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氏的作用天津销售

当前位置:&&&&&&
&&&黄氏响声丸北京哪里有卖的
黄氏响声丸北京哪里有卖的[更新日期:]
品牌:黄氏响声丸
价格:20.5元
运输说明:
商品数量:1000
包装说明:水蜜丸
关键字:黄氏响声丸
经营性质:股份企业
所在区域:&
地址:紫竹桥理工附中东门6号
&&&&黄氏响声丸
【处方】薄荷 浙贝母 连翘 蝉蜕 胖大海 酒大黄 川芎 儿茶 桔梗 诃子肉等。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黄氏响声丸用于急、慢喉音,风热外束,痰热内盛,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炭衣丸一次8丸(每丸重0.1g)或6丸(每丸重0.133g),糖衣丸一次20丸,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黄氏响声丸 怎么样 黄氏响声丸 价格多少 效果 作用 价格-[兴事堂网上药店!]
黄氏响声丸 怎么样| 黄氏响声丸 价格多少钱 |黄氏响声丸 价格|黄氏响声丸 说明书|黄氏响声丸 怎么样|黄氏响声丸 效果|黄氏响声丸 价格
----------------------------------------------------------------------------------------
海淀(总店)地址: 北京市海滨区紫竹桥车道沟理工附中东门6号.电话010 -
在鑫正大厦与苏宁电器中间马路向北约150米即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中东侧10米)
联系人:北京兴事堂药店海淀 (总店)
电话:010 -
◆海淀(总店)地址: 北京市海滨区紫竹桥车道沟理工附中东门6号.电话010 -
在鑫正大厦与苏宁电器中间马路向北约150米即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中东侧10米)
药店优惠活动中,价格优惠,具体价格可拨打电话010 - 咨询。厂家直供,100%正品,实体店配送,专业药师指导您用药!
药店有专业配送服务,全国大城市均可货到付款,正规实体药店售药,北京市五环内免费送货!(购药金额满300元) 购药有保证,价格优惠,争做全国价格最低,最有责任感的新特药店。
全国【支持货到付款,满额免邮费】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新疆 广西 宁夏
内蒙古 西藏 香港 澳门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天津 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重庆、杭州;青岛、大连、宁波:济南、哈尔滨、长春;厦门;郑州、长沙、福州;乌鲁木齐、昆明兰州;苏州、无锡、南昌、贵阳、南宁、合肥、太原、石家庄、呼和浩特 佛山、东莞;唐山;烟台;泉州;包头.
黄氏响声丸 价格|北京|黄氏响声丸 说明书|黄氏响声丸 副作用| 黄氏响声丸 疗效怎么样|哪能买到黄氏响声丸
|北京哪里有卖哪有卖黄氏响声丸
黄氏响声丸 疗效效果|功能主治|北京购买 黄氏响声丸
价格多少钱|北京市内免费送药-北京新特药店(药品买不到,就找兴事堂)黄氏响声丸 北京哪里有卖黄氏响声丸 用法黄氏响声丸 疗效怎么样黄氏响声丸 疗程黄氏响声丸 多少钱一盒黄氏响声丸 好用吗黄氏响声丸 价格黄氏响声丸 说明书|哪有卖黄氏响声丸
| 黄氏响声丸 哪里价最低黄氏响声丸
副作用黄氏响声丸 使用说明书
商家产品系列:
更多北京中成药公司:
同类产品推荐
温春梅 先生 ()
电话: 86-010-
手机: &&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搜了网,享全网最低价!
地址: 紫竹桥理工附中东门6号
北京企业名录
黄氏响声丸相关行业
黄氏响声丸相关搜索
&&&&&&&&&&&&&&&&&&&&
还没找到您需要的商机?立即发布您的求购意向,让主动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搜了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联系我们|疑难解答||||
|意见反馈|招贤纳士|||黄氏宗亲网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简繁字转换: 
&&黄氏宗亲网&族史探讨
四川黄氏名人
搜集整理:黄 奎
黄黄谊,清代四川安岳人,因少孤,入药肆习医,历20年读遍古今医书,并研诸家之长,融已之学,终成一代名医。黄谊
    以汤药活人,故更名汤谊,其后裔则为汤氏一支。
黄卡玛,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获得者。
黄天启,(),男,青神县城厢镇人(现青城乡四村一组,原属城厢镇八村),著名牙科专家。清宣统
    三年(1911),入成都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兼任成都四圣祠牙症医院副院长。民国15年
    (1926),留学去加拿大多伦多医学院,后获牙医博士学位。民国26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
    黄毅然回国,先后任华西医学院和中央大学医学院牙科教授,以及华西、齐鲁、中央3所大学联合医院牙症医院院
    长。黄一生医德高尚,对病人无论贵贱贫富皆一视同仁,常说:“医生是看病,不是看人。”民国36年
    (1947)9月,黄回青神参加中华民国国大代表竞选,虽获胜,但国民党当局却另指定青神青年党人去南京参
    会。这一事实使黄对国民政府失去信心。因其牙科医术高明,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要人陈立夫、毛人凤等人曾诱
    劝其去台湾,均遭拒绝。建国后,黄更加勤奋为民治病。1953年,邓小平、贺龙等中共领导人曾请黄医治过牙
    症。“文化大革命”中,黄被强加上“反动学术权威”、“里通外国”等罪名,受到迫害,但他仍以医治好病人为
    乐事。建国以来,黄曾先后担任四川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四川省
    常委,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日,黄天启病逝于成都,终年94岁。其遗著有《瓷在
    牙科学上的运用》、《牙齿与健康》、《牙体修复学》等。
黄智勇,成都军区总医院肾病内科主任,第三军医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四川肾病专委会副主任、国际肾病学会会员。
黄建华,女,1937年11月生,重庆江津人,中共党员。成都市卫生防站慢性病科流行病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成
    都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省、市科普协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同年8月分
    配到该站一直从事专业工作。1972年开始主研“建立气管炎动物模型”,并应用金龙胆预防慢性气管炎效果观
    察,该课题曾获市科技成果奖。在此期间完成了成都市年传染病疫情资料汇编工作,填补了我
    成都该项资料的空白,并撰写了成都市40年疫情资料分析登载。主要从事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参与WHO慢性病防
    治合作项目及全国高血压“八五”攻关等课题研究。近年来撰写论文10篇,先后发表在天津《中国慢性病预防与
    控制》、上海《肿瘤》及四川《肿瘤防治》等杂志上,其中《成都市青羊区恶性肿瘤发病监测资料分析》为《当代
    文集》、《中华成功者》、《中华当代名人辞典》、《世界名医大全》收录。
黄仁福,四川武隆人,医学专家。
黄大定,四川犍为人,医学专家。
黄寿泉,四川宜宾市翠屏区人,医学专家。
黄 平,1941年出生,四川什郊人。副主任医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十一建设公司职工医院副院长,主持全院
    医疗工作。1961年贵州省遵义医学专科学校毕业1966年贵阳医学院本科毕业。1988年4月获副主任医
    师职称。专长:内科。曾发表论文4篇。代表著作:《西蒙氏病痊愈一例》、《柳州市大鹅山饮食市场调查报
    告》。《视神经星形细胞瘤误诊颅咽管瘤一例》。已入选书名有《中国当代高级医师大全》(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专家人才库》(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
    (中华魂杂志社)、《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医名药大典》(中国科联
    北京教科文发展研究中心)。任柳州市柳南区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柳州分会理事。
黄栋成,四川简阳人,满清时著名医学家,有“在世药王”之称。
黄邓萍,畜牧专家,四川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
黄星垣,1921年7月出生于四川省峨眉山市,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防医学院医本科,
    年毕业于全国第二届西医学习中医班。曾任国家科委首届中医中药组组员、中央卫生部科学委
    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一、二、三届常务理事。60年代主研的“中医治疗肾盂肾炎”课题,经国家科委主持鉴
    定,被列为重大科技成果。1979年以来,主研的中医治疗急症,成绩显著,
被委任国家“七五”中医急症攻
    关协作组组长,先后荣获局、部的多次表彰,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近年来主编出版了《实用
    中医内科学》、《中医急症大成》、《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内科卷》等专著六册,发表论文共110篇。
黄寿泉,宜宾人。著名医学家。
黄 岚,男,四川省宜宾人,心内科医学专家。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博士生导师。年攻读上海第二军
    医大学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获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年攻读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硕
    士学位,获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年就读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任中华
    介入心脏病学会委员中华介入培训委员会委员
中华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学会青年委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全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全军专
    业考试命题委员会会员、重庆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介入心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起博与电生理
    学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科技委员会委员、第三军医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重庆医学》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防治工
    作。临床工作以心血管病介入诊疗为主:包括心内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术;瓣膜球囊成形术及起搏器植入术;肥
    厚型心肌病经皮间隔化学消融术。擅长冠心病防治,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学习及工作,是冠心病
    及心脏介入诊疗的全国知名专家。开展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主要为:冠心病病人经皮冠脉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
    术;冠脉内超声消融术;冠脉血运储备能力评价;在基础研究方面侧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
