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墨南京老客网你不是医生,天天在这里冒充中医...

【友情提醒:朱叫兽是致青春酒吧CEO,38位合伙人之一,风雨无阻坚持天天写文章的酒吧小王子,8年时间走遍中国的旅行达人。&
& & & & &&
顶级股权众筹专家,中国装饰鲁班奖获得者、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前金螳螂15年资深全国优秀项目经理。&
& & & & &&&
& & & & & &
中国黑马会、秦王会、良言录、失控俱乐部、惠人俱乐部顶级会员,跨界众筹成功开店第一人。写到第44篇文章就获得20万天使投资&。
阅读本文需要2分钟。衷心的感谢您理解本叫兽每天坚持写作不易,打开公众号参与评论的好朋友,就有机会收到神秘大礼!&&
& & & & & & &
如果您能帮忙转发就是对创业者最大的支持!再次衷心感谢!】&&
(一)致青春那些事:春节放假通知
(二)致青春网红朱叫兽的一天:坚持写文章的7大好处!
今天是本叫兽第54篇流水账文章,尽管文采几乎为零,写的都是一些日常婆婆妈妈跟酒吧有关的人与事,但是实际效果明显。
截止今天,经过与其他37位酒吧合伙人的单独沟通,大家逐渐理解了本叫兽为什么坚持每天写一遍:看上去好像无用功的文章。
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据本叫兽了解:很多朋友都在等看完我的流水账文章才睡觉,目前叫兽大脑还算正常,对酒吧没有好处的事绝对不会做的。
所以借此机会我也跟各位好朋友们分享一下写文章起因和好处。
一、写文章的起因
因为我在全国第一的上市公司金螳螂训练了15年,养成了不断思考,不断学习的习惯。
两个月前,看了中国顶尖营销专家王通和秦刚两位老师的一篇文章:所有实体店要成功就两点:极致的产品加极致的营销。
为了系统化学习营销,我毫不犹豫花了2000两银子加入了两位老师的营销学习班。
打造极致的产品是开店老板本职工作。不多拢诘毕乱贫チ贝绻堤宓瓯旧聿分柿坎还兀窘惺奕翱吹轿恼碌睦习迕遣灰朔亚苯庸孛糯蠹
因为现在人人一部手机,假如一个饭店菜不好吃,一个酒吧喝到假酒的话,瞬间朋友圈就会人人皆知,不倒闭才怪。
致青春自认为产品本身还不错,加上本叫兽对音乐的热爱和环球旅行的梦想,所以选择了酒吧这个行业。
很多老朋友不理解经常问我:老朱,你怎么开酒吧了?跨界也太大了吧,酒吧能做吗?乱七八糟的......!
酒吧当然没有想象得好开,既看到隔壁关门倒闭的同行,也看到香港上市的“兰桂坊&。
有人说火锅店简单,但大街上几乎天天看到张贴转让店铺的字样,当然也有天天排队的“海底捞”。
有人说做医生好,但报纸上也经常报道患者家属大闹医院甚至杀戮的暴力事件。
有人说做市长很风光,前几天各大报纸头条报道市长、书记居然被国土局长持枪射击......
凡此种种,本叫兽始终坚信:事业无大小,各行有各行的酸甜苦辣!大浪淘沙,既有做的好也有失败离场的。
致青春刚开业那半年生意不好的时候,我也很困惑与焦虑,所以今年夏天专门跑到日本,考察学习了所谓日本国宝级工匠精神之代表“寿司之神”的小店。
当推开奥巴马总统曾经推开的那扇门之后,看到91岁的老爷子还坐在店里指导服务,一刹那间,我曾经浮躁困惑的心彻底平静了下来!
一家50平方10个位置寿司小店,精益求精开了60年。现在的结果就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人均消费5000人民币,每天中午晚上6波消费人次,还限定客人在半小时内必须消费完毕,一天大概30万+销售额,全球最贵寿司店.....真得不可思议!
现在本叫兽状态比较好,既然做了酒吧这一行,就要爱一行,好好干。所以天天在思考如何把这家小酒吧做好,尽管知道有各种不足,起码做事的态度是很端正的。
王通、秦刚两位老师培训一再强调:有了极致产品之后加上营销得当,就一定会成功。而坚持写接地气的文章就是营销最最重要的一步!哪怕写得再差,也要坚持写。
记得当时两位老师讲写文章有7大好处,现在54天坚持下来,发现牛人就是牛人,培训的7个好处慢慢在体现,我也慢慢领会到了写文章的精髓。
第1个好处:能找到频道一致的核心用户。
所谓核心用户,今天不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加我微信私聊,因为展开需讲一整天。
对致青春而言,核心用户就是梦想合伙人和即将成为合伙人的潜在投资人。
看过前面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写到第44篇的时候,我们酒吧就吸引了两位新的合伙人20万资金加入了致青春团队。
现在除了孙总、梁总两位新加入的合伙人,大概还有6、7位正在与本叫兽紧密地沟通了解加入合伙人的事宜。年后等签了协议本叫兽会第一时间报道。
如果没有本叫兽开始写流水账文章,我想是不可能吸引到价值观一致的朋友加入合伙人团队的。
现在离我设想的49位合伙人目标还差12位,之前叫兽文章讲过:全南京30-55岁500万人群里面,再找到跟致青春价值观一致的12位投资人概率一定是有可能的。
第2个好处:能增加到店消费人群数量。
两位老师培训讲过:粉丝数量理论上会有1%左右的到店转化率。
本叫兽算个一个小账:我们酒吧200人就可以坐满,理论上达到2万+的阅读量乘1%之后,就基本保证酒吧能天天客满了。
含我在内,将来50位合伙人(平均每个手机500好友计算的话)每天转发我一遍文章,理论上会有50*500=25000人看到,加上我两部手机的7000好友,将来每天文章让25000人看到是很有可能的。
只要看过文章,就一定有转化率,这是王通老师一再强调的转化率理论。
这一点我也深信不疑,因为自从本叫兽写了文章之后,店里很多陌生客人坐下来问服务员第一句话:你们酒吧的朱叫兽在哪?请他出来喝一杯!
当然王通老师也告诫我们:增加粉丝要顺其自然,只要坚持认真写,不断提供价值,10万+的粉丝一定能达到,坚决不要用抽奖等暴力手段一味追求粉丝数量,暴力增加的粉丝,僵尸粉居多,没有意义!
了解朱叫兽的朋友们都知道,除了合伙人和内部员工,我暂时并没有群发消息请大家帮转发。
酒吧内部本身有4个超1000人的红包互动群,我也基本没有推过我的文章。
本叫兽始终相信王通、秦刚两位老师的话:信的人自然信,不同频道的人你怎么讲都没有用。
有时我还会吓一跳:因为经常遇到陌生朋友把我之前五十几遍文章都点赞一遍的情况......
第3个好处:能增加酒吧收益。
我们酒吧除了正常销售酒水收益之外,我坚信迟早有一天,运营得当,不断提供价值,我们终将会成为百万粉丝的大号。
据本叫兽了解百万粉丝大号每条广告收费都不会低于5万+,“南京头条”公众号运作了4年粉丝只不过40万左右,而它卖一条广告收费都不低于3万。
即使将来我们公众号的广告费3万达不到1万每条也不错。
其次,等再写一段时间,当我们把自身文章写流畅以后,我会跟开实体店朋友建议:可以把公众号打包给我们做!
