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传世病人经急救中心指派,接到医院救治,...

三亚急救医护人员逐渐流失 120急救体系亟待健全
&&欢迎回来
三亚急救医护人员逐渐流失 120急救体系亟待健全
  医护人员在急救车上为伤者治疗。记者 孙清/图
  120救护车上,医护人员给患者做检查。记者 孙清/图
  应急医学救援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我市设立了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以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为圆心,市人民医院、农垦三亚医院、解放军425医院以及市中医院4个急救中心为半径的医疗救助体系。随着三亚城区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以及旅游旺季急救人员数量的增多,三亚急救任务十分繁重,目前4个急救中心的22台救护车能否满足需求?院前急救资源均分布市区,城郊或者乡镇患者能否及时得到救助?应急医学救援体系是否面临发展困境?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全市有救护车22辆基本满足急救需求
  2013年,凤凰路发生一起车祸,尽管120救护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但那时因市中医院未被院前救助体系覆盖,120救护车只得&舍近求远&,将患者送往其他医院救治。
  近年来,120救护车供不应求,服务不够周全,常被市民所诟病。如今,120救护车是否能满足患者需求?一个城市的救护车该如何配置?
  对此,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配置救护车,原则上不低于每5万人口一辆救护车的配置标准。目前,三亚常住人口约68万左右,根据规定,我市至少配备13辆以上的救护车。截至2013年11月底,三亚的救护车辆已达到22辆,超过规定标准,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救护车总计出车13551车次,接回急救病人过万。
  工作强度大福利待遇低 急救医护人员逐步流失
  从事急救工作,冲锋陷阵,抢救生命,本无所怨言。可是,现实往往令许多急救人员心里&憋屈&。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20救护车专职司机李先生告诉记者,一台救护车上配备3名人员,包括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司机。若夜间接到任务,驱车前往乡镇,有时会超过10个小时。与这不成正比的是,急救工作人员夜间加班补贴费很少,这几年才有所提高。超过8小时以上的执勤,加班补贴95元,也令许多医护人员对急诊科&望而却步&,医护人员也在流失。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魏兰玉表示,根据规定,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急诊专科证&,得参加培训、考证。而该科室能够在一线跑的医生仅14名,护士26名,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到了旅游旺季,医务人员往往疲惫不堪。繁杂艰辛的工作环境,让一些医务人员不太愿意接受这份工作,更遑论去培训考试。
  &120的开通,每天门诊厅的人数由100多人增至700多人,让原本只能容纳200多人的门诊厅人满为患。&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说,急诊医生工作任务过于繁重,但急救人员并未成倍增加,解决人才缺失问题尤为迫切。
  急救医护人员变身担架工 遇特殊情况还得求助119
  目前,三亚的旅游旺季还未真正到来,医疗环境同样处于淡季,出现报诊次数下降,出诊次数亦有所下降情况。不过,在岗人员仍在待命。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邓晓尧表示,目前人民医院救护车3条线路同时运行,3组医护人员出诊,总计每日出车10趟左右,医务人员与司机均24小时待命。
  急诊科的医务人员不仅前去救助,还得肩负担架工的职责。据其介绍,若接到求助,无论多晚,医护人员得立刻赶往现场,遇到居住在高楼层的&三无老人&、&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重病患者&,医务人员和司机必须扛起担架,将患者从高楼层抬进救护车。有些医生护士身材瘦削,有些还是女性,让他们干体力活,无疑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遇到特殊情况,他们不得不拨打119,寻求消防救援。
  邓晓尧说,在许多的城市,担架工是另外聘请。可是,在三亚,医务人员无形之中承担了担架工的职责。
  回想起几年前的一次交通事故,他至今嗟叹不已。一次,他们接到求助电话后,赶赴海棠湾一车祸现场。现场,两位男子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马路。当时,一名伤者头颅压扁,脑浆迸出,现场已死亡。可是,另外一患者尚有一丝气息,医务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立即抢救这名有生命体征的患者,却遭到已经死亡的伤者家属围攻,家属不满的是,为什么不抢救已经&死去&的伤者?还砸坏救护车内的监护仪,打伤医务人员。
  要是错过急救时间医护人员将要受罚
  目前,各区镇都有卫生院,部分卫生院也配备救护车。可是,乡镇救护车能否真正打通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问题。
  对此,邓晓尧认为,有些病患由市120急救中心统一指派,有些则由乡镇医院直接对接市区某医院急救中心救助。虽然部分乡镇配备了救护车,不过,乡镇的急救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知识背景,面对高危病人员无法及时救助。
