;而避免失败的学习者往往把学习目标定得不切实际地过高或偏低,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较高,心情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学习效果差。
4.2.7&多元智能与个性差异
1983年,哈佛大学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以多年的、大量的心血研究出版了《智能的结构》,提出了多重智力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智力理论过分狭隘,以传统智力观为基础的众多智力测验也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能力。以往的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尤其是学校重视的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而忽视了对人类和个体之生存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它能力,如音乐、空间、交往能力等。传统智力测验也许对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在预测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的潜力和表现方面则几乎无能为力。他的研究成果逐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工作者所了解和赞同。
什么是智力?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就定义而言,智力是指对新状况能应付自如,以及不重蹈覆辙的能力。一个人有没有智力,要看他怎样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各种考试和各种需求,而不是智商高低、大学文凭和有无声誉所能决定的。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各自独特的能力,并在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不同方面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拥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多重智力结构,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来个体间的智力差异,问题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聪明,在哪方面聪明。智力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他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至少具有七种不同的&智力中心&。这七种智力是: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交往智力以及自我认识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各种智力由不同的核心能力组成,并以不同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发挥。每个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这七种能力,只是每种能力发挥的程度不同或者各种智力之间的组合不同而已。由于智力上的差异,个人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⑴语言智力。主要与语言的运用有关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诗人、律师、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由记者转变为演说家、作家和政治领袖的温斯顿.丘吉尔。
⑵数理-逻辑智力。主要包括数学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思维等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智力在科学家、数学家、侦探、工程师、会计人员和电脑程序设计人员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牛顿发明微积分、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
⑶视觉-空间智力。主要是对视觉世界的敏锐的感受、理解能力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这类人在思考时,常透过图像思考。对于视觉空间的感受性很强,能变换、重塑各个层面的空间。悠游于这一空间世界的人有建筑师、摄影师、画家、航海家、飞行员和机械工程师。
⑷音乐-节奏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这类人具有这样的智力。巴厘岛的民谣歌手和南斯拉夫的史诗歌咏乐手也都具有这样的智力。任何人,只要听觉敏锐,唱歌时不荒腔走板,而且颇能辨别不同的乐曲,也就具备了这类智力。
⑸身体-动觉智力。指人灵巧熟练地控制身体动作、操作物体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赛车手、手工艺匠、机械技工、外科医生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卓别林就是靠这种肢体动作的灵巧扮演&小流浪汉&的角色,美国篮球运动员麦克尔.乔丹。身手灵敏的人擅于缝纫、木工和模型制作。这类人也喜爱体能方面的活动,如健行、跳舞、慢跑、露营、游泳、泛舟等等。
⑹人际交往能力。即人际交往、沟通、相处方面的能力,表现为能善解人意并能与人融洽相处,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对人的情绪、脾气、心意和期盼都能做出适宜的反应。这些人包括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心理咨询专家、管理者、宗教和政治领袖。他们都是沟通、谈判、社交的高手,也是优秀的教师。例如,印度圣雄甘地。
⑺内省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这方面有能力的人,很能进入自己的感觉,分辨自己各式各样不同的心态,并能运用这种自我来引导自己的人生更臻胜境。他们是十分内省型的人,喜好沉思、默想、探索自己的心灵世界。然而他们也可能非常独立、责任感强,而且自律甚严。这种智力在心理咨询人员、神职人员和哲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哲学家柏拉图。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匿名教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种意义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