像我们致青春培养一名文案老师年薪最少6万起,如果我们帮助实体店朋友写,根据内容频次收费1万到3万不等,那么就是双赢的效果!
实体店省了专门写公众号文章的员工(可节约5万工资),而我们轻车熟路,一年承包20家左右的实体店,公众号也会有50万左右的收入。
第4个好处:能帮助实体店进行管理。
因为员工和合伙人都是文章最忠实读者,我也会把酒吧的一些日常事务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发布,让合伙人和员工第一时间了解酒吧动态,也省的我天天跟合伙人汇报。
第5个好处:对家人有个交代。
让家人知道我每天在做什么!以前经常深更半夜醉醺醺到家,脾气再好的人总会有抱怨的时候。
现在家人抱怨就好了很多,因为以前她们和大多数人看法一样,总觉得酒吧不就是喝喝酒吹吹牛的地方,哪有那么多事?
其实不然,很多琐碎的事会耽误我回家的时间。
同时还有一些日常老客维护及新客户拓展,俗话说:人红是非多,现在朱叫兽有变成网红的节奏,很多人到店指名道姓要与我喝一杯。
做实体店核心就是回头客,怎样让客人回头,唯有通过不断互动沟通才能完成。
同时日常管理还需要每日精进,每个环节的标准化制定起来也非常耗时费力。
第6个好处:写文章能让合伙人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增加正当佣金收益。
前两天我分享了南京著名企业家:酒吧合伙人大金总代理王传良先生的故事,截止今天晚上我接到至少5个微信留言:都是咨询购买大金空调的事宜。
随着酒吧合伙人轮值CEO制度的落实,我相信他们之间会越来越熟悉,将来我们合伙人之间一定存在业务互相介绍,收取正常介绍佣金也是每位合伙人收入的一个来源。
比如我做了这个小酒吧一年半之后,就介绍成功3个约300万的工程项目给相应合伙人,比起我原来老东家动辄几千万的项目,虽然项目不大,但还是有的赚。
第7个好处:天天写文章不光锻炼自己的文笔更能锻炼我的思维。
王通老师跟我讲过:现在信息爆炸,人性浮躁,一般广告类文章,匆匆而过没有几个人会看,80%的公众号信息不会被人打开,阅读量很低!
有人格魅力的公众号一定会有人看。
真实的例子,现在致青春的阅读量每都基本在300+左右,以前我们发广告优惠信息的公众号顶多80人看,而其中一半还是我们员工及合伙人......
本叫兽现属于草根创业,无法判断乐视的好与坏,但是非常尊重贾跃亭先生讲的关键词ALL
IN 即:全情投入!
以前我在上市公司工作了15年,没有特殊情况下个15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就和致青春合二为一了。这也是我今天开始,用我的两个手机推广公众号文章的原因。
既然选择,必须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
通过每天不断坚持更新,朱叫兽坚信用实际认真的工作态度一定会吸引更多会员和合伙人朋友加入致青春大家庭,请大家拭目以待!
借此机会感谢我们合伙人田总、浙江隽杰兄弟,上海翟哥、董总、孙总、梁总晓冉美女等热心的合伙人专门买了新的手机帮酒吧文章进行转发宣传。
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所有合伙人及员工一起转发同一篇文章的时候,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因为我一直坚信:致青春酒吧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的一场伟大的众筹实践,成功意义重大!
如果本叫兽用众筹方式把致青春做成功的话,将来对所有实体店如饭店、宾馆等都具有标本借鉴作用的。
我也迟早有一天会出书,专门推广我众筹开店的经验。
当然这是后话,现在吹牛有点早,过两年再说。
开店的朋友们切记:坚持写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是每家实体店最后一波红利。
同时今天感谢导师王通先生及其两位美女助理的点赞鼓励,他们一致认可致青春走了一条正确的路!
我也相信今天的文章能解决部分合伙人的疑问,我们的文章一定不是为了加粉而写,粉丝数量多了,广告等收益都是顺带的事~
这一点:本叫兽永远深信不疑!
(三)致青春寻找下一位合伙人&
常常听到有人讲:
我的梦想是开一家咖啡馆;& &
我的梦想是开一家小酒吧...&
& & & & &&&
人生是一趟没有返程的旅行& & & & &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 & & & &&&&
我们都应该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
& & & & &&
有了梦想就勇敢去追&
& & & & &&&
因为梦想和现实之间&
& & & & &&&&
其实:只是隔了一次长途的旅行而已
致青春朱叫兽用了8年时间走遍了中国
现正在计划带领38位梦想合伙人环球旅行
同时开一家连锁中国的酒吧&
热情期待你的加入!
爱音乐、爱自由的下一位梦想合伙人&& & &
你在哪里?毕竟:&
人生除了奋斗之外&
还应有音乐和远方&
价值观相同的人终将聚首
看得见未来的人必有未来
如果你的消费卡每年能到店消费36次以上,并且每天能帮朱叫兽转发文章,同时能轻松支付100000元(可占致青春1%股份,明年增加至200000元占股1%,有意向合伙的朋友可联系朱叫兽:)&
被 胡同大妈 删除于: 08:39:23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场子天天爆满,老板还是发愁_网易新闻
场子天天爆满,老板还是发愁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你有什么好招让大华书场叫好又叫座,@钱江晚报
本报讯 太仓市评弹团一级演员张碧华一出场,先唱了《黛玉葬花》,嗓音哑糯,婉转多腔。这次,她和搭档黄国万讲《梁溪双雄》,说的是无锡荣家发迹的故事。
昨天,是大华书场重开一星期的日子,场子照例满座。前面还有几个加座,正对舞台,台上演员脸上扑了多少粉,都看得一清二楚。
张碧华是徐丽仙的嫡传,出名的好唱功;黄老,师从张雪麟,擅说“洋场书”,是一副“活口”。两人演的角色老练到位,一口无锡话说得糯笃笃,很是好听,说到精彩处,听客们拍手称好。
“好久没有过这样的场面了,还加座,也有人上午10点就来排队买票的。重新装修后,环境好了,服务也好了。最重要的是,说书先生讲得好,来听的人就多了。”今年73岁的陈肖梅跟着大华书场听了20年书,她跟老公在书场还有固定位置3排5号、6号。一说起评弹,她的眼里便发着光,脸庞顷刻间生动起来。
“票价便宜,听一场,才6块,买月票还可以便宜一块。一个月听下来也不过百来块。我们都爱‘腻’在这里。”家住朝晖的陈永鹤,原是大华的老客,他有一段时间没来了:“有时候请的演员不行,会唱那么几首曲子就出来跑码头了。”现在大华重新开张,还请来了黄国万、张碧华,所以他又来了,连着听了一个星期。
看的人是高兴了,老板却乐不起来。总经理周晨,是老板周志华的女儿。面对这么火爆的场面,她却对记者叹苦经:“170多个座位,天天都满座,也就1000块收入。说书先生500,剩下500要付水电和5个员工的工资和保险。”
