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北京人的爱情故事头盖骨发现人是谁

1929年冬天.中国古人类学家斐文中发现了第一颗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誉为“中国科学家摘取的第一块金牌 .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的主要根据和理由是 A.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照明.防寒 C.能够制造.使用工具 D.在体质特征上.脑量与现代人一致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1929年冬天,中国古人类学家斐文中发现了第一颗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誉为“中国科学家摘取的第一块金牌”。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的主要根据和理由是 A、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照明、防寒 C、能够制造、使用工具&&&&&&&&&&&&&&&&&& D、在体质特征上,脑量与现代人一致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范文十篇】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范文一:北京猿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初一(3)班
(一)网上找的相关资料
“北京人”头盖骨现世实录
1927年春天,在瑞典古生物学家步林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捷的率领下,周口店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拉开序幕。在荒芜的周口店龙骨山上,技工们刨刨挖挖,并没有引起世人的多少关注,甚至连周口店的村民们也不感兴趣。但是正是这次有规模有目的地挖掘,揭开了人类认识自己起源的新篇章。
北京人的牙齿和肢骨化石
10月16日,步林风尘仆仆地从工地赶回办公室,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他找到了一颗完整的人类臼齿,凭借想象描绘出一个北京猿人的形象,并特意在猿人的脖子上,画上了一朵中国的牵牛花。他在给安特生的信中写到:我们终于得到了一颗漂亮的人牙,这确实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步达生根据这颗人牙,首次提出了一个古人类的新种属——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并认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是第三纪,距今大约50万年左右。
此时在发掘工地上又多了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位名叫杨钟键,他刚从德国留学归来,应翁文灏的邀请前来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他的老师就是发现那颗远古灵长类牙齿化石的施洛塞尔教授;另一位是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地质系大学生裴文中,这一年他刚刚24岁。在工作中,裴文中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和认真的态度,很受步林的欣赏。
尽管由于战争浪费了将近三个月的大好时光,这一年的收获还是比1927年要好得多,总共采集到了500多箱远古动物化石。在收工之前,一个成年人的右下颌骨出现在人们面前,上面竟保存了3颗完整的牙齿,这使步达生感到异常兴奋,在他看来,这些材料足以证明中国猿人北京种的真实存在。
远古“北京人”穿越历史终现人间
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骨
在战火纷飞的上世纪20年代末,中国在科学领域内的研究进入了第一个高峰。1929年,新生代研究室在北平成立,这是一件足以载入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史册的大事。这个研究室,行政上属于中国地质调查所,但是办公地点在王府井附近的协和医学院,科学家是国际性的,它的名誉主任就是协和医学院解剖系的主任步达生。此后,中国研究古代化石的条件已经具备,发掘出来的化石已经无需再运往国外了。很快,周口店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成效:这一年杨钟键和德日进写出了关于周口店地质与古生物研究的初步报告。杨钟键把北京人遗址含化石堆积部分,自上而下画出了10层,在堆积的第6层,动物骨骼的化石含量非常丰富。
根据动物群的性质,德日进和杨钟键确定了堆积的时代明显属于更新世。这种分层研究的方法,为后来的周口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此时周口店的发掘却遇到了低潮。1929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代表,已经有了不愿再投资的想法,主持发掘的专家们也纷纷离去。翁文灏和步达生商量后,决定把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交给25岁的裴文中。执着的裴文中和工人们一起把坚硬的岩石层一点一点地挖开了。
日下午4点,寒风中一轮夕阳挂在北京近郊的周口店龙骨山上。挖掘化石的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人们很珍惜这一年最后的挖掘时间,希望能够有令人振奋的发现。在巨大的洞口深处,技工们挖掘的部位到了特别窄的地方。忽然人们发现,向南方向,有一段伸展的空隙,难道在这里还会有洞口吗?技工们仔细察看,果然是一个洞口,裴文中闻讯后,立即亲自下洞察看。他找来绳子系在腰间,艰难地到了洞底,顺着昏暗的灯光慢慢前行,忽然裴文中看见一个暴露在外的扁圆形东西,仔细观察不由得惊叫出来:“是头骨!”由于天色已晚,有人主张明天再挖,但是裴文中还是坚持要把它挖出来。他用撬棍撬了一下,头骨崩出了土层。从破碎的部分来看,这个猿人头骨比现代人的头骨要厚得多。远古的“北京人”穿越历史的风尘,终于重现人间。
(二)研究价值
发掘出的“北京人”化石起初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侵占了北京,但当时协和医院是美国的机构,悬挂星条旗,侵华日军铁蹄一时不敢踏入。这时,“北京人”化石在这个“保险箱”里还安然无恙。到了1941年,日美关系越来越紧张,为了使“北京人”化石不被日军抢走,协和医院与重庆政府协商后,决定把化石送到美国暂时保管。然而,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日本军队迅速出动,占领了北京、天津等地的机构。极具科研价值的5颗“北京人”头盖骨,连同牙齿147颗、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锁骨等,以及全部山顶洞的人类资料,就在这次转移到美国的途中神秘失踪,留下了一桩至今难解的历史悬案。
对于头盖骨丢失的巨大遗憾,裴文中先生痛心不已。在去年举行的裴文中诞辰百年生平事迹展上,高星对记者说,“1982年9月,裴先生弥留之际牵挂的还是这件事。”
(三)自己的看法
人们的各种猜测:
①有人说可能埋在房山民宅下。 图:
“人类有许多东西都可以不要,但有一样东西却永远不能舍弃,那就是延续我们血脉的老祖宗。,,北京人"丢失之谜,是一个包含着创造与毁灭、文明与野蛮的跨世纪之谜。”
对于为什么要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76年后,遗失化石64年后,再度寻找“北京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如是说。