    的关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心肌血管再生。围绕此方向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
    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2 项;获军队和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其中军队“十五”重点课题1项;副主编120
    万字专著1部,参编专著12 部,发表论文 37
篇。“血管内皮损伤与缺血性心肌损伤研究”、“PCI在高龄
    冠心病中的应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学洪,四川简阳人,任解放军连长、陕西省宝鸡县人民医院院长。
黄忠华,四川安岳人,泸州医专毕业,任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五官科主治医师。
黄 谊,四川安岳人,清朝名医。
黄九龄,男,川北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科主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主任。1976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
    疗系。其间,到成都中医药大学进修基础理论半年、临床1年。1985年考入辽宁中医学院伤寒助教进修班,学
    习该专业研究生课程。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理事、内科专委会委员,南充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
    药卫生》、《川北医学院学报》编委。黄九龄教授集30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西医诊断、中医辩证、中西药合理应
    用的诊疗常规和模式。不仅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得心应手,而且还善治各种疑难杂症,对肝病、腰腿痛的诊疗心得
    犹多,慕名来诊者络绎不绝。在科研方面近年来主研省教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各1项,先后在国家级、省
    级杂志如《中医杂志》、《四川中医》上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专著1部。
黄宗文,男,42岁,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攻读华西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199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擅长中西医结合急腹症及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并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发表胰腺炎论文20余篇:参加科研课题9项:参编论著5部,其中参编高校统编教材1部。现任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腹症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委会委员。
黄素珍:女,62岁,教授。196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医学本科。先后任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理事及活血化瘀专委会委员:任中医教研室、中医科副主任及中医科党支部宣传委员。39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对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诊治,其中,以诊治呼吸系统疾病见长,在疑难危重疾病诊治及抢救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及教学工作中先后获得4次先进个人奖。科研方面,对慢性肺心病基础与临床的综合研究,益气活血注射液及冠元颗粒、益康口服液等对改善肺心病血循环作用购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内各种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科技成果奖4项:1992年获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华西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1996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黄旭中:男,1933年生出,上海市人,硕士生毕业。任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华西医科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成都分会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浙港医科大学,1960年赴幕斯科苏医学科学院心脏血管外科研究所攻读心脏外科研究生。回国后长期从事心胸外科工作。曾任华西医科大学首届研究生处处长,研究生导师。现任职称:心胸外科教授
学术任职:成都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主任委...男,硕士。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浙港医科大学,1960年赴幕斯科苏医学科学院心脏血管外科研究所攻读心脏外科研究生。回国后长期从事心胸外科工作。曾任华西医科大学首届研究生处处长,研究生导师。现任职称:心胸外科教授
学术任职:成都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常务编委,《华西医学》编委。 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数十篇。
黄思庆:男,华西医院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神经外科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原四川医学院医学系),现任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书记。具有丰富的神经外科临床实践经验,擅长神经外科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第先在本院开展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经侧方入路治疗复杂环枕部畸形、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等高难度新型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如曾现场直播主持的“经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环枕部畸形”示范手术,对于颅底、环枕部和脊髓先天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全国前列。曾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三项,并先后获得省、市、校等各级各类研究课题资助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4部,已建立起了多科合作攻关环枕畸形的科研协作小组并担任主要负责人。
黄鲁刚:华西医院儿外创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小儿外科副教授,专业从事小儿外科工作,2001年在日本古屋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在先天性水道下裂,肾输尿管畸形,(如肾积水,重复肾与输尿管畸形)阴茎尿道发育畸形,外伤性尿道损伤,性别畸形小儿遗尿、尿失禁等方面的处理,手术矫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开展的小儿泌尿系统腹腔镜治疗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承担多项省部级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二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黄兴兰 :女 43岁
医学学士,任华西医院心脏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副教授。1983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多年来,一直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胰腺炎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疑难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996年―1999年在华西医大攻读在职CMB硕士学位,完成了硕士课程和论文,曾先后到北京、日本研修学习内镜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擅长于食管狭窄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胃息肉及结肠息肉切除术等。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书一本
黄承孝:男,教授,原华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195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华西大学医学院)。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1~3届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1~2届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1~4届常务理事、资深理事、四川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1~2届理事会会长。担任“中华超声医学影像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8种国家级或省级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获中国超声诊断事业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1988年在中国超声医学创建40
周年大会上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超声医学影像诊断学”等专著两本,参编多本。1986年曾应日本超声医学会会长邀请并代表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出席日本全国超声学术会议并作专题学术报告。