周晨说,新装修后,水电是很大一块开销,天一冷就更费了,“别说赚,不亏就好。”
那怎么办?摆在经营者面前很现实的一个方法就是:涨价。
不过周晨说:“一般说完一本书,要讲15场,听完也要70来块。这笔开销不算大。可很多人住得很远,每天来回,又费钱又折腾,一涨价可能就会赶跑很多老客。”
听说书场这一周的状况,昨天在北京参加全国文代会的中国书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陈振濂建议,政府要补贴,而且不在于书场本身,而是应该“购买服务”,“ 比如,观众每买一张票,政府便给予一定补贴,这样老百姓可以享受文化,又可以用市场需求来激发书场活力。”
除了向政府求关注,如何保住大华书场这块“老字号”,周志华也想了很多招数,比如下午雷打不动一场评弹,早上、晚上的场子也搞点活动。
周志华想把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曲艺)、滑稽戏都弄过来演,可现在这些戏种的好演员出场费很高。一折算,60-80元一张票,会有人看吗?他心里也没底。
此外,周志华也想请晚报的读者出出主意,怎么让大华书场“活”起来。
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你有活动想到大华书场办,都可以@给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 南芳 通讯员 虞珊珊
作者:南芳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收拾干净了自己的桌面,一颗凌乱的心开始慢慢的安静下来。  果然,心里面的世界和外边的世界是相对应的,外边的世界干净了,心里的世界也就清静了。  很多天没读书了,心里杂乱的像长满野草的荒地。总是希冀着自己能苦读三年,遍访明师,踏上我的明医之路。  是的,你没看错,是明医,不是名医。于我而言,名顶多就是用来果腹的工具,再无其他,而明却是要用一生追寻的。  苦读三年并非是一件易事,尤其对于是一个年过而立、背负着家庭责任的男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从去年四月份辞职开始,到现在已经一年多的时候,我除了读了四五遍的素问和两三遍的伤寒论,几乎没有太多的进展,这颗心总是安不下来。  一直到前天,我粗略算了算,淘宝店铺自开业至今两三个月以来的收入,基本够生活费了。如果能维持这种状态,我就不用再看着自己那点微薄的存款,像沙漏一样不断的漏下去了,想到这点,心里的杂草终于变少了一些。  一张张扔着的快递单、一张帐凌乱的药方、草稿本、钢笔以及炮制好随意的乌头、还有一包九制黑芝麻被我从桌面上收拾起来,摆放整齐。这颗杂乱无章的心,也慢慢的安静下来。拿起仲景留下来的文字,翻开,进入一千多年前的时空,继续开始我的中医梦。
楼主发言:34次 发图: | 更多
  加油!虽然我也有从医的意愿,曾年少时学了几年医,但如今几乎都已忘却,想要捡起已实在不易。楼主精神非常可佳。
  看了楼主的经历想写点什么,回复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写了再删,很难准确的表达出来,最终浓缩出两个字——加油。  
  自学是可以成才的 我遇到过一个老中医
他只有初中文化 赶上文革初中还没有读完
后来自学了中医
也许他比较聪明吧
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学成了
而且针灸尤其厉害
当时我嗜睡 每天都要睡十八九个小时 就是睡不醒
西医查不出问题 后来遇到他 他说着这个是脾湿 针灸五天就好了 那之后有十多年了 我每天都睡七八个小时。当时我家亲戚眼睛得了虹膜睫状体炎
治疗了好久 经常打眼针 两年多都没好
他只是听了我的描述就给开了方子
吃了10副 完全好了,没有在反复过。  我听他给我讲过一个例子 当时一个胰腺癌患者 持续发烧 在医院打了三个月多的点滴还是不好用 最后找到他 他就给开了一副药
而且说18个小时内起效
结果到了17个多小时 真的起效了 后来一直到那个病人故去都没有在发烧。  他讲过一句话 说仲景之后的中医都是师兄弟
也就是说伤寒论很重要!能把这个研究透 中医就通了。另外建议你看看一看中医内科学 最好找老版本的 上海出版的 应该是六几年的。  另外 我也在自学 中医是好东西 但是现在好的中医很少了
努力为传承中华文化做贡献吧
  一样也是自学,但是中医是广大的,一部伤寒论还是概括不了的。历代名医辈出都是值得学习的。古人写医书绝不会是为了赚钱,完全是为了济物利人,可以说每一本医书都凝聚着作者毕生的心血。这样的书每一本都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接触中医是在07年。  当时在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工作,我的职业是一名讲师。因为工作原因,我与一个改变了我一生的人成了同事。  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时就是一个极其牛的学生。有多牛?据说他们学校有些老师都吃他开的药,而且他的方子在医务室直接可以抓到药。这种的水平到底是什么水平,厉害不厉害,我并不知道,但我总认为这里边有一些水分,毕竟年轻人嘛,谁不爱吹上几句。一直到有一次我发高烧。  那天下午就开始有点感冒,没怎么在意,像往常一样,吃了两片感冒药就没管了。谁料到了晚上,浑身无力,连走一步路的力气都没有,更甚至连说一句话都几乎没有力气说,用体温计一测量,40.5度。  看到体温,吓的赶紧叫上两个同事送我去医院。正巧,被这个中医同事看到,此君看到之后放言:我来治,一会儿就退烧。巧的是,我当时居然就傻愣傻愣的就信了,让他来治疗高烧40多度的感冒。  另外两个同事帮忙把我扶到公司会议室的会议桌上,他从楼下的医药店里买了一盒针灸针,往我脖子上扎了一根,又往腿上、胳膊上几个地方扎了几针,还不停用手拨弄那几根银针,疼的我呲牙咧嘴。就这么一摆弄,过了半个小时,再量体温,居然下降了。  再接着,此君写了一个方子,让同事去楼下药店抓药,拿回来在公司的热水壶开水微煮,泡上。半个多小时后,我喝了两杯子泡出来的药汤。  两个多小时后,体温下降至38度,我的体力也开始恢复,到了第二天早上,所有的感冒症状无影无踪,体温下降至36.7度。  仅仅用了几根钢针、一剂汤药和一夜的时间,感冒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要知道,平时的感冒少则一周,多则十几天,从来没有感冒好这么快过,而且是高烧,40多度的高烧,居然这么轻易的就消失了。  我第一次亲身体验了中医的不可思议。  后来他告诉我,针灸取穴为大椎和几个井穴,拨弄银针的手法叫做透天凉,喝的那剂药是银翘散合白虎汤。
  银翘散合白虎汤,很管用。
  问楼主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中医呢?而且你这种自学又准备怎么去实践呢,是不是对你的病人不负责任呢?