7月2日,在“北京人”的老家,北京市房山区,当地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至此,中国首个在政府领导下,统一协调民间积极性和政府力量,在全球范围寻找“北京人”的机构诞生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对“北京人”的寻找、再发掘似乎变得比它的发现还要重要。难道这一切只是单纯地为了化石本身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吗?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位于北京房山区的周口店发现了一颗完整的头盖骨,这就是“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把最早的人类化石历史从距今不到10万年推至距今50万年。“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根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提供的资料,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27年正式开始发掘,此后的10年间,周口店猿人洞中先后发掘出土5颗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
发掘出的“北京人”化石起初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侵占了北京,但当时协和医院是美国的机构,悬挂星条旗,侵华日军铁蹄一时不敢踏入。这时,“北京人”化石在这个“保险箱”里还安然无恙。到了1941年,日美关系越来越紧张,为了使“北京人”化石不被日军抢走,协和医院与重庆政府协商后,决定把化石送到美国暂时保管。
然而,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日本军队迅速出动,占领了北京、天津等地的机构。极具科研价值的5颗“北京人”头盖骨,连同牙齿147颗、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锁骨等,以及全部山顶洞的人类资料,就在这次转移到美国的途中神秘失踪,留下了一桩至今难解的历史悬案。
对于头盖骨丢失的巨大遗憾,裴文中先生痛心不已。在去年举行的裴文中诞辰百年生平事迹展上,高星对记者说,“1982年9月,裴先生弥留之际牵挂的还是这件事。”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者之一、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之子贾彧彰说,从日本投降以后,一些学者和民间组织一直在搜寻这些头盖骨化石,但到现在都没有结果。房山区相关部门在1999年也发起过“世纪末的寻找”,后来可能因为资金不足也没有持续下去。
贾彧彰说,从目前来看,有些线索都不太真实,找到“北京人”“我觉得希望不是特别大”。其实,找“北京人”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我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意识。今年正好是抗战胜利60周年,让全民族都意识到“北京人”头盖骨这个宝贵财富是在日本侵华期间丢失的,我觉得这是它的意义。
据高星介绍,关于“北京人”的去向,各种推测很多。有的说它们已被日军破坏,有的说它们被运到了日本,有的则认为已被送抵美国。此外,还有猜测化石已石沉大海、在日军撤退时被留在韩国釜山、可能仍在天津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高星说,我们曾追踪过许多线索,最后证明都不是“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丢失时间长,目前有价值的线索不多,这次再度搜寻“北京人”将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找到的可能性有多大还不敢说。但是寻找“北京人”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化石本身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民族情结,如果能找回化石,不但是一批文物的回归,而且是找到日本侵华的又一个罪证。
多年来,寻找“北京人”的工作一直停留在民间操作和学者呼吁的层面。1998年,以贾兰坡为首的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呼吁有关人士行动起来寻找“北京人”化石。此次房山区成立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是第一个由政府领导的行动机构。
已经丢失的“北京人”倘若有知,也会感觉到这64年的寻觅,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80多年前,全球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惊世而出,沉睡在地下50万年的人类祖先,从此被唤醒。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挖掘出了第一块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当时年轻的中国学者裴文中挖出的头盖骨化石,后来考古学中将这种古人类正式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将人类自身历史整整提前了50万年。1936年,另外三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和一个完整的人类下颌骨,又相继被挖掘出来。一时间,周口店的惊人发现,震动了全世界。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考古工作被迫停止。5个出土的北京猿人头骨化石,被存放进了美属北京协和医学院,由中美学者共同创建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负责保管。四年之后,包括这5个“北京人”头骨化石在内的全部人类学研究资料,在转移到美国的运送途中,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1,“北京人”也许已被毁坏
对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否在世这个问题,有关专家多年来基本持3种态度,一种认为化石还在世,另一种认为化石已经毁于战火,再一种就是对化石的去向态度模糊,认为无法推测。
根据中国古人类学家、最后一个见到化石的胡承志老人讲述,包括“北京人头盖骨”在内的化石当时包了整整6层,而且由内到外相当仔细,即使装到两个没有特殊标志的木箱里,相信就是当时一般的日本兵发现也会上报的。
由于当时战争非常残酷、战事频繁,如果是金银珠宝书画,倒还可能保存下来,但对于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难说日军有如此高的辨别能力。
上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北京人之父”贾兰坡的学生陈淳认为,综合目前各种信息和线索,化石极有可能毁于战火了。找到化石的希望应该比较渺茫。在1998
年,贾兰坡联合其他十余名院士发起“世纪末的大寻找”,但最后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陈淳表示,从目前的资料判断,“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当时应该放在协和医院地下室保险库,日军突然发动战争并占领医院,而化石根本没来得及运走,日军就在地下室将其毁掉了。另外,他还举例说,当时连协和医院的院长、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都被俘虏,连逃命都来不及,谁还能顾及化石呢。
2,化石埋在日坛公园
1996年,有个日本老兵临死前,向中国有关部门传递消息,称化石埋在日坛公园的一棵松树下,这颗松树还做了特殊记号,后来有关人员确实找到了那棵松树。”
1996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电震探测组,对埋藏区域进行了两次高密度电法、面波、多道浅层地震法的探测,并很快得出了结论,经过协商,最终与北京日坛公园管理处达成了日上午正式发掘的协议。