黄德嘉:男,(),字兆民,四川省成都新都人,知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自幼读书习医。高中毕业后,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1956年调成都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7年调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1981年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留校后于附属第一医院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87年晋升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顾问、四川省中医学会、成都市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常务理事。多次当选县、市人民代表,区、市、省政协委员。1987年曾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副院长。国内著名心血管学专家。年于加拿大温哥华比亚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进修学习,并获得加拿大BC省行医执照。掌握了先进的介入心脏病技术和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的前沿理论知识。回国后,率先开展了射频消融术(获1996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加置入术、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肥厚型心肌病经导管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双心室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等多项介入心脏病学高新技术,达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12月在国内首次成功地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含并右侧房室旁路(日健康报报道)。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于1996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5月在国内首次开展双心室起搏术治疗顽固性心衰获成功。近10年来,所领导的小组共对5000余例心脏病人采用介入新技术治疗,成功率在95%以上。多次应邀到上海、昆明、重庆、济南、天津、乌鲁木齐、兰州等城市的大医院帮助开展新技术。由于在这领域内的突出成绩,现同时担任本专业国内三大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心肌电生理与起搏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学会)常委及四川省心血管病专委会主任委员职务。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主持会议或作专题学术报告。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共发表学术论文69篇,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多项。培养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生数十人。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心血管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博分会常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
黄德彰:在成都中医进修学校任教时,参阅古今医籍,编写了《中医学基础》《诊断学基础》等课教材。总结了《三心病刍议》书稿,作为临床教材。临床教学实践中,还总结了治疗传染性肝炎6法,治疗糖尿病常用3方等经验,经指导进修医师临床运用,都获较好疗效。根据《药典》及近代研究,他撰写了《本草撷英》一稿,记载了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合理运用经验,深受进修学员和学生的欢迎。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新中医》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及学院编印的《老中医经验选》中,发表了医案30多则。此外,尚撰写了《糠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焦衡解》《传染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方药举隅》《中医肿瘤验案分析》《丁甘仁遣方用药法类解》《扁鹊仓公列传经疏训诂》等论著。
黄颂敏:华西医院肾脏内科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西医科大学肾内科及四川省肾脏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肾病学术常务委员、四川省内科学会委员、四川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及华西医学杂志编委,1970年7月毕业于华西医大学系(原四川医学院);年赴美国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edical
Center学习工作。现已比事临床医疗工作32年,专长肾脏病专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肾脏内科疾病,肾脏病的治疗、透析;肾脏病理分子病理;糖尿病肾病等方面有较深的造旨。95年聘为硕干生导师,
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98年评为98年-2000年学术骨干,对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分子机理有深入研究;于1994年后分别获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省科委卫生厅及校、院基金共9项;1992年、1998年获省市三等奖各一项;在国内外各级杂志发表论文60多篇,参编专著4部,先后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二次。92年-96年任附一院科研处副处长,4年内为医院组织横向课题450项,成果奖73项,建立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获6项卫生部重点建设项目经费;1996年-2001任大内科副主任,二年中内科获课题36项、建立了内科开放实验室,便进入细胞分子研究,并开展了十项新实验项目。其主持的“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黄志忠:男,推拿科副主任,主治医师,中国骨伤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四川省针灸推拿专业学会委员,四川省康复专业学会委员。擅长中医骨伤、中医推拿、医学气功、针灸,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利用现有设备如,颈椎牵引机、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机、TDP治疗仪等对颈肩腰腿病,特别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闭合性)等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并总结出对上述诸种病10余种中药内服、外敷秘方,运用临床疗效显著,临床治愈率高。推拿手法,勤求古训,博采国内著名老中医手法之精髓,摄取著名气功医疗专家之精华融为一炉,独成一脉,手法奇特,效果十分显著,临床治愈率高,曾经带习过美国、德国医学留学生数名,在泸州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黄永茂:四川省梓潼县人,中共党员,1994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呼吸科主任,任内科学(传染病学)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防痨协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防疫协会理事,四川省中西医学会肝病专委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防痨协会专业组组长。1986年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本科毕业后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内科学(传染病学)的临床、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其间1991年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时,还参加了由WHO以及国家CDC和SAD、省CDC组织的AIDS及其相关伦理学,细菌耐药监测,GCP等学习班;主持或参与不同层次各种科研课题10余项;编写专著3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
黄泰基:1955年生,四川成都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心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会员。生在医学世家,1980年毕业于华西医大医学系,1989年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内科研究生班。最初从事外科工作两年,以后专攻内科消化专业。参加了多项研究工作,领头主研&黄德彰清宫定志汤制剂安神液治疗心肝火旺失眠证&,获院内科研奖。1993年6月主编《现代中医内科指南》一书出版,《四川日报》、《大众健康报》、《蓉城周报》、四川经济广播电台等作了报道。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登载于《四川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自然疗法荟萃》、《内窥镜临床论文集》、《医院院刊》等书刊上。1994年主编了《百病心理自疗》、《百病自测》两书。770
黄淑芬:女,泸州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名中医,享受国家政府津贴专家。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除临床工作外,积极从事科研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研制本专科院内制剂8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深受广大病员欢迎。主持主研部、省、厅、局科研课题多项,获奖多项;编写专著3部;在国家级、省级、院级刊物上发表文章近40篇。
黄宗干: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教授。1928年出生于浙江松阳。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52年至1958年任职上海医学院华山医学、中山医院内科。现任职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血液专业。曾任内科副主任、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临床血液检验教研组主任。历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第二、三届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四川省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从事内科及血液专业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5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在血液病研究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二去水卫矛醇治疗慢性粒细脆白血病临床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和计算机辅助诊断贫血病的协作研究,获得四川省卫生所科技进步奖。1980年以来在国内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二篇被选入《中国内科专家临床经验文集》一书。编写《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部分章节,并任该书第四版主编。审校《实用血液学》、《简明血液学》等专著。现任《临床血液学》《世界今日医学》《中国检验医学和临床》《四川肿瘤防治》《重庆医学》《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和检验分册》等杂志编委和《四川医学》特约编委。并选入《中国当代医学穆英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材》等书。
