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轻跟老年更年期痴呆有什么区别哦?

主任医师&&教授
出诊医院:
2,522人浏览
关注老年痴呆症,提早预防是关键
发布时间:
&&&编辑:韩璎
&&& 浏览量:619
&&&&&& 主持人续续:欢迎来到名医堂,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痴呆这个词很陌生,也有许多人认为这可能就是随着年龄增大、老了之后的正常生理现象。其实,如果老年痴呆早期不重视不积极治疗的话,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我们这次非常荣幸能够请到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韩璎教授来做客名医堂,带我们重新认识老年痴呆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韩璎教授:谢谢主持人,大家好。  主持人续续:韩主任,我们都知道,人老了之后就会普遍有行动不变、记性不好等表现,但是这与老年痴呆有什么区别呢?  韩璎教授:老年性记忆衰退和疾病性老年痴呆是不一样的。正常老化也会有记忆力减退,但是它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老年痴呆的记忆力下降渐进性的,它的斜率用曲线表示也是大于正常老化的。正常情况下,如果大脑内没有老年痴呆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话,就不会进展为老年痴呆。  主持人续续:那老年痴呆是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  韩璎教授:不一定。  主持人续续:不一定啊?  韩璎教授:对,老年痴呆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在65岁之前,有的最早30多岁就可以发病。  主持人续续:三十多岁就能得老年痴呆?  韩璎教授:对。世界上第一例的老年痴呆症,实际上是在200年前法国的一名医生发现的,患者就是一位39岁的女性,她是一位家族性的阿尔茨海默病。  主持人续续:那为什么要叫老年性痴呆呢?如果30多岁都会发病的话?  韩璎教授:老年痴呆症是一个俗称,实际上应该叫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简称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因为散发性的老年痴呆患者发病年龄大多是在65岁以后,就是说占95%的AD患者是在65以后发病的,所以大家就觉得这个病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但是其实AD还有家族性的,它虽然占的比例小,不到5%,但是它也是属于这个病。  主持人续续:哦,是这样,绝大部分的患者还是在65岁以上,也就是老年人这个群体。  韩璎教授:对的,大部分散发性AD患者都是65岁以上发病。  主持人续续:那诱发这个老年痴呆症的病因有哪些呢?  韩璎教授:病因有好多。泛泛地讲,老年痴呆,可以由不同的病因引起,最常见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引起来的,其他还有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还有CBD,就是皮质基底节变性,还有亨廷顿病、脱髓鞘病,也都可以引起痴呆。另外还有就是其他系统性疾病,比如叶酸B12缺乏,严重贫血,还有就是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以引起痴呆,另外做手术全麻,也可以引起一过性的痴呆。还有一氧化碳中毒、癫痫,还有艾滋病、梅毒等性病引起来的神经系统的麻痹性痴呆,等等好多原因。这其中比例最大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主持人续续:那阿尔茨海默病诱发的原因有哪些?就是我听说这个遗传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吗?  韩璎教授:没错,是这样子的。不管是家族性的,还是散发性的,它都和基因有关系。