但是,一直挖到2米多深时,专家们仍未发现有任何埋藏物,更未见有动土现象。根据这一情况,专家们经过商议,再往下挖一段,结果都是细黄砂岩。随后,再次扩大挖掘范围,仍未发现有埋藏物,现场专家由此判断,当时物探异常应是地表下大量灰白色钙质结核层引起的,所以决定停止发掘寻找。
3,化石装在沉船“阿波丸”号上
历史学者李树喜认为化石很有可能在‘阿波丸’号上。据悉,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时,曾将美方认为的化石下落作为绝密礼物送给了中国政府,称化石可能在日本沉船“阿波丸”号上。
“阿波丸”号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艘日本远洋油轮。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军官和要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
令李树喜坚信“北京人头盖骨”就在这艘沉船上的直接理由,是一份美国交给中国方面的资料。1977年,中国曾对“阿波丸”沉船进行过一次初步打捞,但由于当时潜水技术的限制,只发现了3000吨锡锭和一些其他东西,并未找到“北京人头盖骨”。但是,打捞人员却找到了伪满洲国政要郑禹的家藏小官印和圆砚,由此推断,该船印证了携带大量中国北方宝物的猜测,也成为“阿波丸”可能装载“北京人头盖骨”的有力旁证。
4,化石在“哈里逊总统”号上
有学者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应该丢失在从北平到秦皇岛的运送船只“哈里逊总统”号上,而“哈里逊总统”号由于受到日舰追逐,半途被击沉。
日,带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乘坐专用列车前往秦皇岛,准备在那里把化石送上一艘由上海开来的美国定期航轮——“哈里逊总统”号。当时,这艘船预定在12月8日到达秦皇岛码头。
但陈淳教授坚定地表示这艘船根本没到秦皇岛。“哈里逊总统”号一直没有驶到目的地秦皇岛港去接应美国海军陆战队,它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航以后,一直被一艘日本军舰追逐,最后,搁浅在上海以东长江口附近,随后被日军击沉。
5,化石在“里斯本丸”号上
浙江舟山传出消息,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能在“里斯本丸”号沉船上。
据有关资料记载,日凌晨,装载着700多名日军官兵,以及1800多名英国被俘人员和财物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途经舟山附近海域时被鱼雷击沉,船上所载大量文物和奇珍异宝随之葬身海底。后来,附近渔民救起英军官兵384人,而据获救的英国战俘回忆,船上载有大批被日军掠夺的黄金财宝和文物,还可能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6,化石在天津美兵营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夏皮罗在《北京人》一书中说,一位原海军陆战队军人曾告诉他,化石曾辗转到了驻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
日,据护送北京猿人化石出国转移任务的执行人、美国医生费利说,装有北京猿人化石的箱子放在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大院里的6号楼地下室木板层下面。
据悉,旧时兵营已是几经易主,现属天津卫生学校,6号楼在1976年大地震中震塌,后夷为平地改作了操场,在修大楼时连地基都挖开了,结果什么也没有。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化石确实运到了该兵营。
7,化石在原美驻北平领事馆
据称,古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后来得到一条重要线索,化石可能就在原美驻北平(北京)领事馆里。由于周国兴教授出国访问,此说暂未得到证实。
贾兰坡考证过,化石后来运到了天津的美海军陆战队兵营,并从那里运到秦皇岛,但半路该部队被日军俘虏,化石从此不知下落。由此看来,化石还在美领事馆的说法也不可信。
对于这一系列的猜想,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随着许多参与周口店发掘工作的当事人和知情人的辞世,寻找北京人化石的难度正越来越大。裴文中、杨钟建、贾兰坡等人陆续离开人间后,人们根据他们的遗愿,将他们安葬在龙骨山上。带着生前无尽的遗憾,这些中国古人类学的先驱们在九泉之下,依旧静静地守望着这片50万年前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家园。
范文三:"北京人头盖骨遗失之谜"新线索:可能埋在秦皇岛
研究人员称发现北京人头盖骨“下落”新线索
日,中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史前考古学家和地质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带领考古发掘人员在北京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该发现确立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这是“北京人”头盖骨(额骨)化石真品(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网开普敦3月25日电(记者于大波)中国和南非的研究人员在最新出版的3月刊《南非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下落”的新线索。
南非金山大学人类学教授李·伯杰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名中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
研究人员根据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理查德·鲍恩的回忆,得出了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埋藏在中国秦皇岛某地的一个停车场下的猜测。报告称,鲍恩和他的家人主动找到了在考古学方面享有盛名的金山大学,透露了鲍恩“最后看见”北京人头盖骨的经过。
根据鲍恩回忆,1947年他在美军设在秦皇岛的“霍尔康姆营地”参加一场战斗,美军在挖掩体时挖出了装在木板箱里的“北京人头骨”,当时士兵把木板箱当成了机枪垫,随后鲍恩被俘虏。鲍恩认为,战斗结束后,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又被埋在了原地。研究人员根据鲍恩的回忆,前往秦皇岛进行了调查,并找到了鲍恩所说的“霍尔康姆营地”——它现在已变成了一个建在闹市区的停车场。
研究人员认为,鲍恩可能是最后一个见到北京人头盖骨的人,在诸多关于北京人头盖骨的回忆中,鲍恩的叙述可能是“最可信”的。南非金山大学发表声明说,北京人头盖骨“要么仍然下落不明,要么就埋藏在秦皇岛柏油地面的几英尺之下”。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首次发现了完整的、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头盖骨。1941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出于“保护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目的,北京人头盖骨被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同年12月5日,该部队所乘火车驶往秦皇岛,但由于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军队俘虏了北京、天津等处的美国兵,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北京人头盖骨的遗失是人类考古学历史上的“世界奇案”之一。
范文四:北京人头盖骨
【名称】:北京人头盖骨
【拉丁名】:Homo erectus pekinensis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在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属旧石器时代。