黄雨梅:女,教授,华西医院心脏临床免疫科主任医师,风湿病学专家。1960年于原四川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先后从事过放射医学、血液病学、生物学、职业病学、中医学及临床免疫学等多科工作。组建了四川省风湿病学组,任常委,率先在西南地区开设了风湿病专科门诊,承担了临床免疫专业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诊治了大量风湿免疫专科的杂难症状病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系列论文十余篇。现承担华西医院临床免疫专科名老专家门诊,为成都市健康促进项目专家咨询小组成员。事迹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女性百科优秀人物传集》等。&/DI
黄雨梅:女,教授,华西医院心脏临床免疫科主任医师,风湿病学专家。1960年于原四川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先后从事过放射医学、血液病学、生物学、职业病学、中医学及临床免疫学等多科工作。组建了四川省风湿病学组,任常委,率先在西南地区开设了风湿病专科门诊,承担了临床免疫专业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诊治了大量风湿免疫专科的杂难症状病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系列论文十余篇。现承担华西医院临床免疫专科名老专家门诊,为成都市健康促进项目专家咨询小组成员。事迹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女性百科优秀人物传集》等。
黄富国:男,四川华西医大毕业,后在香港就读于中国骨科医师高级进修班。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副主任。主要从事手外科,显微外科进行手外科畸形、神经损伤的修复、功能重建、四肢软组织缺损、骨的不愈及骨缺损修复,另外还与普外、耳鼻喉科、口腔科合作行肝移植、空肠移、额面畸形矫正。先后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青年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青年委员。获卫生部课题1次,参加国家课题6次,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诊,获卫生部及省科委科技进步奖2项。
黄再军:第三届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中国西部阳光城黄风湿医院院长。1982年11月入伍当兵,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连队学雷锋标兵。后当卫生员,拜师草药中医何明高及全川的著名老中医刘少林为师,刻苦钻研技艺,为战士们治病,成绩显著,被成都军区前线指挥部授予
“战地模范卫生工作者”和二等功两项荣誉;可调式吸罐获医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后《可调式吸罐疗法》论文获得了中国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暨“超人杯”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优秀奖;手足熏蒸按摩器、多功能中医治疗箱、保健坐垫、四肢医疗保健活动药敷袋等先后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先后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1992年他破格被昆明陆军学院录取。他一边学习一边给患者看病,受到广泛好评,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十三军军地两用标兵。在学习过程中,他遍访名老中医和民间专科高手,坚持实践探索,研制出“黄风湿”阴阳平系列药品8种:肌力散、防风散、眩晕散、疳积散、路路通散、骨质增生膏、强力膏、黄风酒。至此,黄再军研究形成了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黄风湿
”系列自然疗法。1994年他出版的《手足熏蒸按摩器疗法》被专家评委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他的事迹分别载入《医林之星》和《巴蜀青年十杰》两本书中;他被评为成都军区学雷锋标兵、全军学雷锋标兵;被评为中国科技之星、自学成才标兵、拥政爱民模范,荣立了二等功。后来,他应邀参加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展示成果,其可调式吸罐获该会金杯奖!20多年来,他发明专利5项,开发新产品6项,发表交流学术论文180篇,科研成果荣获国内外金、银、铜及一、二等奖70多次,被誉为“东方神医”。
黄再军二十多年来,倾心于风湿、类风湿、肌无力、肌萎缩等世界疑难杂症的研究和治疗事业,先后创建了成都军区黄风湿重症肌无力专科医院、成都黄风湿医院、成都黄再军医院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独创了黄风湿系列疗法,把成都黄再军医院建成了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的国内较大的风湿病医院。他一直是成都黄再军医院多项科研课题学科带头人,坚持科研带动临床,带领中西医专家组研制出治疗各种风湿、类风湿、肌无力、肌萎缩等疑难病症的特疗方药52种,用于加强治疗各种典型病症的口服、保留灌肠的汤药协定处方66个;创立了治疗风湿、类风湿、肌无力、肌萎缩的“上下进入阴阳平衡疗法”。同时,先后创办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中国西部阳光城助老协会、龙泉阳光康托苑(老年电梯公寓),免费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医疗、法律、康托、养老托老、保健等咨询服务。后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投资了500余万元为老年人修建了一座以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命名的亭、台、楼、阁、桥、洞等为景点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四川省首家开放式老年公园――龙泉聚宝山老年公园。他所创办的黄再军医院、龙泉阳光康托苑成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并正式启动了爱心工程,引来了六所大专院校的上千名志愿者前来奉献爱心。由于黄再军近20年来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党和人民无私的奉献,他所做出的一切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他所创办的黄再军医院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名医名院”、“中医治疗疑难病名医名院”、“3.15质量信誉同盟企业”、
“送健康工程优秀单位”、成都市“优秀个体工商户”,成都市“民间先进组织”、“成都市诚信民办非企业”、“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
等荣誉称号。他本人先后荣获首届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一九九七年全军唯一“三下乡”先进个人、中国科技之星、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成都军区学雷锋标兵、全军学雷锋标兵、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民族医药之星、第三届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四川首届“优秀转业、复退军人”、
四川省十大娇子阳光青年、
“四川省‘关爱老龄事业’贡献奖”、首届四川省二十名杰出青年中医、首届四川十大阳光娇子、四川省优秀个体工商户、全国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全国建设新农村十大杰出复转军人、第二届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2007年优秀中医院院长、第三届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黄仁礼:中国农工党员、四川省德阳市名医、德阳市中医研究所所长。曾当赤脚医生,后来任什邡人民医院中医科、市机关门诊部和德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他先后带过的各类学生40余人,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实用人才。他总结和自创了30多首目前治疗疾病行之有效的方剂。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式,主持抢救了数以百例的危重病人。自创方剂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型脑卒中可使大多数病人康复,较传统治疗中风的方剂更为适用;大胆用酒药治疗冠心病,取得满意成效,患者可逐步脱离其他药物的治疗而达康复;对肾病,特别是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用中西医理论结合认识,组方治疗,疗效突出,使很多成都的病人经自己治疗而康复;对急性支气管炎、变异性肺炎,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再加自拟的“散风宣痹汤”2-5天可愈,少数病人服药后当夜则安;对妇科疑难杂症、硬皮病的认识独到,治疗成功率高。他参加国际、全国、省以上学术会50余次,省以上医学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8篇,其中国际优秀论文2篇,国家医学核心期刊论文9篇,省级医学刊物7篇;获一、二、三等奖10篇;参与编著《中医膏丹丸散大典》。2007年9月,被世界医疗卫生理事会聘为专业医学专家,并授予他杰出人物华佗奖。
黄国钧:男,1945年生,四川省郫县人,中药药理学专家。1964年进入四川医学院药学院本科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川北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工作。1972年在重庆医科大学进修药理学,1979年获广西中医学院攻读中药药理学硕士学位后分配到成都中医药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工作。1985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参加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药理学师资班学习。长期从事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5年至2004年担任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教研室主任期间,对学科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招收培养硕士生6名、博士生16名。同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评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专家库中医药评审专家、四川省新药审评委员、四川省药学会理事会理事、四川省中药学专委会委员、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
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为《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医药信息》特邀专家、《中医药学报》特邀专家。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编写教材和著作《中药药理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实用补养中药》、《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中药新制剂开发与应用》、《中药药理实验方法》、《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习题集》等15部;参加十余项部省级中药科研及新药研究,如枕中健脑口服液(1994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黄熙:男,1959年出生。中医药学士、临床药理硕士、生理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教授 主任医师 临床博士生导师。在肝病科 消化科