AD具体的病因现在还没有搞明确,但是有几个很著名的假说,比如说Aβ纤维沉积称为上游改变,然后引起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下游改变,引起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然后会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在不同脑区的神经细胞损伤以后就会引起不同的症状,比如说海马主管记忆的脑区,如果神经元坏死了的话,他就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典型的记忆力减退的特点是情景记忆的减退,即发生过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记不清了,另外随着疾病的进展,神经元病变从后向前侵袭整个大脑,当它影响到额叶的时候,他不仅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同时也会出现性格、执行功能、理解判断等各个方面的认知相关的改变,有的甚至于出现精神症状即躁狂、兴奋、打人骂人。所以,这个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仅是会影响记忆力,同时也会影响脾气、秉性,影响其它的认知力,从轻到重逐渐地受损害的认知功能会越来越多,一开始只是丢三忘四,后来可能出现迷路,不认得道,表现为地点定向障碍,再严重就是面孔识别障碍,甚至于连自己家的亲人都不认识了。  主持人续续:那现在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说的老年性痴呆,它的一个患病率有多高呢?  韩璎教授:2009年我们医院在全国36家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医院门诊的认知障碍就诊率的调查,基于这个,还有社区的调查,全国流调的数据显示痴呆的患病率是5.14%,而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是3.12%。就是说65岁以上的人群100个里边就有3.12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主持人续续:那这个比例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韩璎教授:是,相当高了,根据咱们国家的人口基数,13亿人口。  主持人续续:对,所以我经常会在电线杆上,或者是小区门口,看到有老人丢失了家里人特别着急去寻找老人、父母这样,这个是不是一般都是痴呆患者了?  韩璎教授:对,可以这样理解。因为AD患者有地点定向障碍,所以经常会走失,特别是在早期的时候,家属还没有意识到他有痴呆,或者是有走失的风险的时候,让患者一个人出去,上家里附近买点什么东西,做点什么事,结果就突然有一天,患者他就迷路了,走失了。只有当家里人意识到以后,多采取一些措施,这种事情才可能会减少。  主持人续续:就是这个老年性痴呆,这个疾病是不是会引发我们大脑里的一些什么样的结构发生变化?我听说什么变成海绵体什么的,是不是有这样的?  韩璎教授:就是细胞内的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外的老年斑沉积,这个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典型的病理表现。早期的时候,由于科学的局限性,只能在死后尸检做病理看到这个,得到确诊,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PET检查,特别是有了分子标记物PET,就可以在活体上看到这个AD典型的病理特征老年斑,也就是说,当人的大脑内能查到这个的时候,就说明大脑有AD相关的病理生理侵袭了,我们管它叫AD-P,然后从AD-P到AD-C,就是患者从出现大脑病理改变到表现出临床症状,是需要有一个时间的,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平均十几年。  主持人续续:是先在大脑里有疾病情况了以后,然后过几年以后才会有病的表现。  韩璎教授:也许短则几年会有表现,长则几十年,这个潜伏期是为什么不同?就是因为人脑它有储备,知识储备、认知储备。就是说你如果受教育的程度高,你的认知储备强大,即使当你的脑细胞受到了侵袭之后,你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或者其它的认知障碍,什么时候会出现症状呢?只有你的储备来不及代偿大脑病理损害的时候,才会出现症状,也就是说,反过来你出现症状了,就是表明你脑内受了AD相关的病理侵袭以后,你的大脑没有办法完成它本来可以完成的事情,就是失代偿了。我们知道它是退行性变性病,是不可逆的,我们用的药在早期才会有效,越早期效果越好,到了晚期的时候就寥寥无几了那个效果。  主持人续续:那老年性痴呆这个疾病是不可逆的吧?  韩璎教授:它是不可逆转的,它是退行性变性病,它只能越来越重。  主持人续续:那我们药物的作用实际上也是推迟它发展的进度?  