【发现过程】
1929年12月位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上的北京猿人遗址,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周口店开掘化石工作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是一个创举,当时在中国无成法可遵。
后来龙骨山上陆续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属直立人种。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洞穴生活,能够使用和制造粗糙的石制工具,并已学会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
大约早在北宋时代,北京周口店一带就有出产“龙骨”的流传。人们把“龙骨”当作天赐的良药,据说把它研磨成粉末敷在伤口上,就可以止痛和利于愈合。因为盛产龙骨,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的一座山称为龙骨山。到了近世,经过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认为所谓“龙骨”不过是古生物的骨骼化石。这就吸引了不少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来到周口店地区,进行发掘和考察。
1926年,科学家在周口店发现了属于早期人类的两颗牙齿。同年10月,北京科学界报道这一重要发现时,立即轰动了国内外。后来科学家决定把这两颗牙齿的主人,就命名为“北京人”,以后又定名为“北京中国猿人。”这样,所谓“龙骨”的谜揭开了。这不是天赐神物的骨骼,而是人类祖先和与他们同时代的动物的化石。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工作开始了。发掘的主持单位是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协和医学院。第二年,我国两位能干的青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裴文中,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他们精力充沛,给整个现场带来了生气。到了1929年,震撼世界学术界的奇迹终于发生了: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时间是这一年的初冬,工作人员在发掘过程中,突然看到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仔细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寒冷,决定把挖掘工作继续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呼啸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依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
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时天色越来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决定,继续挖下去,一直到把这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完全出土为止。这一夜大家都没睡好。第二天一清早,裴文中就派专人把这个大喜讯报告给北京城里的地质调查所。又过了几天,12月6日,裴文中亲自坐着汽车,用他自己的两床被子和褥子、毡子,包着这稀世珍宝护送到城里。
1936年贾兰坡又先后在猿人洞发现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二战期间,周口店猿人洞先后出土的全部5个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神秘失踪,再度震惊了世界。
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颔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腥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考古学者同时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烟遗址和烧石、烧骨等。北京猿人制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并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头盖骨”若继续留在北平很不安全,当时身在重庆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副所长尹赞勋致信给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术研究员,时在北平的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裴文中,述说险恶形势和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保存的担忧,并提出托美国友人运往美国学术机关暂存。
国民党中央行政秘书长翁文灏也开始积极协调将“头盖骨”运送至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暂存。日,翁文灏和尹赞勋致信给协和医学院院长胡顿、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魏敦瑞,“鉴于美日关系日趋紧张,美国正与中国站在一条战线共同抗日,我们不得不考虑在北平新生代研究室的科学标本安全问题。我们准备同意将它们用船运往美国,委托某个学术研究机关在中国抗战期间替我们暂为保管。”
同时,翁文灏还直接写信给美驻华大使詹森阐明自己希望转移“头盖骨”的意思。但是,根据先前达成的协议,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周口店发掘工作,其发掘出的实物必须留在中国,不得出口。美国方面婉言拒绝。
胡顿在给翁文灏的回信中写道:“企图将这批化石转移出北京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将它们运出中国或日本占领区很易遭到被没收的危险。”考虑到“头盖骨”的安全,胡顿和魏敦瑞都认为不要转移和无法转移。最好放在保险柜再将保险柜放入学校地下室的保险库。
翁文灏等中方人员的努力依然没有停止,他们一再申请,
美方官员和科学家一再婉拒,往来切磋数月时间。1941年11月,经翁文灏的一再协调,最后又经过蒋介石点头,重庆国民党政府才明确表态,允诺“头盖骨”出境。在翁文灏的一再恳请和调停下,美国方面终于同意了头盖骨由领事馆安排、由美国人带出中国,暂存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李树喜公布的档案资料记载,“头盖骨”转移行动按计划开始,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护卫,乘北平到秦皇岛的专列到达秦皇岛港,在那里登船,船名“哈德逊总统号”,预定12月8日抵秦皇岛。8日上午,列车抵达秦皇岛。此时,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开始,随即,驻在秦皇岛山海关一带的日军突然行动袭击美军,美海军陆战队的列车和军事人员包括美在秦皇岛的霍尔姆斯兵营的人员顷刻成为日军的俘虏,包括“北京人”在内的物资和行李当然成为日军的战利品,从此不见踪影,至今66年……
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一共有5个;山顶洞人头盖骨3个;北京人头盖骨碎片数十片;北京人牙齿近百颗;北京人的残下颌骨13件;北京人的上锁骨1件;北京人的上腕骨1件;北京人的上鼻骨1件;山顶洞人盆骨7件;山顶洞人肩胛骨3件;山顶洞人膝盖骨3件,还有硕猴头骨化石2件;硕猴下颌骨化石5件;硕猴残上颌骨化石3件;硕猴头骨化石残片1小盒;山顶洞人下颌骨4件,还有大量其他珍贵化石。