心脑血管科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0余年 因为医疗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突出 成为全国第 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
师从世界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
现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
黄薇: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科副主任 、妇产科学及中华医学会成都分会计划生育专业组秘书。1985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1992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熟练掌握了妇产科常见手术的操作技能。熟悉和掌握妇科内分泌疾病如功血、闭经、性早熟、多事卵巢综合证,更年期疾病等诊断和治疗,对不孕症的诊治特别是生殖道的感染与不孕的研究曾获省级科研资助,发表论文十余篇。
黄济川:()原名黄锡正,四川省内江县人,巴蜀中医药名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常务理事。17岁拜富顺县民间游医钟心裕为师,得其钟氏祖传痔瘘方药及外科秘方。为解除病人疾苦,立志济世救人,更名“济川”。
1884年在四川泸州开办痔瘘诊所,1904年在成都创办痔瘘专科医院任院长,即黄济川痔瘘医院,后更名为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党的号召,公布了自己的枯痔散、药物挂线疗法等治痔方药和治疗经验;主动将私人诊所改建为集体所有制的成都痔瘘专科医院。先后被选为省人民代表,省、市卫生先进工作者,被省政府授予“痔瘘专家”称号,并以95岁高龄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华医学会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黄道海:男,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1986年转业到德阳市人民医院,曾先后到北京、上海、长沙、成都等地医院骨科专业进修学习,从事骨外科临床工作40多年。擅长小儿麻痹后遗、脑偏瘫后遗及外伤后致上、下肢瘫痪、肌腱转移肌替代术、四肢各关节、骨病、骨伤、畸形矫形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脊柱畸形、胸腰椎骨折、肿瘤、骨病、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等的治疗。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德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优秀论文奖4篇;国家级杂志发表文章11篇。现任四川省骨关节学组专委会委员、德阳市骨科研究所副主任、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中心专家库专家、市检察技术法医学鉴定中心法医鉴定人。
黄邓萍:女,1963年生,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兔研究所所长,兼任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
黄孝迈:(1914--?),永川人,胸科专家。194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后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四川省立医院、重庆第七军医大学、解放军胸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任胸外科主任、教授,中德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长等。年在国内首先成功地开展动物(犬及猴)之异体心肺联合移植试验。编著《胸部疾病》、《胸部外科手术学》、《肺癌及野战外科学》等书籍。
黄凤鸣: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肺癌诊治首席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会主任,重庆市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委。擅长恶性肿瘤的化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各种恶性肿瘤的化疗有独到见解,在全国及其他专业杂志以及学会发表和交流论文50余篇。
黄国宁:一九五九年出生,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1983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85年开始从事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1996年开始将“试管婴儿”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成功。先后到美国芝加哥生殖遗传研究所、纽约大学医学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回国后成功开展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并已诞生了中国西部地区由该技术助孕成功的试管婴儿,同时将胚胎体外培养加以改进。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此项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之后他又将三维透明带部分切割法辅助孵化技术(3D-PZD
Ah)运用于临床,获得成功,该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辅助生殖的成功率。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生殖医学领域中具有较高的造诣。现任重庆市妇产科医院副院长、重庆市生殖与遗传研究所副所长。目前是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协会(ESHRE)会员、美国生殖医学协会(ASRM)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妇产科医学会会员,《重庆医学》、《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重庆市遗传学会常务理事教学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其成果多次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1998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重庆市总工会授予的“九五建功立业奖章”,199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9年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健康报颁发的
“全国百名优秀医生”,2000年获重庆市医学会颁发的重庆市医学科技杰出贡献奖,2002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黄跃生: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主任医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
黄祖春:男,临床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癫痫、头痛、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曾在挪威(1993年)、澳大利亚(1995年)、日本(2000年)、加拿大(2003年)等国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神经内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Epilepsia》、《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clinical
EEG》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编写《临床癫痫病学》、《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与实践》、《实用临床神经病学》3部专著。参与撰写的《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1995年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癫痫与难治性癫痫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获2003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建华:女,1937年11月生,重庆江津人,中共党员。成都市卫生防站慢性病科流行病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成都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省、市科普协会会员。1964年于四川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本科)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调成都市卫生防站工作。1972年主研“建立气管炎动物模型”获市科技成果奖。年主管成都市传染病管理工作。在此期间完成了成都市年传染病疫情资料汇编工作,填补了我市该项资料的空白,并撰写了成都市40年疫情资料分析登载在内部资料上,1989年至1998年从事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参与WHO慢性病防治合作项目及全国高血压“八五”攻关等课题研究。近年来撰写论文10篇,先后发表在《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肿瘤》、《肿瘤防治》等重要杂志上,其中《成都市青羊区恶性肿瘤发病监测资料分析》被多种书籍收录,事迹载《当代文集》、《中华当代名人辞典》、《世界名医大全》、《中华成功者》、《世界科技咨询专家》、《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女性百科优秀人物传集》。1996年11月被成都市卫生局聘为成都市健康促进项目专家咨询小组成员。
黄益祥:男,1954年12月生,四川省荥经县人。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
民医院副主任医师。1977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医疗系。中华医学会会员,国际华夏医学会会员,中国医疗保健信息网会会员。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以神经外科疾病为专业,对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变,以及椎管外伤和椎管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合作著书二部,先后撰写有“对脑震荡诊断的探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体会”,“有
合并伤的颅脑损伤”,“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等10多篇论文在《中华创伤杂志》、《四川医学杂志》、《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等省级以上医学专业的发表,其中1篇被收入《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其业绩已被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信息中心在国际互联网全球寻医问药世界名医数据库注册登录。