韩璎教授:对,从递质代谢的学说来说,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它是由于乙酰胆碱递质缺乏引起来的记忆力减退还有相关的情绪方面的改变,都是递质之间相互作用,那么它这个递质缺乏,我们就补充它的递质,就抑制使这个递质进一步酶解减少的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这些东西,从而另一个角度增加递质。因为我们现在治疗老年痴呆最常见的药一种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它的代表药有两个,目前国内有安理申和艾斯能,艾斯能它的特点就是双重抑制,把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同时给抑制了,使AD患者的大脑中增加更多一些的胆碱递质的含量,通过这种补偿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症状,如果是在早期,效果会很好。  主持人续续:就是到了晚期的话,实际上药物的作用也会变得微弱了。  韩璎教授:对了,没错,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人群当中,要大力地开展科普宣传,国人对于这个病的认识还远远地不够,媒体宣传得远远不够。所以,有好多高级知识分子、教授,都走失了,家里人还说,我们家老人其实没什么,就是找不着家了。  主持人续续:这个已经太有什么了,都已经找不到家了,说明已经是发展得很严重了。  韩璎教授:没错,都到了疾病中期,起码是个中度痴呆了,教授的家里人都没有认为他是痴呆。  主持人续续:那这个疾病的话,受教育程度是不是有影响?  韩璎教授:受教育程度高,他知识储备高,他的代偿能力强,受教育低,知识储备低,他代偿能力差,就是说同样受到了相同的病理侵袭之后发病的早晚不同而已。  主持人续续:那就是学历高的人,其实发病得更慢,然后他更不容易被发现,可以这样理解吗?  韩璎教授:隐蔽性更大一些,代偿能力强,甚至有天花板效应,他脑内已经有了病理改变之后,你给他检查神经精神心理量表,还是满分呢。这叫天花板效应。  主持人续续:哦,那所以就是我们经常看到走丢的可能真的是老教授会多一些是吧?  韩璎教授:那倒也不一定,就是说它不分你是什么年龄层、知识层,像这个病的侵袭,美国的前总统里根,英国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这么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也不可避免遭到这个疾病的攻击,是不是?它不分你的地位、知识,只不过就是如果你有了知识储备多一点,可能会发病得晚一点,如果你的寿命不那么长,在你有生之年不表现出来,但是如果你活得足够长,你只要体内有这个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早晚会表达出来,会发病的。  主持人续续:可是我们说到这个病早期的症状您有谈到,其实跟人的衰老其实很相符,那是不是现在这个疾病早期的发现率比较低呢?  韩璎教授:对,是,目前在咱们国家早期发现简直是太低了。  主持人续续:太低了?  韩璎教授:对。它虽然和正常老化有一定的相似,另外它有隐蔽性,它起病是隐袭的,而且是缓慢进展的,所以如果要是脑袋里没有这个意识的话,就不会意识到这些是病理的。就觉得上了年纪,丢三忘四,是正常现象,老糊涂,所谓的老糊涂,其实都是不应该的,正常情况,无论你活到多大年纪,你都不应该糊涂。  主持人续续:不应该糊涂?  韩璎教授:对。特别是和你的年龄不相符的相对快速的认知下降,你就应该检查了。其实这个病的病理改变在人脑内从20、30岁就开始了。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主持人续续:20、30岁就开始了?  韩璎教授:对。  主持人续续:其实我们早早地就应该有这个意识?  韩璎教授:对。  主持人续续:那其实我觉得有这个意识的人应该还是比较少的。  韩璎教授:太少了。  主持人续续:然后觉得太遥远了,然后说到痴呆好像又有一点贬义。  韩璎教授:这不应该,这是一个疾病,就像癌症、高血压,都是疾病,不应该有羞耻感,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  主持人续续:您遇到的患者没有这样的吗?说他老年痴呆,给他定义这个疾病的话他心理上会有负担。  韩璎教授:会有抵触的,有这样的人,会有负担,但是能到医院来看的,就诊的,绝大多数还是能有正确认识的,那些没有正确认识的,根本就没有来医院。不管他到什么程度了,他觉得这是正常的,他就不会就医,他就不会去医院,他看不见医生,看见医生的都是能正确理解这个病的,正确看待这个病的。