范文五:北京人头盖骨之迷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了第一颗完整的、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头盖骨。
? 1941年,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决定将“北京人”化石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转移到美国。
? 同年12月5日,该部队所乘火车驶往秦皇岛。但由于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军队俘虏了北京、天津等处的美国兵,“北京人”化石从此下落不明。
对头盖骨下落的几种猜测
一、头盖骨在天津
关于头盖骨在天津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当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兵营就设在天津,有说法是当时美军把装有“北京人”头盖骨的箱子存在兵营地下室内;另一种说法则是,当时一名负责运送“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美国军医弗利被日军俘虏前将装有头盖骨化石的箱子交给了一对天津的夫妇。
二、头盖骨在日本皇宫
由美国两名专家历时18年调查采访而著成的《黄金武士》一书,对“北京人”头盖骨下落这样表述:“这些化石(‘北京人’头盖骨)和其他财宝一起被放在(日本)皇宫的地下室里。”
该书作者调查发现, 在二战期
间,日本天皇曾经派其叔父到中国抢劫财宝。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包括协和医学院在内的美国在北京、天津和秦皇岛等地的机构,头盖骨就是在这场混乱中消失的。
三、头盖骨在“阿波丸号”上
阿波丸号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远洋油轮。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号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驶向日本。
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
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遭到数枚鱼雷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在一份美国交给中国方面的资料中,专家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内容,其中有这样一层意思:当年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很可能就在沉没的阿波丸号上。
四.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1927年以后由古人类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人相继发掘的“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当时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北京协和
医院,其中有5个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五.北京人头盖骨疑遭美国人调包
两条线索分别在北京天津
记者了解到,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今后将根据两大线索继续找寻“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第一条:不久前,天津的一位杨先生来电说,自己的哥哥1982年在当时美国驻军的6号楼,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医学院,进行施工,在挖槽过程中,将原地下室的部分暴露出来,露出一个类似水泥箱子的东西。当时,试图挖出来,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工具只能放弃。杨先生认为,此箱有可能是装头盖骨的。
第二条:家住北京东四的孙女士提供线索说,自己曾是协和医学院医科大学的学生。当时,在该院7楼实验室上解剖课时,曾见到过珍贵的头盖骨化石,并且不止一个。她认为,头盖骨在协和医科大学。
范文六:北京猿人头盖骨丢失经过简介
自日第一块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发现以来,前后发现了代表四十多个个体的猿人遗骸,其中包括完整和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5件,它的发现把人类历史的年代延伸了好多万年,直至1995年东非人发现,北京猿人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 郭沫若说:化石好似在美国人手里搞得下落不明了
过去,所有的北京猿人化石一直收藏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内。医学院B楼底层有一间供研究用的房间,北京猿人的化石就存放在这里的保险柜里。1941年,美日关系日趋恶化,住在北京的美国侨民纷纷逃离中国,如何保护北京猿人化石成了人们十分焦虑的问题。当时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行政负责人胡恒德商量,有三种处理方案:第一,考虑把化石运往抗战的后方国民党政府的陪都重庆。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千里迢迢运送,安全难以保证;第二,在北京找个秘密地方隐藏起来,但仍然还是在日军的沦陷区里,安全一样是不能保证的;第三,送往美国保存,当时看起来还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尽管这一做法违背了当初中美双方人员签定协议书上规定人类学材料不运出中国的条文,但事实上已经按照这个方案执行了。
1941年秋末冬初,有一天上午曾经研究过北京猿人化石的魏敦瑞(F.Weidenreich)的女秘书赫斯伯格(C.Hirschberg)告诉胡承志(现在在地址矿产部),北京猿人化石标本要装箱运走。当天下午,胡承志到东城娄公楼向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主任裴文中请示,裴文中说:“立即就装。”次日,胡承志和协和医学院解剖科技术员吉延卿一起装箱,总共装了两个木头箱子,两个箱子都是用白木板做的,做好以后也没有刷油漆。
据胡承志回忆,“两个大木箱装好后,大箱上标上‘CAD1’字样,小箱上标上‘CAD2’字样。装好之后,我们把两个箱子送到协和医学院总务长博文(T.Bowen)的办公室,我们就交了差。”
大约是在12月8日,日军占领了协和医学院,第二天裴文中告诉胡承志:协和医学院院长王锡织(另有一说是美籍华人王恭寅)说,送到总务长办公室的两个木箱当天就转送到F楼4号保险室里,过了一夜又被运走,但不知道运到哪里去了。如果事实确真,推测装有北京猿人化石的木箱离开协和医学院的最后日期应该是在日棗20日间。
有人说,博文大约在11月底把这两个装有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木箱送到了美国大使馆,计划运送到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2月5日上午5点钟,带着北京猿人化石箱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专用列车离开北京,沿(北)京棗山(海关)铁路向秦皇岛把化石箱送上“哈里逊总统号”航轮运往美国,“哈里逊总统号”航轮预期12月8日由上海方向开来抵达秦皇岛,然后驶向美国。但是,12月7日爆发了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12月8日日军彻底占领了北京至秦皇岛一带,运送化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专用列车在秦皇岛被日军截获。“哈里逊总统号”航轮从菲律宾马尼拉一开航,就受到日本军舰的追逐,在上海附近搁浅了,一直没有到达秦皇岛。