  一般情况下,接到求助电话后,应急中心立即派医务人员前往现场,医院还会动态监督医务人员,对于错过了急救时间的医务人员,不仅处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可是,法规对谎报病情、滥用公共医疗资源的&患者&无约束。前段时间,海棠湾一名游客因打不到的士,竟然拨打120,&谎称&病重。当医务人员赶赴现场在接送她回市区途中,该女子扔下100元,表示身体已无碍,要下车。
  司机李先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救护车的起步价20元,公里运价每公里2元,来回两次前往海棠湾大约90公里,油费200元左右。该女子扔下100元离开,油费都不够。面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也无可奈何。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三亚救护车收费均按照物价局统一价格收费。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按照规定收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费用,不得因费用问题拒绝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如果因费用等原因影响救治,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统一指挥有利有弊区域优势互补不足
  三亚120急救中心,对于促进三亚的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大大提升。然而,三亚采取统一指挥型模式,既有利也有弊。
  如何缩短急救半径,减少反应时间?市120急救中心主任李友聚介绍,中心会分区域,按照就近、专科优势、患者以及家属意愿的原则分流患者。可是,这种统一指挥模式也有利弊。
  对此,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4家医疗急救中心满足了日常&120&救助任务和小规模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只能靠抽调各专科的专家临时组成应急医学救援队伍,这种临时组建的非专业救援队伍,大多未接受正规的培训与演练,难以满足现场的需求,在行动中会出现行动迟缓、多头指挥等情况。另外各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关系较差,导致重症救治力量分散,整体运行效率不高,难以形成区域内资源优势互补的能力。
  基础设施滞后长期投入不足
  2013年11月,市中医院120急救启动,急救患者迅速增加,对该院的医疗技术、就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市中医院仅有的770平方米,就含有医疗区、门诊输液大厅和办公区,面积狭小,病患众多,就医环境拥挤,矛盾日益凸显。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没有输液的位置,许多患者都会选择在自己的车里、院外走廊、门诊大厅候诊区等地方输液,这不仅脱离了医务人员的视线范围,也为医疗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据李友聚介绍,120电话统一由市120急救中心统一指挥,然而由于设备大多老化,有时会出现信号不稳定、电话无法直接对接情况,有时候电话甚至由外线接入。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解放军425医院以及农垦三亚医院房屋建设和设备主要由医院承担,尽管市政府每年定额安排应急医学救援经费,不分管理体制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各急救中心的工作任务核定量拨付补助或者配套设施。可是,医疗机构在对应医学救援方面投入时,要考虑医院人员工资、社保以及大部分设备投入费用回收效益和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等多方面因素,对应急医学救援投入方面意愿不强。这就造成急救中心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基础设施滞后、特别突出表现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建设上和工作用房不足,保障能力不强。
  急救队伍呈年轻化专科发展动力不强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卢医生告诉记者,急救人员不仅吃饭不能定时、作息不规律,还要面对患者的各种刁难、威胁,这些他都能谅解。可是,他在急诊科待了10多年,至今还在一线奔波,急诊科并没有给医护人员提供宽广的职业发展的平台,有些医护人员终其一生只能在急诊科当一名普通的医生,打击了医护人员走进急诊科的积极性。
  应急医学救援具有社会公益性,经济收入和医院内其他部门相比有较大差距。市卫生局一负责人说,在现行实行的统一指挥模式下的应急医学救援在专业上是院前救助,工作辛苦,工作时间长且无固定,目前急救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院前急救专业人员比较年轻,临时聘用人员多、流动性大、专业技术职称总体水平偏低,学历结构基本上都是在专科或本科以下水平,缺乏高学历人才,特别是危急重症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整体技术不精,人才瓶颈制约了我市医学救援事业发展。
  加快三亚急救中心建设组建立体救援应急体系