有一个主观愿望,想救治的,才会到医院来。而事实上不管你是否承认,是否意识到,它这个病的存在都是会不停地进展的,你干预不干预,你认识不认识,你承认不承认,这病它都摆在那儿的。  主持人续续:都存在的,还是要进行积极的治疗。  韩璎教授:对,特别是早期发现,早干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持人续续:那如果我们有这个意识,想积极地主动地来判断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疾病,就是我们每年的这种体检或者是其它的一些检查能不能做这种相关的检测呢?  韩璎教授:通常泛泛的体检是查不到这个的,只是检查一些简单的生命体征,血常规、生化,是不会查到神经心理量表的,而这个记忆力减退、认知下降,它的量化的检查也挺重要的,就是神经心理量表的检查,这个一定要到三级甲等医院有这个专科的医院或者是找专门搞这个研究的医生来做,不是所有的神经科大夫或者是哪一个大夫他都能做这方面的检查的。这一定得是经过了专业培训,得多年的经验的积累之后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主持人续续:那所以,我这样理解是不是对?就是我们早期发现率比较低的原因就是不光是我们大众的意识的问题,还有我们国家的医疗条件?  韩璎教授:哎呀,你说的太对了。  主持人续续:就是两方面的原因,其实都应该加强。  韩璎教授:对,其实有些患者,早期的患者来到了医院,经过了医生的眼和手,但是医生并没有抓住他们。  主持人续续:哦,是这样的,其实也是还是比较遗憾的。  韩璎教授:对呀。  主持人续续:那其实老年痴呆这个严重性,我觉得大家会觉得,哎,就是人傻一点、笨一点嘛,可能对我的生命也没什么影响,我觉得也不会诱发一些其它的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那这样理解对不对?  韩璎教授:这是不对的,大不一样,不是简单的傻一点,傻到啥程度,拿着牙膏不知道刷牙,方便不知道去厕所,打开冰箱门去方便,这不仅仅是傻一点了,有的人再严重的就是裤子里拉、裤子里尿了。他找不到厕所,干着急,也不会解裤子了,他就失用了,胳膊腿是好的,但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什么东西该怎么做。这个他会逐渐地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定义痴呆,首先的一条基本的就是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才能叫痴呆。就是由于你的认知下降,导致你的日常生活能力受损了,这个才叫痴呆,反过来说你痴呆了就是会影响你正常生活能力,原来会骑自行车,现在不会骑了,原来你会开车,现在开不了了。  主持人续续:那对生命有没有影响呢?  韩璎教授:也会有影响啊,它很容易引起并发症的。  主持人续续:那其实对家里人来讲,也是一种负担。  韩璎教授:太大的负担了。  主持人续续:有一个人完全不能生活自理的话,这个想想有一点可怕。  韩璎教授:除了体力的,最重要的还是精神折磨,尤其是照料者,这些其实咱们国家没有太重视这个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治疗,他们其实都非常需要心理关爱。  主持人续续:护理人群都需要心理关爱,就别说本身的患者了。  韩璎教授:其实患者真正地傻了他就没有什么意识了,真正到了痴呆的时候,他自己并不怎么有意识,并不怎么感觉痛苦,痛苦的是护理他的人――照料者。  主持人续续:那得了这个老年痴呆以后,大概他的一个生命期还有多久?  韩璎教授:这个因人而异,泛泛地说,短则几年,长则甚至如果护理得好,能十几年、几十年都有。平均是八到十年,这跟护理密切相关。  主持人续续:那我听说是不是性格比较内向的人,还有就是这种孤独或者自己生活的老年人更容易得这个老年痴呆呢?有没有影响?  韩璎教授:这个就看因果了,像是肌肉运动会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大脑的运动会防止大脑的老化,经常是一个人独处不说话,不和人交流,这个有可能会导致你的认知的下降,但是它不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它只是一个环境因素,根本原因还是我刚才说的,你脑内有AD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主持人续续:那我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一位外国的作家,写那个《百年孤独》的那位作家,他是在得了淋巴癌的过程中才发现了自己有老年痴呆,那其实除了遗传因素比较严重的病症,是不是也有可能诱发这个老年痴呆的发生呢?  