黄秀凤:男,1936年生,四川省三台县人,病理学专家。1959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疗系,分配至成都中医学院任教,从事病理学教学、临床病理检验及科研、肿瘤基础及防治药物工作。199年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完成了国家“七五”攻关、四川省科委及省教委的重点科研项目5项。1992年完成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癌可干口服液”研究,产品已正式生产,在国内外销售。该药物用于治疗肝癌和肺癌173例临床观察结果,其疗效优于化疗对照组水平,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黄英志:男,四川省成都市人,1939年生,中医内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1978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攻读中医基础专业研究生,1982年获医学硕士学位,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批医学硕士学位获得者之一。1978年以前,任四川省冕宁县医院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大内科临床工作。1981年以后,在成都中医学院工作,1982年任讲师,1984年任《成都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1993年任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所所长兼《学报》主编。1995年同时担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文献研究所所长和《学报》主编等多项职务。在教学方面,他先后或同时担任过本科中医专业《中医各家学说》、中药专业《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中医论文写作》和临床医学院成人教育大专班的《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中医方剂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1985年在全国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为该校研究生开设了《中医论文写作》选修课,是全国最早为研究生开设此课的专家。1991年担任《中医文献学》硕士导师,是当时校级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医疗方面,他长期从事大内科临床工作,1981年留校工作以后,虽然担任各种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仍没有中断过临床工作。擅长对中医外感温热病、脾胃病、肝胆病,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白带,小儿高热、咳喘、泄泻等的内治疗法。近年来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观察,对慢性咽炎、痤疮、妇女黄褐斑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在科研方面,他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文献和中医期刊编辑研究工作。1981年以来先后在《中华医史杂志》和台湾《自然疗法杂志》等11个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新闻出版署“八五”、“九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中国医学大成续集》共50余种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又担任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重点规划出版项目《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丛书???叶天士医学全书》主编,此外还与他人合作出版编著《中医文体写作》、《人天观初探》、《中医论文写作指南》。现今正担任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中华大典???医学分典》主编。先后获得四川省省科技进步3等奖、四川省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二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以后3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处级干部”或研究“先进工作者”。
黄秀蓉:女,1960年生,湖北省荆门市人,中医眼科专家。1982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中医系,分配到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工作。2000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晋升为中医眼科主任医师,兼任四川省中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眼科的临床工作,对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眼底病,尤其是眼底病中的出血性疾病如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熟练地掌握了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等多种现代眼科手术。作为主研人员,参加了包括国家“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在内的7项科研课题,其中研制的国家三类新药“丹红化瘀口服液”,1997年获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研制三等奖;“优糖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200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还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她是中国传统临床医学丛书《中医眼科学》副主编,作为编委参加了《中西医临床眼科学》等五部眼科专著的编写,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了多部教学教材及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
黄迪君:女,1941年生,四川省广汉市人,中医针灸学专家。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分配至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1988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针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95年晋升教授。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分会委员、四川省首届名中医、省卫生厅技术与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同行评审专家。主讲《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学》等课程,培养硕士研究生21人、博士研究生13人以及港、澳、台及外籍学生100余人。完成国家、部、省、厅级科研8项,获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镇痛效应与机理研究”获200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针灸续集?类风湿性关节炎》电视片获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与健康金奖、省优秀教学片三等奖。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优秀论文奖2篇,主编或合编《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当代针灸治疗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现代中医免疫病学》、《实用中医方歌》等专著6部。长期坚持医疗工作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善用整体调节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针灸综合疗法、严格针灸适应症、取穴“少而精”、“施术贵治神”的临床特色,独创的治疗RA的麦粒灸叩刺拔罐法,被命名为“黄氏疗法”,推广应用于全球;还研制有新药“类风搽剂”。临床善治风湿免疫病、神经系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骨关节病、软组织病,部分消化系、代谢系、妇科、儿科及皮肤病等疑难杂病。
黄嘉陵:女,1950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英语及医学教育专家。198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分配到成都中医学大学工作。历任外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社会科学及公共课部副主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2000年晋升教授。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英语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药翻译学会理事、四川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阅卷组大组长、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委员会阅卷组大组长。年由四川省教委公派到美国戈申学院作访问学者,1999年由国家教育部公派到英国诺丁汉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担任历届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工作。到校工作后即开始承担学校对外开放后的早期外事及中医翻译工作,并对中医英语翻译法及中医术语英译开始进行研究。80年代末,参加编写全国首部中医英语教材,90年代,主编出版《最新汉英中医词典》和《中医英语》等教材,并于90年代初开设创新型课程――中医英语课。近年来,又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护理专业英语》和《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
黄威权:教授,解剖学专家。
黄君: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黄安培:华西医大医学硕士,川北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的研究。
黄明礼:女,主任医师,川北医学院教授。1984年重庆医科大学医疗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症、严重心律失常、重症心力衰竭等急重症患病的抢救。2002年华西医大硕士学位班结业。曾任医院心内科主任,2001年至今任加强医疗科主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先后在重庆医学院、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专业,多次在北京协和医院和成都等地参加危重病救治技术培训班学习,在心血管内科专业和危重症救治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先后在国家、省级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
黄晶 :重庆市人,1962年生