  回复&@herbsolution:自学的是基础。基础牢固后,自然是要拜师的。另,中医的学习有很多医案可以学习,这些医案本来就是先辈们的实践,记载下来了,医案读通了,就等于拜了作者为师。上边@tingyurumian&不说了么,仲景之后,都是师兄弟。
  看看  
  昨天说到我那个中医朋友,今天还从他说起。  此君嫉恶如仇,一身正气,棱角分明。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他不太会跟人交流。最大的特点,跟别人讲东西,从不管别人感受,只管一股脑的往里灌输。这不,自从我的感冒被治好后,他就老跟我讲中医,也不管我到底对中医的兴趣有多大,只管一股脑的讲。凑巧,我自那次见识到中医的不可思议之后,也产生了不小的兴趣,这下刚好,一个愿讲,一个愿听。  记得他跟我讲五行关系时,我总是记不住,老是记错。后来他画了五角星图,从右至左,标上“木火土金水”,然后告诉我按照逆时针方向,遵循“邻相生,间相克”的口诀,随时可以从图上找出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    就这么一个图,一下子就让我把五行生克记住了。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题的人,记住归记住,为什么呢?  他这样告诉我相生相克的。  火是不是木头燃烧才有的?木头是不是有水才能长的活?金属一加温会不会融化成水?提取金属的矿石是不是都是在地里挖出来的?大火过去一片灰烬是不是又变成土了?  砍断木头是不是得用金属?冶炼金属是不是要用火?灭火是不是要用水?治水是不是用土修堤坝?是不是再硬的地,草木都能钻出来?  这些个结论乍一听,有那么几分道理,但是还是没能解开爱刨根问题的我的疑惑,如果要这么解释,大火把草木烧成灰,为什么不是木生土?水都是蒸发出来的,哪是金属化成的呀?我始终觉得五行关系不是这么简单的解释,漏洞太多,经不住推敲。  当然这种方法有利于记住五行的关系,但却不能把这种解释当真,那真正的内涵是什么?  我带着这个疑问,一直到多年以后,才明白了五行生克的真正内涵。
  虽然有个中医朋友天天跟我灌输中医的相关理论,但彻底相信中医,并喜欢上中医,却是在我解决了自己频繁发作了几年的口腔溃疡之后。  当时,我特别容易上火,一点不夸张的说,一年365天,至少有200多天都在口腔溃疡中度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况已经持续好几年了,曾经去过医院,告知免疫力低下,除了开了一些没什么鸟用的维生素,再无更好的治疗方案。  每次口腔溃疡发作时,吃饭像上刑一样,喝口热汤疼的我龇牙咧嘴。这还算好的,严重的时候,连说话都不利索。我的职业是讲师,经常为了上好一堂课,用大量的冰硼散涂抹在溃疡面上,让痛的地方变的麻木,才能利索的说话。除此之外,口臭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谁也不愿意一张口,浓烈的口臭熏的对面的人几乎窒息吧,何况我经常要交流的对象都是公司的老板们,那时出门,口喷是必备品。  有了上一次治疗感冒的经历,我对医生特别信任。我求助于医生朋友,请他帮忙治疗。  医生也没有推辞,两剂药下肚,口腔溃疡就好转了。眼见管用,我开心的不得了,但很快,我就笑不出来了,药刚停,又一茬的口腔溃疡就来了。断断续续的让他治疗了几个月,但始终未彻底根除。  后来,我去中医院挂了一个名老中医的号,连着看了一个多月,还是一样,服药即轻,停药即复。此时,我想起白居易的两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难道年轻轻的我这一生往后就要和口腔溃疡及中药为伴?  这么喜欢刨根问题的我,才不信这个邪,非得搞清楚这个口腔溃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开始了第一次的中医学习。  当时可谓废寝忘食,晚上看,白天看,甚至走在路上都要看。古籍看不懂,就看那些别人写的帖子,找那些有跟我一样症状的人,看他们如何解决的。最长去的就是百度贴吧中医吧了,当时的百度贴吧可不像现在这样,中医吧里有几个很牛的中医,经常贴一些自己的医案上来相互探讨,有人贴个问诊单出来,几个中医一起参与讨论,该争吵争吵,该反对的反对,一片学术探讨的氛围,尤其是吧主老客起草的网络问诊单,到现在被很多医院改进使用。可惜自从09年老客吧主被几个不学无术的宵小之辈逼走之后,中医吧的学术氛围一去不复返,彻底沦为现实中有些人的利益输送链。  翻了很多帖子,也试过填写问诊单,照他们开的方子抓药,但口腔溃疡情况依旧,服药即愈,停药即复。  我几乎要被折磨的崩溃。  一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个帖子。
  支持楼主,好好坚持,我和楼主一样也有个中医梦,希望能通晓大医,不为名利,仅求立命、安心、悟道!  
  楼主,非常不错。坐等楼主更新,不要太监啊!我也最近对中医非常感兴趣,正在看唐云的巜走近中医》。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可惜被一些不学无术的宵小之辈给玷污了,特别是方舟子之流的败类。另一方面,中药资源面临枯竭,一些原产地的品种消失或者被环境化肥污染,药效大大降低,甚至含有害成分。堪忧乎,堪忧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深刻理解并接受古代传统道家哲学,才能给深受西方思维影响的我们以新的视角和启发,在自学中医的路上,一切先贤皆为名师,与楼主共勉。  
  今天白天没来得及写,贴一篇之前写的文章吧。  说“惭愧”。  《伤寒论》曰:人愧者,面色乍白乍赤。  刘渡舟刘老解释,人愧者则心气不足。这句话要翻来覆去地琢磨一下。  心气不足和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心气不足,人就愧了?  中国人的祖先是非常有智慧的,他们很早就把这些看得清清楚楚。  看“愧”字是怎么组成的:一心一鬼。心中有鬼为愧。  在中国的神话中,纯阴为鬼,纯阳为仙。抛开其真实性不管,几乎全世界都公认,鬼和阴寒、阴冷脱不了干系;鬼生活的地方在地下,不见太阳,被称为“阴间”,人生活的地方叫做阳间,他们如果要来到阳间,只能在晚上没有太阳的时候;白天出着太阳的时候说鬼,不会有什么感觉,晚上阴气足的时候几个人聊鬼,聊完不敢一个人走夜路;太阳能照到的地方,不会觉得怎么样,到了那种太阳也照不到的树林里,即使是白天也会觉得阴森恐怖。  由此可以看到,鬼和阴是分不开的,阴为鬼提供了生存环境,或者说阴的环境滋生了鬼,而阳却是鬼的克星。   回到刚刚愧的话题。  为什么会心中有鬼?从生理而言,愧的时候,心里会被阴寒阴冷占据,或者说心中的阴寒阴冷滋生了鬼,才有这种愧的状态。这里我们仍然暂时抛开鬼存不存在的问题,因为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才能写的清楚。  在中医的概念里,气为阳。气无法到达心里的时候,则心阳不足。心阳不足,则阴冷自然占据整个心田。心一阴冷,就滋生了很多小鬼,这就是愧。  对付“愧”的办法是“惭”。  一位老师解释过惭愧,惭愧者,斩鬼也。“惭”字写的很清楚,在心里斩,斩掉什么?斩掉心里的小鬼,合起来叫做惭愧。惭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时的自然反应,所以惭和愧经常一起出现,这点我们的祖先看得很清楚。心里被鬼占据,如果不斩掉,就麻烦大了,君不见,凡是有能力惭愧的人都还有救,要是连惭愧的能力都没有了,基本也就歇菜了。  再读一篇《伤寒论》那句话:“人愧者,面色乍白乍赤。”  为什么会面色乍白乍赤?  人愧者,心气到达不了心,心中被阴寒占据,面色则白。这个时候,人体自我保护机制启动了,开始惭。人惭者,阳气被激发,心气蜂拥而上,开始脸上发烫,面色也由白变赤。惭和愧不断交替,面色就会乍白乍赤。  心气的变化能在脸上表现出来,这点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说过。《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  一个整天都处在“愧”这种状态的人,心阳自然是不足的。  但“惭”只是一种临时的自我保护机制,不可能整天都在“惭”,否则人总是处在一种惭完又愧、复惭复愧的起伏状态,久之必然精神分裂甚至人格分裂。更何况,万一哪天“惭”累了,不斩鬼了,人也就玩完了。因此要想彻底解决“愧”的问题,还是要从根源上下手。  前边说到,鬼的生存环境是阴寒阴冷,那么要彻底消灭这个鬼,只要把阴寒的环境解决掉就可以了。  《内经》云:“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解决阴寒,自然是用阳热。  这些心里被阴暗占据了的人,在生理的治疗上需要用一些温阳的药,慢慢来温暖他的心田,等心阳一足,自然而然会变得开心。