韩璎教授:这个有可能,刚才我说了,导致认知障碍、严重的痴呆的原因,不仅仅是阿尔茨海默病,还有其它的病也可以,其它的变性病还有其它的系统性疾病,还有脑血管病、脑外伤也可以导致痴呆。好多原因都可以。  主持人续续:女性的患病率是不是比男性要高呢?  韩璎教授:有这种现象,但是具体的真正的原因还没有找到,有人的说法是可能由于女性的年龄比男性长。  主持人续续:我听说像高血压、高血脂这一类的患病人群他的风险因素也是比较高的?  韩璎教授:对,没错,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现在看来他们同样也是AD的危险因素,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简称AD,有一种学说就认为老年斑可以引起Aβ聚集、神经元细胞坏死,现在认为如果老年斑阳性的这些人群,由于血管的危险因素也可以导致老年斑聚集,神经元细胞坏死。  主持人续续:那如果一个人她身上合并了几种危险因素,又高血压又高血脂,又是女性,然后家里还有这种遗传因素,那这样的人群是不是应该特别地注意,然后每年都应该去做一次检查呢?  韩璎教授:你说的对,没错,就是危险因素多的,风险肯定就是大,重视是最好的了,至于记忆力减退的主诉有没有意义,就是看他自己跟自己比,纵向比,是最有意义的。如果这个人生下来就傻乎乎的,那就没有意义,这不是我们所说的老年痴呆。就是说我自己跟我昨天比,今天跟昨天比,今年跟去年比,或者今年跟五年之内我的认知情况比,是下降了,这个是最有意义的。现在国际上提出了一个主观认知下降的概念,就是说的记忆力减退的主诉,不管客观检查是否达到了轻度认知障碍,或者是痴呆的标准,只要有认知下降的主诉,这样的人群,就是叫做主观认知下降人群,这样的人群比没有主诉的人群相比它的老年痴呆的发病率要高出很多倍,如果从60岁吧,从60岁的时候,有主诉了,就要到医院去就诊,然后每年查一次,连查五年,这个是最最有意义的。  主持人续续:还有这样的?需要做这样相关的一个检查?  韩璎教授:对。  主持人续续:那其实刚才您有提到,就是说这个老年痴呆它的一些,它是一个慢性疾病嘛。  韩璎教授:对,没错。  主持人续续:然后它的症状又不是特别地明显,那么我们去医院应该做怎么样的检查方法?  韩璎教授:就要找对人。  主持人续续:先要找对人?  韩璎教授:对,你找的这个医生是了解这个老年痴呆的,最好他是做这方面研究的,他手头还有资源,还可以给你节省一定的检查费用,比如说神经心理量表检查给你免费了,然后核磁共振的钱给你免了,甚至于PET-CT、PET核磁的钱也给你免了,不但可以给你省钱,还能够给你更加系统、全面、科学地检查,而且还能每年给你提供一次免费的复查,而且最最重要的,他对这个感兴趣,对这个了解,诊断的准确率也高,重视度也高。  主持人续续:那是不是在做学术研究会有一些这样的便利?那我们其实通常去医院看没有这么好的福利的。  韩璎教授:没错,这个只是不同的大夫他手里有不同的资源,他用他的课题来支付这笔所谓的给患者免掉的费用,都是课题经费来支付。  主持人续续:那我知道,我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在全国的神经内科非常领先的一个地位。那其实我们也是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早期发现的话。  韩璎教授:我们科的大夫,100多个大夫里有30多个大夫是搞这方面研究的,所以我们这个研究的团队是很强大的。而且有好多大夫都是手里有课题的,所以都可以给患者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吧。  主持人续续:其实这么多人,这么多经验,在这个方面,那是不是也说明这个早期发现实际上也真的是非常隐蔽,然后有很多的难题需要攻克?  韩璎教授:是。我今年参加的国际AD的年会AAIC 2015,这次大会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科学家都同时是大夫,都是大夫在做科学研究,报告里边都提到了主观认知下降,也就是说早期发现AD,而且对于主观认知下降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研究了,不仅局限于量表和患者的主诉,还有影像学的,核磁、PET、还有血液的、脑积液的,各方面的检查综合到一起,这样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主持人续续:这么多的检查来判断他是不是在早期是一个老年痴呆?  韩璎教授:就是临床前期的,就是没有临床症状的就叫临床前期,临床前期的AD的主观认知下降,这样的人群。  主持人续续:那我想说现在我们医疗的一个水平,能够早期判断,就是他发病早期多少年能够判断出来?他临床上已经表现出来提前多少年能够发现?