郭沫若很策略地说过:北京猿人化石是在美国人手里搞得下落不明了。诚然,只有当事的美国人才能说清楚北京猿人化石究竟丢失在什么时间?失落在什么地方?57年过去了,“北京人”一直杳无音讯。
美国医生弗利、日本731部队均与化石有染
最早披露北京猿人化石不见消息的是日本人。日,日本东京大学地质学系长谷部言人和高井东二来到北京,去过周口店后,就到协和医学院参观,惊奇地发现存放的北京猿人头骨只是模型。8月23日《北京新闻》以特别醒目的标题报道了这一消息:保存在协和医学院的北京猿人头骨被盗,有名的“北京人”被模型所调换,一个美国职员受到
怀疑。日本人追查北京猿人头骨的下落十分积极,曾经说在天津找到了,但很快宣称找到的东西与北京猿人无关。日本投降后,归还从中国掠夺的考古材料中有周口店的不少标本,但没有前面所说的那两个白木箱中装入的任何一样东西。
日,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名誉馆长夏皮罗(H.L.Shapiro)在《纽约时报上》透露:美国医生弗利(W.Foley)曾于1941年在中国照管过北京猿人化石,他在被日本人逮捕之前把化石藏到中国朋友家和一家货栈里。据说,弗利曾经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过,并且在天津美国海军陆战队担任过军医官。他是护送北京猿人化石秘密出国转移任务的执行人。据说,弗利在天津被捕之前没有来得及把东西运走,日本人是最后见到装化石箱子的人,箱子可能运到了日本,如果尚未沉入大海的话。
日?0月1日夏皮罗来到中国旅游时,有人告诉他:装着北京猿人化石的箱子放到了天津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大院第六号楼地下室木板层下面。中国有关方面协助他在天津进行了调查,当时的兵营几经易主,现属天津卫生学校,第六号楼1976年地震倒塌后夷为平地改作了操场。
前不多时,一个在华从事广播事业多年的日本友好人士反映,原占领协和医学院的731部队头目告诉过他,北京猿人头骨化石被埋藏在北京日坛公园东边的一棵大树下,他曾几次来华进行核实。后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在他的指引下秘密地对地下做了地球物理勘察,并且进行探坑试掘,但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的线索。
寻找北京猿人化石下落的消息纷纷扬扬。早在50年代初期,传闻北京猿人头骨化石收藏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彼此产生过不必要的误会纠纷。令人烦恼的是在寻找北京猿人化石下落中出现不良现象,例如,美国69岁退休的银行家贾纳斯(C.Janus)向报界宣布他愿意出5000美金悬赏提供信息能找到北京猿人化石的人。后来才得知,他借寻找北京猿人化石进行诈骗而受到了指控。
美国《纽约时报》猜测:北京猿人化石应该在中国
根据许多现象推测,北京猿人化石应该还存在,但弄不清楚究竟在哪里。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贾兰坡接受泰勒(E.Tyler)的采访时谈到北京猿人化石的下落:“日本人打开箱子想寻找武器或食物,然而看到的却是些骨头,便把它们踢开扔掉了。”也就是说,北京猿人的化石应该在中国。不过这仅仅是猜测的一种可能。还有另外的可能:到了美国;到了日本;到了其他国家;沉没在海底;等等。
北京猿人化石的丢失是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引起的,而且很可能是日本军人直接造成丢失的;北京猿人化石确实是在美国人手里搞得下落不明了;中国方面当时如果在北京把化石分散埋藏起来的话也不至于落得如此惨状。尽管彼此责任有重有轻,但追究责任不等于能解决问题,因为猿人化石是无价之宝。现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因此,寻找失踪的北京猿人化石应该是长期性的全世界共同努力的任务。当然,除了中国方面外,日本方面和美国方面应该首先考虑积极参与。如果由中国、美国和日本有关方面成立一个“北京猿人化石寻找委员会”,积极有效地开展寻找活动,或许有一天北京猿人又能重见天日。
范文七:中国和南非的研究人员在最新出版的3月刊《南非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说,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埋藏在中国秦皇岛某地的一个停车场下。  南非金山大学人类学教授李·伯杰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名中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据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理查德·鲍恩回忆,他1947年在美军设在秦皇岛的“霍尔康姆营地”参加一场战斗,美军在挖掩体时挖出了装在木板箱里的“北京人头骨”,当时士兵把木板箱当成了机枪垫,随后鲍恩被俘虏。鲍恩认为,战斗结束后,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又被埋在了原地。研究人员根据鲍恩的回忆,前往秦皇岛进行了调查,并找到了鲍恩所说的“霍尔康姆营地”——现在已变成了一个建在闹市区的停车场。研究人员认为,鲍恩可能是最后一个见到北京人头盖骨的人,在诸多关于北京人头盖骨的回忆中,鲍恩的叙述可能是“最可信”的。  小链接 北京人头盖骨的遗失是人类考古学历史上的“世界奇案”之一。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首次发现了完整的、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头盖骨。1941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出于“保护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目的,北京人头盖骨被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同年12月5日,该部队所乘火车驶往秦皇岛,但由于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军队俘虏了北京、天津等处的美国兵,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  古代权臣趣号  刘锴  三旨相公 宋神宗时,宰相王圭每天上殿面君,曰“取圣旨”;皇帝吩咐完,曰“领圣旨”;回到衙门后,对手下人曰“已得圣旨”,时人称其为“三旨相公”。  浪子宰相 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投降派奸臣之首李邦彦“游纵无检”,高居宰相之位而不履宰相之职,自称“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自号“李浪子”,人送外号“浪子宰相”。  炼尿尚书 明嘉靖皇帝晚年喜好“长生之术”,右通政顾可学便取童男童女尿液炼制“长生丹”进献皇帝,嘉靖提拔他为礼部尚书。满朝文武厌恶其行,便私下送其绰号为“炼尿尚书”。  洗屌相公 明宪宗好色纵欲,朝堂官员多有顺风扯旗者。官员万安常以春药进献皇帝,成为宪宗眼中的近臣,后来竟然爬上了内阁首辅的高位。同僚厌恶其行,称其为“洗屌相公”。  棉花宰相 明朝大学士(宰相)刘吉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因此屡遭谏官弹劾。不过每次遭弹劾他都以种种伎俩反败为胜,且把弹劾他的官员都扳倒了,他居然当了18年的宰相!时人称其为“棉花宰相”——意谓“禁弹”!  煨蹄总宪 明朝天启年间,左都御史周应秋以煨制蹄子(猪肘子)讨好宦官魏忠贤,被人讥讽为“煨蹄总宪”(总宪,都御史的俗称)。“煨蹄总宪”后来竟然靠着猪肘子爬上了礼部尚书的高位。后被充军。  鸟巡抚明崇祯帝时,右佥都御史宋一鹤专事奉迎,拜见上司时,见上司的父亲大名为鹤,便把自己名帖上的名字改为“一鸟”,以示避讳、尊重。结果就落下了“鸟巡抚”的绰号(民间俗称男性生殖器为“鸟”)。  六不巡抚 清朝时,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巡抚叶铭琛的应对之策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这道旷古绝今的“战策”为他赢得了“六不巡抚”的“美称”!