临床上有很多医案记载过,有些病人治疗到某个阶段,突然什么都想开了,这个状态就叫做“开心”。  不开心是一种阴寒雍滞状态。阳动阴静,阴寒凝滞在心里的人,肯定是不开心的,当心阳一通,阳主动,心就开了,生理上的心开表现到外在就是开心。中国的语言,如果像严老师一样细细研究,每个词背后都是很有内涵的。  治疗这种心里的阴寒,不仅仅可以用药,还可以用语言。  语言是有能量的,正所谓良言一句三春暖,发自内心的夸奖,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温暖心田的良药。一般心理阴暗的人,比较缺乏自我肯定,也正是因为长期的自我否定,才会积累了这么多的阴暗,这类人很需要别人的肯定。这也是一种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应,长期的自我否定,内部的力量会越来越大,要活下去,需要在外部找到一个力量来平衡,这种力量来自于被肯定。因此,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赞美,可能就为他人的心里增添了一束阳光。如果实在觉得对方一无是处,没有任何可以夸奖的,这证明自己心里也是阴风阵阵的,因为心里真正温暖的人,处处都是太阳。  除了外在的良药,更重要的是自我的治疗。王凤仪老先生说过一句话:“找好处是暖心丸。”这话不无道理。一个心被阴寒所困的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这是一种同气相求的自然现象,要打破这种状态,还得自己从内点燃一个小火苗,有了这个小火苗再加上外在的良言良药,自然就能慢慢赶走心里的阴寒了。点燃这个小火苗从找别人的好处开始,就是一个极佳的选择。人和人的交往是相互的,这在物理上仍然是一种同气相求的自然现象,如果自己的气变了,所能接收到的对方的气自然也就变了,你发自内心去赞扬、欣赏别人,别人自然也会投桃报李。  一旦接收到足够的“阳光”,心阳充足了,一切妖魔鬼怪自然无处藏匿,即使偶尔现身,也必然是“见光死”。  问心无愧,自会喜不自禁。  而这本来就是心该有的属性——喜。
  吴清忠先生的《人体使用手册》一书解释五行很形象
  楼主加油!
  忍不住再来说两句,寻章摘句老雕虫,中医药博大精深,最伟大的宝库是什么,是几千年实践的积累,而非几部医案。再者说,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刚才二位也提到,仲景以下皆师兄弟,说明什么,一是仲景所达之高度,同时也说明仲景之后再无集大成者。  我们再看仲景所逢之乱世,千里白骨,十室九空,一为战乱,二为瘟疫,仲景并未拘泥于素问灵柩,而是实地考察尸体,对于解剖及人体构造机理又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针对当时瘟病流行,通过广施医药大量的实践才可能得到经典良方,绝不可能挥手而就。  真正导致中医药裹足不前的还是哲学思想及方法论,中医药讲究整体观,但也绝非必须机械的用阴阳五行之思想去套,唯物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绝对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从细胞到细菌,从病毒到DNA,从RNA到蛋白质,从遗传基因到蛋白质表达,这些是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度,应该为中医所用而不是固执的认为现代自然科学都是西医的范畴。仲景之所以能打开局面,在于大量的死人对于人体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在于大量的瘟疫提供了大量的临床样本。到了今天,即使你皓首穷经,即使你达到仲景的高度又能如何?又能为社会带来什么,又能为家人朋友带来什么?依旧是然并卵,弗莱明从真菌中发现青霉素,在此思路下,开创了抗生素的先河,一系列抗生素的发现使人类在面对细菌这种病原微生物时可以说不足为惧了,受益的人何止千万。青霉素来自于真菌,也可以说是天然产物,全球人口能达到现在这个规模,可以说主要受益于此,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是真正的大医圣人。虽说抗生素滥用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但我们应该从宏观来看中医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就可以看出问题在哪,假如说从今天开始,取消中医药,对人类社会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取消西医药则会出大大的问题,说明什么,说明中医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已经很小了。中医药要发展,必须接纳现代自然科学,而不是固步自封,否则不是不重视中医药,而是一帮子学中医药的人自己把中医药走入一条死胡同。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这个伟大关键在于几千年实践的积累,实践有效的是客观存在,无论你用什么理论,他的效果都摆在那儿的。真正中医药要做的更多的可能是去伪存真,太多的流派,太多的批注或许把真的东西掩盖了。屠呦呦做的工作就是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到了青蒿,再从青蒿中找到了青蒿素,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也被世界所认可。龙胆泻肝丸事件,在国外对中药影响非常大,主要是其中一味药木通从清朝末期被关木通所混用,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而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为强烈不可逆的肾毒性物质,很容易导致肾衰竭。关木通当做木通仅仅因为饮片长得挺像,而且是清朝末期解禁东北以后的事了,到2010版药典才取消关木通,复方一律改回木通,此外还有川木通在当做木通使用。本草纲目是很有高度,但只是那个时代的高度,所有插图都是手绘,无法有效区分一些近似的东西;现在有几百万像素的电子照相,而且进一步发展了显微鉴别等生药学技术,对于药材区分这些应该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时代在进步,技术在进步,中医药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往后看。中医药的核心不外乎两点,一是实践的积累,二是整体观和系统观,有这两样中医药的精髓就在。  楼主发大宏愿学中医,但我觉得方法和方向大谬矣,在此给楼主一个中肯的建议,不如重修本草,用现代手段记录各种药材的真实图像,遍访名山大川,遍寻参苓仙草,不亦乐乎,功德无量。
  @herbsolution  感谢您不厌其烦的写了这么多建议。  但您的看法,恕我不敢苟同。  中药的毒副作用从来都不是现在才发现的,千年以前的神农本草经开品就把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说下品者多有毒。黄帝内经中也提到,砭石治其外,毒药攻其内。  毒与不毒本来就是相对而言。  人参没有毒。拿人参给每个人都吃上一个月,你看看会不会一堆人因为吃人参得了一堆热病?  附子可是大毒,年年都有吃附子死人的,那又如何,体寒阳虚等症,用之起痼疾,效如桴鼓。  再简单点说。  米饭没有毒,可让一个脾胃虚弱的根本无力运化米饭的人吃上两碗,看他得不得病?反过来,让一个饥肠辘辘的,饿的有气无力、脾胃功能强健的人,吃上两碗,这不是救了他一命么?  水也没有毒,可让一个水湿内停、脾胃阳虚的人每天八杯水的喝,看看会不会喝出浑身浮肿?反过来,给一个在沙漠快要渴死的人八杯水,这就是救了他的命。  同样是水,同样是米饭,关键看怎么用。  伤寒论的开篇就说“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中医看来,同样的药,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服下去效果则完全不同。  因此脱离中医最核心的辩证说中药的毒副作用,是完全不成立的,那是西药的指导思路下的中药药理作用分析,和中医药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再来说说现代药理的研究,现代的药理研究,忽略了人体本身这个最大的变量。  