  市卫生局副局长郑通勤表示,三亚作为专业旅游城市,建设高水平的应急医学救援体系,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和健康危害,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对于维护居民、游客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这也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市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方面,既要立足于当前的资源配置,围绕医学救援、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三大领域,也要与专业旅游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充分考虑三亚是南海开发的后勤保障基地和候鸟型城市,大量人口的涌入,给我市所带来的创伤、急性脑血管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急救服务总量明显上升情况,更要加快建设三亚市急救中心。将该中心和现有的4个急救中心、主要景区、景点,院前救助站三级网络组成我市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三亚市急救中心选址应该在交通方便地段,能够配备至少30辆以上的救护车,可配备救护直升飞机或与直升机救护公司签署救援协议,当山区、海上、岛上需救援时,根据需要开展救援。
  解决人员工资问题加大120网络投入
  三亚市急救中心成立后,还要加大对120网络医院应急医学救援部分,政府按照公共卫生性质给予重点扶持,以定额补助或者定向拨款方式,解决人员部分工资问题,逐渐加大对主要设备、设施的扶持力度,加强重症治疗病房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郑通勤说,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要求,救护车配置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配置,急救站设备按照三级急救标准配置,人员经费来源按照现体制执行。
  增加专业医疗应急分队建立长期应急救援培训
  建立长期的应急医学救援培训与演练机制,设立市级培训基地,加强卫生院和主要景区景点急救站人员培训,组织规模适度、人才配比合理、专业素质高、精干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动队。郑通勤说,人员由临床、流行病学、特种病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等专家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分为医疗救护应急分队、疾病控制应急分队、检验检测、特种事故分队,提高应急救治能力。急救医生的一天(一)
  天蒙蒙亮,睁开朦胧的睡眼,打了个哈欠,依然眷恋被窝里的温暖。不行,得赶紧起床,不然的话上班就要迟到了,因为在天寒地冻的冬天,白天特别短,天刚亮就是七点钟,还要洗漱、赶路,时间相当紧迫。  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霞光。  一出门,寒风呼呼直往脖子里罐,马上是凉透脊背,赶忙缩紧了脖子,裹紧厚厚的棉袄。骑上单车,迎着刺骨的寒风,奔向前方。。。07:50 & 骑行三公里路程,十几分钟赶到了医院,正好赶上科室交接班。上一班接诊13人次,门诊收住6人,无危重及院前死亡病人,门诊病人42人次,急救物品、器械齐全在位,卫生打扫合格。换上工作装,一切准备就绪,投入积极备战状态,开始新一天工作。08:28~09:11 & 刚刚坐下来,看书没多大会儿,“叮铃铃。。。叮铃铃。。。”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指挥中心指派白沙富士康有头痛病人,迅速坐上急救车,冲向现场。中途,打电话跟病人联系,一是确定病人具体位置,方便我们尽快找到,另一个关键原因是,进一步了解病情,先给病人及家属以指导,比如心梗病人,就必须要安静的平卧在床上,禁止来回走动,或者是剧烈的搬动;如果是外伤出血病人,家属可以先用干净的毛巾直接按压在伤口上,稍加力以使伤口不再出血等等。接通电话后,那边是吵吵闹闹,很是躁乱,原来是打架引起的头痛,也许是三巴掌两拳,没多大的事儿,可能民警也在现场,需要先调查情况、记录笔录,晚会儿再到医院看病,于是,我们回报指挥中心,返回医院。可还没放下电话,中心那边的急救电话声声急促,还是白沙,康庄有一脑血管意外病人,记下了联系电话,赶快调头去接病人。此时,天空更加阴暗下来,大有千军万马倾压之势。“看,快看,下雪了。。。”就是,那一片片散落的雪花,如同随风散落的花瓣一般,翩翩起舞。。。赶紧摇下车窗,探出头,伸出手,去捕捉飞舞的雪花,然后感受雪花在肌肤上溶化时那一抹冰凉,好不惬意!不到十分钟,我们赶到地方,患者家人已经用三轮摩托车将病人送到了路边,很好,不必费事儿去问、找了。上前查看病人,神志清楚,口齿不是特别的流利,左侧肢体肌力稍微减弱,应该是脑血管意外、脑梗塞多些。返院,急查头部ct,腔隙性脑梗塞,随即安送神经内科病房。09:12~09:38
还没坐下来喘口气,那边电话声又起,快走,五所楼有脑血管病患者,顾不上喝水了。雪,渐渐紧了,只是地温还不是特别的低,雪花落到地上,不一会儿就融化了。见到病人,只是有些神志恍惚,向家属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原来是前两年因为脑梗塞住院,才发现血压高,治疗回家后,左侧肢体恢复不慎彻底,不过还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吃饭、穿衣、走路还行。返回医院一检查,又是腔梗,住院,进一步治疗。10:38~11:04
安顿好病人,坐下来,一边看点儿书,一边跟同事们聊一聊新闻。尤其是农民工事件经媒体播报后,竟有好多人不分青红皂白,只看问题的表面,不去探究问题的根源,把矛头指向了医护人员,说什么见死不救,没有医德。他们却不知道,多少的三无人员接回医院后,不要说治疗、医药费用,医院还管理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值班的医生、护士都要自己掏腰包给病人买吃买喝,有的还将自家的衣服拿来给换上。。。其实,好多的三无人员只是因为饥寒交迫,饿晕倒在街头,往往,只需喝杯热水,吃块馒头,休息一下就好了。可一接回了医院,有吃有喝,住着温暖舒适,有好几个就长期住下来不走,根本不考虑对医院、医护带来多大的麻烦,又影响其他病人。北京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就住着60岁的姚四海, 治疗14天,未交一分钱,病情控制好,可以出院,但“他不说话,就是不离开这张床”,从2007年开始整整5年,而且还要住下去,为啥?找不到家属,派出所没办法,民政局不愿接收。唉----医院不是救助站啊!(作者单位:中牟县中医院急诊科)