范文八:在北京房山县周口店车站西北方的二三百米处,有一个馒头式的低平小山,这个地方出产动物化石,由于动物骨骼化石在中药铺里叫做“龙骨”,所以人们就叫这个小山为“龙骨山”。  1927年,一位奥国人师丹斯基发现,在龙骨山搜集的化石中有两颗牙齿,很像人类的牙齿。消息传到北京,立刻引起了重视。中国地质调查所与当时的私立协和医学校协议,由协和医学校出钱,去龙骨山继续挖掘,以求多发现些“人类”的材料。  同年,在龙骨山挖掘动物骨骼的工作正式开始。由一位从瑞典专聘而来的瑞典人步林博士负责;中国方面参加的是李捷,只负责管理工人和地质研究的工作。这一年工作的结果,步林博士发现了一颗人类的牙齿。这颗牙齿由协和医学校解剖系教授加拿大人步达生来研究。他写了一本专门报告,认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人类化石,是介乎猿与人中间的一种原始人类,与已发现的任何原始人类都不同,他称之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同时又起了一个俗名,叫做“北京人”。然后,步达生带着这颗牙齿,周游世界,与世界各国的人类学家当面研讨。但是反映都不如意。人们觉得,他所依据的材料太少却得出一个远为重要的结论,普遍认为他无知大胆,使他没有得到世界学术界的同情和赞许。  1928年,中国方面由杨钟健代替了李捷,裴文中开始参加,当一名助手。那时裴文中仅24岁,一年前刚从北大地质系毕业。继续挖掘的结果是:春季发现了一个小孩的下牙床,秋季又发现了一个成年人的下牙床,上边有三颗牙齿。然而,到了1928年底,挖掘到一层最坚硬的石层,里面动物骨骼化石非常稀少。许多人都以为这一层坚硬的石层就是原来“北京人”居住的山洞的洞底,下边不会再有什么“北京人”的化石了。大家认为龙骨山的工作已经到了尾声,挖掘工作可以放弃了。  于是到了1929年,挖掘龙骨山的动物骨骼化石就被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步林博士参加了斯文赫定的探险队,到西北考察去了;杨钟健另去找寻远古人类的遗址去了,挖掘工作交给了裴文中。出乎意料的是,在艰难困苦中挖完了这一层最坚硬的石层之后,下面露出了较软的土层,而且里面龙骨丰富。裴文中仔细查看后认为,“北京人”居住的范围很大,还值得工作几年,因此,裴文中坚决地主张继续挖掘,反对停止。转眼到了11月底,天气寒冷,已经降过小雪,北京方面来了命令:立即停止挖掘。但是裴文中觉得既然已经发现了几颗牙齿,会不会还有重要的化石没被发现?总不肯死心,于是又坚持了两天。12月2日那天,幸运之神向裴文中微笑了。在开挖地方的北部,露出了一个很深的小洞。裴文中很兴奋,用绳子将腰系住,由几个工人拉住绳子,亲身前往探洞。他看见洞里各种动物的骨骼化石都很多,就让工人再拉他到洞上来。他一边上洞一边用手电筒照洞壁,最后将出洞之际,注意到洞口不远处有一个黑黑的、圆圆的东西。出洞后,裴文中赶忙叫人将洞口又开大了一些,露出了那个黑黑的、圆圆的东西,原来是“北京人”的一个完整的头骨。裴文中高兴得喊出来,这是一个很完整的头骨,露出了一大半,其余尚埋藏在坚硬的沙土中。这时,天色已晚,洞中光线不足,裴文中点上蜡烛挖掘,但还是挖不出来。下工时间已过,裴文中怕夜间在野外放着不安全,决定用铁撬一下子把这个头骨取下来。尽管他知道,这种方法很危险,但时间不允许。果然用铁撬一用力,“北京人”的头骨震碎了。不过,这毕竟是“北京人”的第一个完整头骨,电报打到北京,第二天回电就到了,令裴文中急速将标本带到北京。后来北京的同事告诉裴文中,当北京接到电报时,大家都一致认为,这头骨很可能是近代人的头骨,是从洞口中漏入的。  经过鉴定,“北京人”头骨被发现的消息,传到全世界,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随之,龙骨山的命运就改变了。1930年,在龙骨山扩大了工作范围,主要是将浮土统统加以清理,以看清含有动物骨骼的土石究竟有多大范围。清理浮土中,发现了山顶洞。  开掘山顶洞,也非一帆风顺。有指挥权的步达生,兴趣只在“北京人”上。他始终认为山顶洞内堆积的都是现代动物的骨骼,没有开掘的价值。裴文中力争,他才答应试试看。  挖掘不久,就发现了人类文化遗物——作装饰品用的狐狸牙。这是裴文中手下最得力的一个工人唐亮发现的。当唐亮挖出这颗牙的时候,他说:“一个臭狐狸牙,真讨厌!”当时裴文中正在他身旁,立刻充满希望地对他说:“别瞧不起这个破牙,可能有一个窟窿眼儿。”因为裴文中知道,十几万年前的人很喜欢用这种牙,钻一个孔串起来,戴在身上。唐亮将牙上的土清掉后果然有一个孔。以后连续发现了很多有孔的牙齿、三个完整的人头风化石和许多体骨,还有许多石器和装饰品。由此证明这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这在中国是第一次被发现。有了这个发现,旧石器时代初、中、晚期的人类在中国发现齐全了,也就是人类发展史的三个阶段都有了代表者:旧石器时代初期的人类,是代表猿人阶段的“北京人”;中期的是“河套人”,是法国神父德日迪所发现和研究的;只有这个晚期的“山顶洞人”是由中国人自己发现的,也由中国人作了研究。
范文九:房山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亚军9月5日透露,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自今年7月2日成立以来,共收集到全国各地热心人士提供的63条线索,其中来自北京的有20条,吉林、厦门、台湾等15个省市的17条,来信14封,电子邮件2封,未留联系地址的10条。通过对收集到的线索进行梳理、甄别,发现其中有4条重要线索:   第一,来自北京的吴先生透露,1985年,贾兰坡院士请甘肃的古教授帮忙撰写自传。据古教授讲,他到日本的时候,在档案馆里复制了一份“美军少校在远东军事法庭的证词录音。在录音里他讲了有关头盖骨遗失的有关情况。   第二,来自北京的任先生表示,他认识一个人,这个人的父亲以前是协和医院的医生,有一个头盖骨他拿回家了,现在埋在别人的房子里。   第三,来自北京的刘先生提供,他认识一个老革命家,手里有一个头盖骨,但不便留下老先生的电话、姓名和住址,可以联系和老先生见面。   