现代药理研究,人体摄入某某药多少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个数据是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测试得出来的,但是,大样本随机双盲测试中,有些人摄入相应的剂量之后是不会发生相应变化的,而有些人摄入一点点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什么要大样本,就是因为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不得不大样本,按照概率来决定结果。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些样本里边会有那么一些人摄入同样药物之后身体会有不同的变化?  而在中医研究的就是那个背后的为什么。  中医看来,药的性味归经、成分、含量是不变的,人的身体是最大的变量。早上两口子吵了一个架,身体这个变量就变化了;出门时丢了三千块钱,身体这个变量就变化了;正气的肝疼呢,彩票中奖了,一下子肝就不疼了,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变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什么?这都是中医研究的问题。对于中医而言,把握住这个变量变化的规律,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中医水平。  不要说达到仲景的水平,能达到李可李老的水平,就足以悬壶济世了。《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书中收录的医案,有很多西医宣告不治的,但经李老救治康复如常人的。这难道不算济世救人?谁规定的必须要弄出一个举世皆惊的科研成果才算济世救人?达到李老这种程度,内可保家人康健,外可解病人之苦,小可修身齐家,大可以身传道,这难道不是孟子所说的“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境界?这难道不是老子所说的“不言之教”?  仲景之医术,又岂是您所理解的用死人堆彻出来的临床样本?其背后涉及到中医的基础理论,病机的运行传变等等,那是中医的核心所在。如若照您的理解,危重症急求中心的人应该个个都是仲景,可结果呢,这么多年,我们见到几个仲景?  不是接不接纳现代医学,而是我在前边说过的,现代医学忽略了人体这个最大的变量,而中医恰恰认为最重要的是人体的这个变量。  在这两个着重点不同的医学下,不可能完美结合,更甚者,结合出来一堆中不中西不西的怪物。远的不说,黄连提取出了盐酸小檗碱(即黄连素),可你看临床上谁会拿黄连素入中药煎剂?黄连素从黄芩中一样可以提取,可是在中医看来,黄芩和黄连的作用却有很多不一样。  中药的药理是要研究,历来很多本草记录不一,想学习的人经常被弄的无所适从,药理固然是要研究,但绝对不是脱离了中医辨证的研究。
  就楼主所言几点再讨论一二。  一中药毒副作用问题,以龙胆泻肝丸为例,毒副作用是由于将关木通做木通使用带来的,不管你怎么辩证施治,也无法将关木通变为木通,方子依然是龙胆泄肝,本来无毒而有效的逐渐变为了毒药。事实摆在那儿,但现在依然有顽固派认为龙胆泻肝丸是西方人没有辩证施治,剂量超标才导致的肾毒性,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木通入药,本身是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但以关木通入药就成了毒药,我们的前人在某些环节犯了错误,应该正视错误,拨乱反正,去伪存真,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得不查,鲁迅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差不多先生转”,这种思维害人不浅。  二是关于所谓历代名医的问题,我各人认为,现在随便一个医生对于生理病理的认识已超过古代所谓名医,就好比现代常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超过商纣王或者秦始皇,无他唯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已。  三是关于黄连素问题,黄连含有小檗碱,真正用于生产黄连素是用小檗科植物三颗针来工业化提取的;黄芩中绝对不含小檗碱,黄芩为唇形科植物,所含成分主要是黄酮类成分,黄芩苷,黄芩苷水解后变为苷元叫做黄芩素,黄芩素不是黄连素。还是那句话,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四,中医的核心在于整体观及系统观,但并不等于不需要严谨,把混乱当做辩证,把错误也用所谓的辩证加以解释只能是以讹传讹。
  楼主,对于异议,不要去解释,浪费时间。就如你去跟方舟子讲中医一样。
  @herbsolution  谢谢您的指正。  一、按照现代药理研究,有不少药都含有马兜铃酸,但并不能说明所有含马兜铃酸的药都不能服用,都会导致肾衰竭。中药讲究配伍和辩证,不是一个马兜铃酸带来肾毒的结论就畏之如虎了,自古以来有毒的药物多的是,含有马兜铃酸的细辛、威灵仙该用的时候照样得用,辩证准确一样效如桴鼓。自古以来,有毒的药多了去了,治好病的也多了去了,砒霜还不是照样用来治病,关键的在于辩证。神农本草经都说,上品无毒养性,中品无毒养命,下品有毒治病。  龙胆泻肝丸用关木通是错的,这在没有马兜铃酸事件之前,就有很多的中药界的人士提出来过,包括同仁堂自己。  认为关木通版的龙胆泻肝丸导致的种种结果是没有辩证论治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药出错在先,药都错了,还大谈辨证论治,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但通过龙胆泻肝丸这个事件只是弄明白了关木通不能代替木通,只是弄明白了中药的配伍很讲究,一旦配伍出现问题,后果很严重。却这并不能证明含有马兜铃酸的药全部不可用。  这是两件事情。  二、关于历代名医。  我不认同您讲的任何一个现代医生对于病理的认识都可以超越古代医生。  您若能把《黄帝内经》《伤寒论》再多读上几遍,一定不会讲出这样的话,很多西医无法解释的病因,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里边不但病因,连发展趋势、治疗方法、治疗原理都说的很清楚。  您的逻辑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上,所以我们一定超越前人。因此在您看来,可能任何研究相对论的人,水平都超过爱因斯坦;或者说任何会做瓷器的人,都能烧出比元青花更好的瓷器。  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要从地上爬到前人肩上还需要很长时间,而大部分人连腰上都没爬到,更谈何超越?  三、黄连素的提取,是我外行了,谢谢指正。对于不擅长的东西,没有考证,拿来做论据,这确实不严谨,自省一下。  但,我仍然坚持,黄连素代替不了黄连。  对任何提取类的成分药物等于原药物,甚至代替原药物持反对意见。  中药汤剂里以大量黄芪为君的方子特别多,如果按照主要成分,全部是黄芪成分,但药效却截然不同。在中药的方剂里,很多方子只有一味药的量不同,按照提取的方法,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针对的病机全然不同。  在一个药物的成分以及其成分作用都没有完全搞清楚之前,就谈有效成分是很不严谨的事情,尤其是谈提取物代替原药物更加不严谨。  日本学者研究白虎加人参汤的降血糖作用,发现此方中任何一味药单用都对降血糖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方药材去掉某一味、或者配伍比例变化后,对降血糖的作用也不理想,保持原方的比例配伍,对于降血糖作用很好。虽然我并不赞同这样的研究方向,但这说明,以目前的科学手段研究中医,道路还有很长,甚至压根就是错的。  另有例子说明。  理论上青蒿素超过60度,会被分解,即100度的水里并不含青蒿素。  但有实验结果,用青蒿叶煎剂(煮沸3分钟)治疗疟疾58例,有效率87.9%,由此可以证明,治疗疟疾的成分并非全是青蒿素。该段节选于《中医内科学》。  逻辑如有错误,结论草率,还请斧正。  因此,我坚持这个观点:对任何提取类的成分药物等于原药物,甚至代替原药物我都持反对意见。  四、我赞同您的观点。中医讲究整体观,但并不是不严谨。我也反对把混乱当辩证,反对用辩证也掩饰错误。  但我更反对用现代科学的标准来给中医、中药挑错,个人认为,这种挑错完全可以忽略,不同的体系,判断标准本就不同,这和不能用普通的语法给粤语挑错是一个道理。  “我走先”和“我先走”都可以,但不能讲“我先走”的人说“我走先”的用法就是错的。一定有前提,少了前提的判断都是耍流氓。
  写太好了,我很喜欢中医,只好看帖子过瘾了
  支持楼主,每天必看。
  跟随楼主一起学习!我也是从去年真正开始自学中医。前路漫漫,多一人为伴,或许能少些孤单,与楼主共勉!  