评&论&人:
&&&匿名评论
&&&&不超过200字&&&     
评论内容:后勤保障 撑起为民服务一片晴空
&&&&&&&&&&&&&&&&&&&&&&&&&&&&&&&&&&&&&&&&&&&&&&&&&&&&&&&&&&&&
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履行公立医院责任,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为患者提供温馨、细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市人民医院从今年1月开始推行&后勤综合服务满意工程&,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紧抓服务主线,培育服务品牌,推出多项措施。如今半年已过,这些措施执行得如何?患者是否满意?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通过调查发现&&
  本报记者 孙继广 通讯员 贾晓丽
  勤务保障受理中心:
  开通&119&热线,实现一条龙服务
  作为全市医疗卫生服务龙头单位,市人民医院承担着每日2000余门诊患者、近800名住院患者的医疗保障任务。在这个&大家庭&中,每天水、电、暖、空调、电梯、保洁等后勤保障服务,是非常庞大的工作量。这些后勤保障服务虽不起眼,但却是一日不可或缺的。
  自今年1月份开始,市人民医院成立了勤务保障受理中心,创新性开通后勤&119&服务热线,在&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为主题的优质服务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真正成了临床服务的好帮手。
  勤务保障受理中心又称院内&119&,主要负责接听临床科室的服务电话,分配安排后勤服务调度。过去,病房大楼出现管道维修、房屋漏水、病床调配等问题,经常会出现不知道该找谁或者找不到人的情况。如今,临床科室只需拨打的电话就能得到及时处理,实现了&业务受理、工单派送、效果验证、意见反馈&等一条龙服务,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满意程度。前不久,受理中心接到麻醉科护士长电话,说消毒锅炉发生故障请求援助,受理人员及时通知了设备科、机修组人员,经两个科室的共同协作,积极抢修,消毒锅很快就能正常使用了,实现了手术室消毒物品的及时供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按照规定,该中心有专职人员负责接听热线电话,记录来电时间、科室要求服务的内容,然后把服务内容转给相应的后勤科室,2小时后受理人员要进行回访调查,同时记录满意程度,未在2小时内处理好的,要继续做追踪调查直至问题解决为止,对于2小时办结率、4小时办结率、次日办结率,该中心都有详细记录及分析汇总,实现工作的持续改进。
  病房部栗海清主任介绍说:&我们实行责任到人制度,只要接到电话,事无巨细,不能推辞。虽然一些要求不在我们服务范围之类,我们也尽量帮助解决,解放了临床科室,能让他们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临床上。根据记录,不到8个月时间,我们已经接到了近2000个求助电话,基本都2个小时内解决问题,满意率达到96%,受到了院领导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故事链接:7月份一个深夜,受理中心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四楼的一个正在整修的病区发生水管爆裂,自来水蔓延出来,已经淹到了楼道,如果水进一步漫到电梯里面,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已是凌晨四点,接线人员立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维修组,值班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关闭自来水总阀门,更换了新的管道,清理了积水,用干净整洁的病区环境迎接了清晨第一缕曙光。
  病房服务台:每周转送2000余例标本、运送17000余袋液体
  说到后勤保障服务,就不能不提到病房服务台,这个服务台坐落在病房大楼一楼大厅。每天,从清晨一直到黄昏,前来服务台咨询、办理业务的患者络绎不绝。病房服务台工作平凡而繁琐,她们实行微笑站立服务,面对各类咨询有问必答,主动热情接待各病区入院新病人,为急诊病人做好协调工作,使其尽快进入病区。遇有行动不便的患者,她们为病人免费提供担架车、轮椅等,做好借还登记,及时维修。
  服务台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负责各病区出院病历、各类单据、血尿标本的转送,同时为病区修送小型仪器和护理用具等。她们每天早晨6点就要上班,为各病区收集检验标本,经查对无误后送检验科,每天担负着20个病区近800名患者的送检任务。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静脉药物集中配液中心成立后,她们又担负起16个病区患者静脉输液液体的配送工作。相关部门做过一个统计,服务台工作人员每周要负责2000余例标本、17000余袋液体的转运工作,她们认认真真、尽职尽责,从未出现一例差错事故。