您明白我意思吗?  韩璎教授: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他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时候,你给他做了相关的病理生理检查,如果出现生物标记物阳性,可以早于他发病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平均十几年。  主持人续续:哦,十几年都可以发现?  韩璎教授:对。  主持人续续:那其实现在我们比较火的说法是基因检测。  韩璎教授:基因分家族性的和散发性的,我们医院现在临床上就开展了散发性的,就是占95%以上发病率的散发性AD的危险基因的检测,这一项检测也可以走医保,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  主持人续续:基因检测现在还可以走医保了?  韩璎教授:可以啊。  主持人续续:那其实我们也是在结合着这种基因检测的一些方法来?  韩璎教授:对,这样可以多一点客观证据,少一点误判。  主持人续续:那真的是一个很综合很强大的一个研究团队。  韩璎教授:谢谢。我们医院神经科对这方面的研究投入的力量是挺大的,如果有相关的有认知下降主诉的,没有痴呆表现的这样的人群来找我,我特别欢迎,可以为其多年追踪检查,特别有利于早期预防。  主持人续续:就是先去您那儿筛一下,然后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个风险,提前十几年就能判断出来你是不是未来可能患有老年痴呆性疾病?  韩璎教授:对,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有效果的,从整体上来说,推迟5年的发病对于这个社会整个医保也是有好处的,它可以降低医保费用的60%。所以,起码在没有彻底治愈痴呆的药物问世之前,早期发现可以推迟疾病进展。今年有一个医药公司在AAIC大会上宣布,他们的药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挺好的,但是他也说了,这个药在早期更有效。  主持人续续:早期更有效。  韩璎教授:对。早到啥程度?就是你临床期没有症状的时候你是不可能给药的,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来干预来延迟,比如说某些可以增强脑的认知的动作,那我经常在我的网站上发这些信息。然后还有就是从地中海饮食,从饮食上可以防痴呆,然后从生活习惯上,行为锻炼上,各个方面,就是你不一定非得用药才算干预。  主持人续续:从生活习惯上也可以来干预?  韩璎教授:对。  主持人续续:那其实我觉得您这个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韩璎教授:谢谢。  主持人续续:利国利民。  韩璎教授:没错。  主持人续续: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找这一部分患者还是挺困难的,他没有症状,那您怎么去找呢?  韩璎教授:你是找不着的,只有患者自己意识到了,他觉得我这个记忆力下降是不是AD的临床前期的主观认知下降啊,我去医院看看吧。  主持人续续:太少了。  韩璎教授:如果要是大众都有了这个意识,都这种时候就来,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现在如果我们单纯从医生的角度想早期发现,只能去社区,去社区又容易给扩大化了,人家没有觉得认知下降,可以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的时候,没有主动去医院就医的时候,也可能抑郁焦虑也可能有记忆下降的主诉,这样可能把这样的人群也给……  主持人续续:圈进来了?  韩璎教授:对,这样就给扩大化了,但是现在也有一个学说,认为所谓的抑郁是老年痴呆的前期症状,这个还有争议,但是据我所知,中科院物理生物所的一位教授他就做了这方面的动物实验,已经验证了,AD前期的临床症状之一就是抑郁。  主持人续续:那您说抑郁,它实际是心理的疾病,其实也有人认为痴呆也有,跟心理因素也有关?那真的是有联系的是吧?  韩璎教授:以前我们认为的就是凡是扫一个CT片,扫一个核磁片,看不出有占位、有出血、有炎症,就认为非器质性的,就把它归结为功能性的、心理性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递质的异常,它也是异常,它也是病理,比如说所谓的抑郁、焦虑,它是由五羟色氨递质代谢的异常引起来的,它不是纯粹的就是说所谓的心理,它也是有异常的物质基础的。  主持人续续:它也是有病理的表现的。  韩璎教授:对。  