  我也是一直在自学中医,仅用于家人看病,和自己养生为主。  但目前中国中医疗效不佳,一是医生水平差;二是中药质量差;三是病人不太信。  愿与各位同好探讨和学习!
  5、  帖子是有人从其他论坛里搬到中医贴吧的,作者是彭鑫医生,他讲了一系列的疾病症状以及根源,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伤精。  伤精的根源最主要的两点:熬夜、泄精。  我全中。  熬夜:两点半之前没有睡过觉的坏习惯已经持续五六年,自打来深圳第一份工作起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泄精:单身时撸管,不单身时纵欲。我从青春期已经开始了,持续多年。  再对照对照症状,疲劳无力、喜欢吃刺激性食品、思考运算能力下降、精神不集中等等。  我也全中。  总之,帖子所讲的内容,我信了。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很快,我制定了以下的计划实施。  1、把家里的电脑搬到公司去。回到家里除了看书,不做其他,尤其不上网、不玩游戏。  2、早睡,10点前睡觉。一年多的时间,从来不参加晚上的活动,如若有什么事情耽搁到10点,我就会疯一样的赶回家去,澡也不洗,先睡下再说。  3、戒网络,停到手机的移动网络。由于无事可干,只能读书、艾灸、静坐。  4、早起。早上6点钟起床,先煮上早餐,再去公园跑步,一年多的时间,早餐的食谱都是小米粥。  5、戒现实及网上一切色情信息。戒泡吧、戒聊QQ、戒色情电影等,尽量做到清心寡欲。  生活习惯一改变之后,我发现自己居然多出了很多的时间。原来周六日睡到中午起床,磨磨蹭蹭吃个午饭就天黑了。现在,一大早起床忙活了半天,居然还是上午。  体质也在发生着改变,三个多月我胖了二十多斤,精力体力都越来越好。  随着整个生活状态的变化,心情也越来越好,看到一颗小草发芽都能开心上半天,随便路边的一朵野花,我都能体验到世界的美好。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反复性的口腔溃疡居然越来越没那么容易发作,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居然因为我改变了生活习惯而几乎痊愈。  我明白一个道理。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吃下去一颗,百病全消。  身体就像一个银行,你存多少钱进去,才会有多少钱花。  身体还像一块田地,你有多认真耕耘,他就会给你多少回报。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要么你还给身体,要么身体还给你,这取决你如何对待他。  疾病的痊愈从来都不可能完全交给医生,一切的根本在自己。  这不是鸡汤,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
  楼主你好,我三十五岁,手发抖十余年了。耳鸣三十年,睡眠极差,万年黑眼圈,胃口好,什么都能吃。脸上毛孔粗大,斑点,痘痘。皮肤极松驰。最想治好手发抖,太影响社交了。还有夏天双脚心发烫,心情更烦躁,请问楼主我这些是什么症状,应该吃什么方子的中药?  
  身体是自己的,少上网,多看书,清心寡欲,身体自然会越来越好的,等到四十五岁以上在养生可就事倍功半了。
  这几天有点烦躁,静不下心来,终于今日稍稍没那么躁了,接着写,以后有机会写到这个烦躁的。  6、  人言为信,最早的信就是指人言。  言是人类特有的,其他动物的最多称为语,不能称为言。  小鸟动听的叫声称为鸟语,小孩子吐字不清晰时,叫做牙牙学语,等长大了就叫做言语,后来把言和信放在一起,有信之言才能叫做言,故而人有三立,立功立德立言,此言即信言。  虽然信是通过言而产生的,但只有体验才能够让信变的坚实。  在之前,我对中医的相信是停留在朋友告诉我的那些知识上。  亲历被中医三下五除二治疗好高烧,信开始落到体验上,远远比别人告诉我的那些更加相信,但这并不坚实,这种信还是无根浮萍,跟着水走,谁治好病就信谁。  不就是几根针灸一个方子搞定一个高烧嘛,不就几味药拼凑一下嘛,我学学我也会,这时我理解的中医,还只是停留在术上。  后来通过各种治疗,到最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生活习惯,解决了自己的各种问题以及困扰多年的口腔溃疡,信开始坚实起来。这次的经历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体验到了“法于阴阳”,这已经远远超越了术的层面了,这是道。  但,这次的体验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此后多年,每当我遇到迷惑时,就会想起来这次的经历。
  终于看到新贴了,楼主可一定继续啊,对中医很感兴趣  
  一直想学中医,也坚信自己在中医上的悟性,但是没人指导。。。楼主能介绍下初学的经验么?