,1981年毕业于四川南充医专(现川北医学院),医疗专业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988年考入重庆医科大学攻读内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至今。先后在普通内科,超声科及心血管内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去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和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并两次去美国学习先进的冠心病诊疗技术。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兼任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介入超声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委员、《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常务编委、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曾被授予优秀教师、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系重庆市“322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黄学文:南充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四川省眼科专委会委员。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班毕业,先后在协和医大、华西医大、第三军医大学进修学习,对眼科疾病的诊断以及屈光不正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尤其擅长于对治疗近视、散光、LASIK手术以及白内障、青光眼、眼睛肿瘤、视网膜脱离的准确诊断。已有数千例成功手术的经验。
黄海:南充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先后在协和医大、华西医大、第三军医大进修学习,从事眼科专业15年,主要从事小儿眼科、视光学、近视LASIK手术、眼底病及青光眼、白内障、网脱、眼眶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
莺:1985年毕业于泸洲医学院中医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主要从事过敏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疾病、毁容性皮肤病和性传播的诊治和研究,尤其擅长医治大疱性类天疱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银屑病、慢性湿疹等疑难疾病。
黄世成:男,副教授。1970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成都中医学院)。从事外科临床、教学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普外、肝胆、乳腺增生症及常见外科病。
黄秀深:男,
1955年生,重庆市人,中医方剂学专家。1977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分配到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年任职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病理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至今。发表了与湿阻相关的论文6篇。此外,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调肝止血法对置器子宫内膜螺旋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省教育厅课题“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的复制研究”、“理中丸对胃肠间质cajal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心生血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红花汤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物质基础研究”等。
黄泳:女,1967 年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博士后。任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黄宗文:男,骨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7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学习期间因业务能力突出,任华西医大附一院骨科住院总医师,多次参加、主持重大、严重伤病员的救治工作,获得宝贵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对骨、关节外伤、疾病、畸形、肿瘤的诊断、治疗。在现单位先后独立主持完成肉眼下微血管吻合、断指再植术;游离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颈椎前路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第二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颈、胸、腰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骨盆粉粹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颈部颈内静脉近颅底大血管损伤等重危病人的救治、手术处理。本人对临床观察仔细,思维严密;手术严密,细致,在椎间盘切除术中,曾发现马尾多发神经鞘膜瘤也一并处理。主持省厅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一项,在国家级杂志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多篇。
黄静:男华西医科大天然药化科教授。
黄园:女,华西医科大药剂学科副教授。
黄英君:(1979-),男,现为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保险法、商业保险理论与实务、政策性保险等。研究兴趣广泛,主持和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市校级课题近10项。多次参加全国性保险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已在《经济日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保险研究》等经济类核心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并有多篇获奖。
黄昌祥:四川省畜牧食品局高级兽医师。
:男,1971年出生,重庆市梁平县人,著名医师。梁平县柏家中心医院副院长,中华临床医学会理事。1991年毕业于重庆市万州卫生学校,1992年在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1994年在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深造,专科毕业,具有较丰富的医药卫生工作经验,运用所学新知识,新技术解决疑难病症,在腹部疾病方面造诣较深,在医院率先开展中上腹部等较大手术,填补了医院空白,本人时时以病人为上帝,处处为病人解决疾苦,受到病家及上级领导的好评,利用工作之余,撰写医学论文,其中《化脓性腹膜炎治疗无效原因分析》、《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74例临床分析》、《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的体会》等9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正式发表,有的获优秀论文证书并多次参加学术交流会。在《急诊医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一书中担任编者,个人业绩收录入《世界华人医学家大辞典》、《中国医学专家》、《中华魂》等辞书中,在卫生工作中成绩突出,1997年被评为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并获荣誉证书。
黄德常:男,1947年12月生,四川省隆昌县人。四川省盐源县人民医院科主任、主治医师。1968年毕业于四川省泸州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同年至79年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盐源彝族自治县左所区卫生院任诊疗工作,79年至88年在该县梅雨中心卫生院工作任副院长并当选为盐源县第六届人民代表,88年至今在盐源县人民医院任科主任。三十
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扎实的基础知识,救治了大量的危重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有价值的论文:《阿托品在有机磷中毒运用中用量疗效观察》;《立其丁及
阿拉明静脉注射治疗重症肺炎并发顽固性心衰30例报告》;《细菌性痢疾60例运用中、西药
治疗疗效判断》;《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运用》;《少见特殊类型的结核病
》。主持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引进设备,在现有的条件下改进大输液生产的工艺流程及配制方法,改变原有剂型包装、生产多剂型装量的包装,适应不同用量病人的需要,方便了临床
、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8年来多次被评为县级,本单位先进个人。参加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医学会,并为该会药学分会理事。
黄文: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现任四川省医学美容美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科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学会会员、四川省医学美容美学培训中心指导老师、法国ES、美国麦格中国指定丰胸医师。从事美容整形十四年,在面部五官整形、乳房整形及抽脂术方面有较深造诣。
黄萍:四川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1982毕业于四川大学口腔医学院,学士学位,从事口腔专业20多年。擅长口腔、牙体病、牙髓病的治疗、牙颌畸形的矫正、烤瓷牙,金属冠桥的修复。
黄鲁刚:副教授,华西医院儿外创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从事小儿外科工作。2001年在日本古屋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在先天性水道下裂,肾输尿管畸形,(如肾积水,重复肾与输尿管畸形)阴茎尿道发育畸形,外伤性尿道损伤,性别畸形小儿遗尿、尿失禁等方面的处理,手术矫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开展的小儿泌尿系统腹腔镜治疗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承担多项省部级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二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黄兴兰:女
,医学学士,消化内科副教授,华西医院心脏消化内科福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多年来,一直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胰腺炎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疑难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996年―1999年在华西医大攻读在职CMB硕士学位,完成了硕士课程和论文,曾先后到北京、日本研修学习内镜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擅长于食管狭窄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胃息肉及结肠息肉切除术等。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书一本