主持人续续:就是硬件和软件,原来是扫一遍硬件没有问题,就觉得OK了,但其实不管是心理疾病,还是我们可以见到这种疾病,都是有精神原因,也有……  韩璎教授:物质基础。  主持人续续:本身身体自己的这种病理的原因。  韩璎教授:递质代谢异常。有好些患者他就觉得,哎呀,我这个查什么都没有毛病,你干吗给我吃药啊,我不吃,说我是抑郁症,我没有抑郁,我挺开朗的,我热爱生活,我觉得我挺好的,怎么会有抑郁呢?但是你给他补了这方面的递质之后,他就大不一样了。所谓的老太太整天晕晕乎乎,头晕,不是那种眩晕,但是她总是不清醒,然后总是心烦意乱、失眠多梦,你给她吃了以后,她这些现象就消失了,这说明啥?她的的确确就是有病,只不过以前查不出来。现在检查一下她那些递质代谢,你就会发现她有递质的异常,你给她补足了以后,她就有改善,从临床症状上就反过来推。  主持人续续:那现在关于早期的这个治疗方法的话,就是除了药物治疗,刚才您讲的药物治疗,然后还有一些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韩璎教授:还有康复训练。  主持人续续:康复训练也需要在医院来进行?  韩璎教授:对,这是一门科学,康复它不像老百姓想的那样,动动胳膊动动腿就叫康复。  主持人续续:对,我想到康复就是活动活动就行。  韩璎教授:不是的,它是一门科学,它很复杂,它涉及到很多物理方面的知识,电学方面的知识等等科学方面的知识,现在据我所知,香港、日本设计的那些软件,在电脑里,老人可以从电脑软件上就模仿在社区,比方说怎么从家里出来,怎么坐公共汽车,购票、下车、上商店买东西、付钱,这些就是锻炼开发他的大脑认知的这么一个软件,这是其中之一,还有其它的,比如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康复训练,有早期的,怎么样把他诱导肌张力上来的,这样他才能活动,所谓的运动就是肌肉收缩牵动关节产生运动,都是软瘫,肌张力低的时候他是没法运动的。到了晚期的时候,肌张力高了,你又得通过某些康复的设计,让它肌张力降下来,这些都是一个非常深奥的科学,所以千万别想康复就是动动胳膊动动腿,一定要到专业的康复训练中心。  主持人续续:那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治疗老年痴呆,不光是我们神经内科自己在搞的事情,是要联合很多科室?  韩璎教授:对,没错。  主持人续续:一起来做的这样一个?  韩璎教授:对。  主持人续续:那如果一个早期的患者的话,那您这边除了给他,我们在做,您刚才有讲到做科学研究的话,其实包括康复这一部分,包括心理辅导这一部分,是不是也在一起做?  韩璎教授:对,没错,荷兰的鹿特丹大学他有一个记忆中心,就是一个多学科的团队,无论有认知下降主诉的也好,轻度认知障碍也好,痴呆也好,这样的患者来到他们这个团队之后,一天就可以把所有的全套的检查都做了,包括神经心理量表、包括核磁,包括PET,包括血、脑积液,各项检查,这不是一个综合的团队能够完成吗?所以现在科学发展到今天,团队作战、交叉学科合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闭门造车、单打独斗那个时代早就落后了,临床大夫也只能是一个一个地针对一个一个的患者。而要是搞科学研究,他可以把这个研究成果受益于一大批人,整个社会,所以临床大夫也要搞科学研究,患者也应该支持科学研究,努力地如果能够为科学研究做一个受试者,也应该觉得挺光荣的。  主持人续续:对的,是的,其实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  韩璎教授:对人类,对社会,对自己的后代。  主持人续续:那实际上我们在这个疾病的一些治疗理念上面,也还是跟国外来学习的?  韩璎教授:对,我们要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最近有一部电影叫《依然爱丽丝》,英文名字《Still Alice》,你看过那个吗?  主持人续续:没有。  韩璎教授:那个就是AAIC协会支持拍的一个电影。  主持人续续:关于老年痴呆?  韩璎教授:关于家族性AD,主角是一个语言学的教授,她在50多岁的时候发病了,整个心路历程,因为她是家族性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突变,他的后代就有这个基因携带,但不是百分之百,三个孩子里有一个测了,是没有,有一个测了是有的,另一个是拒绝检测,拒绝承认现实。而那个测了有遗传基因的孩子她正好是要怀孕,然后呢,她就通过科学技术,就把受精卵先检测一下,看看是否携带致病基因,然后选那个不携带AD家族遗传基因的进行胚胎培植,这样就可以预防下一代的发病。这不是科学进步吗?  主持人续续:这个感觉,挺好的。  韩璎教授:对。  主持人续续:然后把它科学处理,其实可以避免很多这种疾病的发生。  