  7、  人的一生,从来没有最坏的事情,也从来没有最好的事情。  如果把时间区间拉长到一生,昨天的最坏成就了今天的最好,而今天的最好可能会为明天的最坏埋下伏笔。  从相信中医到喜欢中医的那一年,正是我人生事业最低谷的时候。  当时我和朋友刚刚成立了一家IT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一直亏损,举步维艰,一度连我们自己的生活费都发不起。  最惨的时候,每个月只能拿2000元的生活费。与别人合租的房子就要交1300元的房租,剩下的其中100元是固定的电话费,600元就是我的饭钱和生活费,没有任何多余的开销可以供我娱乐活动,夸张点说一分钱都不敢乱花,否则就连饭都没得吃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过了一年多早睡早起自己煮饭、不抽烟不喝酒不唱K的生活。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上天很公平,不让你有充实的物质生活时,那是在给你机会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的生活非但没有因为贫穷而变得潦倒落魄,反而因为贫穷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我用了很多的时间去接触古人,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中。  儒家告诉我,从心所欲,知止而定,有所好恶,不得其正。  道家告诉我,进道若退,大盈若冲,物壮则老,守雌知雄。  佛家告诉我,身外求法,水中月影,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我用很多的时间去接触自然万物,感受他们的万紫千红燕燕莺莺。  我抚摸一棵树,仿佛就像抚摸着爱人,似乎能感觉到她生命在流动。  我凝望一朵花,仿佛就像凝望着恋人,我的面容充满笑意,她的眼神中也饱含深情。  我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身下的小草把我托起,在天地的怀抱里,原来这么多朋友同行。  我学着自己和自己相处,不再嫌弃自己懦弱自卑、虚荣骄横。  我用很多的时间去观察自己,不仅要一日三省,更要自知之明。  我学着慢慢改变自己,让自己懂的忠于自己,学会爱和宽容。  这些都不算重要。  更重要的,我知道了,原来我的心里还有一个梦。  梦里我有着黄帝般淳德全道却敬天爱人的凝重。  梦里我有着岐伯般洞悉真相又通晓阴阳的虔诚。  梦里我为了遍尝百草,徒步天涯,出没野岭。  梦里我像仲景药王一样悬壶天下,信手拈来就能救济苍生。  ......  这就是我心中的中医梦。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开始出发,但我知道,我会。  我会为了这个梦,穷其一生,哪怕直到白发苍苍,燃尽油灯。
  今天说说中药。  说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广为人知的中药“附子”。  附子这味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下品,有大毒。《神农本草经》一开篇就说了,上品养命,中品养性,下品治病,有大毒证明有偏性,有偏性才能治大病,中药治病的原来本来就是以偏纠偏。  附子这味药在云南特别有传奇色彩。传奇在于其能治疗好多年治不好的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同时也传奇在能轻易的置人于死地。或许将救人治病与杀人殒命的两个极端集在一身上,这可能就是附子的传奇之处吧。  先说治病。  老人们上来年龄经常会被风湿、老寒腿、关节炎等等一系列的寒湿类疾病困扰,说好听点叫做被疾病所苦,说难听点叫做生不如死,而附子对于这些被疾病困扰的云南人来说,正是治疗这一类疾病的良药,煮了一天高达一公斤的附子服下去,过几天身上的这些疾病全部无影无踪。就说这风湿、关节炎、老寒腿什么的,一般的医生都不愿意治,治疗起来不好治又太麻烦,可人家本地人就是煮这么些附子一吃,就好了,你说这气死不气死医生?  这够传奇吧?  光说治病的事,还不够传奇,说说杀人的事。  这一公斤的附子煮来吃,可不是随便煮的。要小火煮一天一夜,中途绝对不能熄火。若断火再煮,这附子是绝计不能再用的,否则很有可能分分钟要了人命。  小火煎煮一天的过程中,容器中的水难免会被煮干,要不断加水进去,这加水可有讲究。只能加烧开的水,绝对不能加冷水,这冷水倘若一加进去,这锅救命汤药就会变成致命毒药。  要说讲究,这煎煮过程中的讲究比起服用后的讲究,根本都不值一提。  这附子煮了一天一夜,病人服下,三天内身体会开始水肿,那些有关节炎的关节等地方尤其容易肿胀甚至疼痛,有些夸张的全身会出现水肿,到底是救人还是杀人,就看这三天了,这三天要是身上的肿胀慢慢消退了,这病人就开心的笑吧,那些个风湿、关节炎什么的,会全部无影无踪。  但这三天要特别讲究,要用被子蒙起来,三天内绝对不能见风、不能见水、更不能见寒,如果不小心碰了冷水,那基本就得去阎王爷那报道了。云南那些人数不多的小县城,每年都有几个因为吃附子而殒命的案例。不过即便如此,仍然阻挡不了云南人民吃附子的热情。  好了,民间偏方说完,明天说说附子这个药,医生是怎么使用的。
  古籍有记载最早善用附子的人当属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中,很多体虚方子里边都加附子。  用法有二,炮用和生用。生用一般是用来治疗那种快要出大事的病,直接把附子刮去皮,切成片,煮半个小时,这个时候附子的毒性正猛烈,服下去正好救人。炮用是去皮后用火烤,烤到外边有点发脆,煮上一个多小时,一般是用来治疗体寒一类的寒症。  除了医圣张仲景,历代有很多医家都常有使用,尤其是近代因善用附子而产生一个流派,火神派。  火神派是江湖上的称呼。称之为火神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善用附子、干姜、桂枝这几味大热之药,而且剂量异乎寻常的大。剂量虽然看起来心惊肉跳,但却能屡屡救人于病危之际,因其用药特点显著,且疗效很好,所以这些年火神派名声越来越响。但近些年有很多人学个一招半式的乱用这些热药,冒充火神派,也给火神派抹了不少黑。  当代一家善用附子的人有很多,除了火神派之外,最有名的应该是李可李老了,他老人家也经常被认为是火神派,但严格说并不算是。他老人家创立的破格救心汤救活过很多西医宣告死亡不治的病人,据李老医案记载,他一生所用附子超过5吨,但却从来没有一例中毒者,可见,附子能用好,确实为救命神药。  但是,这么一味能救人的药,现在却出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剂量。  伤寒论中记载,附子生用或者炮用常在20-30克左右,最大的剂量附子用量达到60克以上,但因附子用不好很容易出现中毒现象,现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指导用量为3-6克,远远低于伤寒论中使用的剂量。  再者是炮制。  附子炮制不好特别容易中毒,因此《中国药典》规定,其采收之后就要用胆巴水浸泡,胆巴水是与附子之性刚好相反的东西,用这样的方法炮制出来的附子,毒性确实大大减低,但同时药性也大大减低,减低的几乎快成了药渣,而且久用还有头痛之弊。  救人的良药,却成连治病都不好用的药,到底是谁的过错?  “曲则全,枉则直”的道理,看来这些中药管理局的人是根本不懂。
  我也自学的民间中医,感觉是:做个民间中医的感觉真好。
  @豆子的世界 继续努力。
  @herbsolution
01:15:00  问楼主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中医呢?而且你这种自学又准备怎么去实践呢,是不是对你的病人不负责任呢?  -----------------------------  朱丹溪,缪希雍都是自学中医而成为中医大家的。  学了理论,当然要实践。  很多人自学中医,并不是为了看病获利,而是为了修身,为了解惑,为了自身健康。  你的担心多余了。  一个能自学中医,在中医上投入巨大精力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对他人不负责任的事情,这是相辅相成的。  切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民间中医WZY
21:03:00  我也自学的民间中医,感觉是:做个民间中医的感觉真好。  -----------------------------  祝贺你。
  @烨水朱华-18 13:55:00  一直想学中医,也坚信自己在中医上的悟性,但是没人指导。。。楼主能介绍下初学的经验么?  -----------------------------  狠心下苦功,没有捷径。  中医理论太庞大,可称瀚海。
  我也想自学中医
  楼主怎么不写了,写的真好
  楼主怎么不更新啦,期待你学成啊
  楼主,看了你的自学梦,真的很惊喜,我也是因为家里人生病才开始觉得医学真的很有益处。想开始自学,但不知从何处下手。您能帮助下吗?
  @enyuchuang
11:24:00  加油!虽然我也有从医的意愿,曾年少时学了几年医,但如今几乎都已忘却,想要捡起已实在不易。楼主精神非常可佳。  -----------------------------  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我现在在自学,找了一个老师,大部分知识是从自学中医网,学的,从医学三字经,到周易本义,老师推荐我在这上面学习。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老客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