黄承钰:营养学专家,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志忠:男,泸州医科院推拿科副主任,主治医师,中国骨伤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四川省针灸推拿专业学会委员,四川省康复专业学会委员。擅长中医骨伤、中医推拿、医学气功、针灸;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利用现有设备如,颈椎牵引机、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机、TDP治疗仪等对颈肩腰腿病,特别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闭合性)等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并总结出对上述诸种病10余种中药内服、外敷秘方,运用临床疗效显著,临床治愈率高。推拿手法,勤求古训,博采国内著名老中医手法之精髓,摄取著名气功医疗专家之精华融为一炉,独成一脉,手法奇特,效果十分显著,临床治愈率高,曾经带习过美国、德国医学留学生数名,在泸州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黄敬伟:广西凭祥市人,北京民族医院暨北京藏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壮族名医。1956年毕业于广西卫校医士专业,并留校任教,1958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凭祥市中医院,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1964年任南宁地区医院门诊部主任,1979年任广西华侨企业医院,1986年任广西宁明县中医院院长,1993年任广东省茂名市奇难杂症医院院长,1996年到了北京工作,现应骋于北京民族医院。
儿时的黄敬伟就跟随父亲为人治病,在父亲的长期教诲,耳濡目染,逐渐对医学产生了别具一般的感情,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958年他如愿以偿的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这是他一生的急转弯,命运将他推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在这知识的大洋里他尽汲营养在这平坦的绿茵场上练就了强悍的本领,毕业后分配于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工作中他技术扎实,作风严谨,求真务实,不言虚华,但临床上时常被一些不明原因的疾病无法解决而困扰着,为了找到解除一些疑难杂症的好方法,他不断捕捉行业中的各种信息,并且舍弃“医院”这个含金量颇高的铁饭碗,到民间了解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宝剑锋自磨砺出,经过几年的艰难跋涉,他挖掘整理了经筋学理论,创造了能解除一些不明原因疾病的新疗法,定名为“经筋疗法”并编著了《经筋疗法》一书,于1996年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97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医学大会上荣获金奖,其科研成果被列为重点技术创新计划。
他先后受聘于新加坡自然疗法学院客座教授,香港中华经筋医学荣誉会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客座教授,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主任,凭祥市经筋研究所所长,《世界传统医学》特约编辑,《中国当代民族医药集成》副编辑等。他在医疗领域长达半个多世纪,实践和创作始终是相互映照,相互砥励,同步前行的,发表的学术论文几十篇,其中部分入选《中国当代高级医师大全》《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疑难顽杂症诊治指南》《成功之路》《世界优秀医学论文选要大全》《世界名中医》《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中国特色医疗大全》《中华人物大辞典》等专著。他利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成功的医治了
120多种疑难病症,上万名患者。先后荣获“世界名中医”、“世界优秀医学专家”、“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中华经筋魂宝继传人”、“中华名医协会国际专家”等称号和证书。他自身的条件及人格魅力在青年时代就崭露头角,而今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是锤炼得炉火纯青,此时的黄教授作为医学界一位颇有建树的医生,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学术研究均到国内一流水平。
如今已是七十多岁高龄还在紧张的战斗和工作着,在缝隙中毫不懈怠,分秒必争的从事学习和写作,他的精神支撑点应该说并不是科技,而是勇气、激情和汗水,始终竭尽全力地实践两个字“发展”,头脑里始终运转着怎样搞好“经筋疗法”,让它成为全国疑难病症治疗的真正代表,而“树立经筋学研究的权威地位”是他一辈子的夙愿。
如今驰骋于北京民族医院的黄敬伟教授性格依然像喜玛拉雅山一样的坚定,为人依然像雅鲁藏布江一样的朴实。可以这样推断,黄敬伟教授以后一定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展现于世。
黄颐:女,精神病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教授,精神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青年委员。1999年、年分别在英国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所做博士后工作,年参加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学习家庭治疗结业
黄明生: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名老专家,国家药物管理局麻醉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精神康复会副主任,四川省精神康复会主任,中国心理卫生、中国药物依赖、中国药物滥用防治等杂志编委。擅长于临床精神病学、:精神分裂症、精神药物依赖及老年性痴呆的诊治及研究。
黄显凯: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先后任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医院创一科主任、创伤医院院长。1980年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从事普通外科工作,分别于年普通外科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普通外科工作2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特别是在胃肠外科疾病诊治方面造诣很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出口梗阻性便秘、慢通过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低位直肠癌切除后耻骨直肠肌修复会阴人工肛门术等新业务新技术,治疗效果达国内先进水平。1999年转向创伤救治工作,成功主持了大量严重创伤及多发伤的救治,包括高难度及复杂创伤伤员的救治。首届重庆市急诊医学学术带头人、任重庆市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委会委员、重庆市肛肠学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以第一负责人承担重庆市科委科研课题3项,国家973课题分题1项,全军“十五”课题1项。“以胸腹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的课题获军队医疗成果奖;获军队科技及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重庆市医疗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63篇。主编全国医学专科规划教材《急诊医学》;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0部。
黄健: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任中国电子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原成都百奥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黄欣:男,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1993年考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先后获口腔临床医学本科、硕士硕、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蛋白表达谱的建立和分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和鉴定舌癌肿瘤抗原》。同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多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黄永彤:男,南通妇幼保健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妇科、腹腔镜手术,“宫腔镜在临床的应用”获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双氯芬酸钾用于人工流产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获南通市政府九九年度科学进步三等奖,“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的临床研究”获南通市政府2004年度科学进步奖三等奖。
黄道海:男,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1986年转业到德阳市人民医院,曾先后到北京、上海、长沙、成都等地医院骨科专业进修学习,从事骨外科临床工作40多年。擅长小儿麻痹后遗、脑偏瘫后遗及外伤后致上、下肢瘫痪、肌腱转移肌替代术、四肢各关节、骨病、骨伤、畸形矫形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脊柱畸形、胸腰椎骨折、肿瘤、骨病、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等的治疗。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德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优秀论文奖4篇;国家级杂志发表文章11篇。现任四川省骨关节学组专委会委员、德阳市骨科研究所副主任、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中心专家库专家、市检察技术法医学鉴定中心法医鉴定人。
黄晓苏: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期间曾公派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医医疗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并任医疗队队长;先后在重庆市第二期古典医务医著学习班、国家中医管理局科研干部管理学习班(上海)、中医急症治疗学习班(中医学会)进修学习。发表学术论文《急性感染的中医治疗进展》等14篇。有较强的中医专业理论知识,能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对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进行准确辩证治疗。对危重症如休克、出血、昏迷、抽搐、心肌梗塞、心律紊乱、肺性、肝性脑病、呼衰、心衰、肾衰、高血压危象、脑溢血等的抢救处理有独到之处。擅长乳腺疾病的中医治疗。责任心强,观察治疗病情认真仔细,深受患者信赖。
黄传富:四川大学大学附属华西医院教授。
黄安福 :1956年出生,主治医师,四川盐边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县科协委员、县医学会秘书长。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黄氏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