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比率增多症的课件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儿科学第八版教材配套课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3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临床表现 咽峡炎:咽部、扁桃体、腭垂充血肿胀,可见出血点,伴有咽痛,部分患儿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渗出物或假膜形成。咽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 *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均可肿大,在病程第1周就可出现。以颈部最为常见。肘部滑车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有本病可能。肿大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3cm,中等硬度,无明显压痛和粘连,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腹痛。肿大淋巴结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亦可数月消退 * 临床表现 肝、脾大:大多数在肋下2cm以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并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有轻度黄疸。约半数患者有轻度脾大,伴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 * 临床表现 皮疹: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多形性皮疹,如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猩红热样斑疹、出血性皮疹等。多见于躯干。皮疹大多在4~6日出现,持续1周左右消退。消退后不脱屑,也无色素沉着 * 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一般为2~3周,也可长至数月。偶有复发,但病程短,病情轻。婴幼儿感染常无典型表现,但血清EBV抗体可阳性。
* 临床表现
并发症 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或周围神经炎等 心包炎、心肌炎 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 其他少见的并发症:间质性肺炎、胃肠道出血、肾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减少 脾破裂虽然少见,但极严重,轻微创伤即可诱发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外周血象改变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或其绝对值超过1.0×109/L时,具有诊断意义。 血清嗜异凝集试验 heterophil agglutination test, HAT : 起病一周内患儿血清中出现IgM嗜异性抗体,此抗体体内持续存在2~5个月。 实验室检查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相关资源推荐
作者其它资源推荐
【PPT】EBV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用户评论
12345678910||/|/|/|/|/|
////|//||/|//|//|/
您的位置: &&&&&& > 正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标准护理
09:55 来源:&    【
】【】【】
  「诊断」
  1.流行病学注意当地流行情况,有无接触史。
  2.病史有无发冷、发热、头痛、乏力、出汗、咽痛、关节肌肉酸痛及纳差等。
  3.体检注意咽部改变(咽炎、假膜、溃疡、悬雍垂充血水肿等)及周身淋巴结情况,尤其是颈部淋巴结的肿大。有无肝脾肿大、皮疹、黄疸、肺炎、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等。
  4.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入院时一次,必要时复查,注意淋巴细胞及异常淋巴细胞的分型及计数,必要时作骨髓涂片检查。EBV抗体测定,VCA(病毒壳膜抗原)-IgM在感染早期出现,有诊断价值。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及豚鼠肾吸附试验,必要时行牛红细胞溶血素试验,每周1次。有黄疸者行肝功能试验,有肺炎者行冷凝集试验,有脑炎或脑膜脑炎者行脑脊液检查。有出血现象者行血小板计数及有关的凝血试验。
  5.特殊检查必要时行心电图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如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高热者酌予退热剂,剧烈头痛者酌予镇痛剂或脱水剂。
  2.对咽部及喉头有严重病变或水肿患者予泼尼松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滴。糖皮质激素也可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心肌炎等。
  3.有黄疸时按病毒性肝炎治疗,有肺炎时按肺炎治疗,有昏迷及其他意识障碍或脑膜刺激征时按脑炎治疗。
  4.中医治疗早期发热属病邪在表,宜清热解表,予银翘散加减。
  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周。
  1.按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呼吸道隔离。
  2.有黄疸者按病毒性肝炎常规护理,有肺炎者按肺炎常规护理,昏迷者按昏迷常规护理。
  「治愈标准及随访」
  凡隔离期满(自起病满一周),症状、体征及并发症消失,方为治愈,可予出院。出院1个月后门诊随访,注意询问有无复发,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注意异常淋巴细胞的分型及计数,并作嗜异性凝集试验,必要时查肝功。
转发分享:0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33大类,900门辅导课程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 正文
出疹性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5:42 来源:&    【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V引起的。EBV是一种疱疹病毒,感染后可使B淋巴细胞转化,患者血液中的异常淋巴细胞是受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另一部分是对EBV抗原起特异免疫反应的T淋巴细胞。本病恢复后血淋巴细胞长期带有EBV的核酸,可持续或间歇地排病毒,感染EBV而未发病的健康人中也有10%~20%排出病毒。我国3~5岁儿童90%以上已经感染过EBV.体内已有抗体者,仍有90%口腔分泌物中含有EBV.
  1.临床表现:潜伏期4~7周。由于全身多个脏器均可受累,症状较复杂,最常见的是,起病似上感,但伴全身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其中以颈淋巴结肿最明显。病程一般约2~4周,但恢复期较长。其他尚有类似肝炎、肺炎及脑膜炎型的。
  2.实验室检查:早期周围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血涂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占10%~25%.血清学检查嗜异型凝集试验发病后期较早期滴度明显升高(≥4倍),EBV-IgM抗体测定具有诊断意义。
  3.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和血涂片有异型淋巴细胞,嗜异型凝集试验阳性,抗EBV抗体IgM阳性,诊断就可以成立。
转发分享:0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临床医学理论相关栏目推荐
33大类,900门辅导课程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核细胞增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