  由于服务台紧邻住院处、新农合报销窗口,每天前来办理出院手续和报销手续的人员非常多,经常遇到需要复印服务的,患者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复印,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这种情况被服务台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半年,她们申请购买了复印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指派专人负责这项业务,虽然大家的工作压力更大了,但是为了方便患者,她们的付出无怨无悔。
  故事链接:今年春天,一个病人一大早借去了轮椅,天黑也没有送来。服务台工作人员找遍了全院各个角楼,也没有找到这辆轮椅。要知道,每部轮椅的造价在几百元,比较昂贵,这一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吃好晚饭。三天后,一个小伙子推着轮椅来归还,原来是一位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出去旅游,想了这样一个&借轮椅&的办法,这让工作人员哭笑不得。此后,服务台对轮椅和担架车的出借都认真做好记录,再也没有出现过丢失现象。
  陪检陪护:开辟急危重症患者的就医&安全通道&
  在医院,经常会遇到危急重症、&三无&患者,他们对医院科室设置、业务范围不清楚,加上自身或亲友患病,往往急得团团转。为了实现急危重症患者就诊、住院无障碍运行,病房部成立了陪检队,开展陪检护送服务,负责急诊患者、&三无&病人的就诊、检查、住院全程服务。这项举措,开了章丘乃至济南市卫生系统的先例。
  首批10名陪检人员都具备医疗、护理专业背景,经过医院专业培训,才正式上岗。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90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担负起了&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用自己的青春践行了&希波克拉底誓言&。
  当120急救车驶进医院大门的时候,陪诊人员早就准备好担架车等侯在门口接诊急诊病人,医生初步检查后,下达检查单,陪检人员指导家属缴费,陪同做检查。在相关检查科室,检查完毕后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在做相应治疗后,护送患者到病区住院。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观察到一个细节,陪检人员在护送患者做各项检查的途中,总是站在患者头部的位置,询问后才得知,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因为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都非常快,往往患者会在几分钟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的情况,所以全程陪伴、全程观察就显得尤为必要。遇有斜坡时保持患者头部朝上、避免患者引流管道堵塞扭曲、防止输液瓶倒置进入空气,这些服务细节都是陪检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尽职尽责的陪检工作人员,才为患者开通了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通道&。
  陪检队员郭芳珍说:&最好的沟通是倾听,最好的服务是帮助,我们在陪检过程中和患者及家属有着深入接触,更能体会到患者为病情着急和焦虑的心情,因此我们会理解和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至今,我们的陪检次数已经接近5000次,经常得到临床一线的高度认可和患者的好评。&
  故事链接:今年6月,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接诊了一名&流浪汉&,当时患者憋喘严重,昏迷不醒,陪检人员全程陪伴这名&特殊患者&,配合医生展开抢救,从最初的取血、化验、做CT、拿药,到办理住院手续,护送患者住院,陪检人员始终陪在患者身旁,甚至还要伺候他吃喝、上厕所。往常如果没有陪检人员,这种&三无&病人就要牵扯临床医护人员的大量精力,影响其他患者的救治。面对这种情况,虽然陪检人员多付出了一些,但是生命的意义高于一切,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再大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服务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患者需要的,都是我们后勤保障部门努力的方向。&在市人民医院采访即将结束,但是记者仍被眼前一幅幅温馨的服务场景所吸引,经过公开竞标引入的平价超市实行24小时营业,无论深夜还是清晨,都会为患者及家属亮着一盏温暖的灯光;保洁服务实现外包,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定时保洁,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就诊环境;餐饮服务进病区,患者在病区门口就可以买到热乎乎的饭菜,下步还将开展营养餐的配送服务;鲜花、月嫂、一对一陪护,各类服务项目陆续上马,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住院期间的各类需求。相信有着60余年建院历史和深厚积淀的市人民医院,乘着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东风,将继续坚持公立医院本色,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关注服务细节,培树服务品牌,为实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整体目标而不懈努力。
版权所有 @ 章丘市新闻中心 网站备案号:
联系电话:
您是本网站第位访问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无传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