韩璎教授:对,科学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你面对现实、承认现实,还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续续:那说到老年痴呆,我就想到很多人可能会把帕金森跟老年痴呆混淆,这两个疾病有没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  韩璎教授:这两个疾病相同的地方都属于变性病,不同的地方,帕金森它主要是锥体外系受损,主要是运动系统的症状,肌张力高、震颤,而阿尔茨海默病它主要是记忆力方面的减退,认知方面的减退,虽然帕金森在晚期,十年以后通常也可以合并痴呆,认知下降,但不是百分之百。这是两个病,不是一回事。  主持人续续:就是帕金森的话其实主要表现是运动方面,他脑子其实里面问题?  韩璎教授:可以很清醒。  主持人续续:到最后,帕金森到最后的话,听说也会变成痴呆是不是?  韩璎教授:晚期可以合并痴呆,好多神经系统损害都可以合并痴呆,还有亨廷顿病,还有皮质基底节变性,多系统萎缩,等等等等,都可以合并,同时存在认知障碍或者痴呆。  主持人续续:就是很多神经系统的疾病到最后其实比较严重的都基本上会痴呆?  韩璎教授:对。诊断一个病就看它最先侵袭的是脑的哪个部位,最先受损部位不同,首先出现的症状不同,对于判定疾病的性质非常重要。  主持人续续:明白了,明白了。其实今天我们谈了很多,到最后的话,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就是关于老年痴呆是不是可以预防的?然后有一些平时是不是有一些护脑的方法,能够帮我们保护我们自己的大脑?  韩璎教授:老年痴呆,说起来挺悲观的,这个病不可治,变性病不可逆转的,但是如果要在早期发现也是不一样,也是能做点什么的,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是非常好的,早发现的前提就是大众都有这个意识,媒体广泛宣传,然后有了这个前期症状的,就是主动去医院就医,不一定到医院就一定是非常大的大病才到医院,你可以是预防为主,上医治未病,一分预防胜于十分治疗,所以最好老百姓能有这个预防的意识。  主持人续续:主动就医。  韩璎教授:对对,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可以在网上来搜相关的那些非药物干预的方式。然后还可以到医院跟医生交流,听医生的指导,都需要做什么,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定要让医生见到受试者。  主持人续续:那像我们年轻人的话,是不是吃一些食物的话也能对大脑有好处?比如说三个核桃之类的?  韩璎教授:食品这个肯定是没有坏处的,只要你别刻意地怎么着,没有必要地用过度地用一些什么药,那都是有好处的,核桃、大枣、坚果这一类的,都是可以的,但是什么都是要注意适量,什么有好处都不能过量,运动有好处也不能过量,死气白咧地运动,有可能造成心跳猝停、心肺过度运动造成损伤,还有运动关节的损伤,什么都是要适量,在你体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坚持。  主持人续续:这个也是最难做到的。  那好,那我们本期节目就要到此结束了,听了韩主任的一番话,对老年痴呆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非常感谢韩主任做客我们本期《名医堂》。期待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结束)  本视频的腾讯链接/zt2015/mingyitang/116.htm  韩璎教授出诊:  详情及预约电话:010-
擅长:痴呆、脑血管病、周围神经及肌肉病
擅长:各类肌张力障碍病和运动障碍病,癫痫病的诊断治疗
擅长:抑郁、焦虑、头痛、头晕、失眠、脑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与痴呆。
擅长:癫痫、脑血管病、头痛
擅长: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遗传病、癫痫、眩晕
副主任医师
擅长:癫痫、脑血管病 头晕 失眠
擅长:神经肌肉疾病、失眠及睡眠障碍疾病、抑郁症等
擅长:偏头疼、神经系统变性病的肌肉病及其伴发的心理障碍、脑卒中、脑血管病、失眠等、运动神经元病、癫痫、心身疾病及神经症(包括抑郁症、惊恐障碍、焦虑症、身躯形式障碍、适应障碍、睡眠障碍等)
副主任医师
擅长:癫痫、神经肌肉病、脑血管病
擅长:中西医治疗脑血管病、帕金森氏病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更年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