第四,来自江西的乌先生说,江西有一位121岁的老人,以前是孙中山手下的高官,他说知道头盖骨在国内,也知道在哪里。   刘亚军表示,对于以上有价值线索,搜寻工作队将马上展开行动,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工作进展。   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9月5日还首次向社会公布了遗失的北京人化石清单。1941年丢失的除了北京人头盖骨外,还有部分其他珍贵化石。这些化石分别装在两个白木箱中,一个长48英寸、高11英寸、宽22英寸,另一个长45英寸、高和宽22英寸;大箱标有CAD1字样,小箱标有CAD2字样。清单中显示:丢失的山顶洞人头盖骨3个;北京人头盖骨碎片数十片;北京人牙齿近百颗等,还有大量其他珍贵化石。   有关专家表示,自这批珍贵的化石资料丢失以来,中国的科学家一直在进行搜寻。目前的资料和研究结果显示,遗失的北京人头盖骨最有可能在日本或者国内,流失到其他国家的可能性较小。   (9月6日《北京青年报》)
范文十: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的意义:
在北京猿人发现之前,虽然德国的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爪哇的直立人等人骨化石相继被发现,但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即使是持进化论的学者,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和人骨化石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也莫衷一是。自从北京人头盖骨以及石器、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遗址。
1918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一带发现了一处古动物化石堆积。1921年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人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于龙骨山北坡发现了埋藏化石更丰富的地点,即闻名于世的“周口店第一地点”,在此先后发现了两颗人牙化石。1927年由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Bo步林和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主持,对第一地点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日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了一些猿人使用过的石器和用火遗迹。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属直立人;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洞穴群居生活,能够使用和制造粗糙的石质工具,并已学会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这时的北京猿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在北京猿人发现之前,虽然德国的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爪哇的直立人等人骨化石相继被发现,但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即使是持进化论的学者,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和人骨化石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也莫衷一是。自从北京人头盖骨以及石器、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迄今为止,共在周口店遗址发现了40个个体(八廓男女老幼)以上的北京猿人化石,根据这些化石可以复原北京猿人的基本特征。另外还发现了10多万件石器和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该遗址的丰富程度十分罕见。
1933年在裴文中先生的主持下,在龙骨山顶的洞穴内又发现距今18000年前的人类化石。定名为“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具有原始蒙古人种的特征。同时还出土了骨针和各种装饰品,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墓葬。研究证明,山顶洞人不仅掌握了熟练地狩猎捕鱼技术,还可以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有相当进步的制造装饰品的工艺,并产生了原始宗教的萌芽,山顶洞人已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在周口店遗址出土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以及大批的石器等出土遗物,都由美国人运走,全部的珍贵文物至今仍下落不明,成为世人瞩目的重大悬案。
1953年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附近建成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人的爱情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